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2022-04-18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施行,2010年暑假凡是高一年级的新任教师都全员参加了新课改远程教育培训,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及学习课改先行试验区经验。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美术课程改革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篇1:

也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教学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笔者在美术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其中有四点应引起注意:一、由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不够而导致的美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不力的现状;二、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三、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四、此次课改是在高中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

关键词:课堂冷漠现象 美术新课改 实施不力 不重要 教师自身 脱节

普通高中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美术课堂冷漠现象具体表现为:对课堂信息接收不良,反馈不畅,麻木不仁(该思的不思或少思,该说的不说或少说,该做的不做或少做);甚至课堂纪律混乱等。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美术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愿和大家商讨。

一、美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不力

美术新课程改革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主要在于其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内容与选课方式满足了学生美术学习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切实加大推行课程改革的政策力度则是美术新课程改革工作得以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

在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由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学校的领导同志对课程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以及长期以来美术学科的地位低下,导致新课程改革有诸多工作没能切实到位,美术新课程改革出现了实施不力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第一、美术的学科的开课课时得不到保证。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学校以占用部分或全部美术课的教学时间,来增加高考学科的学时,以获得可能高的升学率;第二、多个模块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尽如人意。由于硬件设备和师资的不足、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些学校勉强开设,以敷衍上级。相当多的一些学校依然故我地只开设了操作相对容易的美术鉴赏,更有一些学校则干脆按兵不动;第三、学分管理不到位。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须修满3个美术学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无视新课程方案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存在课程不落实和送美术学分的情况,等等。

美术新课程改革暴露的实施不力的现状,一方面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制约了学生主体的多元发展;另一方面也挫伤了广大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无助于美术学科健康发展,为课堂冷漠现象的继续存在创造了条件。

二、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

“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这一看法,是造成课堂冷漠现象重要的思想根源,也是进行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阻力。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把语文、数学、英语等参加高考的学科学好就可以上好大学,美术课又不算高考成绩,上不上无所谓。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任务很重,还不如用不参加高考的美术学科的学习时间来学其他学科。很显然,学生和家长首先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其次不了解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致使对美术课程认识上的偏差。

作为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一方面,要坚信高中美术课程从无到有必然有个过程,无论是教育大环境还是学校小环境都会逐步改变,付出我们的辛勤工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必须主动配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强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和家长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最终达到“上好美术课同样重要”的共识,以全新的姿态来学习美术课程,从而,有效改善高中美术课堂上冷漠现象。

三、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外在的教学环境,但是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却可以正视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在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狠下功夫,为美术课堂能真正地、持久地“热”起来做好充分的师资准备。

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得美术教师存在“先天不足”,不利于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首先,没能重视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便直接导致其输出的美术教师文化素养不高,专业理论知识欠缺。要想胜任中学美术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应对美学、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以至文学、历史、哲学等文化学科有多方面的了解,同时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针对性不强,导致美术教师虽然有专业擅长,但擅长的面相对狭隘,这使得美术教师不能在相对多的专业方向上有较高的发展,因此不具备开设多种模块课程的能力,即使开设了也显得底气不足,使得美术课堂的魅力降低不少,令学生大失所望,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这些都需要美术教师靠后天的努力,在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积极弥补,从而能更好地胜任高中美术的教学。

四、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不足

此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应该说是在高中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在于长期以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学校未能持续有效地开设美术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脱节。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的不同程度的欠缺在高中的美术课堂上就会凸显出来,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补差补缺”。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挫折的痛苦相对多了一些,成功的喜悦相对少了一些。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改善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作为美术教师,第一、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只要稍加努力無需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第二、要学会宽容。接受学生存在基础的差异,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第三、允许学生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兴趣的不同方向。努力营造愉快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以赢得学生喜爱。

以上是笔者就“普通高中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进行的一些探讨,借新课程改革之东风,以期有利于我们美育工作的改进,使之更上一层楼!不足之处还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顾华琴

美术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中的模块选修课程的设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施行,2010年暑假凡是高一年级的新任教师都全员参加了新课改远程教育培训,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及学习课改先行试验区经验。我校是位于西部经济落后的乡镇农村高中,通过两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对美术课程改革的实践,结合教学实际,现就美术课程改革中模块的设置,在具体实践和操作的层面上,笔者谈谈自己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实践新课标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美术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5)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二、农村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

农村高中一般情况下就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在经济欠发达而人口相对密集的乡镇所设立的普通高中,这类高中现阶段从办学条件上来讲,整体上是相对落后于城市高中办学条件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学生没有建立起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基本素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升学率是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目标,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从根本上没有转变观念,认为艺术学科学了没用,农村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这段时间没有建立起学习美术学科的兴趣及基本素养。加之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美术学科兴趣降低,忽视了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造成美术教师在教学上处于被动地位。其他学科挤占美术学科课时数,或部分学校直接减少甚至取消部分美术学科课时数,美术学科呈现边缘化。

2.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经费投入,没有专门的必要的教材教具,没有足够的教室来设置专业模块选修室。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件的不足直接制约着美术学科的教学需要。

3.农村高中美术专业教师缺乏。农村高中生源较少,教师编制不足,没有专业教师或有专业教师但人员有限,不能满足新课程开设模块课程的需要。新课程要求美术教师至少要有开设三个模块的教学能力。但多数教师因为大学课程学习的原因,专业知识不能覆盖所有模块的教学,使得专业成长和后期的继续教育跟不上,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自由选择模块的需要。

三、对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中模块设置的理解

1.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设计思路。(1)设置内容系列,让师生有了多种选择机会。(2)实行学分管理制,保证了基础,力争拓展。(3)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4)在新课标中,还注重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2.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设置了五大系列九个教学模块。它们分别是:美术鉴赏、绘画与雕塑、设计与工艺、书法与篆刻、现代媒体艺术。

四、农村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设置的方法与策略

根据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三年里,学生在美术科目中,必修3个学分。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54个课时,方可获得规定的3个学分。农村高中由于受软硬件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学生课时安排和模块设置上要科学合理,因材施教。下面就可行开课模式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学校开课模式设计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美术鉴赏+?+?的模式,二是采用美术鉴赏+绘画+?的模式。这两种模式从开课的可行性来讲,是每个学校在有一个专业教师的情况下都能开设的。两种模式中美术鉴赏都作为必开模块课程,这也是课程标准建议提倡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了解美术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鉴赏+?+?的模式需要教师从学校条件及自己的专长来设置以供学生选择,但选择范围对学生来讲不大。从新课程要求来看,教师需具备开设三个教学模块的能力。从现在师资来看,多数美术教师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开设三个模块的能力是不成问题的,但要开设多个模块供学生选择,那就需要在师资的专业匹配上合理或提供教师再学习机会,以补充知识满足教学的需要。美术鉴赏+绘画+?的模式在农村高中来说最易推广,绘画在新课程改革前是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教师的美术课基本都是对学生进行绘画技能的训练,对学生兴趣来讲要相对其他模块多一些,但绘画模块中画种的学习又受一定工具材料的限制,也要根据条件因材施教。通过绘画模块素描、色彩知识的训练,可让一部分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并对这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通过美术高考升学。

针对模块的设置,教师要对开设的模块给学生以选课指导,学校在美术课程课时及学段上要进行精心设置,合理安排,并且在学生的课程评价上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农村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来看,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改变对美术学科在教育中边缘化的观念,和其他应试学科同等对待,按国家课程规定内容根据学校条件逐步完善软硬件设施。比如,安排用于艺术学科的专项经费,美术教师与其他教师同等待遇,根据学校财务情况逐年建设模块功能室,积极申报教师编制,创造教师的再学习机会等。

作者:刘学卫

美术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篇3: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

一、把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因此,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二、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

新课程实施以来较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课堂常规教学、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表现在教学设计文本粗略,忽略对课外作业情况的评价或分析,无课题板书,吝于图解、示范,不出示经典作品的题目、作者,无明确的作业练习要求,教学语言表述忽略美术术语的运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强教学设计;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要随意选取,偏离教材的主要内容,如美术语言、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创作方法和美术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此外,对于配套的教参辅助材料缺乏的情况,建议区内教学资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术课程。

三、研究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更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归纳,而不是知识的片断;故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四、改进和完善美术课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并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或评语相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五、合理利用与开发高中美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使课程内容能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的主要措施。建议美术教师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课程。

作者:薛梅

上一篇:反假货币网络建设论文下一篇:现代体育教学变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