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新理念应为现代社会服务

2022-12-22

高校体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作用, 它是学生走入社会的关键阶段, 要使学生以良好的身体、生理、心理状态走入社会, 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地责任。高校体育更应该全方位地重视健康问题, 在课程目标中体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 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新理念进行到底。

1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1 增进身体健康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够提高有利身体健康的认识, 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坚持锻炼、增强体能, 促进身体健康,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1.2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 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中,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3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学习和锻炼的活动中, 学生将理解个人与群体的密切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日常健身必不可少的运动场, 作为社会的缩影, 其社会功能明显增强, 成为人们社交的场所。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这里, 除健身强体外, 从中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运动中结交朋友, 融洽关系, 消除孤独, 激发活力。

2 快乐体育为前提

快乐体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 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2.1 快乐体育的基本特点

快乐体育就是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 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 增强体力和智力,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 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 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 “主动学习、愉快参与”是其主要特征。

2.2 快乐体育的原则

2.2.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 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 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理论认为,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

2.2.2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 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 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 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 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 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 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

2.2.3 建立和谐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宽松、自由、形象、直观的情境中能保持各科学习的良好心境。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 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的介入与创设,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入境动情的环境中, 主动学习和锻炼, 充分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乐趣, 获得知识技能, 使身心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3 终身体育为目标

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 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并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3.1 培养终身健康意识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 这就决定了体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健康状况。针对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 在大学教育的最后阶段, 要使他们形成终身健身的意识, 避免学生离开学校, 就忽视体育运动, 出现学校毕业即体育毕业 (终止) 的不良现象。高校体育教学应放眼于学生走向社会后也能健康、幸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注重体育教学效果的长期性, 让学生终身受益。

3.2 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应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 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学会锻炼的基本方法, 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3 学会“一技之长”为终身体育服务

现代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也应该是受过系统体育教育的人。他们应该懂得体育促进健康的基本常识, 体育健身的基本理论, 从而具备终身锻炼身体, 保持艰苦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技能。高校体育应该加强一些传统项目的教学, 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 (即不受年龄, 运动负荷限制的运动项目) 如:太极拳、体育舞蹈等, 特别是适宜职业需要的体能项目, 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 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让“体育是一种习惯, 不是仪式, 体育在体育课中, 更在生活中。”

摘要:随着我国坚持全面的素质教育不断地深入和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地产生,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扑面而来, 新的教学理念将取代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新理念将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实施课程标准的指导方针。

关键词:健康,快乐,终身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 等.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1) .

[2] 杨贵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1) .

上一篇:邵阳市城南公园使用后状况评价(POE)研究下一篇:浅析退火条件对Y2O2S:Eu3+的发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