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念改变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介绍了创新素质的指挥人才的内涵,分析了军校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探讨了培养指挥人才创新素质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军校;指挥人才、创新素质;教学改革工业时代战争是以武器装备和人数规模对抗比拼的机械化战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观念改变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观念改变教学管理论文 篇1:

以人为本,创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摘 要:学校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遵循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决定学校的走向,教育管理者要“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不斷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环境

面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校教学管理者要有广阔的视野,对现有的师资队伍及学校教育教学形势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稳步发展,打造优质的管理团队,引领师生在校园里健康成长。

一、改变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小学阶段,家庭和学校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一味追求学生考试成绩,要给孩子创造自主的学习空间,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成长才能个性化、人文化。引入教学管理新模式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质的必然前提,如今创设“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新模式已经被教育管理者达成共识,每个教育工作者对“以人为本”教学新模式都要有深刻的解读,学习理论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内化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教学管理者需要尊重师生的意见,真正走进师生心里,让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体现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不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而是要付诸在实际行动中,教学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突出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所有的教育教学管理都必须围绕师生健康成长进行,将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而引入“以人为本”教学新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情怀,为课堂教学带来全新气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校的育人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二、完善制度,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明确教学目标,且师生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学中不断研磨,构建“主动感知—互动理解—应用创造”的教学模式。教师提交教学计划时,学校管理者需要做全面综合的考量,面对学生群体、基础条件、学科任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中要不断做新的教学尝试。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突出自主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推出了“资源整合、集体研讨、优化互动、创造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新体系。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教师也明确了教学方向,不仅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质,而且有利于形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源动力。

对于学校来讲,常规教学任务要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学校要坚持执行常规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用新思想和理念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完成作业、进行实践活动等,每一项任务都要定期汇报和总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作业、教师备课我们都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增加透明度,更好地鞭策教师和学生自觉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重视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常规检查的一些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师和学生,以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多年来,我校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做到公开公正,对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特别处理。如教学成绩评价时,我们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评价我们不只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加大了必要的过程评价力度。

三、重视教研,提供教师教学成长平台

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与其教科研成效有直接关系,学校教学管理者要多方寻宝,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提供更多的平台。要培养教师自主学习意愿,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学习课程,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网络资源共享学习,为教师准备多种教学学习材料,体现“以人为本”新模式教学管理理念。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整体教研水平。

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整体品质,创新教学管理新模式,围绕“以人为本”教学管理要求,强化教科研管理是最有效的选择。学校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惑作为课题研究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科研活动,撰写文章发表学术论文,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教科研发展水平,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重视学校长远发展。

新的时期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小学教学管理面对许多问题,学校管理者要引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正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及幸福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吕月青,张新会,余洋洋.小学教育管理中侵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16.

作者简介:雷云芬,女,汉,籍贯:绥化,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编辑 冯志强

作者:雷云芬

新观念改变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军校培养指挥人才创新素质教学改革建议

摘要:介绍了创新素质的指挥人才的内涵,分析了军校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探讨了培养指挥人才创新素质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军校;指挥人才、创新素质;教学改革

工业时代战争是以武器装备和人数规模对抗比拼的机械化战争。那种战争往往有明确的战场、稳定的战法、清晰的实施过程等可循的作战模式,战争对指挥人才创新素质普遍要求相对有限。而现代战争已逐步演变成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主导作战双方,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交战态势异常复杂,作战样式无规律可循。这就要求指挥人才必须具备超强的信息获取加工能力,迅速准确把握战场态势,主动适应战场环境变化,灵活运用创新战法的创新素质,才有可能满足指挥岗位要求乃至赢得信息化战争。军校是培养信息化战争指挥人才的重要场所,教学绝不能仅满足于学员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卷面成绩的优异,应把着力点转移到培养指挥人才创新素质上。通过与毛教授的共同交流探讨,结合我四年在校学习的感受,我们认为目前军校教学离培养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指挥人才创新素质还有明显差距,下面谈谈我们对军校教学改革的四点建议。

1.革新育人观念,用新观念指导教学管理实践,鼓励学员广泛涉猎和主动探索创新。

创新素质的指挥人才,应是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超强的信息获取加工能力,勇于在复杂环境中探寻规律、多谋善断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创造型素养,二是创新的能力;即具有深厚的创新知识素养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多年来军校育人的基本方式是课堂讲授教学、课终考核收验和时刻加强管理。这些几乎成为军校育人的铁律、通则。虽然谁也不能否定其成功、可取之处,但长期固守这些东西会导致一系列育人观念落后,如听课就能成才、考好就是优才、管住就是管好。在这些观念指导下,不仅基本固化了学员的活动空间、行为方式和知识接触范围,而且严重限制了学员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开拓研究,不利于学员创造型素养和创新的能力的形成,显然这对培养指挥人才的创新素质是不利的。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①而创新能力首先是一种由创新者的素养和创新者的思维共同组成的运行机制,它是通过创新者以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其个性潜能,运用实践行动形成独立准确的内在价值判断的复杂过程。因而,个性是创造力萌发生长的土壤,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军校要培养出更多的一流的创新素质型指挥人才,应该围绕充分激发学员的个性潜能的发挥这个中心,重点培养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

(1)军校育人应当树立教学丰富多彩的新理念。信息时代,无论教师的教学形式或学员的学习内容,都应当丰富多彩,学员接受知识决不能仅局限于教员课堂讲授这种单一方式,生长军官培养应当引导学员多看辅助教材和上网了解课堂讲授知识的前沿发展动态。任职军官培养应当引导学员熟悉知识实践运用情况和探索研究的最新进展,主动扩展知识面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课程考核应当增加主观题和创新题分量。试卷的内容以考学员自主发挥性题为主,实现从考学员的记忆能力向考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转变,提高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把学员平时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有这两种能力所直接产生的创新成果作为学员绩评价的重要指标,这样既能使我们考核的成绩更全面、真实的反映学员的才华和素质,也利于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其创新潜能,更好地培养学员的特有创新素质。

(3)学员队管理应在保持必要严格秩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宽严相济,促进成才的和谐管理理念。过分限制学员业余时间的自由把学员管死,消极保安全、不出事的传统旧的管理理念是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忽视学员的日常作风养成、过于松散的纪律也是不符合我军这支纪律严明的部队对人才的要求。管理的严应严格在学员的军事素质训练和作风纪律,以培养学员良好的军人吃苦耐劳、服从命令的意识;宽则应宽在学员的文化课学习和业余主动探索时间,以利于学员有自主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因此,宽严相济,有张有弛的管理才符合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客观要求,才有利于有专长的优秀人才的成长发展。

2.激励教员升造,用教员的升造帶动师资结构的调整优化,强化教员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拓宽知识视野的紧迫感。

(1)军校培养创新素质的一流军事指挥人才,教员的素质水平是教育的关键。军校师资教育的突出问题不是教员对学员的成长学习不重视,相反,他们都有很强的职业责任感,而是大部分的教员确实没有感到必须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教育方法的压力,也没有体会到应及时把前沿的思想、科技知识传达给学员,尽可能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紧迫性。许多教员是直接从军校本身这个相对封闭的教育体系培养毕业,长年在军校任教,教学任务重,外出到地方大学、科研机构培训交流的机会受到客观限制,理论知识结构面窄,授课方式和内容长期不变,而学员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和获得的知识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员自身的判断力、知识力和思维力,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员知识面狭窄陈旧、创新思维能力薄弱。

(2)军校应加大培养、合理引进,锻造一支使用思维超前、视野宽广的教员队伍。

首先,把对教员队伍的培养与对学员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主动为其外出科研院所升造学习牵线搭桥,帮助其解决外出见学的困难和后顾之忧,给他们的个人成长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并出台相应的奖励晋职制度,激发教员升造进修的积极性。军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引进、聘请一批的地方大学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优秀学子充实到教员队伍来,为其营造宽松、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生活条件。

其次,出台一套完备的用人、留人机制,形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氛围,使优秀的人才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为教员创造良好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营造宽松、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开展各种教员间的学术研讨会、研讨班、学科发展会等,使教员们感受到他们是本专业、本学科的主人,获得学术上的尊重,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通过营造这种学术氛围,留住那些真正在事业上有追求、有思想的优秀教员。

最后,为缩短年轻教员成才的成长周期,也可尝试在教员队伍中搭建一个有经验的教授对青年教员的传、帮、带的互动合作的平台,立足自身师资条件进行辅助培养,使全院构建起一只互助协作、学识渊博、奋发有为的优秀师资队伍。

3.改變授课模式,用新的授课模式激发学员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动性,提高授课的质量和效果。

(1)军校的理工课堂应实现理论教学和工程案例教学的结合。普遍只重视对学员书本理论知识的记忆讲授,课堂教学停留在教员全堂讲课,学员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学员实际动手和思考的时间很少,有比较严重的“理工”课“文科”化的授课倾向。显然,这对于培养学员良好的工程技术素养和扎实理论功底是不够。理工课就应有理工的鲜明特色,它要求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解决。教员授课时应把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案例引入到课堂,并把一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员自己来思考分析,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实现把知识的活学活用、加深印象,提高学员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和课堂的教学效率。

(2)人文课堂应实现互动交流教学和现地参观教学的结合。人文课内容概念性、理论性较强,知识比较深涩抽象,加之课时量普遍偏少,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学员缺乏听课的积极性,授课所得到的效果十分有限。一方面,是由于人文课的授课方式单一,内容过于照本宣科,课堂氛围过于呆板。另一方面,学员在课堂和教员探讨交流的机会少,学员听课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员应实现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综合运用启发、设疑、提问等手段,来激励学员思考,让其大胆发表个人的观点看法,增进课堂上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上,可以举办小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员有抒发个人感受想法,施展才华,锻炼自我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学与锻炼的有机结合。另外,可以把人文理论课堂搬到户外,通过参观文化景点、历史遗迹和教员的现场讲授介绍,让学员亲身接受名胜的文化熏陶,使学员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有更加贴切真实的感受,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员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更加坚定广大学子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信念。

(3)教员还应正确引导学员课后的进行人文课和理工科知识的归纳总结,善于把学到的多门课程以至多个门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培养其整体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维观念。因为科学本来就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4.完善教学保障,用先进的科研条件吸引更多的学员实践探索,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紧密相连。

一流的大学一定有一流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像中国科技大学实验大楼拥有国内甚至国际最为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并免费为全校师生的科研实验开放和服务。由于对学员的实验动手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和实验训练经费的相对缺乏,军校的实验楼较少,仪器设备很多仍比较陈旧,且平时一般不对学员开放,学员探索实验的资源平台空间有限。从培养优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长远考虑,军校课堂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无缝对接、一条龙式的全面培养,而拥有健全先进完备的教学科研保障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当前,军校的自身的实验科研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一方面,军校应加快建设自身先进的教学硬件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尝试与利用驻地的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联教联训,寓军于民,利用它们先进的科研环境和成熟的科研人才队伍,给军校学员提供指导、学习的机会,让学员近距离的参与科研实践,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素养。只有军校给学员提供的实验探究平台和渠道更加开放宽广,才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广大的学员中涌现出来。

总之,军校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素质的指挥人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形态将是“兵无常态,战无常形”,战场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唯有敢于创新战法、灵活善变,精于谋略指挥的新型指挥员才能驾驭战场,出奇制胜。军校的教学改革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改善育人环境,革新管理理念,不断开阔学员的视野,提高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更多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创新素质型指挥人才,才能使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66058部队

参考文献:

[1]毛宗山.素质教育导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版

[2]德雷克.博克(侯定凯,梁爽等译)回归大学之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3]王吉勤、韩向前等.军事人才个性教育论. 解放军出版社2005版

[4]胡海岩等. 大学校长畅谈:师资队伍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007-12-11

注解

①郎加明《创新的奥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第四页.

作者:邓飞翔

新观念改变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

【摘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发展规模、办学特色、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面临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高职院校要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改革 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于是一批以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发展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培养中高端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已占据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且呈现上升的态势,如何让其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保障其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无疑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是学校为了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为指南,指导学校各项教学运行,监督、评价教学管理质量,组织开展各项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协调过程。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而教学管理则是这两项工作的保障,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从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大批教学改革成效较大、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高职高专院校,其规模和队伍也日益壮大。截至2012年5月,我国独立设置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有1288所(含民办高职院校、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而在校生规模从1998年的117万猛增至2009年的900多万,这些数据都显示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且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的地位也不可小觑。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对高职教育的认知程度不够高,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及培养方式的欠妥,课程设置混乱,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形势,迎合社会需求,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形成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如何因应时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建设的合理化;如何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型,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成了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保证培养质量、保障高职教育健康稳步发展的重点与难点。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调动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动作来之不易,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老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而其中调整教学管理机制、更新教学管理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对于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至关重要。

1、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面对的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而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其教学管理的职能也应该更偏向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适应基层技能岗位的工作。但是,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往往注重规范建设,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教学改革的最终操作者——教师而言,他们往往注重“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与考试相连结的教学模式,即“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而学生则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这样的恶性循环,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老师应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把课程的教学模式,从以往的讲授型教学,转变为应用型教学,把以理论思维为主,转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课堂中,就从以前那种只有老师在讲台讲授知识,学生在台下低头苦思的方式,过渡到以老师指导为主,学生积极动手参与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个人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技能的目的。要努力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引入现代的教育技术,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考试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笔试以外,还可以采用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等新的考试形式,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合理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是相对滞后的。因为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不够,教学管理制度很多时候都是生搬硬套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现有模式,并未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而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要保障教学管理改革取得成效,并向既定的目前发展,建立有针对性的、合理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犹为重要。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尊重老师与学生的价值取向。其次把必备的教学文件、管理文件、相关人员的职责、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整合,形成规范性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规章制度。最后要及时合理地调整相关政策,做到与时俱进。

3、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是否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安排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意其合理性,即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向导,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去合理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实际,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应用型的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侧重点的教育模式,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模式。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根据就业方向和社会发展出适当的调整。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即开展通识教育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同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制定毕业生标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特点是一专多长,合格的标准是一生多证,即要求毕业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良好的身心素质、顺利完成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科目、完成顶岗实习以外,还需要在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及基础专业技能等方面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方能毕业。

(3)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工作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日后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教高〔2006〕16号文规定,实践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安排,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行选择。以上各点都明确点明了学生除了注重课堂的知识教育储备以外,更应走出课堂,多参与实践教学,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而实践教学也应该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模式,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不断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多设立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注重师资建设,建立稳定而强大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建立稳定而强大的师资队伍,应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师资队伍的结构,达到老师配置的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是目前制约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民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失衡的现象更为普遍。要切实地做好师资结构的调整,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专业定位及办学规模,确定师资队伍的组成。其次,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包括提供合理的渠道给教师进行个人提升,鼓励教师参加进修或者提高学历、职称,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为打造“双师型”教师提供广阔的平台。再次,积极拓宽师资招聘的渠道,招聘合适的,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如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教授,还可以到企业招聘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任教师,这样既可以弥补师资上的不足,又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不同层面的老师,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后,要合理地提升老师的薪酬待遇。很多高职院校人员流动率高,很大程度上和薪酬的比例有关系。根据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学历职称等方面综合评价,合理调整教师的薪酬,会对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属于“单师型”的教师,尽管这部分的教师专业技术过硬,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师资队伍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要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应积极地有计划地组织老师参加工程建设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从事工程和职业教育的老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

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使教学管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让高职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4.

[4] 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5-11-13.

作者:钟敏华

上一篇:电子招投标科学发展论文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