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工程审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基建财务管理是做好整个基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高校新校区建设,分析了目前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时期高校工程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期高校工程审计论文 篇1:

新时期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探讨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内部控制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在新时期下,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完善高校的综合管理也是教育部门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是必然途径。文章针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新时期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尽到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监督

一、前言

近年来,在教育体制不断的深入改革,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改善。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突显出了诸多问题,如:资产管理不严格、合同管理不规范、债务风险较大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控制度,是新时期下成为了高校的首要工作内容。

二、学校党委统一领导

高校的内部控制建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现有工作的梳理、完善和进一步规划,并不是单纯财务方面的控制,内部控制能否发挥其真正作用取决于高校最高领导层,因此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针对市委和市教委提出的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动进行统一;对内部控制的主体责任要切实承担;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党委作为高校中的最高领导,一定要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其核心的领导作用,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并积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对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三、校长具体负责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由三个方面组成,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和自我评价层面,必须都要规范化、精细化的去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单位负责人带领各相关部门去完成的。针对于高校,党委是决策机构,是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建设,高校管理层才是负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带头人。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中,校长是其体制下的领导,所以,校长应主动承担起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部责任,把精力投入到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当中,对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健全、实施是否有效、制度是否完善等问题进行全面监督,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开展起到核心带头作用,为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最大保障。

四、充分发挥院系部处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

1.学校各二级单位的内部控制

二级单位是高校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由于高校长期处在几种管理的財务管理体制下,导致二级单位内部控制一直被忽视,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范围不全面、评价标准不合理、预算管理不科学、内部审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高校党委领导要加强对二级单位的重视程度,要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能、细化具体工作目标、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由此实现二级单位与母体高校的共同进步。

2.学校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高校业务的内部控制大多数较为复杂且具有专业性。比如:教学设备的更新的周期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及数据统计、校园建设的经费支出及效益分析等业务。这些业务都需要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这些具体业务的学校领导应协助校长做好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顺利开展,对相关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落实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而提升高校整体内部控制建设的速度,

3.学校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责任

高校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中可以设立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可以结合风险管理责任成立风险管理与控制部门,也可以在现有部门中挑选出一个设立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无论哪个部门的设立都是协助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的展开。其职能在于,协助校党委即校长组织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及时提出内部控制建设的最新要求;监督指导二级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针对各附属单位的不同特点进行行为规范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全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及评价报告。

4.保障师生权益,促进广大师生共同参与

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教育、知加深老师与学生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因为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资产安全等目标的实现,而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整体建设的工程,那自然就需要广大师生的参与和积极努力。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师生内部控制建设理念,加强经济风险防范意识、设立举报投诉机制,校领导应走进师生的生活,多下到基层去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际调研了解到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出调整。形成全员参与的建设环境,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构建审计委员会机制,强化内部监督

1.成立审计委员会,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独立性

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中,高校应加强监督管力度。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审计部门的职能特性,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基础。但由于高效内部的审计部门大多数是高校领导层直接进行领导,这就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约束,不能合理的开展审计工作。部分高校的审计部门是由校长直接领导,即便如此,矛盾和冲突也不能规避。因为校长既要负责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工作,又要负责内部控制建设的审计监督工作,出现执行工作和监督工作都由同一人担任情况,必然出现冲突和矛盾。不仅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质量,又制约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因此,高校应当成立审计委员会,并由高校党委来直接负责领导,作为一个专项直属的独立部门。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一方面可以协助党委领导监督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为高效内部审计部门指明工作方向,协调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对内部控制建设和资金运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优化意见。

高校内一般的审计部门会把审计结果和业务汇总申报给校长或书记。而内部审计可以向审计委员会或学校党委领导直接汇报,让领导层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通过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了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对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更好的监督和执行。

2.以审计委员会为核心,构建内部控制协同监督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务必要提到日常的审计工作的安排当中,内部审计对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应逐层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加强对经费支出重点部分的内部控制审计。在工程建设、经济责任、财务收支等各类审计中融入内部审计,有效的为学校避免各类经济风险,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六、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监督和指导

1.国家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和指导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本偏高,相关职能部门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给予统一指导。以低成本投入完成高质量建设。

(1)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规范和指南,将内部控制建设的最低标准实现统一。

(2)相关职能部门要对高校的其他方面做出统一指导,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责任划分要细致明确,并定期对相关负责领导进行考核。

(3)相关职能部门要允许高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应变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使内部控制建设的效果和效益实现统一。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整改落实、明确责任归属,坚决杜绝歪风邪气的现象。

2.实行信息公开,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和推动作用

根据教育部门的明确要求,从2012年起,高校需向社会公开年度财务信息。这种公开财务信息的做法不仅提升了监管力度,同时推动了内部控制建设的体系完善。高校作为面向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的国有单位在公布财务信息的同时还应面向社会公开内部控制信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通过对信息的公开,获取社会及媒体的关注并接受其监督,虚心接受多方给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各项机制,推动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新时期下完善高校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着手于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在相关职能部门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的前提下,高校要明确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领导组成;充分发挥各附属部门的内部控制职能;通过构建审计委员会,强化内部监督并形成协同监督体系;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对高校内部体系进行完善。在新时期下,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高校综合素质有着切实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久义.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J]. 中外企业家, 2017(18).

[2]孙红霞, SUNHong-xia. 基于内控背景下高校财务稽核工作的思考[J]. 财务与金融, 2017(2):40-43.

[3]孙艳秋. 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 商情, 2017(35).

作者簡介:

张亮 (1981—),男,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张亮

新时期高校工程审计论文 篇2:

浅析新校区建设中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

【摘要】 基建财务管理是做好整个基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高校新校区建设,分析了目前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新校区建设;基建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在高校扩招之后,各高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新校区建设的热潮。但由于基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致使当前高校新校区建设财务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各高校迫切需要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当前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领导对基建财务管理不重视,机构不健全

由于新校区建设不是经常性项目,很多高校没有专职的基建财务管理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基建财务人员,职责不明确;基建财务规章制度也不健全、不完善,财务监管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财务管理、财务监督形同虚设,不能对基建工程实施真实有效的监管。

(二)投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管理

高等学校在新校区建设项目决策上,缺少必要的论证、研究,基本上由校领导决定了事,很少有广泛征求职能部门及教职工群众意见的,在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比较短见,缺乏前瞻性,缺乏细致的调研和民主监督意识。对于新校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过于草率,对于建设需求、建设规模、学校的财力、校区建设用地、建设资金来源等考虑不周,走一步看一步,边建边改,没有超前的整体规划。

(三)部分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任意变更规划设计和投资计划,规划设计工作重复矛盾,既拖延时间,又增加费用

大部分高校新校区远离老校区,且征地规模都很大,少则千亩以上,多则几千亩,在新校区建设用地、建设资金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立项报批。有些高校虽然取得了立项和可行性研究的批复,但建设用地经过多年都没有从农民手中完全征用下来。由于征地时间跨度太长,征地成本成倍增加,建设条件发生变化,规划设计也一变再变,投资预算远超当初的概算。在整体规划设计和投资规模没有重新报批的情况下,一些项目建设未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即开工建设,导致融资困难,建设资金无法到位而造成工期延误和浪费。也有些高校为了取得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批复,投资规模报小建大,使基建工程项目投资成为“三超”工程。有些项目在初始设计时,没有全面考虑使用的实用性,在建造过程中发现并修改设计方案,因而造成浪费。

(四)基建工程预算编制粗糙,为日后工程结算留下隐患

高校在进行新校区工程决策时,有些工程预算编制粗糙,没有编制明细的工程预算,没有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实属“拍脑袋”工程。报建批文与实际相差甚远,工程成为“三超”工程(即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使财务部门落实建设资金时困难重重,也给施工管理和工程决算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隐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多年而工程决算久拖不决,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结转的直接原因。

(五)建设资金不到位,影响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资金的正常周转

省属高校新校区建设或基建项目立项,主要向省发改委和教育主管部门申报,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和银行贷款。而大部分高校在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时,没有列支基建投资支出预算,财政也没有基建拨款计划,高校本身并没有建设资金,银行贷款又受制于银行贷款政策,受制于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导致了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了加快基建工程的进度,往往在建设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不仅加重了学校资金压力,也影响了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资金的正常周转。

(六)财务控制不到位,合同执行不严肃,存在随意违约的现象

有些高校规章制度制定了几十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建管理部门总会以工期紧、任务重等诸多理由跳过规定程序办理,财务控制、财务监督形同虚设。新校区建设项目虽有签订经济合同,但多数合同的签订过于粗糙、内容不够全面、条款不够严密严谨,甚至还存在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不符的地方。工程项目结算时,合同执行不力,随意违约,不按国家或合同规定的费率计算付费,不按业主确定的工程量结算,费用超概算。

二、加强高校新校区基建财务管理的途径与对策

(一)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机构,完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高校领导应重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在抓好基建工程管理的同时抓好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业务素质高的专职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并支持财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其次是健全基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明确职责分工,明确资金及费用报销审批权限,加强基本建设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按照规范要求设立科目和账本,并做到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二)加强投资计划的项目决策管理

成立新校区建设专门机构,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设计,并征求全校教职工意见,公示投资规模、规划设计方案,对建设规模要充分考虑学校建设需求、学校财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由于投资估算准确度高低将影响整个建设项目成本,因此,对设计任务书的深度必须认真审查、评估,既要防止漏项导致低估投资成本,又要防止高估投资导致可行性研究决策失误。投资决策一经确定,不得擅自变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项目概算。

(三)加强工程概预算及结算管理

设计上的优化与工程量的准确性是控制建设成本的关键环节。设计概预算一经确定批准,将成为基建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因此,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要坚持做到“设计有概算、施工有预算、竣工有决算”。宁愿在概预算环节多花点功夫和费用,多找几间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进行背对背的工程预算编制,筛选出最合理的概预算作为基建项目投资最高限额。

工程量清单与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成本。一般情况下,高校不具备工程造价专门人才和力量去编制工程量清单。要科学、合理、准确估算工程量与工程造价,高校必须聘请两家以上有工程造价资质的咨询公司进行背对背的工程造价估算,并组织专家对他们的估算结果进行研究讨论评估,筛选出最优、最合理的工程量与工程造价方案,以此作为工程施工招标最高限价依据。

竣工决算是汇总工程项目建设及其财务成果的总结报告,是竣工验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基建项目竣工后都必须要有决算,都要经过审计部门审核,再通过会计人员结算,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工作。针对施工单位故意高估冒算,存在“审出就减,审不出就赚,粗审多赚,细审少赚”的投机心理,应严格执行工程竣工决算和审计工作制度,不但要加强高校基建内审监督工作,还要以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有工程审计资质的中介审计公司进行审计。

(四)加强财务人员在新校区建设全过程的参与度

新校区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为合理控制基建成本费用,方便日后工程结算,从新校区建设项目立项开始,财务人员就要积极参与新校区建设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工作;参与工程项目前期论证;参加工程合同洽谈会;参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审核工作等;参与基础土石方及隐蔽工程签证工作。只有财务人员对基建工程全过程有了了解,在支付工程款、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款结算等工作中才能充分行使监督和控制的职能,基建财务管理职能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五)严格执行基建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

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严格执行合同,正确划分建设费用和其他费用的界限,对建设单位管理费要严格控制,要严格施工现场津贴发放标准和业务招待费支出比例(控制在建设单位管理费10%内),杜绝以走访费、顾问聘请费、专家咨询费等名义将业务招待费分解支出,杜绝以加班费等各种名义提高施工现场津贴费发放标准,杜绝将招待费等支出向施工单位报销而虚增工程造价行为。

同时,要规范经费开支凭证,在支付工程款或设备款时,严格按照双方签订合同规定的条款支付,通过银行向施工单位或生产厂家划拨工程款或设备款,严禁支付现金,防止产生经济纠纷或发生各种漏洞。拒绝施工单位以收款收据或材料发票代替建筑工程税务发票;拒绝没有填写收款单位名称,或没有填写经济业务内容,或没有填写经济业务实物数量、单价的发票。

(六)加强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支付管理

资金管理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基建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为确保基建资金的安全和高效,各高校财务部门应健全内控制度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使财务监管有章可循,财务行为规范有序。对基建资金的支付,必须有相应的基建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凡涉及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支付,财务部门必须对基建部门、审计部门审核一致的支付单据再次审核后,方可支付工程款。

财务部门严格工程款支付管理,付款时首先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内容进行计量,对于没有工程监理签字确认、超合同范围和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不予付款。这样,既可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工期进度和工程质量,又可有效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招投标管理

在工程招投标中,投标人围标、串标现象不可避免,或者是一个投资人成立几个公司参与投标,一些没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通过挂靠有资质的单位加入到投标队伍中来。因此为维护学校自身利益,只能练好内功,自身加强、规范招标程序和招投标管理,按自身内部的招标要求和规则去做好招标工作。通过招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通过合同手段严格控制工程变更,进而控制工程造价。只要各高校在招标前对所招项目广泛深入地进行市场调研和考察,多了解、比较市场价格,以最优方案制定出招标价格上限,就能大大减少损失,降低成本。

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有规划设计、施工图预算、工程施工等,如果这些工作都由施工单位来实施完成的话,工程造价一定虚增很多。因此,要尽量避免施工单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工程施工单位不能参与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投标,同样,施工图预算编制单位也不能参与工程施工。

(八)加强基建财务人员素质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基建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正确处理权、责、利三者的关系,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同时,高校基建会计人员要加强学习,应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通过多渠道多层次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了解基建工程方面的知识,使学校拥有一支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懂技术和管理的财会队伍,为新校区工程建设资金的有效运用把好关。

【参考文献】

[1] 高朝春.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问题之浅见 [J].大众商务,2010(1).

[2] 曲文强.对新时期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3).

作者:邱光明

新时期高校工程审计论文 篇3: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国有资产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及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高效益和高效能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不仅能够实现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可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期下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而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性措施,旨在防止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的浪费及流失,更好地促进并保障我国高校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管理 主要问题 改进措施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国有资产也在日益增加,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财政支出,降低高校管理成本,增加高校收入,并且对于高校资源整合,发展节约型社会也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作为国有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高校国有资产是确保院校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和高效运转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我国高校各部门应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其迫切性,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服务教学科研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基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逐步建立全面的监管机制,落实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于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维护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以及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时期下,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漠,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一方面,我国高校资产通常由国家划拨或者拨款形成,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不计算盈亏,也不计提折旧,导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重视,长期以往,资产管理未有保值增值的意识,更不用说相应的保值增值管理制度的形成;另一方面,鉴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难度大、结构繁杂、涉及面较广以及数量较大,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仅对院校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与处置制度以及关系到财务管理的制度进行了系统制定,而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更别提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了。殊不知在高校国有资产实际运行中,因为领导关注不同以及管理体制不够清晰而造成执行走样和走偏的现象时有发生。

1.2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不清晰。当前,我国对高校过多注重于教学以及科研,但对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这一环节没有较大的关注,加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相对混乱、基础工作不规范以及管理不集中,导致高校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并且,高校购买国有资产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经常产生有账无物以及账务资产的严重现象,尤其是在高校间的重组、合并以及调整间段,高校大多注重于人事和组织方面的安排上,没有放较多的精力在清点与核查高校合并、重组时期的资产,而仅仅将资产在财务账上实施合并,导致合并后的高校账实不一致,产权不明问题发生,甚至造成在高校合并、重组以及调整间段产生私分、贱卖以及变卖国有资产的现象,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1.3 我国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管理综合能力偏低。鉴于历史与体制的原因,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在校企改革、无形资产管理以及科研成果转让等诸多方面没有较多的管理经验,并且专业知识水平和计算机使用能力欠佳,不能很好地应对综合复杂的事务;加之,没有进行专业统一的管理技能培训,缺少教育成本核算的意识。

2 新时期下,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对策研究

2.1 加强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一方面,相比于一般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律而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律由于其性质、自身巨大的资产规模以及社会地位有着较大的差异,对资产保值增值方面有着比一般事业单位更高的要求。我国应在法律法规上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专门制定出更明细的规定,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应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到高校工作之列,全方位地实施资产责任制,将责任具体到人,并且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易言之,高校主要领导作为全面责任人、高校分管领导作为主要负责人以及高校使用部门负责人作为直接责任人。同时,为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能够有章可循,还要制定一套严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具体分为:其一,建立高校资产使用、产权变更登记以及调度的资料数据库,完善国有资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资产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确保高校国有资产资料的真实性。其二,建立健全高校国有资产形成制度。其三,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的处置制度。在变卖、转让或者调拨资产时,高校应严格按照资产处置程序进行;其四,建立健全闲置的高校国有资产调剂制度。应遵循合理流动使之物尽其用,优化资源使之达到最佳配置。其五,监督高校国有资产的形成、处置和使用与退出过程,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与约束机制。

2.2 明确高校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高校教育经费筹集途径的拓宽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一方面在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为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把一部分无形资产、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对外经营,同时通过本身的技术以及人才优势加入市场竞争行列,把科技成果转为生产力,在这些复杂而又极具较强专业性的经济活动中,高校一定要明确资产产权,增强无形资产产权管理,确保经济活动的效益,切实维护所有的权益。同国有企业以及行政机关的国有资产一样,高校的国有资产在实质上也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是各种类型国有单位资产的所有者,不管单位资产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该单位属于何种类型单位。高校对国有资产仅享有占有权与使用权,而没有最终的收益权与处分权。对于高校间的合并、重组以及调整时期所产生的变更资产的现象,要在高校进行合并、重组以及调整之前就建立相应的机构予以全面清查国有资产并进行核实,防止产生国有资产管理真空,同时,要对变更时的错误予以处罚,保证高校国有资产不流失。

2.3 成立专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组建一支具备高素质、责任心强以及专业知识扎实的资产管理队伍。一方面,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技术性与综合性强的工作,是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统一管理。高校可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监控机构,由各科研单位、财务、图书、后勤、基建以及设备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下设专职管理机构予以负责,定期对校内的国有资产进行协调和处理,对拟开办的经营项目论证提出意见,对统计报告、产权登记以及有争议的问题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还应培养一支高素质、觉悟高和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该队伍不但要有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还应包括诸如工程预决算、审计以及财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充实管理综合能力。资产管理人员为使业务更加精通,增强其管理水平,还应定期地接受专业的培训。同时,高校要做好管理评估工作以及年度考核评比工作,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对管理混乱的人员予以处罚,对管理业绩突出的人员予以奖励。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已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系统工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可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同时,在新时期下,高校内部体制转变过程中,高校资产管理难免会产生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科研发展以及实现教学质量目标,而且还能够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推进高校资产的高效实用与合理配置,有效满足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綦明正.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04:148-150.

[2]谢秀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新型框架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任婷,赵丽娇,郑大威,钟儒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体会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10:3.

作者:周秦

上一篇: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论文下一篇:金融衍生品投资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