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交互设计论文

2022-04-16

摘要:传统的在线视频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缺少情感交流、缺乏即时反馈、学习效果不佳的三个问题。通过对弹幕视频进行分析得出其有着动态评论机制、多次重现的定点评论性、聚焦性与碎片化评论、可控的评论控制系统四个主要特征,能改进传统在线视频课程的不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课程交互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交互设计论文 篇1:

基于动态评价的网络课程交互设计

摘 要 网络课程的有效性是新一轮网络课程建设的焦点问题,而网络课程中交互的有效性会对使用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网络课程中交互的有效性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探讨基于动态评价的网络交互的设计形式,以评价为交互活动,主要从信息交互的层面提出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的几种形式,旨在提高网络课程交互的有效性,使网络课程既能建好又能用好。

关键词 动态评价;网络课程;交互设计

Interaction Design of Online Courses Based on Dynamic Assessment//Wang Li, Qin Jianbo, Zhao Houfu

Key words dynamic assessment; online courses; interaction design

Author’s address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China 252059

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课程, 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与学活动的总和[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推进和实施,近年来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网络课程的建设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网络课程在实现终身教育与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势。在大量网络课程涌现的同时,人们也发现网络课程的建设存在各种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在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一些课程的开发者过多地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缺乏教学活动的设计,相应的评价体系、导航设计不够清晰等[2]。一些网络课程对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关注度不够,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网络课程的依赖还处于低层次资源下载学习模式,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和高层次学习模式的开发。在网络课程的应用过程中,如何使其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提高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有效性是目前研究者努力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3-5]。

陈丽教授的研究表明[6],有效的学习方法都与教学交互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交互是实现学习者控制的重要过程,教学交互是帮助学生提高持续性动机的手段和策略。教学交互的效果是影响网络课程使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交互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在交互设计的实践中,操作交互设计是基础,位于“交互层次塔”的底层,最容易实现并能进行有效评价;信息交互包括学生与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及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的体现,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点。研究如何提高信息交互的水平是建设有效教学交互的关键。行为主义理论中反馈的强化功能和认知主义理论中反馈的信息功能都说明反馈是学习环境对学习者学习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持续交互的发生,反馈对产生有效教学交互具有重要的价值[8]。

动态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认知理论。维果茨基从社会文化层面来探讨学习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社会中介、内化、最近发展区以及支架等概念。强调将教学纳入评价情境中,通过评价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为学习者提供积极反馈,采用渐进式的教学介入,唤起最近发展区正在发展的心智功能[9]。反馈是动态评价的核心组成元素之一。虽然人们已经对网络课程中的交互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于以什么样的形势开展教学交互,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交互,提高交互的质量和效率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基于反馈的动态评价对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基于动态评价的网络课程交互有助于交互的深层次发展,并有利于提高交互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何在网络课程中实现有效的动态评价是促进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理念发展的关键所在。动态评价的内涵和网络课程本身的特点给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的实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1)提供学习成果展示,搭建有效交互平台。学习成果往往能够代表学习者成长的历程,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档案袋”评价就是基于这一思想。动态评价关注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学习者的成果展示设计。对学习者的成果进行评价是开展动态评价的一种重要和有效形式。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允许教师、同伴等成员的评价,学习者可以从评价的信息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社会性软件如微博、博客等,都能够对成员发表的内容进行评价;专业网站如视频、图形图像等门户网站允许对作品进行相应评价,如果对评价过程和评价标准进行适当引导和利用,在网络课程交互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已经成熟的框架设计,将其引入网络课程之中。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如作品、学习反思等进行评价。

2)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开展针对性交互。网络课程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在使用网络课程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网络资源的诱惑或处于信息迷航状态,学习者所处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对学习行为会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学习质量。为了解和掌握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如网络资源的访问、讨论区的参与、社会性软件的使用等情况,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全面地记录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数据。学习者的网络行为数据为动态评价提供宝贵数据支撑。正由于此原因,数据挖掘技术由于能够记录学习者的相关数据,已经被成功应用到网络教育分析中。通过数据挖掘工具提供的数据,教师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评价活动,对评价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使学习者的不良行为和不恰当的认知策略得到及时改进。

3)鼓励同伴评价,实现多层次交互。学习者与其同伴共处一个学习环境,具有相同的学习认知经验,能够准确诊断问题存在的根源。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鼓励同伴评价策略的引入。针对某一问题或学习成果,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促进同伴间的相互信任、体现同伴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同伴的帮助下实现自身概念交互,从而能力得到跳跃发展。教师通过对同伴的评价信息,可以洞察不同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等,使评价避免单一的“结果”评价。同伴参与的动态评价过程有助于“交互层次塔”中各类交互的发生,使交互层次多元化,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心智发展。

4)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及时资源交互。网络课程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由学习者单独进行学习,学习者与资源的交互是网络课程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习者与资源交互的质量会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大增强。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识别、理解、学习、思考、规划以及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在动态评价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针对不同学习者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如有效学习资源、学习策略的支持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最为及时的反馈信息,从而可以提高学习者与资源交互的有效性。

文中探讨了基于动态评价的网络交互的设计形式,以评价为交互活动的载体,主要从信息交互的层面提出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的几种形式,旨在提高网络课程交互的有效性,使网络课程既能建好又能用好。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1):55-59.

[3]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8):80-84.

[4]徐恩芹,张景生,任立春.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精品课程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68-71.

[5]张举范,李娟,程正勇.网络学习时代网络课程的反思与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83-86.

[6]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3):24-28.

[7]张国民,张剑平,邱红霞.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7):78-82.

[8]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2):12-16.

[9]Poehner M E. Dynamic Assessment[M].German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B.V.,2008.

[10]陈晓慧.教学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1]黄光扬.动态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模式及可用性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44-48.

作者:王利 秦建波 赵厚福

课程交互设计论文 篇2:

弹幕视频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课程交互模型设计

摘 要:传统的在线视频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缺少情感交流、缺乏即时反馈、学习效果不佳的三个问题。通过对弹幕视频进行分析得出其有着动态评论机制、多次重现的定点评论性、聚焦性与碎片化评论、可控的评论控制系统四个主要特征,能改进传统在线视频课程的不足。文章结合弹幕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以陈丽的教学交互模型为依据,构建了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交互模型,以期为弹幕视频技术走进远程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弹幕技术;在线视频课程;视频交互;交互模型设计

一、引言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在线学习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线学习最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在线观看课程视频,这些课程视频或长或短,根据制作者和目标群体的不同,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多数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基本都采用视频信息单向传递的形式。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视频由于缺少交流活动而过于单调,不仅无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由于缺少及时的教学反馈导致教学的质量无法有效的保证。如何实现在线及时交互、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交流一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弹幕视频技术(以下简称弹幕技术)于2007年前后进入中国,前期主要流行于各大娱乐类视频网站中,一直作为一种小众化的视频播放形式而存在。由于其小众化、年轻化的群体特征,其在教育应用上的发展并不是特别的完备。在教育方面涉及的文献有赵秋锦,杨现民[1]等在其关于大学在线视频课程交互设计中把弹幕技术作为核心的技术之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一个关于在视频相应时间点上加上弹幕形成“弹幕定点笔记”的功能;此外还有李海峰,王炜[2]两人将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在线视频学习新取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的介紹。本文将弹幕视频技术作为核心,以构建在线视频交互模型为主要研究重点,旨在探索弹幕视频技术在日益发展的在线视频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二、弹幕技术的概念及特征

1.弹幕技术的概念

“弹幕”是个舶来词,它本意是指射击类游戏中屏幕上密集的子弹,因数量多的像一张幕布,故被称为弹幕(BulletCurtain或Bullet Screen)。后来出现了可以在原视频上用字幕形式直接评论的网站。这些多数从右向左滚动的字幕从屏幕划过时的效果看上去像是射击类游戏里密集的子弹,网民将这种用飞过的字幕形式叫做弹幕[3]。此外,因为“弹幕”最初是来自于军事上的用语,所以读音应是dànmù。

弹幕技术首先是在日本动画网站上出现的,2007年左右,国内的动漫网站Acfun将其引进国内。弹幕技术依托的主要技术核心是一种可以内嵌到普通网页的Flash播放器。它和传统的Flash播放器有着不同的地方,弹幕视频播放器里包含了加载弹幕评论、上传弹幕评论和管理弹幕评论的三个功能。此外,通过一些弹幕视频播放器也能实现视频的播放和弹幕评论。目前网络上应用较广的弹幕视频播放器主要有:Bililocal、弹弹Play等。

2.弹幕技术的主要特征

弹幕视频由于其“高效地传递信息,并通过一种‘即时反馈’的传播形式,为用户构成共享的观看经验”[4],2015年后该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目前,包括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等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都在视频上应用了弹幕技术。笔者通过对优酷视频上的一百多部带有弹幕视频的教学视频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归纳,笔者认为弹幕视频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实时反馈的动态评论机制

传统的视频网站上的视频,受众之间的互动主要依靠的是视频下方的跟帖形式,这些跟帖呈现出先后顺序,而且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无法评论并直接呈现,存在时间的滞后性。弹幕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将评论系统直接搬到了视频上来,受众在观看视频内容的同时能够进行评论,且评论能立即从视频的屏幕上呈现出来,能动态、即时的进行视频内容的反馈,能与其它观看者进行有效的及时交流。

(2)一次评论多次重现的定点评论性

弹幕技术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特定时间点上观看者的评论并非只是一次呈现就消失的,当一个评论在固定时间点由一名观众打上去之后(未被屏蔽和刷新)是上传到了服务器端的,在视频的后续播放中,每次一到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这条评论就会再次从视频的屏幕上出现。这种“伪实时”的一次评论多次重现的评论机制不仅能让观众看到前人留下来的评论,同时能够让观众面对自己的电脑时,产生仿佛坐在虚拟的大客厅里,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观看视频的积极受众心理。当然这种永久性呈现评论也会有因为评论过多遮挡了视频、无效干扰评论多次呈现等问题。

(3)评论的聚焦性与碎片化

评论的碎片化和聚焦性指的是弹幕视频中的评论是具有针对性的,并不是在视频的所有时间点上都会有评论,而是在具有所谓的“吐槽点”才会有聚焦性评论。“聚焦性”是指这些评论可能针对的是特点时间点的背景音乐、解说词、角色的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也可能是教育视频中知识重难点及难以理解的地方,评论呈现出细节化的趋势。“碎片化”则是由于观众的低门槛化和评论的实时进行,观众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形成的评论较多的是简短的几句话甚至是几个词,评论的逻辑性和连接性较弱。这种呈现出聚焦性和碎片化的评论特性,能体现评论者对所观看视频的整体的集中反馈,评论者能通过最终的评论汇总表来查看自己的个人评论,视频发布者也以通过评论的反馈修改视频和解答评论者提出的疑问。

(4)多方可控的评论控制系统

由于是从娱乐类视频中发展起来的,所以目前弹幕视频网站上所呈现给我们的弹幕评论有一部分是呈“无序”状态的,除了特有的“弹幕语言”外,时而还能看到不合时宜或者不符合情境的用语。因而,有效的后台的控制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技术核心的弹幕视频播放器,为观赏者提供弹幕的播放功能之外,还有着自动屏蔽和控制弹幕评论的集成功能。视频的观看者和弹幕的发送者可以自主的选择是否开启弹幕、设置弹幕的字体大小、数量、颜色、以及要屏蔽的内容等等。此外,视频的上传者和管理者也可以设置视频弹幕的呈现方式、刷新时间、屏蔽词和举报机制,弹幕视频的评论内容和数量等指标能得到监管和控制。

三、弹幕技术的应用分析

弹幕技术在视频播放上的兴起给在线视频课程的呈现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启示,笔者认为其所具有的即时反馈性、多次重现机制、聚焦化和碎片化的评论特性以及可控的评论系统都可以有效的应用在在线视频课程中,去解决传统在线视频课程中所存在的情感交互缺失、即时反馈不足和学习效果不佳的三个突出问题。

1.弹幕技术在促进情感交互中的作用

教学作为一种交流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活动,是无法缺少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的。曹传东,赵华新等人近期针对MOOC的研究发现,当前MOOC类的在线视频课程中由于其传统的视频模式情感交流缺失十分的严重[5]。教学形式上情感互动困难,教学过程中情感投入不足,这类问题一直是远程教育中情感交互缺失的表现[6]。弹幕技术所具有的即时反馈和多次重现的机制能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相应的评论直接呈现在视频课程的屏幕上实现真正的实时评论,并通过上传到服务器端每次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再次重现,实现“伪实时”评论。这种实时和伪实时相结合的评论机制,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和教师以及同伴进行沟通交流,营造出一种类似于在课堂讨论的在线学习环境,一改以往学习者孤独的自我观看视频的学习“孤独感”。当学习者提供的观点成为群体的关注焦点、情感状态时,能够激发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个体能够产生活动自信、主动感[7]。

2.弹幕技术在提供即时反馈中的作用

此处的“反馈”即教学反馈,包含两个方面含义,既指在在线视频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反馈,又指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给予的后馈。根据教学反馈的延时性,教学反馈可分为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8]。有效的即时反馈能及时的发现学习者在当前学习的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传统在线视频课程的教学视频无法直接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评论,也无法实现将学习者的评论多次呈现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这导致学习者无法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直接反馈出来也无法让教师及时的给予学习者反馈。在一段教学视频观看结束后,学习者可能就将刚刚所产生的疑问遗忘了,教师则也无法准确掌握每节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弹幕技术支持实时的在线评论,不仅能实现学习者及时的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立刻呈现出来,并且能够保留下来,多次呈现在相同的学习时间轴上,教师能即时的看到并给予有效的反馈。教师的弹幕还能给后来进行学习的学习者提供现成的问题和解答,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3.弹幕技术在促进知识理解中的作用

在线视频课程中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在线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获得的。这种方式看似能让学习者快速的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却严重的缺乏主动的思考和理解,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基本都停留在最基本的“知道”和“了解”的层次上,远达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目标。在知识理解的理论中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等[9]提出知识理解包括解释、释译、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六个维度。理解的含义不仅仅是“明白、懂得意思”,更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因为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应用知识,才能创造出新的知识[10]。在传统的视频课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基本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连第一维度的“解释”都很难涉及到。而在弹幕技术的视频播放下,学习者在自发或者教师的要求下(发表问题和评论)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论,必须在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内容的同时进行思考,才能发表出对学习内容有效的评论。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在进行视频学习时不仅有知识的输入还有知识的输出,能有效的促进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习的效果。此外,学习者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其他学习者或者教师已经发表过的评论对于其本身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大有帮助。

四、基于弹幕技术的在线视频课程交互模型构建

我国学者陈丽在劳里拉特(Laurillard)的“学习过程会话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见图1),并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将远程教学交互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三个层次。在线视频课程作为远程教育的模式之一,其教学活动中也包括了从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三个层次,因此在线视频课程的交互模型设计以陈丽的远程教学交互模型为参考依据,进行了重新的构建。

根据弹幕视频技术的基本特点结合陈丽提出的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的理论基础,我们提出了以弹幕技术为核心的视频交互模型(见图2)。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交互是网络学习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摩尔(Moore)[12]认为远程教育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交互,分别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在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中,教师要査看带有学生弹幕评论的教学视频,并及时做出反馈,因而在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课程中也强调“教师与教学视频的交互”。因此,该交互模型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远程交互”

这里所指的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远程交互”与传统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或者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有着不同之处。在线视频课程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主要基于弹幕评论系统通过评论实现,是一种类似于在线和离线讨论的交互模式,它主要依托于弹幕播放器的评论功能,不同于前两者可能包含的小组协作、在线论坛等传统上的交互。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主要通过弹幕评论交流,实现信息、概念、情感交流。根据弹幕播放器的特点,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形式依托于视频主要包括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三种形式。一对多指的是在进行对学习内容的在线评论和交流时,学习者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学习,但是评论的对象(学习的难点、其他学习者提出的问题等)和数量却是多样的。多对一与一对多相反,指的是多个个体对同一个学习内容(同一章节、同一重难点、单个学习者提出的问题等)进行的讨论和交流,是以群体为单位和单一事物之间的交互。多对多则是在线视频学习者交互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评论时没有明确的对象,对于不同的问题的看法以群体的个人知识背景和价值观等为区分进行潜在的分组,不同群体发出不同的评论甚至进行辩论。学习者依托于弹幕视频技术实时和“伪实时”的评论特点,通过这种在线交流,給学习者带来群体归属感。传统视频教学中学习者单独观看教学视频时的单调和“孤独感”不复存在,这种参与性的群体认同是传统视频课程所不具备的。当学习者对某一群体的认同感越强,就越有可能代表那一群体参与集体行动[13],弹幕视频所赋予学习者的群体认同感,能有效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2.学习者与教学视频的交互

学习者对教学视频进行操作,实现人机操作交换。学习者与视频的交互其实也是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交互。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者与教学视频交互的方式包括传统的停顿、回看、重放等基本操作交互,还包括了对教学视频的在线评论,对弹幕系统进行个性化设置等操作交互。在线的动态评论功能能够实现学习者在线提问、对重难点进行在线个性化标记、对其他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发表对所学知识的看法等功能。弹幕系统的个性化控制设计功能则可以为学习者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视频播放模式,可以控制弹幕系统的开关、弹幕的数量、弹幕内容的屏蔽、字体字号的格式等等内容,使学习者能对自己所观看的弹幕视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個性化定制。

弹幕视频通过视频和评论对教学内容进行概念呈现。弹幕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视频不再是像传统的教学视频一样,只能提供给学习者声音、文字和画面的信息,还可以将弹幕播放器服务器端的弹幕加载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在进行教学视频观看的同时能看到之前学习者留下的有用信息,有效的促进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理解。在前人提出的问题和评论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的效率。

3.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

在线视频教学中的师生信息、概念、情感的交互通过实时的在线评论问答和非实时的弹幕评论后台统计反馈实现。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交互方式,当前的在线视频课程中学习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学习者很少跟视频的制作者有交互的行为。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课程的师生交互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同步交互的实现形式主要通过在视频的评论和视频的反馈上实现,教师通过在视频上实时评论发表观点和学习者进行交流,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实现概念和信息交互;异步的交互则是结合弹幕评论系统后台的弹幕评论统计功能实现,教师在线下通过弹幕视频的评论系统收集整理学生的评论和反馈,发现学生普遍的问题以及教学视频制作中的问题,对视频进行二次加工和修改,实现与学习者之间信息反馈的交互。当然,教师在与学习者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同步”和“异步”的交互的同时也实现了上文所提及的师生间的“情感交互”,让学习者感受到自身与教师有情感上的交流。

4.教师与教学视频的交互

教师与教学视频的交互是弹幕技术支持下的一种特殊的交互形式,教师通过对弹幕视频进行操作控制实现与其的交互。教师通常是教学视频的制作者和管理者,传统在线视频教学中教师在视频制作上传后受交互方式的局限,很少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视频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很少就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弹幕视频技术支持下,教师不再仅充当一个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管理者,教师能实时的根据学生的在线评论,通过在线对弹幕评论进行操作来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在视频中通过文字的提示对视频的重难点进行即时的讲解。此外,弹幕评论后台的服务器能进行学习者的弹幕评论统计,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评论的内容发现学习者反映的教学内容问题和教学视频制作上的问题,对视频进行加工修改。

此外,教师还能对弹幕视频进行管理控制。作为视频的上传者,教师对视频的弹幕系统有全局的设置权限,控制好弹幕的相关参数,能减少弹幕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教师能通过对视频的评论数量、字体大小、发表间隔、屏蔽词池以及刷新间隔、弹幕评论间隔等选项进行设置实现与视频的交互。另外,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定制不同的弹幕规则,及时删除不良的弹幕评论,规范弹幕评论的同时还能保证视频教学内容不被过多的无用信息所干扰,减少弹幕带来的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

弹幕技术的出现是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一个结果。跟以往远程教育领域所引进的其他新技术一样,弹幕技术要在教育领域应用和推广必须经过合适改造和一定的实验验证后才能行的通。弹幕技术在当今视频网站上的火热表现说明其在视频传播中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初步探索也体现出其所具有的一些潜力,然而笔者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远程教育发展的种种趋势表明,在视频端的深度交互,包括实时的编辑视频内容、添加个性化互动、评论、表情、图片等,将会是未来在线视频教育的一个方向标。本文在此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经过进一步的改造和实证研究,弹幕技术必定会为深度的视频交互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赵秋锦,杨现民,王帆.大学视频公开课交互设计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4,(05):15-21.

[2]李海峰,王炜.弹幕视频:在线视频互动学习新取向[J].现代教育技术,2015,(06):12-17.

[3]陈松松,何天天.弹幕视频——小众网民互动新形式[J].新闻世界,2014,(06):168-169.

[4]谢梅,何炬,冯宇乐.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J].新闻界,2014,(02):37-40.

[5]曹传东,赵华新.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03):39-44.

[6]周旭,孙瑜,魏亮,李永珊.现代远程教育视频教学中的“情感助教”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8):59-62、69.

[7]陈培林.网络群体学习建构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30):14-17.

[8]吴中江.试论教学反馈的概念及其分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2):8-13.

[9][美]格兰特·威金斯,等著.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6-61.

[10]陈明选,刘径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设计的转型——基于理解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08):10-16.

[11]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 2004,(05):24-28.

[12]Moore, M.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02), 1-6.

[13]陈浩,薛婷,乐国安.工具理性、社会认同与群体愤怒——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2,(01):127-136.

(编辑:郭桂真)

作者:黄文有

课程交互设计论文 篇3:

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交互环境设计探讨

摘 要:“可交互性”是网络课程设计原则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也是评价网络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网络课程若缺少一个可交互性强的交互环境, 将大大降低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网络课程要具备良好的交互环境,必须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本文将简单介绍现在流行的WEB2.0的各种新技术,阐述这些新技术在提高网络课程交互环境的交互性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交互环境设计模型。

关键词:WEB2.0 网络课程 交互环境 交互性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处于时空分离状态,交互水平的高低与效率、交互方式的多样性是衡量网络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在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中取得重大突破,除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外,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绝不可少的。目前Internet技术正发生着新一轮的革命,由传统的WEB1.0发展到现在的WEB2.0,在技术上、理论上又有了新的巨大突破,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引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本文将介绍WEB2.0的各种新技术、新理念,以及它们在网络课程交互环境设计中的功能作用,并探讨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课程交互环境设计模型。

一、WEB2.0与网络学习环境

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重大革命。现在业界比较认可的概念是:“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1] 它的核心理念是注重知识共享、注重个性化、注重网络社会化、注重用户体验与参与、以用户为核心。

网络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与网络课程的交互中进行的,因而交互环境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尤其重要。学生在网络中通过交互环境互动、分享、知识建构,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由此可知网络学习的指导思想与WEB2.0的核心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所以Web2.0所具有的个性化、共享性(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共享)、开放性等特点,为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网络学习交互环境提供了恰当的技术支持。

WEB2.0技术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将大大地促进网络学习的效果,加强网络学习中的交互性,将对我国的网络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二、WEB2.0技术及教育交互功能简介

WEB2.0是一系列新理论、新技术、新软件的集合体,它包括Weblog、PodCasting、Wiki、RSS、Tag、IM、SNS、P2P技术、AJAX技术等。[2]

Weblog:简称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反向引用(TrackBack)和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它是一种一对多的交互方式。Blog在网络教学的应用可以体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空间,实现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可以自由编辑其主题,同时可以对别人的Blog发表评论,并可以对主题与评论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它促进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是学习者在网络化学习中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

PodCasting:中文称播客,它是一种向Internet发布音视频等媒体文件的技术方法,能够让用户订阅RSS,可以实现自动接收文件,并将媒体文件下载到便携终端上,以便收听或观看。PodCasting与Blog有着类似的功能,只是表现形式上除了文字,主要是以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来呈现。因此它可以提供多种媒体的交互,可以构建视听化的学习社区,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多种媒体的交互平台。同时与Blog一样也可以作为教师发布教学信息的平台。

Wiki:中文名维基,它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它的每个用户(维客)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探讨或者扩展。它是一种多对多的交互方式。Wiki在网络学习中可以作为协作创作与学习交流的工具,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者在学习中可以共同完成彼此感兴趣的同一学习主题,这就要求学习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沟通、交流,这对学习者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RSS:RSS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或Rich Site Summary或RDF Site Summary的简称,它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RSS是一种信息“推”技术的应用,通过RSS技术学习者可以订阅Blog、Wiki、PodCasting等上面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的更新将自动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共享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Tag:中文叫标签,是一种新的组织和管理在线信息的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针对文件本身的关键字检索,而是一种模糊化、智能化的分类。Tag技术在网络课程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学习资源进行智能化的分类管理,并与其他学习者的资源连接起来。

IM: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如我国使用普遍的MSN、QQ等软件,它是一种实时文字、语音、视频等交互的软件。IM软件在网络学习的交互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即时通讯软件,这可以让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实时交互。让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面授教学时交互的实时性,使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中的交互更加迅速。

P2P技术:对等联网,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它是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的技术。网络学习中的教师与学习者是在地理上分布很广的学习形式,P2P技术的使用可以加强各学习者之间的大文件的共享与交流。

AJAX技术:AJAX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等的缩写,被称为“老技术新外衣”。它是WEB2.0的核心之一,综合了几种技术的AJAX,显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站交互性。它能让WEB应用程序具有桌面应用程序类似的快速响应的用户交互体验感。

三、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课程交互环境实现模型探讨

我们要对网络课程的交互做出良好的设计,首先必须明确网络课程交互环境中的交互类型。关于网络课程中交互的类型,国内外专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国外学者穆尔(Moore)的分类法比较得到大家的认同,他把网络课程中交互分为3 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2] 国内学者,复旦大学刘凡丰博士建议在穆尔的三种交互类型基础上应加入第四种交互: 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交互。[3] 笔者认同刘凡丰博士的观点,认为交互中还存在学生与界面的交互,将网络课程中的交互分为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两大类,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课程中的交互类型

传统的网络课程的交互环境一般比较单一,比如交互媒体呈现仅限于:文本、图片,交互方式仅限于E-MAIL、BBS、留言板等。交互方式单一,不能形成立体的交互环境,因而对网络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WEB2.0出现以后,各种技术蜂拥而出,为网络课程良好的交互环境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持,表现媒体多样化,交互方式多种多样,几乎能够模拟大部分现实教学中的交互方式,所以WEB2.0的出现,将大大地丰富网络课程学习环境中的交互功能,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笔者根据对WEB2.0技术的了解与对网络课程交互环境的认识,站在新的信息技术的角度提出不同于传统的网络课程交互环境的新的网络课程交互环境实现模型——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课程交互环境实现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网络课程交互环境实现模型

1.学生与界面的交互

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是整个网络课程交互环境的前提,它为学生进行其他交互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学习中它是学生与整个网络课程进行交互的接口,因此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课程的交互环境与网络课程的交互效果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笔者主要从技术层面来论述WEB2.0技术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界面必须结合美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色彩搭配要合理,交互响应速度要快。如果出现鼠标点击之后需要等待很长时间,那学生就会有一种学习挫折感,从而对学习的兴趣及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在WEB1.0时代,网络课程的开发采用的是传统的WEB开发技术,与用户的所有交互都要全部刷新整个页面,即使这页面只有部分数据改变,因此出现经常性的屏幕闪烁与等待。而WEB2.0技术中的AJAX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AJAX技术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进行异步数据读取,它能够按需到服务器读取数据,当页面只小部分数据变化时,不需要提交整个页面,只提交需要更新的小部分到服务器,因此不存在屏幕刷新与闪烁,正因为按需读取,响应速度很快,在与用户的交互中,鼠标点击,立即响应,带来非常好的用户交互体验感,良好的交互体验感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学习的进行与学习效果的提高。

另外,网络学习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性化学习,在交互界面的布局上各学习者的喜好可能不一样,如果交互界面的布局能按照学习者个人的喜好来随便改变,这会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目前.NET2.0中的WebPart技术很轻易就能实现这样的功能,其技术原理仍然是AJAX技术。这样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种体现。

2.学生、教师与资源的交互

网络学习中,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其他的交互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点来进行的。因此学生与资源的交互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与资源的交互主要指教师能够经常性地更新、删除、管理学习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尽快地看到最新的学习资源。

网络学习中,知识的表现形式应该通过多种媒体来表达,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师可以通过Blog来发布最新的文本、图片等信息,可以通过PodCasting来发布最新的音频、视频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Blog、PodCasting利用RSS技术订阅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源来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并可以进行评论,发表学习感言等。学习者利用Tag技术可以对知识资源包括评论进行分类管理,并与Internet有相同学习兴趣的学习者共享资源,Tag技术还可以用来导航,以免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学生利用RSS技术除了订阅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源之外,还可以自动订阅Internet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这样大大地扩充了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

3.人际交互

网络学习中,除了人机交互非常重要之外,人际交互也是同等重要的。网络学习是教师与学习者时空分离的一种学习,因此不可能有传统教学中的那种面对面的人际交互。而在学习中,学习者的情感交流、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网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教师是辅导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来完成。在传统的网络课程的人际交互中,主要是利用BBS、E-MAIL、聊天室等,交互方式不多。在WEB2.0时代,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化软件,社会性软件以人性化、主体性、社会性为显著特点,这些软件的应用,提供多样化的、人性化、社会化的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环境,为网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WEB2.0技术中的Blog提供的可读可写功能,让学习者能够在这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疑惑等,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它能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探讨或者扩展,为多个学习者提供一个协作学习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Blog、Wiki上面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情况来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及根据学生在这上面写下的评论等来进行教学评价。围绕某个主题建立的个人或群体Blog与Wiki,借助于Tag、RSS、SNS可以让更多对此有兴趣的用户参与进来展开交流、评价与讨论。学习者通过RSS与Tag把心得、疑问主动发布出去,从而使对该问题有共同兴趣的人群实现共享、交流与互动,得到他人针对性的帮助与建议。学习者可据此修正自己的偏差,不断地进行反思,加深理解与体会;通过SNS网站与Tag,学习者可找到有共同兴趣的学习伙伴,就会逐渐形成基于个人兴趣的学习生态圈,用户就有机会接触全世界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人,与他们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不但能够分享到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且也可能分享他们的思想,从而有效提高网络用户自主学习的效果。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还可以通过P2P来共享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源。此外,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还可以通过IM软件如QQ、MSN等进行全方位实时文字、语音、视频交流,模拟现实世界的交互。

四、结束语

交互环境的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WEB2.0理论及技术飞速发展,为提出创造性的交互方式以及提高网络课程的交互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新的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如何使用新的技术来实现良好的交互环境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什么是web2.0?[DB/OL],强国论坛,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14553&typeid=45

[2]Web2.0技术包括哪些内容?[DB/OL],http://www.marketingman.net/FAQ/0052.htm

[3]Moore.M.G.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989,3(2):2

[4]刘凡丰.网络教育中四种交互及交互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2(6):28~30

作者:赵 辉 陆冷飞

上一篇:混业经营探究论文下一篇:建筑审美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