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观念人力资源论文

2022-04-18

1前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改变观念人力资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变观念人力资源论文 篇1:

新时代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境、挑战与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新时代图书馆面临借阅率下降、排斥新技术、管理较落后、目标较模糊、人才较匮乏等困境,从社会、经济、新技术、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图书馆面对新机遇、新要求、新形态、新方向,图书馆健康发展必须明确图书馆发展目标任务;重组图书馆业务管理机构;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创新管理效能;提升图书馆服务驱动能力;促进图书馆文化建设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图书馆中应用,对新时代图书馆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图书馆的发展态势、业界形势、前景趋势对图书馆的发展宗旨、目标任务、途径方向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改变观念、转型发展为图书馆提出了新要求。笔者通过目前图书馆发展转型,就公共图书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发展方向、实施策略、具体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以供同行参考。

新时代图书馆发展困境

1、借阅率下降

近年来,随着电子图书的迅猛增长,各类阅读终端的出现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纸质图书借阅量不断下降,利用率不高。为建设书香社会促进全民阅读,各图书馆加大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加强了图书的采购工作。但是图书馆的图书越来越多,而读者越来越少。图书馆也创新服务手段,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都不能改变图书借阅率下降的趋势。

2、排斥新技术

对于图书馆而言,广大职工与读者对新技术不了解,不理解新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革命,而且是一场社会变革,它不仅仅是工具的改变,而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技术对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服务模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要求的不仅仅是功能和作用的改变,也是多向性的改变,包括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人与工具、工具与技术、技术与技术等,排斥现象较为突出。即就是利用新技术,也经常出现重硬件,轻软件;重设施,轻应用,缺乏整体性建设的理念,没有达到系统性和人机一体性的新技术基本要求。

3、管理较落后

传统图书馆是以图书集散为核心的,其管理模式、机构设置、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均以此为核心。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介入,信息获取的渠道与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及其功能与作用已悄然被边缘化,传统模式及其思维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机构设置上也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及变化。

4、目标较模糊

新技术新功能所激发出的新的需求,旧的模式已日趋式微不敷所用。图书馆虽然意识到需要改变,但又不清楚新的方向在哪里,于是就陷入迷茫中。图书馆虽然面对的是新问题新情况,但试图以原有的方式加以解决,结果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于事无补。对新功能新需求缺乏认知,无法提供符合需要的服务。图书馆目前新技术新应用的推动力往往来源于外部,基本上是资源供应商所推动,图书馆自身发展目标较模糊。

5、人才较匮乏

由于图书馆主要服务在图书采购与阅览流通,技术含量低,人才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有限,日常工作和知识背景没有直接关联,以至于人员构成泛化,没有门槛可言,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图书馆成了分流人员和机构内解决就业的途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很难开展深度咨询、决策支持等专业性较强的情报分析工作。

新时代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挑战

1、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图书馆发展迎来新机遇

从2015年起,“一带一路”、亚投行、“互联网+”、创新驱动、创业驱动、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双一流”建设等一系列发展举措先后出台,全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时期,创新驱动的核心是知识和能力,转型与转折已经成为每个阶层每一个人所面临的目标与任务。“一带一路”、亚投行属于资本国际化,“互联网+”是以新技术新思维改造或重置传统行业,创新驱动是以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供给侧改革是要求产品升级换代,要求提供更好更高品质更有技术知识含量的产品,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社会需求,这给图书馆的发展迎来新机遇。

2、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图书馆发展有了新要求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共享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以知識经济、信息经济、合作经济、共享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变革。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全民阅读环境的形成,为图书馆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发挥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3、从新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图书馆发展有了新形态

以数字化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到现在,虚拟化,移动化,个性化,互联共享,数据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它将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装备紧密相连的新世界,图书馆如果不能跟上这一趋势,将会失去生存能力和创造力。它的突出特点是突破时空与物质的束缚,从本质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彻底改变业界形态。无论以后做什么,必须符合这一趋势和要求,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而误入歧途。对于图书馆而言,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丰富了图书馆发展功能,将会改变现有的服务模式,而形成一种全新服务形态。

4、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图书馆发展有了新方向

从图书馆行业发展来看,图书馆业界必将在新技术的引导下,加快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换,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功能与作用,特别是服务。今后的图书馆,既不会以资源文献为主,也不会以功能应用为主,而必将以服务为主。因为新技术的介入,使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多更好更具前瞻性和引领性以及更为广阔意义上的服务。特别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使主动服务成为可能,这将彻底改变现有的服务模式。随着图书馆行业发展趋势就决定了新技术条件下的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用户需求并为之提供服务,更明确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图书馆发展对策

1、明确图书馆发展目标任务

对于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所能发生的变化缺乏认知,目标模糊,不能从本质上区分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代际划分,往往以旧模式解决新问题,从而导致困惑而推进乏力,无法前行,本质上缺乏转型的动力与能力。图书馆明晰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升级换代与转型,应该重视数字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应用,在本质上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性质,由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以资源应用为中心变成以读者服务为中心,提供技术工具及创新服务手段与方法,提供学习与研究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促进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水平提升。

2、重组图书馆业务管理机构

新一代图书馆除了原有的图书集散外,又增加了信息集散、资源应用与建设、系统与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新技术应用与研发、政策咨询与决策支持、数据采集与创新应用、综合评价与管理等,原有的机构不仅不敷所用,且成为障碍。重组图书馆业务管理机构,根据业务流程合并同类项实行大部制管理,依据新的功能组建新部室,架构设置合理、职责明晰、运行规范、工作高效的管理机构,促进专业方向与一般管理相结合,形成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人人有责与专业服务专业管理专业科室负责的管理机制。

3、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在传统图书馆的负面清单中人力资源异常匮乏,这是由传统图书馆的性质及其相关制度所造成的。虽然在图书馆条例中把图书馆定性为综合性学术机构,但在实际中却大相径庭,除其他因素不论,制度制约是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安排均是以简单劳动为考量的,无论是薪资上职称上以及专业背景上,还是上升空间和流动性都受到了限制和制约。这种限制和制约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高级专业人才不愿和不能进入;二是进入后很容易丧失进取心。因此,在图书馆升级换代需要新的人力资源,必须有针对性的建立起新的用人机制,形成专业职称多样化,上升空间明确化,人员流动性足够化,建立同工同酬的工作机制,保障后续人才的进入,有利于促进现有在职人员的努力与转变,打开的通道将会唤醒和激起他们的专业意识,进取的潜能,晋升的希望,获取的喜悦。加强现有职工针对性地引导培训和学习,创建一支专业性的服务团队。建立工作人员退出机制,对不符合要求并经过再培训依然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应当退出管理队伍。

4、提高图书馆创新管理效能

一是要完善业务管理制度。根据各部门工作特点与工作责任,建立工作标准与要求,明晰每个人的工作责任清单,要求工作计划与目标任务相结合,工作日志与工作要求相统一,工作数据分析与工作质量标准相一致。

二是完善量化考核体系。加强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估工作,促进图书馆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对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测评,核实相关数据,及时召开座谈会与经验交流会,找出问题与不足,认真总结,做出评估工作报告,最后得出评估结果,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是要完善奖惩政策措施。明确任务目标和奖惩措施,并针对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建立健全责任、监督、保障、奖惩等应对机制,使图书馆业务工作发展与先进评选、津贴奖金分配挂勾,并实行责任追究制,让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5、提升图书馆服务驱动能力

服务驱动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创新驱动在图书馆工作与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也只有服务才可以把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连接起来,并相互促进。图书文献资源与技术再重要,也只是基础与工具。只有通过服务,才能体现价值、有效作用和功能。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被误导,就会为资源而资源,为技术而技术,就会因迷失方向而陷入盲目建设和技术至上的误区。服务驱动的核心是需求。满足读者需求,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发现与创造需求,更是提升服务水平。

6、促进图书馆文化建设发展

图书馆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其共同活动中创造并自觉或无意识遵守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需要长期实践长期积累并被反复证明是有利于团队和个人成长与不断发展的,并被共同认可并相互要求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不仅要求有正确的价值追求,合理的行为规范,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而且还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不仅有利于当前,而且有利于長远,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团队的发展和个人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应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就要求无论工作与生活,要做一个有品质有效率有追求的人;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应具有良好行为规范,就要求必须坚守的职业操守和树立职责意识;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应具有一流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读者的满意度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作者简介

张小晶 西安图书馆采编部馆员,主要从事公共图书馆图书采编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作者:张小晶

改变观念人力资源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 前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必须学的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运用4部分,然后按不同学段整合成学生的学习领域。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学习的内容均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优势互补,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变化。这种变革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要求教师改变观念

教师素质的不完善将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制约性因素,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将成为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性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绝不是传统的作为教学工具出现,而应该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和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等水平,将其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最具有现实性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是既立足于学习者原有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准上,同时也应该关注其信息技术技能提高。

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现代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而教师是参与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以媒体为中心,给学生开辟实践和创新的界面和环境,各种优秀的软件环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极大地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探索的机会;同时如《几何画板》等软件本身就可以提供给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巩固知识的环境,通过学生的实践更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也能使数学的抽象性直观地反映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展示。多媒体图、文、声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给学生以美的感悟。

教学观念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媒体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这种整合的巨大驱动力,充分作好设计的准备,开辟学生思维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联想、猜测、实践、论证。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基本能力,及时调控课堂,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及时收集课堂信息的反馈,适时应对学生在通过媒体学习所遇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性、艺术性、实效性的统一。

3 尽量避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3.1 教师缺乏信息机技术素养,缺乏有效的指导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形成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与模式。因此,大部分教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这方面的理论与专家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机技术素养和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而缺乏情感的沟通,教师由于太依赖信息技术媒体,导致个人魅力无法体现,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

3.2 重探究结果,轻探究过程教师在上课时,有时刻意引导学生遵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急于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而无法体现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工具、研发工具的作用,缺乏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3.3 重表演形式,轻实际效果,信息技术使用的有效性不高很多教师只是在对外公开课的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很少用甚至不用;在有些课中,虽然学生在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也完成一定的任务,但是由于学生在活动中缺乏教师足够的调控,或者没有组织好应有的资源,致使学生活动看似生龙活虎,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多数教师仅仅把现代教育手段用作电子黑板,给人以高投入、低产出的感觉;部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时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

3.4 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误区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应用的目的是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和内容都发生改变,不能套用以前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现在的整合课。有好多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过程时,只重“量”的增加而忽略“质”的提高,只从信息技术应用的数量上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没有从整合的目的出发,很难看到有效评价的身影。具体表现为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评价的方式单一,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作者:梁庆伟

改变观念人力资源论文 篇3: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

摘 要:优先均衡发展好教育必须牢固确立发展方向;要高效利用教学装备;要改变观念,查漏补缺;要壮大优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观念;人才

在全社会力推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作为第一要务。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优先发展教育与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促进、共进共荣。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如果人力资源不足,就会抑制经济的发展,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经济。

人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从实践角度来说,人才培养的周期长,如培养一个大学本科生起码16年,博士生则要20年,如果教育发展不提前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人才断层,就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因而教育发展要体现预测性、前瞻性;从社会现状上来说,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教育发展使受教育者潜在的劳动力得到发展,教育发展为经济发展普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教育的优先发展更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因此,如果没有高素质人才统筹兼顾和科学管理规划,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盲目开发资源,虽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繁荣表现,最终只会让经济衰退并造成资源浪费。

那么,如何才能优先均衡发展好教育,如何让教育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剂?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明确发展方向;其次就是要在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等工作上做文章,让学期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驾齐驱、均衡发展,从而为社会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牢固确立发展方向

根据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作要求,前几年,我县在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上的确下了很大力气,城乡办学差距明显缩小,但是差距仍然存在。因此,发展教育首先要有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识,首要任务还是保证和加大教育投入,继续优化资源配置,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中小学办学的真正差距。对薄弱学校在经费、项目建设上必须予以倾斜,要把有限的教育资金优先投入到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上,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防止城乡、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扩大,特别要区分城镇和乡村学校的不同情况,明确重点、分层推进,努力做全市中小学校均衡发展的排头兵。

二、要高效利用教学装备

教育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教育需要现代教育装备,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育装备。教育装备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可以说,教育装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水平,也体现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利用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大好机遇,我县在加强装备建设的同时,坚持“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资源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教育均衡”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所有学校均开通了教育城域网,实现了“校校通”,電子白板配备率在全市率先,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室全部配备到位。如果让这些优质资源闲置,才是最大的犯罪。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比较先进的教育装备,比加大投入更显重要,非常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教师深入研究。

三、改变观念查漏补缺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欧美发达国家也一样。大家觉得,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动辄讲西方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这些国家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们在借鉴的同时,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完美融合,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四、壮大优化教师队伍

要坚持“有编必补、农村优先”原则,继续优先为乡镇薄弱学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尤其是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的专任教师。“县管校用”能早日持续深入实施,实行动态化教师管理,能按照生源变化、班级设置、学科建设和全县总的教育发展规划,适时对全县城乡中小学校教师编制数进行核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有序分流,高效盘活利用教师资源。能针对新教师经验不足,农村教师相对水平不高的问题,县教育主管部门能加大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好岗前培训、学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各类活动,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优秀教师“送教下乡”“联合教研”“名师献课”等交流活动常态化开展,定期安排年轻骨干教师进城或到苏南等地跟岗学习,努力开拓全体教育教学视野,整体提升全县教师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马振翼.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J].教师博览,2014(2).

编辑 薄跃华

作者:李春梅

上一篇:巨奖销售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农电市场营销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