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探讨论文

2022-04-24

【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自学辅导式”数学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全面提高数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探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探讨论文 篇1:

为什么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能提高教学质量

1981年秋季,我开始在初一个斑进行数学自学辅导教学,至今已完成了一个实验周期。在历次统一测试中,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能力考查都优于对比班。自初二开始,成绩显著提高。体现了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能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为什么数学自学辅导实验能提高教育质量呢?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我初步体会如下:

一、自学辅导、多感官并用,适应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胜、喜欢表现自己,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遇到挫折容易自卑。

自学辅导实验的教学方法能适应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自学实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强动机原则”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绪高涨的时候,教师又及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练习,自己去探求知识。使学生及,时领会学到知识的愉快和欣慰。如在平面几何讲体、面、线、点的时候,教师启发学生“平面几何所研究的面是没有厚薄的,线是没有宽窄的、点是没有大小的!”这些判断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是矛盾的。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迫切要求看书弄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学生通过自学明白了为什么后,课堂上出现了一个高潮。他们纷纷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表达自己对新知識的理解。甚至下课后还围着老师迟迟不愿离去。由千这样激发起来的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材料所具有的内在的兴趣,具有新发现的自信感,所以不仅持久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而日益浓厚。

另外,自学时学生要眼看、口读、脑想手动、耳听多感官功能并用,加强了学习理解记忆的效果。由于各种器官都充分利用起来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因此学生的思想都相当集中,不易被其他事情所分散。相当一部分容易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的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克服自己的缺点,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

因此自学辅导实验的方法,多感官并用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自定步调、及时反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实验强调每堂课由学生按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自己控制学习的步调。大家知道,数学是建立在连续的抽象思维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它的知识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在某一水平上没有完全理解的话,那么在这一水平以上的一切学习就难以进行。有的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由于疑问、疏忽、思想开小差或缺课产生了学习思维的障碍。传统的讲课不能因人制宜地稍作停顿或重复。这些学生后面听课的效果就越来越差,困难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小。自学实验的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自定步调自学的。如遇不懂的地方可以返回再看,想懂了再接下去看。若遇到旧知识不清楚,还可以把书翻到前面复习一下再学习新知识。自己解决不了可以问老师。这样充分发挥了自定步调的作用。教师则可以重点辅导差生。这样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自学实验贯彻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的心理学原则。把学习结果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当时知道自己是对,是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锆等等。教育心理学认为,及时提供学习效果是激发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自学教材配备有练习册,并提供了参考答案。可供学生自我检查。学生每堂课的学习效率是比较高的。在初三下学期全班作过一次平面几何学习情况调查:有兴趣的约占98%,有信心的约占96%,认为自己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占90%。事实证明自定步调,及时反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言语思维的早期训练为逻辑思维打下了基础。

初学几何,从数的学习转入形的研究,从计算为主转入推理论证比较困难。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性知识的抽象和概括是借助于言语来实现的。”所以“人的思维是言语的思维。”因而学生的言语陈述就是进行抽象思维的条件。如果没有言语思维的训练,学生很可能在知识和语言之间建立错误的联系,或者根本不可能建立联系,那么要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困难。自学实验认为逻辑思维的训练应当分阶段进行。首先是官语思维的初步阶段。这应从初一开始在应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公式与法则等基础知识过程中逐步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言语思维的方法,才能对逻辑推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其次是系统训练阶段。这体现在平面儿何教学中进行系统的较严格的演绎思维的训练。

自学辅导教材根据“步步有根据”的原则,从初一开始训练学生每步运算都要说明理由或根据。书中的例题从第一章有理数开始每步运算都在后面括号内填写了根据或理由。这样编写的教材对学生来讲,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良好的训练过程。所以学生学习平面几何不感到吃力和困难。如果忽视了初一的初步训练,初二逻辑推理等于从零开始,难度陡增,那么必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四、变式图形、突出定义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概念。

定义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平面几何的一些定义不仅要求学生熟悉理解定义的语言文字,而且要培养学生根据定义识别图形。前者是思维的抽象过程,后省是思维的概括过程。学生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往往产生各种错误。有时没有完全掌握定义的全部本质属性。有时却把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因此定义教学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该教会学生全面掌握定义的所有本质属性。

自学实验教材采用“变式”的原则,首先提出定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定义所提出的主要的本质属性去辨认基本图形、低干扰变式图形、高干扰变式图形。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正确掌握定义的本质属性,且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基本图形就是课本中的标准图形。低干扰图形一般是以基本图形进行位置、方向变化组成。也可利用学生中常见错误进行设计。这样的图形一般只需辨认五、六个,学生就能正确叙述定义了。利用低干扰图形进行定义教学能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消除标准图形的消极影响。高干扰图形就是几何证明题中常见的复杂图形。在学生学完定义后及时利用高干扰变式图形进行分离基本图形的智力训练。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并为今后证题的识图进行了铺垫。实验证明,这样做效果是显著的。学生中很少出现定义概念的错误。

虽然自学实验在教学中作用比较显著,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①教材的某些方面.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还不够严密。②几何证明.的思路和作图的步骤如何体现思维过程,防止直接给出结果的消极作用。③数学能力是多方面的。如何通过自学实验促进其他能力如,运算、空间想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需进一步探讨。④迫切需要编写一套教学参考书。以解决教材的使用,课时划分,习题处理等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使教师更具体地了解实验的做法,及心理学教育学原则的体现。使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沈洙钿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探讨论文 篇2:

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摘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自学辅导式”数学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全面提高数学质量。

【关键词】自学辅导;兴趣与爱好;自学能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常发现这种情形,部份智商高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并不佳,而智商一般的学生,学习效果却胜于前者,岂不怪哉?究竟是何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在其中发挥作用。在这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在产生不同的功效。因此,如何调动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自学辅导式”数学法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智力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兴趣、情感、情绪意志等方面。

一、“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善于培养数学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深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深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深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为了取得教学的成功,一开始就把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当作首要的关键性问题来抓。本届九(11)班王婕同学,小学数学成绩一直平平,居于中等水平,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入学成绩在班上二十几名,进入明鸿中学后,接受了数学新教材的学习,步步遵循老师的正确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每一个可鼓励的地方,大力表扬,在她的作业本或试卷上用红笔注上“优”、“好”、“你真棒”、“进步显著”、“细心些你会做得更好”等等,虽然简单的批几个字,但却激发她的上进心,使她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并养成了踏实的学风,数学成绩直线上升,从八年级开始,每次期终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不仅如此,爱学数学还带动了其它科目的学习,增强了自信心,中考取得数学单科满分,总分539分的好成绩,录取一中实验班。

二、“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一个人的一生中,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几十年工作中将主要靠自学能力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科研成果。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自学能力的获得将一辈子受用无穷。利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读”和“结”的环节,“读”——阅读教材,由从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转变为自己读书,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要求认真自觉地看书自学,人人动脑动笔,也有不少学生在课后去阅读有关参考书,最大限度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学习情绪高;“结”——讲评小结,这是“自学辅导式”教学法的主要环节,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步骤,小结分“课堂小结”和“章小结”。课堂小结:卢仲衡先生在《自学辅导心理学》中谈得很清楚:“小结必须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做题现范化,解决疑难问题,使知识系统化”。章小结:学完一章要求学生写章小结。促使学生对全章进行复习、整理。有益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结构和联系,让学生概括知识,总结见解,归纳题型,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并把好的小结张贴出来,让全班同学参观,既增加学生的好胜心,又可使差生得到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从而把全班学习水平推向更高层次。

三、“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教师的职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与发展,运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情感培养,善于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逐步养成了自学小结的习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数学学科成绩优秀,由此还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致使各学科的成绩都得到均衡的提高。

“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样起着重作用。智力,简单地讲就是一个人的心理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各种思维判断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力的基础。想象能力和各种思维判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及位置关系。对前人总结出的定理、公式、法则的再现能力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是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心理、认识、教育等方面的)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或创造精神畅通地发展。

(一)利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利用有关知识按一定的法则探索问题的结论的一种思维能力,它的基本推理方式就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应放在提示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全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完解决问题的道路,提供解决问题的典型材料,让学生自己归纳发现其规律,这就要求教師在问题设计时应目的明确,并且合乎人的认识规律“启要得法,将启而有发”。

(二)利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不依常规,标新立异,不受传统的束缚去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并且答案也是不确定的,它具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设计发散性思维特点的问题,开展讨论式教学,同时注重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灵活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养成不满足于已得结果,而多方探索新途径的学习习惯。

“自学辅导式”教学法突出反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活动多,教师讲得时间少,利用“启、读、练、知、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适应个别差异;教师可以加强对差生和优生的辅导,得到问题的及时解决,对提高数学科教学质量大有益处。三年来所教班级数学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均位于全市前列,由其这次中考取得:满分(150分)4人,149.5分2人,优秀率67.35%,及格率87.76%,平均分120.2分的好成绩;“自学辅导式”教学法正确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与传统数学方法相比更能继承和扩展人类知识财富,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把教师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去钻研教材,改革教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教学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学习小结还是个薄弱环节,对教学的科学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精神,立足于教学改革,继续“自学辅导式”教学法,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校领导与同行的支持,一定能让教学成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韦金玲.探讨对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2]吴茂.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2)

作者简介:

周莉(1972~),女,江西南昌人,福建省邵武市明鸿中学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

作者:周莉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探讨论文 篇3:

新工科背景下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方案探讨

摘  要:随着“数字地球”建设的不断拓展,社会对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针对遥感原理与应用的学科特点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实验方法、考核制度改革等问题,提出在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过程中,以STEM理念与“新工科”理念为牵引,注重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实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关键词:遥感原理与应用  新工科  STEM理念  动手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遙感科学与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异常活跃,发展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之一,是构建“玻璃地球”与“地学大数据”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已成为自然资源调查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全新技术方法。在资源环境调查与监测、数字城市规划与管理、农林等可再生资源监测与评估、灾害监测与评价、土地资源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精细农业、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原理与应用是关于遥感科学与技术原理、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尺度认识地球,理解地球,获取地球的各种参数和信息;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练应用各种遥感数据的处理技术与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测量、大气、地理、资源与环境、地质、农林、海洋等学科领域。高等院校的自然地理、测绘科学与测绘工程、地学信息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等专业都把遥感原理与应用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可见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遥感原理与应用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模式等也应该不断调整与改革。特别是在2017年国家提出“新工科”的背景下,如何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刻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教研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目前遥感原理与应用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以及考试制度等内容进行反思与探讨。

1  遥感原理与应用的学科特点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强、技术性强的应用性学科,在众多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及国民事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和效应[1]。特别是随着我国高分系列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范围深入到资源环境调查、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新的概念和理论被相继提出,知识内容越来越丰富。这就使得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性、技术性、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更加鲜明[2]。因此,也就对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各项要求更高。

但是,目前在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中依然有些问题需要面对并及时解决[3]。首先,由于遥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造成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生产实践和时代要求;其次,在遥感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实验课程学时较少,学生缺少上机实践操作训练;最后,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对学生专业技能及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STEM理念与“新工科”理念为牵引,对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2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以STEM理念与“新工科”理念为牵引,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把遥感原理与应用的课程建设深入到具体的“教”与“学”中去。

2.1 STEM理念与“新工科”理念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4门学科首字母的缩写,其核心理念是加强培养学生在4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知识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能积极参与并该做自然界的过程;其次是技术素养,即培养学生掌握并使用各种技术的能力;然后是工程素养,即培养学生理解并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同时,利用所学的技术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最后是数学素养,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描述客观世界的能力,为技术与工程学科奠定扎实的数理根基[4]。

美国历届执政者一直大力提倡并积极推动STEM教育,激励各级学生主动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过硬的科学技术与工程技能,以及牢固的数理基础,进而保持美国的竞争力。2016年,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众创空间建设,深入研究STEM教育等新教育理念与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基本科技素养与创新思维意识[5]。

2017年,我国提出“新工科”理念,是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而提出的教育理念[6],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7];促进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在世界工程教育改革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全球影响力[6]。

2.2 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一般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况,采用“遥感+图像处理+”的形式设计,即“遥感原理”+“图像处理”+“行业应用”。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空信专业的课程内容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物理基础、辐射传输基础、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系统、图像数字处理、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植被遥感、海洋水色遥感、陆面蒸散遥感估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地质遥感等。从中可以看出,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难度较大。

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把STEM理念与“新工科”理念贯穿其中,一方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重视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因此,教学内容与上机实验环节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如第一部分遥感的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会安排4个学时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关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集成环境介绍与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基本构成。通过这次实验,强化学生理解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集成环境、软件的数据组织方法,加深学生对多分辨率、多光谱、多时相遥感影像的理解,以及多光谱遥感影像特征与地物波谱特征曲线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主要讲遥感图像处理,随后的实验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多项式几何纠正,DEM微分纠正,单波段与多波段彩色图像的镶嵌与拼接、融合等处理,以及分类、地学信息提取等处理。通过这次上机实习,让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行业应用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主要讲遥感行业应用,包括热红外、微波、植被、海洋水色、陆面蒸散估算、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检测、地质遥感等应用专题。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培养训练学生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解决现实行业中的相关问题。随后的实验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提取和遥感地质应用。通过这2次实验,让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分类与提取;掌握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作用、技术流程、目的及结果等应用过程;掌握三大岩类型、产状、与围岩关系、与构造形迹关系等遥感图像特征及解译方法;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勘查等方面的应用。由于目前实验学时有限,只能有针对性地安排2次遥感应用实验。如果实验课时充足,应该在每个行业应用专题讲解完成以后,都安排一次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每个行业应用的流程和具体细节。因此,建议增加實验课时,增强学生的上机实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同时,每个实验课程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流程、技术路线、过程、结果等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学会融会贯通,加深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8],同时,加强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遥感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及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内容多、课时少、知识点杂、知识面广等特征。课题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执行“以学生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采用STEM理念与“新工科”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技术与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课程内容中的难点易教、重点易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对于一些典型的遥感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使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采取讲解演示式、问题教学式、探究发现式、自学辅导式等多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改变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输入模式[9],积极启发并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寻求答案、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增强技能。

对于图像处理方面的内容,则借助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通过边讲解、边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讲与练的模式,掌握其理论、技术、方法和流程,并且明白每一步操作后面的理论含义,为后续的遥感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遥感应用,则采用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法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其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遥感技术在相关行业方面的应用现状与案例,分析遥感技术在该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去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者项目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对遥感行业应用实验课程进行构思,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并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开发与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为一体的小型遥感专题系统。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锻炼。最后,让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过程、结论及总结与自我反思等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过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实践行“新工科”理念,不断鼓励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国家产业进步和国际竞争储备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6]。

2.4 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而科学的考核制度,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改善教学质量。为此,在给学生成绩评定时,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外,尝试把平时的实验技能测试、平时的实验报告,都列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平时成绩10%(课堂表现)+上机操作实验成绩30%(实验技能操作)+实验报告成绩30%(实验报告编写)+期末考试30%。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平时学习与上机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验效率与教学效率。多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但调动了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对上机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与重视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提高。

3  结语

近年来,遥感科学与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与新成果发展迅速,因此,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都需要不断更新与改革。本文根据教研室教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提出在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践行STEM理念与“新工科”理念,注重啟发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同时,加强遥感理论与技术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与创造潜能,切实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一批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国家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华东.地球系统空间观测:从科学卫星到月基平台[J].遥感学报,2016,20(5):716-723.

[2] 孙根云,张爱竹,黄丙湖,等.遥感原理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2):151-155,159.

[3] 徐小军.面向用人单位的《遥感原理与应用》实践课教学质量提升[J].科技资讯,2015(26):147-148.

[4] Felder R.M.STEM education: a tale of two paradigm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Education,2021,20(1):8-15.

[5] 董学敏.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评测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6] 王树新:以“新工科”理念为牵引 推进工程教育改革[EB/OL].(2017-12-01)[2018-12-11].http://education.news.cn/2017-12/01/c_129754729.htm.

[7] 沈静,方正军,周亮,等.新工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制的建立与保障[J].科技资讯,2021(1):154-156.

[8] 杨玉,陈艳艳.智慧教学工具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资讯,2021(3):25-27.

[9] 杜宏.OBE教育理念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0,18(2):46-48.

作者:孔春芳 董玉森 徐凯 田宜平

上一篇: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共管理专业事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