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艺术语言论文

2022-04-18

摘要:儿童神秘的内心世界和儿童画风格中童真自由的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呈现着与设计艺术互动发展的新局面。儿童画作为一种能够超越民族,国家,地区和灵魂界限的艺术形式,画中所掩藏的“童趣”特征,唤起了无论是平凡人还是众多的设计艺术家心里藏有的童真梦。当代平面设计更多的是借助提取儿童画元素的精华以全新视野重构再设,应用儿童乌托邦式的想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画艺术语言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儿童画艺术语言论文 篇1:

绘画语言的创造性与主体个性的表现

摘    要: 创造性绘画语言在艺术表现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的形成和确立,它具有个体性和唯一性的艺术特征,模仿性绘画语言实质是对于既已存在的绘画语言的模仿和重复。创造性绘画语言的运用能形成画家的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征,充分凸显绘画主体个性化色彩,增强绘画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 绘画语言    主体个性    创造    模用

绘画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语言样式,通过最后形成的艺术形象来实现主体个性的张扬和艺术的表现力。对于一个创作主体来讲,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运用,是其绘画特点和风格形成的首要因素。什么是绘画语言?简言之,就是绘画主体实现艺术内在情感传达和艺术表现所运用的艺术方法和形式。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反复试验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在此不作过多的分析,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绘画语言的运用对于主体个性的表现。

如果我们用创造性和模仿性来说明对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方式的话,运用创造性绘画语言与模仿性绘画语言两种不同的语言方法,将使最终形成的艺术形象风格呈现出显著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对于主体个性表现的程度上。

绘画语言的运用不同于文字语言的操作运用,因为无论是汉字和字母语言的运用都只是在一种特定语法规则条件基础上,在特定的语境下做出的规则有序的排列和组合,无论如何置换,都不可能再人为地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所以对于文字字母语言的运用大体是在如何组织应用的层面上。而绘画语言的运用则不然,它可以通过绘画创作主体的实践探索,形成一种适合主体个性表现不重复他人属于自己的全新绘画语言。

创造和模仿在此对于绘画语言的形成与运用是有着不同内涵的相对概念。

模仿的前提首先是多种既定的非我体验性即非我创造性的绘画语言的客观存在,如果抽掉了这个存在的前提,模仿便成为一种不可能。对绘画语言的模仿便是在这个客观基础上对现有的前人、他人的绘画语言重新调整、组合后的拿来应用,来借以表达主体个性的指向。这个调整和重组应用的过程虽然并不排除其中创造性因素的存在,但是终究还是过多倾向于一种拿来,只是转换了绘画语言的语境罢了,而内在的语言本质不会有过多的改变。

模仿的思维不是创造性的而是停留在对于现成绘画语言价值的重判和识别上,以期通过这种识别和重判从现有的绘画语言的材料库里挑选适合自己“胃口”的绘画语言来“借鸡生蛋”。这表现在一些画家名为创作的作品,实际上是仅仅对于一些早已被古人、或别人“咀嚼”过多次的绘画语言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咀嚼”,表面看来似乎津津有味,事实上已没有过多的营养,就是有营养也不一定真正适合自己的“胃口”。从实质意义上讲,模仿是一种模拟和抄袭的变体,而不是一种实践意义上的创造。

创造对于绘画语言的运用尤为重要,创造是在探索新的绘画语言的过程中通过经验不断丰富积聚后形成的不同于以往的绘画方法技巧。这种方法技巧对于主体个性的彰显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适合性。创造性绘画语言是超越已往绘画语言经验的新语言,它不是对已往即存绘画语言的修补或重组,而是一种全新语言的生成。

创造预示着对于尚未产生而又通过绘画创作主体一系列的实验性操作,即将产生的新绘画语言自由表现性的拥有。从尚未产生而又即将产生的意义上讲,创造不是时间上的最后结果,而更是一个运动着的时间过程。它的动力是外界客观物象对于绘画主体情感的刺激和诱导,而后在艺术创作主体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深刻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需要一种不同于既往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关注着对于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强烈的自我需要性和满足性的渴求和欲望,而旧的绘画语言已经无法表现这份艺术心理状态。正是这样,艺术创作主体将会超越经验性思维定势的制约,最终寻求到一种适合自我个性表现的新的绘画语言,这种新的绘画语言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就是创造性的结果。创造不是模用后的简单重复表现,而是语言唯一的个性特征显露。这亦如画家凡·高他不采用那种蜿蜒颤动、火焰似的笔触线条和粗犷大胆的黄色调就不足以来表现自我内心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他的绘画语言是一种十足的创造而不是模用,因为他的绘画语言完全是独特的“凡·高式”的绘画语言,而不是模用别人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这就说明了创造性的绘画语言的确立具有唯一性,它表现为在艺术家创作情感的推动下超验性的自觉形成,它还表现在创造性绘画语言对于艺术家主体个性的真实恰切的表现和艺术个体风格的确立。鲜明独特个性色彩和超越性是创造性绘画语言的存在特征,因此创造的本质意义是制造绘画语言的个体唯一性。

创造与模仿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绘画语言的归属上,创造是创作主体独特的唯一拥有,对绘画艺术语言体系有所补充和贡献,而模仿则是对现有既存绘画语言的模仿运用,对绘画语言体系不存在建设性,存在是模仿的前提,而创造的结果是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的产生。

艺术是人的产物,艺术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认知后的形象表述,是人对外界物象世界体验后情感表达的载体。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寓意性和表现性,正因此对于绘画语言的创造和模仿仅是一种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终极目的。绘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绘画作品达到对于艺术家情感体验的表现和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创造性绘画语言的运用充分适合于主体个性的表现,因为对绘画语言创造的过程正是主体个性“畅所欲言”的自由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个性的精神才能充分展露无遗,才能使艺术创作主体真正达到“我说我言”的境地,而不被既定语言所支配。在对于绘画语言创造性的应用过程中,由于主体表现的唯一性使之形式和内容融合为一体而不可加以明确的界定和分割。因为每一根线条的走向、每一个笔触的运用、每一块色彩的设置都是主体性情感的需要而存在,生命的波动贯穿在作品中的每一个因素中,也正是这样主体个性的表现随之在绘画作品中得到有力的强化。反例来讲这也正如我们能通过一幅富有个性化语言运用的绘画作品,准确判断出是某家、某派的作品同理。

对于绘画语言的重复模仿,而力图用既定的非自己创造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体情感从而就显出过多的牵强和附会,总有一种“词不达意”的感觉。因为一种绘画语言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空限定和心境状况的制约,而对于绘画语言的模用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使之主体精神和绘画语言产生了严重的背离,作品就如用一个僵死的躯体来承载一个活泼的灵魂一样,显然是一种灵与肉的分离。在这样的作品中,主体个性仅能表现出一种无病呻吟的造作和形式上的搔首弄姿的矫情卖弄。再者由于模仿的原因,而就使得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而变得被动起来,被既定的绘画语言所左右和羁绊。这样主体个性的表现便得不到自由自觉地表现和展示,从而使作品缺乏一种生动和活泼,缺乏一种艺术主体个性的感染力。

通过我们对于创造性绘画语言和模仿性绘画语言对于主体个性表现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些儿童的作品为什么在某一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与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有许多惊人的相似。这是因为儿童和艺术大师都是基于绘画语言创造性表现的结果。儿童在不经过专业训练而不受既定绘画语言干扰的情形下,在潜意识的推动下,在“我喜欢这样画”的主体心境下,完成了对个体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儿童认知的世界是他们眼中头脑中的世界,因此儿童使用的也是一种纯粹的自己的绘画方式语言,这样他们天真、率直、纯朴的个性便充分地在作品中展现出来,这一切源于一种无拘无束创造的结果。艺术大师是在不断地艺术创作的体验过程中,积聚经验而又超越经验后达到的一种水到渠成般的创造性绘画语言的运用,正是这样艺术大师才能使自己的主体个性因素在作品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一定意义上讲儿童画和大师作品相似性因素的共存,都是基于一种创造性绘画语言的应用。这样说来,是否儿童可以成为大师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同样是对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但是两者在创作本质上有区别,儿童是一种潜意识支配下的不自觉的偶然而为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本能而不是创造。而艺术大师是在经过思维逻辑分析后所达到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创造,是一种出于自觉性的艺术行为,是人类自觉认知世界、表现自我情感体验的手段和方法。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一些儿童作品无论与艺术大师的作品如何相似,也仅仅是相似而已,而不可能成为大师级的作品。

当下,由于许多画家缺乏对于绘画语言的创造,而一味模仿和沿化古人和他人的艺术语言,满足对原有绘画语言的重复组合的游戏玩味中,从而使自身的绘画创作,陷入历史的泥沼中和遮蔽于他人语言阴影下不能自拔,最终导致绘画主体个性的自我丧失。

绘画创作实践已经证明,创造性绘画语言的运用将会使创作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将会使我们在不断充实和丰富绘画语言的过程中形成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更能让我们在充分享受艺术创造性所带来的艺术快感和愉悦的同时,使主体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张扬。

参考文献:

[1]约翰·拉塞尔,著.现代艺术的意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2]殷曼楟,主编.艺术理论基本文献——西方古代近现代卷[M].北京:三联书店,2014.

作者:刘静逸

儿童画艺术语言论文 篇2:

儿童画的视觉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儿童神秘的内心世界和儿童画风格中童真自由的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呈现着与设计艺术互动发展的新局面。儿童画作为一种能够超越民族,国家,地区和灵魂界限的艺术形式,画中所掩藏的“童趣”特征,唤起了无论是平凡人还是众多的设计艺术家心里藏有的童真梦。当代平面设计更多的是借助提取儿童画元素的精华以全新视野重构再设,应用儿童乌托邦式的想象。由此可见,儿童画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并不仅仅是仅限于儿童创作,类似民间绘画、涂鸦艺术,儿童画所展现出的是一种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它的成长标志着一种新型艺术形式的扩张。

关键词:儿童画;视觉语言;平面设计

1 图形造型特征的应用

(1)神似多于形似。儿童画所展示的形象特征完全打破了“像”这个标准的固定思维模式,展示的形象神似多于形似。画面中图形的形象多是物象经过大幅度简化改造后的呈现的图示象征性形象,以意象表达为主。儿童因为没有专业绘画技巧的支撑,所以在画图过程中,只懂得怎样充分释放自己的创作热情、抒发内心感受以及积极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缺少逻辑推理。图形在创造上忽略原型、善于变化,只是保持事物的大体特征。在观察物体时不善追求细节,形成的风格类似于原始绘画,常常会把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情感及外部表象带来的感觉通通表现出来。图形在造型创造上比例失调,加上夸张的对比取舍,带有一种浓重的印象派美感。在平面设计的作品中运用儿童画“神似多于形似”的图形特征,可以使作品效果达到最大的视觉张力,充分吸引观者的眼球,刺激观者探索设计作品创意的深层寓意。例如平面设计中注重神似的拟态包装设计,就是通过图形,以模拟自然事物的“形态”为基础,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在把握事物内部寓意的“神似”特征后创作出的创新性趣味包装设计。神似多于形似,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特征和情感体验。

(2)简洁概括。儿童处在思想活跃期创造的作品思维单纯,图形造型上趋向于随意自发,以简洁的结构概括为主,多数会用单线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完成造型。儿童绘画不存在深思熟虑的构思、谋划和经营,在表现人物的造型上更倾向于简洁的程式化,人物造型的躯干大小、粗细、比例、透视都不是他们所能考虑到的范围,所以在躯干勾画上常是垂直水平或者僵直倾斜。一个好的图形设计常常会超越整个形态本身所承载的事物表象,独特鲜明的视觉语言和心理语言才能真正地表现出视觉的张力。儿童画在图形的造型表现上,充分发挥着儿童稚拙有趣的肆意表现力,构造出的最简单原始的事物结构,使他们的作品欲望表达变得更加生动趣味。不容忽视儿童画艺术所创造的价值及对整个设计界的影响力,它赋予了图形设计以更丰富、更独特、更强烈深刻的艺术魅力。乔纳森•范伯格说:“只要还有童年,就不会磨灭人们对于那个奇幻世界的记忆和兴趣,就不会缺少表达这种细腻情感的工具和手段。”在平面设计中,招贴海报的设计是为了突出设计的独特性与绝对的视觉冲击力,在特定的空间中用最直接概括的视觉语言使观者接受最强大的信息量。因而在海报的图形设计中要尽可能简洁明了。一个神秘又趣味的图形设计可以决定一个招贴作品的成败,简洁的图形并不代表空洞,简单明确的图形设计在招贴中所占的视觉重心也不会因视觉元素的相对简化而受到影响。摒弃了复杂,在经过浓缩提炼后的图形,能够更加准确的强化事物特征,所表达主题的特征会更鲜明,同样也能更集中明确的传达信息。把儿童画元素中个性鲜明、高概括性的简洁图形用于招贴设计中,能形成独特的视觉张力,瞬间吸引观者的眼球。

2 色彩表现方式的应用

(1)强烈直接的色彩。受儿童成长心理和生活方式影响,儿童画色彩中带有的强烈的精神属性,纯净、开朗、活泼的心灵和生活态度决定了儿童画高纯度对比的色彩。在它的色彩中存在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也是设计中需要提炼和模仿的。儿童不懂得光线对于色彩的影响,不会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很少注意到色彩中多层次的灰色调。在运用色彩时没有过多的复色和中间色,只注重物象色彩的表现,单纯而强烈地将色彩进行无意识组合变化。儿童在表现物体的颜色时对明度和纯度的较高要求,是他们性格和心灵中纯净明亮开朗的特征形成的思维反射决定的。通常在他们眼中海水是蓝色,树木是绿色,花儿是红色,头发是黑色。他们其实只是在用色彩宣泄情感,游戏性的利用高纯度色彩直接在画面上进行涂抹,或者用一些几何色块填充,在色彩强对比的表达方式下尽情表达创作情感。儿童画运用色彩来记录和表达情感。在平面设计中,色彩是审美的核心。借用儿童画在色彩上的强对比表现方式,能使人们对设计产生兴趣和共鸣。色彩中的暖色、纯色以及明度和对比度较高的颜色,都带有很强的视觉张力和刺激力,使人感到活泼愉悦,达到设计中运用色彩轻松接受所要传达的信息的目的。在平面设计的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画中所惯用的强烈明艳的色彩表达,能给设计在表现上带来强大的视觉感召力。因此在包装设计中运用儿童画的色彩,能够最直接的刺激消费者的审美愉悦感,吸引人的目光。现代包装设计中,儿童画的色彩元素常常被用于食品包装、潮流时尚的年轻系列或者是与儿童有关的一些附属产品借鉴使用。在招贴设计方面,一幅优秀的招贴作品张扬个性的色彩特征也能瞬间征服人们。运用儿童画中所呈现出的鲜明的强对比色彩,也是招贴设计提高视觉张力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在卡斯勃为黑头剧院设计的招贴作品中,就是运用这种强烈而直接的对比色彩。

(2)装饰性、表现性的色彩。儿童画在色彩的选择和表达上也是无意识的,他们会运用对事物仅有的色彩认知,用接近于真实的纯色色彩加以想象赋予主观性,天性捕捉色彩的动态美。因为没有专业知识的引导,所以呈现的色彩感觉带有很浓重的装饰性和表现性。在平面设计中,色彩构成在研究人对色彩的直觉、心理和原始色彩自发性的结论中提出,设计中的色彩正处于传统色彩模式的过渡阶段,习惯把复杂的颜色简单化,运用带有强烈装饰性的单纯色块拼凑,还原色彩现象,再按规律组合变幻。结合儿童画在色彩中延伸出的强烈表现欲,以及色彩多样变换下形成的强烈的装饰效果,能无限增强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和创意感。在绘本艺术中,美国有一个最具权威的绘本奖——凯迪克大奖。在奖项的评判标准中最看重的是作品的创新和艺术价值。得此殊荣的金奖作品《夏日海湾》就是运用了儿童画风格中水彩色效果,在光影和色彩的变化上,使这本彩色的图画书带有明显的印象派表现性特征,同时具有很强的儿童画风格。

广告设计中吸收儿童画色彩的优势,在色彩的色相、光度、色度以及生动性和整一性的表现上尤为重视。受欧洲印象派装饰风格的影响,广告设计的画面色彩在追求鲜艳明快的装饰性同时,也要注意和谐性和浓淡对比的适宜,遵循形式美法则,力求均衡。广告设计是以人为本有目的性的活动,应以客户和消费者为主,随其俗,投其所好。所以在广告设计中运用儿童画色彩时也要注意取长补短,要根据广告内容和风格界定的不同,有计划地选择。此外,加拿大平面设计师塞利鲍勃为自家乐队设计的招贴上,也是运用了赋有装饰感和韵律感的色彩来表现的。

参考文献:

[1] 刘冬岩,贺成立.基于视觉思维的视角解读儿童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2] 南彩虹.儿童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J].名作欣赏,2008(24).

[3] 唐志.论儿童美术与原始美术、民间美术、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关系[J].

作者:加瑜 王静

儿童画艺术语言论文 篇3:

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下中国社会对儿童画的普遍认同标准是“画得像”就是“画得好”。很多美术培训机构和美术教师采用大量临摹、涂填色书、画简笔画的方法去提升儿童的绘画技术水平。很多家长们也认为儿童画是绘画的初级阶段,将老师发的范画当标杆,对孩子的创作横加指责,这不象那也不象。而在很多赛事展览中,获奖入选的作品也都是以成人画的标准评选。如果说儿童画是一种艺术语言,那么这些只会模仿成人说话的孩子们还能有自己的思维,还能创作出自己的语言吗?

一、绘画是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绘画是一种情感表达艺术。不同的事物会令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观察视角、审美标准、主观偏好也会形成不同的画面。追溯人类的起源,可以发现绘画和语言的功能一样,他们都是人类用来言说表达、交流思想的。如果你和艺术家接触较多,你就会发现在大多数画家都将情感视作作品的灵魂与生命。儿童的绘画语言,炽热的情感,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画坛的成人艺术家。许多画家收藏儿童画、临摹儿童画,学习他们富于活力的造型方法,学习他们大胆、直率、朴实地表达主观感受。喜欢绘画是孩童的天性。绘画对孩子来说就是游戏,他们的任凭情感支配,无拘无束,愉悦涂抹。在孩子们的笔下,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有意义:“风姐姐有时候爱发脾气”、“牙仙子只有在夜晚才会出来”,“太阳公公总是笑眯眯的”……。艺术教育家维克特·罗思菲尔德说:“绘画、涂色以及构建的过程是儿童将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元素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复杂过程。在选择、解释和改造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儿童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幅图画,而且还是儿童自己的一部分。”孩子们画面中的物体不是随意添加的,即使表面看来最乱糟糟的线条、色块,他也能有自己的解读。直线条可以是爸爸的头发,也可以是远处的火车;弯曲的线条可以是奶奶的头发、也可以是欢快的海浪。儿童的创作活动同成人的创作活动是一样的,儿童画是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反映了孩子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二、儿童画应该是“儿童自己的画”

“像不像”、“美不美”和“行不行”不该成为衡量儿童画的主要标准。查阅百度百科,儿童画被表述为表面看不讲什么技法的,不讲“画理”、“画法”,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是非“学院”派的画派。儿童画在造型、构图上带有很大的变形因素和主观随意性。孩子们在画画时,不会像成人一样缜密构思,構图是否美观,色彩是否真实,是否符合透视、明暗等艺术规律都不在他们的思考范围内,他们往往是信手落笔,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儿童画的色彩强烈、艳丽、张扬,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在成人看来不协调,不美的颜色搭配孩子们却很喜欢,他们尤其擅长用鲜艳的颜色装饰物体:五色花瓣的花朵、大红色的兔子、彩虹色的小鸟、紫色的星空;画面常常夸张、滑稽又有趣味:老鼠会飞、树林里会有糖果屋、一棵树上结了多种果子、精灵们无处不在……可以说与现实世界完全相悖,近乎荒唐离奇。也只有这些儿童自己画的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生动描述了一个成人误解儿童画的故事。在学校的美术教室里,老师们也常常会自动忽略那些“不好”的作品,将那些“好作品”成列在教室、走廊里。事实上参照画不美观、比例失调、残缺不全、与实物常态不符等成人画的审美标准评判儿童画,采用成人的画法教幼儿画画,长期地要求孩子照着范画进行临摹,照搬成人世界的“美”,包办孩子的审美认知过程,孩子终会逐渐产生盲从心理,丧失自己的思考能力。

三、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合儿童绘画的特点,我们辅导儿童画画,应注重引导孩子们仔细地观察事物的特征,启发和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年龄原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情感带动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抓起笔,涂抹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儿童画画时不会有意识去理解技法,也不会常远地为将来升学考虑,他们只是单纯地想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知。而由于年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表现缺乏自信,需要得到大人的认同赞美。绘画过程中教师、父母与孩子的积极互动可以使孩子在创作活动中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这个世界还很陌生,既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也有他们无法理解的各种现象,他们可以通过画画来表达情绪,我们成人可以帮助他们习惯这种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当他们开始画画时,他们就会已经开始“思考”了,他们的思绪都集中在自己正在描绘的笔下世界。我的女儿尤其喜欢与我一起画画,哪怕是出差在外,我们微信视频时也能共同完成一幅画,于我们而言一幅画就像是一个梦想、一次旅行。她的开头常常是自问自答。妈妈下面我们玩什么呢?我们画画吧!我们可以隔着手机画一个小时的下午茶;一起拟定下周的物品采购表;也可以在阴雨的中秋节,对着她画的月亮搬弄家具、摆放果实、游戏赏月。这种体验或许在我们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然而,对孩子来说,这是游戏、是生活、是交流、更是爱。通过画画,成人可以轻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理念。因此在教学和辅导时,我们不能单纯从绘画技巧入手,应该以了解提示、启发想象为主,引导孩子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和探索世界,平衡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而不是仅仅是画像、画好具象的人或物。

绘画创作能够启迪孩子对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认识,激发他们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丢掉成人的审美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对美的创造,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的特征,启发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融入适度的绘画技法,用发散性的思维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描绘世界,是我们应该还给孩子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教学。

南京市江北新区文化馆

作者:万文星

上一篇:网络计算机病毒论文下一篇:可持续消费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