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学阅读化学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高中化学学历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为例

摘要:20世纪末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它是学生未来融入社会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国八次教育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是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还需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促进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学历案正是为课堂的改革提出的一种专业的教学方案,学历案摒弃了传统教案中的教师立场和内容立场,关注学生立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作用。本研究利用文献法,对学历案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构成要素等进行了总结,并以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进行学历案的设计并应用,通过调查的方法和检测成绩对学历案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学历案可以促进深度学习进而提高深度学习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成绩的研究结论。本研究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现状、以及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学历案概念及理论基础。通过阅读文献等整理了学历案的内涵,厘清学历案与教案、导学案之间的区别,总结学历案的要素、基于学历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化学学习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历案的设计,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化学多是由于高考或学校要求、课堂中“游离学习”现象严重、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意识比较淡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反思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学历案的设计过程。总结学历案编写原则,介绍学历案设计的步骤,并以《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主题为例,进行了学历案的设计。第五部分是学历案的应用与结果分析。该部分论述了准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过程等。在实验后,通过课堂检测、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学历案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第六部分是研究的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应用后的结果分析得出了本研究的研究结论:(1)在基于学历案的课堂中学生发生了深度学习,减少课堂中的“游离学习”、“虚假学习”现象,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2)基于学历案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拘泥于听中学、做中学,而是增加了自学、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悟中学、在反思中学等方式。(3)学历案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班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班,尤其是在题目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且需要迁移的中等难度题目中,实验班的表现更加突出。

关键词:学历案;高中化学;深度学习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学的要求

1.1.2 中学化学课堂学习现状

1.1.3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学历案

2.1.2 学历案的特征

2.1.3 学历案与教案、导学案的区别

2.1.4 学历案的要素

2.1.5 基于学历案的课堂教学形态

2.2 理论基础

2.2.1 深度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学习金字塔理论

第三章 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

3.1 调查对象

3.2 调查工具与目的

3.3 调查过程

3.4 调查分析

3.5 调查结论

3.5.1 学生学习化学多是由于高考或学校要求

3.5.2 学生在课堂中的“游离学习”现象严重

3.5.3 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意识较淡薄

3.5.4 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反思的过程

第四章 高中化学学历案的设计

4.1 学历案编写原则

4.2 学历案设计思路

4.2.1 主题与课时

4.2.2 确定与叙写学习目标

4.2.3 撰写评价任务

4.2.4 如何设计“学习过程”

4.2.5 设计“作业”

4.2.6 指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4.3 高中化学学历案的设计案例

4.3.1 《钠及其化合物》主题学历案

4.3.2 《氯及其化合物》主题学历案

第五章 学历案的应用研究及结果分析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工具

5.2.1 检测试题的设计

5.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2.3 访谈提纲的设计

5.3 实验设计

5.3.1 研究假设

5.3.2 自变量和因变量

5.4 实践过程

5.5 结果分析

5.5.1 检测成绩

5.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5.3 学生访谈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低年级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职称专业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