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变动下公允价值论文

2022-04-16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但是在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性质、核算、披露等问题介绍的不甚详细。本文通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具体例子的账务处理,分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和报表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和披露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准则变动下公允价值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准则变动下公允价值论文 篇1:

公允价值计量对股利分配的影响及股价反应

【摘要】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现金股利的影响,以及股票价格对于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公司,市场对其分配行为有较强的反应,超常报酬率为负值。

【关键词】 公允价值;股利分配;股价反应

一、引言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了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最大亮点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公允价值的适度和谨慎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财务会计信息的传统计量基础,对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产生影响。

公允价值的基本涵义可以解释为“公平、允当的价值”。不同国家、不同组织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完全相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公允价值会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新会计准则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来核算采用公允价值变化给当期会计报告带来的损益。资产负债表日,为了计算本年度的经营成果,最后要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加剧了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不一致性。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如果公允价值的变动带来利润的提升或降低, 那么这一部分变动是否会影响现金股利分配,股利分配方案的公告是否会影响股票价格。

本文旨在分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行为变化,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以及股票价格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本文第一部分利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的数据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与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二部分则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分配方案公告日附近的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做实证分析,研究股票价格对于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根据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期末须将其余额转入“本年利润”。按照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在年度终了时应该将“本年利润”的借贷发生额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有些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频繁而且表现为数值范围而不是一个精确值,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状况选择公允价值范围内的高点或者低点来报告该项资产负债的价值。我国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记入利润表,使得企业只需要选择公允价值范围内的某个具体金额就能操纵当期利润分配的最后结果。公司的大股东可能会利用这一因素操纵利润表,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现金股利分配与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相关

由于在资产或负债尚未处置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没有现金支持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五十条规定,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态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这就说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要动用实实在在的现金储备。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正贡献很大的情况下,并没有与账面利润相应的现金流入,很显然企业不会基于这部分收益增加利润分配。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由于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未实现的潜在损失,使企业的可供分配利润减少。企业在决定现金股利分配时如果不考虑这部分的潜在影响,那么当未实现的潜在损失变为实现损失时,企业的现金可能会断流,将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提出假设3:

假设3:现金股利分配与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相关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作为未实现的损失,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负贡献很大的情况下,企业并不会基于这部分损失的程度很大改变原有的股利分配政策。因此提出假设4:

假设4:公允价值对变动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的样本为深、沪两市上市公司2007 年度的会计报表数据。2007 年作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的首个会计年度,能够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利润变化的影响,并继而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公司当年股利分配的影响。样本选择的标准如下:

(1)剔除掉在2007年年报中数据缺失的样本。

(2)从样本中剔除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于零的公司。

(3)从样本中剔除掉现金股利分配等于零的公司。

(4)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一年只分配一次股利,但也有少数公司进行中期分红。为避免一年两次分红公司的干扰,此类样本也予以剔除。

最终得到沪市、深市2007年共计194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与色诺芬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

本文把样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利润呈正贡献的公司样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值,共计139家上市公司,再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一类样本平均分为3段,分段检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率的大小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第二类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利润呈负贡献的公司样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值,共计55家上市公司,再按公允价值变动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二类样本平均分为3段,分段检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率的大小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

3.变量设计

我国发放股利主要是采用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形式。本文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现金股利的影响。因此选取了每股现金股利作为因变量。同时本研究采用了影响股利发放的一些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

在模型中用到了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对数和资产周转率这6 个财务指标。考虑到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将每股收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财务指标,即扣除公允价值每股收益;另一部分为每股公允价值。各变量的定义见表1。

4.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

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t值来检验解释变量的显著性,能通过T 检验的自变量,表明它们对每股现金股利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定为10%。模型如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

+β7X7+μ

(二)实证分析

1.第一类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表2),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每股公允价值与现金股利分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假设1相一致。这说明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现金股利分配的决定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股东有可能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利用业绩增长来增加自己的分红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这种行为提供了套利的机会和平台。另外,与现金股利分配存在合理相关关系的其他指标还包括: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样本分为3段,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率在4.42%~64.21%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关性不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率在0.00%~0.71%及0.72%~4.27%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在1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假设2相一致,即公允价值对变动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2.第二类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表3),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每股公允价值与现金股利分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假设3相一致。这说明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了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公允价值亏损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对主营业务的拖累,从而影响企业股利分配。另外,与现金股利分配存在合理相关关系的其他指标还包括: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收益。按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样本分为3段,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率在-0.48%~2.13%及-2.31%~23.77%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关性不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率在0.00%~0.42%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这与假设4相一致,即公允价值对变动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三、股票价格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前人的研究表明,现金流量对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尤其是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建立在现金流量基础之上。股价是由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流以及因承担投资风险而要求的报酬率决定的。基于此提出假设5:

假设5:对于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公司,市场有负的反应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利用本文第一部分样本:沪、深两市198家上市公司,选取其中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51个股利分配事件作为本部分研究的样本,以样本公司2007年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公告日期前后各5日的日交易价格(每日的收盘价)为研究对象。数据全部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根据现金股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经营现金流的关系把样本分为三类:第一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经营现金流为正,现金股利>经营现金流>0,共计9家公司;第二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经营现金流为负,现金股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经营现金流,共计29家公司;第三类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经营现金流为负,现金股利>0>经营现金流,共计13家公司。

3.研究方法

采用平均累积超额回报分析(Cumulative Average Residuals, CAR) ,即比较股利宣告日前后若干天股价的变化。CAR的原理是:若财务公告具有信息含量,则应观察到在公告日附近CAR有一明显增加,若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是无偏的(不存在系统性的高估或低估),则CAR应在公告日后基本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此方法在会计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时间窗的确定

分配方案对股价的临时性影响只体现在方案公告日前后,股价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投资者对公司分配方案的欢迎程度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心理预期。为了避免引入较多的信息噪声,本文估计了一个较短的时间窗:股利分配方案公告日期前后各5天,即W=【-5,5】。

(2)超额回报的计算

超额报酬率即非正常报酬率,它等于实际报酬率与预期报酬率的差。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计量预期收益率主要有三种确定方法:

1)均值调整收益模型(Mean Adjusted Returns), 用某只股票在前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报酬率的平均值作为正常报酬率。

2)市场调整收益模型(Market Adjusted Returns),用市场组合报酬率 作为正常报酬率。

3)市场和风险调整模型(市场模型)相对于前两种方法,市场模型以CAPM模型作为正常收益率预测模型,更为折中。

对于假设的统计检验,假设个股的超额报酬率服从或者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构建t统计量,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t统计量显著,那么认为在公告日附近可以获得显著的正(负)超额报酬率。

(二)实证分析

表4 给出了三类样本公司股票在事件窗口期间的平均日超额报酬率和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图1给出了三类样本公司股票在事件窗口期间的平均日超额报酬率走势情况。

三类样本公司市场反应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公告前5天至后5天的区间内,对于三类样本公司来说,均出现了负的平均累计超额报酬率,CAR分别为-0.0444、-0.0291及-0.0558,这与假设5相一致。三类样本公司分配方案的现金股利都大于经营现金流,可见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二、三类上市公司公告分配现金股利是负面消息,使其股票的收益率小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第三类样本公司的CAR为显著的负值,表明市场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且经营现金流为负的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方案表现为强烈的负反应。

四、结论

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公允价值在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增长贡献能够掩饰主营业务的不足,有利于企业更多的股利分配。公司的大股东也有可能会利用这一因素操纵利润表,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形成对主营业务的拖累,限制企业的利润分配。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率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相关性越不显著。对于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公司,市场有负的反应。特别是对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且经营现金流为负的公司,股票价格对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反应强烈,超常报酬率为显著的负值。

【参考文献】

[1] 刘浩,孙铮.公允价值的目标论与契约研究导向——兼以上市公司首次确认辞退补偿为例[J].会计研究,2008(1):4-11.

[2] 郭凯.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对于公司薪酬和利润分配的影响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3):240-241.

[3] 王新平.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与股价变动关系的研究[J].新西部,2009(18): 31-32.

[4] 王怀栋.A股上市公司派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9(11): 35-37.

[5] 程燕.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02(3): 45-48.

[6] 李育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6): 38-4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关颖

新准则变动下公允价值论文 篇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探讨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但是在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性质、核算、披露等问题介绍的不甚详细。本文通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具体例子的账务处理,分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和报表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和披露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公允价值 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诸多方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损益类科目,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其金额对企业当期利润形成直接影响。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及存在的问题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现较多,这里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例分析其具体核算。

首先,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然后,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股利和利息金额,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其次,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同时,年末要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期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列入利润表中,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本年利润”科目。

最后,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两者差额借记或贷记 “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甲公司在2011年12月14日买入A公司股票100万股,每股价格1元,将其划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2月31日,股价涨到2元/股。 2012年2月28日,甲公司以1.4元/股抛售A公司全部股票。若其他因素均不考虑,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所示。每年的利润总额(未考虑交易性金融资产前)均为1 000万元。

(1)2011年12月14日,购入A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成本)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2)2011年12月31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000

贷:本年利润 1 000 000

当年企业利润总额=1 000+100=1 100(万元)

(3)2012年2月28日,将A公司股票全部售出时:

借:银行存款 1 400 000

投资收益 6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成本)

1 000 000

——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 000 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10 000 000

(4)2012年12月31日,将“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投资收益 400 000

贷:本年利润 400 000

借:本年利润 1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000 000

当年企业利润总额=1 000+40-100=940(万元)

2011、2012两年的总利润=1 100+940=2 040(万元)

从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例子中,看出跨年的会计核算存在一些不好理解之处,从准则的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具体归纳有以下四点:

(1)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核算不够明确、具体。准则既没有明确规定核算的时间范围,也没有具体规定跨期时的会计处理,虽然引入公允价值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但是没有考虑到可靠性和操作性的降低。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性质模糊、核算混乱。第一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利润,利润增加了100万元,将尚未实现的利润并入了利润总额,核算看上去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结合第二年来看,则需要改进本年的处理。第二年的核算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计入了利润,但按照上年度的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已经结平,没有余额,然而当本年度出售时,却又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余额转至“投资收益”,这个余额从何而来?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本身也计入了本年利润,这样就两次影响了本年利润,既无法解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科目性质,也无法解释本年利润重复记录的原因。如果不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本年利润,那“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会出现借方余额列示在报表上,会被理解为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造成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的错误理解。而且按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损益类科目的性质,如果期末还有余额,没有结平该账户,也是不合理的。

(3)不能很好地显示出利润的构成。一般损益确认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例如预提的利息、折旧、税金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根据某个时点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由企业自身确认的内部损益,类似于还没有现金收支但是应当由本期承担或享受的损益。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可以计入本年利润的,只是这类型的损益都属于未实现的损益,应该在财务报表或附注中反映出来,而不是只列入利润表,却不加以注解,以免误导报表使用者。

(4)所得税的税负不公。由于将未实现的损益结转到本年利润,全年利润是需要计算所得税的,故未实现的损益也需要计算所得税,企业对未实现的损益也要承担相应的税负。如果是损失则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如果是收益则增加了企业的税负。我国的税制和企业会计准则之间是有差异的,需要进行所得税调整,这样需要在纳税调整中补充对此项业务的调整。

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定性,明确以下问题: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性质、账户结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该如何应用等。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的改进措施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的改进,可以参考某些已经定型的会计科目的核算,应该先定性其所属要素的类型,然后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笔者提出四种解决方案。

(一)方法一

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定性为过渡性的科目,而非损益类的科目,类似于“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可以改称为“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准备”或者“待处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直接用“资本公积”代替。可以参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期末将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科目余额在期末结账时不用处理,待将来出售时再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从而成为处置当年的损益。在报表上列报为,持有期间无损益,处置时产生损益,影响利润表。

(二)方法二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性质不变,仍为损益类科目,其核算方法类似于其他损益类的科目。发生时先列入损益类科目,待年末结账时转入“本年利润”,结平余额,以后年度不再出现。改进后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方式为:对于资产在期末时公允价值高于或低于历史成本的差额先计入本科目,年终结账时转入“本年利润”,结清本账户。将来出售该资产时,本科目不再出现,不再转入“投资收益”。这样将公允价值变动的损益计入变动的年度,即按照权责发生制将还未发生的虚的损益记录下来,但是不再影响处置年度的损益。在报表上列报为,持有期间有损益,影响利润表,处置时无价值变动的损益。

承上例:

2011年12月31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000

贷:本年利润 1 000 000

2011年的利润总额=1 000+100=1 100(万元)

2012年2月28日,将A公司股票全部售出时:

借:银行存款 1 400 000

投资收益 6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成本)

1 000 000

——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 000 000

借:本年利润 600 000

贷:投资收益 600 000

2012年的利润总额=1 000-60=940(万元)

2011、2012两年的总利润=1 100+940=2 040(万元)

与原来的核算方法相比,每年的利润和两年的总利润数值一样,可是核算要简单很多,而且没有重复计算利润,也不会出现不明晰的科目。但是无法看出2011年的利润是不是全都实现,所以在2011年的报表附注中应该补充说明,增加的100万的利润是资产的持有收益,并未真正实现。

(三)方法三

不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在“投资收益”科目下设置实损益和虚损益、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确定损益和估计损益、资产处置损益和资产持有损益等明细科目。

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来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资产负债表日”也是企业结账、核算利润之日,所以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处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必然也要将其转入本年利润。以后年度出售的时候,就不再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科目,所以按照准则对处置时点的规定,根本不用设置该科目,只需要将利润中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损益区分开即可。具体处理为:

在资产负债表日,将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直接记入“投资收益”下设的明细科目中,如“投资收益——未实现损益”或者“投资收益——资产持有损益”等,然后“投资收益”转入“本年利润”,以后年度不用核算。在报表上列报为,持有期间持有的损益,影响利润表,处置时不再出现持损益。

承上例:

2011年12月31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 000 000

贷:投资收益——资产持有损益 1 000 000

借:投资收益——资产持有损益 1 000 000

贷:本年利润 10 000 000

2011年的利润总额=1 000+100=1 100(万元)

2012年2月28日,将A公司股票全部售出。

借:银行存款 1 400 000

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损益 6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成本)

1 000 000

——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 000 000

2012年12月31日,结账时:

借:本年利润 600 000

贷: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损益 600 000

2012年的利润总额=1 000-60=940(万元)

2011、2012两年的总利润=1 100+940=2 040(万元)

与原来的核算方法相比,每年的利润和两年的总利润数值一样,核算简便,未重复计算利润,在分录中可以直接看出2011年是资产持有损益,2012年是资产处置损益,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四)方法四

明确准则中的提法,或者单独出一号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现行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该做两笔分录:

第一,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两者差额借记或贷记 “投资收益”科目。

第二,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下面根据准则举例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过程。

改进后,可以将这里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这句话直接删除,不再作第二个分录。或者明确说明此处的公允价值变动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的余额,在第一笔分录中转出,而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余额。这样会计人员就明确出售时只需要作第一笔分录即可,不再有其他分录。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应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现当年注明此为资产的持有损益,属于未实现的损益。

另外,在投资性房地产等其他会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科目中,也可以类推出核算的方法。

三、结语

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部分资产的核算开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体现了我国会计收益的计量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公允价值计量代表了会计计量的发展方向,公允价值变动及其损益的核算与披露将越来越重要,今后,应该在正确领会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在运用准则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修订意见,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新会计准则,以促进我国会计核算的健康完善。

作者:刘晓婕

新准则变动下公允价值论文 篇3: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运用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获利水平会产生影响,对制造业、金融保险、综合类行业,特别是机械设备板块的影响较大,充当了“加速器”的作用,扩大了公司业绩的效应。

关键词:上市公司 公允价值 财务影响

一、引言

2006年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公允价值会计自诞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这一会计政策在上市公司实施后,对上市公司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者对此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实证研究中,选取的样本数量局限性较大,大多以某一具体行业或某一年度为研究对象,不够丰富和全面,研究结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2007年至2009年的数据统计分析,从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方面研究了公允价值会计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程度,客观的反应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上市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我国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二十世纪末才出现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2006年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理论基础等方面。新准则颁布后,会计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其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关注,掀起了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高潮。国内对公允价值会计运用及实施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 一 )公允价值对具体行业的影响罗胜强(2006)从理论上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增强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孔霞(2010)研究了公允价值调整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影响,发现新的会计准则将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发展营造出较为透明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各种不同类型物业的平衡发展。杨惠贤、杨雪玲(2009)结合金融危机背景和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金融市场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二 )公允价值运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影响黄新娟(2008)通过剖析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析了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其现在及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刘颖(2008)运用R - E模型对2007年上市公司股票平均收益率与公允价值调整损益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上市公司年报的回归结果整体上显著,但股票平均收益率仅与每股收益显著正相关的结论。许敏敏(2009)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对我国A 股上市公司的影响,指出公允价值变动会增强每股收益的波动性,并且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会受到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影响。邵毅平和张健(2010)通过对2007年至2008年持续两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97家上市公司提供的季报的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动起到了一个扩大效应。

但以上的研究没有分析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进而分析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程度,以及对哪些行业影响最大。本文运用最新数据,重点研究了两个方面: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二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影响。本文研究的范围涉及到金融保险、制造业、综合类、房地产业等十三大行业。

三、 公允价值计量在各行业的运用及其对利润影响分析

本文以深市A股市场在2009 年12月31日前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总体,剔除没有适用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公司和当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为零的公司,累计选取了500个样本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7年140家,2008年166家,2009年194家。有关会计信息的数据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手工整理。

( 一 )公允价值计量在各行业的运用从(表1)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深市A股上市公司中的运用总体比例不高,但逐渐增多。从2007年的占比27%,逐渐上升到2009年的32%。说明公允价值计量正逐步为上市公司接受。在金融保险、传播文化、房地产、综合类这些行业运用的范围更广泛;在建筑业和采掘业运用的比较少。三年中公允价值对利润的影响只有建筑业在2008年为零,其他的行业和年份均有变化。总体而言,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所有行业三年来的利润都产生了影响,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情况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增加或减少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放大了上市公司业绩的效应。

( 二 )公允价值变动对各行业利润影响程度分析 (表2)可以看出2007年至2009年中,公允价值变动数额基本上呈先增后减再增变动趋势。2007年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差额则计入“资本公积”。这一年,传播文化、运输仓储和信息技术三个行业受公允价值的影响最大,主要原因是这三个行业持有了较多的上市公司股票,并且分类上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7年,深圳股指大幅上升,股票市价普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数额巨大。2009年,金融保险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最大,主要是上市的八家金融机构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贡献,此外深发展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且按公允价值计量,在房价上涨的宏观背景下,也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我国的股市全年跌幅超过40%,因此上市公司持有的股票、衍生工具上损失惨重,深市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总额达9.5亿元,大部分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额为损失。(表3)列举了2007年至2009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比例前十名的上市公司。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最高达到552%。虽然三年的盈亏情况不同,但总的来说,公允价值充当了“加速器”的作用。它使盈利的上市公司 “锦上添花”;亏损的上市公司“雪上加霜”。以上的分析说明,公允价值变动,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增减。

四、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并进一步影响到有关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财务指标。

(一)指标选择 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作为本研究的评价指标。在剔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条件下,调整相关的利润项目和财务指标,分析调整前后利润项目和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调整后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调整后账面基础=金融资产或投资性发地产账面基础-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或调整后账面基础=金融负债账面基础+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0.25(其中:2007年的税率为33%)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调整后净利润=调整后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

=利润总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

= 净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75+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0.75

调整后净资产收益率=调整后的净利润/年度末股东权益

调整后每股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当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当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净利润/每股收益

根据上述公式对2007年至2009年50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计算,编制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财务指标影响表,主要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盈余的平均值及排序上。

( 二 )净资产收益率(ROE)的统计分析(1)净资产收益率的总体分析。(表4)中调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剔除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的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投资获得的已实现利润的水平。从ROE的平均值可以看出三年中调整前后的ROE都不一样,但变化不是很大,其中2007年和2009年,调整前的ROE均大于调整后的ROE,这反映了公允价值的变动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表4)也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收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5列示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引起ROE变动前10名的上市公司。(2)净资产收益率的排序情况分析。从(表5)的排名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基本对所有的行业都产生了影响,其中对金融保险行业、机械设备及服装板块的影响更显著,三年的排序均榜上有名。值得注意的是,电广传媒、深鸿基、金宇车城、深天马、银河高科等上市公司的ROE,经过调整后均由正为负,说明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业绩并不突出,是公允价值的变动额增加了它们的利润,会计计量属性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 三 )每股收益的统计分析 (1)每股收益(EPS)的总体分析。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它反映了公司的获利水平。经过对样本公司的统计分析,三年的每股收益均有所变化,其中2007年和2009年调整后每股收益低于调整前的每股收益,说明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因素后,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降低。而2008年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后公司的盈利水平反而提高,说明公允价值也会拖累公司的每股收益。这一变化体现在(表6)中。(2)每股收益的排序情况分析。(表7)列示了2007年至2009年每股收益变动的前十名,可以看出涉及的行业比较广泛,其中金融保险行业和机械设备板快居多。变动的金额,最高达0.8087元,幅度高达48.7%;最低的0.0475元,达23.75%。丽珠医药、电广传媒、佛山照明、长城开发、怡亚通,变动的金额都在0.5元之上,这充分说明,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并将进一步影响股东投资积极性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

五、结论

通过对上市公司利润和财务指标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上看,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制造业、金融保险、综合类行业,特别是机械设备板块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管理者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经营成果的评价。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上看,公允价值对制造业、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会增强财务指标的波动性,从而影响了上市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和股东的直接收益。公允价值充当了“加速器”的作用。它使盈利的公司 “锦上添花”;亏损的公司“雪上加霜”。在本文的研究中,由于数据获取的原因,存在下列局限:第一,公允价值变动的差额不仅影响公司的当期损益,某些特殊资产和负债的差额有影响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等。第二,公允价值计量还影响到一些特殊的交易事项,例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合并。上述两种情况在本文的研究中关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的深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罗胜强: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会计研究》2006年第12期。

[2]付丽: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的影响》,《商业研究》2007年第12期。

[3]王建玲:《公允价值计量能提高公司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吗》,《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第11期。

[4]邵毅平、张健: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业绩变动的影响研究》,《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5]刘颖: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第11期。

(编辑 聂慧丽)

作者:武玉清 朱姝

上一篇:新教育下思想法制教育论文下一篇:建设施工项目税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