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要从以学生义务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应是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主线,为保障学生权利,文章指出在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者的法律思维方式,规范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正当程序,建立大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论文 篇1:

探究学生管理中契约管理制度的应用方式

摘要:将契约管理制度有效应用到学生管理中,不仅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对学生管理体系及校园文化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首先分析学生管理中应用契约管理制度所面临的相关挑战,并基于契约管理应用原则,论述学生管理中应用契约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进而通过遵循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建立高效沟通交流机制、创建人性化的校园环境、依托契约精神完善制度、严格履行职能维护契约五个维度,提出了学生管理中,应用契约管理制度的有效方式,旨在确保契约责任人权益,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学生管理;契约制度;原则;必要性;方式

引言

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大学校园始终是诸多青年学生向往的高级学习场所,但近年来,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招生力度也在有所上调,致使高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是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难题。以往的学生管理制度及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更无法达到实际工作的预期效果。因而,怎样探索出一种人性化、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成为了当前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学生管理中应用契约管理制度面临的挑战

1网络时代各方面的变化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转变,思想观念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的特征,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且对其產生了较强的依赖性,进而造成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越发落后。而网络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充分拓展了其发展空间,提高了工作地位,激发了管理人员发散性思维,同时也提供了诸多先进技术,对过去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严重冲击,这些变化都是过去契约制度无法面对与解决的。

2当代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当前,当代大学生已逐渐成为了90后主要集合体。新时期高校学生中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学生的性格特点更为明显,思维模式及个人主观意识更为强烈,对于新鲜事物更容易接受。但由于他们的家庭条件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因而彼此之间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学生过于注重物质,功利心较为明显,同时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无法严格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思想呈现出开放性、多元化特征,价值观念也有所偏离,甚至极个别学生出现了较为扭曲的心理,且各部门职能模糊、重复管理、效率始终下滑,严重影响了高校整体的发展。

3学生管理机制较为陈旧

在契约管理制度逐渐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后,许多高校试图将其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促使这些高校纷纷制定学生管理方面的条例及规章制度,但却在制定这些条例的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并未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规定制度中的内容,师生关系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严重违背了契约管理制度中的以人为本原则。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在实际推动相关规章制度时,没有做到全程对外公开,缺少及时有效的监督。

4人性化管理表现的不足

我国高校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始终对社会的需求较为看重,但学生管理工作是为了给校内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服务才得以成立的,并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主要方向的本末倒置,导致在实际学生管理当中,通常试图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来达到高校所谓的管理目的,实际上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当前大力提倡人性化管理的背景下,过去的学生管理模式无法保障高校的有序发展,更无法真正发挥出学生管理的积极能效。

二、学生管理中契约管理制度的应用原则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按照契约关系来论述高校权利,其自身拥有的权利构成与根本,全部都要建立在学校的主体对象权利的基础上。换言之,也就是高校的权利是其对象由于在学校中的需求和签订社会关系的要求而转让的一部分权利,而这种契约关系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对此,高校在使用自身权利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在要求范围内实施权利,且要对法律实施的对象负全部责任。

2符合内部管理需求

由于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对象群体较为特殊且有着一定的限制性,这就需要学生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教学规律,有目的性地科学合理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1]。具体从以下两点入手:首先,应树立契约理念,通过道德理念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契约思想,这一过程虽然漫长,但这样相对较为柔性化的引导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反弹的情况,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其次,应确保救济权利,保障违背契约的学生们自身权利。若将前者看作是创业者,那么后者则是守业者,只有端正态度、平稳心态,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高校各项决定中,体现学生管理的人性化特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3科学合理应用契约

科学合理地应用契约,主要针对的是应用契约制度进行学生管理的具体流程,从内容的制定、签订的完善、实际工作的效果、问题的改善情况、后续工作所产生的影响等各方面,要做到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首选,所制定的内容应确保其科学有效,要满足国家的具体要求,要适应学生与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其次,契约应是全面的,广泛覆盖,不仅要明确各主体所拥有的权利,还要弄清他们应履行的义务。既要含有学习上的内容,同时也要包括生活方面的具体内容。最后,则是要保证条例的实用性价值。要做到精炼简洁,同时又要突出重点内容,切忌语言含糊不清,应具有相应的限制性,且操作简单。

三、学生管理中应用契约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高校的教学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我国作为特色社会主体国家,目前仍处于发展中的状态,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西方的发达国家,其高等教育所要实现的是培养具备实现自我能力的高等人才。而我国则更加注重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性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中国梦的实践者。对此,我国各大高校应积极主动地顺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最大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而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需求,更加高效、快速地实现教育目标。

2创新学生管理机制的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过程中,逐渐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体制,主要以弹性学分制与自主选课制度为主。这些体制能够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且有助于因材施教的有效落实,让学生最终成为高素养、强技能的创新复合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彻底实施学分制教学,让传统教育中的班级模式变得更加淡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更为强烈,因而,以往的学生管理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高校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创新管理模式,制定出全新的管理体制,应将契约管理制度融入其中,将学生自我管理、院校管理及教师辅导等工作相互整合。

3落实后勤管理改革的需求

目前,高校在改革过程中,其后勤管理工作也实施了相应的改革,使其逐渐向市场化的运行管理模式转变,彻底摒弃传统制约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后勤管理模式,使其发生质的改变。让学生宿舍与食堂的服务真正向市场化迈进。这样全新的服务模式,最为显著的改变即服务主体对象与内容,但高校后勤市场化转型当中,也相继出现了些许矛盾。对此,契约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让后勤所服务的主体对象间权利与责任更加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矛盾的产生。

四、学生管理中应用契约管理制度的有效方式

1遵循以人文本的管理原则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契约管理制度中的基础性原则,更是其中心思想[2]。需要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采取情感式管理结合人文关怀,全面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他们的需求為根本,最大化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拉近学校与学生间的距离,增进彼此有效沟通,得到学生更多的信任,进而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此外,契约管理制度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还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应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的表扬与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困惑,疏导他们内心不良情绪,帮助学生缓解相应的压力,增强学生心理上对学校的依赖感与信任感。

2建立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状态会受到身边外部环境的影响,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就应积极建立高效沟通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较为直接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应充分重视信息的有效沟通,这样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惑,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重视,进而拉近与教师及学校间的距离,有助于平等关系的建立。在契约管理制度中就包含这样的沟通机制,它能够进一步明确学生与高校的实际需求,掌握彼此隐藏的期望,在高校与学生间构建平等的契约关系,使双方契约更加清晰,稳固学生管理工作的根基,为日后管理工作积蓄更多有效的力量。

3创建人性化的校园环境

在高校当下的发展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已逐渐从传统的强制性管理转变成人性化的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全面进入了软管理时期。尊重他们、关心他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阳光健康的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让学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激发他们的求学意识,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对此,高校应努力为学生创建和谐、平等的校园环境,进一步推动学生管理的发展。应建立学校与教师间正向的心理期待,构建和谐文化,应为学生自我发展及个性化成长提供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建立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文化制度。高校应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严格规范他们的行为,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增强他们对契约式学生管理制度的认同感,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依托契约精神完善制度

契约管理制度应用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虽然某些方面存有一定的缺陷,但就整体工作来说,其重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对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3]。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按照契约管理制度中的核心思想,根据自由、平等、诚实、救济等基础原则,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加以完善与丰富,进而让其更好地满足高校实际发展及学生的需求。其次,高校在健全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应本着平等关系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地位,并要进一步强化人性化的管理,在征求师生意见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表达真实声音的渠道,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

5严格履行职能维护契约

高校与学生间应明确自身的心理期待,在确立自身心理契约后,高校还要与学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履行自身的责任,全面维护契约管理,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管理应用契约管理制度的效果及全新管理模式的构建。若高校与大学生中的任何一方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或是持有不端正的态度,并未完成相应的任务,则将严重阻碍其他各环节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无法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大学生与高校应依据心理契约,通过自身的心理期望,完善自身的本职工作,也就是学生应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及能力。高校要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完善校内的基础设施,提高后期工作质量。其次,高校与学生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对自身所履行的责任定期进行总结与反思,特别是高校应对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反思,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检验是否真正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发挥出契约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契约管理制度必然会在高校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受到高度重视,并会将其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其所具有的优势与积极作用。对此,就需要各大高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改变传统管理观念,重新审视当前自身的工作,深刻意识到其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契约制度与学生管理的有机融合,在工作当中,不断优化及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云莉.引入契约理念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15—16.

[2]董理.普通高校学生法律契约式管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32—34.

[3]邹洪偉.心理契约: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视角[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8):47—50.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in Student Management

YAN Na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Jiangsu Maritime Vocational Institute, Nanjing 210037, China)

Key words:student management; contract system; principle; necessity; mode

作者:闫娜

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中的学生权利保障

[摘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要从以学生义务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应是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主线,为保障学生权利,文章指出在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者的法律思维方式,规范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正当程序,建立大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权利

[作者简介]谢华汉(1974- ),男,广东信宜人,广东商学院思想理论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东广州 510320)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规划项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6JA710026)

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确立了一系列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新规则,明确了学生权利与义务,确立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参与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法制研究所所长张永华教授说,我们的学生管理要从以学生义务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因此,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是高校在制定其内部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的主线。

一、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与大学生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是由高等学校作为主体,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经过教育行政机关审核的本校章程制定的,调整有关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秩序,确定学生管理的规则和办事程序,在本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它体现学生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

大学生权利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学生的权利,是法定的实在权利,是合法的权益。其内容具有层次性:首先,是大学生作为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其次,是大学生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应享有的权利。再次,大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者,一个学生身份特有的权利。《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专门列出一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关于学生权利与高校学生管理的关系,张永华在《以学生权利为本位 规范高校学生管理》一文中提出:首先,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学校和学生。学校作为法人是教育主体,教职人员代表学校实施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实现学校的教育权。学生是受教育者,在校学习期间享受着法律规定的相应权利。其次,高校在校学生的权利是法律权利而不是应有权利。在我国高校是公益事业机构,设置高校的目的是实现公民法定的受教育权。在校学生实际享受的权利既不能低于法律规定的标准,也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第三,高校管理的轴心保障是学生实现法定权利。学校必须依法制定管理制度,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使学生实际享受法定权利,保障在校学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自由作出法定行为。因此,高校在校学生法定权利的内容决定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界限。

显而易见,高校内部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然而近年来,大学生权利诉求的不断增强给旧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提出了种种挑战。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后,贯彻执行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如何执行制度,关系到学生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以及能得到多少保障的问题。

二、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中保障学生权利的思路

1.培养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者的法律思维方式。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者,指高校的全体学生管理人员,以前很少有人给予界定是哪些人。笔者认为,按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学生工作系统人员、教务系统人员、任课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1)学校党政领导,负责学生管理总的方面。(2)教务系统人员,具体指教务处工作人员,二级院(系)行政领导、教务秘书。主要负责学生教学、入学与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与肄业等方面的管理。(3)学生工作系统,具体指学生工作处(部)、招生处(办),保卫处、武装部、团委工作人员,二级院(系)党委(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有些还包括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宿舍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奖惩、助学、招生就业、学生团体、课外活动、班级建设等方面的管理。(4)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课堂、教学、考试等管理。(5)其他工作人员,包括财务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图书馆管理员、实验室员都对学生的某方面进行了管理,学校保安、楼管、宿舍值班员都参与了学生管理。他们都是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者。

人们处理事情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法律思维方式、道德思维方式、经济思维方式、政治思维方式等。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它的特征是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培养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者的法律思维方式,就是在进行学生管理上,特别是处理学生的问题时,要按照“法”,即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不首先按照传统习惯的、道德的思维方式办事。这首先要学习、了解学校有关学生管理制度,处理学生问题时讲证据,不主观臆断,按照正当程序办理相关的手续。

2.规范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正当程序。正当程序是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法治的基本要求。程序保证公正,公正依赖程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特别是学生处分涉及学生权益问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公正的程序进行。在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正当程序包括:

第一,事前程序。事先通知,即事先将学生内部管理制度在学生中公布,保证学生“知法”“守法”,知道“违法”后果。

第二,事中程序。首先,调查事件。事件发生后,学生管理部门派人到事件发生现场,或找事情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其次,说明理由。向学生说明作出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有关制度的相应条款规定,事实与规定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再次,听取学生陈述、申辩。在学校作出决定之前,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陈述、申辩、质证的机会。听证。如果有必要,启动听证的程序。最后,作出决定。作出决定的人与事前调查的人应该分离,并且二者应该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学生处理或处分决定书必须以学校名义出具,否则出具的文书将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对开除学籍处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7条阐明:“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处理或处分决定书,必须载明学生救济的途径。”

第三,事后程序。一方面是送达。最终的处理决定应及时送达学生本人,要求本人签字。若不能签字,可采取在一定场所或媒体上公告或者用书信送达的方式。为了避免涉及隱私和其他不便于公告的情形,可采取书信邮寄送达的方式。书信邮寄时,一定要采用挂号的方式,并将挂号回执妥善保存。告知学生救济途径及时效。同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3.建立大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必须完善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在学校内部,大学生权利的救济重要途径就是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建立校内申诉制度。《教育法》第42条第四项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对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以上规定不是非常具体,在具体实行中,笔者认为,学生申诉委员会委员应当包含:(1)主管纪检监察、学工、教务工作的学校领导;(2)学校监察、教务、学生工作、研究生工作、团工作的部门负责人;(3)学校的法律顾问或法律专家;(4)学生代表,包括学校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申诉人所在二级院(系)学生会或者团总支负责人、申诉者所在班代表,学生代表的人数不能过少。这样的构成才不会使双方代表过于失衡。学生申诉委的日常办事机构一般应设在纪检监察、信访、学校办公室、法制工作机构等部门,不宜设在如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学生处分管理的职能部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学生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及救济途径研究课题组.学生权益保护法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4]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3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4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6]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张永华.以学生权利为本位 规范高校学生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作者:谢华汉

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论文 篇3:

基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生情复杂化、学生管理信息化等诸多新挑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要想发挥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直面学生日常管理面临的新挑战,认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采取措施解决自身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对策,包括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思政教育,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对策

1高职学生管理现状

1.1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从高职院校管理过程来看,学校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集中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的考核,而思想教育则不在考核范围之内。高职院校这种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会导致学生思想水平堪忧,使得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质疑。很多高职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家长和父母外出求学,很容易因为不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加之学校缺乏对其的思想教育,学生厌学、弃学心理就会导致其更难管理。高职院校除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以外,其教育、管理方式的科学性也有待提升。

1.2管理形式和方法无法满足管理需求

学生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当管理体系中的某一因素发生改变时,管理形式和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来讲,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管理要求对管理的目标、形式和方法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管理的新常态。然而,高职院校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而以人治为主,这不仅增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也难以使学生真正信服,管理的效率自然也可想而知。

2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对策

2.1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化工作,如果一味地运用传统的思想观念,那么往往会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陷入固化局面中,不能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因此,学生管理者要更新思想观念,以动态化思想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育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当被纳入到学生管理过程中,逐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融合,使学生管理更具有方向性和前瞻性。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定期对学生管理工作者开展宣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阐释,使之明白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并主动在工作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构建学生管理新体系,在学生管理的多层面中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管理者在循序渐进、春风化雨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开展。还可以构建精细化学生管理体系,各位学生管理者将自身所管理的学生划分为多个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通过引导教育和思想熏陶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在柔性管理和理性管理的有机结合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2.2以学生精神思想为导向优化管理机制

将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的高职学生管理机制则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在规章制度构建、管理活动实施中体现制度和人性两种理念。针对高职教育事业,就学生的管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方针以及教育部门针对高职学生的管理规定,全国高职院校就此形成了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就学生的学业、思想行为等要素形成了制度说明,然而规章制度基本围绕学生的学位学籍、专业课程学习、名誉等内容展开,这尽管影响学生的就业、劳动报酬,但在根本上缺乏人性化的体现。当前高职生基本是“00后”的一代,他们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独立性,在网络时代社会交互属性极强,多种价值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情感也更加敏感,意志力不坚定,自我发展方向模糊,极容易受到网络不良观念的诱导。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强调全面性,高职学生管理机制在以学业、课程、技能等要素形成制度化管理模式的同时,必须要强调学生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念,通过人性化内容的渗透来正确引导学生,深化学生管理过程,使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塑造健康身心。同时,高职生正处于人格塑造、自我抉择和分辨的关键阶段,高职学校管理机制必须要认识到学生这一阶段的显著心理特征,运用人性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感受,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掌握个人管理的方法,将学校管理思想转化为个人自觉主动的约束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3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用先进的文化来充盈校园文化,营造全新的学习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以此来开阔学生视野。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长期的沉淀,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创设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久而久之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会自觉响应学校的号召,进行自我规范。由此可见,在校园建设活动中,思政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教学成果在实践中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代代高职院校学子的文化素养,管理同学们的行为规范,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在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并将此理念融入至今后的生活与工作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其次,在高职生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并及时的进行疏导,使其顺利的投入到正式的教学与训练之中。最后就是在日常的校园文化的熏陶,要将人文精神的渗透渗透进高职院校的校风环境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大的校园氛围里。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提升管理效率,达到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变革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探究学生管理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岳博.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2):164~165

[2]鄧绮婷,许春本.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3:60~61

作者:张玉婷 张练

上一篇: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论文下一篇: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