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人格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就人格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及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第一篇:人格教育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影响及人格塑造

摘要:人格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而且十分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注重对未成年人人格塑造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特有的优势为人格塑造提供了基础,使未成年人人格塑造与转型成为可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未成年人;人格塑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健康人格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引导和培养,已成为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人格的涵义

“人格”作为一个学科研究的对象性范畴,被诸多学科关注。各学科对人格定义始终难以得到统一,但是却表现为方向一致性特别是哲学和社会学层面的分析,撇开人格的具体特征,抽象出人格的共同本质特征: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怎样成为人,怎么样处理个人、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自然的关系;注重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国家利益;人格是个体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等内在全部精神要素和行为规范的系统结构。

二、人格教育的意义

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历程中的形成期、适应期和“人格成长期”,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小而言之会影响个人的自我实现,大而言之就会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注重对未成年人格塑造,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健全人格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青少年人格失衡,要求重建人格。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格

1.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从其名词性出发,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即是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其融于未成年成长的环境中,对未成年健全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影响其教育客体(本文特指未成年人)的人格按健康道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特征是影响、指导未成年人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格类型的核心部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能影响未成年人思想观念、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法制观等的各个因素综合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提高不仅有赖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有赖于教育主体人格的影响,所以说他们的人格是在显性和隐性的因素综合体的共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片面强调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者,而忽视“非正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作用,必然加重思想政治教育者负担,增强教育难度,对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多元化是应当的,也是必然的。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人格塑造提供宽厚的思想基础,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传统精神文化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就广义上讲,它的本质是一种人的哲学,它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意义和人生理想等问题;是用马克思列寧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的头脑,具体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使人格的形成符合中国文化、民族心理、地域特征等和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它本身综合性强的特点,为人格素质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基础:培养人获知良好知识素质基础,培养出突出能力素质基础,增强人的道德素质基础,健康的情感素质基础和培养坚强的意志素质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同时,吸收和融合包括西方科学探求精神,身心和谐的自由观和价值观等具有理性活力的成果,加以综合改造,使人格理论获得新的对象源泉。它培养未成年人形成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由自主、自觉自律的现代意义特征的人格。

四、健全人格的培养

1.健全人格特征及其标准。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体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符合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权威性标准。具有以下特征:①良好的知识素质。②突出的能力素质。③完善的道德素质。④健康的情感素质。⑤坚强的意志素质。

2.健全人格形成的方法和途径。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是关键,在未成年人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各个方面都在寻其施加影响。主体即父母、同辈群体、兄弟姐妹、教师等都在发展未成年人的态度、愿望,塑造客体行为。父母等教育主体以身示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家长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子女人格形成所起的关键作用。社会信仰、规范、社会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首先通过他们“过渡”而传递给子女,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子女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育主体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运用人类积累的智慧财富精神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来影响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并完善人格。充分调动未成年人思想敏锐、接受能力强、富于创新的优势,培养、熔铸形成一种新型人格,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②在学校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来塑造未成年完美人格。第一,通过学校各种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格教育,逐步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可以利用范文,擦亮心灵,陶冶情操;利用写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健康的人格得到强化。总之,作为教育者要利用模拟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第二,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必要条件。健全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大力宣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符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精神,还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和管理。③加强网络管理优化影响人格发展的现代信息因素。网络作为一种快速传播思想政治道德观、伦理观、政治观等内容有效的途径,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影响不是即时的,而是长期的。网络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幅既现实,又虚拟的生活画面,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真、善、美、假、恶、丑等等行为都展现在面前,构成了一个“完整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影响他们的人格和发展。④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未成年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形象化教育影响效用远大于抽象理论教育,因此,在实践中注入形象化、直观的文化传播,更有利于未成年人在实践中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创新实践活动是创新精神实现的载体,实践活动中,未成年人求知欲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强的品格意志,全面发展的人格,良好的思维方法将得到全面提高。⑤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环境的好坏优劣对人的思想品德状况的影响是客观的,也是不可低估的。良好的环境会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良的环境,则可能使人精神不振,产生消极厌世的悲观情绪。因此,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良好的环境具有感召作用、促进作用、约束作用。所以,第一,要优化经济环境;第二,优化物质环境;第三,优化政治环境;第四,优化社会舆论环境;第五,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塑造和改善未成年人健康完美的人格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尤其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更应注意开掘人自身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形成符合现代发展的现代型人格,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2]许惠英.人格教育论——青少年人格培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4).

[3]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人格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

[4]柳建营,刘晓明.青年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5]颜世富.成功心理训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9).

[6]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5).

[7]陈玲.人格塑造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点[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4).

[8]宋芳.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6).

[9]陈木龙,张敏强,等.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孤独感和人格特征比较研究[J].心理健康研究,2005,(5-6).

[10]林喜庆.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功能[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作者:粟永年

第二篇:人格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摘 要: 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现代化建 设 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就人格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及方 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教育 健康人格

人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任何时候都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存在”,同时也是一个“社 会的存在”。因此,任何个体人格的发展状况必然与社会生活相适应,并被社会历史的发展 赋予了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乃是人人要具备和谐的人格,每个个 体人格的和谐发展是社会现代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人格健康与否既关系到个体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国家 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一、人格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时代背景

当前,从总体上看,作为高知识群体的大学生多数都具备着较高的人格素养。他们多数都能 积极向上、与人为善,既具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也具有追求卓越的崇高理想;既具有克 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也具有长期拼搏的干劲与动力。因此,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好 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理性与感性等两难问题,并显现出美好的人格魅力。但是,由于 我国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方法还处于滞后状态,传统人格培养的失效、现实人格培养的失 范、理想人格培养的缺失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由于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和就 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和人格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 缺陷,以致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迷惘、困惑、烦恼、焦虑和压抑,明显存在 着不健康人格的种种心理和行为的迹象。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也成 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 和谐发展的需要。开展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建没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 健康人格也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人格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1.高校开展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格教育是大学生掌握人格基本知识的前提,通过教育他们能够更加科学理智地认识人格的 重 要性以及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进而持之以恒地锤炼自我、发展自我,以臻于人格的不断完 善。因此,可以说人格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和全面 地发展自我的关键。

首先,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人格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能够使得学生通过掌握人格的 基本结构、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一方面,人格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正确地认 识到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认识能力,从而充分了解自我,不断 认识自我,并对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在面对自我时懂得自勉、自信和自立; 另一方面,他们能够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和锻造更为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人格完善和自身发 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在面对外部世界时能够变得自控、自尊,自觉抵制各种不 良环境的诱惑和干扰,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自我、保持自我,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 人。

其次,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自我评价的过程是一种自我省察的过程。自我评价是通 过对自己品德、行为及个性特征的判断与评估,或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不断扬弃自己的品 质。人格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我人格的评价能力,能够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的表现进 行比较,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震撼,并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对人格的已有认识客观辩证地进行自我评价,积极接纳自我,使自己对 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实践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我人格。

最后,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发展自我。人格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更为自觉而深刻地体会到人格 完善的必要性,在发展自我时能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发展自身各方面的潜能, 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全面的才干和智慧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对身心所 带来的各种影响。为此,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就会更加刻苦认真;在追求崇高理想 上,就会更加坚忍不拔;在完善道德情怀上,就会更加执著自觉;在艺术修养上,就会努力 做到多才多艺;在保持健康上,就会更加科学地强健体魄;在与人共处上,就会更加追求与 人为善。

2.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意义。 培养健康人格对于学生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和成才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 要。首先,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才的需要。人格是各种心理特点的 总和 ,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根本標志,离开人格健康很难有心理健康;而且人格健康不仅是心 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①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其人格成长的重要目标。培养健康的人格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才干 、潜力和长处竭力发扬光大,对于自己的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缺点和不足努力克服改造, 从而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地位与作用,产生努力献身于社会的理想信念,并提高综合素质及社 会适应能力。其次,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 “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事业发 展中的根本问题。”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 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面对21世纪更为激烈 的国际竞争,他们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积极 地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在“素质教育中应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统一并和谐发展,因为 知识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能力是人们由现实向理想飞跃的翅膀,人格则最终决定着人生 的成败。③因此,培养健康的人格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最后,培养大学生 健康人格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④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是 时 代中的先进分子,是社会中的优秀青年,肩负着时代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经过数年的大 学深造,他们都将投入到全面建没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去, 他们的人格发展到什么程度,他们的行动能否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这都将关系到国家的强 大、民族的复兴与社会的和谐。只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他们才能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从而更好地为我国 的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人格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基本要求

1.明确人格教育内涵。 目前,由于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人格进行界定的不一致性,也导致了对人格教育存在着许多不 尽相同的观点。有的是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谈人格教育,从而把人格教育看作是一种着眼 于发展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格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有的是从 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谈人格教育,认为人格教育就是培养个体的社会自我。笔者认为,人 格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要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追求和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具体来说,高校 人格教育,在内涵上,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道德情怀教育外,还要对 学生进行审美思维教育、意志锤炼教育、社交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自我保健教育。

2.创新人格教育方法。 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知识在本质上是能动的,知识的形成既不是主体对外物的简单描摹,也 不是主体内部的主观意向,而是主体与外界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教育 工作者在开展人格教育的过程中应增强受众意识,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解决思想问题 又解决实际问题,从接受论的角度把灌输教育思想与主体性思想、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认 知目标与情感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精 神追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驱动力、亲和驱动力 和自我价值感内驱力,凸显出人格教育广泛的亲和力、感召力和认同感。让学生根据自身思 想认识的实际,通过必要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把对人格的内在认知自觉转化为培养 健康人格的实际行动。

3.更新人格教育理念。 当前,在开展人格教育中也应当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增强人格教育的实效性。总的 来说,大学生在接受人格教育过程中的需要大致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的需要。他 们在接 受人格教育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对人格理论、人格发展以及培养健康人格的方法有系统、深 入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推动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二是尊重的需要。他们在接受人格教育的 过程中,首先意识到的是自我人格的存在,他们不仅希望在教育中通过自己努力来提升自身 的人格,同時,也希望别人能够尊重他的人格。三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大多认为人格 理论对于人的思维和行为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人格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生的境界和认知历史 、社会、自身的能力。因此,他们希望通过人格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形成理性的思维, 明确发展的方向,不断增强自身人格发展的能力与潜力。

注释:

①杨眉.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问题[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

②胡锦涛.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5.1.19

③齐爱兰.大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4)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 4]16号文件

(作者简介:胡炼,长江职业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 育与美育。)

(责编:若佳)

作者:胡 炼

第三篇: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在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健全的人格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承裁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格教育。

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等特点,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任务和职业角色等多重性所决定,教师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法等都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示范作用的特殊性与持久性。大多数教师的人格是高尚型的,在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人格高尚的老师受学生的欢迎,教书育人的效果也最佳。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和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人格,包括情操、品行、道德伦理、气度、胸怀等,会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着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因为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只有教师具有独立完美的人格,才能使学生的人格趋于独立完整。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的。而学生又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发挥。在学生群体中,教师的示范作用至为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都是以人格之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人格,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模范。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人格健全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可见,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为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性格修养、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教师人格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对国民人格素质的完善、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对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职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这一崇高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特质和特有的行为规范。因此,教师人格就是人格在教师这一职业中的特殊要求的体现,是教师为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性格特征、積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

教师人格作为一种职业的人格模式,又有自身的特点:教育性。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要求教师不仅有言传的技能,还必须有身教的力量。与其他职业人格相比,教师人格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当它固化在一个人身上并体现在他的行为之中时,本身就成为一种无形无声的教育力量,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正可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稳定性。教师人格作为一种优秀的人格模式,它的形成不仅需要长期的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一旦形成,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其整合力量就会稳定地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教育行为之中,成为教师个人优秀的人格特质,体现在教书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并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任意变动。如优秀教师往往具有情绪稳定、自律严谨、意志坚强、独立自主、富有责任心、善于自我调控等心理特征。和谐性。教师人格包括许多人格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内在和谐的统一体,并作为一个系统结构体现在每一个教师个体身上,表现出健康的、完整的、和谐的、有效能的特点,人格缺陷或人格分裂不是教师人格应有的特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不是使用物质工具去作用劳动对象,而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形象力量,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劳动对象”。无论教师的知识如何丰富、方法技巧如何高超,毕竟都是外因,它必须通过与内因即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结合,才会产生应有的教育效果。而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教师人格力量的启发和引导。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完美的教师人格不仅使教师的教育境界达到“不教而教”的状态,而且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书本现存的事实知识之外,还能把握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人生哲理,感悟心灵的高尚和自由,从而使其对学习、生活、工作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激发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现实物质主义的超越。师生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对方,自己必然也受到影响,即教师以其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也影响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在接受教师人格力量影响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教师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即“教学相长”,这种良性循环的交往模式增强了师生双方的互惠价值和凝聚力,提高了教育的效力。

作者:鲍秋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格教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人格重塑范文05-17

九型人格范文05-16

人格的培养范文05-21

道德人格重塑范文05-25

培养人格魅力范文05-30

人格魅力培养范文05-31

人格魅力提升范文05-31

边缘性人格范文05-18

创造性人格范文05-19

浅谈君子人格范文05-30

上一篇:海外贸易论文范文下一篇:审美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