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论文

2022-04-15

摘要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高校要认真分析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强化教育引导、典型引领、文化熏陶、建章立制上下功夫,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论文 篇1:

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在构建和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师德师风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必须认真分析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从而为稳定高校教师队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1]。

师德师风作为一种一定社会关系下的观念形态,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党和国家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教育和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性作用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是一项让高校教师真正具有“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师德风范的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能否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根本举措。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①良好的师风和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特别是大学教师,我们的产品是在几年以内就要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实实在在、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履行好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势在必行,又是众望所归。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二)高度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实施“以德育人”教育方针的前提。广大教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光辉的人格典范。

2.高校师德建设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神圣的事业。师德建设是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建设不仅要植根于眼前,更要放眼于未来。

3.高校师德建设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师德是教育的良心,经师易德,人师难求。师德建设是实施以“以德治教”的关键。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既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主力军,也是保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师德师风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要不断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师德师风持续发展的机制,把时代对师德师风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长久的自觉行为;既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内容和要求,也要有一套完善的师德师风运行机制和评估、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师德师风的责任制、追究制和自上而下完整的管理体制。①

二、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所有教师都应当认真学习科学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思想,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国内外大事,紧跟时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了解全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二)具有敬业精神

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敬业表现在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校教师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要敢于挑重担,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面作出表率,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要对学生负责,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让全体学生健康发展。

(三)言传身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师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要起表率作用。要注重个人修养,以“德”感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意识到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教师自己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可能去影响学生。②

高尚的师德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高校师德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创新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教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坚信,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的工作,高校教育工作一定会赢得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广泛赞同,也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

Statue and Role of Ethic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Education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tatus

CHEN Lu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1, China)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thics Construction;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作者:陈露

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论文 篇2: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高校要认真分析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强化教育引导、典型引领、文化熏陶、建章立制上下功夫,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 高校 师德师风建设 思考 实践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对教师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新的精辟论述;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三个牢固树立”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立标。

一、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待提升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社会功利主义现象的负面影响,以前教师“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部分教师教书和育人分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是:“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尽管“教育具有价值性”是事实判断,部分教师出于不同的心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回避或干脆否定教育的“教育性”,导致育人效果打折扣。2.受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提升自身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有待增强学校在管理和考核体制的政策制定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部分教师为了职称晋升和待遇提高,出现了为发论文而发论文,为做项目而做项目,进而造成科研品质难以提升。此外,在对优秀教师的衡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中,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教师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轻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3.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特点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软任务,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未能得到普遍重视,与其他硬指标相比较既难考核又不容易找到抓手,因此,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仍有待完善,如师德评价缺乏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师德建设载体缺乏统筹规划,师德监督未形成完善的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二、浙江大学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是一所有着117年办学历史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历来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发挥学校特色优势,通过“四个强化”,不断在提高学校师德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尚弘扬高尚师德,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强化教育引导,构建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1.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教师上岗第一课每年8月份,学校将师德师风专题作为新进教师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举办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编入《教师手册》,为新教师配备职业导师,发挥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2.实施“育人强师”全员培训,力争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全覆盖2012年6月7日,学校启动实施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师德师风”为主题的“育人强师”全员培训,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对学校全体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开展一遍轮训。截至2014年6月,学校已先后举办“育人强师”培训班次42个,培训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3844人次。3.成立“求是导师学校”,增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责任感浙江大学于2007年成立“求是导师学校”,旨在提高研究生导师专业学术能力的同时,帮助导师真正做到“学好为师,德高是范”;目前已举办6期。(二)强化典型引领,构建多形式宣传示范载体1.“三评比”树立师德标杆定期举办“三育人”标兵、“心平奖教金”、“优质教学奖”评选表彰,每次评选活动师生参与度高、宣传覆盖面广,通过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卓优、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树立爱生重教标兵,在全校形成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教书育人浓厚氛围。2.“三平台”展现师德风范通过开展庆祝教师节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发挥青年教授联谊会和女教授联谊会等教师自组织师德师风建设的生力军作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引导教师做学生的心灵朋友、做学校的桥梁参谋、做学术的骨干精英,做社会的智囊服务,全面展现当代教师的师德风范,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求奉献,勇于奋进”的良好氛围。3.“三倡导”推进师德宣传倡导师德宣传与师德理论研究创新相结合、与成果出版相结合、与历史师德楷模示范引领相结合,设立师德研究课题,举办师德论坛,出版一批如《领航》《先锋》《青蓝辉映求是路——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掠影》等宣传浙大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著作等,推出“院士长廊”(建于2006年5月,展出院士153位)和“百年文科名家展”(建于2010年7月,展出名家大师53位),深入挖掘当代与历史的师德楷模,大力宣传师德典型,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强化文化熏陶,构建多方位师德建设环境1.排演大型原创话剧《求是魂》,大力弘扬求是精神2013年至今,话剧《求是魂》在校内公演5场,赴京汇演3场,反映竺可桢对中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展示竺可桢校长追求真理、培养英才、守护文明、爱国奉献的辉煌一生。2.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编发背景资料、开展征文活动、组织专家研讨、开展核心词征集、选树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活动中来,继承和发扬求是创新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共同遵循、切實可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3.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着力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出台《浙江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纪检监察工作规定》,明确将“加强本单位的师德师风学风教育”作为二级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开展“清心·正道”廉政书画作品展、“廉洁教育季”系列活动等廉洁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广大教师廉洁意识,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四)强化建章立制,构建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1.师德考评有制度出台《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制定《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和《关于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将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德育导师制、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岗位聘任制,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师德监督有手段设立专门机构接受申诉、投诉和举报;每年从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退休教师中选聘督导员,协助督查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督促教职工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树立良好师德风范;建立健全科技信用管理体系,对学术诚信行为实现全记录,多管齐下,有效推进师德监督体系更透明化、科学化和制度化。3.调查惩处有程序成立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小组落实查处机制,制订《浙江大学学术不端行为认定和处理细则》和《浙江大学教职工学术规范问题调查工作规程》,形成一套缜密的调查处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学术道德问题的调查处理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1.建立高效的师德师风领导体系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往往是多个部门,各自“搭台唱歌”,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源整合,部门之间师德方面的工作职能有时会交叉、重复,有时又会出现工作无人“补台”的情况。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由专门的学生部门来负责,教师思政工作(包括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基本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人来承担。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将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列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高效的师德师风领导体系应提上工作日程。2.建立完善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划出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底线。“要将高校师德考核指标量化,形成一个整体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师德自我评价系统,使教师行为不断得到校正,调动师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要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将师德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内,并将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并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进一步建构起注重质量和内涵、注重学科特性、注重教育教学、注重教师职业规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给予教师最公平、公正的评价和肯定。3.建立统一的“科研诚信管理系统”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立“科研诚信管理系统”,将教师的科研信誉通过系统及时进行备案,加强科研诚信监督。建议地方省部级课题研究的结题材料参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做法,要求所有的结题材料必须经过查重审核,防止学术作假事件的发生。4.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指出:“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政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教育已在知识的发展、转让和分享方面发挥了专业作用,因而国际上的合作应为全面开发人类的潜力作贡献。”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比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必须具有能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应该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能以這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要自觉承担起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257.

[2]陈宁.师德建设:多视角的分析与建构.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教育参考资料,1999,(7—8).

[4]安云凤等著.高校师德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55-58.

作者:王小燕

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论文 篇3: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之现状及对策浅析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思想引导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师德师风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阐述高校辅导员在育人价值中应该要具备哪些优良的师德师风,进而探讨从多方面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重要措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师德师风 现状 对策

辅导员的形象魅力体现辅导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文化素养。它陶冶着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信其师而乐于学。人们常说的为人师表,其实就是说的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这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崇高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能全面提升工作的整体性,在学生面前展现包含高品德、高学识、强能力等要素在内的高尚的人格形象,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阐述高校辅导员在师德师风中表现出的不足

1.理想信仰的缺失。高校有些辅导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理想信仰不存在,对于学生的冷暖不闻不问,工作开展不细致,辅导员出现了部分职业道德滑坡现象,总希望坐享其成,或是不择手段占有。特别我们少数辅导员理想信念的弱化,这样,人性弱点更加凸显,更不利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引导。

2.工作责任心不大。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任课教师相比,更要求辅导员具有细心、耐心,能有强烈的责任感。学生无论有任何事情发生,第一时间就是找辅导员。所以辅导员基本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身心疲惫,以至于工作无激情,无动力,引起职业倦怠。尤其是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不想去做一些琐碎的学生工作,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心理引导等,往往造成忽略,在日常管理中,作为第一线的辅导员,没有形成细心观察,全面分析,抓住规律,在学术研究上也没对于学生的工作于自我工作完整的区分,不利于学生整体工作的管理。

3.学生动态化的管理不够。在高校辅导员中,有些辅导员师德标准不够,没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在对待学生工作中马马虎虎,没有认真执行,在工作中漂浮,作风不实,没有深入学生,对于学生的动态化管理不够,与学生的交流更是严重缺乏,有的辅导员受到“四风”的影响,工作流于形式,生活奢靡腐化,追求个人享乐,平时讲话口若悬河,对待学生工作哑口无言,吃喝玩乐时间充足,关注学生成长抽不开身,没有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辅导员在思想、行动、能力上都有不足的地方。

二、分析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能力上百尺竿头,不自我满足。能力不足,迟早要被淘汰。要带头发扬“安专迷”精神,掌握上情、熟悉下情、了解外情、懂得网情,争做高校辅导员的行家里手。不能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能只停留在“啃老本”状态,不愿挤时间读书、提升能力素质;不能“拈轻怕重”,缺乏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要遵循学生工作、学生心理、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普遍性规律,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2.作风上守住底线,不越雷池。高校辅导员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养成具有很大的推动性。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文件、做规定要实,不定不切实际的政策,不提无法落实的要求;推进工作要实,不浮躁、不急躁、不粗糙,落实工作任务坚持标准、不打折扣。要做到简约朴实,不迎来送往,不花拳绣腿,始终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坚决杜绝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要从严要求和约束自己,从“早”严起,从“小”严起,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打好廉洁自律保卫战。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1.强抓培训,创新学习型辅导员优良作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于创新管理等专业领域的综合管理模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中,要将素质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一是要做好高校辅导员培训的整体规划。根据高等教育学校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心理表现、专业特点展开各种知识的系统化培训,确定长远培训的规划,有目的的、全盘性的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二是要注重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的多元化与丰富性。在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中,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不但要培训教育教学内容,还要注重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并注重一些专业辅助知识的学习,在个人素质、业务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辅导员的培训内容相吻合,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行为。三是要注重多样化的培训模式。采取实地观摩、异地培训等方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规模地培训高校辅导员,将培训作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可以采用分批分层次进行培训,在校本培训、区域培训、研究班培训等培训方式下,各个高校可以因地制宜的采取灵活、创新的培训模式,更好地推动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养、能力素质、知识水平等。

2.完善考核机制,为辅导员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制度是管理和发展的保障,完善辅导员的考核,为辅导员工作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在考核中,将高校辅导员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表现、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师德标准等多方面的行为作为考核的标准。通过制度建设为辅导员搭立一个发展平台,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科学的考量和设置多样化的激励措施,鞭策和鼓励辅导员提高职业素养,并为辅导员提供进步和发展的空间,促进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例如:辅导员工作职责规定、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师德考评制度等。细化考核标准,同时还要抓好典型和舆论倡导,要宣传先进、表彰先进、学习先进,形成良好师德师风氛围,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广大辅导员。

3.参与科研活动,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高校要在积极开展各项学生活动的同时,注重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技能的研究,在保证研究经费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研究的良性模式,注重高校辅导员在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效果。因此,高校辅导员也要注重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树立良好的科研风气,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之中,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积极申报自己在专业领域方面的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要多深入与学生的交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心理表现等方面,发挥出青年人在一起多交流、有思维、活跃的特点,更好地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生活化,形成整体的发展模式。

4.注重作风转变,形成良好的育人工作氛围。在实际管理中,高校辅导员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状况、个性心理特征及倾向性,找到学生进步和提高的着力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共性的问题,要通过开展集体活动进行教育解决;对个性问题,则要进行个别教育指导。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可查学生档案,可深入教室、寝室、食堂,可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每年新生入学的接待工作、入学教育及新生的各种活动,都是很好的机会。辅导员应正确处理情和理的辩证关系,力求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在动之以情,以情感人的同时,还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我们既不能停留在“動之以情”上,也不能局限于“晓之以理中,而应将情和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切实增强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育人工作中有着很大的价值,尤其是高校辅导员从培养自身修养、强化学习、加强沟通、强化责任等多方面着手,塑造优秀的职业道德与作风标准,对待学生管理工作细致、耐心,将自己的作风养成放在学生工作之中,对于整个育人将有很大的引导价值,这些都是在综合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吕莎,袁磊,史世峰.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1).

[2]丁炳泉.关于高校政治辅导员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探讨[J].高教研究,2006(7) .

[3]马玉玲.关于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

作者:林启华

上一篇:材料实验的土木工程论文下一篇:草坪修剪园林的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