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3

摘要:美术鉴赏作为一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具有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教学中尚有很多问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通过建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建立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来实现改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引导与互动—新课程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在高中各学科教学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教学已经逐渐丧失用武之地,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成为美术教育的重大时代课题。引导互动式教学下,通过积极的课堂导入和高效的课堂互动,能够有效释放美术鉴赏的课堂魅力。本文在分析新课程下引导互动教学对高中美术鉴赏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具体的应用思路,以期为美术鉴赏教学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引导;互动

1 引言

长期以来,美术鉴赏教学习惯了“静态”的低效教学模式,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生成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引入引导与互动的“动态”教学方法,在有效释放美术鉴赏艺术魅力的同时,能有激活学生的鉴赏兴趣和思维。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创新地引入引导互动教学,对于美术教学的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引导与互动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引导与互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也是一种高效的动态教学过程,而美术鉴赏活动尽管看起来是一种静态的活动,但实际上人的思维处于高速活动过程。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性格中都有一定的好动因素,通过引导与互动为美术鉴赏活动注入“动”的要素,既能展现动静的艺术结合,也能契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满足他们探究思维的发展需求[1]。美术鉴赏是具有较高专业要求的艺术活动,也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和发掘,鉴赏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引导活动,将学生引入美术鉴赏的艺术殿堂。同时,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能够将鉴赏活动推向高潮,为学生思想的碰撞、灵感的启发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鉴赏、发散思维,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高效发展。美术鉴赏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师生间通过“引导-互动”达成的结果,引导、互动是鉴赏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3 引导与互动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教学改革策略

3.1重视课堂引导,激活美术鉴赏思维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灵感,引导学生走进美术殿堂的重要教学活动。对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激活学生的鉴赏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鉴赏、想象地鉴赏,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上的引导,教学学生掌握鉴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做好鉴赏活动的过渡工作,能够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开展鉴赏教学活动。对于美术教师而言,不仅要业务素质精炼,还应主动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底细”,掌握他们的能力层次、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2]。此外,美术教师应重点了解学生的鉴赏能力水平,能够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入手,在新旧知识之间构建有效的链接纽带,为新知识的导入铺垫基础,从而加强对鉴赏教学的引导。

美术鉴赏活动是充满乐趣和灵性的,在课堂引导环节教师可以巧妙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环节,以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形式导入鉴赏教学。比如介绍美术作品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介绍作者创作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将学生带入到作品映衬的特殊意境中,快速调动学生的口味,激活他们的美术鉴赏思维。

3.2 强化课堂互动,提高鉴赏教学质量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这种缺乏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既显著增加了教学难度,也不利于美术艺术魅力的释放。美术鉴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需要学生灵感的释放,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赋予学生在美术的艺术殿堂中畅游的权利,是打造高效美术课堂的基本前提。

基于此,高中美术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低效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重视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能够在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搭建有效互动和沟通的桥梁,通过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在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鉴赏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情感、技能和知识的全面发展。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打造互动环境,如问题诱导教学,为师生互动创造话题;课堂互换教学,安排部分表现踊跃的学生讲评作品,打造高效的互动氛围;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演绎一段关于某幅作品的故事,将鉴赏教学引向高潮。

3.3 融合情感互动,提升美术鉴赏品格

培养高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如果仅仅局限在“说教式”的理论分析中,那么这堂课的引导与互动就是失败的,鉴赏课就会失去美术的生命力,最后演变成生硬的、无法体现美术价值的单调课堂[3]。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的实践中,应尽可能提升自身的课堂表现力,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蓬勃生命力,有效刺激学生美术欣赏的主动精神,這也是引导互动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引导互动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应紧密贴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水平,从情感上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他们真正地走进美术作品,在鉴赏中形成理论知识和情感意识的高度统一,逐步完善学生的美术鉴赏体系。

在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在学生用眼睛欣赏的同时,教师更应应道学生打开心灵的“眼睛”,从内心深处思考画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构图、如何运笔,如何搭配色彩,从情感视角审视这些艺术表现形式,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延伸出自己的感悟。这样的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鉴赏品格,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美术鉴赏能力。

4 结语

美术是开展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美育素质的重要学科,教师应该摒弃因循守旧的思想,向传统低效的填鸭式教学说不,探索和创新符合高中生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的教学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高中美术鉴赏的艺术殿堂中。引导互动教学在有效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和谐的、民主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美术鉴赏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品格的发展。因此,引导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新模式,值得美术教师大力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加元.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分析[J]. 新课程(中学), 2016(1):114-115.

[2]余珺.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29):75-77.

[3]林建辉.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12):207-208.

作者简介:

周建国(1978—), 男,汉,浙江省浦江县,大学本科,浙江省浦江县中山中学,美术中学二级教师。

作者:周建国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高职高专院校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改革对策

摘 要:美术鉴赏作为一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具有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教学中尚有很多问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通过建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建立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来实现改革。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近年来,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美术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呈现出普及开展的态势。然而美术鉴赏作为一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中尚有很多问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主要问题:学生普遍对美术鉴赏的学习趋处于被动;教师往往流于按图索骥照本宣科讲析和鉴赏作品;课程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如何将美术鉴赏课程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对现有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以改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教学课程的改革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依循教育规律,通过系统的教学实践,逐步摸索,才能构建出一套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具体到高职院校的美术鉴赏课改,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前提

溯本求源,纲举目张。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的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的同时,逐步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通过传授美术的鉴赏思维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这才是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应当围绕这一目标,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深刻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健全审美心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养。

二、以建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为支撑

美术鉴赏课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确立美术鉴赏课内容体系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是建构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并推广使用。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鉴于美术鉴赏课的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对美术的了解程度的不尽相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受众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有所选择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在目前高职高专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自身专业背景来选择熟悉的内容进行授课,这样一来势必造成教学内容的片面性。美术鉴赏课作为选修课,在高职院校中的学时数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要侧重内容的普及型、通俗性,并适当兼顾其广度和深度;要注重教学的难易结合、深入浅出,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便于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具备典型性和针对性,避免泛而不精。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是合理安排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系统而全面地理解、掌握美术鉴赏知识起着很大作用。而目前的状况是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混乱,课程体系不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纵向安排课程内容。按照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安排教学,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课程组织方式。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教学脉络比较清晰,可以比较全面地将美术发展的各个时段、各个类别讲授清楚,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对各个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及思想较为准确地掌握。但缺点是缺乏对美术语言的系统掌握,显得较为浅显,和美术史论分析容易混为一谈,容易造成缘木求鱼的现象,使学生只对少数美术作品略知一二。

二是横向划分课程内容。按照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不同门类作品分类讲授,选择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解。这种方法的优点在是可以使学生对每一个美术的门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但缺点是由于各个任课教师的专业不同,容易出现授课老师对于自身比较熟悉的专业倾斜的情况,而对于其不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使学生掌握知识不全面。

美术鉴赏课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美术鉴赏力,进而提升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然而,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是教学内容的片面性和组织的混乱性。就教学实践而言,美术鉴赏课应该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是介绍美术的基本知识;二是介绍美术鉴赏思维和方法;三是讲授各美术门类艺术特征。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本知识的学习便于学生宏观上把握美术知识框架;鉴赏思维和方法的传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了解了美术各门类的区别,有助于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层次地理解具体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由此可见,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办法必须基于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

教学规律告诉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而难点则是教学方法。美术鉴赏是一种从审美直觉到体验,再到升华的心理过程,教学特点较为独特。而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授课的对象往往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授课对象呈多元化,这就要求教学方式要有针对性和多样性。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普遍存在的弊端是授课方法单一,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以至于造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保障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目前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各个高校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教学手段。

目前美术鉴赏教学方式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最优组合。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合理的考量标准,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具有生动性

最好的老师即为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美术鉴赏教学注重艺术性,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所以枯燥乏味、呆板的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不能够使学生产生美的感受。如何调动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求知欲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视听能力,运用现代化的影像技术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尤其是要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

2.教学富有互动性

知识体系的形成具有多元化,知识获取形式和渠道呈现多样性,不单单只是通过教师传授才能得到。在受教育者文化层次相对较高,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具备相对应的分析能力,显而易见,作为公共课程的美术鉴赏课,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不适宜。提升学生兴趣的方式是良好的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课程,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师与学、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课堂的延展性

诚然,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非老师的一厢情愿,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最终体现在学生是否参与及参与成效。美术鉴赏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将传统的讲授式方式和以影视、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来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和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

此外,课堂外的延展性教学也很重要,比如采用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户外,或将课堂带入到美术馆、博物馆、美展上等等,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术作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美术书籍、与美术相关的媒体信息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设计作品等感知美术,感受美术和生活的关系。教师还应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美术相关知识,抓住现代学生的特点和心理,与学生在网上交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美术课堂的延展,更加有助于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

三、以建立功力扎实的教师队伍做保障

教师是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审美素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兴趣程度,更决定着美术鉴赏课改的成败,因此美术鉴赏课程的改革应该从教师改革入手。一名称职的高职高专院校的美术教师,尤其是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师,更应该是对各个门类的美术知识和美术史论有着较深入的理解和研究,除了业务技能扎实外,还应该对美术鉴赏课程有着较深入的分析,能够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行之有效地教学。只有这样的具有较高审美素养和独特人格魅力的授业者,善于从人文的角度灵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表演、塑造等多种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才能够使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且大有可为,应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建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而建立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努力做到教学有的放矢、有法可循。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才能充分发挥美术鉴赏课程应有的作用,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实质性提升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琳.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包装世界,2012,(07):74-75.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刘春恒,女,硕士,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及美术教学。

作者:刘春恒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浅谈高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美术鉴赏课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增强其审美能力,塑造高素质职业人才。本文对高职美术鉴赏课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要注重美术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参观博物馆、举办书法美术展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学习积极性,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职美术鉴赏 现状 改革方法

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美术鉴赏课,可以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发现美,感知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启迪心灵,陶冶情操,丰富学生对世界的感知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高职高专开设美术鉴赏课程显得十分重要。

一、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现状分析

近几十年来,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部分学生跃入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工具,因此出现“一热一冷”的局面。一是部分学生并不是为了提升个体艺术品位和综合素质,却为了能够成为天之骄子而参加艺术类高考,这样在完全对美术没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美术技法训练,容易让艺术生走入一个误区,认为美术就是绘画,甚至认为就是素描、色彩;而另一面,作为一个文化考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则因为高考没有这个科目的要求,很多学生选择了放弃美术课程。

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熏陶下仅仅学过一点基本的美术技法,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的课程被大大强化,美术已经被沦为“小科”、“副科”,不被学校重视,很多学校在高中阶段虽然开设《美术》课程,但是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主科”的包围之下,难以发挥美术课程本身的基础性作用。而进入大学,很多学生认为美术鉴赏课程与自身专业发展并无意义而被忽视,这个是学生忽视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的外在原因。

另外学生自身内在原因也有极大影响。一方面,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来看,处于此时期的大学生有朝气有活力,思维敏捷,喜欢接受新事物,富有想象力创新精神,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审美追求层次不高,审美品位不高,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潮流、时尚及不健康的负面文化和商业色彩浓重的东西冲击,容易受其影响,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学生尤其是大专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有些学生学习目的越来越功利,心态浮躁,认为像美术鉴赏这类看似对本身专业学习帮助不大的课程,对未来就业不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很难认真投入。笔者在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学生在拿到美术鉴赏教材时,竟然能够说出这门课程和他们没有关系,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可见当代高职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忽视程度有多么严重!

在高职美术鉴赏课程中,上述两个问题极大的困扰着课程的有序进行和实施,针对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发挥本课程的作用,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课程本身入手教学改革,从教法,内容,形式等多个方向探索本课程改革的可行之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心理和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特征,研究出一套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课程体系。

二、美术鉴赏课程改革方法探究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由此可见美育的重要性。唯有通过美育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而在美育的范畴中,美术鉴赏课程担负了重要的引导和普及作用。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程中,作品本身的美术特性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美术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再创造活动,由于鉴赏主体年龄,经历、修养与趣味的差别,同一件作品,每个主体所获得的感受结果是不同的,有时甚至相差甚远;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品的最高层次,艺术品本身的意蕴也具有多义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这些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反复推敲领会,细心感悟品味。所以在鉴赏过程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更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同主体、不同角度在欣赏同一件作品的时候,所感受到得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只用单一方法,不同的风格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一)加强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美术概念的了解,重新认识美术

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如何教会学生欣赏作品成为首要任务。目前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教学误区:鉴赏教学侧重点有所偏离,内容较为片面;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以画论画,割裂了与其它学科有机联系等等。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在高中阶段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和基础训练,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绘画”这个最基本的认识,对美术鉴赏中美术的定义更加是一无所知。而与此相类,抽象的美术语言,诸如形体、明暗、色彩、空间等,更加是没有接触过的晦涩词汇,所以说要想真正“授人以渔”,让学生能够从这门课程中学会如何欣赏美术作品,领悟美术的概念,学会用美术语言欣赏作品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的概念,不是狭义上讲的绘画和雕塑,而是广义的。广义的美术概念指运用有形的物质材料,如绘画用的纸、绢、布、墨、颜料,雕塑用的泥土、石料、金属、木头等,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得视觉形象的艺术。具体来说美术包含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媒体艺术和书法艺术等等。这样让学生理解我们所学的并不是他所理解的概念,“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就没有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主体对这门课程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意识。

我们知道不同的美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对画面主题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美术语言,具体是指美术作品形式元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与肌理等方面。美术作品正是通过这些形式元素将美术家的胸怀、情意表达出来。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如何让学生读懂作品中的语言成为教学的关键。在毕加索的《曼陀林和吉它》中有点和线,包括直线和曲线,它们构成形象或形象的局部。在中国画部分,欣赏潘天寿《映日》这幅作品的时候,就是运用点、线、面的手法,在画面上形成内容的有机穿插,当然中国画家主张“有笔有墨谓之画”,运用中国画的行笔、逆笔,中锋、侧锋来表现中国画的墨韵,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明暗是另一种造型手法,有人认为明暗只在西洋画中出现,其实这种语言不只在西方绘画中存在,在中国画中同样存在。中国画由于强调“以线造型”,在表现物体的体积上则采用各种皴法表现出物体的凹凸关系,各种皴法也是另一种不同的明暗语言。色彩是西方油画最重要的造型方式,在色彩中,每种色彩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有的色彩热情奔放,令人兴奋激动;有的色彩冷静沉着,令人冥思苦想;有的色彩杂乱无章,使人烦躁不安。画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观者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和美术家的情感,所以美术家将色彩作为富有情感的艺术语言。

通过对美术概念的理解和美术语言的学习领悟,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美术鉴赏并不仅仅是学习绘画,而是对“大美术”重新进行了解和赏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让美术鉴赏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美术鉴赏不是任课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从课程开始讲到结束,这样学生没有参与课程的研究,就会变成被动的接受者,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参与,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互动,参与讨论,促进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共同体验美术作品在书本之外的千姿百态。

1.走进博物馆和展览馆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组织高职学生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美术馆和博物馆藏品很多,基本上涵盖了“大美术”定义中各个门类,例如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的中国画馆藏精品,每幅作品都是原作,比起在书本上我们看到的照片,无论从画面尺寸上、笔墨表现上、画面内容上,都要形象和立体的多,学生通过自身的深切体验,一方面感受到美术鉴赏课程和其他课程不一样的地方,增加兴趣,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加深了对中国画本身的技法,如钩、皴、擦、点、染、留白、虚实、阴阳、向背等平时在课堂中晦涩难懂的语言有了一个生动的理解。

2.定期参观美术展览

除了到博物馆美术馆之外,组织学生参加美术展览的开幕式,并且欣赏当代的名家名作。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很容易掌握目前美术界的大致状况,能够让学生从仅仅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一幅陌生的代表作品,转变成为真正的与艺术家零距离接触。如在谈到当今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重量级人物——何家英老师的时候,如果单纯的和学生说何老师的作品采用什么技法,学生因为不是美术专业出身,会觉得生涩难理解,如果将他们带到美术馆,对照何老师的《落英》、《米脂婆姨》等作品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在介绍其他工笔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懂得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去参加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都是临本或者是真迹,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有立轴、横披、镜片、手卷、册页,扇面等,这样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人们耳濡目染于艺术作品,便会浸润心灵。艺术修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且需要一个氛围,所以课堂之外,建立一个具有良好艺术气息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同样起着不可估计的作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和完善学生的各种社团组织,发挥社团作用,如成立书画社、摄影社等,让学生除了在课堂和课外能够用眼睛去观赏美术作品外,还可以通过社团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自主审美活动;如举办书法展览、绘画展、绘画比赛、涂鸦展等活动,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一步步地受到美的熏陶。除社团之外,校园文化的活动形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美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为了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鉴赏,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示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活用学校图书馆内的鉴赏用图书、影像资料等。

高职美术鉴赏教育过程中,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要想提高其兴趣,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并且采用新的方式来进行美术鉴赏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克服之前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偏见,达到本课程的目的,最终达到美育的效果。总之,美术鉴赏课程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条途径,相信能够培养出不仅仅是对自己专业感兴趣的专才,而是更加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型、高素质、宽领域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 倩.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讨 [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 [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 苏 伟.高职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初探 [J]美术大观,2008.6

[4] 陈杰邦.鉴赏美术作品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美术鉴赏课教学探索 [J]中国美术教育,2005.2

[5]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 [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12

作者:王平善

上一篇:园林工程企业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师化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