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课程免生培养论文

2022-04-27

摘要: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促进该目标的实现。网络教学平台是用于高校教学的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由教师管理并基于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学专业课程免生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会计学专业课程免生培养论文 篇1:

从会计人才供求矛盾论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摘要】文章在对会计人才供需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人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会计是一个传统的职业,也是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目前,虽然会计工作的需求量较大,但是本科毕业生还是严重存在着找工作难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我国本科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与社会上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本科会计课程的设置不尽如人意,所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实践的需要。因此,解决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使毕业生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会计人才的供需矛盾

(一)本科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使学生人数有了大幅度增长,而会计学又是一个热门专业,很多综合类院校、理工科院校甚至师范、外语类类院校也都纷纷增设会计学专业,使会计学专业的在校生急剧增长。由此带来了这样的矛盾:一方面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常常为找不到理想的会计人才而苦恼。造成这种矛盾是由于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比,本科毕业生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本科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上岗的适应时间相对较长,培训成本相应增加,与用人单位迫切需要能直接上岗的人才形成矛盾。其次,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往往缺少灵活性,交际能力与沟通能力也相对欠缺,与用人单位所需的社会适应性较强并且具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人才标准不吻合。最后,本科教育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缺乏会计诚信的教育机制,因此,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往往不足,为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诚信问题带来隐患。

(二)会计人才供需矛盾形成的原因

形成本科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矛盾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作为供给一方的大学在当前会计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会计教育的目标散乱,未能产生共识,对本科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表述得不够明确具体,过分强调会计专业素质的教育,忽视通才的教育。

第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材陈旧,更新缓慢,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导致本科会计毕业生实务操作能力较弱,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严重缺乏,实务操作能力较差几乎是每一个会计毕业生的通病。

第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课程都还采用灌输式教学,侧重理论和方法的传授,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导致毕业生综合能力不高。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充分运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仍占主流。

第四,当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各院校对在职会计教师知识更新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刚刚上岗的教师实践经验欠缺,导致无法适应本科素质教育的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导致本科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直接引发了毕业生实践能力差、职业道德缺乏等一系列的弊病。因此,针对会计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是解决当前毕业生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提高本科毕业生的质量,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之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全方位需求,就要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但在目前,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首先,课程内容重复。会计学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而且大部分都是与会计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较多,如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及报表的编制方面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预测、投资决策等方面重复。

其次,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相关学科课程比重太小。当前,会计专业课比重畸高,而相关学科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讲授太少,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趋向缩小,联系日益紧密,而现行的一种专才教育的模式造成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真正掌握会计的精髓。

再次,课程设置门类不完整。现行会计教育中过于重视专业教育,有着较重的功利导向,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和会计法规教育课程。

最后,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小,时间编排不合理。在四年的会计本科教育中基本都是理论教学,只有少量的会计模拟实习和毕业实习,并且都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或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缺乏感性认识,而且多数学生都在实习期间忙于找工作,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毕业实习。

三、会计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教育改革的指南。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行本科课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的科学分工

为了避免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的重复,可以在教材方面体现出会计课程体系的科学分工和紧密协作。例如,基础会计应重点突出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核算程序等内容,内容的阐释应简明扼要,以应用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全面了解会计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财务会计应以工、商企业为重点,全面阐释财务会计原理、原则和方法,并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与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各院校会计本科生相关知识的课程较少,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就会计理解会计,始终跳不出会计的框框,不能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如果没有基本的管理学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税务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的。因此,应增设与会计学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科课程,构筑会计人才多元化知识结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其理论知识至少应该包括: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评价、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关财务报告的准则,此外,还应具有经济学、税法、经济法、统计学、信息技术与系统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当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展学生的基础知识范围,使其成为具备较扎实的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增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律教育课程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会计人员较好地履行职责,树立会计职业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必须重视从事会计活动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问题,因此,把握好会计人员道德第一关的责任就落在了学校的身上。学校应统一编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教材,保障必要的会计法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使本科会计毕业生熟知会计法规。此外,还应就社会上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编制成鲜活的案例,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道德问题就在身边,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对会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刻地理解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的灵魂,为其将来从事会计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

会计既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经过系统、全面的实习,要想在短期内就适应用人单位的上岗需要是不现实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会计教育理论结合实际的客观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大会计实践课程在整个会计教学安排中的比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首先,应建立现代化的会计实验室,购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操作台等,为会计手工模拟教学创造条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穿插进行手工模拟教学,可以使书面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其次,建立多媒体实验室,以便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最后,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协作联系的机制,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在各学期末进行实习,让学生参与某些实际工作,并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学生的职业经验都能够达到规定的水平。

【作者简介】刘永祥(1962—),黑龙江逊克人,北方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宋轶君(1982—),北京人,北方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北方工业大学教改重点课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措施》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刘永祥 宋轶君

会计学专业课程免生培养论文 篇2: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促进该目标的实现。网络教学平台是用于高校教学的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由教师管理并基于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以及优势,并主要研究了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深度应用,并提出建议,以探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学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特点以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会计学专业课程 教学

前,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将网络教学模式引入传统的大学教学,如何充分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这样的工具,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很值得大家探讨。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在校园网教务处主页上访问,有权限浏览该系统信息的用户主要有选课学生、教师以及一般互联网访客,不同的用户浏览的内容不同,具体访问权限的设置由教师完成,也就是教师决定了哪些用户可以访问哪些内容。此外,该系统一门课程的信息可以保存多年,这样可以减少教师重复准备教学资料,同样,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浏览以前高年级学生的资料,吸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经验教训,这样的系统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很有好处。

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有以下功能:1.课程介绍。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纲要。2.教学日历。向学生介绍本课程分几周学习,每周的学习内容、要点、学习地点以及学习方式。3.教师信息。向学生介绍教师的教学研究情况,以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进行了解。4.教学资料。教师可以上载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教学资料,例如教案、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该功能是开放式的,教师可以任意新建目录,上传所需要的资料,资料可以是文本、图像、声频、视频等多媒体,还可以链接网址等。此功能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应用的方法不同,达到的效果就会不同。5.课程通知。教师以通知通告的形式随时向学生发布一些信息,例如预习内容、交作业等。6.答疑讨论。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动态平台,学生进入“答疑讨论”区,就如同进入聊天室,可以和教师、同学实时讨论有关课程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完成讨论课的教学。7.教学邮箱。教师可以利用该功能收、发邮件,可以群发、群收信息,与互联网上邮箱的应用相比,教师收发邮件的对象是系统设置的,不用单独设置群发、群收对象,使用更加方便。8.个人资源和教学笔记。教师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完成备课,相当于教师教学资料的文件柜,随时调用,方便课程的准备。9.试题试卷库。教师可以利用该功能将试题试卷资料发布,供学生学习练习之用。10.在线测试。教师可以利用该功能完成实时的测验。

从以上功能看,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静态的教学信息给学生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又可以动态的利用该平台仿真课堂展开实时的讨论式教学,实时测试等,还可以利用该平台完成备课,完成对学生的管理等。这个平台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好工具。

二、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一)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实现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管理人才。实践性强是会计学专业教学的首要特点,例如在教学生账务处理的流程时,即使教师在课堂用语言和图表表达,学生的感性认知效果也不好,但如果教师事先将实务中企业的账务处理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料”功能发布,学生事先预习后再在课堂进行讨论,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在课堂进行理论的学习,这样效果会更好。网络教学平台可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全新的创造环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解决会计学专业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会计学专业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如果能将网络教学平台很好地利用起来,可以将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很直观地表达给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一些教学内容转放在课后,由教师指导学生个别完成。这样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

三、对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建议

(一)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师可以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不同的层面

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课程学习,包括专业基础课,例如会计学原理,还有专业课,例如计算机会计等,这些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中,每周授课2至4课时。二是实习实践课,这些课程往往集中时间集中授课,例如用3周的时间完成。对这些不同模式的课程,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模式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

1.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教学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但一定要把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参与到教学中,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效果会更好,建议采用如下方式深度应用平台。一是教师将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发布在平台上引导学生预习,例如在会计学原理中需要讲解账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诸多账簿的图片发布在平台上,并发布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可以将学生思考的时间由课堂转移到课下,节约了课堂时间,并且将实际账簿放在平台上,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课堂讲解起原理更加容易。当然前提是教师要加强管理,鼓励每位学生在课前都能登录教学平台预习,例如教师可以将登录教学平台预习作为作业布置并进行评分管理。二是教师将需要辅助看的资料以链接的方式发布在网络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阅读许多教材上没有的资料,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会计》课程时,教师需要学生事先了解当前流行的商品化软件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典型的希望学生能浏览到的网址利用“教学资料”功能发布在平台上,避免学生盲目搜索,对学生是一个引导的作用。三是教师利用教学平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师经常需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情况,传统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课后作业形式,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好监控,有抄作业的问题出现,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试”功能,布置习题规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在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状况下实现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真实情况的了解。

2.将网络教学平台引入课堂,把教学平台当成课堂教学中的工具。对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例如《计算机会计》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授课,当然需要课堂设在能上互联网的机房,或者设在学生带好笔记本电脑能无线上网的教室。当教师讲解课程内容时,需要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完成平台上教学资料的要求。

3.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的主导工具,课堂教学作为辅助。会计专业集中时间教学的实习实践课,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分组完成网络讨论,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习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这样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真正激发其创造性。

(二)会计学专业教师不同课程之间的信息应加强共享与交流

会计学专业课程之间有一定的衔接,例如《计算机会计》课程中可以将《财务会计》中的实习资料拿来应用,教学生掌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经济业务的实现方式,从而对会计业务的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掌握。还有《财务管理》课程可以利用《财务会计》课程的资料进行后续教学。这样让学生在连贯性的知识体系上进行学习,对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好处。教师的备课也一样,如果计算机会计教师想知道前面课程讲的内容和学生的问题,只要翻阅相关教师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料就可以,当然前提是需要得到相关教师的赋权。

(三)会计学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

经济学、管理学各学科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会计学专业就是要培养综合性的能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高级人才,必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会计学专业学生可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时浏览教学平台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资料。例如教师在讲授《会计学》课程时,需要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和有关法律的知识,这些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浏览企业管理专业、法律专业相关课程上的资料进行学习,这种交流可以大大节约教师的备课工作量,真正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

另外,教师要做好课程的评价与管理。教师要做好课程的评价,引导学生完成网络课堂上内容的学习。学校要对网络教学平台做好管理。学校管理部门需要将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内容,并将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和教师薪酬激励相结合,鼓励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学校要对校园网的速度进行管理,还要保障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性。

总之,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性的知识,培养创新性技能,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教师需要将网络教学平台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分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学,还要注重会计专业各门课程、各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联系。Z

(注: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教改项目第35号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洪娟,支援.基于校园网的会计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北方经贸,2011,(5).

2.崔柳.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会计仿真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0,(4).

3.杜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特征及教学理念和方法[J],经济师,2009,(4).

作者:王海洪

会计学专业课程免生培养论文 篇3: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确保教学质量的会计学实践课程研究

摘要:科学的课程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充分的保障作用,本文探讨了基于双创能力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并能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教学质量 会计学专业 实践课程体系 持续渐进

一、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界定

(一)双创能力的含义

双创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双创能力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之上,不断有新的认识,能够求疑难和存异,总结和归纳,使成果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创业是指学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能够具备从事工商企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活动。创新是实现创业的重要基础和技能素质。

(二)基于双创能力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把双创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让实践教育与理论课充分融合和渗透,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以合理性、可行性为原则,把实践教学课程按难易程度和职业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双创和发展能力四个阶段来设置实践课程;让各门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保证做到内容真实、情境真实、评价与考核全面、监督严格而又具弹性,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把双创教育植根于专业课程之中,让双创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为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三)构建基于双创能力的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意义

1.提高会计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而非只是理论化的感观认识。

2.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更是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源泉。

3.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尽快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

二、当前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践课程内容少。一般学校会计专业设置的实训课程往往只有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几门课程,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部分,不能涵盖会计专业技能的全部,而不经过综合性的实训课程的训练,学生将很难树立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能力。二是课程内容和模式仿真效果差。多数实训课程只是把书本和练习册上的练习题拿来做,实践内容多是以简单案例的文字形式出现,无实践基础,缺少形象化感知,不能真实展现企业情境和具体业务。三是实践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系统性不够。实践教学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现有的实践课程设置,仅局限于几门课程且大都安排在本门课程的理论课结束以后的最后几个学时里(课内实验),而且课程之间孤立、无交叉,这违背了会计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四是不能突出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岗位和双创能力需要在专业条件和环境下练习,流于形式不能提高。五是实践课程安排“班型大,人数多”。由于应用型院校近几年扩招,会计专业学生人数激多,按大班型、大群体开课和实施,影响实习效果。六是实践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原因有三:学生人数多,差别大,难协调;缺乏实施方案;缺乏稳定的指导和有效监控,涉及主体配合不够,实践教学走过场。七是评价和考核方式过于教条,多半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而企业、学生、实习团队不参与。

三、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既强调专业性又强调创新性,是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发展技能的综合体现,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置和实施,贯穿于全部学年。具体如图1所示。实践课程体系构成呈阶梯渐进式向前推进,按大学四年,每一年培养能力和目标不同,分为四个阶段:基于岗位需求的基础技能(第一年,包括基本会计技术、熟悉会计岗位分工、企业管理和财务流程认识、计算机操作、撰写与交流能力等)、基于专业知识的核心技能(第二年,包括中级财务知识与实务技能、各专业方向技能、单项强化能力、发现与发挥特长等)、基于行业特征的综合技能(第三年,包括专业综合技能、创新与拓展能力、熟知创业法规等)、基于社会环境“双创能力”(第四年,包括论文撰写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综合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目标);每个阶段的课程活动均在表中列示。双创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而是各项专业课程的应用、拓展、创新等,并服务于社会活动。

(二)会计学专业持续渐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八个”特征

1.实践实训的目标清晰。把培养“双创能力”作为提高职业能力的重点,把专业实践课程与双创能力融通。双创能力作为就业能力的重要构成,应予重点培养。

2.以“循环渐进”的形式贯穿于专业实践全过程。从专业教学第一门课开始,实训即介入其中。各项训练持续推进,根据各阶段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目标不同,设置不同的实践实习内容和实施步骤、方法,直至全部学习阶段结束。

3.实践形式多样。根据实践实训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实训项目可以是某门课程的一部分、单独一项讲座、单项或综合竞赛、一门课程、一项考核等,可以在课堂、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企业,也可把企业专业人才请进课堂等。

4.实践过程具有层次性。即注重阶段性,从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由浅入深进行,去制定计划和目标、内容和进程。

5.注重实施的有效性。每个阶段的实践实训项目都有明细目标、详细内容、考核标准、实施方法,并与相关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或与企业认证接轨,保证实践活动与实际融通。

6.情境真实。实验实训的环境要加强仿真性,如实验室财务处室化布置、纳税大厅建设、模拟银行等,努力达到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激发兴趣。

7.内容真实。指学生的实训材料都必须取材于真实的经济业务,使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学生只有接触到真实材料,才会在未来工作中得心应手,树立业务处理和职业判断的思维和习惯、做法。

8.考核和评价立体、全面。要求教师和相关主体(企业、实训组长、部门领导等)多个评价主体给出学生成绩,包括操作结果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协作与表达能力考核、创新能力的考核,更体现实践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监督过程严格而且灵活。

四、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

(一)采取“师导生创”制

确立“师”和“生”的双主体地位,“师”在于导,“生”在创。每个实践实训课程都安排指导教师,且教师要具备双师能力,也可让企业管理者担任,把教师安排在实训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和学生一同实习和调研、实践,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使师生在双创氛围中学习和研究,师生的双创能力共同提高。

(二)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主要有课、赛、讲、仿、企、写、思、考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实训活动。(1)校内专项模式: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成本与审计实训、创业论坛、会计上岗证、会计师职称考试培训等;(2)会计实验实训室模式: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专业实习、会计软件应用、企业沙盘等;(3)校内公司模式:基础会计与财务流程实训、 办税与税收实务等;(4)校外企业:创业计划书和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资本筹划等;(5)校内与校外结合:出纳业务、单项学科竞赛、综合学科竞赛、会计综合实验、创新创业项目大赛、ERP软件应用、就业指导训练等。

(三)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1)设立校内外“大学生创业政策”商务与咨询免费平台(网站)。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创业就业信息,熟悉政策法规。(2)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引入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引入学校,营造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做到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3)建立校内“创业园”。要充分利用应用型院校场地优势,把闲置的校园厂房、教室利用起来,提供场地及仿真岗位锻炼,让那些有着强烈愿望、有一定创业能力的优秀大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实践,熟悉工商税务知识,寻找项目,同时,邀请投资者进入创业园,帮助学生寻找投资人和创业机会,形成一个产业链模式,即便不会立刻成功,也为将来创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时间

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模式实习、社会实践、企业调研、企业沙盘模拟等的时间安排为1周左右(或6—12学时);创业计划书和撰写报告、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创业资本筹划等时间为2—3周;计算机操作技术、ERP软件应用等时间为3—5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时间为14—16周;基础会计实训、财务建账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工作上岗证20学时;出纳业务、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就业指导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6—12学时;其他可利用业余时间机动安排。

(五)学生接受双创教育的辐射面和受益面要广

保证80%的学生成为双创教育的孵化对象,60%的学生在大三中至少参加过双创活动,30%的学生成为双创活动的骨干,至少20%的学生在大四时,具备独立创业或与他人合作创业的能力与条件,或创业成功,或有创新项目受企业认可和应用。

(六)推行“全方位”人才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推行“职业化导向”的考核,要对不同的实践项目赋予不同的成绩权重。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校内外导师、部门和团队领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考评内容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操作、撰写与总结、参与协作、质疑与创新能力等,“以评促建”不仅保证日常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取得实践课程建设的长足发展。合理的考评方式必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高置身于不断改进和更新的循环体系之中,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践课程体系,逐层搭建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双创能力的持续改进式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能够摆脱会计专业枯燥的理论学习,让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和实践化,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2).

2.刘金斌,胡世强,杨明娜.基于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以成都市“会计学”特色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4,(08).

作者简介:

邹丽,女,沈阳工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等。

作者:邹丽

上一篇: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