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判断计量公允价值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质量新会计准则应加强对公允价值相关问题的规定,协调公允价值与相关性、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减少和消除在应用公允价值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明确的标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准则判断计量公允价值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准则判断计量公允价值论文 篇1:

论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摘 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通过说明公允价值的涵义,剖析了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指出在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时所面临的障碍,以及为应对这些障碍提出怎样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相关性

1 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再次引入公允价值,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最早出现在会计准则中是在1998年,当时主要用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允价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随之在2001的时候,取消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只允许在少数准则中运用。在2006年,公允价值重新回到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并在17项准则中不同程度的提到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2 公允价值的释义

2.1 公允价值的基本涵义

对于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以及我们中国会计准则分别对其下了定义,虽然文字表述不同,但基本含义却是一致的。可以归纳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易目的是自愿的,交易环境是公正的,交易价格是市场的,不掺杂任何主观色彩和功利因素。并且是基于一种假设前提下,这个假设就是: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并不打算清算或者说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削减其经营规模。此模式下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更具有相关性,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决策。

2.2 公允价值的特性

公允价值与五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净值)相比而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六种属性,它是除历史成本外的其它四种属性的重复,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很模糊,在不同的情况下很难说它是代表哪种特性。也正是这种原因,才使得公允价值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或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参考价格,同时未来现金流量的时点、金额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又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公允价值在操作上具有很大的难度。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又是矛盾统一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被认为当前财务会计两个最主要的计量属性。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历史成本注重过去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把资产或负债的计价功能交给了市场,仅对成本和收入进行跨期的估计配比。同时假定市场价格是公允合理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而公允价值必须是动态的,随时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动。表面上看,二者存在着不同之处,但深层次研究却发现:它们都试图反映企业真实的信息,并从不同角度来寻找相对公平合理的价格近似的估计理论上“公允价值”。

3 公允价值在新的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3.1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与期末估值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所谓“投资性房地产”,此次新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二条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并且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另外,期末应将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进行估值。第十一条还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2 公允价值对存货的影响

存货计量的合理性不仅影响着收益确定,而且影响到资金流量分析,其计量不仅会受到某个会计期间投入价值与营业收入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以前若干期间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影响。旧的会计准则的计价方法为“成本与市价孰低”,这种计量基础的理论依据是稳健性原则,但其合理性却有待思考:①这种计价概念使得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不同存货项目有不同的计量基准,从而违背会计上的“一致性”原则;②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不反映其真实价值,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③歪曲了企业的年度收益状况。按本文的观点对存货进行计量,无论存货是增值或减值,都用公允价值加以确认能避免上述的问题。

3.3 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企业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下,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老准则采用只报忧不报喜截然不同。

3.4 在债务重组的应用

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规定了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当债务转为资本,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这一做法显然有别于2001年修订的准则中将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处理方法。在债务重组中, 债务人的收益就是债权人的损失。因此, 债务人能否获得收益及获得多少收益, 并不是债务人一厢情愿的事情。如果债权人不愿意放弃债权或只愿意放弃较少债权的话, 债务人就不能获得收益或者只能获得较少的收益。因此,即使允许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利润, 借助债务重组产生巨额重组增值收益且被债权人所接受, 也是不现实的事情。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债务人通过与其关联方以显失公平的价格进行重组, 获得重组收益。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披露》中规定:“企业只有在提供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是公平交易”。这意味着上市公司今后难以用债务重组等方式通过显失公平的价格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

3.5 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

在企业合并业务中, 新准则针对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常不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 合并对价也不是公平交易的结果, 不代表公允价值, 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交易行为, 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即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 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可见在企业合并准则中, 按照经济的实质确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是既审慎又科学合理的做法。

以上是对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的几点简略分析,但其真正的影响远不仅如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项制度的日益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将会越来越成熟。因此,公允价值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 公允价值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4.1 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发达,市场运作有待规范

从公允价值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要求的是在公平交易中的价格。既然是公平的交易就要求必须存在一个发达的生产要素的流通市场,在这样市场中的价格才是公平的价格。但我国现实情况是生产要素市场还很不发达,市场还是受到了来自政府等多方的干预,市场中的价格是一种非公平的价格。这对公允价值的客观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4.2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管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们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征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这些会计准则的具体执行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也将成为一纸空文,会计准则国际化形同虚设。目前我国企业由于自身或外部因素的驱动,没有按照符合商业惯例的规则来运作,也有一些企业甚至是公然作假,这样以来,适用于一般商业行为环境下的会计规则、方法就难以发挥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反而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不能有效执行会计标准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会对投资者造成直接的损失,而且还会使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信用危机。《会计法》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只有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和有关负责人、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严厉处罚,真正起到惩戒作用,才能保证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得到有效执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落到实处。

4.3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培训有待加强

资产的实际价值总是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动,相比成本计价的静态性,公允价值坚持动态的价值反映。因此,在新准则实行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就会涉及到对资产的评估和重估问题,并且影响到多种会计要素在多种情况下的计量。这对我国的财务人员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在新准则体系下的财务人员不但是报表的编制者,还应该是合格的评估师。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增加在评估方面的知识,需要系统学习评估技术和方法。因为评估的综合性技术性很强,对专业有很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评估还知之甚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主要由专业的评估师来估算会计计量所涉及的公允价值,这对我国的评估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5 关于应用公允价值的几点建议

当然,我们应看到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观念已深入会计理论和实践中。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日趋复杂化与多元化、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公允价值计量必成为迫切需要。面对中国的市场环境, 如何合理的使用公允价值成为关键。

5.1 加快营造完善的会计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会计准则赖以生存的土壤,成熟、发达的市场才能促进会计准则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较差,公平的交易环境尚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企业之间交易不规范;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没有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金融产品单一,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缓慢等。为了改善这种状况,(1)我们应加强法制建设,使市场经济发展步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局面,最终建立公平的交易环境。(2)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杜绝“自我交易行为”的发生,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减少投资者损失,提高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活跃我国资本市场。(3)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应逐步实现市场化,这既是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5.2 不断强化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为公允价值的获取提供配套服务。加速市场交易立法,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提高市场有效监管的水平,搞好各项会计监管机制的建设:强化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会计监督制度,发挥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整体功效;界定清楚财政、审计、证券、金融、税务、会计等监管的职能和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各司其职、严加监管。通过外部惩处机制和内在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双重机制有效地保证财务和评估人员能够自觉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应设立相对独立的企业资产估价委员会,该委员会最好能够直接隶属于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以使公司管理当局或财务负责人无法干预企业的资产定价。虽然新准则明确规定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一系列使用条件。但是,采用什么技术或方法评估没有市场价格的公允价值以及如何保证该评估价或协商价是合理的、可靠的, 仍然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管理层应尽快制定操作指南。

5.3 着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提升思想境界。强化法制教育, 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 同时, 切实加强诚信建设, 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 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其次, 加强业务培训, 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判断处理的能力, 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但要熟练掌握数据库、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软件操作等新技术,还要不断提高外语水平,精通财会外语,以增强与国际同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娴,许良虎. 公允价值概念辨析[J].会计之友,2006,(1).

[2]陈美华. 公允价值概念剖析[J].会计之友,2004,(10).

[3]陈玉荣.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探析[J]. 财会月刊, 2003,(6).

[4]卢永华,杨晓军.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 会计研究, 2000,(8).

[5]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6]黄学敏. 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 会计研究, 2004,(6).

[7]孙景翠. 浅析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合理性[J]. 商业研究, 2005,(14).

作者:吴光辉 李秋荣

准则判断计量公允价值论文 篇2:

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完善

摘要:高质量新会计准则应加强对公允价值相关问题的规定,协调公允价值与相关性、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减少和消除在应用公允价值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明确的标准。

关键词:高质量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允价值;原则导向;会计环境;应循程序;会计人才

会计准则是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指南,是注册会计师对报告进行监督的工作规则,是检测财务报告的确认与披露是否真实和公允的客观依据。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迫切要求有一套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认可的高质量会计准则。高质量会计准则可以从根本上抑制作假,让弄虚作假者无从下手,进一步消除会计信息的不可比和不透明,有利于资本全球流动和世界贸易自由化,我国财政部也于2006年2月颁发了38项新会计准则,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已经开始。

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内涵

美国SEC前主席Levitt在1997年“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的演讲中指出,准则必须高质量——它必须能够导致可比性、透明度和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投资人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在公司的不同会计期间内分析公司的业绩。他还举例说明:“良好的会计准则可以使本期发生的报告事项既不提前,也不后推,从而产生不预提意外准备的财务报表,也不确认递延损失。一个公司的业绩本来是变化莫测的,不应当通过平滑收益的手段人为地造成业绩是稳定的、前后一致的假象。”我国葛家澍教授把“高质量”定义为:在包含会计文献普遍认可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如实反映每一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保证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并要求准则严格地加以解释和运用。

二、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

(一)理论基础

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简述。高质量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是财务会计概念理论框架,它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使用的基本概念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是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和发展未来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财务概念框架能够指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与局限性,并产生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FASB,1976)。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会计的宪法,所有会计理论的指引方向,它可以评估现有的会计标准的修订,指导会计标准制定者制定新的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不完善的领域内起到基本的规范作用,还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较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恰当的经营决策。

2.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我国现有的会计理论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与经济环境形势和实务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2)以描述为主,首尾一贯性较差;(3)会计环境必须跟随经济环境全球化与国际惯例接轨。因为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存在上述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相互联系的目标和基本概念协调一致的体系,以及相应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准则来指导、规范。

3. 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注意的问题。(1)与国际准则协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准则的制定基础,现代经济全球化基本完成,学者们在制定时就必须要思考与国际准则协调的问题;(2)合理的借鉴和发展先进的概念框架。我们应当剖析国际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发展;(3)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环境因素,体现国家化标准。只有在考虑了实际需要的概念框架指导下制定出会计准则,才能有效地指导我国的会计实践;(4)概念框架要考虑未来发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能随便更改,尤其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概念框架就必须把握实践的发展趋势,就能够对具体准则的制定起到预见性的指导作用;(5)平稳过渡现有的会计准则。为避免会计环境混乱,在保证我国现有会计体系稳定的前提下,考虑逐步向完善的概念框架过渡。

(二)以原则导向为制定模式

原则导向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要求会计准则更多地侧重于对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做出原则性规定,更重视经济交易的实质,很少对适用范围做出限制。

如果采用规则导向为制定模式,会计准则就必须提供大量的细节性描述。但是市场交易方式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多的细节描述不能满足会计环境的需求,极有可能使准则落后经济环境,不能满足及时性的需求;过多的细节性描述也会使得报表使用者和审计师减少职业判断的运用,难以辨别报表整体是否与准则的目标保持一致;也会导致企业和会计师过于关心准则禁止的条款,而减少独立性职业判断,增加规则的机械套用。

原则导向的眼界更加宽阔,这样的会计准则更侧重于不同交易形式的内在联系,更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交易方式创新的考验。虽然高质量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能产生职业判断氛围,但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机制,防止滥用职业判断,这一机制要与诚信档案、法律法规等相关的制度安排相联系。

(三)运用应循程序制定准则

应循程序应被视为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这样可以保证产生公平、公正的会计信息。制定会计准则时采用和遵循一整套完整、充分、严密、稳定的应循程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独立、公平、公开的制定准则,在公布最终准则之前,准则制定机构可以有机会听取所有能受拟定的准则影响的机构或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会计准则制定的应循程序一般包括建议新项目、列入计划、研究准则大纲、公布规划草案、提交最终草案、发布征求意见稿、通过准则草案、确定并公布最终准则。应循程序的运用可以帮助准则制定机构尽快地了解最新的会计环境。

三、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分析

虽然我国到现在为止仅发布了八份具体会计准则,起步晚,数量少,但是要求会计准则达到高质量,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所要求的目标。因此,我国既要尽快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目标,争取修订符合国际惯例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会计准则,并且努力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

(一)引入公允价值的负面影响

为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中要单独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但确认的浮动盈亏是潜在的、未真正实现的,在处置之前存在不确定性,这样核算不但违反了“谨慎性”原则,而且违反了“可靠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浮动盈亏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把不确定的收益或损失计入了利润表中,会高估或者低估资产的价值,同时增加或者减少企业的正常利润,这就一定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从而弱化了会计信息的功能。综上所述,我国2007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不能界定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二)《新会计准则》中部分具体准则不具可操作性

2007年的会计准则虽然对一些问题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是没有做出严格的解释和明确的界定,也没有相应的详细的指引,尤其是在市场不充分的前提下,会给企业在应用会计准则的同时提供了粉饰经营业绩的便利。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实务工作中公允价值该如何评估计量没有具体的说明。虽然在《应用指南》中对此进行了一定的说明,但在准则和指南里没有明确选用什么样的期权定价模型计量。因为一些具体的会计准则缺乏可操作性,会使得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相差较大,甚至会使得这些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成为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操纵的工具,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真实性。

(三)《新会计准则》中部分具体准则不易理解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38项新会计准则,主要是通过修订和全新制定两种形式出台的,其中全新制定出台的会计准则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例如《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许多新出台的内容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翻译制定的,因此一些条目的句子太长,不易理解,并且一些相应的经济业务目前在我国也没有推广,对此上市公司的实务工作者很难读懂,也就更难要求其运用了,因此这样的会计准则的操作性非常低,也就更难以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四、对我国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议

1. 加强对公允价值规范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和实务界等应当对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范围和经济效果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公允价值的概念、计量方法和信息披露等涉及的具体问题提供指引,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培育发展对公允价值可靠性验证的机构,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等方式方法,减少直至消除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强化会计信息的功能。

2. 增强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强化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能够削减会计人员在应用会计准则过程中的曲解,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例如,对于“重大影响”的判断,可以从行业特点、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以及以往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情况等方面做出具体详细的操作性指引,以便规范上市公司对其概念的理解。

从行业特点出发,把各行业的会计确认标准进一步细化,同时提供更多的案例指引,尤其是提供职业判断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引、细则等,对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考核标准,以达到强化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实施效率的目的。

3. 在会计准则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注意协调化。首先,要正确认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接轨的方式。创建高质量的、公开的、可比的会计准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准则国际接轨的前提条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接轨方式应该是踊跃的参加到IASB的工作中去,努力扩大我国的发言权,而不仅仅是我国单方面的靠拢。其次,在会计准则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要维护我国的利益关系。积极参加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全面评估我国现行经济系统,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在会计准则国际接轨中不断改进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最后,积极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实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接轨,惟有大力培养高质量、高标准的会计人才,才能保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维护我国的利益,实现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双赢或多赢。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会计研究,1999,(5):2-9.

[2]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界报告改进的新动向[J].会计研究,2000,(12):2-8.

[3]葛家澍.“高质量”是否能增加为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信息的一个质量特征[J].财会学习,2008,(1):21-23.

[4]葛家澍.定义“高质量”与“透明度”的紧迫性[J].会计之友,2010,(11):8-11.

[5]路晓燕,魏明海.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中国的角色和贡献[J].当代财经,2009,(11):111-117.

[6]裘宗舜,李栗.美国后安然时代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导向[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5):37-39.

[7]Arthur Levitt. The Importance of High Quality Standards[J]. Accounting Horizons,1998,(3):79-82.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作者:杨柳婧 焦文娟

准则判断计量公允价值论文 篇3: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

【摘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无疑会对我国财务实践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复合的计量属性,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在运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可靠性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现值估价技术的主观判断和不可验证性,必须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强化对企业、市场的监管,对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加强守法与道德意识教育,以便对企业资源进行恰当的计量,确保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新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监管;道德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在对原《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与旧准则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引入应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不仅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市场财务与会计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实践不断检验,我们仍要采取谨慎、务实的态度。这样,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对于维护我国的经济理论秩序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会计国际趋同的大背景,我国特有的经济、法律环境以及会计自身发展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等,使我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显示出若干重要特征。

(一)公允价值的方向明确

新《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在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列为计量属性,但在有关准则中却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广泛的运用,例如,在已有的41个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农业等近20个会计准则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这些准则几乎都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即: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如此相似的定义,说明我国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方向性相同。另外,从引入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项目看,趋同的方向也甚为明显。例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生物资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范围涉及一般工商业及农业、金融业等特殊行业。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涉猎范围基本一致,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向是显而易见的。

(二)公允价值涉及面广

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加以规定之后,在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确定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运用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如此,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还是审时度势,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大局出发,在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做出了大胆的选择,即:最大限度地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使用国际“商业语言”中的这一重要词汇。目前我国已经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在这30个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中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之大是很明显的。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积极推行公允价值的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允价值真正得以运用不仅仅要靠会计界的努力,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完善,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及人文环境。为此我们要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为促进生产资料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在市场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四项工作:1.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与调控工作,不断提高监测、调控水平。 2.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3.大力创新流通业,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增长方式的转变。4.加快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对二手交易市场,引导品牌企业进入市场,建立适当的市场准入门槛,严把资质审核的关口;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如二手房地产交易的房屋咨询、房屋置换等专业服务机构,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价信息。

(二)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

现值技术是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方法,当不存在公平市价时,就需要应用现值技术来计算出相应的公允价值。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操作性,是要使其在具体实务运用上操作性强,既便于具体操作,同时又能很好地解决具体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应加强会计外部环境的改变外,我国还应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以及有关法律规章上给予明确的有利于具体实务操作的规范要求,如制订关于如何采用现值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在指南中尽可能详尽地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例如,在对某一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时,准则中应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使用现值,什么情况下以使用现值为首选;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选择以及折现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操作指南制定得越详细,越能为在市场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应用公允价值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三)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

在从新会计准则角度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以避免不公平交易的发生和操纵利润的情况。同时,要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利用中介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公允价值信息,避免公允价值成为某些利益集团操纵利润的手段,从而减少企业或个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四)加强守法与道德意识教育

运用公允价值的最大不利因素在于一些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进行利润操纵所采用的计量方法是利润操纵者根据其主观意志进行的选择,利润操纵所采用的并不是真正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当然也是不公允的。存在活跃市场时,公平市价还需要公平交易才能产生。交易是人的活动,其是否公平取决于人。我国的利润操纵采用的多是不公平交易的方式。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运用现值估计公允价值涉及不确定因素,更为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假借公允价值实则从事造假的根本措施。

总之,公允价值的逐步运用并推而广之是大势所趋,也是会计信息决策有用观的基本要求。然而,新准则的执行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是一个长期消化、逐步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诸多新的问题。因此,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更加关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国家、社会、经济等带来的诸多影响,以期更真实、全面、公允地反映企业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玉廷.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J].会计研究,2007(3):2-8.

[2] 黄学敏.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17-21.

[3] 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比较研究[J].财会研究,2005(6):31-33.

[4] 黄桂杰.公允价值的困境解析及其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3):59.

[5] 张为国.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J].会计研究,2000(5):9-15.

作者:王爱红

上一篇:中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下一篇:金融创新会计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