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学阅读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课内、课外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或参考资料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生自学阅读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自学阅读化学教学论文 篇1: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阅读和自学能力是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其中阅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不但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更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一部分学生因为化学枯燥无味,产生畏难或厌学情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采用演示实验、化学现象等创设阅读环境,注重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工作的联系,课堂上穿插一些小知识和小窍门,以此来激发、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中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二、掌握阅读方法

加里宁曾经指出:除授给学生一定知识外,还应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化学阅读分为精读、泛读、化学图表阅读和复习阅读。教学中,应根据阅读内容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精读。精读常用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适当的速度阅读,对阅读内容深刻理解,记住必要的知识,并能再现原有相关知识。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时,先让学生通读概念,然后与学生一起寻找、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把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基本概念,采取对比阅读,便于理解和记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3个概念,同位素是对同一种元素而言;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单质而言,其性质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金刚石和石墨等;同分异构体,是对有机物而言,其分子式相同,化学(空间)结构不同。通过这样分析,使学生掌握精读方法,正确理解了基本概念,不断反复训练,提高精读技能。

泛读。以较快速度阅读,在初步理解基础上作出一般概括和评价。常用于教学大纲要求的一般了解、选学内容及课外阅读内容。阅读前可拟订提纲,指导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掌握泛读方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一定材料,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问,教师归纳答疑,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会有长足进步。

阅读图表。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图表是化学阅读中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内容。阅读实验图和实验操作图,必须掌握必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理解力。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实验图的技能,教学中可通过识图、辨图、改图、选图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图表在教材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阅读化学图表时,要善于对比,找规律、找差异。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化学图表技能。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图与文段的关系,以阅读文段来诠释图,以阅读图来丰富文字内涵。教学中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实验手段演绎化学现象、化学规律等,以阅读指导实验。

复习阅读。上完一章节后,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全面阅读,指导学生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复习阅读,要求学生归纳出主要内容,才算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一单元的内容提出一个基本的网络纲要,由学生完成网络上的分支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基本网络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不但可增强学生复习阅读的目的性,还可检验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阅读课本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入手,学会抓住文章中心,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少学生不重视阅读课本,热衷于题海战术,使得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好课本意义十分重大,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要求学生研读课本4~5遍,温故知新、拾遗补缺,是培养自学能力最佳选择。抓好预习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手段。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概念,能力形成往往比知识的接受来得慢,但能力一旦形成就比知识更具有持久性和耐用性,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而能力在实践中会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注意保持自学的连续性、持久性和稳定性。

自学能力是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是发展其自学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掌握阅读方法,通过训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孙 澎

学生自学阅读化学教学论文 篇2:

眼与脑的“双剑并用”

摘 要: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课内、课外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或参考资料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个重要途径。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化学试卷,信息题大量增加,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读懂所给信息,并获取知识去再应用,对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最怕做此类题目,甚至有些学生根本看不懂所给信息的意思,原因是什么?主要是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往往采取的是满堂灌的讲课模式,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知识的获取,主要靠阅读,我们日常生活中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读书、看报。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使用教材或参考书,布置必须阅读教材或参考书才能解答的习题,久而久之就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并因在学习上的成功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并在阅读中养成捕捉关键字词的良好习惯。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或形象恰当的比喻吸引学生。同时要抓住关键字,如在让学生阅读“电解质”这一概念时,引导学生把握住“或”、“都”与“化合物”,并找出它们的联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电解质是什么?是导电的化合物,在什么情况下导电?在熔解状态或水溶液里导电。“或”是二者具其一,“都”是二者缺一不可,还有大前提:化合物。阅读时注意找准关键字、词、句,并能反复推敲,不断领悟,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联想、类比记忆法,深入探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也是记忆的再现过程,它能将眼前的事物与很多事物联系起来,有效加强记忆。在阅读乙烯和溴水反应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哪些物质也能使溴水反应而褪色,褪色的原理相同吗?学生议论纷纷,最后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能使知识再现,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阅读时,有的学生只能达到“懂”的层次,没有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未达到“透”的境界。教师要培养学生勤思考善质疑的能力,让学生对化学信息进行多层次统一内化加工,从而提高学生的悟性。对于学生的困惑,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适时点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寻求阅读带来的成功,使他们渴望阅读。

三、教给学生课内、课外正确的阅读方法

1.课内阅读。

课堂阅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环节。在课堂阅读中,教师应怎样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为主体和教为主导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明确并精读重点内容。

明确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精读,透过现象看本质,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在讲解化学键的定义时,化学键是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①原子是直接相邻的,②相互作用强烈,这两点需同时满足才能称为化学键。又如,在“分散系”的教学中,①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②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①是区别于溶液、胶体的本质特征。阅读的认知过程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目的让学生做到眼与脑的统一,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重点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读与悟的关系。

(2)重视表格、插图、实验操作、现象的阅读。

不少学生在阅读化学课本的时候,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对课本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实验操作现象就不太重视,而事实上,化学课堂中的表格、插图十分重要,给我们提供了直观的数据、图像。如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讲解中,课本直接给了列表,每一个周期位于第一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数值最大,很容易看出,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又如在讲合成氨工艺时,氨气的产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也很直观。这样能将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一节中,教材讲述“活动分子”和“有效碰撞”两个很抽象的新概念时,形象地给出了运动员投篮的插图。如果投球无力,球挨不着篮筐就投不中;如果投球力足,但方向不对,则同样投不中;只有力足且方向正确才能投中。有效碰撞必须满足:不仅要有足够的能量,还要有正确的方向。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插图,能使学生忘记学习的枯燥,看得津津有味,难以忘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表格、插图,长期训练下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将会大大提高,从而终身受益。

2.课外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及时督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导阅读,逐步提高要求。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辅导参考书。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可看一些参考书,既拓宽视野,又巩固课上所学,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2)深入钻研,反复阅读,善于思考;(3)持之以恒,坚持写读书笔记。

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我深信,只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2.

[2]叶晨.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10):54-56.

[3]王祖浩等.化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144.

学生自学阅读化学教学论文 篇3:

如何在化学课上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化学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主要从引导学生运用“语意式”阅读法、引导学生运用“提纲式”阅读法、引导学生运用“习题式”阅读法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中 化学课堂 阅读能力

“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由此可见阅读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化学课本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资料,也是解答化学习题的主要依据。因此阅读化学课本对于学好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化学课本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为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一、引导学生运用“语意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化学课本。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逐字逐句的认真阅读。让学生对重要概念、概论、结论、以及关键的字、词、句作出必要的标记,并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要求分清段落和层次,抓准大意和中心思想,解释化学概念、实验现象、反应原理等,并研究课本中对问题的讨论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去阅读能够使学生了解教材内容的整体和结构,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去掌握课本内容。

这种阅读方法一般比较费时间,适合于新授课的预习和课下阅读,也可以在课堂上安排“阅读课”。为了督促学生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不时的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并在课堂上提问考查。提问考查的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是考察学生是否认真阅读,采取全面提问有关知识的方法;

二是考察学生阅读的效果。可提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这样做能使学生比较深入地进行阅读,并认真分析和思考。利于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大部分知识。需要指出,教师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做必要的讲解,要有针对性地对阅读方法加以知道和纠正。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采取分析的方法,把课本知识通过思考、消化吸收,避免死记硬背。

二、引导学生运用“提纲式”阅读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课堂教学,课前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的系统性,分清主次、重点和难点,列出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依纲阅读。例如,学习“盐的水解”时,教师写出阅读提纲

(1)什么叫盐的水解?

(2)盐的水解的实质?

(3)如何书写盐类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哪些盐可以发生水解?

(5)为什么盐的水溶液会有酸碱性?

通过问题使学生思考,经过阅读使学生释然。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随时指导,密切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广泛的进行答疑、质疑,以便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克服学生理解问题时的思维障碍,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纠正错误。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做点拨式的讲解,并注意提出解题的思路和研究的线索。采取这种方法课堂教学就显得特别活跃,学生质疑和讨论的气氛都比较浓。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记忆就比较牢固。学生阅读实验内容,然后亲自做实验,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在阅读与实验内容有关的课文。这样可改变作实验心中无数,手忙脚乱,不注意观察现象的不良习惯。同时,学生在做实验的基础上去阅读课本,便于理解反应或操作的原理,便于解释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

例如,学习“酸碱中和滴定”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实验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去做实验,最后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本,理解和解释每个操作步骤的依据,学生普遍反应这样学习,不但能提高实验技能,而且能从试验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通过阅读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引导学生运用“习题式”阅读法

这种方法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中的疑问去阅读课本。要选取与本节知识内容联系比较大的习题,且应有合适的梯度,并要具有启发性,但不宜过难。这样才有利于指导学生去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后,学生可先阅读再作习题,也可以先看习题。带着疑问,在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到课本中去找答案、辨正误。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比较有兴趣。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问题,可以学习教材中简明扼要而准确的表达和叙述,利于学生解题的规范化。

为了提高阅读效果,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发现学生有疑难问题,属于别的当即给以辅导,数普遍性的可在课堂上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找出解答习题的途径。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进行训练,逐步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冯燕瑛,培养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途径——教会学生读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12).

[2]张丽,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04).

[3]刘慈,在化学实验课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4).

编辑/李文亮

作者:赵亚洲

上一篇:探究能力教学化学教学论文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