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设计论文

2024-04-17

茶具设计论文(精选14篇)

篇1:茶具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1.1陶瓷茶具的概念………………………………………………….2 1.2陶瓷茶具的生产工艺流程图………………………………………3 1.3陶瓷茶具的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4

第二章原料与配方…………………………………………………5

2.1 胚料原料.........................................................................6 2.2 釉料原料………………………………………………………..7 2.3 其他辅助材料……………………………………………………8 第三章 生产工艺流程………………………………………………9 3.1 胚料的制备………………………………………………………10 3.2 釉料的制备…………………………………………………….11 3.3 生产总流程………………………………………………………12 3.4 施釉……………………………………………………………..13 3.5 烧成……………………………………………………………...14 第四章 工艺制度……………………………………………………15 4.1 烧成制度……………………………………………………….16 4.2 温度制度………………………………………………………..17 4.3 压力制度……………………………………………………….18 第五章 检验与包装………………………………………………..19 5.1 感官检测……………………………………………………….20 5.2 化学指标检测……………………………………………………21

5.3包装与出产………………………………………………………22

第六章 文献参考………………………………………………….23

工艺流程图

平面车间图

篇2:茶具设计论文

关键词:古代茶具;造型设计;审美伴

随着中国品茶文化的发展,茶具,除了实用性的价值存在外,其审美性也逐渐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形成。特别是宋元明清,品茶功夫的发展几至顶峰,茶具,却由最初的实用性向更为多样化的审美性发展,在审美层面体现出了更多的长足需求。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这一历史时期文化底蕴的不同,茶具设计的审美风格也在造型设计、材质取用、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

1唐朝茶具造型设计审美性分析

唐朝,是中华民族封建社会的鼎盛黄金历史阶段。尤其是繁盛的盛唐时期,丰富而充足的物质、强大而又自信的国力,将大唐人们的生活带入了前所未有的昌盛时期。因此,唐朝人喝茶,更多地由解渴功能向欣赏品鉴发展。而唐朝人陆羽《茶经》的问世,更是使喝茶这一雅事向着品茶艺术,以及茶具造型审美的方向发展。茶具,在完成其实用性功能的同时,开始关注材质精良与造型的美观。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开放的一个时代,东西方文化,在盛唐得以相互交流,彼此融合。因此,唐朝的茶具造型设计,同样在融入传统审美设计的同时,兼容并蓄地吸纳了外来工艺及文化的特点。从而使大唐的茶具造型设计呈现出了丰满华丽、清新而又博大的审美风格特征。从茶具的直观造型来看,唐朝的茶具设计,壶体线是由曲线与直线相互结合环绕壶体中轴线旋转而成的,茶具肚腹处的曲线弯度很大,茶具底端则与壶口处都用短直的线圈相互呼应。茶具整体轮廓呈现出了曲直结合、以曲线为主的丰满、华贵而又兼具唐朝大唐这个自由奔放时代特有的自信、雍容特点。在茶具的装饰风格方面,造型设计则多以仿生性模拟植物为主要风格。举例来说,将茶壶的外形设计成菱角的形状,壶体之上再装饰有各类草木的叶子、莲花等等,不仅造型风格简朴清新,还呈现出贴近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特征。装饰所选用的底色,则基本是以接近瓷土的暖色系为主,特别是为驰名中外的唐三彩,风格豪放明快,色彩绚丽斑斓,与整个唐朝热烈开放的思想相互呼应,具有独到而又鲜明的时代特征。

2宋代茶具执壶的造型设计审美分析

宋代,是我们人类社会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时代,是一个理性的时代。朱熹、郑樵等“格物致知”的思想,对于当时整个时代的社会思想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包括人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体现在日常器物造型与应用方面,就是严谨、笃实而又温润有礼、含蓄内敛。我们都知道,宋代的社会思想以朱熹的“格物致知”为主导,其最为核心所在就是将一个社会外在的那些社会伦理道德,内化为当时整个时代人们的一种自觉,尤其是伴随着宋朝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科技发展迅速时期,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朱熹倡导以人伦道德来规范飞速发展的科技。这一时代思想的制约,在当时器物的造型风格与审美特征上,就表现为平易、典雅而又质朴、清新。正因如此,宋代的茶具造型,也不例外地呈现出如上的时代审美性。相较于唐朝的茶具发展,宋代这个科技的黄金时代,茶具的造型纹理、色彩、装饰等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成就。茶具的风格也更具沉静精巧性。堪称宋代茶具之代表的是执壶。与唐朝的茶具造型相比较,宋代的执壶很明显呈现出了更为精致规范的设计特征。壶颈的加长,使壶体的长与宽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就如一个长颈美人般,壶体呈现出了秀亭端庄的特色。再加上壶体与壶柄线条曲中蕴直、直中有曲,因此,整个执壶看上去给人以规矩中蕴含着变化,变化中又符合规矩的审美感觉,成功地将造型设计的感性与理想相融合在一起。尤其是执壶设计的长柄长流,其形状与位置,很好地把有限的空间融入到了壶体所在的辐射区之内,从而使整个壶体有了一种虚虚实实、虚实结合、相互补充、彼此呼应的悠远空灵之感。而且,由于壶颈的加长,使壶腹的重心向下移动,因此,令观赏者在心理审美层面有了稳定平静的感觉。壶腹则浑圆饱满,从视觉感受上很好地平衡了壶高变化带来的失衡感觉,从而从整个壶体造型设计上给人以比例恰当、造型完美的审美享受。此外,执壶的整体设计还极为充分地利用了点与面的关系,使壶体的面与线主次分明,相辅相成。更为重要的是宋代执壶的长柄与长流的造型设计,从视觉享受上令人感受到极为强烈的长袖善舞的律动,所以,同唐朝的茶具相比较,宋代的执壶有了更为灵动的审美享受。从装饰性的层面来看,宋代的茶具呈现出了更为多样化的特征。仅就装饰性的方法手段来看,就有印花、刻花、雕花等多种样式。从茶具装饰的题材层面来看,在唐朝以植物为主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花鸟鱼虫的内容,不仅线条更为流畅,而且其纹样也更加秀丽多姿,呈现出了典雅、清新的设计风格。宋代茶具所用的釉色,也更加的丰富多彩,不过,仍然同中国历史上的这个朝代的时代思想紧密相连,更多的具有宁静淡雅的冷色系特性,纯净类玉,晶莹雅致,极类中国人所追求的国民思想品性。

3明清茶具造型风格审美性分析

历史的思想传承,在器物造型设计方面有着很好的体现。我国的明朝,在器物的造型设计层面就呈现出了极为鲜明而又强烈的时代思潮。总体上来说,明朝器物的造型设计风格与审美标准,可谓是两宋风格的延续。不过,又在宋代风格的基础上,有了更加充分而长足的发展。相对于严谨的宋代来说,明朝在王守仁“心学”的倡导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发展。以人为核心的社会时代思潮,使得明朝的审美对宋代形成了很大的抵制,对于整个时代的思想起到了很好地解放作用。特别是在当时鸿儒王守仁所倡导的“心学”的引导下,禅宗色彩更为浓厚,因此,当时的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泼轻松起来,而且,人们开始关注自我的内心修养。这样,明朝的装饰风格就向着秀丽典雅的方向发展。清朝,则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一个封建王朝集大成者的历史时期。“康乾盛世’,使中国的封建王朝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巅峰时期,各种工艺品的技术,在康乾盛世融合各个朝代的精华而达到高峰,历史上各个朝代出现过的工艺品技术,在清朝这一最后的封建王朝融会贯通。但是,若我们仅只是简单地将工艺技能同艺术设计画了等号,那就不仅仅呈现出了我们在审美趣味层面的苍白匮乏,同时,还在表明着我们对于文化传承理解认识的式微。明清两代,茶具的主要产地是景德镇,从材质来看,都是以瓷为主。在这两个时代,茶具的生产,无论是景德镇的官窑,还是民窑,都有着极大的发展。生产的茶具种类丰富多样,造型设计多姿多彩。其工艺设计、釉彩乃至于茶具器形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特性。与之前的朝代相比较,明清时期茶具的设计,由于根据品茶需要,不仅有早已有之的用来泡茶的小型壶具,还出现了用来煮茶的提梁茶壶,壶型设计与饮茶的现实需要相结合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不过,同前两个朝代比较,明朝的茶具造型设计则变得简练流畅,比例更为匀称,很具中国气派的大度雍容。特别是明朝茶具极为浓重的装饰美,根本就是其他朝代所无法及的。尤其是我们后代所熟知的明青花瓷,素以“风格质朴、纯净雅致”而著称,从而成为明代茶具设计的主流装饰。而宣德年间青花瓷之装饰的浑厚淳朴,成化年间青花瓷之装饰的典雅清新,嘉靖年间青花瓷之装饰的逸趣,万历年间青花瓷之装饰的秀雅端庄,真正是风格多样,万紫千红,各具神采。若是从明清茶具的色彩运用层面来看,明朝的茶具色彩,则多以饱和明快的色彩为主,艳丽但是又不给人以俗气之感,稳重中又不失活泼轻快。用来作为装饰的主题内容,相较于前几个朝代来说,则更为丰富,更加多样。装饰的题材不仅有虫鸟花鱼,更融入了云龙、野兽、海水、人物等内容,将明朝这个以人为主、崇尚自然的时代特征较为鲜明地在器具装饰主题中表现出来。从整个明朝茶具的造型设计来看,无论是器具造型还是纹样描绘,都已经形成了这一时代较为独特的程式化、样式化、图案化的模式,已经具备了很高的装饰效果与审美价值。清朝在明朝饮茶习俗的基础上,向着世俗民间的文化方向发展。清朝的茶具造型也呈现出了世俗化发展的风格设计。在清朝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也称之为集大成的封建朝代,茶具设计几乎是以模仿为主,属于自己这一朝代的独特的造型设计相当匮乏。但是,清朝人又有着奇巧多变的审美追求,因此,表现在茶具的造型审美设计层面,就是色彩以古彩、珐琅彩等华丽美艳的釉彩为主,可谓艳俗华丽。装饰则倡导华贵繁缛,茶具的制作则必须精致细腻,从而形成了一种贵族化的审美风格。可惜这一时期的茶具因为过于追求繁文缛节而有失清理典雅,导致了艳俗风格盛行,而审美艺术的品韵风格则稍显不足。

4结束语

古代茶具的造型设计发展变化,是伴随着我国古代品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当然,一个时代的茶具造型设计审美风格的变化,受到这一时代很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但起主导性的仍然是时代的审美趣味,作用在茶具上,就形成了一个朝代独有的造型设计审美韵味。在茶具造型设计审美层面的变化发展上,还深蕴着我国古代茶文化发展的审美追求。尽管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属于这一时代的审美特性,但是,在品茶以及茶具造型设计上,却都体现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崇敬。我国的古代茶具造型艺术设计,是我们前辈对于中国艺术创造优秀思想的很大体现,特别是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在茶具造型艺术设计上也得以充分的呈现,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审美趣味与特征,通过茶具造型设计的审美变迁,很好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篇3:陶瓷茶具设计与生活

茶具的艺术美体现了茶艺、茶道崇尚自然, 讲求协调平和、规范生活礼仪等宗旨。除了实用功能外, 茶具还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 也间接反映出人们的修养、情趣甚至为人品德。现代人对茶具的要求在实用的同时更注重它的审美, 造型和纹饰要求不能只有传统模式, 需要具有时代特色, 体现现代人的审美趋向, 审美价值。

1. 生活缔造设计

首先, 生活为设计提供素材和灵感的源泉。头脑中贮存大量与事实相符的素材, 是构成创造思维的基础。生活信息的层出不穷对于陶瓷茶具的设计来说, 影响较大, 它能开拓人的思路, 启发人的设计思维。在生活中, 任何事物都能给人一种意象, 在比较、判断、选择和想象的活动中完成。如此看来, 茶具的艺术设计创意离开了生活, 就会变得狭窄了。因为生活是创新的基础, 大量信息的存贮是进行艺术设计的源泉。设计者要在生活中注重观察、积累知识, 就无法拓宽创新思路。因此, 在陶瓷茶具设计中, 设计师应该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另外还要有创新形象的思维能力。拥有大量的素材之后, 要学会取舍和巧妙的运用, 使这些素材能整理成为优秀茶具设计的雏形。设计师要学会自己去考虑, 自己去联想, 把创造想象力彻底的打开, 大胆地想象, 大胆地设计。

美国学者爱德华·考夫曼·琼尼在他的现代设计论著中, 曾将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以11条定义的方式提出, 其中第一条就是“现代设计应满足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孟子·告子上》说“食、色, 性也”。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设计, 是与每一个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可见设计是源于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 有需要才有生产。设计就是为了方便人类生活、美化人类生活而出现的。陶瓷茶具的设计同样如此。例如明代陶瓷茶壶的出现, 明代人们的饮茶方式由点茶改为冲泡茶叶, 由此茶壶便出现了。陶瓷茶壶泡茶既保持了茶叶的真味和香味, 又不易散热, 尤其是用精致的体积较小的紫砂壶泡茶, “既不夺香, 又无熟汤气” (文震亨《长物志》) 。再如20世纪70年代女性化设计的出现, 以及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的简约主义设计的流行, 都是由于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出现并且风行的。

2. 设计影响生活

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更加重视生活用品设计的审美性, 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对现代设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设计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德国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国内的设计政策。现代设计越来越注重其审美和经济属性, 但这都是建立在生活发展的基础上。“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将人类设计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相融合, 来促进两者自身生命的发展。”设计作为实现更美好、更合理的生活手段, 已经渗透到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这种渗透是互相的, 其审美和经济属性的提高正是因为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审美和设计的内涵, 创造出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私家庭院硬质铺装景观, 是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消费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 设计更需要注重其艺术性奠定其基础。

人类的艺术设计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 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 生活又直接影响着艺术设计;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 又需借助于一定物质形式来表达, 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艺术设计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便是把人类生活具体化, 构成了艺术设计与生活的互动关系, 艺术设计是生活和人的统一, 两者相辅相成。完全脱离了人的设计和完全脱离设计的人是同样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 生活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设计, 陶瓷茶具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亦然。中国古代哲人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思想反映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

陶瓷茶具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种, 因此陶瓷茶具的设计师在进行茶具设计时同样会受时代观念、审美观念和社会需要影响, 使其作品的特色呈现时代因素, 设计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生活给茶具设计提供素材, 茶具设计又为生活需要而设计。优秀的茶具设计会为生活所容纳、所流行;相反没有新意的茶具设计自然会被社会淘汰。陶瓷茶具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对人——空间——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化、艺术化的设计处理。一套设计较好的茶具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置于相适应的居室中, 还能增添几分艺术氛围, 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是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之间的相互平衡。因此, 陶瓷茶具设计要贴进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心。

综上所述, 陶瓷茶具设计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艺术设计促进人类的生活质量, 它的根本意义在于人类美好的生活。最朴实、最有创意的设计往往都来自生活, 创意、灵感都不是天生的, 只有深入生活, 了解生活, 观察生活, 博览群书, 日积月累到一定的程度, 才有可能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因此, 陶瓷茶具设计源于生活, 设计影响生活, 并与之息息相关, 设计者必须把茶具设计放置到生活中来实施, 最终产生优秀的陶瓷茶具设计。

“以人为本”应该是设计的最终原则, 这正应验了田自秉先生的观点:设计应该“经济、实用、美观”。实用这点对于设计来说非常重要, 尤其是消费者更看重设计的实用性。比如刚刚我们在民艺博物馆看到的那把烧水用的水壶, 是日照两城文化演化而来的黑陶。看似简单的一把壶, 外形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是当我们把水壶反过来的时候, 可以看到壶底被设计为凹进去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拢火, 水开的就比较快, 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节约柴火。老百姓从来不知道何谓“节约型设计”, 但民间的“设计师”们关注生活, 早在没有“工业设计”概念的时候, 就已经在生活中使用了自己设计的“节约型产品”。这些优秀的设计恰恰来自于我们所忽视的“民间”。而且, 我们越是深入的了解民间文化, 就越能体会到它的博大和深厚。我们会在民间发现许多巧妙的设计, 它的巧妙之处有很多确实是现代人所想象不到的。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积淀了太多优秀的东西, 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将中国传统的、民间的文化作为我们设计灵感的源泉, 一定会产生更多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包含中国元素的现代设计。

[1]汤善香, 硬质铺装设计的艺术追求与现状分析, 广西省柳州园林规划建筑设计院, 理论广角, 2010

篇4:汉唐文化衍生茶具设计

汉唐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茶具在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中是点睛之品。汉唐文化衍生茶具设计以汉唐文化为基石,从文化衍生产品概念着手,通过茶具的设计定位、构思草案、方案优化、制作工艺等流程,设计出既具实用性,又不乏艺术品位,既保留汉唐文化精神内涵,叉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的现代茶具。

关键词:

茶具 汉唐 衍生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136-02

1 前言

文化衍生产品是指承载原有的文化现象,并对其进行挖掘、延伸、开发出的具有实用、收藏、欣赏价值的文化产品。出于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特殊情结,现代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开始注重消费“文化形态”产品,以彰显其高尚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这类消费不仅带来巨大的现实市场,同时也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商机。这对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更是福音和机遇。

汉代和唐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文治武功和国际声望上都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汉唐盛世也带来了博大精深的汉唐文化,无论是在典章制度、哲学史学、诗词歌赋、建筑技术、还是在生活习俗上都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成就。汉唐文化为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源泉。

汉唐文化衍生茶具是将汉唐文化融入现代茶具设计,在汉唐文化的基础上,立足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和实际需要,既具实用性、又不乏艺术品位,既保有文化精神内涵、又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的文化衍生茶具。

2 文化衍生产品

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来沟通,而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抽象的方式进行,即通过物的功能和形态来传达。文化衍生产品就是文化与使用者之间交流的载体和工具,它将文化因素的层次转化为设计因素的层次。传统的汉唐文化产品,品种单一,制作大多粗糙,造型雷同,仅是传统形象的再现,没有很好地从发掘文化内涵、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开发。

将汉唐文化演绎为文化产品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将现有的文化元素以符号化、图腾化的方式直接附加到现有的产品上,这是较为低级的文化开发;其二,通过认识和了解汉唐的文化内涵后,进行再挖掘和改造,用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在功能、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接;其三,主要是把文化以精神的方式转化到产品设计中,使得产品在脱离了具象的文化元素后,也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有故事性和感情等特质。这是一种高级的文化开发方式,需要设计者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同时兼备良好的设计能力。

3 汉唐文化衍生茶具设计

汉唐文化衍生茶具的设计过程,就是将汉唐历史文化元素,经过创意之后的升华和物化的过程,包含茶具设计定位、方案构思、深入设计与优化三个阶段。

(一)汉唐文化衍生茶具设计定位

此阶段是汉唐文化元素的初识阶段,通过科学的调查,将文化元素中的信息加以提取整合和评估,为未来的设计做准备和参考。茶具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是点睛之品,在爱茶之友眼中更是一种艺术。本次茶具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茶壶、茶海、茶盏(茶杯)、茶承等系列茶器。在设计中,需要将汉唐文化与茶具进行结合,如:汉的巍峨挺拔,唐的丰腴富贵,赋予茶具传统含蓄美和意境美。同时,为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工业发展需求,设计要去繁从简,既保留茶具的恬雅逸仙,又不乏现代设计的时尚大方,在设计中注重形态的构成、变化,展现汉唐风的敦厚稳重和浪漫飘逸。

(二)汉唐文化衍生茶具方案构思

此阶段是汉唐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展开的阶段,也是文化信息转化成文化产品的阶段。对于汉唐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应在概念构思的过程中,将上一阶段提取的文化元素与待开发的文化产品连线,在综合评估开发和文化元素演绎的方式、可行性,风格定位、功能、材质等基础上进行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一)如图1所示,灵感来源于唐俑、服饰、酒杯、莲花等,是多个精巧构思的结合。茶杯造型借鉴了唐代崇尚丰腴富贵的审美取向,参考了汉唐传统服装,再结合由波斯引入的多曲长杯的精巧造型,保留其圆润神韵的同时,更注重现代人使用。茶承造型提取了晚唐秘色盘的形态,变形简化与茶杯相得映彰。

方案构思(二)如图2所示,灵感来源于汉唐的丝绸文物,提取了卷曲纹和桃形纹的形态,简化变形成为自身装饰纹样,杯口的设计别出心裁,不规则的开口独具特色。

方案构思(三)如图3所示,灵感来源于汉唐女子、男子的发髻发饰,将其样式元素抽象提取,与提梁壶相结合,塑造壶身造型,向上的走势具有动态美,茶罐的盖子由唐代官帽的样式简化而成,虚实结合,同时方便拿捏。

方案构思(四)如图4所示,是由宝相花衍生而来。茶具将宝相花局部提取出来,简化变形赋予其上,作为凸出的装饰具有空间感,同时具有把手的作用,防烫防滑,构思精巧。

(三)汉唐文化衍生茶具的深入设计与优化

此阶段为设计的实施阶段,是将上一阶段的草案文化衍生产品化的阶段,将草图以二维、三维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处理产品的结构细节、颜色、材质以及模型的制作等。

结合以上草图构思方案,对方案构思(三)汉唐传统发髻发饰元素所提取出的形态深入研究,进一步设计优化,将茶壶设计成半提梁式,壶身壶嘴和把手链接自然有度,浑然一体。壶身与壶把接近各半的分割比例使整个茶壶走势向上,通壶精气有神,具有仙气,耐人寻味。茶杯和茶壶的最终设计方案如图5所示。经由三维软件模型的建模与渲染,确定了茶具的尺寸与比例,材质与工艺,得到汉唐文化所衍生的茶具设计的效果图,包括茶壶、茶海、茶盏,如图6所示。

在制作上,整套茶具因其造型、气质的需求全部烧制成瓷器,结构致密、断面细致,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好,相对于陶器、炻器而言,瓷器的透明度、光泽度和稳定性更高。原材料为以黏土为主和其他天然矿物原料拣选混合的粉状化合物,隶属“硅酸盐工业”的范畴。整套茶具的釉色处理采用铁胎釉,瓷土原料内含二氧化铁的比例很高,薄胎厚釉,釉中大量的气泡产生了无与伦比的玉质感,光泽度极高。釉色似绿非绿,似蓝非蓝,若隐若现的铁色从裂纹渗出,给人以肃穆冷艳之感。此套茶具采用釉下彩的形式先坯体上釉再进窑烧制,经高温焙烧,窑炉烧结之后出成品。

把手和壶嘴因其复杂造型运用注浆法成型,将原料雕刻出以后用导入石膏制成模具,再将制备好的液态坯料泥浆注入模具中,利用石膏吸干原材料的水分,为进一步烧制打下基础。壶身采用传统拉坯而成,壶身和把手壶嘴的连接处用小的立柱顶起,目的是以免提梁烧塌,烧成之后再打掉立柱,还原本身造型。最终汉唐文化衍生茶具的形态如图7所示。

4 结语

篇5:茶具设计论文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人

作者:陆龟蒙朝代:唐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篇6:茶具设计论文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焙

作者:陆龟蒙朝代:唐 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篇7:我的茶具作文

八月八日到八月十四日,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小小茶博士”国学七日学习班,为了让我学的更扎实,妈妈给我买了一套茶具,在家练习。

这套茶具一共有十四件,他们分别是:茶匙、茶则、茶针、茶挟、茶斗、茶托、公道杯、盖碗、品茗杯、、茶滤、茶罐、茶盘、茶巾、茶壶。

茶匙是在投茶叶时,将茶叶从茶荷中拨入茶碗,控制差量;

茶则是汤匙形,量茶之多少;

茶针是一更比较粗的针,是竹子做的,用于疏通壶嘴,以免茶渣阻塞,造成出水不畅;

茶挟像筷子一样,但后面是连在一起的,用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托用以衬垫茶杯的碟子。在奉茶时,更显尊敬;

公道杯的作用是为了避免茶水浓淡不均,先把茶汤倒入公道杯,然后再分至品茗杯中;

盖碗是核查和泡茶的碗,分为天盖、地托、人育三部分,俗称:三才,也是大家常说的`“天地人和”;

品茗杯是一种盛茶用具;

茶滤架于公道杯上,过滤茶水,更加清澈;

茶罐的作用是用于贮茶;

茶荷是一个敞开的盒子,我家的这个有荷叶形的边,用于盛干茶;

茶盘用于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的浅底器皿;

茶巾的主要功用是擦干茶具上的水;

茶壶的作用是加热泡茶用的水;

茶匙、茶则、茶针、茶挟、茶托都是竹制品,茶滤、茶罐、公道杯、品茗杯则是典雅的青花瓷器,很有中国传统韵味。

篇8:浅析现代紫砂茶具设计工艺

俗语云:壶是茶之父,精美的茶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茶的香味和色泽,而且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意境,让使用者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紫砂茶具是我国最重要的、最好的茶具之一,从宋朝开始,我国已经开始用紫砂茶具来泡茶,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紫砂茶具是用紫砂陶加工制成的,紫砂陶材料具有低吸水性和排气性好的特点,因此用紫砂茶具来泡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茶叶的香味。而且紫砂茶具的外观质朴无华、典雅大方,颇具审美价值,历史上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紫砂茶具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凝聚了历代匠人的心血,紫砂茶具将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的融为一体,逐渐发展成为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品。不仅在国内,紫砂茶具在国际上也广有知名度,大量的紫砂茶具被出口到国外,被国外誉为”红色瓷器”,并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收藏。今天,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社会大众审美水准不断提高,现代艺术设计手法层出不穷,这一切给紫砂茶具的设计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我们也看到,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紫砂茶具在设计上却依然沿袭传统的造型样式,缺乏创新与特色,导致我国紫砂茶具越来越失去特色和活力,滞后于现代审美对紫砂茶具设计的需要。这种状况亟需得到改善。

2现代紫砂茶具设计工艺的思考

2.1紫砂茶具的造型元素

造型是紫砂茶具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造型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审美视觉享受。一直以来,无数设计师致力于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市场上充斥着形态各异的紫砂茶具造型,但大多是沿袭传统的紫砂茶具造型样式,缺乏现代思想和时尚元素。如何将紫砂茶具的实用性、艺术性与现代性完美融合考验着茶具设计师们。为此,当代设计师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来突出紫砂茶具的现代感和时代感。例如可以从当代语言体系中提炼一些精炼、时尚的语言,运用到紫砂茶具造型中去,提高紫砂茶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同时,紫砂茶具的造型要具有层次感,要做到主次分明、立形尽意,茶具的体积要适当和稳定,不能过于臃肿,在视觉上给人以稳定感。例如我们常见的紫砂茶具造型有几何形、自然形体和筋文体(见图1-3)。几何体茶具线条流畅、表面光滑,一般没有装饰物。主要有球形、筒形、长方形等形态,又被称为光货。几何体的紫砂茶具设计给人一种柔和之类和素雅之美,大气稳重,与茶道简洁质朴的文化特质相契合;自然形体是设计师们根据自然界的动植物造型来设计出来的紫砂茶具样式,有的是茶具整体采用自然形体样式,有的则是局部采用自然形体的设计,这种仿生式的设计手法赋予了紫砂茶具以生命感,给人以美观和舒适的使用体验,同时体现出紫砂茶具的灵动之美;筋纹形体造型的紫砂常被人们称为筋囊货,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瓜、果的筋瓤造型,将这种形态特点融入紫砂茶具设计,大大提高了茶具的层次感和韵律感,给人强烈的节奏刺激,整体茶具作品稳定、协调、严谨,给人以视觉享受。总之,当代紫砂茶具设计要打破一成不变的传统造型的壶艺状态,不断对其进行更新和改良,设计出符合当代审美趣味和生活习惯的茶具作品。

2.2紫砂茶具的色彩元素

色彩是光作用于物体所给人的一种视觉反应,对人心理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在进行紫砂茶具设计时要考虑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合理搭配和利用好色彩元素。例如鲜艳的色彩给人活力兴奋的感觉,黄色给人温润、柔和的感觉,蓝色给人宁静、理智的感觉,绿色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白色给人素雅、纯洁的感觉。有的设计师将紫砂茶具里面设计成白色,在沏茶时可以清楚的显示茶水的颜色,给人以真实感,显得生动活泼;还可以根据茶叶的颜色来设计不同釉色的茶具,在沏泡绿茶时,可以选择青瓷釉色的茶具,这样茶叶和茶具属于同色系,给人稳重大方的感觉;有的紫砂茶具保留了紫砂原来的颜色,尽管衬托不出茶叶的鲜艳和色泽,但入口时茶汤显得更为醇厚深邃;有的紫砂茶具外壳设计保留传统的铁栗色,给人古色古香、典雅厚重的感觉。饮茶者在品茶的同时,也享受到那份心灵的平静。(见图4)

进入现代以来,设计理念不断创新发展,仿生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喜爱。设计师们从大自然的斑斓多彩中获得灵感,寻找大自然色彩的特定功能和规律特征,将其用于紫砂茶具的色彩设计中,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例如有设计师用墨绿泥材料来模仿大自然中的荷叶颜色,用这种材料烧制成的紫砂茶具青中泛蓝、色泽清新,仿佛能够嗅到荷叶的清新香气,让饮茶者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大自然中,身心得到放松,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精神满足。(见图5)有的设计师利用紫砂红泥来制作紫砂茶具,这种紫砂茶具的颜色近似桃子的颜色,色泽娇艳、垂涎欲滴,使用者可以感受到那旺盛的生命力,精神也为之一振。(见图6)除此之外,设计师们还经常将紫泥、红泥和绿泥等材料掺和使用,通过调整配合比例和烧制温度,产生不同的颜色和效果,极大的丰富了紫砂茶具的色彩设计。

2.3紫砂茶具的材质元素

紫砂茶具与人们饮食活动关系密切,直接关乎到人们的健康问题。因此紫砂茶具材质选择最主要的因素是健康安全,其次才是材质的造型和装饰价值,这也是紫砂茶具深受欢迎的原因所在。与其他茶具材料相比,紫砂泥有着诸多优良的物理性能,紫砂材质透气性好、吸水率高,用紫砂茶具来泡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茶叶的香味和色泽。即便是隔夜茶,也依然清香扑鼻,不会出现发馊的问题。而且紫砂材质可塑性好、干燥收缩小,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好,甚至可以在炉子上直接用紫砂茶具煮水。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下泡茶都不会引起炸裂,伤及饮茶者的健康安全。另外,紫砂茶具抗磨损、耐腐蚀,使用很长时间也不会影响使用效果。甚至时间越久,紫砂茶具越光滑透亮,审美价值不降反升。尽管在紫砂茶具的内壁也会有很多茶锈,但没有任何异味。反之即便注入清水,也会散发茶叶的香味。目前最好的紫砂材料是产自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一带的紫砂泥,这里的紫砂泥富含大量的氧化铁,颜色多样、丰富多彩,包括黑泥、深紫泥、浅紫泥、红泥、米黄泥、绿泥等六种。紫砂泥被开采出来之后,并不能立即用于制作紫砂茶具,要经过严格的风化、除杂、配料、粉碎和炼泥等工艺流程,并搁置6个月以上才能用于制作茶具。设计师们在设计实践中将不同种类的紫砂泥混合烧制,再加入一些化工呈色剂,生成多种多样的颜色。新时期,设计师们开始致力于紫砂茶具材质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将现代设计理念和时尚元素融入传统的紫砂茶具设计中,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不同的材质与紫砂材质配合使用,例如可以将紫砂与塑料、金属、木材等进行搭配,不同材质的性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充分体现紫砂材质的肌理之美。

3结语

总之,随着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的发达,现代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涌现,给紫砂茶具设计带来了广阔前景,现代设计师们要在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时尚元素,设计出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人机工程学的紫砂茶具来。当然,这给当代设计师们提出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不可否认,我国的产品设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所倡导的紫砂茶具现代设计并不是摒弃传统元素,而且在对传统元素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型语言和美学法则融于设计之中,用独到的文化视角和符合当代审美取向的艺术创新精神去创作。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一方面设计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书画功力;另一方面,现代设计师要在设计上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底与专业知识,了解现代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工艺。唯有如此,才能使紫砂茶具设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参考文献

[1]沈法.工业设计:产品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田蕴,毛斌,王馥琴.设计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李峰,吴永杭,熊文湖.产品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韩其楼.紫砂珍品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5]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6]吴国荣.产品造型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7]张树祝,王春玲.“果备五色,烂若披锦”——浅谈当代紫砂壶材质美的鉴赏[J].江苏陶瓷,2005,38(3):35-38.

篇9:宗教文化对茶具设计的影响

一、茶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中国茶道形成于八世中叶的中唐时期,陆羽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创始人。唐代茶人对茶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饮茶修道的思想。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历经五代、北宋、南宋末而终止,历时约五百年。此时对茶具的主要要求是口宽易散热,璧厚。

点茶道形成于十一世纪中叶的北宋中后期,宋代茶人承先启后,创立了点茶茶艺,发展了饮茶修道的思想。点茶道鼎盛时期是北宋中后期至明代初期,至明代末期结束,历时约六百年。此时的茶具设计主要考虑对茶的使用过程,点茶过程主要由掺茶末到盏中,然后用瓶之类的器具对清水进行沸腾加热,得到的沸水再往盏里加沸水,最后对茶水进行保温,取出,饮用。该过程要求茶具透热性强,有利于水的加热处理,肚大口小,方便观察水的加热,还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对水的加热状况进行判断。

泡茶道形成于十六世纪末的明代后期,明清茶人对茶道的贡献其一在于创立了泡茶茶艺,且有撮泡、壶泡和工夫茶三种形式;其二在于为茶道设计了专用的茶室──茶寮。泡茶道鼎盛于明朝后期至清代前中期,衰于近代,复兴于二十世纪后期。这时茶具中的壶和杯被明确定义,分工也较细致。壶的盖气密性较好,杯的盖则主要用于驱赶杯中漂浮的茶渣和调节茶的香气、调和茶水温度。我们今天看到的茶具设计多是以用于泡茶的茶壶为主。

二、佛教对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中推崇“茶禅一味”的思想,茶具的设计自然和博大的佛学存在着许多文化的交集。

(一)佛教哲学思想与茶文化

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二)佛教文学作品与茶文化

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和意境。也为茶具设计在审美标准上提供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支持。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招隐寺内

(三)佛教活动与茶文化

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

三、茶具设计与佛教文化

(一)茶具造型与佛教文化

茶具中茶壶的是最核心的器皿,茶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所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艺人在设计造型时,会借鉴取材于佛教法器的。

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造型中就有取材于佛教法帽的造型——僧帽壶,所谓“刻桑门之帽,则莲叶擎台”。就是以僧侣的帽子造型引入到紫砂壶壶盖的造型上设计而成的,如上世纪90年代出土于江都地区的“圆僧帽壶”,底款为时大彬于茶香室制,有学者考证在时大彬之前的明代四名家之一的李茂林就已制作了“圆僧帽壶”。后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改进,僧帽壶已成紫砂的传统经典造型。

(二)茶具材质与佛教文化

茶具当中,用得最多的材质当属陶瓷,而不论陶或是瓷,皆是泥料所为,泥遇水而软变成烂泥,甚至是泥浆。而经过炉火的考验之后,竟然变的坚硬而且富有光泽,不仅不会被水给化掉,反而变成了盛水的容器,这样的变化可谓神奇。

其实从泥和茶具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看到众生和佛之间的关系。

众生就好像是泥,遇到水(各种诱惑)就会成为水的俘虏,我们的心会被这些外境牵引着失去自由,于是我们变成了泥浆。但是泥经过炉火的高温考验,这种考验类似于佛法中所说的内心的修炼。就可以改变自己怕水的特性,也正是这样的改变,泥巴变成了盛水的茶壶、水缸,水最终变成了泥巴的俘虏。这种转变就是佛理,当众生参透佛其中奥秘,一切的烦恼都被降伏,并且转为妙用。

(三)茶具图文装饰与佛教文化

紫砂壶上的题铭反映了传统文化。其内容有很多涉及佛教内容,甚至有的茶具题铭近乎禅机偈语的。

如“清人树、涤心泉、茶三昧、赵州禅”就是一典型的茶禅铭文。可诠释为:“清人树”,清人之树即茶树;“涤心泉”,是名泉,在道头濒海,水清味甘,挹注不匮;“茶三昧”,“三昧”,佛教名词,即止息杂念,心专注于一境,为佛教重要修行之法,“茶三昧”即指饮茶亦可修行;“赵州禅”,赵州禅师,法名从谂,其人爱茶。

再说邓奎的金涂塔壶,不但以佛塔为造型,还以铭文记录钱王造塔经过,称颂钱王造塔之功德,其题铭为“拈花宝相,焜耀浮图。虚中善受,甘露涵濡。晨夕饮之,寿考而愉。”意思是说:佛像禅宗始祖达摩具有拈花微笑之宝相,光明照耀佛塔,而金涂塔壶内容甘露一般的香茗,早晚饮品,能延年益寿且身心愉悦。

四、结语

在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许多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正是这些精神方面的共识,不断丰富着茶具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也给后来的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的灵感源泉。

【作者单位:李丹,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篇10:茶具

我家有二种茶具:第一种是陶瓷茶具,底下有一个椭圆形的大盘子,还有几个小孔呢!上面是有四个小圆杯子和一个中等的茶壶。这个茶壶的前面有一个壶口可以倒茶,茶壶的上方是一个小盖子可是茶叶和水,茶壶的后面是一个把子可以用手拿。

第二种可神了,是有机玻璃茶具,分三层。第一层是盖子,第二层是放茶叶和热水的,第二层还有一个用有机玻璃做的一根小棒子,第一层有一个孔小棒子的头生到孔的上面一点,第二层的下面有一个中等的铁珠要按一下铁珠就会往上茶水就会到第三层可是茶叶还在第二层,第三层就是茶水所以我说有机玻璃茶具神!

我喜欢我家的茶具,因为这些着作权各有它们的特点!

篇11:如何选择茶具

本质特征:不火不揉,用阳光干燥而成,其性凉,去火通风

冲泡要点:冲泡此茶的茶具力求古朴、自然,煎、泡俱佳

推荐茶具:以陶器、石器、木器为上,忌用豪华奢侈之器

绿茶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水清茶绿”

冲泡要点:应使用宜赏形、赏茶汤之器

推荐茶具:玻璃器皿、白色瓷器、老朱泥壶等

武夷岩茶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岩韵”,外形呈条索状,焙火足,香气高,滋味厚

冲泡要点:宜用能吸取茶中部分火气,调柔岩茶中刚猛之气,且散热快的茶器

推荐茶具:紫砂壶,或白瓷盖碗

铁观音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官韵”,花香高爽,汤色明亮,叶底软亮有光泽

冲泡要点:宜用不吸茶香,能保持茶韵之器

推荐茶具:适合用白瓷器皿冲泡,朱泥壶也可相称。

红茶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红汤红叶”,香气高远,味道醇厚

冲泡要点:宜使用能抵去部分松烟气,使香气更加柔和,滋味更加醇厚之器

推荐茶具:紫砂茶具,或陶器相配

茉莉花茶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三绿三优”,即润绿、碧绿、嫩绿,鲜灵、浓郁、纯正

冲泡要点:宜使用便于观察茶毫、芽头,同时又能突出茉莉花茶清雅浓郁的香气以及鲜爽甘润的滋味之器。

篇12:茶具的广告词

2. 朝阳专业,龙泉品质。

3. 东方古国有口皆“杯”,朝代传承“瓷”名天下。

4. 梅子初春龙泉窑,经典青瓷东朝造。

5. 好茶具,用东朝。

6. 东朝茶具,闲情逸趣。

7. 茶具万千,东朝领先。

8. 东朝青瓷,您的不二选择!

9. 千载龙泉青瓷,万般东朝魅力。

10. 东朝在手中,活力在我胸!

11. 龙泉青瓷万千,东朝品质为先。

12. 眺东升旭日,品龙泉茗香。

13.平价至尊,气节高贵。

14. 祥福茶具,一“茗”惊人。

篇13:功夫茶具的造型设计艺术

关键词:功夫茶具,造型,设计艺术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功夫茶属于其中之一,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所谓功夫茶主要是指喝茶之人的品茶能力和饮茶的功夫水平,并且用专业的茶具进行泡制。将功夫茶的喝茶方式与其他饮茶方式相比较而言,功夫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性,同时茶品的浓度更高,更有味道。通常,用于功夫茶的产品主要有凤凰茶、铁观音茶等,并且功夫茶具主要包括茶壶、茶托、茶碗等,将功夫茶具与茶相互配合,能够形成自然的艺术文化,更能够使爱茶之人心胸开阔。下文主要针对功夫茶具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分析。

1 功夫茶具的分类及设计

从我国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来看,茶具和茶道两者存在一定相关联性,茶具是茶道精神的承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茶道精神一般以回归自然、心态平和为主,从茶道中能够看出品茶人的性格特点及文化内涵等。功夫茶具是功夫茶的主要器具,其不仅是用于盛茶的杯、碗等,更能够从另外一个层次看出品茶人的心境和素养。目前,对于功夫茶具的设计除了要保证其基本的实用性,能够用于倒茶、盛茶、托茶等方面茶具最基本的作用以外,还需要通过茶具的材质、设计造型的各方面突出功夫茶的艺术内涵及相应美感。

所谓功夫茶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功夫茶具包括茶具本身、还需要炭火、炉具,其中品茶和泡茶的人也必不可少,从这一层面来看可以判定功夫茶具的广义概念。如今功夫茶具的设计要从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两方面共同考虑,设计出文化价值及使用价值相互融合的茶具。根据目前我国功夫茶具的发展及设计形式来看,我国功夫茶具主要可以被分成五类,其中包括陶土茶具、竹木茶具、漆器茶具和另外两种类型茶具即瓷器茶具和金属茶具。目前,流行于市面并且特别广泛应用的茶具主要为陶土和瓷器茶具两种。陶土茶具中最典型的即为紫砂茶具,这一茶具无论是外形设计上还是实用性能上都具有较大优点,紫砂茶具据有古朴风,茶具色泽饱满并且茶具设计形状精致美观,特别是茶壶的设计,通常紫砂茶具中茶壶多以上小下大的形状为主,将茶壶内的容积含量进行核算评估,同时再设计茶壶本身的重量,保证两者能够处于合理的配比范围内,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茶壶的稳定性,在茶壶周身色泽饱满的地方通常刻有兰梅竹菊等字样,以此提高茶壶的美观性,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品茶人的性格特点。紫砂茶具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能够在品茶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茶品的香气和色泽,保证更好的口感,近年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品茶人的认可和追捧。除此之外,瓷器茶具又可以根据颜色及质地等各方面的不同,将其分成三类,即白瓷和黑瓷茶具和另外一个更具典雅中国风的青瓷茶具。通常,白瓷茶具主要以乳白釉色为主,虽然色调单一,但是能够充分表现出其典雅性;与之相对应的黑瓷茶具具有较好的保温性,主要是由于这类茶具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感官上来比较其更具厚重感;青瓷茶具一般表现为胎骨厚实、色泽光亮等特点。

功夫茶具的器具一共有以下十几种。

1.1 茶壶

功夫茶具的器具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茶壶的设计。以功能设计的角度来看,茶壶的容量大小可以分成两人量或者是四人量,并且为了满足不同性格特点的品茶人,可以将茶壶的形状设计成不同类型,其中主要包括桔形、栗子形、鼓形、瓜形和梅花形等,在众多的茶壶形状中以鼓形最为常见,主要是鼓形茶壶的外形更端正,并且茶壶的容量和重量都处于比较浑厚稳重的状态,更被品茶人所认可。对于茶壶的设计要坚持茶壶的大小为“宜小不宜大”,并且茶壶的容量和重量为“宜浅不宜深”。一般,大茶壶不被人们所看好,主要是由功夫茶多以小巧精致、平和耐心为主,但是大茶壶从形状上来看就不够精致,往往会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难以表现出功夫茶的精神所在。品茶人通常喜欢浅的茶壶,不喜欢深的茶壶,主要是由于浅茶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更留住茶香,使茶味更浓,与此同时浅茶壶蓄水量和蓄水频率均较小,茶叶更能够表现出原有的味道,不容易变涩,能够给人更好的口感。品茶人在衡量一个茶具是否属于上品,主要通过“三山齐”这项指标来衡量。主要是品茶人选取平整完好的桌面,将茶壶的茶盖去掉,随即将茶壶覆置在桌面上,观察茶壶的壶嘴和茶壶的提柄和茶壶的壶口,查看这三者是否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三者可以共同被称为“三山齐”,质量较好的功夫茶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品茶的质量。

1.2 茶杯

在功夫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茶杯,茶杯的设计要符合功夫茶的特点,要小巧玲珑。要保证茶杯不能过大,品茶人能够将茶杯中的品饮一饮而尽,同时还要保证茶杯不要过深,保证杯身浅显,品茶人在饮茶过程中可以水不留底,这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二次冲泡的口感;与此同时茶杯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其杯身质地轻薄,这种质地在保证茶香的同时能够将茶气散发出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品茶环境;一般茶杯多以白色浅色为主,这种颜色质地可以作为底色,将茶汤的颜色更好地予以衬托。

1.3 茶洗

茶洗主要用于茶壶、茶杯等茶具的清洗,一般茶洗主要以大碗的形状为主,在设计的过程中,茶洗的颜色需要与茶具的整体结构形状颜色相互辉映、相互协调,保证茶具的整体性。与此同时,设计茶洗深度的过程中要保证其超过茶壶的高度,能够将茶壶放置其中,能够浸没茶壶的壶盖最顶端,能够却把茶具清晰的清洁度。通常,功夫茶具中需要三副茶洗,其中需要一副正茶洗,同时还需要两副副茶洗。品茶人在洗茶杯时需要应用正茶洗,在清洗茶壶的过程中需要应用一副副茶洗,而另外一幅副茶洗主要用于盛放泡过的茶叶。茶洗能够保证茶具日常应用的清洁度,提高功夫茶的质量。

1.4 茶盘

茶盘属于功夫茶具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一般茶壶、茶杯等茶具均放置于茶盘上。设计师在设计茶盘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可以保证茶盘款式的多样性,通常茶盘以棋盘形和圆月形最常见。设计茶盘要保证其宽敞性,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尽可能将茶盘设计较大,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品茶人根据客人摆放茶杯的数量,保证茶杯与茶盘的整体性;除了宽敞以外还需要保证茶盘的平整性,茶杯放置其中要稳当、确保茶杯不会倾斜,茶饮不会流出;与此同时在设计茶盘的过程中保证边缘浅、色泽白,这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功夫茶具的视觉效果。

1.5 茶垫

茶垫的设计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点,其要小于茶盘,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茶垫的季节性差异。一般夏天温度较高,茶垫的设计坚持夏浅的原则,以此散除茶品的热量,并且保留茶品的茶香,冬天要在浇罐中加入适量的沸水,以此保证在冬天低温的环境下茶饮不会凉得太快,保证茶饮的口感。

1.6 水瓶

品茶人多会认为素瓷青花的水瓶最好,无论是在色泽、花纹还是质量上都比其余材质水瓶好,一般功夫茶中贮水煮茶应用水瓶,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水瓶比例良好,并且底部平整,同时还要在水瓶的一侧设置提柄,以便提拿。

1.7 水钵

水钵的大小、形状与花盆相似,并且多以素瓷青花为主,水钵主要用来贮水的,并且配有朱红色木盖,同时还有盛水的椰子瓢。品茶人用水钵中的水煮茶,体现出功夫茶的本质。

1.8 龙缸

龙缸也是功夫茶具之一,并且大小形状不一,可以由设计师自由发挥。龙缸大到如庭院中的莲缸,形状小的也可以是室内的小水缸等,一般在缸的周围绘制不同的团,以此保证功夫茶具的整体感。

1.9 火炉

火炉主要用于煮茶,其能够保证火势均匀,能够保证煮茶的口感和效果,一般火炉的形状被设计成长方形,放置炭火即可煮茶,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置炉门,不用时可以将火炉盖起收起。

1.10 茶锅

茶锅的设计不应用钢材料或者铝材料,其中以应用砂泥最适宜,其根据有自然气息,更符合功夫茶的要求,能够保证茶香茶气不变。一般将水盛于茶锅中,待水烧开后,茶锅的盖会掀开,品茶人需要将茶叶放置其中,这一时期煮茶最能够保留茶香。

2 现代功夫茶具的人文设计理念

功夫茶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功夫茶具的设计要符合传统文化的要求。首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功夫茶具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无论是煮茶、盛茶还是喝茶都使不同器具发挥其不同的作用,同时还要茶品的色泽及茶具造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感官上都能够营造出良好的饮茶氛围。其次,现代功夫茶具的设计要坚持自然环保的原则,要保证茶具贴近功夫茶的自然特性同时还要选取合适的环保材料,在不影响茶饮口感的同时保证品茶人的身体健康。最后,融入现代文化。现代功夫茶具需要融入不同的现代文化才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赢取更多的消费群体,才能够长久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功夫茶具的设计对于我国功夫茶文化的传承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功夫茶具的十二项器具,同时分析了现代功夫茶具造型设计理念,功夫茶具造型的良好设计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功夫茶文化的发扬,丰富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明月.谈功夫茶具的设计艺术[J].福建茶叶,2016,38(2):137-138.

[2]施茜.从中国功夫茶到英式下午茶---宜兴紫砂壶在欧洲的传播与流变[J].农业考古,2014,(2):80-85.

[3]何哲熠.潮州功夫茶文化在功夫茶具上的映射[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3(1):146.

篇14:茶具设计论文

人体工程学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人——机——环境关系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环境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人体工程学

日用陶瓷茶具

设 计

运 用

日用陶瓷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且使用频率最高的陶瓷制品,茶具是日用陶瓷使用较为广泛的种类。人们对陶瓷茶具的期望从最初满足生活需要发展到现在追求舒适的手感和造型艺术,为了使日用陶瓷茶具符合大众的需求,茶具的设计因素离不开人体工程设计。人体工程学运用到日用陶瓷茶具设计中的含义为:运用人体心理、生理机能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接触陶瓷茶具的舒适性、心理、力学、美学甚至观赏性等方面与人本身的合理协调关系,以使人们心身愉悦、舒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

一、日用陶瓷茶具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形式要素

1、日用陶瓷茶具造型设计体现了人体工程学原理

造型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条件之一,“造型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形是设计的基本语言,造型与造物是密切相连的。”手是人体接触陶瓷最多的器官,因此,符合人手基本结构、给人传递一种良好舒适手感的茶具造型显得十分重要。

供人使用的器物,要与人和环境保持相应的尺寸关系,茶壶的把手是人手接触茶壶最多的部件。对于茶具把手的把握则建立在容量的概念上,在1 5 0 0 m l容量之内的茶壶一般都配以把手。如格罗庇斯茶具,这是他于2 0世纪6 0年代为罗森塔尔公司所设计的,它的造型结构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盖纽偏离中心,偏向把手上端并与之重合,让人单手端拿茶壶时可十分自然地将大拇指压住盖纽,达到控制不掉盖的目的。该壶的把手是一种“倒把”,也称反向把,这种把手实际也含有提的因素,力的作用被分散为“提”和“握”,用起来比较省力。又如《德鲁普》茶具,是由德国设计师路易吉·克拉尼设计,把手采取削挖的手法,与壶浑然一体,把手内的空间适于握拿,壶嘴与壶体齐平,十分方便,体现了人体工程学设计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2、日用陶瓷茶具装饰设计体现了人体工程学原理

在中国先秦时代,通常认为“装饰”即人为,是一种修饰行为。“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装饰是表现性的、形式化的、它诉诸于视觉,并以美的形式符号刺激感觉、满足感觉,最终还改造接受者的感觉,陶冶和发展人的造型的想象能力。”

色彩、肌理是陶瓷装饰的重要手段,在装饰形式的结构中显而易见,要做到让装饰这种表现性的视觉艺术形态既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需要,也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需要,是要经过在生活中细心地观察和不断地实验的。罗森塔尔公司的茶具《假日》,最明显的特征是表面起伏变化的肌理效果,它的创意来源于菠萝,肌理层次精美,带给人丰富的视觉享受和美的体验。凹凸的装饰肌理在让手更好握拿的同时,任何肌理变化都没有造成藏污纳垢的死线角,这种设计不但达到了装饰需求,而且为日常清洁和使用提供了便捷。杨永善设计的名为《彩虹》的提梁茶具,“彩虹”的色彩象征,不仅仅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带来的美的感受,更是在社交场合人们相互区分杯子的标识。在美的统一变化的规律中,巧妙地解决了标识不清的问题,在无形中提高了生活质量。瑞典设计师设计的名为《吉尔乌纳花园》的茶具,在白色瓷质上,以密集的底图轻松自如地衬托出柔嫩洁白的花,清雅柔和的色彩把吉尔乌纳花园的柔美与生机展现于器表之上,由方圆因素综合而成的形态,就像是哺育鲜花的温床,平和、柔软、肥硕。这一切有机地综合到一起,十分贴近人们向往自然的心境,带给人们舒适愉悦与美的享受。

3、日用陶瓷茶具材料体现了人体工程学原理

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中,茶具材料的运用对于茶具是至关重要的,这将决定茶具在实际使用中是否能与我们的生活便捷性相一致。如紫砂壶,紫砂是一种无釉陶料,直接体现胎体的颜色,该壶以紫泥为主,加以少量的色料,在营造出悠远的意境之外,也不失端庄与稳重。紫砂成器后,器表呈现出细微含蓄的细沙粒,使其透气性好,泡茶不易变味,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高石英茶具,属细瓷,细瓷材料主要运用于茶具中。高石英瓷质轻、细致、半透明度好,并且坯料色彩淡雅、釉面效果温润,给人以舒适的手感,心理上体味优雅与高贵,符合现代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炻器,炻器是一种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物质,有白炻器料,也有略带灰色的炻器料。炻器虽然没有良好的半透明度,但却具有比瓷器更为良好的耐热性能和机械强度,因此可以满足洗碗机、消毒柜的蒸煮和烘烤要求。无论是在旅馆餐饮业用瓷还是在寻常百姓家的日用品,炻器作为一种既朴实又大众、既厚实又近人的材质,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二、人体工程学对日用陶瓷茶具设计的引导作用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自然尺度的科学,人的自然尺度则是人生理与心理尺度的表现,对设计而言,人体工程学标志着设计的着眼点从物到人的转移。在现实生活中,茶具与人的关系就是形式与尺度的关系,陶瓷茶具的形式与人的生理特点、使用方式达到最优的协调,就是一种平衡、适称。平衡不仅使陶瓷茶具安定稳固、形式美观,而且符合人们日常使用的需要,带给人称心愉悦,在心理上获得安定。在今后设计日用陶瓷茶具时,人体工程学应作为设计的必备考虑要素,通过对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考虑,设计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茶具的功能、形态、人机关系,能更直接地设计出符合人们使用习惯,为人省力,带来方便的茶具。

三、结语

在日用陶瓷茶具设计中,茶具的造型、工艺、材质、装饰等都与人体工程学有密切的联系,要设计出既符合人们对陶瓷茶具的功能追求,又要满足人们的使用便利及审美情趣,都是要以人体工程学为设计的依据,人机系统概念的把握对陶瓷茶具设计的意义是重大的。

日用陶瓷茶具是有机的载体,但是它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连绵数千年来而未曾间断的陶瓷茶具设计和制造凝结了造物的设计思想,设计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任何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的更替与变革,不仅来自于时代和设计者们自身的差异,更多情况下是来自于对“使人们感到舒适”这一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来源于人体工程学的启示,所以,正视日用陶瓷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是决定设计是否能服务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正安.陶瓷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3

[2][3]李砚祖.产品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4

上一篇:拓展训练培训下一篇:请教专业人士分析,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就业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