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园林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校企合作下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深化工学结合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从校企合作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课程及考核与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考核园林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课程考核园林设计论文 篇1:

关于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 根据高职办学的特点及要求,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职;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在市场上走俏。但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等原因,发展的不够完善,也缺乏特色,就我所了解的几所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反应不能学以致用,对未来表示迷茫,为了突出高职办学特色及优势,贯彻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达到高职教育“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根据笔者从教学经验对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是重视与专业课有关的基本技能的全面的培养,一个合格的景观设计师的知识应比较全面,时代的发展要求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涉及多个学科,但目前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相对较窄,各个学校根据其教育背景的不同。课程体系受相关本科院校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偏重于某些课程,学生们往往是各种知识了解一点,缺乏深度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1.1 课程设置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性人才。目前我国景观专业人才特别缺乏,特别是能在现场进行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人员更是缺乏,而目前的景观职业教育却在走规模设计之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大的规划设计项目,学生做出的设计作品只能是纸上谈兵,实用性较差。

由于受整个课程体系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过程往往只重视课堂理论和园林设计图的表现,因此使理论课与专业设计课之间脱节,设计作品与实际环境、地形不相符合,实用性较差;在植物的运用上,偏重于表面现象,难以适应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种植后缺乏对工程养护管理方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各任课教师都应熟知完整的课程体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计划中设置的每门课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使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然而在笔者所教《中外园林史》课程时,有部分老师和学生认为学传统的东西对未来做设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凡事皆有源”,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认为:如果割裂了与传统的联系,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系统的学习中外园林史对于学生形成完善的设计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可促使学生设计时在继承中加以创新。在教学方法上,目前景观设计专业课多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如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多为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述。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两个相关内容的设计实训,目前这种教学方式虽然重视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但还存在一定问题。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存在时间上的间断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很多学生都存在“一说就懂,不会应用”的问题。

2 关于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1 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体系方面建议采用阶段式教育,突出景观设计系列课程为教学体系核心课程。三年的景观设计教育可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学科基础训练阶段、专业基础训练阶段、综合提高阶段和实习实践阶段,在第一阶段打好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如素描、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景观设计初步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第二阶段重点学习景观专业的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Ⅱ、中外园林史:园林建筑及小品设计、景观植物配置、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等。第三阶段是在初步掌握景观专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进行综合的训练,如景观设计Ⅱ、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规划设计等。第四阶段是更为专业化的景观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这一阶段主要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

此外,为了整个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完整,促使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有更强的延续性和衔接性,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可将景观设计的部分技术性课程,如表现技法、方案快速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这些课程贯穿各年级、各阶段的专业设计课程中,通过不同设计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要求,将所学理论知识和绘图能力有机地运用于设计系列课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景观设计技能。

在课余时间可适当增设一些选修课程,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罗杰斯认为:学生整个人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往往是最持久和最深入的学习。适当开设一些方向性较强的选修课(可分为植物方向、建筑及小品方向、工程管理方向等),让学生得到普遍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其专业兴趣及求知欲,也可促进学生和各不同方向专业老师的交流,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知识加以扩充,解决学生踏入社会后什么都不会,又好像什么都会一点的问题。

2.2 教学方法改革

2.2.1 互动启发式教学。在新课学习之前,先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的与实践联系紧密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发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授、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教学中采用教学过程与阶段讲评讨论相结合,开展小组自评互评、教师针对典型作业讲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每个设计结束后,由教师针对培养目标、评图过程与结果给学生进行讲评,使学生清楚设计中问题的症结所在。

2.2.2 多媒体教学及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弥补丁传统教学的不足,特别适合于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这种教学手段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典型景观设计项目案例的分析,指导学生熟悉整个设计流程,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利于学生设计理念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2.3 实践实训教学。实践实训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直观生动,本专业中很多课程实践性很强,可大量采取现场实践教学,将课堂搬进公园、广场、施工现场。如景观植物配置课程,要求老师辅导学生识别不同生境中的植物,根据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对各类植物进行配置。又如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结合实景讲授设计要点和规则。让学生切身体会各景观要素的特点及尺度关系,教师言中有物,讲解有的放矢。学生听的有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 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一般采用书面考试或随堂考查这种传统方法,面对书面考试学生们往往只顾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囫囵枣。随堂考查则较为片面,往往不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对于景观设计专业课程在考核方面应作一定的调整,采取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实践考核为主,加大实践技能考核力度,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景观设计课程考枝的特殊性,可用多种方式并用的考核,如阶段考核、综合考枝、职业技能考核等,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本专业所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

作者:徐 娟

课程考核园林设计论文 篇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园林技术专业的应用

[摘           要]  校企合作下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深化工学结合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从校企合作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课程及考核与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概念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能传授方式,通过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的指引下获得知识或技能的传承。现代学徒制给这种古老的职业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深化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使高校、企业、政府、行业等资源得以整合,通过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变革与改革,深化了高职教育的内涵,真正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意义

1.“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随着我国城镇化质量以及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机械化、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下更加注重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融入更多的园林技术专业型人才,在此发展过程当中,如何才能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性人才已经成为园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现代学徒制,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企业和社会,充分体会到社会的竞争性,有较充裕的时间去改变自己的个性,适应社会,同时在师傅的带领和保护下,不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也使单位提前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增强双方相互理解,有助于学生在企业立足,也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选拔。

因此,园林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人才,是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它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师傅、徒弟多方互利共赢。

2.“现代学徒制”是提升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

随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升级和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资源整合成效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以“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为载体,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以促进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以及其他公益活动等,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校和企业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实现知识链、专业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深度融合,助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性强,专业技能难以掌握

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园林技术专业知识不但包括一些可用言语传授或经反复系统的训练能够掌握的显直性知识,而且包括许多意会性知识。意会性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性、实践性、层次性、情境性等特点。园林设计意境的营造、理念的确立、思想的表达及园林工程操作技艺、施工经验等均属于园林技术专业意会性知识的范畴,仅靠课堂讲解难以获取。在园林专业教学中,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现代化人才是切实可行的,这对职业学校的教育创新和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企融合度不够,企业参与热情低

企业的充分参与是校企深度合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企业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校方以支持来完善实践平台与师资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园林企业需要拥有丰富经验的实用型人才,大多不愿投入大量资源与校方共同去培养学生。由于企业员工都有生产任务指标,部分关键技术的成败对完成任务指标具有较大的影响,这些高技术的生产环节学生没有参与操作与学习实践的机会。学生在企业顶岗期间也只能参与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的积极性较高,而企业参与热情度低。

(三)缺乏对校企教师教学的考评机制

目前,校企考核较随意,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质量跟踪体系。高职园林专业虽聘请了在行业上技能出众的企业教师参与部分核心课程的讲授,但由于企业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处理企业的工作,无法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进度和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因而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校企管理方面,教师下企业实践主要是“粗线条、流放式”管理,企业只需教师按时到岗,工作任务较少;学校仅要求正常出勤,难以构建出精细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缺乏整体规划和跟踪管理。学校教师实践过程中缺少专人监督指导,企业不能为教师提供针对性强、专业对口的实践岗位,导致教师积极性大打折扣,致使產、教、研合作不到位。

三、园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需结合当前园林行业发展形势,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面向、职业岗位能力以及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我院组织园林企业专家到校进行指导,以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再整合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形成任务驱动型、工作任务引领型系列课程。同时,将园林企业的园林植物栽培、繁殖与养护、园林工程施工等工作流程与规范、优良的企业文化引入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与工作融为一体,突出“学中做、做中学”,体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二)校企共同构建“双导师”人才培养机制

我院园林技术专业建立了“双导师”人才培养机制,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行业师傅共同完成,将学徒制融入教育教学中。学校教师主要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传授理论知识。课程则以理实一体教学为主,将传统课堂教学控制在40%以内;实践课程则由企业有经验的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以项目化形式组织教学,项目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从按课程要求设置的模拟项目开始,逐步过渡到“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组”平台上的实际工程项目,以岗位核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做中教、做中学,融合岗位职业标准,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育。

(三)建立“师带徒”模式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

1.建立“师带徒”模式的学生组织与管理

学生在学徒期间,探索学校、企业在学生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企业全程跟踪,教师积极配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学生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奖、育、助学金与学校奖助学金制度相配合的奖助学金体系,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储备人才。

2.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技术力量、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等资源的建设,探索合作双方技术资源共享建设。探索企业为实习提供技术熟练的师傅,指导和监督学徒的技术训练;投入大量资金以提供足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际训练所需的原材料,以供学徒实践学习所用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生实践;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和职工培训的需求等组织与管理模式建设。

(四)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综合实训体系

1.构建符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将课程建设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是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课程内容的制订、开发、更新要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调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确立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2.构建灵活的实训体系

在园林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构建灵活的实训体系。实训体系的构建要以园林技术的基本技能、单项技术技能以及综合技能作为日常的实训科目,并将它们与认知实习、单项及综合实习、生产工作实践、顶岗实习等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我院具体从三方面着手:(1)加强对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我院将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场所相结合,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实训课程。(2)注重职业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单位,跟随企业“师傅”参与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积累实践经验。(3)注重顶岗实习。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之后,安排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在企业岗位制度下,由企业“师傅”带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标准的考核评价方式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我院采取参与学徒制班级的教学,派遣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派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师傅。教师经常和企业进行研讨,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标准的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结果的考核评价是对现代学徒制教学效果的检验,对教学质量的保障起到关键作用。制订合理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践行的重要保障。我院推出的“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以过程考核为重点,形成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围绕课程教学标准,在教学项目实施或工作过程中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通过终端考核相关的知识内容,形成能力、知识与素质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将现代学徒制运用到园林技术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应构建和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实践实训体系,加强“双师制”培养,促进资源共享,这样,现代学徒制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才能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我院园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运行还需探索和完善,相信在校企双方共同的努力合作下定能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闫丹.论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科技信息,2013(25).

[2]庞立滨.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285.

[3]刘丽娜,杨巍.全面提升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战略选择: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特别报道[J].职业技术,2014(10):17-19.

[4]吳言.师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的一个向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8(7):1.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张献奇 张丹 智利红 陶良如 梁芳芳

课程考核园林设计论文 篇3:

课程思政融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施路径探析

摘 要: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3个方面分析了其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的实施路径,进而为建设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高校的教学工作者应既要培养教育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爱国情怀和专业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技能课,也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在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2个方面均有一定程度涉及,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主要专业之一,是与社会发展建设联系密切的学科,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框架构成复杂,涉及工程学、艺术设计、植物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2]。

在这样的学科特点下,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不仅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也要求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提炼思政内涵,将其融入专业教学是必然也是必需的,从育人目标上看,二者存在高度契合。

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2.1 教学内容落实不到位 风景园林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日后将成为城市乡村设计、生态环境保护、园林绿地养护等事业的核心力量。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过硬的植物配置、规划设计等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意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等。但一直以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内容落实不到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挖掘和梳理,部分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导致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关心时事动态,与社会建设发展脱节,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能与时俱进跟进行业及岗位需求,无法满足当代园林行业的用人需求。

2.2 教学方法单调 虽然在课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规范的编写过程中,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已逐步受到重视,也引入了一些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但实际教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仍然流于形式,存在教学组织生硬、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是未结合案例和相关课程资源,以说教式的口头强调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教育作用,反而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或有抵触情绪。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目前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方法可以说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3 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往往只有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考核评价,考核依据仅根据学生的设计作业,往往“一张好看的图纸”就决定了学生的考核分数,学生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考核过程未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少有体现学生的思政素质,将学生职业素养品质或价值认知包含到考核内容里,仅注重技能性考核,这些问题都导致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够重视。

3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3.1 挖掘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主要讲授园林设计的方法、步骤,各类性质园林绿地的设计要求和设计行业标准。粗略看来,并没有明显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但仔细分析课程育人目标,或将学科特点与时代发展结合,则会发现有丰富的思政教学内容有待挖掘。基于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结合育人目标,其可融入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以表1为例,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可将家国情怀、良好的审美观念意识等思政育人目标进行梳理,结合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组织。

园林规划设计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课程,中国进入了高速建设和飞速发展期,在城市建设取得各项成果时,也引起了一些包括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在内的生态环境问题[3];在一些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中,缺乏审美、设计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内涵。因此,作为相关专业从业人士和教育工作者,更要认真面对城乡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时代要求。任课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注重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与价值追求,融入教学内容中。

3.2 构建多形式教学方法 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单元“单位附属绿地设计”片段为例,尝试在课程专业教学方法中以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导向,以课程设计为路径,在学生中培养重视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探索符合现代教学背景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表2)。

相较于生硬枯燥的单一说教式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时事结合,调动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通过多媒体内容展示,更直观的展示案例,加深学生印象[4];通过讨论法、启发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更热情主动的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转变思想,将园林设计任务变成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造福社会的内在驱动力。

3.3 完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考核评价的主体不应只限于任课教师,而应更完善全面。对学生思政修养的评价不仅仅是任课教师的工作,同时也应依赖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基于不同主体的协同,老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不全面的,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思政修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以及团队协作过程中。因此考核评价时,应设置一定比例的学生自评分和同学间互评分,从而让学生在日常工作学习的细节中,时刻做好自省和相互促进,真正贯彻教学内容。

其次,在考核评价的方法上,应更加创新,以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评价都是以设计方案的图纸评分为主,只注重技能学习成果,忽略了其他素质要求。因此,在考核评价方法上,可以以课堂汇报、团队合作、小场地实操或模型制作等多种形式完成設计方案的展示,从而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有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杜绝“高得低能”的情况出现。

再次,在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上,一门课程最后的教学环节往往就是期末的考核评价,然而学生却只得到了一个分数,学生自身在考核评价中所暴露的欠缺问题并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而这恰是学生最有待加强提升的地方。因此,应当积极有效的运用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结果,对所暴露的综合能力和思政修养问题,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辅导,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4 结语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良好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改革热点问题,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相关要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上寻求创新,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1-08-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赵春仙,周涛主编.园林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董靓.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屋顶绿化系统规划研究以成都为例[J].风景园林,2014,(5):103-106.

[4]郭靖.思想品德课课改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230-230.

[5]教育部党组学习传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EB/OL].(2016-12-08).[2021-08-2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612/t20161208_291311.html.

(责编:张宏民)

作者:蔡新元

上一篇:金融人才市场需求论文下一篇:会计销售业务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