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在1996年后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方程。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最后,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社会保障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论文 篇1:

论基层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和管理

[摘 要] 基于基层农村社会保障为背景,分析了社保资金的筹措和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 键 词] 基层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

一、我国农村社保现状

现行的基层农村社会保障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客观存在的城乡及工农差别,加速了三农产业的全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层农村社保项目较少,保障资金也存在严重不足,尤其体现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方面。

国家为了适应当代农村经济条件的变化,推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其中涉及社保资金筹集的模式以个人缴纳为主、辅以集体补助和政策扶持,这项优惠政策的推行切实解决了民生问题。但是,农村家庭规模逐年缩小及农村老龄化人数逐年递增,使参保人数基本不变,而领取养老金的民众人数呈明显增长趋势,从而引发基层农村养老负担的加重,使其又一次面临居家养老的冲击。

另外,我国基层农村医疗保障无论是从资金投入、资源配备还是从覆盖程度上都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虽已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但相较于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其医疗水平仍不均衡,仍不能满足广大基层农民看病就医的实际需求。

二、基层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现存问题分析

我国基层农村社保制度仍有些滞后,在资金投入上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简述如下:

(一)基层农村的法制与设计层面

由于国家若干年的工商业经济发展使土地、耕地退化问题屡屡发生,农民土地保障功能现已弱化,加剧了农村人地矛盾。

再有,基层农村保险设计的初衷,即保费筹集与自愿原则相矛盾。这一矛盾虽不能决定基层社保的命运,但它却可以使经济薄弱地区从理论上退出农村社保市场,,所以总体来讲,上述问题的出现应归咎于基层农村社保缺乏法律性,立法不明,执法不严。所以,从科学管理角度出发,依法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确保资金使用得安全与高效。

(二)基层农村的组织与经济情况

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正逐步弱化,但新型农村社保基本原则却未切实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地区由于集体经济的弱化使集体补助难以落实,政府资金投入有限,原来设想的由个人、集体、政府三方负担的社保资金实际上是由农民个人单独缴纳的,这样一来,会无形中加重了一些经济较不发达地区或存在农业弱性及收入较低区域内农民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使基层收支缺口加大,依靠发展合作经济亦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大幅提升,实则远水不解近渴,再加上基层过去曾经发展的乡镇企业,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稍显不足,因此,筹集资金的主体实力影响着社保的资金筹集。

(三)基层农村的资金来源与筹集方式

目前,我国农村社保资金传统的筹集来源与单一的筹集渠道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诉求。降低保障标准会影响农民的参与意愿,提升保障质量又存在资金的短缺问题,这无形中加剧了保障工作的难度。另外,如果降低保障标准,还要面临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农民长期受益的一项货币收支与利益保障国策执行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政府部门应在保障筹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资金经济回报达成最大化,从而使现有资金有效运作起来,逐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基层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与管理

(一)基础渠道的巩固与加强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农民生活创收,才能保证农民更多地关注社会保障,才是解决农村社保筹资问题的治本良方。具体地,农村可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用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注入全新的金融服务,建立有效的土地及资本市场,以促进相关行业的稳步提升。

总之,只有加快农村资本积累,以政策为先导,以法律为准绳,并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医疗、卫生等新型体系,才能调动广大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基层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力度,以加强政府为构建民生大环境的资金依托。

(二)主要渠道的支持与导向

提及基层农村社保资金筹措,必然少不了财政的全方位支持。政府部门不仅应给予政策扶持,还要加大资金扶持,借此拓宽主要渠道的覆盖层面,以形成良性有序的循环。我国当下的经济实力已完全具备为农村社保基金注资的实力,政府可通过财政直接出资,国家补贴,国有资产收益及政府让税让利等方式对社保加大资金投入,还可以借助分享土地资本收益,健全个人缴费机制等间接手段注资,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保障资金渠道,形成基层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格局,以实现社保制度有效运转的财力资金保障。

(三)辅助渠道的开拓与完善

国家可通过社会募捐的方式帮助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恢复生产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国债的形式用于资金的筹集,以此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再有,还可通过基层社保基金的自身增值来填补资金缺口,这样不仅能降低农民的缴费负担,还能通过杠杆原理带动社保资金的增值,以缓解政府在此大量投入资金的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胡勇.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M].金盾出版社,2010.

作者:侯平 谢元亮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论文 篇2:

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在1996年后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方程。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最后,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社会保障支出 泰尔指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由图1可以看出。而由图2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逐渐增加,尤其是在1996年之后,无论是在财政收支还是在GDP中社会保障的投入比重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在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社会保障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剖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也有助于相关研究的继续深化。

一、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费(税)是一种有指定用途的专款专用的资金,以保险救济金的形式再分配给符合条件、真正需要它的人。这种再分配本身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因而在实践中常常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的作用做了广泛的研究,一般认为前者可以极大地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如传统凯恩斯主义认为,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转移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转移支付乘数作用于国民收入,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来改变收入格局防止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派认为,基于便利效应递减规律,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将收入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里,达到收入分配均等化,最终增加了社会总福利。以希克斯、萨缪尔森等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认为,通过社会保障进行收入再分配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增加社会总效应。而对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各种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但是对于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差距扩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即使是在这些较少的研究中,学者们的观点结论也各不相同。王一江(2011)认为,国民在医疗等方面的差距是决定中国收入差距的四个因素之一。孙文基、李建强(2011)通过分析基尼系数、泰尔熵指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确定。何立新、佐藤宏(2008)利用城镇居民住户的调差数据发现,总体上看中国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个人收入差距,但这种缩小的作用相较以前在下降。而杨翠迎(2004)则发现1991至2001年间,中国城乡居民差距呈倒S曲线状,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剧了曲线上升的趋势。华娇(2006)与胡宝娣、刘伟、刘新(2011)也认为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本文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基础,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构建模型来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1、基本模型与数据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关系。为此,建立关于这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的计量模型。而古典计量模型难以避免“伪回归”现象的产生。为此,一般的做法是运用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因果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来验证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及其具体形式。本文也采用此种方法。由上文分析可见,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在1996年后经历了一次突变,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导致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大幅增加,故本文截取1996年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用各年城乡间居民的收入差距泰尔熵指数T表示,这一指标综合考虑了城乡的人口比重,能够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和总人口。解释变量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用每年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支出的占GDP的比重S来表示。通过分析这两者从1996年起的关系,发现它们均呈增长趋势,同时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5,表明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本文所有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同时,所有相关变量以1996年为基准进行了价格调整。其中在《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没有2009年的GDP平减指数,故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2009年的消费价格指数对当年GDP进行调整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所有变量的基本情况见表1。

2、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验证各变量的平稳性。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采用ADF法和KPSS法对各个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无论是ADF还是KPSS都显示LNT和LNS均为一阶单整的。

3、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来,这种检验方法被普遍地应用于各种模型分析中以避免变量之间存在伪相关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也运用这种方法对T与S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

由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对于滞后期的选择较为敏感,滞后期的选择不同,就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分别选择1至4阶的滞后期进行Granger检验。由表3可见,滞后阶数为1和3时,在1%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说明S对T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而在滞后阶数为2和4时,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也表明S对T有Granger影响。而无论选择滞后阶数为几,T都不会Granger引起S。由此可见,T与S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S是T的Granger原因而T不是S的Granger原因。

4、长期均衡方程及短期波动方程

为了进一步研究T与S之间的定量关系,需要进行两者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方程的检验回归分析。首先构建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方法是以当期T为被解释变量,以多阶滞后的T与S为解释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估计,然后逐步剔除其中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形成的长期方程为:

接下来,以T的一阶差分为被解释变量,以上述长期方程的残差ecm和T与S的多阶滞后项的一阶差分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方程,然后同样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形成的短期波动方程如下:

最后,对以上两个方程进行Breusch-Godfrey的自相关检验和ARCH的异方差检验。结果见表4。

从各检验结果来看,一方面,模型系数的t值较显著,而且拟合优度也较好;另一方面,对残差的分析显示模型不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和异方差。

从长期结果上看,当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1个单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0.914个单位,而且这个关系较为显著;而前一期的社保支出也对当期收入拉大有助推作用。从短期结果来看,当社保支出的滞后三阶短期波动1个单位时,社保支出短期正向波动2.1个单位,这也表明了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以上都充分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并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这种差距。而调整项ecm的系数为负,符合反向调节机制原理,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1.41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首先,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恶化了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分配状况。在中国,受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观念的影响,城市偏向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存在,社保覆盖面未能触及到农村。财政社保支出资金大部分被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去。其次,社会保障的筹资存在很大问题。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实施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个人账户实际上扮演的是强制储蓄的角色,并不具有调节收入的作用,而社会统筹则恰恰相反,其基本功能就是收入再分配,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中很大一部分由前者组成,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这种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相当于在再分配层面上再次扩大了收入差距。最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社保资金仍然是多头管理。这种分散化管理模式导致社保资金被挪用、贪污现象严重,有限的社保资金未能足额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为此,首先需要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整合一体化的脚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使用的社会保障个人账号制度,将之与个人身份证挂钩,无论个人如何在城镇或乡村间流动,保证个人账户积累的保险金可以随之划拨。其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农业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如设立农作物风险金等以减轻农民因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而引起的损失,分散风险。再次,缩小个人账户规模保证城乡居民收入越低,获得的社会保障资金越高。最后,增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及相关资金的管理统筹,提高社会统筹比例。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2007.

[2] 李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

[3] 王一江:民富论:关于发展与分配问题的探讨[M].中信出版社,2010.

[4] 孙文基、李建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2).

[5] 何立新、佐藤宏: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再分配──基于年度收入和终身收入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8(5).

[6] 杨翠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思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7] 华娇: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6(12).

[8] 胡宝娣、刘伟、刘新: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978—2008)[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李智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论文 篇3:

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的国家责任探讨

摘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缺失的现状与国家责任的缺位渊源甚深。现代国家承担起农村社会保障之责有其应然性和必要性,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国家责任的具体承担应集中体现于完善制度设计、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及完善立法。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国家责任缺位;制度供给;财政支持

作者:柴瑞娟 罗新铭

上一篇:中小学中华茶文化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