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分析论文

2022-04-16

2015-2018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变化趋势与全国相同,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比例逐年下降。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比较集中,大部分集中在7个市(州),南部3个市(州)、东部3个市以及中部的1个市。58个连片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到总数的九成左右,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50%。21个少数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比逐年增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分析论文 篇1:

美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摘 要]美国不断关注农村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对学前教育重要价值和意义的积极认识以及对学前补偿教育的重视构成了美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背景。美国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中心学前教育机构,专门的4岁班幼儿园、季节性的儿童保育机构以及依靠家庭开设的家庭日托中心。完善的法规建设、充足的资金投入、社会组织的巨大影响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美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经验。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可采取树立正确观念、加大财政投入、开展多样化的农村学前教育模式,优化师资队伍等策略。

[关键词]美国农村学前教育;资金投入;社会组织;教师质量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8.027

美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其发展同样离不开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必须依靠土地生产粮食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在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1]。由于美国倡导教育公平,其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发展至今较为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美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背景

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是在国家持续关注儿童健康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的积极认识以及重视学前补偿教育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起来的。

(一)美国农村(场)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美国,农村存在较多危险因素,如大型的车辆、辽阔的水域、危险的动物等都会给农村儿童带来较多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冲动性,即使父母在身边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当父母在农场中工作时,尤其是在农业活动的高峰期,无法为儿童提供充分的照顾,关注和监督,这就极大的增加了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除了农场的工作外,还有许多农户会选择去其它远离农村地区的城镇工作以满足家庭经济需要,因此许多农户有时无法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照顾。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统计,2009年有超过10%的农户获得了非农收入,2011年经营农场的家庭总收入的70%以上来自非农收入[2]。因此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儿童得到基本的照顾,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家长提供适合的托儿服务,也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3]。

(二)美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的积极认识

美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对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美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无论是在国家发展、个人发展还是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学前教育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958年,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意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智力开发仅仅在初级和中级教育中给予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早期教育开始。同年9月,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拨款十亿美元进行教育改革。在60年代,关于儿童发展的“遗传决定论”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批判,人们开始强调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多方面发展是在入小学以前,也就是在学前期就基本形成。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发表了《人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在8歲时就达到了80%,也就是说,人的智力的3/4是在入小学之前形成的。虽然该理论有较大争议,但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的智力发展速度就是先快后慢的。这些理论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学基础。此外,为维护社会公平,美国开展了补偿教育计划,其中有一点就是为儿童进小学做好准备,于是大批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起来。

(三)对学前补偿教育的重视

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多的贫困人群,在这些人群中,农村人口占较大比例。虽然近年来美国农村地区儿童的贫困率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但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在2000年大约有250万农村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4]。由于贫困,农村儿童很难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很多贫困家庭的儿童很难拥有与普通儿童一样的教育机会和教育环境,致使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受到制约。面对这种教育不公平的现象,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场“幼儿补偿教育运动”,开展学前补偿教育项目,为贫困家庭儿童制定了一系列的学前教育补偿方案,其中最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项目是“提前开端计划”(Head Start),为贫困家庭儿童提供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

二、美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具体形式

基于美国农村人口稀少,相对分散的特点,为满足农村家长的不同需求,美国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联邦政府开办的中心学前教育机构,还有专门的4岁班幼儿园、季节性的儿童保育机构以及依靠家庭开设的家庭日托中心等。

(一)中心学前教育机构

中心学前教育机构(center-based primary program)是由美国联邦政府设立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为广大的农村儿童提供服务。这类学前机构由政府开办,受政府资助,无论是在硬件设施、环境创设还是师资条件方面都较为完善,并且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也较为丰富,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能够保证农村儿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除此之外,中心学前教育机构还向农村家庭及儿童提供资助,他们会根据农村家庭的实际需要提供不同种类的资助。例如,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使农村幼儿能够受到基本的、正规的教养服务。

(二)4岁班幼儿园

四岁班幼儿园是指幼儿园主要接收4岁的儿童,这种幼儿园一般采取为儿童提供优质服务的形式。例如佛罗里达州实行的VPK(Voluntary Prekindergarten Program)项目,该项目的初衷是为4岁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只招收4岁的儿童,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准备,这种幼儿园一般都是公立幼儿园[5]。

(三)季节性的儿童保育机构

在农村农忙期间,由于家长不能照看孩子,很多季节性的儿童保育机构产生,这些机构主要是在农忙时间代替家长提供基本的照管服务,以解决这一段时间内儿童无人看管的状况。该机构每天提供的服务时间比较长,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接收,主要采用混龄教育的形式。美国佛罗里达州开展的VPK项目,要求面向儿童提供夏季项目(summer-programs),即在夏季至少为儿童提供300小时的服务,满足儿童及家长的基本需求[6]。

(四)家庭日托中心

美国的家庭日托中心一般包括正规的家庭日托中心和临时性的家庭日托中心,一般是依托某一家庭开设,为儿童提供基本的照管服务。正规的家庭日托中心与正规幼儿园一样,具有正规的营业执照,无论是在师资水平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具有同等的服务与质量。在儿童的招收数量上也具有一定的限制,美国各州一般规定每个家庭托儿机构最多允许招收 18 个儿童。但是这种正规的私立家庭日托中心收费较为昂贵,所以只有较少的农村儿童选择这种机构[7]。临时性家庭日托中心属于临时性质,没有正式的营业执照,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主要是由无工作的家庭妇女在照管自己孩子的同时,帮助照管其他孩子,这种托管中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收费也较为廉价,能很好地满足农村父母多样化的需求。

三、美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经验

美国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例如,完善的法规建设和充足的资金投入、社会组织的巨大影响、针对农村家庭的多样化补助,培养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师等促进了美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完善的法规建设和充足的资金投入

美国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予充分的关注,颁布多项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投入充足的资金,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案》(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中指出:“所有孩子都可以获得高质量和发展适宜的学前课程,帮助孩子做上学的准备。” [8]2002 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提倡使所有儿童,即包括富有的、 贫困的、 城市的、 农村的、黑人的、 白人的儿童都能获得和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9]。除此之外,美国颁布的《提前开端法案》作为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早期儿童发展专项法案,也明确提出要为低收入儿童及家庭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学前教育服务,其中最典型的是 P-K 项目,致力于帮助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做好成功进入小学的准备[10]。

在资金投入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实施的“农村教育机会项目”(Rural Education Achieve-ment Program,REAP),通过专项拨款为农村学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的帮助使美国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无论是在教学质量还是环境设施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全面提高了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保证了农村学前儿童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获得,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6 000所农村学前教育学校从这个项目的实施中获益。其中农村和低收入学校项目(简称 RLIS)是REAP的一个子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向人口贫困指数在20%及以上的贫困农村学区提供附加资金,资金涵盖了教师职业发展、利用新技术等诸多用途[11]。另外,奥巴马政府颁布的《0—5岁教育计划》,要求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00亿美元用于普及各州的学前教育,希望每个儿童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缩小教育差距[12]。除国家和联邦政府资助以外,农业企业融资以及当地基金会和个人捐赠都可作为农村幼儿机构的资金来源,农村儿童父母只提供2%的预算作为费用。另外,美国政府提倡社区与农村幼儿机构密切合作,依托社区建立幼儿机构以达到资源共享[13]。

(二)社会组织的巨大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采取“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社会组织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95年成立的“农村学校和社区联合会”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在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是唯一被《财富》杂志列为百强慈善团体之一的农村教育组织。该组织在学校和社区之间起到了连接作用,加强了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更好地为农村儿童服务[14]。另一个有巨大影响性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基督教移民协会”(RCMA),该组织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21个乡村为农村工人和他们的孩子提供服务,为超过8 000名儿童提供身体护理和教育[15]。

(三)针对农村家庭的多样化补助

美国针对农村家庭的补助形式多样。一方面,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一些社会组织都会给予农村家庭一定的财政补贴。例如,美国对伊利诺斯州、俄亥俄州、密西西比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州等5个地区的农村家庭给予补贴。对于选择公立中心机构的农村家庭,21%的家庭表示没有支付任何的费用,并且27%的家庭接受了补贴。对于选择家庭托儿所的农村家庭,30%的家庭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15%的家庭需支付一定的费用,但受到了家庭托儿所的补贴[16]。另一方面,除了直接给予金钱补贴之外,美国政府还采取多种办法提高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例如为农村家庭提供就业机会,给予他们一定的技术指导,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以此提高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由此可见,美国针对农村家庭的补助较为全面、多样。

(四)农村幼儿教师质量高

美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另一经验就是建设高質量的教师队伍。首先,美国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教师质量保证的前提与基础,从制度上充分保障了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其次,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比较完善。早在1825年,美国就开始推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目前美国教师队伍中,约有 95% 的幼儿教师持有幼儿教育或基础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甚至有些幼儿教师持有两个领域的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人具备从事教师资格的证明,能较好的保证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最后,高质量教师的获得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培训能更好的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既包括职前培养又包括职后培训。在美国,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紧密结合的,社区学院、大学教育学院和专业培训机构相互合作,共同承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大学和学院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独具特色的培训。例如,密苏里州自 2001年以来推行的密苏里州教育更新区(the Missouri Educational Renewal Zones ,ERZ )计划,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在农村教师教育和培训方面的积极作用[17]。除此之外,很多专业机构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幼儿教师专业培训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其组织实施的继续教育项目(Continuing Education Units,CEUs)帮助了早期教育从业者将各种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与他们的专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此外,全美幼儿教育协会还针对学前教育管理者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总之,完备的教师专业标准、严格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完善的教师职前与职后培训,尤其是专门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开设的培训计划和项目,都为保障美国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

四、美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可避免的存在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儿童的和谐发展。而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提高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对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学前教育的价值表述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表述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意義,但是针对农村地区儿童来说,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农村儿童相对于城市儿童来说,其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幼儿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质量的农村学前教育可以弥补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在资源享有方面的部分差异,使农村幼儿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幼儿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服务[19]。

(二)增加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

美国在保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颁布多项法令,提供资金支持。经费投入是保障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要想获得快速发展,经费投入是保障。并且有研究显示:世界上较发达国家关于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经费投入都较高,几乎占到教育总经费的3.8%,而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仅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1.2%~1.3%,在学前教育总体经费较少的前提下,农村学前教育相比城市来说所占到的比例更少[20]。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加大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的补助力度。

(三)开展多样化的农村学前教育模式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保证农村儿童有学可上是我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21]。借鉴美国开展的多样化农村学前教育形式的经验,我国在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探索学前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可结合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采用多样化的办园模式。办园模式具有两种内涵:一方面指办园性质,政府在大力发展农村公立幼儿园的同时,可以鼓励私立幼儿园、集体与个人联办幼儿园、民办公助幼儿园以及公办私助幼儿园等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多种性质不同的幼儿园,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普及范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另一方面是指在办园形式上,我国农村地区的办园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都采用全日制的办园形式,但是这种办园模式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存在冲突。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具有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以及季节性农忙的特点,因此更需要构建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22]。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经验,针对不同的教育需求,举办季节性、半日制以及一些家庭式的学前教育,更加贴合实际的为农村儿童提供帮助[23]。

(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稳定师资队伍

保证农村学前教育获得高质量的发展,除了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等方面以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师资力量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根本性因素。首先,要想保证教师的基本质量,就必须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切实改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混乱的局面[24]。其次,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政府、幼儿园要积极为农村幼儿教师创设学习机会。例如,幼儿园可以经常提供一些参观学习的机会,使农村幼儿教师能够走出去,还可以组织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将教学过程摄录下来,课后再进行分析,可以使教师更加直接和深入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带领园内教师听一些优秀学者、园长、教师的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颁布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有关学前教育的新动态。最后,要切实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稳定师资队伍,同时建立幼儿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积极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从法律的层面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权利、地位、待遇等多方面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予以制度和政策的保障。只有这样,农村学前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25]。

参考文献:

[1][16]MAHER E J,FRESTEDT B,GRACE C.Differences in child care quality in rural and non-rural area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Rural Education,2008(4):3-10.

[2][13][15]Kathy L.Reschke.PhD.Child Care Needs of Farm Families[J].Journal of Agromedicine,2012(17):208–213.

[3][7]严仲连.加拿大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5):14-18.

[4][11]傅松涛,杨 彬.美国农村社区基础教育现状与改革方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4(9):47-52.

[5][23]王善安,杨晓萍.美国佛罗里达州学龄前项目的实施及启示[J].教育探索,2016(11):154-157.

[6]Daphna Bassok,Luke C.Miller,Eva Galdo,&Amanda J.Johnson.Florida’s Voluntary Pre-Kindergarten Program: An Overview of the Largest State Pre-school Program in the Nation[R].EdPolicy Works Report November 2014.

[8]美国国会.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ct[EB/OL].http://www2.ed.gov/legislation/GOALS2000/The Act/index.html,2011-03.

[9]张作岭,张莉.试论美国农村学前教育举措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1(4):92-94.

[10]The Status of Children in Head Start Programs[EB/OL].http://www.acf.hhs.gov/programs/ohs/about/biennial-report-2005.pdf,2011-03.

[12]吴琼,林筱彬.美国学前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 2010(11):155-156.

[14]王建梁, 廖英丽.高校参与农村教师培训的范例——美国密苏里州教育更新区计划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7(1):12-16.

[17]Vicki Hobbs.The Missouri Education Renewal Zones [EB/OL].http://files.ruraledu.org/docs/kellogg/hobbs.pdf,2006-05.

[18]范明麗,赵娟.美国农村幼儿教师质量保障机制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11(4):16-20.

[19][24][25]余海军.从国外发展学前补偿教育项目的经验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2-46.

[20]冯晓霞,王玲艳,肖树娟等.聚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建言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6):3-9.

[21]彭俊英.探索适合偏远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来自云南镇康县社区幼儿班的经验[J].幼儿教育,2014(28):44-46.

[22]郑名.“致2016中国教育”系列评论四——2016,农村学前教育值得期待[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102/c1006-28004287.html,2016-01.

(责任编辑:付英华)

作者:李文娜 严仲连

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分析论文 篇2:

甘肃不同区域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分析

2015-2018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变化趋势与全国相同,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比例逐年下降。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比较集中,大部分集中在7个市(州),南部3个市(州)、东部3个市以及中部的1个市。58个连片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到总数的九成左右,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50%。21个少数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比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与本市(州)乡村人口占比呈正相关,与本市(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为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做好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同年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6〕66号),特别提出要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在不断变化,不同区域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变化也有所不同。为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有必要对全省不同区域农村留守儿童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一、2015年以来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占比逐年下降

2015-2018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从数量上来看,前3年逐年下降,2018年略有上升。2018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数比2015年减少99272人,减幅为28.89%。2015-2018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2016年少于2015年,而2016-2018年逐年增加。2018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比2015年增加54829人,增幅2.02%。从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来看,2015-2018年逐年下降,2018年比2015年下降了3.84个百分点(详见表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变化情况甘肃省与全国的总体情况一致。2012-2016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五年间减少544.78万人,减幅达23.99%。2017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550.56万人,比2016年减少175.73万人,减幅为10.18%。2017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数占全国总数的13.88%。

二、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集中在南部、东部和中部

2015-2018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排前7位的分别是陇南市、天水市、庆阳市、临夏州、定西市、平凉市、甘南州,只有个别年份排列名次略有变化,这7个市(州)分别是南部的3个市(州)、东部的3个市外加中部的1个市。2018年,全省14个市(州)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最多的3个市分别是陇南市57549人,天水市41724人,庆阳市37356人,合计136629人,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55.91%。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最少的3个市分别是嘉峪关市1人,金昌市157人,酒泉市820人,合计978人,仅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0.4%。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南部、东部和中部,农村留守儿童超过1万人的市(州)分别为陇南、天水、庆阳、临夏、定西、平凉、甘南7市(州),合计农村留守儿童218973人,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89.60%。而嘉峪关等河西5市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8330人,只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7.5%(详见表2)。

三、58个连片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总数的九成左右

2015-2018年,58个连片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九成左右。2018年,58个连片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比90.50%;23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超过一半,达到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53.38%;17个插花县农村留守儿童不足一成,只占8.88%;全省21个民族县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足两成,达到19.33%(详见表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58个连片贫困县,尤其是23个深度贫困县占比较大。对贫困县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四、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数超过全省一半

2015-2018年,不论是全省,还是58个贫困县、17个插花县、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逐年下降,意味着农村留守儿童总体上是呈现下降趋势。但是,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数2018年比2017年增加1361人,农村留守儿童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2018年比2017年高0.01个百分点。23个贫困县县数仅占全省87个县(市、区)总数的26.44%,但农村留守儿童数却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一半以上(详见表3、表4)。

2015-2018年,58个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均高于当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学生总数的比例。只有17个插花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低于当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学生总数的比例。尤其是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均远高于当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学生总数的比例,2018年高出5.26个百分点。这说明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较大的区域依次为23个深度贫困县、58个连片贫困县、21个民族县和17个插花县,其他非贫困县和非民族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比相对较低(详见表4)。

五、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占比逐年增加

从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来看,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2015-2017年逐年减少,2018年略有增加,2018年比2015年减少10756人,减幅18.55%。但从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數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比例来看,2015-2018年逐年上升,2018年比2015年上升2.45个百分点(详见表3)。对比不同区域农村留守儿童数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2015-2018年,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数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低于同年23个深度贫困县和58个贫困县的比例,但高于同年全省和17个插花县的比例(详见表4)。分析21个民族县、23个深度贫困县、58个连片贫困县的构成,21个民族县中,有5个县是深度贫困县的成员,有18个县是连片贫困县的成员。21个民族县中的17个县位于甘肃省的南部和东部,除了酒泉市的阿克塞和肃北两个民族县之外,其余的19个民族县本身就是贫困县,占21个民族县的90.48%,因而民族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比也较高。

六、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与乡村人口占比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多少与乡村人口占本地区常住人口的比例高低呈现正相关。选取2017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数排前7的市(州)为陇南、天水、庆阳、定西、临夏、平凉、甘南,这7个市(州)的乡村人口分别占本地区常驻总人口的比例为:陇南67.52%、天水59.86%、庆阳63.00%、定西65.67%、临夏65.53%、平凉60.28%、甘南65.99%,基本上是乡村人口占比在全省各市(州)居于前列的地区。嘉峪关、兰州、金昌、酒泉4市属于乡村人口占比较低的地区,分 别为嘉峪关6.57%、兰州18.98%、金昌29.90%、酒泉39.73%,分列14个市(州)乡村人口占比在全省各市(州)中最低的4個地区,其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相对较少,农村留守儿童数占本地区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仅为嘉峪关0.01%、兰州1.05%、金昌0.58%、酒泉1.00%(详见表5)。乡村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较高,反之,乡村人口占比较低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较少。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多少也与本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呈现负相关。2017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占本地区学生总数的比例较高的陇南、天水、庆阳、临夏、定西、平凉、甘南这7个市(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陇南6385.9元、天水7064.7元、庆阳8115.6元、临夏6202.9元、定西6854.8元、平凉7610.8元、甘南6997.8元,大部分低于全省平均值8076.1元(详见表5),位列甘肃省14个市(州)中的第8至1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却较少。

七、结语

虽然从数据上看,2015-2018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呈现逐渐减少的态势。但是,即便是农村留守儿童占比最少的2018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也要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的8.83%,人数达到244380人,这是一个人数不少而且很需要社会关注的群体。数据显示,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分布在贫困地区。正是因为贫困地区乡村农民受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收入来源单一,家庭相对贫困。大多数农民把外出务工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由此产生了众多的留守儿童。作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作为重要工作来做,要关心爱护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学得懂、学得会、学得好,不让任何一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因其身份而掉队。让农村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能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未来成长为有用的人才,以此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116)“甘肃省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调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

[2]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

[3]《甘肃统计年鉴》2018卷。

(作者单位: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者: 崔建民 李瑛

农村儿童社会保障分析论文 篇3: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渭南为例,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与经济相对落后的矛盾、多年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冲击、教育经费的不足和教育理念的落后、父母教育职责的弱化乃至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党和政府及社会、学校、家庭在留守儿童成长教育中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才能标本兼治,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 农民工 教育

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就业而留在农村原籍,由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留守儿童还有“留守娃”、“留守子女”、“留守学生”等称谓。据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笔者以渭南市农村留守儿童为例,探讨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成长教育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

渭南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非常突出。截至2013年8月,渭南市共有农村留守儿童87896名,占全市农村儿童总数的21%,其中14岁以下75590名,占农村留守儿童的85.9%。根据监护情况,渭南市的留守儿童可分为四种类型:单亲监护型,即父母中有一方外出务工,由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监护,这类儿童占40.4%;隔代监护型,即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这类儿童占55.4%;上代监护型,即由叔婶、姑舅等亲戚或朋友抚养,这类儿童占3.1%;自我监护型,是由留守儿童自我照顾,监护责任落在儿童自己身上,此类儿童占的比例极低。由此可以看出,渭南市留守儿童的监护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

从年龄上看,渭南留守儿童的监护人50岁以上的占54%,65岁以上的占到30%;从文化程度上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1.7%,还有12%的代理监护人为文盲。监护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在留守儿童的监管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不少监护人很难真正担负起监护的责任,这给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提高,饮食水平下降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饮食水平却下降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起床、穿衣、吃饭、睡觉等都需要自我料理,有时还要自己做饭、买饭,生活自理能力得到锻炼。但是,有留守儿童反映,爷爷奶奶虽然很疼爱自己,可是他们太节俭了:即使父母往家里寄再多的钱,也舍不得做些好吃的;有时候饭菜都馊了,他们也舍不得倒掉,蒸蒸热热或跟其他饭菜一掺和照样吃。还有留守儿童反映,爷爷奶奶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要零食,就买;要零花钱,就给;不愿意吃家里做的饭,就到小卖铺买些方便面、虾片、薯条等吃。长期缺乏营养,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身体发育不良,健康受到影响。

2.学习成绩随着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

渭南市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以走读为主,长期寄宿学校的只有20%。在学习上,由于缺少父母的督促和指导,大部分留守儿童回到家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复习功课。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失去信心,出现了厌学、逃学的现象。

3.思想认识容易出现偏差

父母的爱是无法被替代的。由于与父母的长期分离,缺乏爱的培养,留守儿童的思想认识容易出现偏差。调查显示:渭南市大部分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见面次数不超过2次,60%以上的留守儿童平时很少与父母交流。由于与父母交流次数少,86%的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这不仅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还会使他们的内心逐渐变得冷漠。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留守儿童极易形成自私任性、霸道专横,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访谈中还发现,部分上代监护型留守儿童总觉得在亲戚家受到漠视甚至虐待,常常出现逆反心理。

4.安全方面隐患重重

留守儿童大部分处于6-16岁之间的学龄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判断,一旦代理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留守儿童安全方面便隐患重重。调查显示:有32%的留守儿童受到过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从受伤的具体内容上看,一半以上是“摔伤、碰伤、划伤”等程度较轻的伤害,也有刀伤、烫伤、溺水等程度严重的伤害。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

1.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与经济相对落后的矛盾

在我国农村现有剩余劳动力近3.5亿。[2]由于农村的二、三产业相对落后,为了支付家里的生活开销及子女的上学费用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迫选择外出务工。如渭南市临渭区,全区有农村劳动力43.45万,农业需要劳动力12.57万,转移到二、三产业的10.14万,剩余的20.74万劳动力需要外出务工。[3]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相对落后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2.多年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我国在社会结构上实行城市、乡村二元分割的概括表达,又称为城乡差别。[4]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入学上受到了很多限制,不少城镇学校将农民工子女堵在了门外。有些地方虽然允许农民工子女上学,但需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到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又无法解决升学问题,再加上各地教材的选用又大不相同,使得大量农民工无奈地将子女留在家乡。有学者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5]。

3.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冲击

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7年,全国待就业大学生人数从36.9万增长到上百万[6],而且这一数据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面对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读书无用论”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对孩子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在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与收出的比较中,80%的农民工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的经济效益,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低,这种思想导致了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

4.教育经费的不足和教育理念的落后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有学者明确提出:实行寄宿制管理有利于合理安排农村留守学生课余生活,规避安全问题及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7]然而由于经费不足、人员配备等原因,渭南市留守儿童中长期寄宿学校的只有20%。同时,农村学校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把精力全部放在“尖子生”身上,留守学生这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成了学校和教师漠视的对象,造成这部分学生逆反心理增强,出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

5.父母教育职责的弱化乃至缺失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4]父母的教育职责主要体现在监督子女学习和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渭南市留守儿童中,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占34.6%,父母中有一方外出务工的占65.4%。父母外出务工显然弱化了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留守儿童自控力的形成。父母外出务工还带来亲子关爱的缺失,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

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对策的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当前及今后一定时间内仍将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就近就业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父母有效监护与亲子关爱的缺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尽可能让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孩子的身边。为此,农民工输出地人民政府首先应转变观念,变一味鼓励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为大力发展本地区的二、三产业。其次,在调查摸清本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找出适合发展的道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再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父母回到家乡自主创业或在农村专门创办针对农民工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的就业机会增多,就能有效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现象,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

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政府应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乃至消除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各种制度,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等,从而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入学待遇。长期从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王开玉教授说:“越来越多的农民举家进入城市,对于农村来说或许并非好事,但这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某种新思路。”[8]要在各种工作中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人保护法》的要求,细化和明确具体的处罚条例,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从而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和保护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

3.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营造尊重知识的氛围

市场并不能解决人才就业的所有问题,在涉及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和某些特殊情况时,需要政府的强力介入。因此,政府必须担当起“看得见的手”的责任,推出强有力的举措,促进他们积极就业。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政府不仅要做到招贤、敬贤、让贤,还要创造条件使各类人才能在公平竞争中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这样,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动力才会加大,积极性才会增高,农民工也愿意为子女的教育加大投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差的现象也能逐步扭转过来。

4.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各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国家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群体中学习生活,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也要教育创新,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配备心理指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等途径,提高对他们的教育服务质量。

5.改变农民工外出务工方式,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建议农村基层教育部门与团委、妇联、工会等部门联合,通过对留守儿童成长情况的对比分析以及其他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使外出务工农民工逐步认识父母亲情以及家长有效监护在儿童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增强其培养、教育自己子女的责任感,统筹考虑外出务工挣钱与孩子成长教育的问题,要么将孩子一同带到务工城市就读,要么留下一人在家陪伴照顾孩子。如果父母都需外出,则要选择可靠的监护人,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内容上,不仅要谈生活、学习,还要全面了解其思想、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情况,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只有党和政府及社会、学校、家庭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中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才能标本兼治,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廖启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泽淮,李翠英.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的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 徐玉霞,李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分析——以渭南市临渭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5).

[4] 蒋太岩,刘芳,谷颖,等.从歧视走向公平:中国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5] 刘辉,许慧,曾海霞,等.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3).

[6] 马征杰.打开就业思路的钥匙[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7] 程方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江西的案例[J].教育学术月刊,2008(6).

[8] 王开玉.立体社会观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作者:王奎群(1970-),男,河南新乡人,渭南师范学院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作者:王奎群

上一篇:企业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教学改革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