社会保险与工伤保险论文

2022-04-20

10月13日上午,智利圣何塞铜矿被困的33名矿工就要升井了。在这举世瞩目的非凡时刻,有太多的感人情节值得大书特书,而我则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一份不起眼的合同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保险与工伤保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保险与工伤保险论文 篇1:

借《社会保险法》实施促工伤保险工作

2011年7月1日即将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将对全面提升和推进工伤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具体了解《社会保险法》实施后,给工伤保险事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记者走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副司长鲁士海,请他解读今后工伤保险工作的新思路。

记 者(以下简称记):2011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实施后,将给工伤保险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鲁士海(以下简称鲁): 2010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大常委会通过并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的支柱性法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在工伤保险方面,《社会保险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基金筹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等,为促进和推动包括工伤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将有力地推进工伤保险事业的全面发展,如:

将有力地推进工伤保险参保扩面工作。《社会保险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责令限期缴费、通知银行划帐、财产担保,直至申请法院扣押、查封、拍卖财产等强制用人单位参保缴的法律手段,大大强化了社会保险部门推进参保扩面工作的强制力度。

将进一步有力地保障工伤职工工伤保险权益的落实。特别是《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四十二条,第一次在保障职工权益落实方面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了当前反映突出的未参保单位等工伤职工待遇落实难的问题,确保了工伤职工待遇的及时足额落实。

将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支付工作等等。

可以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工伤保险事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契机。

记:2010年10月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后,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很快出台并实施。请问鲁司长,新的《工伤保险条例》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社会保险法》对工伤保险工作的要求?

鲁:应该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是《社会保险法》的一个配套法规,是对《社会保险法》规定的具体化。体现《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和法律精神,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变化,或者说新亮点:一是扩大了实施范围。实施范围扩大到了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参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二是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如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从原来的上下班途中的受机动车事故伤害,扩大到了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大大扩大了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当然这其中也有保持政策连续性的考虑。三是简化了认定程序,缩短了工伤认定到待遇落实的时间,有利于工伤职工及时享受到工伤保险待遇。四是大幅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如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大幅提高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五是将工伤预防费明确纳入工伤基金支出范围。过去工伤预防费一直没有能够解决基金渠道的问题,这次的修改,对整个工伤预防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六是加大了工伤保险权益的保障力度。如增加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的规定,确保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并有效遏制部分未参保用人单位恶意利用法定救济渠道拖延工伤医疗费支付的问题等。这些新变化,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大大加强了对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伤保险保障职工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经营风险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功能。

记: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对《建筑法》和《煤炭法》有关工伤保险的条款作出修改。请问鲁司长,这两部法律的修改对工伤保险工作意味着什么?

鲁:1996年通过的《煤炭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为煤矿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1997年通过的《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这是在我国尚未全面建立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前,为及时救治和补偿因工作发生意外伤害的煤矿和建筑施工企业职工而作出的专门规定,其历史作用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过,在工伤保险制度全面实施特别是《社会保险法》颁布并实施时,这样的规定在法律上就需要相应调整,以避免法律上的冲突和实践中的矛盾。

为了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保持协调衔接,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煤炭法》和《建筑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其中,将《建筑法》第四十八条修改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将《煤炭法》第四十四条修改为:“煤矿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这两部法律修改后,既明确了煤矿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加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又还原了商业保险的自愿参加性质,同时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商业保险性质的意外伤害保险。我认为,这两部法律的修改,理顺了法律关系,实现了法律间的协调衔接,把全社会对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关系的共识上升到了法律规范层面。可以说,这两部法律的修改,在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与规范、减轻企业负担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

记:随着7月1日的临近,《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将会带给工伤保险工作更大的促进。请问鲁司长,作为人社部工伤保险司,下一步在推进工伤保险工作方面有哪些思路,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鲁:结合《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参保,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目标是实现法定应参保的用人单位全部参保,实现所有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全覆盖,使得广大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得到充分有效的制度保障。如果说我们过去在扩面工作上实行的是突出重点、逐次推进的工作思路,那么《社会保险法》实施后,我们的工作思路将是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手段,全面推进所有用人单位参保,尽快实现工伤保险的全覆盖。二是依法落实各种法定工伤保险待遇,切实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工伤保险基金保障能力。目前全国已有87%的地市实行了市级统筹,今年年底的目标是全部实现市市级统筹。下一步,还将积极探索,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四是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工伤预防费的管理使用办法,我们会争取尽快出台,全面推开工伤预防工作。工伤康复工作也在积极试点探索,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也将加快推进,逐步建立起以医疗康复为基础、以职业康复为核心的工伤康复制度机制和服务网络,目标是做到让工伤伤残职工人人享受工伤康复服务。

编辑 林 静

作者:林静

社会保险与工伤保险论文 篇2:

那份在700多米坑底签订的合同书

10月13日上午,智利圣何塞铜矿被困的33名矿工就要升井了。在这举世瞩目的非凡时刻,有太多的感人情节值得大书特书,而我则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一份不起眼的合同书。眼看获救在望,矿工们清楚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一份荣耀和报酬,可贵的是,当他们知道井下经历已成为媒体“重金索求”的新闻后,为防止个人利用这些集体故事获利,他们拒绝了国家电视台采访和拍摄纪录片的邀请,在井下请一名律师签署了一份法律合同,约定获救后一起出书,共同分享收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经得起这样的诱惑:据称,当地电视台向每位矿工开出了25万英镑,希望买断各人的独家故事。但这33位矿工做到了。你不能认为矿工们太傻了,有钱不赚,居然会做出上述拒绝,而是因为电视台提出的附带条件即希望买断各人的独家故事,让他们难以接受。为什么?因为这样一来,势必会在33人中造成收入不公。因为每人的故事不一样,表演天赋也不一样,电视台的开价自然不一样;再说68天的被困经历已经让他们结成了生命共同体,既然做到了有祸同当,就要做到有福同享。

在为他们的团体精神感动的同时,我更感佩他们的契约意识。在生死未卜的险境下,他们仍不忘请律师签订一份法律合同,来预防个别人借机大发横财,共同保障他们出去后的利益分配。有了这一份法律合同,即使那些不善言辞、不擅长写作的矿工,都能获得丰厚的报酬,很可能,身强力壮的矿工恰恰是不擅长写作的,但恰恰是他们在矿坑底层帮助了那些体弱多病但擅长写作的矿工,这样,后者获救以后自然就承担了一份义务和责任,用自己的特长即靠写书所得来“反哺”帮助过他们的矿工。

也许有人会说,此举纯属多余,凭着他们生死与共的患难经历,口头相约不就得了,何必正儿八经请律师签订法律合同呢?那不是有损他们68天结下的生死友情吗?换了中国矿工,绝不会这么做。因为这不合符国人的处世原则。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而非契约社会。国人太相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绝少会想到用契约形式来维权。故虽然有《劳动合同法》在,但不与矿主签订劳动合同的大有人在。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矿工中,有72%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47%的没有办理社会保险和工伤保险,其中89%的农民合同工没有办理社会保险和工伤保险。

我无从知道这33名矿工的契约意识形成于何时,很可能来自他们平时接受的国民教育,也可能萌生于这68天的生死经历,但不管怎样,这份签订在700多米矿坑底层的法律合同本身已经表明一点,即每个人都应懂得用契约来保护自己,哪怕是经历过生死的患难兄弟,如要保证祸福共享,就要靠契约而非口头承诺来保证,矿主与矿工之间更是如此。这对契约意识缺乏的中国矿工来讲,尤其重要。

作者:王学进

社会保险与工伤保险论文 篇3: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社保管理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对策

[摘 要]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拥有庞大的员工群体,中小企业社保管理中存在着员工参保率低、企业社保负担过重、社保项目单一、缺乏法律约束、社保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对此,需要提高员工对社保的认知,建立企业社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社保补贴,改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法律约束机制,切实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 社保管理 不足

社会保障是民生基础,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且收入两极分化的今天更应该做好社保工作。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是实施社会保障的主体,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企业取代政府成为社保工作的核心,应该履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职责。中小企业在我国占据多数,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的社保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严重威胁着职工的社会保障。

一、我国中小企业社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参保率低

我国社保事业起步不久,居民收入水平尚处于中级阶段,目前,我国的保险体系为低水平、广泛覆盖。由于中小企业员工缺乏参保意识,社保覆盖率达不到广泛覆盖的目标。社会保险可分为: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不同种类的社会保险参保率有所不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中参保率最高的为工伤保险。这与政府对工伤保险监督力度高、保费低的原因有关。不少员工认为参与社会保险会减少直接性工资的发放,储蓄型的社保不符合其需求,90%的职工都缺乏参与社会保险的意愿[1]。此外,员工不参保也符合企业的利益。一些公司在社保问题上对员工区别对待,只为公司的核心员工缴纳社会保险。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57%的农民工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单一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约为27%[2]。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极少有人参加。

(二)企业面临的社保负担过重

我国的社会保险按照员工工资比例发放,如果企业为员工全额缴纳社会保险,保险费用约占工资的40%。随着员工工资水平的提升,企业所要为其缴纳的保险费用越来越高。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存越来越困难,利润微薄,如果全额缴纳保险,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一些地方为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了中小企业要为员工缴纳社保的比例。此外,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大,员工的离职率越来越高,很多员工仅仅工作几个月就离职,而这几个月内,新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很小,如果中小企业为他们交全险,会使用人成本过高。

(三)社会保险项目单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险项目过于单一,仅有国家层面的保险项目,缺乏相应的补充。在发达国家,除了国家层面的社会保险外,还存在以企业为单位提供的社会保险,员工享受到的社会保险更全面,保障更高。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单一国家层面的保险不再能够保障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此,舆论中还出现了“以房养老”的论调。商业保险虽然能够进行一定补充,但红利太少,对困难人群的帮助不大。

(四)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险缺乏法律强制性

在我国,社会保险的缴纳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更缺乏相应的制裁手段。资本的性质是贪婪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以各种形式逃避社会保险,例如:若要缴纳保险需降低薪资待遇、提高员工的淘汰率、延迟缴纳。而且,多数员工缺少维权意识,缺乏维权手段,企业容易从压榨员工保险中获利[3]。因此,在缺少相关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多数中小企业不执行社保缴纳制度。

(五)社保管理体制落后

社保管理工作业务量大,需要具备准确性与及时性,这对管理体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的管理体制落后,缺乏信息化管理,社保管理效率低、质量差。体现在统筹层次差异大,不同层次的待遇差异可达36%。社保基金运营渠道过于单一,不能有效升值。社保关系缺乏灵活性,不能跨省转移。

二、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社保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提高员工对社保的认知

加强对社会保险的宣传,深入企业和职工小区进行社会保险知识普及,让中小企业员工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福利性。总结员工对社保认识中存在误区,着重纠正。教授员工维护参保权力的一些办法,增加维权的渠道。增加社保的透明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优势,增加社保缴纳情况查询的便利性,并开设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与社保相关的新闻,普及社保知识。

(二)建立企业社保体系

随着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在社保中能够作出的财力支持越来越小,企业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建立企业自己的社保体系。企业社保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间接带动企业发展。首先要建立多元的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吸纳各类合法资金,融入社保基金。合理运作社保基金,通过商业投资提高基金总量,保障员工的社保福利。

(三)对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实施补贴

当前形势下,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缺乏盈利能力,还要偿还贷款。此时,节省成本对其而言十分重要。有些企业为了节省用人成本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保。对此,为了平衡双发利益,国家需要对中小企业实施补贴,减轻企业社保缴纳负担,为员工办理基本的社会保障。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当地政府完全可以通过适当规划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社保补贴,保障企业、员工双方利益。广东省为应对金融危机,在2009年实施了“五缓四减三补贴”的政策,为企业减轻了162亿元的负担,有效支持了企业发展[4]。

(四)改善医疗保险制度

就医需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医疗保险是社保中的核心,也是要着力优先覆盖的保险项目。医疗保险的覆盖不能只从企业入手,还要从医疗领域着手改善。医疗领域利益丰厚,医院收费高,药企利润大,药品商层层抬价,对此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医院收费与药品价格[5]。放寬药品流通机制,消除垄断现象,降低医疗费用。同时,还要拓宽医疗保险补贴的范围,把更多新药、特效药纳入医保范围,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就医需求。

(五)建立法律约束机制

在过去,为了帮扶中小企业,国家给予企业更多的社保缴纳自由空间。社保缴纳缺乏法律约束,这也使不少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牺牲了广大员工的利益,这给社会发展埋下巨大隐患,长期下去必然会对国家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不能建立在对员工的剥削上,对此,需要建立法律约束制度,强制要求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对于长期以企业资金困难为由拒绝为员工缴纳社保的企业予以严厉惩罚,甚至关停,这也有利于优化国家资源配置。

三、结语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而为员工缴纳社保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不符。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企是社会经济的主体,肩负着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障的责任,目前,延续着企业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的模式。但目前民营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责任感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不大。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中小企业基层员工也失去了话语权,缺乏争取社保的能力。对此,不但要建立法律约束机制,还要强化职工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争取应得的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恒.中小企业社保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 2018,12(32):212.

[2]连海波.关于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社保管理的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7(2):263- 264.

[3]胡明学.关于中小企业社会保险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6):57- 58.

[4]李明尧.民营中小企业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

[5]王华.当前企业社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7):10.

作者:高山 段雪

上一篇:文化馆社区群众文化论文下一篇: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