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尊重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酒店行业的迅速兴起,从而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作为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将教育目标聚焦于培养中高级酒店的管理型人才。目前,在市场经济活跃化、高端酒店普及化和消费方式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机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酒店管理尊重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酒店管理尊重管理论文 篇1:

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对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诸多院校在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将体验式教学融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深入分析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以及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酒店管理 教学应用

职业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面向酒店一线的中高级服务和管理人才,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机械记忆,而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有所缺失。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将之应用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酒店管理专业的现状

1.教育理念落后

酒店管理在我国仍然属于新兴学科,其应用性较强,但是与其相关的诸多理论知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因此,酒店管理的教育理念要稍落后于其实际发展,这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与实际不能紧密联系起来,更无法为市场输入足够的中高级应用与管理人才。

2.教师观念落后

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然而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对酒店管理的实际操作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的知识构架也仅限于理论部分,本身就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契合。而且部分老师认为,课堂主要是教授理论知识,要想获得实践经验,就必须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从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气氛沉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裹足不前,无法培养出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怎样才能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摆在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头等问题。

4.教學内容落后

目前许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一直没有更新换代,仍然是很久之前的版本,这就导致学生的眼界受限,不能了解新的酒店管理方法。有些甚至是以国外的某些教材来进行教学,而这些教材中所选取的国外企业的教学案例并不符合本国国情,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忽视了实际运用中的适用性。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在《体验式学习的力量》一书中,作者英国国际培训专家柯林·比尔德提出,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在以往的体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经历或事物的观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在化中获得的洞察。我国对于体验式教学法并没有提出统一的定义,从字面上来看,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相关知识。因此,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被定义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从学生出发,设定某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亲自参与这个过程,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的。

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把握住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通过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酒店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酒店行业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到酒店管理课程教学中,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知识体验教学

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首先要进行理论知识体验教学,该部分通常作为入门课程来学习。通过对大部分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选择酒店管理作为专业方向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性,其本身对于酒店管理并不了解。

同时,在进行理论知识授课时,院校还应该组织相应的认知实习,让教师带领学生到酒店进行实地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对酒店的建筑风格、装饰细节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与酒店员工真正做到零距离,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获得对酒店的大致认识。

2.情景模拟体验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较强,因此通过模拟酒店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扮演相应的角色,来处理这一角色承担的某些工作,从而体验到该角色工作的过程以及工作的意义,这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酒店管理的操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情景模拟体验教学中,教师则扮演着导演和教练的角色。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学生明确模拟情景的主题、内容、程序、操作方法以及目的,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进行。

3.实践训练体验教学

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综合化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酒店的相关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为了使自身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们必须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比如生产实习等等。除此之外,学生们应该利用寒暑假,到酒店实习,以体验与酒店相关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了解酒店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酒店管理联系起来,及时更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自己的知识框架更加完善。

4.毕业实习体验教学

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前,学校应当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安排一次毕业实习。也就是说,让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星级酒店实习,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酒店的工作环境以及运转机制,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将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在实习期间,学生们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答,而且通过独立完成工作的任务,可以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体验教学成绩评定

体验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再是通过理论试题和实践试题组成的一张试卷,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系统。两者中更看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因此按照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的比例划分。平时成绩主要是看学生的平时表现,比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网络教学区的讨论活跃度以及体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而期末成绩不只是考察理论知识,还加入了体验技能的考核,这就顺应了体验教学的改革需要。

而对于每个体验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的评定,不再是教师一人评定,而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并且要保证评定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可以将评定系统分成几个小部分,比如知识表现、情感表现、方法表现等,分别进行评定之后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评定结果更具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四、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1.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限制酒店管理人才的成长。因此,为了向市场输入更多的酒店管理人才,保证人才市场的需求得到满足,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上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革新教学理念,其次是改变教师观念,最后还要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方能使高等教育向前稳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等教育人才。实践已经证明,体验教学法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并推动教学改革。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性

体验教学法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而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主体地位。而学生们通过情感的投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因而更容易把握教学项目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可以体会到创新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悦,也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

由于体验式教学中的教学活动通常是分小组进行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后,小组是在组长的带领下统一行动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组员之间必须团结合作。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充分交流、探讨与决策,会使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团队意识也会有所增强。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自主查询资料,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查询到的资料分析问题,并解决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不仅仅是要对操作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的心智得到提高,能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并着力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4.提高教师的创造性

要想给学生设计一个适宜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通过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以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

五、總结

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优势已十分明显,但是要想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不仅是要依靠教师和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教学改革,这就需要更好的师资队伍建设、及时更新的教材以及完善的实习基地等。只有这样,体验式教学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综合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推动酒店管理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易银飞.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09,06:224-225.

[2]黄星.体验式教学在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47-49.

[3]熊丽娟.情境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0,12(027):88-89.

[4]付琳琳.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旅游纵览,2015,03:247.

作者:沈蓓芬

酒店管理尊重管理论文 篇2: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酒店行业的迅速兴起,从而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作为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将教育目标聚焦于培养中高级酒店的管理型人才。目前,在市场经济活跃化、高端酒店普及化和消费方式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优化政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跨越式的持续增长态势,推动了境内外旅游活动、文化交流和商业合作等方面的蓬勃兴起,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从行业特征来讲,酒店行业具有较高的国际化、开放化和市场化,对酒店管理类的专业人才也有较高的现实需求。“目前总体的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些酒店经济效益不高,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产业规模的有效扩大和发展。”[1]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标准,而全国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各大高职院校则成为人才输送的实践基地。文章通过深度分析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情况、培养模式等多方面因素,进一步提出人才培养的现实对策,为新时期酒店业发展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可行性参照。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作为我国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群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向各大酒店输送管理型人才、推动旅游业深度发展和维护社会结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酒店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高职院校与酒店间的人才供需缺位。这直接导致酒店行业出现了管理人才缺失或断层现象,也引发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落差,甚至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就业率和稳定性。因此,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职教师

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来看,部分院校教师的学业背景较为复杂,大多为跨专业领域的毕业生。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相应的酒店行业经历,教学知识的来源是依据专业教材和参考材料,教学过程中也只能照本宣科,难以保证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有些院校在人才招聘时缺乏科学的方式方法,或难以提供优良的就业条件,导致专职教师在数量上不尽理想。不少学校只能采取外聘的方式,从其他专业型高职院校或酒店行业中聘请兼职教师。但是,这类教师往往以兼职的形式与高职院校進行合作,在教学质量、教学连续性和完整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二)学生缺乏专业认同感,实际参与度有限

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该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和技能培养。他们更多地将学习方向和关注重心聚焦于在课本知识的理论学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际操作和现实管理。“没有做到对不同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进行分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使得探索出的培养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对不同群体类别的适应能力。”[2]因此,当他们参与到酒店管理时,很难充分发挥自身的实际能力,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致导致该专业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这一概念侧重于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是专业归属感的主要来源。学生是否对本专业有着清晰可靠的判断和认知,关乎着他们是否可以融入专业感情,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发展潜质。事实证明,这恰恰是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欠缺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培养方式缺乏清晰定位,引发学生的职业背离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中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严重误区,比如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之间相互脱节,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难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高度联结。同时,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途径方面并没有清晰的定位,或照搬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成果培养经验,或任学生自由发展,并没有将培养方案与高职院校自身的硬件条件、软件实力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协调与结合,最终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难以契合酒店对不同层次人才的要求,只能长期停留在基层工作或转向其他职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迷茫性和不确定性普遍存在,导致了人才流失和就业困境。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的相关文献和学校就业报告,不难看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正陷于难以协调的现实困境。因此,以下将从社会因素、学校和酒店因素和个人因素等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分析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从社会构成的角度来看,酒店行业的社会认可度是影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的地域分布特点而言,酒店行业在认可度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南北差异,且地域性特征往往占据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受行业认可度影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很大比例会选择进入金融业和销售业等周期短、收入高的行业。“即使选择在酒店行业就业的,也更倾向选择财务、后勤、人事等二线职能部门,而不是一线对客服务部门。”[3]另一方面,酒店行业的本身属性导致就职人员在学历方面呈现较低的倾向,毕业生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职业提升。同时,酒店的客户群体同样会影响人才培养和就业选择等综合方面。

(二)学校和酒店因素

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而酒店则是输送人才和检验人才培养情况的社会空间。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内部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师素养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都会成为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同时,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风格和个人特色也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接纳度。从酒店层面来讲,酒店的实习经历和试用期员工待遇也是制约人才培养的关键方面。比如,有的学生酒店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会影响学生在毕业后的择业标准和职业规划。这一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三)个人因素

个人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切实参与主体,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从人格属性来看,个人的学习心态、就业选择和生活状态具有不可控性和不稳定性。因而,学生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特别是在个人职业规划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在进入酒店行业的前期,会长时期停留于基层工作,过于简单化和机械化,并且难以获取快速上升的途径。同时,他们很少有机会学习多元化知识的机会,而且缺乏流动性和互动性。当学生形成这样的固定化思维和立场后,往往会导致人才培养失效,甚至成为关键的制约因素。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依旧存在着明显的现实困境,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多元主体都是直接责任的承担者。人才培养和就业缺位的现实困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难以完全弥补的。因此,以下将从四个方面为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政策,推动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升级转型。

(一)通过多种渠道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借助教师评价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是教学完整性与连续性的现实保障。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比如引进长期在酒店行业工作一线的具有从业资格的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图景;聘请教师对校内专业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鼓励教师进行说课和演示,为学校教师之间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和相互借鉴的平台;建构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授课水平进行全方面、多元化的考核。“完善聘任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快落实高职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和职称评审标准。”[4]既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基本理论,也要兼顾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坚决拒绝和打击“纸上谈兵型”教师;强化实训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操作能力,比如强化前厅、餐厅等重点岗位的技能训练,并与教师的工资收入、职称评定紧密挂钩,通过引入淘汰机制以激发教师队伍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以免出现职业倦怠等不良现象。

(二)建立校企协同的合作链条,打通两大主体的交流壁垒

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实习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难免造成学生在寻求实习单位时屡屡碰壁,导致人才缺乏、学生流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出现。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可行方案之一便是建立校企协同的合作链条。“这样的教育协同体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优质性,同时因酒店均想从中获得优秀的人才储备,必然在酒店之间产生竞争,从而提高合作效率。”[5]高职院校和企业两大主体并不存在现实冲突,反而往往是相互协同发展的共同体。对于学生而言,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酒店实习机会,降低了简单停留于理论学习的现实同时,在学生之间建立了有效的竞争机制,间接地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标准;对于合作酒店而言,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才流失和人才缺位的管理难题,并保证了实习人员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这也成为了培养管理培训生的科学化途径,为酒店储备了高水平人才。在建构校企协同链的同时,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为两大主体建立有效的合作平台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

(三)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主张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对于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则显得尤为必要。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应当以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推动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水平双向提升。培养和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服装利益和专业操守,从言行举止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科学地协调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课程结构,在二者之间寻求有利于学生全方面提高的平衡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尊重能力为本位观和学生主体意愿的同时,为学生在酒店中寻求合适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岗位;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大量开设与提高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当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实践环节。“工学结合”将学校与企业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实习场所。同时,学生在“学工结合”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尽可能多地掌握和领会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知识,为进入酒店行业打好基础。

(四)借鉴海外酒店的优良经验,有条件地开拓海外实训基地

结合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现实走向,国际化教学日益成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关注的焦点所在,这一点既是总体趋势,也是现实机遇。国内高职院校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多方位地提供国外成功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养成比較研究的思维方式。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也应当将国际化和开放性视作未来走向,充分借鉴国外的现实经验,并结合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教学方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加大与海外高职院校、酒店的合作力度与基础,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国际化的实习机会,开拓海外实训基地,并进一步为学生的全方位就业创造现实机会。

参考文献:

[1]  田雅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127-128.

[2]  张智.高职院校高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探索,2017,(S1):18-19.

[3]  陈纯,周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7,(20):33-37.

[4]  李东娅,李剑富,邓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9,3(1):30-34.

[5]  匡家庆,苏炜.校企协同视角下的酒店管理高职教育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16):82-85.

作者:常永翔 薛欣艳

酒店管理尊重管理论文 篇3: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的高低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我国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详细分析,阐述了构建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目标、构建基础和具体内容,并初步研究了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spitality management; Teaching quality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提升,旅游产业也飞速发展起来,酒店产业的规模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行业迫切需要大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正是顺应旅游行业快速的发展需求而设置的对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学科,所以涉及到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比较复杂,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发文强调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要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必行之事。本文阐述了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以及构建的方法,为能够有效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实践指导,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酒店行业对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专业相关人才的大量需求。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现状调研陈 佩,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

酒店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掌握了行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就必须迎合行业的这种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囊括的学科体系比较复杂,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理论知识不必过于深入,学生了解掌握即可,一般无需深入钻研。教师既是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者,又是本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示范者,所以教师应该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能。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要注意避免陷入传统学科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一味挖掘理论知识的深度,反而轻视了实践教学环节、轻视了服务理念和技能、轻视了多样性教学方法。为此,就必须广泛深入的开展调研工作,准确定位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了解现代酒店管理行业发展背景,行业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培养要求,以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此为依据,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原则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专业竞争的核心指标,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目标是密切相连的。只有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严格按照此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过程,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依据的是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它的构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循本专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岗位核心技能为关键点,以用人单位对酒店管理人才的质量要求为导向,兼顾学生长远发展,制定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考核指标。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根据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情况,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定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目标。

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在解决教学监控与实践教学监控并重、专职的校内专业教师监控与兼职校外企业指导监控并重、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和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1、专业教学方面的质量监控。

专业的教学质量与学校和院系对专业教学过程的管理密不可分,因此构建酒店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观测目标之一就是学校、院系在教学管理方面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该部分监控体系主要观测目标包括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是否适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符合市场预期、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否兼顾学生及行业的长短期发展需求、教学资源的配备是否充分、师资结构的配置是否得当、教学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等等。

2、课程教学质量监控。

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是构建针对具体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该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的主要内容、采用何种授课模式、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和使用情况、实习或实践计划及基地建设和使用情况等。需要注意的是对纯理论课程、理论+实践课程、纯实践课程这三类性质不同的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应该有差异。

3、教师教学质量监控。

教师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必须构建面向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师德修养、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学相关文件和资源的准备方面、教改项目的申报和参与情况,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当是一个过程评价,而非仅是一个短期行为。学生的评议,包括每学期末的学习该课程学生做出的学期评价和毕业生对本专业每位教师从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及学业指导等方面做出的综合评价。

4、学生学习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如何,归根到底要反映在学生的学习质量上,因此,必须构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体系。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考察: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包括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二是学生自评,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及技能掌握程度的自我评定、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的评价等;三是学生互评,主要是学生之间对彼此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互助性的评价;四是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对本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及技能、工作态度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及全社会对培养的学生的综合印象或评价。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各高职院校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想要能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构建系统化、高效化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这种质量监控的模式必须是可辐射全教学过程的、所涉及人员全员参与的、监控结果可反馈给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进行整改的和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实现教学预设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1、组建专门的教学质量保障机构。成立校级、院级教学质量委员会,协调相关部門、各教学单位,分别承担执行、监控以及督导等监控体系任务。此外,还可通过配合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以及用人单位对接收的我校毕业生质量评价,形成内、外,上、下,双层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协调机制。

2、制定完善的制度与规范。要保障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就必须设计明确、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规范,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的监控中,能作为遵循的依照并坚决执行。

3、提供充足运行经费。要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良好运转,就必须设置充足的项目经费予以保证。

因为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必然会时常面临新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持续进行研究并解决,所以教学质量监控也应该保持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只要教育管理者以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对行业、社会的服务能力为最终目的,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保障为核心指标,以市场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尊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充分调研,建立专门项目,设置充足的经费,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全面调动教师、管理人员、督导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进行重点监控,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并由此提高社会、学生和家长三方的共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祁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9):1-2.

[2]李建民.新视阈下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构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6:46-49.

[3]吴晋雯.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构[J].职教通讯,2017(2):42-45.

[责任编辑 王爱萍]

作者:陈佩 田启利 万苗苗

上一篇:物流发展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合营安排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