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论文

2022-05-1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师德师风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现状令人担忧,表现在教学热情淡化、科研动力退化、服务意识错位等方面。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的理念教育;教育事业回归公益化;师德师风体系法制化;教师评价体系人性化。

第一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论文

探析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师德为职业道德中的一种,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善恶评估标准来调整自己与他人、与社会间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的结合体。而最重要的相互关系和准则涵盖了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工作、教师与学生,教师自身品德等人际、社会关系与准则。师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得到的一种长时间的、稳定的、有针对性的思想与行为风格。它不但能够体现为教师个体的风格,还能够体现为教师群体的风格。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本质上而言,是必须协助教师在与国家、教育工作、学生、同事等各种问题上设立精准的思想行为准则,是必须在较长阶段内与教师队伍中,让此类良好的思想行为准则维持其稳定性、涉及面与号召力,进而让广大教师变得更为积极、主动以及更具创新精神,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必须紧抓教师的思想与行为的合规化,以便建设一个能够不断指引教师思想与行为的优良环境与制度。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品质、修行、情操等,通过对学生、人民与社会负责的态度,对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产生较好的影响。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就好比是一台播种机,它持续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各个地方,也让我国的传统美德可以不断地传承下去。在许多大学,因为大学生已拥有了较强的判断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更严格,与中小学生仅关注教师的表面特征不同,而更注重教师的内在价值,他们最钦佩的是不仅知识丰富、师风也优秀的教师。

身为高校教师,第一,必须成为学习的标兵,对于一个教授知识的教师而言,知识的丰富与否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标准,再加上现代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知识大爆炸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育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主体,就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必须在持续升级自己的理论、思想与意识的同时,把握新的资讯以及教育技术、途径,进而满足当代创新教育的主旨,还能够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高度与水平,学生由于树立了更高的目标而被鼓舞,教师由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够感到壓力的存在,进而达成了双方之间相互促进的形势,也提高了教育活动带来的效果。第二,身为一位高校教师还必须变为道德标兵。道德可以补充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而知识始终无法补充道德上存在的缺陷。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中的一言一行,便是教师的品格、个性、意志等内容的具体展现,或者说反映了教师形象对学生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尽管有主动服从道德准则与规定的要素,然而教师的影响是始终无法被取代的,倘若教师的品质好,那么势必会在学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学生便拥有了生活中的学习榜样,在思想方面能够认可且在行动中约束自我,道德准则能够更好地在学生的内心发挥出其作用。

作为一位高校教师,需要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不但需要做到用知识教育人,还必须用道德来要求人。特别是必须持续提高自己的学术道德素质,努力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进而更加自觉地提醒自己建立良好的师德,通过自己的高尚道德来提高广大学生的品格。

师德师风建设如果想获得较大的效果,就需要将宣传工作以及骨干带头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道德宣教和教师带头加以结合,让常规的道德宣传先变成一些党员骨干教师的以身作则,身为党员骨干老师,必须以党性立身,通过高尚的素质来表现自己的敬业,通过取得更多的成绩来获得进步,对于任何事情都将先进性作为准则,将党组织下发的指令都做到位,将自己的道德、个性与良好的行为生动地呈现在所有师生眼前,以便师生可以评说、对比、模仿与学习。另外还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以各种理论充实自己,持续净化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改善自己的人格,提升判断是非以及处理问题的水平。唯有如此,才可以让思想理论上的清醒确保自己在政治立场方面的坚定,通过思想理论方面的一致确保执行上的一致。党员骨干教师的思想品质获得提升,不但能够展现高校党政领导着重抓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还能够从党员骨干教师的行为中摸索出更好的经验与办法,还能够以点代面、慢慢推广的形式全方位促进学校师德师风的发展。唯有我们牢牢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立足点,始终关注并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引导功效,才可以在高校教师中更好地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才可以在不断的坚持下,进一步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开展,让高校教师变为爱岗敬业、品德高尚的道德群体。

参考文献:

[1]田春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2]张万军,马相奇,宋平超,等.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研究与探索[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

[3]李爱萍.对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必然性及措施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8.

作者:郑敏

第二篇:浅析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现状令人担忧,表现在教学热情淡化、科研动力退化、服务意识错位等方面。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的理念教育;教育事业回归公益化;师德师风体系法制化;教师评价体系人性化。

师德师风;高校教师;制度

G645

A

2095-3712(2014)36-0078-02

李荣彪(1985—),男,山东聊城人,硕士,三亚学院助教;李淑敏(1987—),女,吉林长春人,硕士,三亚学院助教。

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地,其教师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水平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一、师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是教师处理自己和他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准绳,是其从业的行为准则。依据大学的高深性、专门性和前沿性等特点,高校师德建设必须使教师实现自身的突破。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办学理念与我国传统师德精髓出现了激烈的碰撞,文化的交融,拓宽了师德的内涵。

1.教师要通过教育活动进行教书育人。高校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特别是工科类的教师,更是要将做事精细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发扬出来,传输到大学生的脑海里。教师要淡化“长尊”意识,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适时点化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科领域的前沿。高校教师要带着适度的怀疑批判精神,突破僵化的知识体系,探索新知识、新技艺。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他们带入科技探索的殿堂,以培育其基础科研能力。

3.教师要加强社会服务意识。高校教师要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为社会服务。教师的教育成果还体现在学生对社会的服务与贡献上,因此,教师培养的大学生要具有产研结合能力,要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二、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道德风尚是伦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说,广大高校教师仍能坚守道德底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教师的意义,推动着良好师德师风的发展。但客观来看,我国师德师风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教学热情淡化

部分致力于献身教育科研事业的青年,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了高压高薪行业;部分教师忽视“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职业底线,无法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例如:忽视教育教学的连贯性,上班只做分内事,下班就消失;上课“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无法在教育方式上突破创新;恪守“师道尊严”,与学生保持距离,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等等。

(二)科研动力退化

部分高校执行的教师评价制度过于简单化、标准化,且过于注重科研。科研任务已经成了高校教师的“家庭作业”,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剽窃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科研课题申请、职称评定等盘根错节的评价制度,打击了部分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使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产生了动摇。

(三)服务意识错位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高校教师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科研课题的优劣不再以学术质量论高低,而是以科研经费的多少为评价标准。研究成果成为了课题的附属产品,课题研究充满了营利性思维,这影响了学生对教育科研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形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师德师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全球化和网络化

全球化和网络化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平台,高校教师大都通过网络搜索科技信息,交流专业知识,表达学术见解。但是,这也造成部分高校教师运用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人脉资源,“汉化”国外成熟的科技成果,换取“名利双收”的短期效益。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阵痛

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从以师范教育为基础到多元化教师培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从大学生学费公费到自筹,再到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宏观调整……这一系列变化使得高校教师增强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法制观念。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道德观念逐渐模糊;矫枉过正的回归传统的教育理念,又固化了部分教师的思想。

(三)知识产权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艰辛过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引用无度,甚至直接剽窃他人成果。高校教师道德品质的堕落,导致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倒车”现象。

(四)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不健全

高校教师考核制度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的年终评价内容一般包括学生评教、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同行评价等项目。由于评价项目由学生、教师等个体来完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导致部分教师为了好评而改变策略,讨好学生。科研经费报销制度过于繁琐,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大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德师风的平衡发展。

四、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师德师风的理念教育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师德培训,帮助高校教师改善政治思想、职业理想和道德、法制观念等。要对新入职的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增强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要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度,引导新入职教师适应高校教师生活,帮助其梳理职业规划和科研学术思路,做到同事之间的“教学相长”。

(二)教育事业回归公益化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逐步铲除附着在高等教育上的商业土壤,为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回归公益化,有利于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三)师德师风体系法制化

应逐步健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为高校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还应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的淘汰制度,让高校教师自觉遵守师德师风底线,预防教师腐败堕落,促进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教师评价体系人性化

在逐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指标的同时应做到因人而异,弹性调整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杜绝一刀切的硬性红线制度,为高校教师科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以此来调动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引导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韦冬雪.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张建奇,吴京洪.广东高校教师师德现状调查与思考.大学教育科学,2008(5).

粟湘福,王东.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法治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作者:李荣彪 李淑敏

第三篇: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刍议

摘 要: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关乎教育质量。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作用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融于课程思政中三大特点。成人高校已经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部分教师尚存在职业认同感低敬业精神不足、育人意识淡薄、科研重于教学和重个人利益、缺乏自律精神等问题。在建设师德师风上,教师应以自律为基础,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高校应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工会作用。

关键词: 成人高校教师 师德师风 建设

2011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突出了国家对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成人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德师风建设上更要加大力度,在新时期通过提高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成人学员,使其修正已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作用的特点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1]。师风,即教师行业的风气,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和学术活动中的作风,不仅是教师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还是教师的道德、才学、素养的集中反映[1]。因教学对象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成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发挥的作用既有普遍性又有独特性。

在教学对象上,普通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单纯的青年,他们的经历较为简单,思想单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成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成人学员,成人学员的人生经验比较丰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形成。在教学方式上,普通高校教师更多的是面对面授课,即教师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成人高校教师更多的是远距离授课,教师和学员有一定的时空距离,即使是面对面授课,也仅是少数。因此,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作用的特点如下:第一,隐蔽性。成人高校教师很少能面对面地通过身传言教的方式对学员产生影响,大部分是通过网上管理、线上教学等常规的教学方式和电话、微信等类似朋友的方式影响学员,这种影响有较强的隐蔽性,学员不易察觉,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员的三观。第二,长期性。成人高校教师与学员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当学习结束后,教师和学员仍然保持着朋友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依旧会影响学员。第三,融于课程思政中。虽然不能面对面授课,但成人高校教师赋予网上课程资源丰富的内涵和思想,在文字、图片、视频间处处体现出道德品质、思想和教学风格。可见,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员的学习和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部分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人高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师德师风建设,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外在环境的多样性等外部原因及个体的内部原因,部分成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职业认同感低,敬业精神不足。

社会上一些人对成人教育存在误解,在此环境下,部分成人高校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认同感低,未能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无法产生职业上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仅仅把这份职业当成谋生工具,存在“不求出彩,但求无错”的心理,一成不变地做着常规工作。

职业认同感低最直接的表现是敬业精神不足。部分成人高校教师虽身在学校,心却在副业上,花更多的时间从事副业,作为主业的教学管理工作只是敷衍了事,做的是千律一篇的常规工作,缺乏深入钻研的精神,也不关注学员学习情况和学校的事业发展。一些成人高校教师虽然很认真对待工作,但教学手段单一,单方面地灌输知识而不考虑学员的接受情况,冷静有余而热情不足,在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教师和学员时空距离的不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成人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成人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多的是课程资源的设计,网上资源的上传、导学、管理等工作,由于没能和学员面对面地交流,无法及时获得学员学习情况的反馈,一些成人高校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无非面对电脑,把资源上传即可,无须考虑学员的情况,长此以往,产生倦怠心理,对工作有所疏忽。

(二)育人意识淡薄,科研重于教学。

基于成人教育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成人高校教师即使无法面授,也能完成知识的传授任务。这种知识传授方式导致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是课程及格率这种可量化的指标,在于学员知识的获得,而无法体察到学员思想意识的变化。再加上成人学员思想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本形成,成人高校教师认为“我只要把知识教给学生就好,至于他们思想如何,我无法左右”。成人高校教师认为他们的责任是传授理论知识,至于学员的思想是否波动、意识有否偏差、是否有正确的“三观”,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没有把学员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的培养当成重要任务,育人意识淡薄。部分成人高校教师甚至为了学员的作业成绩作假,用自身的行为给学员示范了不诚信的榜样,进一步弱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目前,成人高校教师的考核制度和评聘制度中科研占了很大的比重,课题的申请数量和论文的发表数量是考核制度和评聘制度的重要指标。在此环境下,部分成人高校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科研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申请课题、写论文、发论文等事务上。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说明了职业道德的弱化,师德师风建设不足。教学时间的减少、教学精力的分散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更无从影响学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

(三)重个人利益,缺乏自律精神。

成人学员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目的性和功利性较强,很看重经济上的收获。受成人学员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一些成人高校教師“工作经济化”,重视物质利益,如果薪水没有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可能就会通过其他途径实现经济预期,部分教师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认为自己只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即可,其余事务与自己无关,秉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精神,缺少互帮互助意识。重个人利益的观念不利于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除了重个人利益外,部分成人高校教师还缺乏自律精神。因成人教学过程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在成人学员学习过程中并不需要教师时刻在线,给部分成人高校教师带来“偷懒”的机会,不能及时给予学员答复,态度懒散,不够端正。有些成人高校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师生关系应以“我”为主,在教学设计上没有考虑学员的具体情况,自由发挥、随心所欲。部分成人高校教师在和学员的交往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行举止不当。

三、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思考

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除了需教师提升自身修养、修炼基本功之外,还必须有学校组织的评价、监督和考核机制,通过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达到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的目的,实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教师应以自律为基础,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形成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因此师德师风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成人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方法。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深刻认识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的内涵,理解教书育人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学校的道德名师宣讲、社区的义务宣传、学员的学习实践等活动,将头脑中的认知转化为外在的行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师德师风的提升。其次,成人高校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管理和科研中,在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实践活动中,在与学员的沟通交流中进行自我剖析,发现不足,克服思想上的不良杂念,不断完善人格,提高道德修养。最后,成人高校教师要提升自律精神。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如果没有它,一切纪律与规范就形同虚设[2](169-172)。教师的自律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主动自觉地遵循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匡正自己作为教师的一言一行[2](169-172)。教师应发挥意志力,在困难和诱惑面前,坚定政治立场,坚守职业道德,抵制不良影响,发挥榜样作用。

(二)高校应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

长效化的考评制度是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保障。首先,完善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制度。成人高校要在充分了解我国传统师德师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寻找并量化师德师风评价的关键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完善适合本校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扩大师德师风的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领导和教师自己,还包括同事、学员,力求做到客观、公平、公开、公正。在确定关键的评价指标后,还应丰富评价内容,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和教育“育人”的本质功能,体现教师的“全人教育”。其次,重视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制度。建立学校监督委员会,在制度层面加強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可利用校园网站、手机终端、实体会议、奖罚专栏展示等手段形成师德师风监督网[3](67,77),建成学校、教师、学员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给予教师自我纠错的机会。对失德行为严重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予以处罚,同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进行榜样示范,以此形成全校教师良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氛围。最后,把师德师风作为一种考核要素纳入考核制度。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绩效待遇和评优评先中,教师的师德师风应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实行“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在聘请和任用教师时,要加大师德师风的考核比例,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工会作用。

运用互联网技术是成人高校的强项,成人高校应充分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工会的力量,为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新途径。高校工会是教师自发组成的社会团体,符合教师的利益,具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助于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使师德师风的建设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更接地气。高校工会应充分运用“互联网+”的特点,创新工会的工作方式,让师德师风的建设鲜活起来。首先,工会应加强网上工会建设,建立完善的“智慧工会”,利用信息化数据,建立新的互联网管理模式[4](31-34)。在“智慧工会”中开辟“师德师风离我们有多远”“我要说、我想说”“有奖问答”等师德师风专栏,并组织各种宣传师德师风的网上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关注师德师风的热情,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师德师风,在行为上有所改变。其次,工会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建立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普及师德师风的相关知识,宣传师德师风的优秀案例,对本校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在校内形成“讲师德重师风”的良好氛围。最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时性和便捷性,工会可聘请一些热心的教师作为“师德师风发现人”,随时关注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好教师”事迹,并将信息及时上传到网络,激励教师建立师德师风的信心。

新时期成人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教师长期努力。教师需在思想上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摆正教师的身份,严于律己,提高道德修养;高校应建立长效的考评制度,充分发挥成人高校的优势,发挥工会的作用,创新师德师风建设途径,切切实实地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红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2]朱旭.以习近平思想为引领,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J].大学教育,2019(11).

[3]李新.论师德师风建设在当代教育教学中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

[4]凌渊,赵晓民,马路.高校工会助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9(5).

作者:陈瑶

上一篇: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论文下一篇:金工实习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