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2022-04-22

摘要: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相应地思考数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亲身教学经验,阐述了加强数学模型教学对于推动整个数学教学的意义,及其具体实施方案。关键词:大众化高等教育数学教学数学模型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以实现了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的转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建模教育模式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数学建模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篇1:

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课程是构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载体,数学课程教育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介绍了在实施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创新教育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中的一些教学理念和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数学课程;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法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志,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实践中,运用知识和理论,不断提供有创新性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其基本要素可归纳为构建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转化的能力[1]。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学习和研究的全过程中,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数学课程不仅为各学科研究生提升数学基础、培养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工科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影响明显,具体表现在对工程技术问题的处理上后劲不足、理论深度不够。随着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数学已成为关键技术的关键,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数学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研究生公共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理念和实践。

一、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教学现状

相对于本科教育是使学生在相关领域内初步建立起基本知识体系和具有一些基本的能力,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掌握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取得创造性成果的任务,因此,知识的积累、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学科知识的宽广度和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数学为基础,数学课程对于工科研究生打牢学科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的设置既要满足学科专业的需要,又要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目前各院校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大都在一年级进行,一般两学期都安排有数学课程,但有的培养单位的数学课程只在第一学期开设,数学教育在时间上投入明显不够,存在着数学公共课程设置较多、课程体系较复杂以及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各学科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在研究生公共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上,多数院校按通识课程、应用数学基础课程、近代数学课程等模块设置,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公共课程设置较多,课程体系较复杂,有的课程开设的层次偏低,不利于研究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好数学思维方法,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不是为提高专业研究能力拓展数学基础选课,而是选择容易得到学分的课程,知识结构构建不完整,学习中没有感受到数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3.教学资源较紧张,数学课程多数是采取大班授课,多数课堂仍沿用本科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及功能大多仍只停留于教材知识传授[3],讲授内容过细,重演绎推导、轻科研和创新中最珍贵的数学理性思维训练,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明显不足,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4.部分课程内容重复度较大,或与本科课程的部分内容有重复,没有很好地整合,教材或讲授内容过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5.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开展研究工作的数学基础薄弱。另外,虽然课程学习时间是一年,但学生两学期选课门数或学分数量差别较大,不太均衡,并且有些专业第二学期没有设置数学课程。

二、数学课程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的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工作,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工科研究生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两个阶段。后阶段主要以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等体现创新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创新性表现为既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综合知识素养,又能以学科背景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而课程学习阶段是学生打好研究基础,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的一个过程。在这一段,数学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数学教育不仅为后继课程提供工具,并为研究打下数学基础,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工科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数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尤其是抽象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成熟的科学都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反映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做出科学预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分析问题、设计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一个创新过程。今天的技术科学如信息、航天、材料、环境等成功地运用了数学,其中信息科学与数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如信息安全、网络搜索、图像处理等。因此在工科研究生教育中,开设数学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工科研究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4,5]。

三、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探索创新能力培养

工科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阶段所开展的科学研究,需要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生课堂教学与本科生教学要有区别,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数学课程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优化研究生数学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加强与培养单位的沟通协调,在数学课程的设置上兼顾研究生来自不同学校的背景,不同的数学基础。对于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研究生,数学课程体系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要兼顾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不同特点。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我校相关学科,如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宽广度和研究基础,设置的研究生公共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有“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图论及其应用”、“数值计算理论与技术”或“数值分析”、“应用泛函分析”等学位课,多数课程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都可选修,根据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工科研究生至少应选修一门课程。我们通过梳理和分类组合所设置的课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研究生创新教育对数学素养的要求优化了数学课程结构,强化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培养。

2.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的教学对象较复杂,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一般都是大班教学模式,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抓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是根本,使他们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获。数学方法是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手段,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性[6]。数学发展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典型例子、数学分支的产生和发展,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课程教学,要把讲授重点放在实际问题背景与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联系上,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领悟到数学理论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对于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不论是定义、定理、公式等基本理论,还是运算、求解方法技巧等基本计算,可以讲授式和启发式为主,并以问题为驱动,体现研究式的教学过程,改变过去多讲、细讲、讲透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结合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用切身体会启迪学生思维,再现数学理论的探索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是我们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是多数专业工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矩阵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工具。我们在教学中突出矩阵相关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矩阵QR分解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矩阵规范型在系统解耦分析中的应用、矩阵微分在最优化理论中的应用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讲授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问题时,通过与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中的应用实例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矩阵分析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激发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图论及其求解思想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图论及其应用作为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很多工科高校中得到了重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本科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图论的一些知识,面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我们按照求同存异的模式开展教学。“求同”是指要摸清学生选修该课程的共同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应有一个基本的公共要求;“存异”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和学生实际,力争在教学中保留同学们对图论这门课程知识需求的不同。实施这样的教学,既要在课堂教学中透彻讲解基本概念,增加课程的科普性和应用性,又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了解课程知识点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例如讲到最优二叉树时,我们引出通信的编码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完善。结合教学实践编写出版的研究生教材《图论及其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算法思想,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图论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数值计算理论与技术课程注重对学生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以及独立设计算法的能力的培养,重视现代数值分析理论基础的教学,体现学科的前沿性。改变过去单一的按照教材传授知识,教学中要结合工程中实际问题背景介绍数值分析的算法思想,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理论和新方法,重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设计求解算法。改变教学中偏重于数值分析理论推导,忽视算法程序设计和上机实现的教学过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和检查,将应用背景问题与数值计算问题相结合教学,通过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来突出对算法稳定性、收敛性和计算效率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算法的优缺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与课程评价结合,改进考核方式,我们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实行平时开放练习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成绩考核方式。平时开放练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延拓,需要学生通过查阅一些参考书和文献才能完成;另一部分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问题的题目,需要上机实现。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注重数学应用,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数学课程教学中要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高校的一些专业在本科阶段已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多数培养单位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没有开设数学建模相关课程,但是实际上工科研究生中受过数学建模教育的学生并不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不足。数学建模是连接数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问题的一座桥梁,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是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建设中,我们提出增开数学建模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对“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而且要创造条件进行“课赛结合”,将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与人才培养相统一,通过指导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一等奖二项,二、三等奖十余项,获得市级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十余项,不断提高了创新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在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建设中,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对于促进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注意教师梯队建设,选派责任心强、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承担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实行研究生课程试讲制的前提下,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培养年轻教师,有5名新进的博士青年教师成为研究生数学课程主讲教师,其中有的已讲授课程3轮以上。他们将宽广的知识面、对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扩展了工科研究生的学术眼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推动了研究生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四、结语

在研究生培养已具规模的今天,对于工科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阶段,要加快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重视起数学课程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教学应根据工科研究生的特点,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将信息、知识和经验运用于课程教学中,努力提高数学素质,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泽芳,何青,张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1-5.

[2]李建平,黄建华,谢正.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研究生数学课程体系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1):23-27.

[3]任北上,李碧荣.课程教学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5,32(3):115-119.

[4]向荣艳,谭远顺.工科院校研究生数学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17(2):10-12.

[5]傅丽芳,汤岩,张战国.面向创新教育的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4,(9):98-100.

[6]刘嘉.加强研究生数学教育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1):12-14.

作者:郑继明 朱伟 刘勇 张清华

数学建模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篇2: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数学模型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要: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相应地思考数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亲身教学经验,阐述了加强数学模型教学对于推动整个数学教学的意义,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大众化高等教育 数学教学 数学模型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以实现了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的转型。大众化的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职业化人才,也不同于研究型人才。而是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在培养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知工艺、能创新的要求[1]。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才数学素养的培养也要向大众化转变:即厚基础、重实践;以实用带动兴趣;以兴趣促进学习。社会上需要的精英毕竟不多,更多的是具有可塑性的一般人才。这种一般人才应该具有的数学素养就是为将来从事其行业奠定基础的基本素养,不求多高深,但求广博而实用。而长期以来数学学科一直是关起门来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中打圈子,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以致学生在学了许多据说是非常重要、十分有用的数学知识以后,却不怎么会应用或无法应用。导致了诸如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大,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数学学习无用论等问题。因此,要教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学会找规律、找关系、找模式,树立理性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此,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一、数学模型是联系现实与数学的桥梁,数学建模竞赛是数模教学的兴奋剂

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认知现实世界,筹划人类活动的重要范式之一。简单地说,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要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称为数学模型。具体地说,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为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其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2]。加强数学模型教学是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的应用性的有效手段,是对抗数学无用论的最有效武器。

数学建模竞赛是数模教学的兴奋剂,对于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推动数学模型及相关数学课程的教学功不可没。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参与的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他们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它是集知识、智慧、能力、水平和创造于一体的活动,也是一种思想、意志、精神和素质的考验[1]。从1992年我国开始组织自己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迅速蔓延至全国所有高校,覆盖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近年来,很多人又倡导将数模活动推广到中学阶段,并举行了规模不等的中学生数模大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着赛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学建模的过程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它不但能考验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创造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件检索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而且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以及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的塑造,也能得到很好地帮助。可谓“一次参赛,终身受益”。数学建模激励他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培养了他们团结奋战的精神和作风,这是新世纪高质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所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另外,通过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毕业设计、实习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得到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导师的普遍认可。

著名数学家丁石孙副委员长对数学建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们教了几十年的数学,曾经花了很多力气想使大家能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数学建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使很多的学生包括他们的朋友都能够认识到数学的真正用处”。这样好的一个途径和工具,如何用好它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数学建模教学和活动的组织实施

大体上的实施方式有三种:

1、集中的数学模型课程教学

数学模型课程一般只作为数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使学生集中学习各种数学模型案例,从中掌握各种常用的建模手段和方法。缺点在于受益面窄,任何高校都不可能给所有专业开设数学模型课程,充其量以选修课的形式向有兴趣的非数学专业学生推广。

2、分散的将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渗透于数学各科的教学

这种方式越来越被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即在这有限的教学时段里,逐步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意识,这种“渗透”不一定要有数学建模的字眼和形式,它完全可以体现在更宽范围的例题和习题之中[3]。赋予例题、习题以贴近生活实际的现实背景,暗藏数学玄机于其中。能使枯燥的数学理论学习附上生动现实的色彩。其直接好处至少有以下两点:有利于学生强化书本知识的应用,加深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数学模型几乎和数学的各个分支相联系,经常用到的有:微积分、概率统计、随机过程、算法理论、微分方程、代数学、几何学等等。所以,这些课程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外,近年来随着教学与计算机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引入及各类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都使这种“渗透”变得切实可行。

3、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开展

有人把数学建模竞赛比喻为一个小型的研究生培养过程,我说比起当今粗制滥造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位论文,一篇有创意的竞赛论文含金量更高。然而,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一旦被功利性所污染就变得面目全非了。当今许多高校为搏好的竞赛名次,组织数学教师帮助甚至替代学生竞赛,这就完全背离了建模竞赛活动的初衷。竞赛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从目前的数学建模课程设置和组织形式来看,似乎是过于重视少数人的竞赛,而轻视了多数人建模意识的培养,所以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数学建模活动的普遍开展,扩大受益面。

几个行之有效的做法是:①组建数学建模协会,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一定的工作;②组织全校性的报告会,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做全校性的数学建模报告;③采取各种渠道扩大宣传,鼓励优秀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活动。

总之,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即数学教育要考虑数学的内在规律,并且要注重数学的社会实践要求。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相应地转变数学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数学教育向广博而实用方向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加强《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鼓励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力推广数学建模活动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红兵.浅谈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17(6):66-67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李金柱.概率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实践与认识.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6:57-58

作者:刘 铁

数学建模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篇3: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摘 要: 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重要内容,而小学则是数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是针对数学教育提出的一种较为基础性的要求,通过这些要求来改变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内容。因此,本文分析了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重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1 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数学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经历相应的数学教育之后,所获得的相关数学知识,并且根据这样的教育,来对社会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数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首先是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相关的数学技能,主要指的是需要有能够适应日常生活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数学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素养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

1.2 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在一定程度的数学学习之后,能够根据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对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进行观察和解释,并且在遇到相应问题的时候,能够自觉地利用数学方法来从数学方面对其进行思考,从这样来看,数学意识与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联系,而数学意识的培养,除了基本的数学技能之外,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对世界进行思考,具体指的是将数学与相应的事件相互结合,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出旅游的时候说:“今天的天气真热,大概有35 ℃吧。”这样就体现出了一定的数学意识。

1.3 数学思考。数学思考主要指的是利用相关的数学符号和图形,来建立空间观念,并且对相应的问题,在合适的环境下演绎推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考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掌握相应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来进行数学推测,并且对别人的思考方式进行理解和沟通.

1.4 数学应用。数学应用是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主要指的是利用数学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根据所学数学技能的不同,所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除了实际问题之外,也包括数学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而数学应用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的含义和主要目的,养成利用数学的习惯,并且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获得相关的数学应用能力.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当中获得数学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信息收集的能力。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数学素养虽然没有同样的内涵界定,但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学生都认同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并认为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数学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收获,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好的附属品。甚至有学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习得这种素养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个人素质,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与其他老师的讨论,认为小学的数学核心素养构成为:数学人文、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数学人文是指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理,能够自主喜爱学习数学,不逃避数学困难;数学意识是指小学生通过数学基础的学习,能够运用数学运算、空间观念等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能够用数学方法开拓智力边界;数学思想是指抽象、推理和建模,是指小学生能够把遇到的困难数学问题通过变换形式等方法来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3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3.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所以如果想要学好数学,并且掌握其中的精髓,就必须对数学抱有一定的兴趣,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而这种兴趣也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基本前提。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努力夯实其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

3.2 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学习数学的学生都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数学不是要知道某个题目的答案,而是需要知道其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这里学生对于题目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掌握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教材体系在定义数学教学的时候包括兩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则是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理解题目的来龙去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的挖掘数学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思想,并且通过这种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同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的轻松,而不是简单的靠死记硬背来解决数学问题。

3.3 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变式教学的含义就是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形式改变,但是不改变问题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本质上看问题,而不仅仅只看表面。这就引申出另外的一种概念叫做抽象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数学的很多理论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它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化的结果,所以更加能够反映出问题的本质。

3.4 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锻炼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素养将其解决的能力。例如进行数学某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各种相关的实例,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巩固了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自主地锻炼了其数学思维。这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理解它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和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的能力和素质,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教育就是期望学生获得数学人文、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2-45.

[2] 朱丽芳.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探讨[J].华夏教师,2016(7):65.

[3] 凌琦文.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与尝试[J].新课程,2015(11).

作者:徐莉莉

上一篇:银行风险会计对策研究论文下一篇:学生创造能力物理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