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论文

2022-04-19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新人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树立正确教学目标,端正教学态度,重新创设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农村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论文 篇1: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对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研究

[摘要] 时代的发展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也使高中英语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英语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着眼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全球意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我国高中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类高中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教师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课堂,不难发现如今的英语课堂教学并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当今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并没有取得多在进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平时只注意“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教学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人或事;同样道理英语课堂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某个人,而是取决于全方面。那么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选择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育者平时只注重课堂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高中学校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在平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有的高中学校鼓励教师搞课堂教学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过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英语教师平时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系统原理”,只有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的整体联动,英语课堂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英语学科是一个与实际接轨且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语言学科,教师教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应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发展相适应。

二、高中教育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有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为首要原则。

对高中英语教育而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每一堂课的教学要严格按照即定的课堂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所以对高中英语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重新认识。

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确保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英语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只有英语课堂教学“有效”了,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高中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三、高中英语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要全面更新教师英语课堂教学观念

就目前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来说,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但对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关注较少。从这看来,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重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每一位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必须有现代课堂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英语课堂教学观念得到全面更新,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英语课堂的教学时空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只有这样,英语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有效”。

2.着重革新英语课堂设计思路

各专业有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但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无论是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还是英语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案都要能着眼于“能力”。很多从事英语教育的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不够。

对于每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的教学思路,在备课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融于一体,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结合。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等应该包括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着手创新课堂教学科学评价机制

从高中的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陈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要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要不断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提倡多法并举、古为今用,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课堂教学创新,就是要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科学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计算机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要培养学生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这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技能水平的测试方式,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总之,要真正在高中教育中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是基础,而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

作者:许 瑛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论文 篇2: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新人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树立正确教学目标,端正教学态度,重新创设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农村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概述,详细分析了语文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最后提出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策略,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农村小学 教学观念 转变策略

“核心素养”一词首次出现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究其内涵,即应当注重对学生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及“终身发展”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学科角度出发,核心素养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课程层面被进一步细化,如“语文核心素养”则是在“核心素养”基础上,结合语文课程延伸出新的内容,主要包含“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等方面。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少,身心正处于发育不成熟的状态,无法形成独立、辩证的自我认知意识,言语表述、问题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合理教学意识

由于与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比较,小学语文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特征。日常的语文训练通常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文章阅读、作文写作等能力。因此,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综合能力,便完成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该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随着国家、社会对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针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保障学生掌握基础语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2.教学模式固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往往采取“信息单一向度传输”的教学形式,既包含教师对学生影响力的单一向度,也包含语文知识信息传播的单一向度。具体表现为: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目标,对学生“灌输式”教学。学生不能保证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教学内容。长时间机械式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逐渐丧失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产生枯燥感、厌烦感,也不利于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教学过程并不涉及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个人能力的培养,仅仅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

3.教学经验不足,教师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不同区域间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差异性较大。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薪酬待遇高,容易吸引高端专业性人才。而对于农村区域来说,教师开展工作往往凭借着自己的“初心”,其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与高端专业性人才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小学语文师资队伍的薄弱,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传授的语文知识、方法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有待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4.价值理念偏移,忽视基础能力培养

教师教学价值理念偏移,也是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授书本内容时,往往会根据某一个知识点发散思维,使得教学内容与书本教材严重脱离。尽管学生对于教师的拓展内容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学生的价值观也不能得到正确树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力度较弱。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策略

1.拓展课堂教学范围,提升语文水平

为提升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效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材教学内容基础上,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所用的语言、文字等,都与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受制于教材内容,而是要做到拓展教学。将书本内容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风俗文化等诸多领域相结合,增加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频率。例如,在班级中开展语文知识竞赛、辩论比赛、畅享故事会等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将语文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得以检验与巩固,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转变语文教学核心,优化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将原有“听”“说”“读”“写”等课堂核心内容转变为“核心素养”培养,实现“课程”向“教学”的形式转变。教师为确保教学内容的优质性,应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作为“转变载体”。事实上,对于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并不是每一个章节、段落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核心素养的培养特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充分利用教材的各种内容,实现“语文教材教学”向“语文素养教学”的转变。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要系统学习新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确保每一阶段目标指向。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并依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年级的划分,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深度。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其教学目标侧重于汉字、词语的理解,能够阅读和表述简单的句子等。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培养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通过学习不同的题材类型,掌握各种类型文体的阅读规律以及文章主题。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语句赏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句的优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审美能力。

另一方面,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文体类型,发挥其教学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文体类型比较多,比如诗歌、寓言、散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由于不同的文体,所对应的学习形式有着一定的多样性。因此,教师教学期间,需预先对教材中涉及的各种文体系統分析、掌握其教学要素、教学方法等。例如,教师开展诗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诗句的“表象赏析”,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对诗歌内容“二次理解”,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实现对诗歌的深度赏析。比如,教师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带领学生阅读和理解诗句表达的含义,感受西湖六月的美丽风景。随后,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作者杨万里创作该诗的背景,即送别友人,表达对友人子方的依依不舍之情。“二次理解”以绚烂的景色描写,将色彩艳丽的自然景观与友人惜别之情相互融合,不仅说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也表达出对林子方赴福州任职的祝福之情。

3.树立合理课程理念,增强转变意识

课程理念,即教师面对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时,从“教学价值”和“方法应用”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整体性的认知,并形成具体的课程教学理念。换句话说,教师在掌握系统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论的同时,也要对语文课程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学影响深入分析,确定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核心素养”中,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作为授课的“中心点”,从理论知识、综合能力、个人发展等角度进行授课。

对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文章阅读”“言语表达”以及“个人思考”。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综合实力强、沟通能力强、专业素质强的综合型人才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而培养综合型人才,则需要从小着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逐步养成自我阅读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成长意识。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对于改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转变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定期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舍弃传统只重视书本教材,忽视学生个人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教学问题,要加大教学观念的转变力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璐、王家云《应然与实然: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调查与思考》,《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2] 姚玉超《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4期。

[3] 王建强《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华夏教师》2020年第8期。

[4] 龙湘玲《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探究——以汉江师范学院“国培计划”为例》,《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5] 黄丽辉《新时期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黄丽辉,女,汉族,1973年生,云南澄江人,大学本科,玉溪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9J0721)

作者:黄丽辉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论文 篇3: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摘 要: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建立三观的关键时期,语文教育自古以来就起着育人的作用,这个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中学语文也是其他科学理解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为教学模式的单一枯燥,学生无法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本身和教学课堂的兴趣,甚至是对语文老师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教导者是语文老师,这是教学的关键,老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贯彻到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对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做出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教学观念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推行少教多学,并不是教师不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有高效的追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能对语文学习产生巨大兴趣,那么一切学习都将会是非常主动的,老师也可以全面展开对学生的教导,那么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将会是水到渠成。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学语文教学不能单纯使用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的引导对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能否具备合格的素养是中学语文课堂能否高效展开的关键点。语文教师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点,语文教师革新教学观念才能将新课改的内容贯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缺陷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老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并没有意识到把学生放到主要的位置。学生学习会听取老师的教学安排,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意识有很大影响,很多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也没有感到趣味性,而是单纯一股脑地被动接受。这种死板的教学内容最终只能让学生在感到无趣的同时,对语文课堂再无期待感[1]。

传统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老师按照教学要求备课,上课的时候就只是按部就班地一股脑塞给学生,并不重视传输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缺乏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和营造课堂活跃氛围的能力。而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也并不是成绩差的学生就不想参与到课堂的互动环节,有的老师冷落了这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堂丧失期待感,这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造成巨大的损害[2]。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中学语文教学革新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只要教师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要求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就能够以实际行动将革新措施贯彻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方式革新的基础[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主要指少教多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学阶段,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少教多学要的就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观察力和探究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2.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关键是课堂导入

过去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开始讲课,严重忽视了讲课之前的课堂导入。中学语文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教师如果就这样枯燥地讲课,学生对语文课堂兴趣缺乏,就会严重降低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正式讲课前,先分析学生的兴趣,找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切入点,用丰富有趣的方式进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3.亲密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去对待所有的学生,老师们应该更加亲密地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尊重他们的想法,以幽默的方式温暖学生的心扉。对于成绩不大理想的学生,教师不可忽视怠慢,相反,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鼓励,这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极大的好处。相信学生如果喜欢老师的话,上课肯定会更加主动积极,对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好处。

4.改善教学方式

语文课堂的氛围对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的知识也是敷衍了事。良好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不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思维,主动参与到教学互动中[4]。不管是因为教师的个人魅力,还是被课堂氛围感染,亦或者本身对语文的兴趣,这都能使课堂形成良性的循环。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为课堂教学增加乐趣,教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悬念为诱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猜测,让他们自主思考,对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充满期待,也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现在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育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用单一枯燥的方式管理所有学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包含的内容很多,对于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以及调动課堂的趣味性、互动性有很高的要求,老师与学生融洽的互动关系是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轻松的环境总是能让学生更加充满热情和开放思维。老师除了要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课余时间加以利用,给学生的作业增加更多的趣味性,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完成作业的同时还能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导者是语文老师,这是教学的关键。老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贯彻到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邢嫣.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J].文学教育(下),2016(11):133.

[2]渠晓微.浅议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吉林教育,2016(33):74.

[3]姬小文.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效率[J].甘肃教育,2015(17):63.

[4]吕建强.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2):63.

作者:姜云

上一篇:中央银行国库监管论文下一篇:矿业企业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