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论文

2022-04-15

摘要: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制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国的实践表明,必须通过强制性立法才能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而从我国的立法现状来看,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使农村社会成员的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没能实现统一。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及立法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社会保障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社会保障论文 篇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缺失与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仍是我国制度建设中极其薄弱的一环,并逐渐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现状,分析造成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缺失的原因,并总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缺失;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76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建设的边缘,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仅缺失严重,而且许多保障制度在内容上也缺乏具体完善的设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如何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建设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以家庭保障、集体保障和土地保障3种形式为主。改革开放之后,传统的农村保障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发展需求。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的措施,加强了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建设,如中央政府在农村施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农合医疗制度。如今,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医疗保险等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都已大范围实施。但是,整体来看,与城镇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相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建设相对落后,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缺失严重,许多法规之间还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

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2.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缺失的表现

2.1.1 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内容上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初级内容为主,保障形式主要是社会优抚、农村五保、社会救助、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当前农村最急需的社会保险制度尚处于缺失状态。即便如此,在已经开展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中,仍有许多农民没有被纳入保障范围,如我国农民享有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远不足一亿人,许多农村老弱孤寡、残疾者都无法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

2.1.2 立法滞后,立法层次低

在社会保障法的制定和实施上,我国与其他国家一样,都由独立的法律部门负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但是,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能调整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法律制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组成。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层次低、法律权威性不足、法制建设滞后,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显著特点。如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内容上沿用的仍是1992年民政部颁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内容,内容严重老化。

2.1.3 社会保障层次低,保障金不稳定

受经济条件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长期低于城市社会保障,政府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支出也远低于城市社会保障,如政府每年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数量都有限,加上地方财政机制不健全,许多农村社会保障款都难以到位,农村社会保障在农村救助中的作用有限。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在政府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有限、地方政府财政“造血”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政府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能给予农村的社会保障能力日渐下降。有时甚至难以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必要的资金。

2.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缺失的原因

2.2.1 法律制度不完善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与成熟程度,是国家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体现。我国法律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薄弱,是造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缺失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规范如养老保险制度、新农合制度、特困救助制度等,主要散见于政府文件、部门规章制度中,缺乏对有关农村社会保障实践、事项的制度性规范,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很大程度上要靠行政管理来实现。这些,都是法律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直接后果。

2.2.2 保障筹资机制缺失

建立健全法定筹资机制,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形成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是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上走的仍旧是政府财政拨款、个人缴纳、集体补助的老路,没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法定筹资机制,也无法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农村社会保障投入中来,致使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短缺。这样,即使政府在财政宽裕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对农民保障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对策

3.1 坚持科学立法,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必须立足农村实际,根据农村社会保障需求制定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之前,有关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设,我国学者提出了城乡分保立法模式和全民一体化社会保障模式两种设想,笔者认为,全民一体化社会保障模式与我国国情不符,可先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待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将其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接轨,最终建立全民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另外,在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中,立法机关应考虑公民的平等性,确保所有公民都能平等享受社会保障权,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的宏观要求,尽可能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这就要求全国人大必须尽快将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之事提上议事日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生育保险、社会福利工作条例,以法律形式就农村社会保障原则、内容和形式、保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根据地方农村实际情况,抓紧地方立法,以通过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夯实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

3.2 优化制度设计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因此,在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设计上,立法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民的保障需求,做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设计工作。一般来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保障对象及标准、保障项目、保障基金筹集和发放、保障水平、保障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保障救济措施等。结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际状况来看,立法部门需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要将投保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制度间转换的规范化等问题都考虑进去,以减少因人为和制度衔接转换问题可能造成的损失。

3.3 关注立法衔接,加强司法保护

要想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缺失问题,不仅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立法,还要解决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衔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条件。这就要求立法部门在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中,关注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与物权法、劳动法、刑法等法律的衔接、匹配度。另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良好运行還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法律保障机制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司法保护。如建立统一的农民社会保障管理委员会,由其负责农村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资金筹集和发放工作;在农村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争议仲裁、管理和调节机构,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司法保护力度,维护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因此,政府应加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力度,提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水平,以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

[2]梁赛群.构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09.

[3]武瑞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作者:刘祎蓝

农村社会保障论文 篇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与立法建议

摘要: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制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国的实践表明,必须通过强制性立法才能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而从我国的立法现状来看,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使农村社会成员的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没能实现统一。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及立法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立法

作者简介:徐嘉辉(1978-),女,博士,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保障法。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业已形成。然而,社会保障的社会性是它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即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应当具有普遍性,应当为全体社会成员。201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但其对于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险只做出了概括性的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事实表明,占我国总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及农业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仍严重缺失,城乡社会保障之间的不公平使得公平与效率无法实现平衡。笔者将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一、我国农村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

由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社会保障在我国也呈现了“城乡分治”的二元化制度体系。在这种状况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制定并施行了一些社会保障制度,但始终难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结合并统一,无法有效地保护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对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立法进行概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一)农村医疗保障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部关于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立法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其进行总结可归纳如表1。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

1995年之前,我国农村就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其只针对“五保户”和困难人口,并且覆盖面较窄、保障水平较低,难以使生活存在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成员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必然在不断变化与提高。1996年民政部发布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方案》,指出要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从总体上规划了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保障标准,资金来源等。2006年1月《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7年7月《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法规均就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内容做出了规定。除此之外,各省市、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制定并完善当地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除了上述专门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之外,在我国其他相关部门法中也有一些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形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二、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立法手段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农村社会保障的运行实现法制化和规范化。尽管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但就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而言,只能零散见于业已颁布的各种“办法”、“决定”、“意见”、“条例”等规范性文件之中,这些法律规范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统一的法律制度体系。这种现状势必造成农村社会保障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并有力的法律依据。实际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一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这种状况与我国立法的严重缺失是分不开的。

除此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本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但正在实施的上述规范性文件或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或为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或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等,立法层次相对较低,这也必将导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缺乏统一性、权威性和协调性。

(二)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包括行政执法、司法、争议解决的仲裁等,它是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以实现的司法保证。而现阶段,对有关法律责任的认定和法律后果的承担等都缺乏立法规定,现实中挪用、挤占、截留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往往得不到及时并有效的处理和惩戒。另外,缺乏对农村社会保障运行的监督机制,具体体现在缺乏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行的有力监督,缺乏对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程序和效率的有效制约。因此,在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违法运营保障基金、违反社会保障工作程序等行为。

(三)农村社会保障配套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要实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目标,单有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是远远不够的,在我国其他相关部门法中也应当有相应的条文与之配套并衔接,从而进一步保证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得以有效实施。

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1.权益保障原则

当社会成员的生活出现困难时,国家和社会有义务和责任为其提供物质帮助,这是社会保障法的本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基本权利,使农村社会成员受到生存危机时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因此,权益保障原则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时,应当切实顾及到广大农村社会成员的各项社会保障权利需求,无论是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构建,还是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实施,都要遵循权益保障原则。

2.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时,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在战略上,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平与持续增长的发展并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原则在于明确农村社会成员都有权享受社会保障,以均衡地满足绝大多数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并以立法的方式将每个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固定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性原则在于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累积、管理和运营,使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在实践中,对于有些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应当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即凡符合条件的农村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对于有些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则应当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适用时,要强调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费用。

3.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原则

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必须在农村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否则会造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实践相脱节。如果农村社会保障标准制定过低,社会保障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相反,如果农村社会保障标准制定过高,会加重政府和农民负担,甚至导致农村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产生负面情绪。当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必然也相应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应当允许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具体类别、内容、形式和标准进行因地制宜的构建。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主要内容的构想

按照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应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部分。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低级保障,它是国家对因各种原因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个人及其家庭给予物质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农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农村社会成员要求国家为其提供经济帮助,它的保障水平高于社会救助;农村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则属于更高一级的社会保障,即国家在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其生活状况;农村社会优抚法律制度所针对的保障对象则具有特殊性。

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社会成员的实际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应当以三项最主要的内容为重:第一项是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以适应我国农村人口中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趋势,使年老又缺乏生活保障的农村社会成员能够获得基本生活来源;第二项是农村医疗保险法律制度,使受到疾病威胁的农村社会成员能够抵御疾病风险、避免因病致贫;第三项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使贫困的农村社会成员获得保障基本生存需求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建立和完善与农村社会保障法相配套的法律体系

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仅需要进行专门立法,还需要其他相关法律部门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规定。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现行《刑法》的规定,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解释中,对诈骗社会保险金的行为作了规定,在今后的修订中,还需对各种侵占社会保障基金的违法行为作出规定,以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营。其次,要修改现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强化土地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过程中的社会保障费用补偿部分。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司法保障

法律制度的健康运行,需要通过严格公正的司法机制来得以保障。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还需要完善相应的司法运行机制。农村社会保障的司法运行机制包括行政执法、司法、争议处理等。要切实提高司法效率,依法妥善处理农村社会保障争议,强调农村社会保障责任的承担,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协调统一。应在法院内部设专门部门审理农村社会保障争议案件,以使农民在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寻求司法保护。

总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既是彰显公平正义的客观需求,又是实现现代法治的本质要求。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任重而道远,构建切实可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制度,将必定是我国日后立法与司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 参 考 文 献 ]

[1]郑莹,昂扬.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张燕,李晶晶,朱鹏.建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1).

[3]王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作者:徐嘉辉

农村社会保障论文 篇3:

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探析

摘 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发挥着重大作用,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体现,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公平公正等五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社会保障

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大,而农民生活水平大大地低于城镇,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已经迫在眉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可以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意义

纵观国际社会,“三农”问题关系到民生大计,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和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农村社会保障是加快和促进我国农村事业发展、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在现代社会里,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有着重大意义。首先,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有利于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农村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稳定,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也在不断激化和上升,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景的步伐。

二、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根据《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享有的养老、医疗、事业、工商、生育的社会保障支出分别为12776亿元、4431亿元、433亿元、286亿元、139亿元,占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的96.79%,而我国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仅仅只有3.2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2.发展不均衡。就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来看,社会保障不平衡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间社会保障不平衡。如,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较广,而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窄。

3.立法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农村社会保障的实施需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与社会实际发展不相符。如,现阶段的农民纷纷涌入到城市生活,而现阶段社会保障对这一特殊群体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得他们难以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社会保障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全面,相关法律法规在许多方面内容不相配套,使得农村社会保障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

4.资金不足。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以及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就目前来看,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核心因素。当前国家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大多集中在城镇,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比较少,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单一。由于资金不足,农村社会保障相关事业难以有效进行,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对策

1.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赋予弄明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确保城乡居民竞争中的起点公平,同时,要加强再分配力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其次,要深化农村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从农村最突出的矛盾出发,解决农民土地使用权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再者,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财政支农的重点放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上,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另外,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确保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平、公正。农村社会保障的目的就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而区域性的差异性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不能确保社会保障的公平、公正,就会激发社会矛盾。因此,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要全面整顿农村社会保障,要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尤其是那些落后的地区,要适当调整社会农村保障,满足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要,从而引导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而要想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为依据,来约束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工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实施提供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中,要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国家应当就农村社会保障主要内容、保障项目的标准、资金来源于发放做出明确规定,从而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到法律体系中,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进入到正轨。

4.加大资金投入。在农村社会保障中,资金是根本,缺少资金,农村社会保障就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满足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现状,从而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另外,相关部门要拓宽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建立符合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需要的机制,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鼓励社会企业进行捐助,从而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资金保障。

5.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到城市生活,而我国受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差距体现在多方面,当这些农民工进入到城市生活后就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进而不利于我国现代社会协调发展。为此,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过程中,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要加大对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重视,不断完善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建立人人平等、地区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可以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待遇,进而提高他们作为新居民的归属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决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缩小城乡差距、确保社会公平公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一环。相关部门应当审时度势,结合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情况来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地为农民带来福利。

参考文献:

[1]汪敏.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重建若干问题探析——以和谐为理念切入[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06:5-10.

[2]朱梦蓉.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 天府新论,2009,01:86-89.

[3]张玉兰.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29-33.

[4]赵素杰.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思考[J]. 学术交流,1997,03:57-58.

[5]聂火云,黄大希. 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若干問题探析[J]. 求实,2010,03:78-83.

作者简介:皇甫意睿(1989—),男,浙江省桐乡人,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5级MPA研究生,职务:在职硕士研究生。

作者:皇甫意睿

上一篇:死亡品质医学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前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