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工伤保险论文

2022-04-19

摘要:文章主要就当前工伤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途径。关键词:工伤保险问题对策一、工伤保险的主要作用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障因工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已经开始推行工伤保险制度并以法制来强制执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煤炭行业工伤保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论文 篇1:

煤矿安全规制失灵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煤矿安全规制参与主体及各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分析,对他人的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煤矿安全规制失灵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进行综合评述,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煤矿安全规制;规制失灵;综述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而我国是一个煤矿事故高发的国家。据统计,2010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403起、死亡2433人,百万吨死亡率0.759%。虽然相比前几年百万吨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近几年媒体不断报道的煤矿频发事故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在国内外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2 煤矿安全规制的利益相关者

2.1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是规制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并以煤矿工人的安全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合理的规制政策。由于为维护矿工安全利益支付的经济成本不由中央政府负担,因此在经济收益与政治收益之间,中央政府更偏向政治收益,因此经济的牺牲完全是为政治的目的服务,经济利益从属于政治利益。

2.2部门执行者与个人执行者

规制政策能否顺利执行是决定煤矿安全生产规制是否有效的关键。基于“经济人”的理性,对于中央政府制定的规制政策,执行者不一定会严格执行,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决定是否严格执行上级的政策。

2.3地方政府与其职能部门

地方政府作为有着自身财政利益的“经济人” , 必然要追求自身财政利益的最大化, 也就要保障本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样地方政府同本地的企业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尤其是那些在经济增长上严重依赖煤炭生产产业的地方政府, 存在着与煤炭生产企业结盟的强烈动机。在此基础上就可能产生地方政府放松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管制的现象。

2.4煤炭生产企业

煤炭企业是规制政策的被规制者,它遵从市场的逻辑和经济人的本性, 煤炭生产企业会减少安全投入使生产成本最小化而使利润最大化。因此只要成功地规避规制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因接受规制而增加的成本, 作为被规制者的企业就会积极地向规制者寻租。而企业规避规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规制者及其他政府官员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他们在执行政策时不是从政策本身出发而是从煤炭生产企业的利益出发, 成为煤炭生产企业利益的维护者。

2.5煤矿工人

煤矿工人是作为规制结果的直接承受者,是安全利益的被保护者,处于弱势, 单个的煤矿工人根本没有力量与企业相抗衡。严格意义上讲,他们也是安全规制的监督者,只不过因为处于弱势地位,一部分人因为自身利益对违规行为采取规避态度,另一部分人则因安全意识不强或获取信息极度有限而无法举报。

3 煤矿安全规制失灵的原因

3.1 中央政府规制政策存在漏洞

从现行规制来看,我国的《煤炭法》、 《矿山安全法》和其他有关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安全标准、行业安全标准等,对煤炭生产中的安全投资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并且对违反这些规定从事煤矿开采的企业行为如何进行处罚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没有能够有效遏制矿难的频繁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处罚力度不够。如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因不符合安全标准导致一般安全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应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对矿工家属的赔偿最低为20万元。这样的处罚标准,对于能从非法开采中获取巨额利润的矿主来说,根本不会触及神经。这些矿主宁可在矿难发生后支付赔偿,也不愿意增加安全投资来避免矿难的发生。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应当对安全投资不足的矿主加大处罚力度。

3.2 矿产资源产权不明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明确了国家所有,但目前国有矿产资源的经营形式就是一种代理人制度,各类代理人本身都不拥有合法的对于生产资料的个人产权,也不对拥有的生产资料负责,导致企业成本的外部化和私人成本的社会化。我国在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之间分配了矿产资源的产权,但却没有明确彼此的义务,尤其是使用权人的义务和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现实中更欠缺使用权人履行义务的激励机制 。

3.3 规制机构配置失当

李豪峰和高鹤利用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国目前煤矿安全规制体制的弊端,王绍光从被规制者和规制者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煤炭安全规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中国崛起中的煤炭安全规制体系予以详细介绍,杨宜勇和李宏梅通过分析规制主体、煤矿企业以及矿工之间的关系, 认为应该通过制度架构引导煤矿企业的无序行为, 以制度的力量来规范煤矿企业行为,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刘斌 认为, 中国矿难频繁发生既源于煤矿安全规制体制原因,又源于政府规制理念与政策的失当。

3.4 政府规制俘获问题的存在

地方政府可能会被煤矿企业收买或俘获, 从而采取不利于矿工的行为。由于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都是理性经济人, 追求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从而煤矿企业往往会运用一定的手段( 如金钱、选票等) 去“俘获”规制者, 使其提供有利于企业的规制政策。

3.5 煤矿企业与矿工、规制机构与煤矿企业、中央与地方规制机构间信息不对称

(1)煤矿企业与矿工之间信息不对称。矿产企业对于矿业安全设施、监管系统等方面占有信息优势,而矿工对安全原理、事故致因与风险的认识水平及风险态度有很大差异 。矿产企业为追逐利润刻意隐瞒一些安全问题,因此矿工处于信息劣势方。

(2)规制机构与煤矿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规制机构收集和占有的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信息不完全、不准确,企业外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无法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真实情况,因而难以有效地实施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企业外部管制的乏力,容易引起企业内部管理的松懈,从而诱发人员的缺陷、物质和环境的缺陷,进而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生产环境的出现,最终酿成煤矿事故。

3.6 煤矿企业的“政治捐献”

煤矿企业利润的上升有利于当地政府的税收,而当前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是GDP,导致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其它方面的发展指标。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自身财政利益的最大化, 也就要保障本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基于共同的利益,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煤矿企业的“保护伞”。

3.7 煤矿工人的逆向行为

肖兴志等人采用了 VAR 模型对中国煤矿安全规制行为与规制效果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煤矿安全规制在长期是有效的, 体现在长期可以显著降低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但这种有效性在短期内会被煤矿工人的逆向行为所抵消,从而意味着规制机构在煤矿安全规制中面临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之间的权衡。

4 煤矿安全规制失灵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法律法规,规制“规制者”

完善立法,规范规制者的行为边界和行为方式,使规制者在公共利益理论下实施规制,是提高矿难社会规制效率的关键。现行的立法对规制者的监督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宪法改革,规制“规制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宪法来限制政府,避免干预政府、腐败政府等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推进如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制度、矿难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为政府社会规制提供法律依据。这样,使规制者合理执法,从根本上治理矿难事故。

4.2 建立相对独立且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制机构

肖兴志提出了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煤矿安全规制机构配置模式。他认为,要建立安全有效的安全规制机构,首先应确保煤矿安全规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须对煤矿安全规制机构建立相应有效的监督系统, 确保其不滥用权力。

4.3 逐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公开程度

政府在鼓励乡镇小煤矿发展的同时不可放松对其应有的规制,以免造成规制机构与煤矿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逐渐扩大, 造成对进行安全生产规制的困难。因此, 规制机构应从消除规制机构与煤矿企业, 尤其是乡镇中小煤矿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的角度出发, 颁布相关的规制政策,以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

4.4 改善煤矿安全规制的激励相容性质

短期内Peltzman 效应的存在,说明中国当前的煤矿安全规制并不满足煤矿企业-工人层面上的激励相容约束,必须对煤矿工人提供其他激励,以修正煤矿工人的逆向行为。督促煤矿企业对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给予物质奖励,如在工资中设置安全绩效工资,以提高煤矿工人在安全-工资权衡中的安全努力。此外,可以敦促煤矿企业增加软安全投入,如在生产中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行为细则,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培训等等。以此来改变煤矿工人的风险态度,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最终改善规制效果。

4.5 对安全投资不足的矿主加大处罚力度

过低的处罚,对于能从非法开采中获取巨额利润的矿主来说,根本不会触及神经。这些矿主宁可在矿难发生后支付赔偿,也不愿意增加安全投资来避免矿难的发生。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应当对安全投资不足的矿主加大处罚力度。

4.6 大幅度提高遇难矿工的赔偿标准

目前我国煤炭安全事故的赔偿标准设定过低,从近些年的具体赔偿情况来看,2004年之前,一个矿工罹难,家属多能得到的赔偿不过四五万元。从2004年开始,赔偿标准有所提高,各地纷纷出台规定,将20万元作为矿难赔偿的底线。但该标准与国外类似事故遇难人员的赔偿标准相比仍然偏低。以2008年1月发生的韩国冷库爆炸案为例,罹难者人均赔偿金额为2.4亿韩元,合人民币高达约195万元,几乎是我国众多在矿难中遇难的矿工赔偿金额的10倍。因此为了遏制矿难的频发,我国应当在现行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遇难矿工的赔偿标准 。 4.7 坚决关闭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和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小煤矿

我国煤矿数量多,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目前,有70%的乡镇煤矿仍停留在手工作业的方式上,安全设施简陋,伤亡事故多,每年死亡五六千人,百万吨死亡率高达8人以上,资源回收率一般在10%~30%,有的还不到10%。因此,应坚决关闭所有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矿。对只有采矿许可证而没有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小煤矿,要坚决停产整顿,对仍未达到生产许可证的各类小煤矿,由地矿部门吊销采矿许可证,予以关闭取缔。

4.8 建立煤炭行业工伤保险机制,使事故防范于工伤保险一体化

借鉴德国工伤保险同业公会实行的行业统筹模式,建立由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直接领导的煤炭行业统筹工伤保险基金,实现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和工伤补偿三位一体化的工伤保险机制。其中保险费率的制定不仅与企业过去的事故发生率有关(企业有隐瞒事故发生率的倾向),还应考察企业在预防和保护措施方面所做的改进,费率与企业的风险评估等级有关。

5 结论

矿难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矿难的治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公众、媒体和矿主等各方的协同努力。本文主要汇总整理了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并分析归纳出煤矿安全规制失灵的原因及相关对策。显然,由于我国矿业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综合生产力落后,许多问题并不能一次性解决,同时,在矿业安全治理中还涉及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矿难的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李洁 仲姣姣 董航 马威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论文 篇2: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文章主要就当前工伤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工伤保险制度的途径。

关键词:工伤保险 问题 对策

一、工伤保险的主要作用

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障因工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已经开 始推行工伤保险制度并以法制来强制执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工伤保 险有其重要作用。

1.有利于保障工伤职工的医疗及医疗期的生活,伤残抚恤和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 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2.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工伤保险与生产单位改善劳动条件及 安全教育、医疗康复等工作相结合,可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预防事故,减少经济损 失。

3.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正常生产,维护社会安定。

隨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大,劳动者队伍急剧增加,工伤事 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可能会出现增加的趋势。实行并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对于我国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工伤保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工伤人员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问题。所谓老工伤人员,即《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已发生工伤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尚未纳入 工伤保险统一管理,工伤待遇仍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和退休人员。随着工伤保险制度 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老工伤人员的保障问题愈显突出。一是老工伤人员待遇得不到保障 。老工伤人员因发生工伤时未参加工伤保险,其工伤保险待遇未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仍 由企业负担。由于企业在思想认识、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上的参差不齐,老工伤人员伤残津 贴(伤残抚恤金)有的低于标准,有的不随职工工资或物价提高而及时调整,有的工伤人员 工伤医疗没有保障,特别是冶金、煤炭行业职业病工伤人员较为集中,企业关闭后,工伤医 疗费难以报销,职工意见较大,影响社会稳定。二是破、关、撤企业中老工伤人员工伤关系 难以衔接。

2.工伤认定如何操作是一个必须认真把握的现实问题。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确定职工的受伤或患职业病 是否是因工造成的。企事业单位负伤人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因工负伤条件和政策标准。国家 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有三种类型: 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醉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者自杀的。

国家规定可以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为工伤有十种类型的,但在实际工伤认定上仍然遇到了一 些具体问题:

(1)时效问题。目前,大部分务工人员认为在工作中受伤,单位就要认定他为工伤,不知 道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工伤认定。有些单位在工人受伤后不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员工也不 去申请,待时效过后工人才到处上访。

(2)劳动合同制度不健全 。部分企业不按法律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工伤时推卸责任, 工伤认定难以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承认由书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而不承认事 实劳动关系。特别是现行法律缺乏对劳动合同中有关职业病危害告知和劳动者健康保护方面 的规定,使劳动者健康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障,其受职业性健康伤害后,难以通过法律程序 追究用人单位的责任。

(3)工伤认定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使得工伤认定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工伤保险条例》对 工伤认定范围进一步放宽,充分体现立法机关为充分保护弱者的良苦用心。但是,在实际执 行中,具体到第十四条第二款“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就有着比 较广泛的含义,如果认定不好,不是浪费了工伤保险基金、增加企业困难,就是损害职工个 人利益;第六款“在上班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的规定,在取消原“规定时间和 必经路线”之一后,随着现代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多元化以及职工个性自由的广泛,到底 职工是不是为了“上下班”必将会越来越难以轻松判定。

(4)调整工伤保险待遇和健全劳动鉴定制度和统一评残标准问题。 我国工伤保险属基本保险,赔付水平较低,规定的仅是基本待遇项目和标准,而未规定 各种特殊情况下的补助制度。参保单位和广大职工对政策的学习、理解不够,这一点与工伤 保险政策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存在的差距有相当大的关系。

(5)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的关系如何处理,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在工伤预防机制上,现行法规没有明确工伤保险的主管部门(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含卫生部门等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及工会组织之间的衔接、配合 机制,事实上也没有形成实施工伤预防功能有机的、统一的、综合协调的体制。

(6)职业康复进程缓慢,康复事业步履维艰。

三、处理工伤保险实际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工伤保险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问 题,因为只有各方面的认识都明确了、统一了、工伤保险工作才有可能顺利开展。其次,还 应全面系统地加以分析,有步骤地加以综合解决。

1.关于老工伤人员的问题。 对老工伤人员的问题。必须提高认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管理 ,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具体体现,也是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

解决老工伤人员的保障问题,首先要充分了 解本地老工伤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较好地结合本地的实际制订较为科学 合 理的政策。其次,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广泛征求工会、社保经办机构、 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代表的意见,最后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老工伤人员的问题必然会涉 及历史问题,由于几十年来工伤保险制度的变化,再加上企业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推 进 ,部分老工伤人员的资料档案不全,给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制定周密细致的政策措 施,规范化操作,在办理老工伤人员纳入管理时,需进行老工伤人员的确认,审核有关原始 材料,明确受伤时间、受伤部位、鉴定情况和工伤人员情况等要素,为工伤待遇支付提供依 据,也为工伤保险管理奠定基础。

老工伤人员工伤待遇纳入工伤保险,必然加大工伤 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因此,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其前提条件是工伤保险基金有一定 积累并能承受,要在工伤保险费率的测算和基金的运行管理中考虑到老工伤人员纳入的因素 ,才能使其纳入后基金不受大的振动,确保基金稳健运行。

社会保险遵循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工伤保险统筹前或企业未参加工伤保险前发生的工伤,工伤保险责任理应由企业承担,但工 伤保险的立法宗旨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化解用人单位的风险。将老工 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管理,既可化解企业的风险也可促进工伤保险的涵盖面。同时,由企业 缴 纳一定的费用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既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也落实了企 业的社会责任,调动了企业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管理和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从而 能有效保障老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

2.提高对工伤保险“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认识。 为更好地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和保护弱者的理念,在工伤立法中确立了“无过错责任” 原则,即对于雇员在工作中所受到的事故伤害,雇主不论有无过错都应对此负责;只有在法 定的极个别情形下,雇主才得以免责。在工伤待遇上各国也大都实行“无条件赔偿”的办法 ,只要职业性伤害不是雇员自己故意所为,雇主即须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的 确立和推行,客观上保障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解除了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和职业及健康保障 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加重了雇主的责任,使雇主对工伤保险也有了要求。

3.搞好受伤职工的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工作,建立职业康复中心,把预防、补偿、康复三 者结合起来,促进职工早日康复并使之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4.加强立法。将《工伤保险法》纳入立法程序,并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配套 体系。

5.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为从组织上确保工伤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 的组织机构。所以,非常 有必要在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成立工伤专门机构,抽调或聘请熟悉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伤保 险业务的人员、专家组成。预防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参保企业工伤预防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进行检查监督,负责开展工伤的宣传教育等。

6.加强部门协调。 工伤保险工作涉及面广,牵涉的部门多。部门协调是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基础。只有部门间 协调、部门内部协调,才能形成共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的合力。

7.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率浮动机制。工伤保险费率要在差别费率的基础上实行浮动,事故多 的提高费率,事故少的降低费率 ,用工伤保险费率浮动这一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使安全生产搞得 好的企业工伤保险费率逐步降低。这样,企业安全生产得到了加强,而且也减轻了企业经济 负担。同时,企业发生事故后的经济风险又可以通過工伤保险基金得到化解,工伤保险在安 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增强了企业工伤保险意识,调动企业参加工伤保险 的积极性。

8.重视宣传培训。 工伤保险的政策性、专业性强,必须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为顺利推进工伤保 险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运用报刊、电视等传媒手段持续开展宣传,使职工和社会各界 理解并支持工伤保险工作,并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9.加强对职业病的预防治疗工作。 职业病预防和治疗工作是工伤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对企业 有毒有害岗位和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掌握其分布情况,并对从事有毒有害工 作的人员实行跟踪,及时了解其健康情况,建立职业危害作业网点和人员的管理台账以及健 康档案。

工伤保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当前的问题,一定 要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增强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要运 用科 学的方法使工伤保险得到综合解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 风险,减轻用人单位负担,把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

(责编:郑钊)

作者:董 静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论文 篇3:

关于煤矿工伤职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有关思考研究与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事业的发展也不断崛起,但是煤矿事业的不断兴起,问题也不断出现。本文对以煤矿职工为代表的从事高危险职业的工人权益保障问题做出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煤矿;工伤职工;权益;保障问题

一、工伤保险的涵义及完善对策分析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出行以及正常的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更好的保障自身的权益,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专业知识,以免人身发生危险,不能及时有效的想出对策。因此,工伤保险的涵义,我们必须有所了解。工伤保险在解决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者身患职业病导致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等问题时,能够帮助劳动者或其家属依法获得物质帮助,使其可以在困难时期,有一份生活的保障。

(一)工伤保险的涵义。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的煤炭市场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市场的稳定,煤矿事业再度兴起,工伤保险作为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之一,逐渐被完善起来。所谓工伤保险就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者身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家属依法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近几年来,煤矿行业不断发生中大事故,这不利于矿工的生命权与将抗权的保障,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完善工伤保险的建议。(1)加大检查力度以及扩大征缴范围:煤碳行业作为高危险行业的代表之一,完善煤炭行业的工伤保险更为重要。要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检查力度,要不断的派专业人到煤矿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且了解煤矿职工的参保情况,尽量使每位职工都参加相关保险,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与利益。同时,还要安排有关部门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排查,不断的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系数,并且要对职工参与保险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这样就为日后的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打下良好的基础。(2)有关部门协作监督赔偿申报,并规范用工制度:在煤矿发生事故的时候,经常出现煤矿企业瞒报、漏报工伤保险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矿工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一定要规范煤矿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这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前提。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保险机构、社会保障局、医疗机构等有关的单位,一同协作,以保证申报赔偿的职工的工伤保险金发放到本人手中。

二、煤炭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探究

随着保障制度的的推出,煤炭职工的相应权利也得到了保障,但是,工伤保险并不是百分百的完美,它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保险比较单一,并且覆盖率较低:煤炭矿工的工作危险系数极高,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频率也很高,为此,保险公司的利润回报小,赔偿率高,极少数的商业保险愿意对煤炭行业进行保险,出现职工的保险单一现象。也由于矿工的流动性较大,他们要选择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工作,工伤保险征缴面积也就会缩小。

(二)工伤保险的费率较低,档次差别率大:工伤保险的费率是以指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来确定费率的。 就国家而言,国家是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来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不同档次的费率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制定,导致出现不同幅度的差异。现阶段,工伤保险的基金统筹模式是,工伤保险费用完全出自参保企业,为确保参保率,确定公平合理的费率是关键。所以,国家可以针危险度高的行业征缴高费率,危险系数不高的普通行业征缴低费率。这样一来,会更好的维护职工的工伤权益,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稳定和谐。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我国的费率划分档次过少,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参保的积极性。

从责任角度来说,职工要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企业也应该提高对保险的认识,为职工提供保障安全,法律保障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希望各大企业以及员工给予高度的重视。

总结: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高危行业在我们身边很常见,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从事这些高危险的行业,那么我们要不断的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了解和学习如何保障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就煤炭行业来说,它在我们身边很常见,也时常发生重大意外事故,这时我们就要用工伤保险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及时现阶段我国的工伤保险还不够完善,但是,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投保,进而拉动职工进行投保,提高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在意外发生时,企业也要和各个有关单位协作,以保证职工的赔偿金实实在在的拿在手里,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宁,《社会保险法》全文逐条解读(四)[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06)

作者:高思勇

上一篇:冷鲜食品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自主评改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