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设计文化创意论文

2022-04-20

摘要:文章以玉琮为研究对象,总结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存问题。将玉琮的形制特征、文化内涵结合设计符号学理论展开研究,从设计符号学的四个维度进行设计解读,明确产品定位,提取设计符号并解构重组,结合现代产品特征,优化用户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感知,最终完成设计方案。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茶具设计文化创意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具设计文化创意论文 篇1: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关键词:产品设计;文化创意产品;技术应用;文化传播

文章编码:1672-7053(2022)02-0072-04

体验经济时代下,具有经济与文化双重价值属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受到设计界的广泛关注。运用设计和技术将文化与产品进行融合,使文化以创意产品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既是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的创新性途径,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当下,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主要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如何将文化有机融合于产品中是学术探讨的热门领域,主要集中在文化特征提取、用户需求分析、设计理论与方法应用三个方面。但很少有人从技术应用视角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文章从文化创意产品相关文献、专利技术以及典型实际案例出发,以产品基本要素、技术和文化表达与传播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框架,综合论述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文化创意产品解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义是“具有传达意见、符号与生活方式的消费产品”。因此,文化创意产品是注入了文化的消费品,其本质是文化、技术与经济的有机融合。其中,文化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核,生产加工技术是实现手段,经济效益则是根本目标。“文化+技术=经济”,此等式在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中逐渐成为事实,并且正创造出众多创意爆品。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种类丰富、功能齐全,涵盖了大部分生活用品。由文化创意产品种类可以看出,将文化依附于满足用户日常需求的产品中是最常见的设计策略。但当下文化创意产品市场过于追求批量化、超速化、短期化,造成了文化创意产品同质化、技术脱节等现象。文章以提高文化创意产品技术含量、丰富其类型与样式,探索技术新的应用方式为出发点,对产品色彩、形态、材料与工艺、功能等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各个要素表达与传播文化所应用的技术种类,挖掘文化创意产品应用技术表达与传播文化的途径与方式,构建文化创意产品基本要素、技术和文化表达与传播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产品表面装饰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表面装饰技术是一种改变产品表面的色彩、光泽等属性来提高产品审美功能、保护功能以及附加值的技术。在文化表达与传播方面,传统与数字印刷技术的视觉信息记录与传播特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2.1传统印刷技术的应用

传统印刷技术由平板、凸版、凹版及孔板印刷构成,借助于网版上的图文信息进行印刷复制,具有承印材料适应性强、成本低、配色范围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具有批量化、低成本等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中。如某公司利用丝网印刷技术适应性强的特点,将“故宫猫”视觉图案印刷到背包、抱枕等众多生活用品中,形成了系列猫主题文化创意产品。由此,故宫“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宣傳,为其后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朕知道了”纸胶带利用了平板印刷技术,将康熙真迹以图案的形式印刷到胶带表面,通过低成本的加工技术创造出功能与文化兼备的文化创意产品,为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2数字印刷技术的应用

数字印刷技术是采用数字技术对文字或图像内容进行个性化处理,结合印前系统将处理的图文信息成像于印刷载体上,是一种无需输出菲林和人工拼晒版的全新印刷方式。其由数字水印、艺术微喷、立体印刷及印刷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等技术构成,为具有个性化、快速生产、少量多样等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如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油画复制品自助订购机”利用数字印刷技术实现了油画复制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并结合快速生产的技术特点实现了产品“零库存”销售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经营成本。故宫博物院通过艺术微喷技术结合高解析扫描仪还原了《清明上河图》等画作,使众多文物佳作以装饰画的形式走进人们日常的生活中。

由此可见,产品表面装饰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创造出了视觉图像与日常用品相结合的形式表达与传播。此外,印刷技术种类与生产效果、应用场景密切相关,见表1。其中,传统印刷技术的优势在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化的起步阶段得到了充分展现,受到了众多品牌的应用,也是导致该类文化创意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印刷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对其研究与专利申请均侧重于节省成本、完善印刷效果等方面,很难创造出新的应用形式。但是,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进步将会使该类文化创意产品的样式逐渐丰富与多样化。发挥数字印刷技术小批量定制、可变数据、按需印刷等特点,是该类文化创意产品摆脱同质化,开发个性化、高端化的发展路径之一。

3产品造型材料及加工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基础,只有合理地运用材料的特性才能创造出独特的文化表达与传播形式。材料特性包含两方面:一是材料固有特性,即材料物理、化学特性,如化学性能、热性能、防腐性能等;二是材料派生特性,它是由材料固有特性派生而来,即材料感觉特性、经济特性等。其中,红木、陶瓷等材料派生出具有我国历史文化背景与风俗人情的独特人文情感特性。因此,材料固有特性与人文情感特性及加工技术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表达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3.1橡塑及成型技术

橡胶和塑料的品种繁多,统称为橡塑材料,因其具有易成型、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具有形态独特、价格便宜等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中。注塑技术是热性塑料的主要成型方法之一,具有可制作复杂形态、着色鲜艳等优势。例如,故宫博物院利用树脂材料的可塑性,结合注塑成型工艺制作出外形圆润的“故宫娃娃”系列文化创意产品。通过抽象的造型搭配皇家配色还原了格格、御前侍卫等人物形象,彰显了“故宫萌”文化并且以合理的价格实现了“将故宫带回家”的愿景。大英博物馆采用环保橡胶材料结合注塑工艺,制作的小黄鸭抽象地还原了狮身人面像、印第安人等众多角色形象,巧妙借助橡胶材料成型性能强的特点展示了大英博物馆包罗万象的主题文化。

3.2金属及成型技术

金属材料一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结构与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形态稳定性以及独特的肌理和光泽,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给设计师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当下,金属材料的文化创意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应用塑性加工与铸造两种成型工艺制作而成。

3.2.1塑性加工技术

塑性加工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胚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的加工方法,可分为锻造、挤压和冲压等工艺。例如,大英博物馆推出的古罗马元素系列书签,采用冲压、剪切工艺结合激光浮雕技术以抽象的形式还原了古罗马国王、法老等人物形象,将历史文化与当代产品加以融合,使得古罗马文化走进了人们生活中。

3.2.2铸造技术

铸造技术是将熔融态金属浇入铸型后,冷却凝固成为一定形状铸件的工艺方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演变中,铜、金银等金属材料在铸造技术的应用中派生出了独特的人文情感特性。例如,“开屏迎财”以铜为原材料,结合传统失蜡铸铜与铜彩高温着色等传统工艺制作出形态自然、色彩鲜艳的孔雀文化创意产品,保留了孔雀独有韵味的同时又增添了贵金属质感。以写实的造型手法高度还原了孔雀开屏的形态,展现出“写真铜艺”形态逼真、纹理细腻的特点,体现了我国铜材加工技艺水平。

3.3木材及成型技术

木材是人类使用较为古老的天然材料,给人以生态自然的感觉。利用木材独有的肌理、色彩等固有特性,可以创造出具有情怀与温度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机加工技术是木材的主要加工方法,包含锯割、刨削、铣削、钻孔等加工方式,具有工艺简单、加工效率高的特点。例如,原木音箱以天然木材为主体,结合切割、打磨工艺进行处理保留木材原有的质地、纹理和色彩,营造出大自然发声的意境。苏州博物馆的“山水间”文具置物座通过切割、激光雕刻等工艺对白蜡木与黑胡桃木进行加工造型,以木代山抽象地还原了苏州博物馆内的山水形态,赋予了文化创意产品自然的温度感,以此来向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致敬。与此同时,红木在历史文化演变中派生出我国独有的红木家具文化特性,由于其生长周期长、出材率低,导致我国红木资源稀缺。因此,生产红木家具所剩余料仍具备品质优良、收藏价值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轩颖等人提出了将红木余料与陶瓷、贵金属等材料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不同材质的搭配来提高产品丰富性,进而拓宽了红木的应用范围。

3.4陶瓷及成型技术

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非天然材料,因其派生出具有我国独特文化背景的情感特性,被广泛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灌浆技术是陶瓷基本成型工艺,其加工过程简单,可满足形态复杂、不规则等多种造型需求。目前,我国陶瓷种类众多,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如德化白瓷有“中国白”之称,其洁白无瑕的特质在“我佛慈悲”马克杯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此杯以德化白瓷为原料,经过灌浆、打磨等工艺,制作成杯身呈现石窟佛像合掌祈福之态,经过800℃与1300℃高温烧制形成乳白色,整体给人以心智圣洁、超凡脱俗的感觉。而景德镇玲珑瓷因明彻、通透的特点,被称为“卡玻璃的瓷器”。“流萤集”系列茶具便是在灌浆成型工艺基础上结合镂雕工艺,将铜器纹样附于杯身,高温烧制后茶杯充分展现出玲珑瓷通透的特点,赋予了产品较强的地域文化属性。随着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其市场出现了文化内容创新性转化不足、模仿抄袭严重等问题。岳岩等人分析了CMF理念与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在关系,从色彩、材质、表面工艺等方面探讨了CMF理念在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与方法,以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3.5竹材及成型技术

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韧性好、环保等特点,其成型技术主要包含编织、竹制刨切片、弯曲等工艺。其中,编织工艺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最常用且具有文化属性特征的成型工艺。将竹编工艺中含有的合理利用材料的科学意识,材美工巧、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以及整体和谐的审美观念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中是当下竹材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主要策略。如“品夏”休闲包将竹编工艺编织的背包与经过吊染工艺处理后的夏布进行结合,通过多种传统工艺的搭配呈现出简约的田园风格。李芳玲等人运用四角孔编织与螺旋纹编织工艺制作出土特产包装,结合染色工艺染成红、黄、蓝三色与山峦、太阳等花瑶文化元素相呼应,充分唤起人们的记忆共鸣,使用户与产品产生情感关联。目前,以竹编工艺保护与传承为目的竹编文化创意产品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问题。王亚明等人认为需要对竹材的材料特性,及其内在文化特性进行挖掘,通过使用方式与功能两种途径展现文化感,进而打破当下竹材类文化创意产品缺乏创新性的现象。

综上,产品造型材料及加工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创造出以形态表达与传播文化的方式。该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印刷技术以日常用品为载体的造型约束,丰富了文化创意产品的样式。但设计过程中产品形态与文化的结合具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往往需要依靠设计师丰富的经验与灵感,导致该类文化创意产品品质两极化、方案抄袭现象严重。在这方面,需要开展深入的设计研究提出新的技術应用方式。同时,部分材料及加工技术在历史演变中派生出具有我国历史文化背景与风俗人情的独特人文特性。将该部分材料及加工技术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创造出在形态基础上以材料及工艺表达与传播文化。目前,我国该类技术种类众多,为以地域、历史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但一味滥用传统材料及加工技术将会造成该类文化创意产品种类与样式同质化、缺乏新意等问题。因此,应对具有人文情感特性的材料及加工技术进行创新性使用与发展、对使用途径与应用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类,进而更好地传播材料及工艺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4产品功能实现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功能实现技术是在科学原理指导下,从功能角度把握过程和关系进行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服务,是文化创意产品创造新功能与使用方式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市场上应用的功能实现技术主要有机械技术与数字技术两大类。

4.1机械技术

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统称,由原动、传动和执行三部分组成。其中,机构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构件系统,决定着机械整体运动形式。常见的有连杆、凸轮、可展等机构。将机构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可创造出具有运动变化属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如Kamibox设计的“骑马舞”文化创意产品,将连杆机构通过手工折纸的方式运用到潮流文化中,还原了国际著名歌手的舞蹈动作,让用户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机械结构与潮流文化交织的乐趣。加加林设计了以凸轮机构为动力形式的文化创意产品,还原了龙飞舞时的动作形态,对中国传统文化“飞龙戏珠”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将机械技术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可操作与趣味性,建立机械结构动作与文化的关系,创造出具有运动变化属性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增加文化传播多样性的途径之一。

4.2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动能,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型技术手段的逐步成熟和应用,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发挥数字技术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多元互动等功能是文化创意产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目前,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以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3D打印等技术进行应用性探索。

4.2.1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复杂信息的图像处理和现实系统的集成技术,可以实现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无缝衔接,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特点。王涌天等人提出基于户外增强现实系统的圆明园数字重建解决方案,使游客能够以多种形式感受数字圆明园的魅力。邵阳学院发明了一款博物馆增强现实文化创意装置,通过设置不同半透明面板将两束平行光反射到人眼所在位置,从而达到增强现实的效果,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提供更真实的交互方式。

4.2.2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视景仿真技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感官模拟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多感知性、交互性等特点。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开发了一套“皮影VR”沉浸式互动娱乐游戏体验软件,以“田忌赛马”为叙事背景、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皮影”为展示载体,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皮影文化。赵瑞等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提出文化创意产品三维动画展示系统设计方法,对在虚拟环境中文化创意产品三维动画展示的仿真能力有显著地增强效果。

4.2.3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通过材料的逐渐积累实现制造的技术,具有流程短、易于加工复杂形态、个性化定制等特点。张浩强调3D打印的个性化定制属性,面向文化创意产品领域提出了3D打印个性化定制设计服务系统,实现了线上发布到开发与销售等全流程内容。故宫博物院将3D打印技术引入到口红的外壳设计中,高度还原了后妃服饰刺绣的复杂凹凸肌理效果,使故宫口红的金属外壳拥有明显的立体触感,图案细膩鲜活、栩栩如生。

总之,产品功能实现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将会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新的功能与使用方式,为文化表达与传播带来了新的形式。由于功能实现技术应用难度较大,目前市场上基于该类技术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类有限,有待进一步研究。将各个领域研究出来的新原理与技术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中,创造文化表达与传播的新形式,是该类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5结语

通过技术视角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以基本要素为出发点结合相关技术实现文化的表达与传播。以产品表面装饰技术为主要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多以视觉图案的形式表达与传播文化;以产品造型材料及加工技术为主要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多以形态的形式表达与传播文化;以材料及加工技术派生出的人文情感为主要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多在形态基础上以材料及工艺表达与传播文化;以产品功能实现技术为主要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多以创造新功能属性与使用方式的形式表达与传播文化。但目前文化创意产品的技术含量还很低,从技术应用视角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的研究也很薄弱。探索产品表面装饰技术和产品造型材料及加工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中新的文化表达与传播形式,研究具有人文情感特性的材料及加工技术的新应用场景,创造基于产品功能实现技术的文创产品新功能和品类,将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

作者:崔健 高炳学

茶具设计文化创意论文 篇2: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摘要:文章以玉琮为研究对象,总结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存问题。将玉琮的形制特征、文化内涵结合设计符号学理论展开研究,从设计符号学的四个维度进行设计解读,明确产品定位,提取设计符号并解构重组,结合现代产品特征,优化用户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感知,最终完成设计方案。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设计符号学;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3-0057-02

1设计符号学概述

设计符号学源于符号学,符号承载着信息,是传输信息和认知事物的桥梁。符号学最早由瑞士语言家索绪尔(Saussure)、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符号学相关领域众多,设计学中的符号通常是把设计元素解构,进行元素的信息加工和整合,通过人的感知、心理等对产品形成认识,完成设计符号信息的表达。设计符号一般具有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独特性。(1)认知性:设计符号能够传达普遍统一的认知信息,设计语言的基础功能就是指示,符号经过设计加工后能够让用户接收到最直接的信息,且富有美感。(2)普遍性:设计符号需要被大众所接受,尤其是在公众场合。(3)约束性:设计语言的表达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依然有局限性和约束性。在特定的适用场景下,需要相对应的符号语言,了解相关背景和环境的人能够轻松地获取符号信息。(4)独特性:符号语言需要“求同存异”,设计的过程就是“求异”,至于设计符号独特性的表现形式,则由设计师结合用户研究和产品本身特性来把握。

2玉琮概述

2.1玉琮的形制特征

良渚文化遗址曾被国家文物局定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文化器物尤以玉器见长,玉琮当数良渚玉器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玉琮的形制多为中空柱状体,内孔壁略弧凸,上下贯通,外表呈弧方形,整体略呈上大下小,四个角各有一个俯视角度下的角尺状凸块,常琢有神兽人面纹饰,纹饰有分节,不同时期的玉琮节数亦不同,早期玉琮的节数较少,晚期的节数较多且器型较高。考古学专家认为,节数不同与玉琮在不同时期的用途变更有关。

玉琮的形制特点与良渚先民的物质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相关,一般研究认为,玉琮独特的形制可能借鉴于腕臂类的玉器。浙江桐乡普安桥M11出土的半截玉琮,有充分的证据断定其用途是“臂环”。但是从各个不同阶段的玉琮形制特点来看,学者认为内径在5.4厘米以上的早期玉琮可能用于手臂佩饰,中晚期玉琮的内径较小,加之其表面常有“神人兽面纹”,被认为多数用于祭祀、礼器或其他用途。

2.2玉琮的文化内涵

在玉琮的习俗文化层面,基于玉琮外圆内方的形制特点,普遍认为玉琮有“天圆地方”“天通方物”的文化涵义。虽然学术界对于“兽面纹”中“兽”的原型有歧义,但是无论是“虎面说” “龙身说”“龟面说”还是“蟾蜍说”,玉琮实际上代表的是良渚先民对社会文明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对后辈的美好祈愿。早期的玉琮纹饰比较丰富复杂,同时有兽面纹和人面纹,如图1。后期纹饰样式趋于简单和统一,仅仅有人面纹,同时纹饰线条风格也趋向于简洁化,由此可见,良渚时代晚期已经出现文化聚集的端倪。

在玉琮的审美文化层面,玉琮的节数在不同时期大不相同,节数多且整体较高的多是晚期玉琮。多节琮在形式上给人以重复、严肃、统一的韵律美。“神人兽面纹”是一种图腾文化,并且富有多样的组合变化。玉器文化是良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良渚先民在对大自然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符号,并将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搭载玉器之上,巧妙地融合了时代特征符号和传统习俗,体现了良渚时期丰富的精神文明。

3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

市场上有关玉琮的文化创意产品良莠不齐,文章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3.1缺少造型美感

目前,玉琮文化创意产品的色彩、线条以及细节处理都受限于整体结构,整体造型多取自于玉琮外圓内方的结构特征,例如烟灰缸、加湿器、笔筒、茶具等等;还有许多轻便的小礼品,多提取“神人兽面纹”的元素搭载于其他造型的实体上,例如杯垫、文具、拼图、冰箱贴、配饰等等。总体来说,缺少造型的美感。

3.2单一的色彩与材质

现有产品中的色彩与材质往往受限于其产品功能,在色彩设计与材质选择上较为单一,有的只采用青色或者白色,有的产品倾向于用合金类的材料。

3.3缺乏文化内涵

市场上现有玉琮文化创意产品在设计中多以产品的功能价值为主,简单地将玉琮纹样搭载在各类物品之上,导致产品与玉琮之间的关系脱节,缺少对玉琮文化内涵的设计表达。

4基于设计符号学的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

设计符号学一般从语义、语构、语境、语用四个维度对产品解读[8],文章基于设计符号学进行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并从设计符号学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提供设计思路。

4.1语义维度设计

语义学主要研究符号系统中的能指和所指关系,符号必须符合相应的背景和使用者,遵循符号统一性、便捷性、独特性和时代特性的原则[1]。在语义学维度,玉琮文化创意产品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可以弱化冗杂的元素,简化产品线条。外在特征主要包含玉琮的造型、材质、色彩等,玉琮外在特征可以作为设计主体,从而保留玉琮的独特性。隐性语义主要包含审美、历史价值等文化要素,在设计中需要综合产品功能和文化内涵,让两者融为一体。

4.2语构维度设计

产品设计的语构学规则是由审美和实用功能导向的外界依存型规则,包含各个符号单元的结合规则,例如产品形态对称、连续、重复的审美效果。玉琮的内壁直径与4个角尺状凸块的结构遵循某种数学关系,设计产品时可以将这种数学关系考虑其中,多节琮具有节奏和重复的美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加以强调,体现秩序美、规律美。

4.3语境维度设计

语境是产品设计符号的背景,包含除了使用者和设计者之外的众多复杂环境因素。文物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具有观赏和考古价值,而大部分没有实用价值,文化创意产品则是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商品,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文化价值更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别产品的筹码。产品需要适应现代设计审美,在尽可能保留文化符号的同时,寻找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产品与现代生活中的联系,构建文物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4.4语用维度设计

语用学规则主要表现为产品和所处环境的关系。文化创意产品同样遵循产品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定义产品功能并安排设计方案,提取产品符号用于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符号信息是否能够触发用户的文化感知。就玉琮来说,玉料的材质显得厚重,携带不便而且价格昂贵,运用现代材料模拟玉器的材质和玉琮的外在结构,既符合现代大众的使用习惯,又能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材料的加工工艺更容易实现,能够得到高性价比的产出。

5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

5.1 设计定位

基于设计符号学理论和维度分析,玉琮具有“天通方物”的文化意象,若将这一文化意象附着于现代产品中,可以将其转化为“光”的元素,烛的光焰在外圆内方的筒状结构中的场景恰好符合这一文化意象的表达。在产品—人—“光”三者之间需要形成一定的联系,并符合现代审美标准。文章设计实践中将产品定位为组合式烛台。

5.2 设计方案

1)产品为组合式烛台,命名为“点亮一方”。产品整体外观取自玉琮的形制结构,缈缈烛光仿佛在重演千年前的故事,连接古今时光。半透明磨砂的亚克力材质,模拟了玉琮作为玉器温润的质感,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将“神人兽面”纹这一文化符号进行简化处理,仅仅以线条的形式呈現,符合现代简约审美,遵循设计符号的时代审美特性,如图2。

2)实践提取玉琮多节数这一产品符号,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处理。考虑到设计符号的语境,让用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体验自由组合的趣味性,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如图3。

3)烛台在使用场景和未使用场景中的外在形态有些许不同,在使用场景中巧妙地运用烛光,可以将玉琮的结构特征完整地呈现出来,符合设计语构和语境学规则,如图4。

6结语

本文从设计符号学角度解读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符号的四个不同维度,以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为基础,对产品设计符号深度解读、分析和解构,为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不应该是简单地将文化元素复制粘贴,如何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为现代设计所用,才是设计师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作者:周心悦

茶具设计文化创意论文 篇3: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摘要:民族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积淀与瑰宝,其不仅体现了民族的特点及文化特质,更是文化传承与表现的重要内容。地处原生态民族文化地域的广西,其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是时代形势下的新机遇。本文将结合其发展的现状作以分析,立足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视角,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创新性开发与挖掘,借以时代的相融,探索更为符合其文化创意设计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文化创意设计;发展现状

引言: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亘古不变的时代性课题。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如何更具价值的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则需将其与时代相融合,通过文化创意设计实现新的发展前景。对于广西少数民族而言,其文化创意的发展除需关注文化、歷史等方面之外,亦需从设计学角度进行开发与实践创新,以突破原有的研究界限,使其能够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价值与现代设计理念充分契合,开辟新的文化创意设计发展出路,以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受社会及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其中,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更是有着丰富的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的发展呈积极的趋势不断跟进。一方面,广西内部省会在近几年来逐步推出各类文化创意项目及活动,且举办成效及反馈相对较好,包括如2004年出台的《印象·刘三姐》、2012年举办的“广西十大创意”评选活动、2013年推出以“桂林米粉”为元素的本土动漫《吉祥米粉》、2016年启动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2018年举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等等,使得广西文化创意设计获得了稳步的发展[1]。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则是在设计专业领域逐步融入了民族文化创意设计的相关内容,如广西艺术学院于2012年成立研发中心、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培养目标等,进一步推进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此外,政府亦是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为其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大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发展的路径研究

(一)转变设计思维,创立独特的文创设计

多元文化的发展促使人们的需求更具个性化,使得民族文化的创意设计更具发展空间。在此环境下,为更好的推进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则需积极及时的转变设计思维,不断创新,以民族特色引领文化发展趋势[2]。在具体进行创意设计过程当中,一方面,可将民族文化的图形符号融入其中,结合现代生活美学并进行艺术化提炼,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设计品,如在生活装饰品的设计上,可融入民族山水元素组成的图案等。另一方面,则可将少数民族传统意识形态进行设计融合,以立体的语言体现方式,将民族传统元素设计应用于现代文化当中,如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动漫设计相结合,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人物形象、民族建筑文化等。除此之外,还可将其植入至生活中的各个方领域元素当中,如室内装饰、手工艺品、收藏品等,以拓展文创设计领域、丰富文创设计风格。比如,可将广西民族的织锦艺术作为设计元素,融入日常应用品、装饰品上,如手机壳、茶具、皮具等等。

(二)构建民族品牌,塑造个性印象

现阶段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虽处于发展中阶段,但就目前的设计发展而言,仍存在一定的原创匮乏现象,即不具备自身的民族个性,难以深刻大众印象。基于此,在进行创意设计过程当中,可构建民族品牌泳衣加深印象。事实上,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本身即可视作独立品牌,但从整体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大多数设计更多是以产品为核心,且调性不一,更是不具备品牌概念[3]。因而在传播效用上,缺失一定的印象效果。广西民族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为更好的提高其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增强其文化影响力,在进行文化创意设计上则需明确品牌观念,通过品牌的有效塑造与构建,进一步推出文化创意产业,借以品牌影响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及生活态度,以提高其传播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还可借助产品施行营销式宣传,以增强传播成效。比如,结合新媒体资源进行品牌营销的组织宣传,如电视广告、网络媒体、纸质媒介等等,以促使广西文化品牌得以有效建立,将其文化形象不断深化,构建更具文木特色的品牌形象。如此,不仅能够使得文化创意设计品更具发展效益,同时亦能够实现文化的宣传效果,在营销策略的加持下,更是能够进一步提升大众忠诚度,使得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更具产值优势。

(三)以赛激发创意,增强可持续发展

在广西民族文化创意设计赛制的举办与推行下,使得比赛逐渐成为文化引领的重要渠道,借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创意的设计,既有效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为广西民族文化提供更好的推广与发扬平台,更是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表现形式,在时代背景下与创意的结合,使得民族文化得以以更为个性的方式实现传承与发展,不仅增强了文化创意设计的可持续性,更是在创意领域下获得有效的开发[4]。如举办各种形式的创意设计大赛——旅游商品、服装文化、工业设计等等,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推助下,广西民族文化更具特色与价值,对现代文化的发展需求亦是能够有效的满足。同时,赛制形式的举办对于人才的培养、生产制造等方面亦是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进一步拓展民族文化创意设计领域,使得设计品更具商品化、产业化。

三、结束语

在当代社会环境条件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需与时代的发展形成契合,并根植于自身文化精髓,如此,才能够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使得文化既具备民族特色,亦能够适应当代的社会发展潮流。因而在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当中,应需注重文化的创意设计,将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以探索更为符合其发展方向的新出路,促使广西民族文化创意设计能够更好的被现代社会认同,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融合与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闫磊. 少数民族创意文化元素的供给侧价值挖掘路径研究--国家价值链重构系列研究[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6(3):7.

[2] 次旺格桑.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的转型研究[J]. 赤子, 2019(12).

[3] 滕书筠.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9(2):6.

[4] 周景秋. 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  2019.

作者:赵玲

上一篇:学生德育意识培养论文下一篇:创新文化市场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