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服务产业与文化创意论文

2022-04-28

歌华创意设计服务中心DSC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双创”的背景下,依托歌华大厦创意设计中心而创立的创意设计服务和孵化实验平台。是面向设计师、设计机构,旨在促进设计产业与各行业之间的融合,为国内外设计师、设计机构提供原创研发、设计合作、设计展示、设计管理的创意设计服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设计服务产业与文化创意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服务产业与文化创意论文 篇1:

国务院出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2014年2月2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意见》明确提出塑造制造业新优势、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七项重点任务。

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水平,完善优化功能,提升文化品位。注重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方面,强调要建设一批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加强自然、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建设文化旅游精品。

在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方面,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促进艺术衍生产品、艺术授权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完善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高展陈水平。

对于上述任务,《意见》给出了增强创新动力、强化人才培养、壮大市场主体、加大财税支持等八项具体可行的措施,突出强调市场作用,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这是我国第一次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台的系统性文件,标志着这一发展目标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对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甘肃庆阳毛寺村运用传统材料和技术、结合现代环保设计理念修建的生态小学。

设计服务产业与文化创意论文 篇2:

歌华DSC探索“为设计服务”

歌华创意设计服务中心DSC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双创”的背景下,依托歌华大厦创意设计中心而创立的创意设计服务和孵化实验平台。是面向设计师、设计机构,旨在促进设计产业与各行业之间的融合,为国内外设计师、设计机构提供原创研发、设计合作、设计展示、设计管理的创意设计服务。

创新“设计服务”项目

谋求可持续发展

DSC以“为设计服务”为理念,通过设计师与设计师的连接激发创意,通过设计师与用户的连接产生项目,通过设计师与设计资源的连接提高品质与效率,通过设计师与项目的连接形成有投资价值的资产。

DSC的线上社区服务包括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内容包括:“活动”、“项目”、“社群”、“信息墙”、“空间”等五大服务板块。

DSC的线下办公空间服务分为三大板块:创意办公空间板块;专业服务体系板块;交流分享活动板块。

DSC成立之初就认识到,如果仅靠简单地复制办公空间的运营模式,那很快就会陷入“同质化”的竞争中,发展之路会越走越窄。必须通过不断创新的“设计服务”项目来谋求DSC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吸引來自国内外各方的资源支持,建立一个定位于“为设计服务”的众创空间,在空间内,面向“小众”;在空间外,在面向“小众”的同时也兼顾“大众”,做“设计服务”上下游的链接平台、共享平台,找准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平衡点,才是DSC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截至2016年9月,DSC场内共举办各类创新“设计服务”项目活动达49场,参加人数约3000人。场外共举办各类大型创新“设计服务”项目活动达6场,参加人数约40000人,在“双创”朋友圈里成为热议话题。

DSC2016年1月获得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2016年3月获得市科委与北京众创空间联盟授予的“北京市众创空间”称号。2016年8月成为“青龙胡同创园联盟”成员之一。

DSC运营一年来,在“设计服务”领域形成了拉动自身发展的独具特点的四大核心服务:以“青龙胡同文化创新街区更新和再生项目”为核心的“在地设计”服务;以创新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设计与产业结合服务;以Maker Faire Beijing为核心的创客与设计服务;以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服务板块为核心的国际设计交流服务。

DSC通过在地设计+项目、创新实验室+产业、创客活动+孵化,实现“设计服务”与项目结合,与产业结合,与孵化结合。通过项目、产业、孵化管理系统聚合相关产业的设计人才,形成独特的“设计服务”系统,建立相关设计平台资源,建立以“在地设计”理念为核心的城市街区更新设计服务系统、乡村建设设计服务系统、文化旅游产品在地设计服务系统,建立与文化产业特色相关的创新实验室,建立有助创客成长的孵化器,从而找到DSC发展的路径。

建立“在地设计”

三大服务体系

DSC的“在地设计”+项目的运营模式,意在建立以“在地设计”理念为核心的城市街区更新设计服务系统、乡村建设设计服务系统、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在地设计服务系统三大服务体系。

目前以“青龙胡同文化创新街区更新和再生项目”实践作为第一个实施案例,建立“在地设计”品牌服务系统。

青龙胡同紧邻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的原则下,如何保护街巷胡同的整体风貌,保存街巷胡同肌理、传统四合院格局,保持街巷胡同的空间形态、建筑体量、尺度、形式、色彩等传统特征,项目试图通过创新的文化设计辅以其他措施解决街区更新和再生问题,这也是DSC主张的“在地设计”的魅力所在。

2016年主要通过“青龙胡同文化创新街区更新和再生项目”的研究和设计更新,初步形成青龙文化创新街区上的规划和设计创新,通过一系列文化创新活动激发街区活力。

2017年计划形成整体“青龙胡同文化创新街区更新和再生项目”整体规划,并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城市更新设计服务系统,形成独特的城市更新在地设计服务系统。

2018年继续完善“青龙胡同文化创新街区更新和再生项目”设计内容,并形成城市更新案例样板,在不同城市输出城市更新服务系统,并拓展到乡村更新设计和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在地设计”,完善“在地设计”品牌的三大服务系统,为更多城市项目提供综合在地服务。

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青龙胡同文化创新街区更新和再生项目”。

“青龙胡同文化创新街区更新和再生项目”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文化创新活动:激活街区产业活力;20+城市更新点:城市空间复活;青龙胡同肖像:激活公共意识;青龙胡同客厅:公共空间再生;青龙胡同城市农场:探寻城市未来。

让创新设计与产业紧密结合

DSC以创新实验室+产业的运营模式,陆续建立DSC创新实验室、陶瓷创新实验室等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创新实验室。

2016年主要研究目前现有的创新实验室运营模式和课程设计,创新会员管理模式,将目前的3D打印与创新设计服务结合起来,并与相关的皮具和木工实验室结合推出系列课程和服务,扩大创新实验室影响力。

2017年主要引进和成立以科技+文化创新为内容的产业类创新实验,围绕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新材料设计应用推广和设计试验工坊和研究,形成基于设计服务为核心,材料应用为主导的创新实验室集群。

DSC创新实验室是北京首家创意设计主题的实验室,是一个将设计制造出产品的微观工厂。实验室引入美国FABLAB微观装配实验室概念,通过课程培训、实验指导、制作产品、分享过程,帮助有创意的人实现创意,制作出自己的创意产品。目前实验室完成的重点项目有:

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3D打印结构:2016年8月20日完成的重达1.87吨的bio-plastic,高4米,直径11米,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3D打印最大结构。这个作品由超过五千个3D打印生活可降解聚合模块构成,这是一个交互式的结构,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作为灯具、植物等的容器。

3D打印益寿糖雕:这个由益寿糖作为原材料创作的狮子雕塑,探讨了3D打印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此雕塑现陈列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

3D旗袍:此项目将3D打印模块与中国传统服饰旗袍巧妙地融合起来,此项目灵感来源于蜂窝的形式和纹理。此项目参与了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

陶瓷实验室以最新的陶瓷3D打印,微波干燥和微波速烧装备为核心,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作品打样,并可以让更多喜欢陶瓷艺术和设计的爱好者通过课程和工坊体验自己陶瓷作品的诞生。

打造DSC的创客产业品牌

DSC以Maker Faire Beijing为核心,在线下为创客搭建服务平台。以创客+设计+文化为内容,创客活动+孵化的运营模式,打造DSC的创客产业品牌。

2016年重点做好Maker Faire Beijing2016北京创客盛会活动的资源整合,梳理建设以文化创客、创客教育、创客孵化、创客设计服务为主的创客资源产业链,形成聚合效应。

2017年重点做好Maker Faire Beijing的品牌推广和品牌效益,形成商业价值,形成几大相关品牌活動内容,并建立相关设计服务体系,开展相关创客机构和产品孵化。

2018年利用Maker Faire Beijing的品牌价值,吸引国内外最优秀创客团队,通过项目竞演、创客大赛、孵化服务、设计服务衍生相关产品和服务系统,建立国内最优秀的创客资源平台。

Maker Faire由美国《Make》杂志发起,是当今规模最大的全球创客盛会,至今已有十年历史。目前,其足迹已遍布全球,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百余座城市举行了不同规模的聚会。2015年,歌华集团与《Make》杂志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并成功将活动落地北京,自此一年一度的Maker Faire Beijing北京创客盛会作为展示创意、创新和创造的平台,正在逐步成为传播创客文化和创新精神的盛会。作为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的启动板块和重要活动之一,Maker Faire Beijing 2016 北京创客盛会意在促进中国创客文化的发展,推动创客运动在北京的进程,为创客搭建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带动大众创新热潮,推动更多的拥有创新想法的人转变为创客。同时,通过活动的平台,更好的了解创客需求,从而提供更完备更全面的服务。

Maker Faire Beijing 2016 北京创客盛会是国内规模盛大,覆盖领域最全面,最受瞩目的大型创客活动。突出“创客教育”,“文化+科技,传统+创新”等特色,活动分为创客市集、展演区、工作坊和创客论坛四大板块,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高新科技项目的创造巧妙的链接与融合。

在Maker Faire Beijing2016北京创客盛会三天活动中,参展创客近千名,约300组;每日客流量均超过15000人次。

未来,DSC在组织国外创客来国内参加Maker Faire的同时,将组织中国创客走出去参加在国外举办的Maker Faire。

为国际设计交流架构服务平台

一年来,DSC建立了以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服务板块为核心的国际设计交流服务系统。一是利用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资源建立设计师国际驻场计划和在地设计实践计划;二是利用北京国际设计周与其他国际设计周的合作推出国际设计周之旅;三是整合北京国际设计周项目资源,建立优秀设计项目资源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DSC的“设计服务”正在拓展延伸至国外,如国内外设计师互换驻场服务。

2016年9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办和北京建筑大学共同主办,DSC承办的“中葡设计握手·家具篇”主题展览于歌华大厦DSC展览空间开幕。从琳琅满目、精雕细琢的展品中可以管窥东西方文化元素的创新融合。

“中葡设计握手·家具篇”主题展览作为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一部分,展示了北京建筑大学参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外办主办,DSC承办的“中国青年设计师驻场四季计划”第二期的部分作品。

“中国青年设计师驻场四季计划”是一项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公共外交工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项目。该项目已经完成两期,主题为家具设计。

参与“中国青年设计师驻场四季计划”的中国设计师赴葡萄牙访学30天,与葡萄牙知名设计师,以及当地专业艺术设计类院校师生交流心得、碰撞火花,同时深入加工场,与技术工人无缝对接,制作打样,最终形成实体作品。

北京作为“中国青年设计师驻场四季计划”在华的首个合作伙伴城市,计划先期选派4批中国青年设计师赴葡萄牙开展驻场访学,每期时长30天。

“中国青年设计师驻场四季计划”旨在挖掘中国具有潜力的设计师与葡萄牙方面合作,共同开发设计作品,并有机会与葡萄牙当地企业合作,为其提供设计服务,并由这些企业将优秀设计成果转化成产品进行批量化生产,并在欧洲和世界各地进行销售。

国际设计交流服务系统还包括DSC承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新设计服务大会”。“创新设计服务大会”以构建和引进设计产业服务商为核心,以完善设计产业服务供应链为目标,通过系列的设计服务商大会,以展演、论坛、路演、洽商、展示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建立不同设计服务领域的服务商、供应商资源,逐步构建设计金融服务系统,设计品牌服务系统,城市更新设计服务系统、设计版权服务系统、设计产品服务系统、科技创新设计服务系统、文化产业设计服务系统、设计材料应用服务系统等专业化服务体系,循序渐进的为设计师和设计机构提供全面服务解决方案,为设计产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内容。

“创新设计服务大会”为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设计机构、设计服务机构、企业、投资人等搭建了聚会、交流、沟通、洽商的平台,聚合了各类设计服务商,促进了设计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了相关的设计服务商供应链。

DSC将坚守“为设计服务”的理念,用好用足用活国家鼓励“双创”的政策,借势借力借鉴外部的资源支持,倡导“设计服务”精神,培育“设计服务”意识,完善“设计服务”机制,练就一身“为设计服务”的“绝世神功”,以不断创新的“设计服务”项目,给设计师和设计机构营造软硬件俱佳的“双创”生态。

未来对于DSC来说仍是任重道远。

作者:徐力生

设计服务产业与文化创意论文 篇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科技处,广西 桂林 541004;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信息服务产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文章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服务产业的分析,总结出北部湾信息服务产业的3种发展模式,找出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对策与建议

0 引言

在全球经济、科技不断蓬勃发展,互联网不断普及,信息数据广泛应用的作用下,以信息作为产品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信息服务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信息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引擎。因此,在聚焦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服务产业概述

1.1 信息服务概念及范围的界定

通常而言,信息服务是指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以满足需求者的要求,并为其提供专业的服务。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网络通信服务和计算机服务。网络通信服务主要指通过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提供网络内容的服务、接入应用网络的服务等。计算机服务包括计算机本身系统的集成、培训、维护和设施管理等服务。

信息服务业包含信息的生产、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传递等,始终围绕着“信息”和“服务”这2个主题,并且贯穿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因此,现代的信息服务业也可以称之为电子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也可以分为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内容服务业。统而言之,信息服务业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技术为核心,不间断地促进信息与科技技术的集成,不断地加强信息服务的现代科技的浓缩性,不断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1.2 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

在信息服务产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加快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例如,美国加速了信息技术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全布局产业的发展;欧洲各国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提升信息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日本重视信息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统筹产业规划,跳过基础研究,以引进国家先进技术为主;韩国将信息服务业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实施绿色IT战略;印度大力兴建信息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我国也提出了“互联网+”的新经济、新业态,在“十二五”计划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融合、滲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我国的信息服务产业整体发展不均衡,各区域的协调性差,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等,这些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优势,才能使其优劣互补,才能促进区域整体产业均衡协调发展。

2 广西北部湾区域信息服务产业的分析

2.1 广西北部湾区域产业经济的特点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阶段,应把握住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运用区域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本地的特色产业,建立新型的适应北部湾区域经济的产业体系,调整原有的产业布局,推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增强区域产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使北部湾区域产业经济能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2.1.1 产业结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市的产业结构不尽相同,发展重点也各有侧重(见表1)。

2.1.2 产业发展空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充分利用了产业园开发区的资源优势,集聚大量产业、项目及其相关的产业在开发区落户,为产业向地域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能够转化成项目的科技成果也设厂于产业园开发区,聚集了大量相关产业落户于产业园,直接推动了产业在空间上的集群发展。因此,产业园开发区所具有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吸引了大量的经济区外部产业向经济区内部转移,随后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和集聚经济,又促进了区域产业的进一步集聚,以及区域经济势能带动了周边地区产业的迅速崛起。

广西北部湾加快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重大产业、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推动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区域产业配套发展能力。建设以项目带动、培育和壮大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特色产业,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步入发展快车道提供重要支撑。

2.2 北部湾区域信息服务产业的SWOT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临江沿海,海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且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北部湾经济区仍有一些制约因素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实力不强,配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缺乏核心技术人才,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两广一体化战略的提出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兴建、扩建信息工程,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新经济、新业态下的信息服务体系等,为北部湾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能够依托“珠三角”的信息服务产业的优势,打造与东盟国家的信息技术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及建设信息服务产业园。在北部湾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威胁,如网络安全问题、信息应用认知水平的问题、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以保障信息服务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 北部湾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3.1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并行模式

北部湾经济区发挥政府规划对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市场配置资源对信息服务产业的主导作用,形成了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并行的新的发展模式。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北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探索出了一条适宜于中国电子自身优势及广西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了中央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奠定了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2009年建成投产的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创造了中国第一条固态干钽电容生产线等多项纪录。2015年,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 034.8亿元,成为北海首个千亿元产业。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球最大的显示屏制造商——冠捷科技集团也来到北部湾经济区投资建厂,依托北部湾便捷的海陆物流通道,远销国外。2012年,冠捷显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正式量产,当年实现产值8.38亿元。2015年,公司实现产值58.4亿元,税收达1 685.33万元。目前,仍然有许多集团在北部湾与政府达成战略协议,共同建设信息产品的创新科技园区,构建北部湾的信息服务产业体系。

3.2 项目带动模式

以项目带动、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的特色产业,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形成大项目驱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模式。其中,总投资达3 000亿元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工建设或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大型项目的引进与投资,培育了新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为信息服务产业起着示范和功能性作用,推动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速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的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恒基伟业”“北海银河”等企业在北部湾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信息产业基地,带动着区域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3.3 产业园集群模式

北部湾经济区根据各个小区域的优势和产业基础建立不尽相同的产业园开发区,吸引了大批外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推动了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的集群发展,调整了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北部湾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区域经济新的拉动增长点,由此形成了产业园集群模式。南宁市重点建设国际现代物流集聚区、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及电子商务与金融等商务信息服务集聚区、软件与信息服务集聚区、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集聚区。北海市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重点建设北海软件与信息服务集聚区。钦州市重点建设保税综合物流集聚区、航运服务集聚区及坭兴陶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防城港市重点建设东兴国际商务综合服务集聚区、航运服务集聚区。玉林市重点建设中国—东盟中医药集聚区。崇左市重点建设国际商务综合服务集聚区及国际水果、中草药市场等集聚区。

4 北部湾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信息服务产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和内在需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拉动区域和中国与东盟各国间文化交流、物流运输、商贸活动等各种信息活动的中杻地区。信息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信息运用化程度低、核心技术人才缺乏等。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出合理的整体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及政策、完善信息服务业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企业应积极引进信息服务专业的管理技术,大量聘用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端技术人才等,以保障信息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度融合,优化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产业布局,均衡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

5 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区域经济化的急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经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园集聚区、对外自由贸易区,打造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强有力的“拉动马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开发区域,北部湾的跨域式发展能够拉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实现两广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把握住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高端人才、管理理念,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使广西北部湾成为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参 考 文 献

[1]孙振,郑德俊.面向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信息服务模式的选择[J].情报科学,2014,32(4):68-71,100.

[2]朱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服务产业的建议——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175-177,181.

[3]丁玲华.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基于广东省的数据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2):72-77.

[4]王利华,李晓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J].泛北部湾区域研究,2009(9):31-34.

[5]徐思红.我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信息通信,2013(8):143-144.

[6]王珂,秦成逊.基于生态文明的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模式探析——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1,11(3):75-79.

[7]张建中,周红娟.广西北部灣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思考[J].泛北部湾区域研究,2009(12):17-19.

[8]詹绍菓,刘建准.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5):21-24.

[9]谭安洛.信息产品、信息市场的演进与通信服务[J].宏观经济,2014(21):58-59.

[10]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Z].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08.

[责任编辑:邓进利]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0911LX112。

【作者简介】王频,河北衡水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企业管理;蔡红涛,河南焦作人,桂林电子科技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王频 蔡红涛

上一篇:共生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论文下一篇: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