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网络学习资源不断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为混合式学习理论和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面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 篇1:

浅谈《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设计

摘 要:高职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是加强实践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零距离对接的重要一环,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阐述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及对《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是我们在教学实施前的一个准备工作,要准确理解课程设计的含义,应先理解课程设计是建立在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之上的,依據专业培养目标里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四种能力所包含的岗位进行精心设计的。课程设计为教学提供了可靠保障,是我们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好的课程设计可以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同时也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1.强调“校企深入合作”

主动自觉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在《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设计中,全过程都有企业人员参与,校企共同确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同时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及其他院校的教师共同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并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探讨以及制定考核标准。

2.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是按照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将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特定的发展情景及实训任务、项目中;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协调、合作的观念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利用在校学得的知识和经验直接胜任就业岗位;再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科学选择教学媒介,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爱学、会学、会用,以全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效。

3.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将“为就业服务”的理念融入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中,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要求。为了让学生尽早地体会到职业环境,学校引入企业入驻孵化园便于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还采用“前工作室,后项目室”模式进行实战,这样通过工学结合,“工作”与“学习”相互融合、交替螺旋上升,力求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

4.积极开发项目课程资源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为了扩充课程项目载体,积极开发项目课程资源,使其能强有力地支持项目课程设计与建设。项目资源与载体除最新行业标准、规范外,还注重真实的设计流程,同时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在进行课程资源准备时,不仅包括素材库、指导书等教学资源,同时还要注重实践资源的开发,如:项目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有了好的课程资源,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以这样的指导思想为前提的情况下,谈一谈在进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设计时的设计思路。

二、课程设计思路

第一步,确立科学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工作。课程设计前期,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以及召开专业论证会,确立了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专业培养目标里,我们将平面广告创意,平面广告设计作为我们的核心岗位。依据核心岗位,确立了包含四种能力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对于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能够制作各种广告媒体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而与企业相关人员和行业专家共同召开专业论证会,通过多次论证,制订了相应的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目标。

第二步,明确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设的,针对此专业将其周边课程进行整合,在进行教学内容选取时本着以下原则:通过校企合作选取、序化和研讨教学内容;解读广告设计师职业标准,提取知识点、操作点;将知识操作点项目化,选择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将其层次化,确保涉及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在项目实施中,注重工作流程化,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培养职业能力素质;工学结合,使“工作”与“学习”相互融合、交替螺旋上升。同时将选取的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共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实训层次(选取书籍封皮设计、儿童相册设计等作为教学型项目)、专项实训层次(选取抠图、调色等作为经验型项目)、综合应用层次(选取海报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作为真实型项目)、顶岗实习创意层次(由实习单位制定的创新型项目),在充分利用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时,通过项目指导书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与方法

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把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相结合,形成主题任务,进行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真实项目,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教学全过程贯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

第四步,改善课程教学条件,加强校企结合,有效利用校外专业实训基地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创建了工学结合一体化项目室,采用一体化座位编排,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条件下学习。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的一种紧密型实质性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满意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总之,课程设计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进行课程设计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实用性为指导,突出岗位实用能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刻认识市场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趋势、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培养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

吴 慧:女,1980年11月,2003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从事计算机教学,现任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与广告设计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平面广告及网站开发。

杨振娟:女,1980年4月,200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现任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网络工程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平面广告及网站开发。

张翔伟:男,1981年7月,2006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现任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与广告设计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平面广告。

(作者单位 吴 慧 张翔伟: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与广告设计系 杨振娟: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网络工程系)

编辑 李建军

作者:吴慧 杨振娟 张翔伟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 篇2: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设计

【摘 要】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网络学习资源不断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为混合式学习理论和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关键字】混合式学习;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设计

1 混合式学习概述

Singh & Reed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内,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和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协调,用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以取得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学习方式[1]。

我国学者何克抗认为,混合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发挥二者的互补性,以达到降低教学成本、获得最佳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2]。有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形成[3]。

笔者认为在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条件下,混合式学习应该进一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我国教育领域中的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不能有机整合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将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整合,以指导《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实施。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学者Badurl Khan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结构理论中,教学机构、教学论、技术、界面设计、评价管理、资源支持和道德伦理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4]。可见,混合式教学包含的因素是多元性的,需要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有力支持,要有具体的学习和教学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设计,需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学评价几个要素。

3 基本过程模型

本文根据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和《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本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3.1 学习需求分析

在进行学习需求分析时,可以采用内部分析法和外部分析法。内部分析法指根据教育部门内部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能力要求进行学习需求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快捷鉴别出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也存在学习需求分析与社会人才能力需求不能很好接轨的问题。外部分析法指根据社会的、职业的要求来分析学生现有能力水平与期望达到水平的差距。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学习需求的分析结果能够很好的与社会和职业接轨,缺点在于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由于条件的限制,可操作性差。笔者建议由各个教学单位的相关主管部门,比如各高校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学生处等进行外部分析,一线教师采用内部分析,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来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的、客观的分析。

3.2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指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或课堂教学中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感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它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用于解答“是什么”的问题,对于陈述性知识,学习重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对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系统性。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做”的问题,用产生式系统来表征。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知识学习的机械化,由于课堂教学的时空及教学环境的限制,仅依赖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策略性知识是在实践环境下解决问题方法的宏观思考,即学习者的认知策略,需要真实学习情景或虚拟化程度较高的教学环境的支持。 这三类知识的构建,要求不同的混合学习条件、学习时间和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在混合学习实施之前认真分析课程内容,详细的划分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3.3 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也最终决定人才培养规格。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定向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反馈、调控作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目标要适度、恰当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可以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3.4 教学环境构建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知道如何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学环境分为课堂教学环境、实验室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和社会实践环境。根据《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本课程的教学环境设计应考虑学习任务、相关教学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和协作工具等要素。

3.5 教学活动设计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活动设计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网络教学活动虽然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自主性,但又缺乏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可控性。在混合式教学中应注意二者的互补性,进行有效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课程的基本学习活动模型包括四种学习空间: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实验室学习及社会实践,在各个学习空间的教学活动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活动模型

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实验室学习社会实践

教学演示教师讲授问题总结学生讨论网络交流作业提交问题求解资料查询课件下载任务布置知识学习实践操作作品创作小组协作问题求解个别指导问题反馈环境适应能力训练教师指导经验总结

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的基本内容为:知识评价、技能评价、能力评价。三者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知识30%、技能30%、能力40%。

4.1 知识评价

按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知识评价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几个层次,具体如下:

(1)知识:指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的识别与记忆,主要表现为对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回忆和在特定情景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提取;(2)理解:指对知识深层次意义的认知,主要表现为对所学概念、原理、思想、理论等深层次理解,并可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转换;(3)运用: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够在特定情景下通过知识的综合应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4)分析:指对复杂系统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主要表现为能够对系统进行系统结构和组成要素的科学划分,并找出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联系;(5)综合:指对个别问题和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在个

别问题或现象中找到共性所在并进行有效的系统归类;(6)评价:指对所学知识或复杂问题进行价值判断。

4.2 技能评价

按照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内化程度将技能评价分为指导性操作、机械操作、熟练操作和综合应用几个层次,具体如下:

(1)指导性操作: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各种计算机操作的能力;(2)机械操作:指通过训练自主完成课程中各种操作的能力;(3)熟练操作:指通过反复训练,精准熟练的完成课程中各种操作的能力;(4)技能的综合应用:指能够将所学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选择并综合应用的能力。

4.3 能力评价

学生能力评价分为限制情景下问题解决能力、真实情景下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具体如下:

(1)限制情景下问题解决能力:指在教师限定的非真实情景下解决预设问题的能力;(2)真实情景下问题解决能力:指在真实的复杂的情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指能够综合自身各种能力,通过方法创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Singh H.& Reed C.A White Paper :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DB/OL].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下) [J].电化教育研究,2004.(3)、(4).

[3]韩立华,常樱,王玉梅.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6

[4]刘志文.混合式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22.

项目基金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技术教育专项指令性课题“网络交流平台在职业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ZL-12002。

作者:李伯飞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 篇3:

浅谈平面构建和页面构建的课程设计

● 课程设置背景

随着新型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近年来B2C、团购等新型消费模式的出现,互联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目前仍没有在发展和盈利中找到好的平衡方式。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电子商务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能全面而准确地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因此,有效地融合电子商务、网络、样式表的课程就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了。

平面构建和页面构建,主要用于实现对学生的多种类元素综合构成训练,特别是CSS+DIV盒子模型。课程主要讲授设计过程中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的使用知识,属于专业核心能力模块。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版式设计的学习中初步了解设计的规律和技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社会需求调查

页面的设计需求五花八门,城里城外、网页、广告、产品等都囊括其中。在信息化时代,盒子概念的提出,使我们实现了用盒子包装美化页面,进而达到智能换页的目的。

● 课程设计

1.教学目标

学生可以完成表面页面版式设计,能够制作简单、简洁、完整的网页页面。

2.内容组织形式

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需要专业教师、实习教师、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可以主教与辅教的形式开展。

3.设备需求

硬件为计算机(有联网计算机更佳),软件为Windows操作系统、Dreamweaver网页设计软件以及其他辅助设计软件。

4.课程设计

(1)学习情境,项目设计(如下页表1)。

(2)学生学习表设计(如下页表2)。

(3)学生自我评价表(如下页表3)。

(4)教学评价与测评表(如下页表4、表5)。

● 应用习题与案例呈现

案例:应用样式表建立一个页面框架,再通过CSS格式化与美化,要求CSS有四种美化形式(多页面自动化代换美化),能体现出页面美化的智能换页。<link href="”Body.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