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分析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客观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提高课程的开设进行研究,提出围绕六大类课程群构建普通理工类院校英语提高课程模式的设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外语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外语课程设计论文 篇1:

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语课程设计

(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试图对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学校专业特点以及学生需求,以二外韩语为例,设计第二外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从而形成一套适合理工科院校的第二外语课程设计方案。

[关 键 词] 理工科;第二外语;课程设计;韩语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国际文化、经济、社交等多方面全方位融合的时代。这种国际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需要掌握一种外国语言的较高技能外,还需要具有另外一门外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实施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非通用语的第二外语课程犹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然而,这类新兴课程大多数属于选修课,课时又少,且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很多都是参照文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和特色进行设计,使很多课程成了摆设,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第二外语课程是针对外语专业学生开设的零起点外语课,近年来,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主流形势下,部分理工科院校的非外语专业也相继开设了各种形式的第二外语课程,第二外语与专业外语在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目的等方面有很多不同,而非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课程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第二外语课程,具有更复杂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

一、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语课程现状分析

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理工科院校开设了分别针对本科学员及硕、博研究生的第二外语课程,语种以俄、日、德、法、韩等为主,而实际的教学状况可以说是各校各异,既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也没有规定的教材及学时。以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典型理工科院校,本科无外语专业,目前开设了本科大学英语必修课,以及小比例的大学日语、大学俄语、大学法语课程。目前二外韩语课程的开设情况如下:针对本科学员开设了综合素质项目,名称为韩语俱乐部,30学时,选修性质,教师自编教材,以韩国语入门知识、基础语音、韩国文化等内容为主。针对研究生学员开设了第二外语选修课,80学时,教师自编教材,以韩国语入门、基础语音、基础语法、韩国文化等内容为主。基于以上现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师方面

理工科院校一般无外语专业,外语教师大多集中在大学英语课程,小语种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每门语种仅有1至2名教师,师资结构大多为年轻聘任教师,师资力量单薄,不利于教学、学术交流的开展,从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材方面

教材是教学中不可替代的环节,现在市面上的外语教材虽然很多,但专门针对理工科学生的第二外语教材少之又少,导致只能引用一般的第二外语教材,而这些教材普遍有难度大、内容陈旧、针对性弱、趣味性不强等特点,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模式方面

学时安排不合理,特别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课程学时太少,教学效果不明显;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手段不丰富,形式单一,学习氛围不活跃。

二、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语课程设计建议

(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理工科学生的第二外语课对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职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外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水平,同时,学校应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加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与国内外其他优秀院校建立合作与交流的关系。

(二)强化教材建设

為了适应理工科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编写专用教材迫在眉睫,建议教师团队总结本校教学经验,借鉴其他优秀专业教材,编写符合理工科学生知识需求的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优化教材内容,注重视听说结合能力,增加实践环节,形成系统的第二外语教材体系。

(三)强化丰富教学模式

适当增加课时,提高第二外语课排课的比例,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每学期应不低于40学时,并连续修两年,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开设第二外语必修课程,每学期不低于80学时;利用电教、音像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丰富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视、听、说等综合方面的能力;由教师组织开展韩语角、韩剧配音比赛、韩语广播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发展形势下,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领域,都对学生的第二外语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理工科院校更应满足这些要求,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第二外语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完善教材等教学配套设施,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岳晟婷.独立学院第二外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

[2]郑岩.高校第二外语教学策略初探[J].才智,2010(12).

[3]崔红男.浅谈韩国语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案[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9).

[4]刘树琪.理工院校第二外语语音教学漫谈[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学报,1994(2).

[5]曹尚文.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努力把政治理论教学改革提高到新水平总参某部政治部主任曹尚文的讲话[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S1).

作者简介:徐丹(1985—),女,汉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人,硕士,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应用语言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作者:徐丹

外语课程设计论文 篇2:

基于“需求分析”的理工类院校英语提高课程模式研究

摘要:在分析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客观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提高课程的开设进行研究,提出围绕六大类课程群构建普通理工类院校英语提高课程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需求分析;普通理工类院校;英语提高课

从2004年开始,我国各大高校顺应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浪潮,陆续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并尝试开设大学英语提高课(或称选修课,下同)。然而时至今日,大学英语提高课的开设情况到底如何?学生是否从中受益?提高课的开设还有哪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同济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的开课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围绕六大类课程群构建普通理工类院校提高课程模式的设想。

一、需求分析的概念与外语课程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经历了数次改革之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不尽人意。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都存在不少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学校始终没有抓住问题的真正症结,“缺少对需求的准确分析,甚至根本不作需求分析”。[1]什么是需求分析?简单地说,需求分析指的是“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经贸、制造和服务等方面”。[2]需求分析产生的理论大背景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课程开发需遵循三个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群体调整教学;训练学生的学习。[3]需求分析根植于后两者。当需求分析通过专门用途英语(ESP)进入外语教学领域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它的科学性并在课程设计进行实践,最终使其成为外语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一是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二是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三是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四是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4]

教育部2007年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 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订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學英语教学大纲, 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在满足社会种种需求的过程中生成的,是不确定的,并认为课程规划应遵循多尔(W. Doll)原理,从而“实现课程的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5]对此笔者深为认同。基于所在区域、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学生来源各不相同的现实情况,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提高课模式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这种不能预先决定的“适量”需要在教师、学生和社会需求之间不断协调,方能满足社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目前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总体发展仍滞后于社会客观需求:某些理工类院校仍旧停留在最原始的分级教学阶段,将大学英语设置为一门开设两个学年、每学期完成一个级别内容的通识课程,未曾开设英语提高课;而开设了大学英语提高课的理工类院校,并未严格参照“需求分析”的内涵,主观片面地将某几门提高课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从而造成了英语提高课模式僵化的局面。

二、需求分析在提高课程设计中应用的个案分析

外语学习者的需求内涵至少包含了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社会需求,后者指的是学生的主观需求。更确切的说法是,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和学生对掌握英语能力的需求。笔者曾进行过调查,①发现新生入学时最渴望提高的是英语听说水平(分别为75.6%和84.1%),其次是阅读和翻译(分别为61.6%和59.8%),最后是写作(24.2%)。当被问及与专业相关的或与未来工作有联系的英语学习时,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同济大学为49.8%,长沙理工大学仅为21.4%)表示关心。对比高达84.6%的用人单位更注重专业英语运用能力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1号文件《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的提法,可以清楚地看到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还是非常不一致的。学生往往关注的是自身学习的需求,看不到社会需求或专业的需求。诚然,大学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开设对应的提高课。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学生需要什么课就开什么课,否则大学就失去了引领学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的作用了。

同济大学于2007年开始进行大学分级教学,采用的是2+2的教学模式。即在第一、二个学期开设基础英语课(大学英语3~5,大学英语A1~A4),第三、四个学期开设英语文化课(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英语概论)和英语技能课(英语报刊选读、实用写作、公共英语演讲、综合翻译、商务英语、口译、国际会议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从第三、第四个学期开设的提高课程来看,该校的英语课程均属于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既有外语素质类型(如中国文化英语概论),也有专项语言技能类型(如写作、翻译、报刊选读、口译、演讲等),还有专门用途类型(如商务英语)。其目的非常明确:提高理工类院校学生普遍偏弱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在学术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后就业时所需要的英语技能。例如实用写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应用文的各种体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应的练习;演讲与口才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择词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论文的前期资料收集、论文的格式要求、论文的框架搭建等,最终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小型论文并且进行口头展示。

长沙理工大学从2011年开始筹备英语提高课程。目的是为了配合2009年开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继续进行。目前该校采用的也是和同济大学一样的2+2模式,只不过课型相对单一:只开设了包括实用英语写作、英美报刊阅读、传媒英语、实用翻译、演讲与辩论在内的专项语言技能类课程。与同济大学相比,长理工更注重学生的说、听、读、写、译五方面英语实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然而按照“需求分析”的理论,可以看到普通理工类院校在英语提高课开设中存在的不足。其原因是在开设英语提高课的时候,忽视了教育部提出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需求。

三、普通理工类院校英语提高课的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普通理工类院校的英语提高课与重点理工类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为了进一步缩短两类院校在这方面的差距,认真思考“需求”并进行分析就非常必要了。为此笔者尝试使用“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需求分析”,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单纯为了满足施教者或受教者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力求让课程模式更科学更合理。

调查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对26名英语教师和4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首先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你期望在大学英语选修课上学习/教什么内容?第二通过以上4个表格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在提高课的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需求和兴趣呈现出多样化、集中性的特点,其中“电影欣赏”因为电影涵盖的面广 ,得到了师生一致的认可。与此同时,“日常交际英语”也有着很高的人数需求比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理工类院校的师生都很看重考研英语,也许这是因为师生因为大学扩招后就业率走低的现实而产生的需求。不仅如此,师生都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这一点也可以从表格中反映出来。基于上述需求分析,本研究建议普通理工类院校可以设置六大类课程以满足师生的需求:欣赏型课程(电影、音乐等);成长型课程(爱情人生观、哲学等);兴趣型课程(体育新闻、外国名人等);使用技能型课程(日常交际英语、演讲与辩论等);应用专业型课程(时事新闻、商务英语等);综合考试型课程(考研英语、雅思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既满足了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又满足了教师的授课心理,最终有利于学校在整体上建立完善的、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

四、结语

普通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基于“需求分析”的理念,从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需求出发,形成多元、立体、开放的格局,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将文化素质教育和语言技能训练等渗透到教学中,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当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英语教学需要。

注释:

①2000~2011年,笔者任教于同济大学;随后调入长沙理工大学工作至今。期间分别参与了两所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提高课的建设及教学,对新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过调查统计。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

2012,(5):47-50.

[2]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2):125-130.

[3]Rodgers, T.S.Materials development:In prospect [A].ELT Documents Special-Projects in Materials Design [C]. London: The Britain Council,1980.

[4]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37-144.

[5]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明安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措施——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2):18-21.

[8]彭明娥,王胜.从个体素质结构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2):87-90.

[9]Richards,J.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J].RELC Journal,

1984,(15):1-29.

(责任编辑:王意琴)

作者:黄坚 杨烨

外语课程设计论文 篇3:

商务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摘要: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本文以需求分析为理论依据,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目前情景分析进行调查与研究,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商务英语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应用于外语教学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它最初用于外语教学中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ESP)。在ESP教学领域,研究者们一致认为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需求分析包括“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situation analysis)和“目标情景分析”(targetsituation analysis)。就外语教学来说,目前情景分析是对学习者现有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以前的学习方式以及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的分析,所以也称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是指学习者未来工作的环境和工作岗位对学习者的要求以及学习者对待这种需求所持的态度的分析,也就是以目标情景为核心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可以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课程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消除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对外语教学进行需求分析至少有四大重要作用:(1)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2)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3)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4)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束定芳,2004:19)。笔者侧重通过“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situation analysis)学生个人需求分析”的调研,即对学习者现有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以前的学习方式以及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教材的组织和选用等提供依据。

2.学习需求分析问卷调查

2.1 调查对象

本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广州市两所高职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共5个班级参加了此次调查,学生共计172名,年龄从17岁到2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岁。回收有效问卷172份。

2.2 调查工具

笔者使用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来收集数据资料。商务英语需求分析模型以DudIey—Evans和St.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为雏形,结合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和束定芳对需求的分类法(ibid.)、严明的需求分析类型形成。因此,此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参考了Dudley-Evans和St.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束定芳对需求的分类法以及严明的需求分析类型,并结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设计而成。问卷调查采用半开放型多选题进行设计,共28个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二、三年级学生。此次调研侧重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situation analysis),由4个维度组成,包括“学习者个人信息”、“学习者商务英语语言信息”、“学习者学习需求”、“学习环境需求”。

维度1:学习者个人信息,包括:(1)学习者学习经历、文化背景——学习者年龄、性别、年级、教育背景、英语水平或成绩、目前除上课外平均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长度;(2)学习英语的动机——学习商务英语主要是为了以后工作、学习/生活交流的需要(留学、移民等),继续深造需要,考取商务英语能力证书需要,对商务英语感兴趣;(3)学习预期——过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娴熟的商务操作技能,较深的商务专业知识,熟练的人际沟通能力,对外国文化及国际商务文化的敏锐洞察力。

维度2:学习者的商务英语语言信息,包括(1)学习者当前语言水平的评估——目前英语水平是PRETCO/CET-4/CET-6;(2)学习者当前商务英语知识评估——掌握经济、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管理知识,掌握英语语言知识;(3)学习者当前商务英语能力评估——熟练掌握翻译、熟悉商务英语函电、电子邮件等技能,熟悉并掌握相关商务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像商务谈判之类的实际操作技能,熟悉并掌握处理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熟悉并掌握初步的商务英语语言(如词汇、语法、句型等);(4)学习者当前商务英语技能运用评估——在商务英语使用中,哪方面最没有自信:与外商面对面交流,接听电话,处理英文函电,帮他人翻译;不自信来源于:语言基础薄弱,文化差异,商务英语知识欠缺。

维度3:学习者学习需求,包括(1)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平时记忆单词,练习听力,练习口语/训练阅读能力,练习写作的方法;(2)通过商务英语类课程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管理知识,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经济贸易专业知识。(3)学习策略运用情况——A.我将英语生词与过去学过的词联系起来记忆,记单词时,我会想到相同词根的词,记单词时,我会联想到相关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我反复默读或反复写记新英语单词;B.我参加英语角或英语晚会,我收听英语广播,我阅读英语报纸或英语学习杂志,如果老师或他人用英语提问,我用英语回答,我看英语录像或英语电影,我用英语记笔记、写信或写报告、日记;C.我课外自己对自己说英语,我课外尽量用英语与同学和老师会话,我至少有一位和我一起经常练习英语的同学,在英语课上,我尽量主动争取回答问题;D.我计划自己的时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英语,我对于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有明确的目标,我评价自己学英语的进步,从而找出薄弱环节和改进措施,我尽量寻找更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来学习英语;E.阅读课文时,我在心里把课文翻译成中文理解,查字典时,我经常只看汉语意思,写作文时,我先用中文组织意思,再翻译成英语,说英语时,我先用中文组织意思,再翻译成英语,听英语时,我先用中文组织意思,再翻译成英语。

维度4:学习环境需求,包括:(1)学生对英语教师的需求——学生认为商务英语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相关商务行业的实践经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2)学生对课内环境的需求——在商务英语课堂中,学习者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任务型,交际法(全英文授课),听说法,翻译与语法,词汇、句型操练;学习者喜欢的课堂活动是口头报告,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游戏;目前教学辅助设施:目前学生对教

学辅助设施满意度(包括商务英语教学的硬件环境等),目前英语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程度及网络资源的频率及效果等;(3)学生对课外环境的需求——学习者参加课外活动的喜好:听讲座,参加座谈会,参加比赛,实习;喜欢学习商务英语的方式是复习和预习课本,阅读报纸杂志,使用多媒体,与英语国家人交流;(4)学生对教材的需求一目前教材的难易度/如何使用教材等;(5)学生对课程难易程度的需求——目前商务英语类课程难度评价和商务英语操作技能评价。

2.3 数据资料收集

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的第五、第十周和第十九周,笔者和其他五名商务英语专业老师发放和收集了问卷。问卷调查选择学生职业指导课、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和顶岗实习座谈会时间进行。学生在教室里用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调查问卷,交给笔者和另外五名英语老师后离开。访谈调查采用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和顶岗实习座谈会形式进行。学生们均被告知这次调查是由他们自己的商务英语专业任课老师和笔者共同进行的,一方面是为了让老师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需求、课程开设情况等,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以便清楚地认识自身学习,作出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故要求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回答,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问卷百分之百收回。每一张问卷都经过核查,剔除了回答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为172份。笔者将学生的回答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3.统计结果分析

3.1 维度1:学习者个人信息分析模块

表1中数据显示,72.7%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学习是为了以后工作需要;27.3%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继续深造需要;只有20.3%的学生是因为对商务英语感兴趣而选择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调查结果显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内部驱动力不足(内部驱动力一般不与学习者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是受外部驱动力(通常与个人的前途直接相关)。调查结果要求教师认真考虑采取怎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

主要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学习该专业的期望,80.85%的学生最希望掌握娴熟的商务操作技能;75.6%的学生认为过硬的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很重要;68%的学生认为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希望能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自己将来工作目标情景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将专业学习与未来的需求联系起来,这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吻合:过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如单证制作、报价还价)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也很认同这一点。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商英专业学生来说,过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娴熟的商务操作技能(如报价还价、单证制作等)就是一个就业的筹码。

3.2 维度2:学习者商务英语语言信息模块

主要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自身目前商务英语技能运用的评估和自测。商务英语技能指的是英语听、说、读、写、译这五种语言技能在目标商务工作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如接听客户电话、处理英文函电、与外商面对面交流、商务翻译等。商务英语技能运用评估调查结果显示,55.2%的学生最没有自信与外商面对面进行交流;有29.1%的学生在商务翻译方面表现得没有自信。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特别是商务背景下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的自信,提升就业能力。

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方法和一系列行为(王友良,2005:56)。Oxford将其分类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调查学习策略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因为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如何学,才能更有效地教。根据学习策略调查结果,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最常用学习英语的策略是母语策略(平均值为3.09)。调查中发现65%以上的学生在说英语或写作文时先用中文组织意思,然后再翻译成英语;80%以上的学生阅读课文时通常在心里把课文翻译成中文理解。这说明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学习英语时依赖母语的程度也高。调查还显示,认知策略(平均值为2.68)最不常使用,学生之间在课余时间很少用英语交流或很少说英语,很少阅读英语报纸或英语学习杂志,基本不用英语写信或写报告。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课后不主动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不主动使用英语交流或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4 维度4:学习环境需求模块

调查结果显示,42.4%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相关商务行业的实践经验;41.2%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能力;38.4%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教师还应有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这说明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是既懂英语又懂专业,对商务实践有充分的认识或有一定的商务行业实践经验。这无疑是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一个挑战,如何提高商务英语教师商务方面的水平和商务实操技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教学方法和方式上,60.5%的学生认为交际法(全英文授课)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38.45%和38.8%的学生认可词汇句型操练、翻译与语法教学。这说明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备受学生青睐和推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论与启示

4.1 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职业能力三层递进的课程体系

社会需求是一个专业课程设置的首要因素,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同时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构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积极性,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此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2.3%的学生认为通过目前所学的商务英语类课程完全能够或能够掌握商务英语;49.6%的学生对已开设的商务英语类课程的强度感到很满意或满意;45.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专业性强或较强。这个调查结果反映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足,课程内容专业性不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行业专家和合作单位一线业

务人员一起,对商务英语专业各目标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解,对相关职业资格及技能证书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和相关证书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然后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对相关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并结合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以英语应用能力模块、商务交际模块和外贸实操模块三大模块为内容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4.2 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行“任务型项目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直接通过课堂教学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商务背景下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任务教学法正符合英语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因为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结合商务英语类课程教学,就可以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学生学习需求和各岗位的能力要求,例如把视听说课程中的“听”和“说”设置为一个个感谢、告别、介绍公司、业务洽谈等日常交际情景和业务交际情景;把商务英语函电中的“写”设置为一个个商务单证、—篇篇商务信函等实用应用文,然后以“任务”、“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通过对专业知识不断摸索和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任务化、项目化和真实化。

4.3 加强教师商务知识及商务操作能力,打造复合型双师教学团队

调查结果表明,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既懂英语又懂商务,并对商务实践有充分的认识或有一定的商务行业实践经验。结合商务英语专业跨学科性特点,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必须为复合型的。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的重点主要放在加强英语教师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上,一是鼓励教师通过课程进修、培训和提升学历等方式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并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商务方面的水平;二是鼓励老师下相关企业锻炼,或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商务实习、毕业顶岗实习,鼓励老师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师商务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打造复合型双师教学团队。

4.4 加强英语学习策略训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提高他们外语技能的特殊行动、行为、步骤或技巧,它们有助于学习者内化、贮存、重新获得或使用外语(Reiss,1985:511—52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不断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指导,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授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生得鱼。”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需求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和了解,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以使商务英语教学效果最大化。

作者:王友良

上一篇:音乐小学教育论文下一篇:支撑结构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