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辅导员是人性关怀的具体实践者,辅导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将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辅导员的职能、现状、对学生的影响及提升人格威信的途径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辅导员的工作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基于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 要:通过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内涵和特征的讨论,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若干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养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关键词:创新人格 大学生创新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是一个科技创新的世纪,大学生作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是否有良好的创新人格,事关国家的发展前途以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和人才素质的道德保证,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然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首要教育内容。

一、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内涵和特征

(一)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基本内涵

人格是指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他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作为一个学科研究的对象性范畴,“人格”已广泛为人们所知。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意识开发、创新精神彰显、创新能力强化的人格特质,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后天养成的对创新的意愿性和习惯性作用,即表现为创新素质内在的自然倾向性。

大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所以大学生的人格会表现出成长性和不稳定性。分属于大学生人格的创新人格也就同样具有成长性和不稳定性,其创新意识带有发散性和幻想性;创新精神不能坚定并持之以恒;创新能力很弱,缺乏方向感和操作感。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培养和引导,必能形成稳定的创新人格,促进创新行为的产生。

(二)大学生创新人格的特征

真正的大学生创新人格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是创新人格的基础。这种人生态度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保持坚定的信念,有为之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使命感。进步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认识上的发展观,科学真理无止境的观念,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喜欢尝试新方法,探索新道路,即能够创新。大学生大部分生命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环境比较单纯,有着原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是如果遇到挫折,其态度相对社会中生活的人而言,就更容易产生动摇。如何正确认识挫折,认识在追求梦想或者实践自己想法遇到问题,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必经之路。

2、认可自己、学习他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即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及其意义,是创新人格的控制阀。高创新能力的人往往能从内在的精神活动中获得力量源泉,能妥善处理自我内在的感受和情绪。所以,从创新人格的角度看,能认可自己,对自我进行肯定的评价,就能形成自我的某种能力倾向;能学习他人,就能认识自身不足,调整前进的方向,这样可能较轻松的在某个领域取得成绩,进而更加自信,并发展成对某一方面的特殊兴趣和特殊才能。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很大的心理困惑就是认识自己,如果能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将有力的促进创新人格的养成。

3、乐于挑战、追寻兴趣目标、探索世界的创新动机。创新的开始便是对某一个特定领域状态的好奇。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开始进入专业领域,面对各个方向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建立起对某一领域的爱好和接受来自专业挑战,是创新人格的初次体验,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养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4、独立、原创的思维,勇于标新立异和实践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最具有个性差异的人格特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创新人格的认知风格表现为:独立、原创的思维,并勇于标新立异和实践,它是创新活动的一个支柱。大学生思维活跃,没有受到社会工作次序的逻辑影响,认知风格是鲜明的,如果能保持这种良好的认知风格,并能加以操作化,必定会产生有意义的创新活动。

5、百折不饶、精力充沛的情感气质。情感气质是较认知风格更难把握的人格要素。但高创新能力的人一般百折不饶、精力充沛,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耐力,并有惊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学生的情感是最丰富的时期,如何构造良好的情感气质,促进创新人格的养成,也是大学生形成自我最鲜明的创新个性的一个方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格大学生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创新意识养成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之一就是“建设人本身”。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创新来突破自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当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形势与政策教育、国情教育等都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懂得创新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有着重大作用,这种时代环境的认识对于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无疑也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各个学校都逐步建立起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专职辅导员队伍,在关心每一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在对大学生如何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才能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大学生创新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而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也就是要按照科学精神来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并且“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工作之一是组织各种各样活动,培育和训练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独立的动手能力,并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思想交流的氛围中来,激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计划。比如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吸引了众多院校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发挥才能,开拓创新思维。

此外,在观察能力、个性、实践能力等与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了巨大的阵地作用。它在学生中宣传解放思想、事实就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用先进的思维方式整理创新想法,学习他人的经验,交流自己的创造灵感,有利于学生旧有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思想的解放和思维定势的突破。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要方法

当然,大学生“创新”,是指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是追求仅虚荣的标新立异。在大学生思维活跃,人格振荡的大学时期,这种高涨的热情容易迷失方向,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走向歧途。再加上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所掌握的知识还十分有限,对社会的法律规范了解得不是很全面,对自身的创新实践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是否对社会发展有益并不能做出全面的判断。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容易气馁。所以,必须用思想政治教育来规范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理想教育、面对挫折和误解的处理教育等,能促使大学生的人格走向更高层次,不断进行崇高的创新追求。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生理想能支持大学生不断探索,是大学生创新的精神支柱;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误解能宽容和交流,是大学生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养成的对策分析

(一)确立系统教育观念,形成“通识”教育氛围

创新人格的养成,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是一个系统,社会、学校、家庭是一个系统,学校内部的教学、教育、管理也是一个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其只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识误区,树立“通识”教育的意识,关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所有关注大学生成长的个体都要乐于和善于在各个方面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人格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整体之力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合力。

(二)营造人性教育环境,铺展大学生创新的培育土壤

宽松人性的和谐教育环境,能放松大学生面对未知知识或尊长教育者的紧张心理,启迪智慧、激发灵感,有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创新人格的培养。鼓励学生和教育者交流,鼓励教育者联系学生,以及在教育时间上更加灵活和宽松,能加强学生和教育者的联系,及时发现学生创新的意识,加以认可和鼓励。

从教育机制来说,注意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其自主因素进行自我开发、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是在“大教育”环境中的一种有控影响,把客观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动机和行为习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的自我养成。

(三)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效果,激发大学生创新人格的成长

创新是一种超越传统的活动,必须要有合适的教育方法才能激发创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是让学生印象深刻,联想丰富的体验。开展案例教学是比较有效的理论教育方式,通过进行分组讨论,不限标准答案的辩论,让创新人格的理念深入人心。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育手段,通过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示范活动,让学生参与思考和动手,体验创新的快乐和成就感,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肯定创新的意识,激发大学生创新人格的成长。

在大学生的实际创新过程中,给予简洁的思想政治引导和规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让外在的操作行为内化为创新思想。最后,典型宣传也是广泛使用的教育手段。通过宣传大学生成功的创新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因素,结合普通大学生的实际,提出有效的创新指导思想和方式,能激励大学生超越自我,开发自身创新意识。

(四)加强思想政治交流,保证大学生创新人格的真正养成

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养成,良好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的交流方法也要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完善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如开辟网上论坛,设立公共邮箱,既能讨论重要新闻和重大是件,辨明是非,指出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也能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言论,关注学生的创新进展,拉近学生与教育者的距离,还能宣传最新创新领域和创新典型等等。手机的广泛使用,短信方式也是联系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及时反映学生情况,有助于教育者及时参与创新过程,调节创新行为。

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时代创新和个人发展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格的人才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引导方向、改造思想塑造行为为己任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形势,承担历史责任,完善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培养具有真正创新人格的高水平人才,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出高等教育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若松.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5(4):74-76.

[2] 张明平.思想政治教育应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作用.职业圈[J], 2007,(23):130-132.

[3] 赵敏.培养创新人格.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5, 18:69-70.

[4] 胡建方.论新时期青年学生的人格教育.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3, 2:21-22.

作者:张 飞

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高校辅导员人格威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辅导员是人性关怀的具体实践者,辅导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将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辅导员的职能、现状、对学生的影响及提升人格威信的途径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辅导员的工作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

关键词:辅导员;人格威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类分号:G643.1 文献标识码: A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人格威信有利于引导、感染、转化大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有利于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人格威信,对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人格威信的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人格,也称个性,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指面具,在英语中可以表示为character或personality。《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说明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通常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和体质等的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二)辅导员人格威信现状

1.思想不坚定,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辅导员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责任,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时也应该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品格,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从而在学生学习、生活、择业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而研究中有些辅导员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神状态不佳,思想意识不牢,未将辅导员视为相对固定的工作;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来自不同的专业,初衷也不相同,许多辅导员一直有“转行”打算,队伍缺乏稳定性。

2.职责不明确,不具备亲和力

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教育的职能除了在于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如果仅靠行政权力来影响和管理学生,而从不深入了解、关心学生,不与学生建立沟通,其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亲和力实指辅导员工作者特有的素质,是一种工作中产生的和谐的、积极的、富有感染力的力量。当今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就更迫切需要辅导员提升“亲和力”。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辅导员,才能富有对学生工作的充沛情感,才能与学生真诚地进行交流,才能博爱学生,感化学生,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较好的效果。

3.素质不全面,欠缺师表作用

过硬的素质是一名优秀辅导员的首要条件,高校辅导员是学生与老师和学校之间的桥梁,需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地引导,因此,也需要比一般教师更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直是教师的优良传统,耳濡目染之下,教师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辅导员是学校教学的一线人员,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因此师表作用尤其重要。然而部分辅导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由于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热情,缺乏成就感,将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到了工作的积极性,师表作用也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学校层面缺乏对专职辅导员的长远规划,辅导员本身也未能从工作中找到职业认同感;在辅导员数量配备不足和任务繁琐的情况下,在职人员也未能全心投入,管理上仍然属于经验管理。如此,辅导员的师表作用很难真正地体现。

二、辅导员人格威信对思政工作的影响

(一)指引价值取向,自觉地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辅导员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学生在与其沟通、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自然而然也会得到心灵启迪,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借由榜样的精神振奋作用,会努力学习和仿效,并立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大范围的调整,最终促使每一位大学生均能在行动上和思想上高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久而久之,大学生的人格渐趋完善、思维更加活跃、价值观也不会因外界利益与不良诱惑的干扰而出现偏离。更为关键的是,大学生会从内心更加自发地积聚在辅导员周围,也成为像辅导员一样具有众多人格魅力的人。

(二)促进道德升华,深化思政教育的内涵

毋庸置疑,辅导员的人格完美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能否完美与健全,辅导员要获得学生们的爱戴与敬仰,就要以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宽容待人和包容博爱的性格特质让学生们感动,努力解决大学生在刚刚步入成人时期所遇到的学习、生活、心理、精神上的种种困扰和麻烦,并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崇高的心理品质,增强克服不良精神情绪和心理调节的能力,在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在给思政教育增添新内涵的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推动情感优化,纯洁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

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当作简单的技术性工作,而是应该注重情感管理。推动情感优化,具有榜样性,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以人格引导,采用非强制性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辅导员应把自己对于工作,对于思政对象学生的感情及时而准确地传递给他们,学生就会将老师对自己的情感不断内化,产生内驱力,自我激励,从而在各个方面做得更好。情感优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建立在关爱的基础上,情感交流的手段上,以促进学生在一种深层次的归属感中全面发展,不断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四)激励全面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思政教育绝非理论灌输式的教育,也不是“光说不做”的,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有助于使高校学生得到精神熏陶和心灵洗礼,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辅导员良好的言行与举止也是大学生学习的范本,有助于完善自身的人格,克服学生的心理顽疾,学生们在接受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后,会加大思政教育的落实力度,努力摆脱形式主义,提高抵御不良思想诱惑的能力和水准,积极服从辅导员日常管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带着问题去学政治理论,并紧密结合高校学习生活的实际,严格将思政教育的精神和理念作为校园行动的准绳,将思政教育的价值观念作为衡量自身行为的尺度和标志,争做“四有”新人,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战略性目标。

三、辅导员人格威信提升的途径和建议

(一)加强自身学习,完备知识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辅导员应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学习有更高层次的理解。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学习也是时代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面对深化的社会变革,推进科学发展的新任务,辅导员应提升自己的理论和文化素养,既而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途径和方法贡献自己的力量;注意学习与实践之间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大学生思想问题的热点、难点之间的结合。始终使自己的发展同步于时代的发展, 启发和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 巩固专业思想, 增强学习的信心, 塑造优良的个人品质。

(二)参与德育工作实践,丰富专业技术知识

在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起越重要的形势下,高校都已达成共识,需建设一支专业的辅导员队伍。在这一系类形势影响下,辅导员必须更新观念,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丰富工作经验。思政工作不能脱离生活,而是要亲身实践,只有引导工作回归生活,参加社会活动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价值观,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切入。在这样的实践中,教师本身也能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辅导员接触的学生众多,而本身又来自不同的专业,所以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加强深度,还需要对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除了完备知识体系外,辅导员还应兼具多方面的才艺,这样才能深入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工作中也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爱好特点开展活动,达到统一。

(三)充沛地投入情感,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

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力。高校辅导员要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感情,对学生注入真情,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群体,引发情感共鸣。当今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的思想呈现多样化,个性鲜明化,这对传统的强制管理是一种挑战,教师不能通过简单的压制、批评和处罚等来管理学生,而要通过关心、帮助等情感手段来感染学生,真正地体会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管理的技巧与艺术,针对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与学生谈话的时候,要注意场合、使用褒奖的语言,以情感人。

(四)学校培养、社会重视提高辅导员人格威信

学校应该完善培训机制,增加对辅导员的培训,以促进辅导员本身的成长与发展。规定具体的制度,如:培训内容、目的、方式及考核等,经费上也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建立竞争体系,改善管理机制,重在实绩考核,为辅导员成长创造优越的平台;定期反馈信息,建立激励机制,对考核评价优秀的在学科培养、职位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起到带动作用。辅导员的成长也离不开社会重视。辅导员人格魅力提高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社会媒体和宣传部门要加强对辅导员先进事迹的报道,利用榜样的力量,促进辅导员的成长与发展,人格魅力的提高。以高尚的精神,典型的事迹来鼓舞广大辅导员。

参考文献:

[1] 陈立栋,吕鹏.论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9):70-71.

[2] 蒋伟.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出国与就业,2010(12):65-66.

[3] 肖红利.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及塑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7):230.

Key words: counsellor; personality presti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 张栋梁

作者:李晓曼

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塑造优质的人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培养和造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质人格,这种优质的人格表现在优质的政治人格、优质的社会人格、优质的职业人格和优质的家庭人格。

关键词:优质 人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明显的保证功能,这种保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是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可靠保证、是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可靠保证”。而这种保证功能是当今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塑造优质的人格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不断向前发展而发展,同时它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人们的经济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维护特定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中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的发展与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批叉一批经得起时代与实践考验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校无疑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塑造优质的人格是转型时期的社会诉求。中国的改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场新的革命,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始终以伦理文化为主导,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是一个道德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在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物质资源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道德资源缺失现象。所谓‘缺’,就是道德相对于经济、科技与社会快速发展而显得稀缺;所谓‘失’,就是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主导性道德的某些流失与丧失”。这种道德资源的缺失现象,在一些领导干部中间则表现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行政不作为等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导致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对党政干部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了某种对立情绪,结果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在一些社会成员中间则表现为所谓的“有钱变坏、变坏有钱”等丧失伦理与严重拜金主义倾向;在经济领域则表现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等违背市场经济规则乃至违法犯罪等现象的出现,“三鹿事件”就是一个突破人性底线的典型事例;在文化领域则表现为学术浮躁甚至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术与科研的严肃性,也严重地损害了知识分子的形象。这些问题虽然都发生在社会上,是一些社会问题,好像与我们的大学生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大学生都来自社会,都要认识社会,而且最终还要走向社会,成为建设国家的主力,成为民族发展的脊梁,即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增强他们的免疫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成为一个建设强大国家、振兴民族的栋梁之才,这自然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2 塑造优质的人格是信息时代的文化诉求。今天的世界处于一个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人类进入了以互联网为交流平台的网络文化时期,网络文化是一种互动性的文化,也是一种共享性的文化。网络文化的互动性是指“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接收信息,而且可以发出信息,甚至可以要求信息源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在网络上,每个人既是文化的参与者,又是文化的制造者”,“它更能够激发人们的参与欲望,满足人们在现实世界里想参与而无条件实现的愿望。因而更具吸引力。同时网络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粉碎了传统金字塔的组织,消除了身份的差别和等级的障碍,消解了权力的中心,人人都可以平等地进入网络编织的文化世界,参与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和探讨,因而它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共享性是指网络资源上的各种文化产品人人都可以平等地拥有,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每一个进入网络世界的主体都是各种文化产品的主人,是“自由的人”。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的广泛传播与迅猛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然而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和行为。一些西方大国已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进行文化侵略和文化渗透,尤其是“美国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达到其武力与金钱无法达到的目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可见,“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面对信息时代铺天盖地的文化产品,面对西方世界强大的文化压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人才更加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塑造优质人格的基本内容

“所谓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完整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优质的人格则是指经由社会化过程而获得的个人优质结构,其思想是先进的,其行为是高尚的,其先进的思想表现于其高尚的行为,其高尚的行为反映出其先进的思想。今天的中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应该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思想,他们的行为应该集中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在当前就是为了建设更高水

平的小康社会。具体而言,大学生的优质人格表现为优质的政治人格、社会人格、职业人格和家庭人格。

1 优质的政治人格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人文要求。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群体的“人”,他们都是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主体,离开了人的政治将是不复存在的政治,离开了政治的人将是不完整的人。古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类在本性上应该是一个政治动物。”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这就是说,作为社会的人,他是一定要参加所处社会的一系列政治活动的,如选举、投票、控告、集会、游行、结社、出版,等等。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是,这些参与政治活动的人,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思想动机与政治目的是否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在政治活动中的言谈举止是否是文明规范的,这样就涉及了一个政治人格的问题。如果其参与政治活动的思想动机、政治目的与言谈举止是出于一种政治阴谋活动。那么他的政治人格就是卑劣的;如果其参与政治活动的思想动机、政治目的与言谈举止是出于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那么他的政治人格就是优质的。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关心政治,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关注民生与社会发展,其次要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再次要明确自己的政治情感、政治理想、政治态度、政治倾向是健康文明的。即他们的思想动机与政治目的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就是优质的政治人格,培养如此优质的政治人格首先离不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2 优质的社会人格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要求。既然大学生来自社会,又要走向社会,那么社会关系教育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生产劳动使人们建立了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任何人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而要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优质的社会人格首先要求大学生学会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各种人际关系,进而生活在一种轻松、愉快而又充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氛围之中,这就必须培养大学生的沟通与理解能力,随着沟通与理解能力的不断增强,将有助于大学生“既站在自身角度和立场,也兼顾对方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有利于缩小双方的角色差距与思想隔阂,增进角色理解和信任,使群体与个体产生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促使群体成员保持心理平衡,实现心理相容,形成共同目标”。其次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宽容的社会态度,如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社会慈善事业,学会容忍所谓的“异端”,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和处理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社会现象。再次,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模范地遵守社会秩序,在各种可能的场所自觉地以良好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让周边的人感受到这一特定的“道德主体”应该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3 优质的职业人格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专业要求。大学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来自于专业课的教学,但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又不能够仅仅停留在专业素质的培养上。而应该将培养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及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由此可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规范教育,培养大学生精益求精地、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意识;同时,剔除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不良职业道德意识。

4 优质的家庭人格是保持社会稳定的情感要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由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结成的最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家庭团结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大学生来自家庭,最终还要建立自己的家庭。马克思说:“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一方面说明了家庭对于人类自身繁衍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血缘关系对于维系家庭的纽带作用。既然家庭因为其亲情与血缘而得以维持和运作,而且家庭在社会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成员一定要因此而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履行相应的家庭义务,这样才会有一个团结、稳定、和谐的家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够回避家庭人格教育的,首先要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尤其要尊敬和关心祖辈、曾祖辈,对于老人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衣食等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给以精神层面的关爱。老人是有孤独感的,晚辈精神层面的关心所具有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物质生活资料所具有的作用。其次是夫妻之间的道德责任教育,形成互敬、互爱、互信的家庭道德责任意识,批判那种“家外有家、家外有花”的错误思想意识,因为夫妻之间的道德责任是维系家庭的最为根本的道德力量。

三、塑造优质人格的基本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而且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必定是要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而化解社会矛盾首先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只有具备了优质的人格才能容易化解矛盾,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是一个塑造优质人格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那么在教学环节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途径:

1 将荣辱观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所谓荣辱观,是人们对于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国现阶段,评判人们荣辱的尺度不是金钱的多少、职务的高低、地位的尊卑、事业的成败,而是看他能否或多大程度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付出自己诚实、辛勤、合法的劳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就总体情况而言,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好的,是应该给以充分肯定的,但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和人群中,确实存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圣,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的社会现象,而这些社会现象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与高尚文明的社会风尚是极不协调的。面对这些现

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应当反对和抵制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学环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务必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务必引导大学生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事物,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推动形成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的良好社会风尚。

2 将主导性与多样性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课程,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将教育内容的主导性与多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教育内容的主导性就是指其内容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方向,即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在实行开放政策以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外,还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残余及宗教主义的干扰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影响增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的渗透性日益强化的情况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是指教育内容不是单一和固定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那些与主导性内容具有一定兼容性、扩展性的内容补充进去,如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西方社会中的优秀文化教育,全球问题教育,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等等,其内容可以涵盖历史、哲学、文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理工科学等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性质和方向,叉增强了教学环节的丰富性与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达到了塑造优质人格的教学目的。

3 将教师的人格魅力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该以其独特的优质的主体精神出现在课堂内外。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是“一定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既然是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者,是一种道德力量的传播者,那么他自身的人格首先应该是优质的、高尚的,能够让学生们感觉到站在他们面前的老师的人格是有感召力的,老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楷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优质人格不仅仅表现于他在课堂上具有渊博的知识与高雅的气质,更表现于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与国家统一的优质政治公民,也表现于他在社会上是一个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与社会公德的优质社会公民,还表现于他在家庭里是一个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夫妻和睦的优质家庭成员。如果教师在政治上、社会上和家庭里的人格是一种劣质的甚至是变态的人格,尽管他的知识是何等渊博、气质是何等高雅,但这都会严重地影响总体形象,并给其教学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将教师的人格魅力贯穿于思想政治的始终,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需求,更重要的是一种培养合格人才的社会需求,其作用是巨大的,其意义是深远的,其影响是长久的。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3]郑永廷,马建国.论道德资源的缺失与发展[J].学术研究,2007,(6).

[4]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z]: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6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人民出版社.1995.

[9]万光侠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人民出版社,2006.

[10]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人民出版社.2003.

[11]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4.

[1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本文属于2006年度面上项目资助课题。课题号413719.

作者:旷为荣

上一篇:住院患者医院护理论文下一篇:护理告知医院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