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政治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作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工政治教育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工政治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篇1: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向探析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展开中居于学科最新与最先领域,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前瞻性和趋向性重大理论问题。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内涵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进行回顾,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新态势进行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前沿研究; 回顾与发展

纵观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理论与实践研究动态,涉及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问题研究等几大根本性问题,这些前沿问题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形态的未来发展,对思想政治前沿问题进行回顾和展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时,基于从要知、已知、未知三个逻辑层面进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已知哪些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内涵阐释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概念的明晰非常重要,必先知晓前沿内涵是什么,才能进一步探究前沿的理论与实践形态。

1.前沿题解

与前沿相关性较强的词有热点、难点等,热点是研究中的焦点,难点是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之处。前沿是热点的前奏和基础,但热点问题并不一定是前沿,二者是充分非必要条件关系。难点是研究中的阻碍、难以推进之处,前沿问题可能是研究的难点之处,难点也可能是前沿问题。从发展变化性角度来分析,与前沿相关性较强的词有发展、变迁、整合、转型、进化、革命、超前、先导、超越等反应变化态势的词,可以说前沿的推动是由发展、变迁、整合、转型、进化、革命等推动前进的,具有动态性、发展性、前进性等特征。

2.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内涵理解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的基本内涵,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本质属性的总和,具体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意识、前沿视域、前沿行为。”[1]二是以从思想政治工作前沿五个要素:前沿发展、前沿矛盾、前沿规律、前沿结构、前沿环节论述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理论。①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重大问题、焦点和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制约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造性回答的带有普遍性、关键性、集中性的迫切问题。”[2]四是“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是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走向、所显现出来的运动状态的形势及其显现出来的趋向走势”[3]

上述四种观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性,对前沿本体内涵有所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呈现出新向势、新问题、重要性的表征,但并未揭示其内涵本质。借鉴上述前沿理解的合理内核,笔者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中出现的居于学科最新与最先领域,具有发展的前瞻性、趋向性、争议性、迫切性、复杂性属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创新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的前瞻性,是理论研究者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境中承担“早行人”的角色,是超越于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论前瞻性问题;二是强调前沿研究的争议性,只有在争议之中才能引起关注,才能有“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才能具有发展性;三是强调趋向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向势,是处在学科的前沿趋向性的理论问题;四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中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重大复杂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回顾

综观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着许多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前沿问题,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研究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1)学科定位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有代表性的争议观点:“重合论”、“主从论”、“渗透论”。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学科边界模糊、学术研究水平不高、对学科的功能和作用认识偏差问题。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归属和学科定位,这是新时期第一次鲜明地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应有的依托和支撑关系。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与“多”的关系问题,[4]“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5]。

(2)学科层次学科理论体系包括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6],学位点建设要按本(专)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三个层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位点重点抓学科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教育,硕士学位点是重点进行专门知识与专业理论研究与教育;博士学位点要重点开展前沿理论基础和前沿知识研究与创新。

(3)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六个二级学科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在学科研究范围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与实践史的研究,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其创新与发展的研究”[7];在课程体系方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大体包括理念、课程、制度、设施、环境、主体、活动等要素,由这些要素组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系统整体”[8];在学科范式方面,以“现实问题研究为核心基点,以‘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为主要支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9]

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不断被反复检视、传承创新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发展中不断与时俱进,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也在不断发展。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借鉴吸收其他学科如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合理理论知识增强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发展标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科书的编写和不断重新修订,出现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经典理论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等。在理论形态上分为“原始形态、前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态、系统化形态、一般化形态、学科群体化形态等五种形态”[10];在范式上“包括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经典教育学范式(以陆庆壬、张耀灿等的论著或教材为代表)、思想政治工作学范式(以张蔚萍等为代表)、军队政治工作学范式,以及以学科交叉为取向的交叉学科范式(具有代表的有以陈秉公为代表的人格学中心范式、以孙其昂为代表的社会大系统论范式)和及海龙的场际空间论范式、余仰涛的思想关系学范式,还有尚未完全成型的文化学范式、行科学范式等”[11];在专题研究上,从“范畴建构、价值追问、结构优化、功能发挥、过程分析、机制转换、活动研究、主体间性、文化环境、社会规化、评估探讨”;“实践论、需要论、人学论、价值论、沟通机制、正义观教育、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过程和要素有效性研究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规律的基础”③等专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多层次探讨。在现代转型方面,包含“思维转型、主题转型、目标转型、内容转型、载体转型和方法转型等”;[12]在基本理论要素系统研究上,“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价值、结构、环境、方法、载体、评估等”[13]取得了大量成果。

3.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而且还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经历了从经验层面向理论层面的渐次跃迁提升过程。主要集中在一系列关于高校、军队、企业、农村、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及相关著作中,如人大复印资料几乎每期都有转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文章。学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逐渐展开了研究。

4.研究方法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从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功能特点、历史发展等方面,采用系统论方法建构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实施方法和调节评估方法为主体的方法论体系。刘新庚教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对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理论基础上,系统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方法、决策方法、基本方法、特殊方法、网络方法、调控方法、评估方法、方法艺术和方法体系创新等问题。此外在分支学科方法论方面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等分支学科形成与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新态势

根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内涵的发展前瞻性、趋向性、争议性、迫切性、复杂性属性的理解,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发展、矛盾、规律、结构、环节等理论结构为基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发展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发展在以下五个方面处于前沿发展新态势。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新态势

(1)学科分化与整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形成学科整合,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一、二级学科及分支学科的关系问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分支学科发展方面要发展“主旋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研究,婚恋道德、婚恋规范研究,事业理想、职业选择研究以及现代人际交往研究”[14]。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一、二级学科关系、如何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关系、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化等问题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迫切性问题。此外,学习学、成功学、创造学等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路径也值得研究。

(2)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与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科学发展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前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前提,科学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进方向。从基本原理角度,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论、本质论、价值论、结构论、主体论、接受论、过程论、载体论、方法论、环境论、管理论等需要完善;从教育对象角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需要不断拓展提升。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数量扩大、领域拓展和结构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3)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如何借鉴人文社会科学成熟的学科建设经验,如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科学依据和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大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独立建设的丰富和发展等问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迫切问题。

(4)思想政治教育多学科研究与发展如何借鉴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形成一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分支学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等,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丰富与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新态势

(1)正确处理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以多学科理论为辅,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不断与时俱进,如何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具体指导,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科基本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原理部分。研究对象如何进一步科学规定,概念范畴如何进一步科学抽象,基本原理如何进一步科学完善等,都是基本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如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中的元概念、范畴、价值、理念、环境等进行重新审视,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结构的不断拓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中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经验问题研究多理性分析研究少,理论分析多而实证研究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收集、预测、决策、实施、评价方法等方法途径也需要不断发展创新。如何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特有方法和一般方法,如何操作运用和优化,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沿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研究到转化为应用性实践成果,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归属感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如何提高高校、军队、农村、网络、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科学性和自觉性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4)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各自构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运动是系统及系统之间的系统运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化、学科体系化、层次体系化、结构体系化、内容体系化、方法体系化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的重要表征,如何运用系统论思维作为方法论和认识工具,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分析,用系统思维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理论和实践系统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理论的一个新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新态势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缺乏,脱离于生活世界和现实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要有哲学的追问和现实生活世界反思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还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性问题。如信息化时代“智慧地球”的广泛发展,网络事件频发的社会格局中,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阵地,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对全球变暖、生态恶化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如何打破原有价值局限,重视生态价值;关注社会重大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问题;青少年、大学生、研究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教育、活动教育等问题研究;根据社会、自然风险与危机频发的新情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风险预测、预防以及危机干预理论与方法等,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前沿应对社会挑战的现实需要。

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新动态

(1)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活动的实践共同体,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尚未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局限于抽象的主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割裂开来,没有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拒斥和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和人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以人为本,如何从需要论、利益论、主体间性转向、人的实践性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发展、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等新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超越、对西方文化批判与吸收、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如何在多元文化社会环境中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等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问题。

5.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与创新研究

现代化带来了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由于技术、竞争、政治、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影响,人们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立足于理论与实践进行“完善性创新、集成性创新、原创性创新”[15];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上,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生活化教育;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与新思路的研究中,推动不同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如何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研究,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中的热点问题。

注释

①参见余仰涛,李珂:《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陆岩,张俊华:《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内在矛盾运动的驱动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黄治国,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基本规律》,《江汉论坛》,2009(3);黄治国,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结构》,《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5);黄治国,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运行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②一是“重合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完全等同于、或者完全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二是“主从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个方面,甚至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六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局部任务。三是“渗透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参见袁银传:《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述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3期第16-20页。

③参见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王志军,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的基本内涵[J].江汉论坛,2008(4):64-67.

[2]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8.

[3]黄治国,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运行环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18.

[4]寇清杰.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一”与“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50.

[5]顾钰民.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48-50.

[6]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

[7]沈壮海.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6):34.

[8]孙其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3):63-67.

[9]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40-46.

[10]余仰涛,上官莉娜.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9):28-30.

[11]戴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国气派”之路[J].思想理论教育,2009(13):56.

[12]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J].思想教育研究,2007(8):5-9.

[13]刘建军,马瑞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5l-57.

[14]郑永廷,胡梅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8-30.

[15]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45.

[责任编辑:张俊华]

作者:颜素珍,侯 勇

职工政治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篇2: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对策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作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国有企业 新时期

一、当前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根据对国有企业中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可以发现,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状况大致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员工对企业有较强烈的归属感,员工认为公司有着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很强的责任感,员工思想开阔,整体素质较好,价值观趋同。在注重经济收益的同时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

2.员工把高业绩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目标,上级和下级是单纯的命令关系,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仅限于做好而不考虑选择最佳的方式去做。企业内部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传统因素仍然占主导作用,例如领导作风,职工收入,公司的经营思想,管理制度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4.开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依然是传统的说教,开会等方法,没有运用先进的传媒手段如网络,更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思想政治教育政工队伍。

二、新时期国企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全球化视角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受到动摇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产生了不利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经济交往日益加深,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国有企业,其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外经济体制、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的影响。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西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进行渗透,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压力。

2.全球化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更加多元

全球化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复杂化因而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商等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局面,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局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的大量涌现,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非国有企业的职工迅速增加,国有企业的员工出现了分流。合同工、临时工越来越多,很多国有企业的员工面临转岗、下岗的巨大压力。另外,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的增加,职工与单位的联系日益松散,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的过程加速,使企业从业人员复杂化:既有大学毕业生,也有外来务工人员,甚至还有海外人才。他们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分工也不同,他们的观念不断更新,思维会更加活跃,他们的行为也会呈现独立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现代传媒手段对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出了要求

科学技术、网络信息的发展,现代传媒的运用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必须适应这一新变化。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让职工读书、看报,而现在职工可以上网浏览;过去对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而现在职工却大多喜欢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无疑增加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另外,网络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中外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也变的更加直接、更加剧烈,企业职工思想观念更加的多元化、复杂化。然而,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多沿用书刊、报纸、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等传统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忽视了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创造性地改进现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重要性。跟不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步子,存在着教育方法单一、呆板的问题,更谈不上满足高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了。

三、新时期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指的是在不完全丢掉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前提下,针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规律,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首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以情动人

以往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专制性、单一性与统一性的特点,形成了一种单向性的灌输体系,思想政治工作者习惯用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来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员工被动地接受教育。这种单向性的灌输手段忽视了企业员工职工的思想实际,限制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这必然会要求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变传统的强制性的工作方法而采用双向互动的教育方法。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为主客体,进行思想观点、情感意识等方面的双向沟通与互动,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做到这一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态度,要与企业广大职工平等相处,自觉地调整对待企业员工的态度;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实现自身角色转换,加强与受教者的交流和探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转变思维方式,善于运用工作中的情感因素做到以情动人,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情去感化对方。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以理服人,更要讲求诚信,以德服人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继承优良传统即讲诚信,因为国有企业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运用信用原则,用信任来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企业员工的日常沟通交流。另外,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为效力是无穷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道德素质才能提高其工作影响力、号召力和感召力,才能真正得到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在员工中树立威信,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的现代化程度,增强运用工作方法的能力。

再次,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企业管理如果没有考核目标和考核机制那么这种管理就缺乏工作针对性,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考核指标也会缺乏活力,对提高员工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建立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国有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考核目标、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逐步形成规范、可操作性较强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制度。考核制度要采取多种手段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应起到应有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对先进人物要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鼓励和激励,让这些典型人物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正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方面。当然,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坚持长期严格执行。另外,激励机制也要和考核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工作动力。所以,企业在制定考核、激励机制时要体现科学性,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贺军.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4]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吕为民

职工政治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篇3: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

摘 要:专业化是现代职业发展的潮流,同样也是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但是,辅导员面临的自身发展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且有效的解决。新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既是辅导员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各种挑战、顺应国内外环境变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辅导员队伍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发展 存在的问题 思考

1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辅导员的数量,特别是专职辅导员的比例有了大幅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历背景、人员结构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专业化发展成为了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必由之路。

1.1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的职能已不仅仅是人才的培养,大学还承担着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责任。大学的学科教师已不能像传统的以学生为中心,教书与育人并重,而是转向为以自我的学术为中心,时间和精力都耗在自己的学术课题和科学研究上,无暇像以前那样顾及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教书与育人的矛盾渐渐突出。如此一来,学术研究事务与学生事务的分离以及学生事务工作的专业化就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同时,随着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渐取代了传统大学的精英化教育,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学生生源复杂化以及学生需求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和服务,学生事务工作日益复杂、精细。学生事务管理的专门人员不断增加,并开始沿着学术化与专业化的轨迹向前发展。辅导员作为学生事务工作的骨干力量,其专业化程度也渐渐成为衡量学生事务工作是否成熟的标志。

1.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强有力、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同时,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各种文化相互交织融合,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价值追求、兴趣爱好、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气息与时代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这些都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辅导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专业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引导大学生积极、快乐、健康的成长和成才。

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目前,我国的学生工作作为一项职业,它离成熟的专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从业人员,辅导员的专业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辅导员专业化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应该包括辅导员群体专业化发展和辅导员个体专业化发展。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一般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有清晰的自我角色意识和明确的角色定位,要认识到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工作性质、专业要求、行为准则、角色地位,并且愿意为做好这项工作而积极主动学习和参加培训,要认识到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二是要通过主动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精神品质,增强专业影响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贯穿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不断渗透和伴随着辅导员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心理以及职业信念、价值追求等的形成、成熟。总之,辅导员专业化既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辅导员职业群体专业化和辅导员职业个体专业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总体内涵。

3 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时期,还有很多高校对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各高校间对辅导员政策落实力度不一,工作合力形成水平不一,高校间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同时,在高校自主办学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科研和教学成为高校之间竞争的主旋律,辅导员从事的学生事务工作往往被边缘化。在笔者进行的专项调查中,有很多一线的辅导员在受访中指出“领导不重视、没有经费基础”,辅导员晋升、培训、评职称等等“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有的高校还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认为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事务员、保姆”,实际上,辅导员从事的学生工作在重要程度上远不能与学校的科研、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相提并论,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被严重弱化了。可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辅导员自身发展渠道不够通畅,发展方向不明确,社会地位和职业评价不高,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3.2 辅导员实际工作职责不明确,地位认识模糊,工作内容繁重

近年来,从国家的文件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辅导员应该定位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任教师,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但是,辅导员实际上还承担了本职工作以外工作。由于辅导员都是隶属学校某个院系,当该院系人员不足时,辅导员还要承担一部分教务工作甚至是教学任务。有些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素质要求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到位,将辅导员当成普通行政事务的岗位,把其作为一般的行政人员使用,成为院系或者业务部门的“办事员、勤务兵”。这种片面地强调辅导员的行政管理职能的做法,严重忽视了辅导员在学生成长当中的育人功能,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被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所占据,使得辅导员疏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不用说对本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严重制约了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客观上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

3.3 辅导员数量配备比列不高,尤其是专职辅导员数量还严重不足

目前,高校专职辅导员数量配备比例还不高,高校之间的差距明显,相对而言,重点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基础较好,政策和待遇落实力度较大;成人高校、民办高校以及其他院校基础较薄弱,政策和待遇落实的难度较大。据一项调查显示,有些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达到了1∶130,1∶150,但也有部分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为1∶300,1∶350,甚至更低。同时,有些高校在教职工编制问题上不重视辅导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辅导员队伍配备造成了不利影响。辅导员队伍的数量不足,缺编制,导致很多辅导员早超负荷工作,既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效,又影响了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和建设。

3.4 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学历、学位层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仍旧缓慢,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素养不高、工作效率较低的现象依然存在。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成长环境、价值追求、兴趣爱好、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气息与时代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目前,高校中的辅导员有较大部分来自留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他们一般都是学习的佼佼者,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无实践经验,又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等社会学科和教育管理学科方面的功底不够,使得他们在开展学生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

3.5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主要是指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辅导员的流动性强。一直以来,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辅导员队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激励等有效机制,导致辅导员在业内看不到自己的职业高峰,不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辅导员长期被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许多人将其作为一种过渡或者是跳板,以便今后有机会转为学科教师或者是进入学校的其他部门和岗位,很少有人将其作为一种长期的职业来看待,辅导员队伍难以形成结构合理的骨干队伍。同时,兼职辅导员所占的比例依然较大、工作任务繁重、收入水平相对低下等因素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大。

4 关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4.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强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又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知心朋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建设直接关系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因此,我们必须抛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空喊、学校偷懒、学生反感”等已有的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偏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积极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和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发展,造就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4.2 强化辅导员角色意识,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

目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科教师、科研人员相比,由于其独特的“教师和干部”双重角色以及工作职责特点,尚未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在高校中的地位也相对处于弱势。因此,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必须强化角色意识,其着力点就在于: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社会化转变的促进者,是学生需求与学生成长的研究者,还是学生事务管理者和服务者。在强化角色意识的基础上,辅导员还必须坚持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不能满足于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更不能满足与做一名称职的学生事务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专业品味,成为专业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4.3 加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通过严格的训练,而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也是辅导员内在专业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更新、丰富、演进,从一名“职业人”发展成为“专业人”的发展过程。因此,在专业化发展进程中,辅导员必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学、社会学、社会热点等等。同时,在学生工作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就一般技能而言,辅导员应该具备思想教育、组织管理、心里指导、工作规划、语言表达、学习辅导、生活指导、文字写作、就业指导等等;特殊技能主要是辅导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化解风险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等等。

4.4 建立完善机制,坚持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机制,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建立完善辅导员准入机制。选聘辅导员要坚持“高进”原则,从源头抓起,把好“入口关”。二是建立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逐步建立以上岗培训和专题培训为重点,以高等学校举办的日常培训为主体,上岗培训、专题培训、日常培训相互补充,学位进修、科学研究、专题考察、交流研讨相互结合,多形式、分层次的培训体系。三是建立完善辅导员考评机制。利用较为系统的指标、方法、原理,测量、评价辅导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同时,要考虑到辅导员很多工作无法量化的实际,注重全方位、多渠道地对辅导员进行考评。四是建立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坚持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发展前景激励、忧患激励等方式相结合,使辅导员工作有激情,有“干头”和“奔头”。五是建立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既要保证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根据各学校自身的实际,建立符合实际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加大投入,把政策落实具体化,保障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5 结语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当今职业发展的潮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是广大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的追求。新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既是辅导员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各种挑战、顺应国内外环境变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3] 张光宇.高校辅导员现状与职业化建设构想[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9(3):80-82.

[4] 田巧玲.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J].管理学家,2010(11).

[5] 唐文红.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87-88.

[6] 熊芳.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管理研究,2011(5):75-77.

作者:何世雄

上一篇:口语交际途径训练管理论文下一篇:油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