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文

2022-04-28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提供参考的关键要素和环节。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缺乏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的可操作性,面临一定的困境,本文深入分析其原因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路径选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文 篇1:

非课程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探索

【摘 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和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所以,评价过程要注重实效,要贯穿教育始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并且,应当依据事实做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必须精心构建、认真策划、科学设计、细致运作,使考评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非课程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评价机制 创新

有人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务“虚”而不务“实”,已经使思想政治教育陷于“两张皮”的境地。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实践成果科学地固定下来,并形成指导教育的长效机制,这就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形成评价机制。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已经形成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如教育树人、文化感人、环境育人、榜样引人、历史养人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课程教育模式。因此,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必须以动态的视角和宽广的眼界,观察和把握新形势、新情况。以创新的精神探索符合新生代成长规律和适合新时代高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

一、评价理念上坚持强化发展功能为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指出:人类不仅作为工具而发展,也作为目的而发展,“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自由的王国就开始了”。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指社会发展,更指人的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可见,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念应坚持强化发展功能为主。

所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在促进评价对象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等实际价值方面的功效和能力。即,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自我纵向比较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评价都是发展评价的很好体现。纵向比较的内在差异评价,容易评出进步、评出信心、评出方向、评出成绩;过程评价能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并从中摸索方法,体验乐趣,养成独立研究和合作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育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辩证统一,工具价值反映了一事物对它事物的有用性,内在价值反映了一事物对自身的有用性,教育的内在价值自然是人的发展,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其工具性价值。内在价值是根本,工具价值是内存价值的延伸,所以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非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一切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促进学生不断完善独立人格。即,从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大学生和谐、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就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完善评价制。比如:如何辩证地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如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在压力面前保持阳光心态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成长动力,使“育人为本”真正成为工作的价值目标。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与之相配套的发展功能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根本功能。着眼发展的评价既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自信心理,培养乐观情绪,形成发展动力;又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明确发展目标,了解现实状况,开发潜能;还有利于启发教育者探索学习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确立发展策略。

二、评价方式上坚持以质性评价为标志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生命过程,复杂性是生命和社會运动的显著特点。所以,简易鲜明的量化考核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合评判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生命过程的价值。特别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愈加多元化、评价方法愈加多样、评价内容愈加全面,并且日益注重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必须坚持以质性评价为标志,建立定量与模糊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实际状态或资料分析,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评判。常见有苏格拉底式研讨、专题作业评定、实习实践评定、档案袋评定等多种形式。目前各种各样的“道德银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性评价试验田里绽放的花朵,每当志愿者做了好事,“道德银行”便将这些好事登记在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储蓄卡上,作为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爱心记录,这些志愿者如需帮助时,可以根据自己积攒下来的“储备金”,凭卡向“道德银行”支取——申请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道德银行”回报人们的并不是金钱,而是当“储户”在今后发生困难时优先获得别人提供的无偿援助。这其实是一种社会互助方式,“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这就把道德建设、道德实践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贯穿于人们的日常交往之中,真正做到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爱护公物、诚实守信,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助互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的主体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一项教育活动下,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甚至于是完全相反的效果。因此,教育更应当关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这一个”,简单的量化考核标准显然是不妥当的。同时,受教育者掌握的知识是不确定的,其中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不过是树上的果实。而“只好意会很难言传”的隐性知识经验是智力资本,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在人生创新性的成就中,隐性知识经验是起决定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是不可预测的,用量化标准来考评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定是徒劳无益的。因此,必须坚持以质性评价为标志,建立定量与模糊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新思路。

三、评价内容上坚持以彰显人格为上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活是社会的预演期。自主和独立的学习方式使宽松、自由成为学习的最大特点;多变的生活环境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相对复杂的人际环境是大学生面对的新课题;思想多元、社会生活急剧变化要求大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在重视知识传播的同时更注重培育学生的完满人格,大学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内容设定上必须彰显“人格本位”。

著名法国哲学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这里的“品格”就是“人格”的意思。所谓人格就是指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尊严、气质、风度、品质和学识等方面特征的总和。通常有健康人格和高尚人格之说,健康人格是从“心理学”层面讲的,是指个体做人的起码资格、性格和品格的总和。一个有健康人格的人才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个体身心的发展;高尚人格是从“道德”层面讲的,是指一个人具有崇高社会道德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总称,是人格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在个人品德上所追求向往的完美人格。

现代人格具有奉献性、独立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无私奉献,大学生应把“敬业奉献”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大学生人格的必然要求;并且必须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即,独立的人格,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经济一体化的革命,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全球化视野、开放性思维能力,人们的人格形成不仅受本国制度、价值观的影响,也必然受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影响,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一个人的创新性人格特征表现在: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和求知、不满现状,青年学生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性人格,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进步。道德、智慧、审美构成了完满人格的全部特性,人格的智慧特性、道德特性和审美特性构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在内容上的一个完整框架。

智慧特性是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是人类求真心理倾向的反映。人类只有凭借自己的智慧特性对客观规律、自身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才能在客观物质世界面前和人类精神世界面前最终实现完全“自由”,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科学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自身。在人类的智慧特性中,包括着全面而又系统的知识、人的逻辑认识能力和逻辑实践能力的理性因素;又包括直觉能力、感觉能力、想象能力、猜测能力、情感认识能力,以及探讨真知的良好愿望、兴趣、动机、习惯和对真理的真诚等非理性因素。因此,人类的智慧是智商和情商的综合,毫无疑问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道德特性是人类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求善心理的反映。道德教化人们向善,要善待他人、善待集體、善待社会、善待大自然、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集体、社会、大自然也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这种向善的道德行为是道德特性的核心构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

审美特性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求美心理倾向的反映。教育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审美境界是人格塞满的最高境界,运用人类社会实践创造的一切文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改善人的审美结构,从而给人的心灵以本质定性。因而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真、善、美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理想追求,也是大学生人格的根本。生活中许多父母对孩子说,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教育失败的悲剧之源,也是“教育荒废”的宣言。人类的发展得出一个沉甸甸的结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因此,摒弃“知识本位”,彰显“人格本位”,这是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在内容设定时的一种有益思路。

四、结语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是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这些变化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肩负着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等人才的使命,更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四有”新人的特殊使命。这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必须果断地给予大刀阔斧改善与革新,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科学培养,这是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孟宪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课程教育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2012.

作者:孟宪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文 篇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提供参考的关键要素和环节。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缺乏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的可操作性,面临一定的困境,本文深入分析其原因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有效性评价 困境 路径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国家制定的的大学生培养目标,依据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这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特点,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就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困境

(一)评价内容的复杂性。

1、评价内容结构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作为大学生素质结构的一种,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又包括情感性格、意志品质、身心健康、精神风貌诸要素。而每种素质又都有它的亚结构,亚结构的每种成分又都有它丰富的内涵。因此,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特征集合体。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来说,它又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行为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包括个体过去甚至一生的思想品德及行为。可见对这么一个庞大体系中每一种行为都做到完全客观且又十分准确的评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2、评价内容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工作中,我们用投入和产出两个变量来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是显性的,如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这些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也容易评价。而隐性投入,如已有的教育方面的无形资产、先期已经树立的教育形象或先期已经获得的教育效果等的评价难度则相对较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中,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对它们的实际评价也比较困难。然而,“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它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上,因此,综合评价起来难度较大。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存在困境。

1、评价范围的不确定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某一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不仅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也受到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是通过多方面来实现的,包含了学校的课堂教育、后勤管理、课外实践、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因而,我们不能将已达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完全归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因素,上述的几种教育手段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着作用。那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工作中,应把哪些因素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各自为多少,这是很难界定的。

2、评价时间的不确定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进行评价,往往需要设定一个时间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具有滞后性。前期已做的教育工作会在多大程度上对当前已取得的教育效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当前的教育效果又是哪一阶段的教育投入所产出的。某一时间段上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又能够产生多大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很难确定的,且进行评价的时间段多数由人为划定,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都是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所面临的困难。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改良路径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首先,应当认识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机制,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多元化,对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还要认识到,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具有评价内容复杂、评价范围和评价时间的不确定性等特征,但评价主体只要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价值论立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教育统计学、测量学、模糊数学、计算机技术等技术手段,是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多元化、科学化的。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科学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选择客观、全面的评价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内容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性,是学校人才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评价内容的客观性是指评价主体选择的相关评价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虚构出来的。在评价工作开展中,我们应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实践、调查分析,从而最大程度的获得第一手评价资料,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真实效果,而无论其效果是好是坏,是大是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对影响有效性评价的各种复杂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诊断和分析。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要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评价大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不仅要评价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渠道、方法、途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节等,还要评价学校整体环境、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加强评价主体的现代化建设。

选择评价主体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实践中一件十分重要而严谨的事情,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评价工作的成败。评价主体所持的立场、采取的方法、依据的标准及其自身对客体属性、规律的把握程度等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有效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难度日益增加,对评价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别是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学生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参与状态,体现了他们在教育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则会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承担相应的的责任。学生通过对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自己的表现做出鉴定,则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养成其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要注重评价主体的专业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内容的丰富化,评价机会的增多以及评价方式的现代化,为了做出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评价主体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以创新意识推动自身发展。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知识,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具备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具备较好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具有导向作用,评价指标的重点,往往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活动的核心,这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

为促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大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在制定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可测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少而精,避免复杂化,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辅以一定的测量手段,可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测量,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取得一定的结论来实现评价目标。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较抽象的、定性的指标体系而言具体的、定量的指标体系要容易测量,末级指标体系较一级指标更容易测量。(2)整体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自身应具有整体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通过该指标体系毫无遗漏的达到评价目的。这就要求指标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评价目标,在设计具体指标体系时能够很好的依据自己的理解对评价目标进行分解,不重复、不交叉、不遗漏,能够明确反映评价目的。使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完备的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3)简明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少而精,不要过于繁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从评价工作的出发,建立精炼准确、合理清晰的指标体系,尤其是阶段性评估,评价项目过于具体、繁琐,则会因为重点不突而无法操作。评价要依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评价具有可行性、针对性、使评估过程有章可循。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颇有难度。要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一要确立客观、全面的评价内容;二要加强评价主体的现代化建设;三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立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合理。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注释:

韦青松.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与对策探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1页.

陈洪丽,苗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科学化探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第34页.

张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实事求是,2008(3),第25页.

徐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创新. 中国冶金教育,2009(3),第45页.

唐慧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院,2007(20),第56页.

作者:钟京凤 高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文 篇3:

传统文化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价

[摘 要]众所周知,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尤为重要的。文章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简单阐述,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出发,研究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多元文化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进而利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进,阐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步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重要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14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前社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进而也为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的思想,为此,我们也需要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这也要求高校能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积极综合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1 我国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中逐步形成的,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发展,吸收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是我国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的文化表现,它具有深厚的内涵,也能够表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多次的外来文化冲击仍然突显出旺盛的生命力,通过代代相传,对规范我们民族的行为意识等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并且在不同领域当中均显示出深厚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1 伦理性特点

西方文化为代表表达的是个人能力,突出英雄主义,西方文化主要是民主式的外向型,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而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则更多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更加注重同自然环境相协调,强调“德”,这也使得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更加注重伦理性。我们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大多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型社会,在封建社会表现出来的大多都是以德摄政,属于内向型的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为谦虚礼让,能够尊重别人,并且崇尚扬善抑恶,崇尚真善美,利用思想道德来感化众人,这种措施与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1.2 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道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的,它吸收了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又逐渐吸收了佛家思想,通过长期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我们国家独特特点的文化传统。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在封建社会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包含了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文化精华,同时也存在封建思想,为此,在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文学、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做出一定的了解。当前,我们不能将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摒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也不能全部拿来学习,必须要根据当前社会情况来进行分析,利用科学的措施来摄取、净化,激发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力,进而帮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价值分析

2.1 利用传统文化来应对全球化中的多元文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极大地拉近了世界范围内的距离。在当前社会中,西方世界的文化对我国的冲击越来越大,利用电影、音乐、书籍等不同的措施传播西方文化价值,逐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由于高校大学生比较年轻,好奇心比较重,非常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被动地接收了西方文化,这也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受西方文化侵蚀比较严重。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能够降低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

2.2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德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扬善抑恶,培养人们的美德,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我们必须要将其发扬继承下去。当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全球多元化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行为与传统美德相背离。具体表现为诚信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责任感,以及心理素质比较差等,常常出现作弊抄袭等行为,并且注重功利,不尊重他人,为高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也有必要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2.3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它能够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发展,能够培养大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也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应对社会中的不同现象,大大改善他们的抗挫折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也有助于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此外,利用传统文化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当前思想教育的重点还是在课程中开展。而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及观点,喜欢参与到社会当中。传统的灌输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高校教育了,为此,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方式,比如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教育的改革。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价值应用研究

首先,积极在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一页,利用传统文化对当前的思想政治进行解读,也有助于传统文化同现代理论的结合,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在高校课程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其次,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高校校园中努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并且这种措施也能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学习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能够自然地渗入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最后,高校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来说,需要学校依托学校空间,积极营造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进而能够改善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能够对学生思想逐渐地进行引导。在当前我们的高校建设当中,我们必须要积极引入传统文化,传递那些正能量的信息,努力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来说,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当中培养起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认同感,这也有助于激发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结 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也不断吸收社会中的先进思想,通过融合发展使得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正是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相融合发展,并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殷东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2]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徐健,覃卫国,韦福安.“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调查分析及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1).

[4]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1(3).

[5]陈占安,赵为民,潘成鑫,等.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1).

作者:史欣卉

上一篇:企业使用控制下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软件功能设计计算机软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