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探讨论文

2022-04-18

摘要:大学辅导员是初高中班主任的延伸,是学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引导者,是大学生能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促进自身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标杆和桥梁,是大学生已定人生观、价值观向新人生观、新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大学生心理、素养、品格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引路人。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解决新问题,辅导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辅导员探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辅导员探讨论文 篇1:

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微信的运用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微信逐渐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微信在人们生活当中不断被使用,它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为学生带来生活以及学习上的便利。所以大学辅导员可以将微信的使用正确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使得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让大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兴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质量上得到提高。因此,本文根据大学辅导员如何将微信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微信运用

引言:微信作为一款人们都在高度使用的社交软件,大学生们通过微信进行人际交流,并且能够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因此深受大学生的欢迎。而大学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对学生们产生一定的了解,并且还能够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或课程任务的传达。同时可以利用微信的便利,以公众号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立新的教育方式。

一、将微信运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1、让大学生更深层了解思政教育

在使用微信时,例如辅导员建立一个微信群,那么就能够避免学生偶尔的请假导致没有学到某一内容,或是老师临时有事没能进行课程的教授,就可以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定期的在群里发布有关于思政教育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随时随地的了解思政教育知识。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在内容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播思政教育知识,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以更加多彩丰富的方式展现。

2、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上,教师只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授,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一定枯燥的,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提不起兴趣,时间久了自主学习就会下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而将微信运用到思政教育当中,能够一定程度的规避这些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将其他平台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链接分享到建立的微信群里,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正在玩手机的同时对思政教育进行了解和学习,从而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微信运用到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利用微信开辟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路径

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可以通过微信观察各阶段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态,并在微信平台上,可实现师生、家长、校领导等不同主体的互动交流,激活教育新领域同时打破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路径。辅导员应该要合理的运用微信,以建设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完善学生的思政教育的相关学习内容。同时辅导员通过微信将有价值意义的思政教育信息传播到微信中,真正的实现信息化的学习共享。

2、学习借鉴各院校的思政教育模式

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关注各个院校微信平台的运用优点,并学习他们的优点来增进自我的创新开发,建设具有特点的学习项目。不断的学习和熟悉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运营规律,选择各院校大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推广方式来宣传思政教育。例如,辅导员尽可能的选择大学生普遍活跃的思政教育相关的主题或话题,以确保辅导员对于研究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以及要关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状态和生活种常见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思考构成一篇具有个人见解的文章发表,尽可能保证每一期的文章内容都能够针对某一主题具有话题性,以此来加深学生们对思政教育的正向引导。

3、关注跟随时代热点,提升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和阅读量

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平台,辅导员能够融入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状态,并悉知大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思想变化,将思政教育知识具有针对性的传授给他们,以此来创造更加规范的思想品德。具体来说就是提高他们的兴趣并通过以他们更加喜欢的形式进行传递,让他们能够自主的进行观看学习,从而在增加关注度以及阅读量的同时,提升整体学习氛围。

现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的个性都很鲜明强烈,喜欢找寻发现各种新鲜的事物,如果这个时候大学辅导员用陈旧的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授课,并且只是单纯的用微信传递一些传统的信息,学生对这样的内容就不会想要去深入了解,微信这个便利的平台没有发挥到它最有力的作用,这样运用微信将会演变成无效使用。

因为通过智能技术设备的使用,大学生不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想要了解掌握社会上以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打开设备就能够获取来自全世界的信息。因此,辅导员在其中的角色就非常重要,辅导员需要实时的跟随社会热点以及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讨论话题对学生进行传递和教育。比如,辅导员可以编辑学生们感兴趣的社会新闻以及娱乐新闻,并且加入需要思考的内容和想法,然后传递给学生,学生们在看了之后,会根据内容产生正面的思考。由于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一定程度的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这个时候辅导员在中间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可以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正向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负面社会新闻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并让学生引以为戒。为了更加方便的开展工作,辅导员应该要理解仅仅靠传统的理论知识去教育学生所存在的局限性,因此从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日常生活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才能够找到思政教育真正的切入点。

结语

综上所述,将现代信息技术正确的运用到学科教育当中是时代教育的进步。大学生们最常用的社交软件就是微信,微信在他们的生活和學习上都发挥着作用。因此,大学辅导员借助微信带来的便利作为辅助教育的工具,以创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开拓教育路径。在过程中学习借鉴各院校在微信上开创项目的长处,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教育方案,并且紧跟社会热点,增加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专栏的关注度。将微信公众号内容丰富且生动有趣的思政教育专栏开展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思政兴趣,长期以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完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思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静.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新思路[J].休闲,2019(07):164-165.

[2]李源.基于微信平台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及转换路径研究[J].知识文库,2018(09):53.

[3]彭凯.大学辅导员思政工作中微信平台的运用[J].山西青年,2018(21):67.

作者:陈汝军

大学辅导员探讨论文 篇2:

辅导员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探讨

摘要:大学辅导员是初高中班主任的延伸,是学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引导者,是大学生能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促进自身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标杆和桥梁,是大学生已定人生观、价值观向新人生观、新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大学生心理、素养、品格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引路人。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解决新问题,辅导员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新生入学时面临的各种情况的分析,来探讨大学辅导员如何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信心;学习;就业;心理;恋爱

作者简介:刘芳(1976-),女,四川中江人,泸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助理研究员;刘露露(1982-),女,四川泸州人,泸州医学院学生处,助教。(四川 泸州 646000)

升入大学以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会发生新的变化。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形式会使大学新生产生强烈的思想变动,他们会感觉茫然无措、无所适从也就成为必然,如不加以合理的引导,不利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适应及驾驭,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此,大学辅导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有义务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新生的教育和指导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中总结辅导员工作的具体经验,使辅导员能真正成为让学生家长放心,让学校领导安心,让大学新生舒心的“好当家人”。

一、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辅导员要有决心、信心和耐心

辅导员是大学新生的领导者和带头人,特别是对那些家在外地、异地求学的新生来说有着不可避免的依赖心理,是他们在生活中和思想上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人。所以纷繁琐碎的新生教育工作对辅导员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辅导员来说还好一点,对一些新问题能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但是对那些刚刚获得工作岗位的年轻辅导员来说却显得头绪繁多,很难驾驭。因此,对工作经验尚浅的辅导员来说,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对自己有信心、有决心,激励自己一定能把新生的教育工作做好;只有辅导员自身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工作态度,才能在新生教育工作中显得信心百倍、魅力十足;辅导员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新生对院系,甚至是对整个学校的印象与评价,因此,辅导员对自己有信心是一切新生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辅导员不仅要对自己有信心,更要对学生有信心。不可否认,大学新生性格各异,为人处世的态度与行为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新生由于家庭环境和初、高中经历的影响,显得寡言自闭;有的学生由于个性太强,经常与他人闹矛盾,显得孤立,无法合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之所以有坏学生,是教师的问题。大学辅导员也是一样,他要相信所有的新生都是好学生,本性善良,即使有问题也是小毛病,只要自己科学引导,合理教育,一定会让所有的新生能够彼此相亲相爱,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有信心只是一方面,有耐心更是必不可少。前文说过,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纷繁琐碎,而新生们也是性格不同、品行各异。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在开展新生教育工作时会遇到各种问题,有的是老问题,有的是新情况,辅导员也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那么,有足够的耐心是辅导员教育工作能坚持不懈的有力保障,有了耐心才能让辅导员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把新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辅导员开展新生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1.对大学新生的学习教育

大学学习与初、高中不同,教师不再督促学习,完全靠学生的自觉与努力。辅导员要让新生明确这个变化:在初、高中,其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督促和看管下进行被动式学习;在大学,其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大学生要从自身努力,进行主动式学习。辅导员要帮助新生重新构建学习态度,实现学习主体的角色转换,即从“教师逼我学”的被动式学习主体转换成“我要主动学”的主动式学习主体,以全新的学习方法去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使新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新生学会自觉式学习、探索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培养研究式的学习思维,并把这种思维引申到生活和工作中。另外,由于大学课程安排相对较少,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新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因而,学生会拥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尤其是大一新生,一下子多出那么多时间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安排,很容易把时间浪费在网络和游戏上。对此,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形成科学的时间观念;帮助他们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劳逸结合,使自己的生活既有学习知识的紧张感,又有游戏活动的轻松感、愉悦感,不让学生把时间都浪费在游戏和上网上,从而荒废了学业,错失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如果辅导员处理不好新生的学习教育问题,不仅是辜负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信任,也是对新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身教师身份的轻视与亵渎,所以,辅导员要认真对待大一新生的学习教育工作,决不可马虎大意,甚至敷衍了事。

2.对大学新生的就业观教育

由于刚刚入学,大学生活对大一新生来说,一切显得是那么的美好,甚至计划如何放纵自己,以弥补初、高中生活对自己的“亏欠”。这种“补偿”心理是许多大学生新入学以后都会有的思想活动,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这种心理完全有可能贯穿大学生涯始终,以致使于在毕业时,毕业生会感到前途渺茫,毕业等于失业。所以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帮助新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业规划、选择正确的就业道路,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业道路有深入的了解,这不仅是对他们将来就业的规划,更是对新生如何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指导和训练。辅导员还可以邀请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为新生开设就业规划讲座,请那些即将面临就业的毕业生为新生现身说法,让新生有一个心理准备,避免新生成为毕业生时重蹈他们师哥师姐们的覆辙。辅导员对新生进行就业观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新生对大学生活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让他们明白,大学生活不是享受,更不是自我放纵,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或是找工作,或是考研究生,或是考公务员,新生可以不用马上做决定,但必须要有初步的设想和打算,辅导员也要及时把握新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细化或纠正;而且,辅导员在帮助新生进行就业规划的同时,要让他们明白大学生是社会阶层的精英,但不是宠儿,找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在就业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即使找到工作也有可能与自身的学历水平不相称,对此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才不会因失败和波折而灰心气馁,甚至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所以辅导员对新生的就业观的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未来择业观的选择,对新生自我发展的规划能力和对人生道路准确定位的能力的培养更是大有臂助。

3.对大学新生的心理教育

由于初、高中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会大力宣传大学校园有多么美好,大学生活是多么的轻松、惬意。但是当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发现并非如此,实际的大学生活与中学教师宣讲的并不相同,新生会感觉很失望,产出强烈的心理落差,究其原因有四点:(1)学习完全靠自觉让他们极不适应;(2)大学生渴望独立,但由于经济原因使他们不得不依靠家里,无法独立,造成强烈的心理矛盾;(3)同学们来自山南海北,祖国各地,生活习惯和性情品格各不相同,让新生感觉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不知如何处理;(4)新生之间素质各异,有的学生嗓音嘹亮,歌声动听,有的学生能书善画,小有名气,有的学生家境富裕,“锦衣玉食”,但大部分新生来自普通家庭,而且没有某方面的特长,会感觉刚上大学就被别人落下老远,变得自怨自艾。辅导员对这部分学生要进行重点心理教育,让他们从主观上降低大学的心理地位,中学就已存在的校园要素,比如操场、教学楼、体育馆等等,大学都有,只不过面积和规模大了一些;另外,要让新生了解,同学之间素质的高低是由于彼此以往的学习经历和生活境遇的差异造成的,差距是先天的,但并不是不变的,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社团,也有不同专业的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发现并培养自身的优势,借此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并把这种信心发展到学习、交际、处理问题等各个方面,让新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变化,从自卑者变成自信者。有的学生天生内向,拒绝与他人交往,容易被孤立;有的学生外向过度,好出风头,容易被反感。对这两类学生,辅导员要特别注意,他们都处于性格的两个极端,一旦控制不好,造成性格失控,轻者孤立,重者轻生。辅导员要时刻把握新生的思想动态,从其话语评价中找出哪些学生处于性格极端,要及时找他们谈话,告诫他们长此以往的害处,引导内向学生打开心扉,主动与同学交往;引导过于外向的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不搞“个人英雄主义”,从极端向中间状态靠拢。但辅导员要注意,外向的学生永远是活泼好动的,不可为求安稳无事压抑这类学生的本性,而是把他们培养成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带头人,鼓励他们带领同学为班级获得荣誉。辅导员对新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适当引导,因材施教,让学生人尽其才,事尽其力。

4.对大学新生的恋爱观教育

从法律上讲,大学生属于成年人,可以交朋友、谈恋爱,但是很多大学生动机不单纯,思想不端正,只不过是看到别人处对象,他/她也跟风,“赶潮流”。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她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没有真正理解爱情的定义和意义。爱情不光是异性之间的互相吸引,更是对彼此、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是一个人变得成熟,具有肩负责任的勇气的试金石。所以,辅导员要对大学新生进行正确的恋爱观教育,让他们懂得恋爱不是游戏,不是装饰,不是附庸,更不是随手拿来玩玩,再随意丢掉的玩具,而是你要寻找一生伴侣的过程,是对一个人道德和良知的考验;恋爱观正确与否不仅涉及到对一个人品格的评价,更关系到你对家庭、对社会是否有责任感,这是每一个人的义务。而且,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在身体和心理都趋向成熟、稳定的黄金期,恋爱只是这段期间的一个构成要素,除了恋爱,学习知识、选择就业、处事交往同样重要,同样是新生在大一时就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如何有效开展对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更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是每一位辅导员要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所以,辅导员要想做好对新生的教育工作,只有先对自己有信心,才能从实际出发,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事半功倍,把对新生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缪晓静,徐莉.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大学辅导员德育工作建构[J].商业时代,2010,(2).

[2]马婧.论大学辅导员的角色学习与角色建设[J].太原大学学报,2010,(1).

[3]裴林保.论大学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0,(12).

[4]龚媛媛.浅谈大学辅导员工作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5]孙东启,李瑛.浅谈素质教育中大学辅导员的角色[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3).

[6]曹莹.浅谈大学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和素质要求[J].中国科技财富,2010,(Z1).

(责任编辑:刘丽娜)

作者:刘芳 刘露露 蔡鹏飞

大学辅导员探讨论文 篇3:

基于冰山模型浅谈大学辅导员的胜任特征及选聘机制

摘要:大学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冰山模型角度出发探讨大学辅导员的胜任特征,并结合目前的大学辅导员选聘现状,提出大学辅导员选聘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冰山模型;大学辅导员;胜任特征;选聘机制

1、问题提出

大学辅导员是中国高等学校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其基本任务是在校党组织领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现在,国家对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中央16号文件( 2004年8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对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9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包括辅导员选聘、使用、培养、考核、发展等内容。“做好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2]。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之一,大学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管理者,他们与大学生之间有着最广泛、最密切、最频繁的接触。因此,大学辅导员对大学生有着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大学辅导员的胜任力问题一直是高校管理中比较忽视的问题,对于大学辅导员本身如何胜任辅导员这个特殊职位、高校如何运用大学辅导员的胜任特征更好地服务于辅导员的选聘机制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

目前关于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中,具有很大影响力是杨继平、顾倩进行的胜任力问卷研究(2004)。杨继平、顾倩通过对100位本科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大学辅导员的胜任特征。他们对这些胜任特征概念研究分析后,编制了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并运用该问卷对51位大学辅导员施测,在修订问卷的部分内容后又选取了120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辅导员的胜任特征主要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关爱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职业忠诚感、个人魅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心理辅导能力、反省认知能力、理解和尊重学生、原则性和参与能力这十六个维度;其中大学生认为大学辅导员最重要的五项胜任特征依次是:理解和尊重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原则性、关爱学生、职业忠诚感,在这五项胜任特征中,理解和尊重学生得分最高,以此看出大学生认为做好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能否理解和尊重学生这一胜任特征之间关系密切[3]。

笔者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的角度分析以往研究中得出的大学辅导员的胜任特征,并结合大学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及目前的选聘机制,提出对大学辅导员选聘机制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服务于大学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及评价,有助于提高大学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并为大学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依据。

2、胜任力冰山模型

McClelland在1973年指出,胜任力是指与工作和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关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

研究者对胜任特征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认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領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量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 [4]。

学者们对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定义也有自己的看法,郝英杰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能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全面进展的,并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的辅导员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组合[5]。王平郊认为辅导员的胜任力是指高校辅导员所具备的内在的、稳定的、可被衡量的特性,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这些特性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绩效密切相关,能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思想及心理的健康发展[6]。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7]。现公认的胜任力模型是,1993年Spencer等人提出胜任力冰山模型(图1),冰上模型被视为胜任力的基本模型。该模型认为,胜任力存在于五大领域,五大领域分别为: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性、动机。其中,浮在“水面上”的知识与技能属于表层的、外显的要素,是“力”的资源,易于发现与评价;而沉在“水面下”的其他要素属于“心”的资源,较难发现和测量,但却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8]。

3、基于冰山模型分析大学辅导员胜任特征

冰山模型认为胜任力存在于五大领域之中,分别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性与动机。其中,知识技能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及能够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个性指性格及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会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在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中,知识技能与其管理工作直接相关,并且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而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也很少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直接相关。

笔者将杨继平和顾倩得出的大学辅导员的言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关爱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职业忠诚感、个人魅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心理辅导能力、反省认知能力、理解和尊重学生、原则性和参与能力这l6项的胜任特征参照冰山模型外显的和内隐的这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反复推敲研究,得出外显维度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反省认知能力、参与能力这8个特征;内隐维度则包括关爱学生、创新能力、职业忠诚感、个人魅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理解和尊重学生、原则性这8个特征。而大学生认为大学辅导员最重要的五项胜任特征依次是:理解和尊重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原则性、关爱学生、职业忠诚感。通过观察,可发现大学生认为大学辅导员最重要的5项特征中有4项是内隐维度的特征,只有1项是外显维度的特征。这对我们在大学辅导员的选聘机制有重要的作用。

4、大学辅导员选聘工作现状

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大学辅导员的选聘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表现在选聘途径上,目前大学辅导员的选聘主要为三个途径:(1)公开招聘,即高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招聘对象大多有学历,政治背景,在校期间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等条件的限制;(2)优秀毕业生留校聘用,即高校在毕业生中挑选小部分优秀的学生,对其进行校内考试、培训、考察,聘用;(3)校内人员调整,原从事教学或管理的党员教师、干部通过设岗聘任转为从事辅导员工作,其中也包括引进人才的家属或不能评上教师、实验或管理岗的人员被安排进辅导员队伍[9] 。这样的选聘途径选聘而来的大学辅导虽然有接受过学校内部的辅导员工作的培训,也有过一部分的学生工作经验,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的辅导员知识,也不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流程、职能等,他们的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能力无法衡量,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大学生。

其次,由于选聘时间的限制,选聘程序的单一,使辅导员选聘者对应聘者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层,容易被应聘者的浅表特征所影响,不能对应聘者进行深入的客观了解。这样的选聘方式与我们通过运用冰山模型对胜任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内隐胜任特征的地位更为重要的结论想违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选聘标准大多为具有学士或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学生干部工作经历、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虽也有热爱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高的思想、爱好辅导员工作等内隐特征的要求,但这些特征由于没有具体的标准为依托,在考察时往往容易被弱化了。这样,就会使得一些具有相关的学历条件、能力也突出,但不热爱学生工作或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人被选进辅导员队伍。

根据上述情况,不难发现,现存的大学辅导员选聘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优化大学辅导员的选聘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5、大学辅导员选聘机制的建议

首先,在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中,与之工作绩效相关的更多的是他们的个性、能力、兴趣、经验、对工作的期望值等内隐因素。因此,高校在大学辅导员选聘的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大学辅导员的内隐特征,而不应该仅仅关注他们学历,政治背景等外显特征;应该在外显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多的重视大学辅导员内隐特征和组织情景的匹配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应聘者的胜任力做出发展性的评价,并更准确的预测其今后的胜任力和工作绩效,更好的提高大学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一,在选聘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运用心理测验的方法测量应聘者的人格特征、智力特征,以测量出的结果作为他是否能够胜任大学辅导员工作的初步衡量。例如,高校可以在选聘过程中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对学历、政治背景等外部条件合格的应聘人员进行测量,如测量结果中,应聘者在偏执(Paranoia)这个邻床量表上的得分较高,则显示该应聘者容易错误的理解别人的动机和目的,这一点显然与理解和尊重学生这一胜任特征项违背,显然他在内隐特征上是不适合大学辅导员工作的。第二,高校应该提前对选聘人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大学辅导员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这样选聘人员才能在面试的过程中,更多的考察选聘人员言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职业忠诚感、个人魅力、思想道德修养、心理辅导能力等特征,综合的对应聘人员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正确预测其今后的胜任力和工作绩效。

其次,将通过之前考核的“准大学辅导员”安排在具体的辅导员岗位上,对其进行一个动态的考察,以更好的判断其胜任特征。考察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学校选聘人员对其工作成效进行检查,学校可以通过其撰写的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对计划、活动的执行和反思,处理学生冲突的手段和效果,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方面去考察其胜任特征;第二,可以从学生方面得到反馈,以了解其理解、尊重、关爱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胜任情况;第三,可以让应聘者自己总结工作的得失,以判断他的职业忠诚感、认知反省能力等胜任特征。

再次,对选聘合格的大学辅导员必须加强培训,以更好的建设大学辅导员队伍。第一,要加强辅导员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在以往的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能力等胜任力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到与学生、高校之间的沟通。因此,高校应针对辅导员工作开展一些培训,开展学习有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校园危机冲突处理、辅导员自身人格塑造等知识的活动,培养大学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第二,树立辅导员的职业忠诚感,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在杨继平、顾倩进行的胜任力问卷研究中,大学生认为大学辅导员最重要的五项胜任特征中有一项为职业忠诚感,因此培养大学辅导员的使命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重视培养大学辅导员的职业忠诚感,才能够使他们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更好的为高校服务。第三,培养辅导员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让他们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健康融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认为做好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能否理解和尊重学生这一胜任特征之间关系密切,培养辅导员的责任心和爱心有助于辅导员更好的尊重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顾远明.教育大辞典( 第三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07.

[3] Mc Spencer S M、Spencer L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93

[4] 时勘,王继承等.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

[5] 唐玉宁.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 胡孝德,王齐女奉.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综述[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4)

[7] 孟卫青,刑强.未来教师胜任力测评:原理和技术[J].开放教育研究,2003 ,(4)

[8] 王利芬. 高校辅导员素质刍议[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

[9] 姚貴库. 浅谈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品质和观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10] 胡孝德.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综述[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11] 杨继平,顾倩.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12] R.E.Boyatzis.Transfotruing Qualitative It,dormation:Thematic Analysis and de Development, California.1998

[13] 王国顺,熊英.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 (3)

[14] 孙定建. 浅议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建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 (3)

[15] Bisschoff , BennieGrobl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teacher competence” , “Journal of In2service Education”,1998.Vol.24

[16] Danielson , Charlotte :“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 frame work for teach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6

[17] Heneman H. G. , Milanowski A: “Alignment of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Teacher Performance Competency”, Reportin 2003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 2003

[18] 李英武等.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

[19] 李悦辉.当代优秀中学教师职业素质要素的调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20]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21] 蔡永红, 林崇德.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报,2003,(3)

[22] 黄希庭, 郑涌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J].教育出版社, 1999

[23] 郑建军, 杨继平.大学辅导员胜任力与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开发[J]. 经济与管理,2005,(9)

[24] 彭庆红. 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3)

[25] 罗涤,李华.胜任力理论及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的优化[M].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

[26] 陈涛.从胜任力角度看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M].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2007

[27] 郝英杰.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建模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6)

[28] 王平郊.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述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9] 王刚.从胜任力角度研究民办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注释:

[1] 顾远明.教育大辞典( 第三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07.

[3] 杨继平,顾倩.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4] Spencer S M、Spencer L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93

[5] 郝英杰.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建模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6)

[6] 王平郊.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述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

[7] 時勘,王继承等.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 .

[8]唐玉宁.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 罗涤,李华.胜任力理论及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的优化[M].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

作者:唐 俪

上一篇:混凝土裂缝预防论文下一篇:科学化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