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论文

2022-07-03

小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在其初步接触社会期间,如果其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收获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其很有可能转向虚拟的网络社會中寻求。在缺乏教师、家长、网监针对性、及时监督管理的情况下,他们究竟能成为“浪里白条”还是“溺水儿”?此问题值得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深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论文 篇1:

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改革方向初探

【摘要】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率和普及率提升较为显著,学生接触平板、手机等智能产品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国正式进入了网络时代。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众也十分关注教学改革,家长主动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与学生的及时交流及沟通。但是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比较有限,德育改革势在必行。小学德育教师需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视角,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保障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网络时代下坚持正确的人生三观,实现良性成长及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德育;改革方向

引言

在进入网络时代后教学要求越来越严格,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进一步调整教学思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互联网的延伸及拓展使得原有的教学环境较为复杂,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根据当前的教学实情剖析学生的德育问题,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进行引导,在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过程中确保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一、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现状

(一)学生道德价值观受到影响

网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小学德育教育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负面影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动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念。但是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各种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所接触的信息渠道越来越丰富及复杂,小学生的人生经验学习经验较少,是非判断能力不够理想,无法保障正确的道德选择。尽管一直以来我国十分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弘扬,灵活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加强公众教育及引导。但是,学校以及其他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结合正能量的宣传要求开展安全启示工作和重点提示工作,不利于学生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及提升,严重影响了学生原有的道德价值观。有的暴力事件直接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中肆意传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出现了模仿暴力的问题。另外各种道德缺失事件的产生以及不断发酵也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束缚及影响。家长以及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上投入的时间比较少,有的家长自身的教育经验不足,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深入剖析网络时代背景下德育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以具体要求,无法保障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开展。

(二)德育教育质量不够理想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信息质量层次不齐,负面道德信息的快速传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误导了小学生,直接阻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落实。各种网络游戏的出现使得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有的小学生在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接触了许多的不良信息,有的信息连教师都不曾知道。这一点使得教师的权威地位直接被打破,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还有的教师在开展德育思想教育工作时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及冲突,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道德思想出现了质疑,德育工作质量持续下降,与预期目标差距非常明显。有的教师对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充分,没有根据当前德育教育工作的改革要求进行调整及分析,所采取的德育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及落后。整体的德育教育质量持续下降,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三观,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好铺垫。

二、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改革方向

(一)引导学生正确德育价值观

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是小学德育教育改革工作中的核心及重点,这一工作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凸显网络的优势和价值,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确保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学校可以着眼于当前德育教学实情精心组织和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健康网络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创新及改革,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化的德育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理智的面对各种负面消极新闻和信息,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净化学生的心灵,确保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反省和提升不容忽略。教师需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避免惯性思维,全面推进德育改革,灵活利用我国优秀的道德文化元素凸显德育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自信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工作融为一体,确保不同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特殊的德育教育资源,对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足,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及文化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科学道德思想的熏陶及教育,在教师潜移默化的鼓励下逐步发展个人的辨别能力以及网络素养。这一点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全面推进小学德育教育改革及创新都有非常深远和持久的作用。

(二)整合多元化信息传播模式

学校和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加大气力,关注对网络信息传播多元化模式的有效总结及分析判断,整合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确保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教师个人需要坚持现代化的育人理念及原则,在网络中开辟新的德育教育天地,反思传统的教学行为,树立大德育观。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在全面协调和逐步优化的过程中扩大德育教育的覆盖面以及社会影响力。网络能够为德育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及活力,教师则需要利用网络这一有效载体以及德育教育手段突破时空限制,丰富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及水平,在与学生紧密交流及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辅助作用。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全程参与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按照教师的要求自由发散、大胆想象,顺利实现个人的成长目标。

结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师需要正视当前的教学实情,抓住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及核心,积极优化德育改革方向,凸显网络的优势,加强对学生德育价值观的有效引导。整合利用各种网络信息传播多元化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满炉. 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园, 2020(6):2.

[2]李立夏. 網络时代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 11(7):3.

作者简介:马东访 女 汉族 哈尔滨人 哈尔滨学院 本科 研究方向:小学德育方向

作者:马东访

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论文 篇2:

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小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在其初步接触社会期间,如果其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收获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其很有可能转向虚拟的网络社會中寻求。在缺乏教师、家长、网监针对性、及时监督管理的情况下,他们究竟能成为“浪里白条”还是“溺水儿”?此问题值得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一往网深”引发的德育困境

1.网络成瘾凸显,正确网络观难树立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属于行、意、情、知四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其身心年龄的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差和生性好模仿,对网络中良莠不齐的资源难以辨别真伪、分清优劣等,使其小学生初初接触网络,很容易混淆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

在小学生网络观念设立期间,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约束、引导,很有可能将网络资源中隐含的血腥、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照搬到现实生活中,一旦学生形成错误的到的情感和道德认知,很容易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惯性盲听偏信,网络心理健康意志薄弱

网络信息环境复杂,网络传播的全面性已然占据现代传媒市场主导地位,其对传统报纸、电视电影、广播等不同程度的打击,容易让小学生认为网络中的言论就是正确的、权威的,加之很多教师在教改中提倡让学生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资料和答案,更容易加重学生对网络话题、“大V”言论导向的认可和追捧。

网络媒介超脱现实世界的不受任何约束,使言论自由性、虚拟性、角色随意性等大行其道。如果缺乏明确的思想导向、一定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沉迷其中的小学生很容易被平台中五光十色的现象所迷惑,在缺乏自律精神和慎独精神时,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意志往往会不堪一击。另一方面,网络社交本身与现实生活纠缠不清,学生网络行踪和心理变化的难以精准捕捉,如果学生将自己惯性盲听偏信所得及网络社交中的负面情绪带到现实生活中来,自然会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推进造成巨大冲击。

3.身心问题多变,单一引导模式难及时应对

小学生本来就处在不断探索“我”的过程中,其沉迷于游戏扮演,混迹于类型各异的论坛,在好奇心、凸显自我、彰显个性、表现自己等情绪的影响下,很有可能扮演成年人的角色进行社交。沉浸网络的小学生一方面有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穿插中茫然于儿童期、青年期和成人化的人格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其思想、价值观、道德观容易潜移默化的被以上各类不良因素影响,造成其身心问题多变。

虽然教育界始终倡导精准化引导学生,但是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校,都难以做到24小时监督学生的行为。与此种需求相比,目前很多学校使用并依赖的德育教育课程、教育活动等效果就相对单一。尤其是,部分学校的教育活动或课程并非事先调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动向,教师和德育主任“拍脑袋”所设定的引导内容,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网住德育,生本位下德育工作“创+”思路构建

1.“新”随“心”变,家校联合掌控学生心理变化

德育工作的展开需要以学生身心的动态变化为依据。无论是“授之以渔”,还是“教与不教”都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把控好引导学生的“度”。很多教师和德育主任片面地认为,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就等同于提出引导方案,让学生照着方案自行执行。实践证明,仅仅将上网时间自我管控的期待放在小学生身上显然是不可取的。以学校德育教育创新工作为主要阵地,配合以家长的家庭德育教育,加之社会广泛舆论的辅助和政府正确政策作为准绳,才有可能真正构建起生本位下的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创+”孵化器。

在家校联合的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很多家长想当然的认为孩子交给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等就可以完全的承担起教育责任,或者德育以学校为主,家庭教育只能作为拓展延伸,此观点会导致父母作为第一教育示范人的教育角色主动缺失。家校合作,利于教师和家长快速掌控学生心理变化,在“以心唤、换心”的思路下,家庭的陪伴作用,家庭德育的熏陶,亲子互动对德育的强化,意味着家长和学校应该作为这场学生德育个性化教育之战的主体。

学校方面可全面调查本校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等的变化情况,提取出共性,针对性的配以引导方案,对于个性差异化表现,则可借助心理教师与德育教师的联合,学校教育阵地与家庭教育阵地的联合,增强家校的联合和及时沟通力度,按照因材施教的方式加以指引。

2.因案导意,教育生活化辅树立正确网络观

学生思想意识、心理的变化决定教育引导方案要多变,方案创意的增加要以学生兴趣点为依据,以教育落实点和切入点为主。由此,学校可在校园德育网站平台的运用下,同步提供专门的德育电子信箱,让不好意思直接与心理引导教师、家长面对面的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自己的茫然、困惑、心里话等告诉老师、家长、学校。家长、教师、学校在收到学生信件后,要及时回复,满足学生的沟通需求,电子邮件中学生的心里话,可成为家长与学校联合制定德育教育方案的依据。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需要学生真正明确沉溺网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真正意识到网络道德约束的关键应该是个人修养和素质,只有自己自发的遵从文明上网规则,强化自律心和慎独意识,才有可能在网上冲浪中始终保持正确的网络观。“生活即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离不开道德榜样激励的力量。学校可发起榜样选拔活动,榜样可以是学生身边熟悉的同学,可以是学生家长、老师。按照跨学科教育趋势,网络德育教育可发挥语文、数学、生物等学科优势,从习题案例、作文创作、生理健康等多个层面来综合的、多角度的阐述树立正确网络观、合理利用上网时间、养成良好用网习惯等的重要性。

3.三化同步,双线发挥道德自律教育效力

作为德育基地,学校与家长拟线上线下充分发挥道德自律教育效力,就需要从学生思想、心理、意识的引导层面入手,如构建家园、班级、校园文明上网文化,“三化”联动创建文明、和谐的文明上网环境。班级方面,可邀请学生一起制定网络使用的“网规民约”,班级、全校评比“健康上网标兵”等,创建网络礼仪约定,制定《文明上网守则》,并将其作为新学期德育与法治教育的第一课等。

按照双线教育的诉求,建议学校利用好校园网平台,此平台可作为学生观察并了解学校德育教育动态的窗口。校园网的虚拟情境性和开放性更可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的媒介。学校可按照校园文化特色、本校德育教育的需求、家校合作成果的实践落地需求等设立独特的校园网站,覆盖德育教育工作网页,使用文字、视频、动画、图片相结合的手段来丰富网站内容,让学生、家长主动浏览。学生在校园德育网站中的行为轨迹均可被学校信息教师捕捉,进而以此为依据,家校联合共同更新教育引导方案,保证教育的持续性、与时俱进性、精准性等。

三、网住童心,网络视阈下小学德育工作创新要点

1.坚持以生为本,教育合力与时俱进

在信息全面飞速发展的当前时代中,小学德育教育以学生合理使用网络为切入点时,不仅要坚持以生为本,还需要保障校内外教育资源能形成合力。例如,国家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通过倡导构建网络德育教育基地,出台小学生文明上网监管条例,细化网络监管引导功能等,尽可能为小学生的健康上网创建良好环境;学校方面要坚持教育内容创新、形式创异的定位,通过规范学生网络言行,帮学生梳理正确网络观,利用更新丰富的与教材等,强化学生道德自律和慎独观念;家长陪伴教育方面要充分发挥亲子互动效能和家长示范教育引导优势,努力提升家庭德育的熏陶与感染力。

2.坚持生态契合目标,主客体互动

德育教育是社会个体行为、意志、情感、道德认知均衡化发展并逐步完善的过程。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在封闭环境下运作。小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生命个体,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要完全尊重其成长的规则,身心发展的要求,以引导替代政治说教,以沟通替代强压规范。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社会、家长,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协力调配资源创新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均要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需的生态环境的构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学生被视为可教育的、可沟通和引导的、可成长的生命个体,提供教育助力的各方才能真正关注并努力发挥互动沟通效能,了解学生身心变化,为其打造德育新天地。

责任编辑    黄博彦

作者:赵健威

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论文 篇3:

基于网络时代下的小学德育建设研究

【摘 要】网络信息的发展对于人们具有巨大影响,成人都无法彻底抵御网络诱惑,更别说小学生了,网络时代的小学德育建设也就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本文探析了网络时代小学的德育建设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 小学 德育建设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同时也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人们进入到了网络发展时代。在网络影响下,小学德育工作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力。相对来讲,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信息分辨能力要远远低于成人,对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还无法准确判断,非常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也就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 网络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促进小学生道德教育,本文针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网络时代下的小学德育建设。

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之下,无法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明确判定,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小学生形成不良价值观。目前,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信息质量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非常多。比如在网络信息中的享乐主义、暴力以及拜金主义等等,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培养阶段,一旦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也就会非常不利于健康成长。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抵抗力,目前还有一大批小学生经常沉浸在网络游戏中,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现在,网络已经应用在日常家庭之中,小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网络。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意识以及封闭意识,一旦自我价值观和周围人产生冲突,他们会立即选择反抗。如果小学生长期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就会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自我封闭性,不愿意和外界、和父母沟通交流,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因此,说网络对于小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不但能够对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并且还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相应影响。从目前小学生网络影响力来看,有一部分小学生把网吧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地,在网络上他们可以随意言语,随意交朋友,也因此发生许多网络犯罪问题,不管是对于小学生自身成长还是社会发展均具有不良影响。

二、 基于网络时代的小学道德教育策略

第一,構建小学生道德教育环境

目前国家对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并且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目前小学教育阶段,也已经逐渐开始加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当然目前一些学校没有完善的多媒体教育设备。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不管是否具备完善的多资源教育设备,都必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关于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和实施力度。如果学校有网络信息系统,则必须要对其加大应用管理,针对小学生道德和行为等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第二,加强网络信息的筛选

网络时代的小学德育建设,自然离不开关于网络信息的筛选。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载体,其中所提供的信息更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有很多信息是不合适的,同时在一些网站上也出现一些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信息,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会对小学生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讲,一方面需要合理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对网络环境实施优化,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够确保小学生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第三,对小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培养

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小学生来讲,一旦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不但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同时还有可能会直接诱发小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在网络中的不良语言以及不良行为等等,均对小学生健康成长严重不利,同时对于小学生养成文明健康习惯也具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上网习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指导小学生合理应用网络,坚持自己的健康思想,健康成长。

第四,更新教育观念

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建设,不但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更新,同时也要求家长也要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时代在变化,加强小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在家中,家长要积极和小学生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兴趣和思想变化及时了解,积极引导孩子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网络合理应用,在时代发展下引导孩子形成健康思想。在学校,教师则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够一味地对学生应用网络持反对态度,强化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引导。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网络技术产品进入到学校教育中,但是如果没有合理地使用网络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现象。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小学道德教育。本文针对网络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小学阶段则需要针对网络时代特点,对小学生实施相应的网络教育,引导小学生养成健康文明上网的习惯,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蕾慧萍,涂俊强.找寻解决德育困境的新契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6):121-123.

[2]冯龙博.浅析小学德育的生活化回归与德育网络的建立[J].教师,2010(7):15.

[3]邱涛.小学德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9):19.

作者:张苒

上一篇:高职院校班主任德育论文下一篇:云计算技术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