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创新观念教育背景下,诸多教师对中学数学课程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新的认识,他们更加注重中学生的学习理念与创新观念的培育,对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意识、数学学习观念的关注度更高了。面对中学数学课程教育要求,如何延伸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空间,如何探索更加创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教育方法,是值得研究人员加强研讨的地方,而创新教育教学策略为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 篇1:

新疆兵团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研究现状调研与分析

为了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情况,笔者从教师个人教育研究意向、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教育研究环境、所在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等四个维度编制了调查问卷对兵团中学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结论.

1调查方法

1.1被试的选取

为了使调查对象覆盖面更广,更具普遍性,本研究选择参加兵团2012年继续教育培训的高中、初中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为100%.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兵团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研究调查问卷》,并选取部分被试教师进行访谈,问卷包括选择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以及填空题,问卷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4.0进行处理,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1.3调查过程

安排专人统一对2012年暑期在石河子大学参加继续教育的兵团各师中学数学教师发放问卷,并在答题前对问卷涉及内容及选项进行解释性说明,使被试教师明确测验目的和注意事项,答完后当场回收,整个过程约30分钟.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部分被试教师进行访谈,以便对相关问题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既有刚入行的新教师,也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其中男教师占44%,女教师占56%.被试年龄在30岁以下占30%,30—40岁的占38%.被试教龄最高为15年.样本的多层次选择将使本研究更具代表性和一般性.在學历方面,被试中有87%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主要集中于年龄较大的老教师.职称方面,被试的职称主要集中于中教一级、中教二级,共占73%,还有14%的教师是刚参加工作,职称暂未评定.个别教师是由小学上调中学,其职称还是按小学的执行.数据分析表明,大部分教师(95%)在教学之余有阅读教育理论著作的意识和习惯,但从访谈得知,教师阅读的主要是有关教辅材料,数学教育理论著作不多.有近82%的教师认同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的观点,说明教师有进行教育研究的意愿.在问及“您所知道的国内数学教育专家”时,回答结果表明,兵团一线教师对于国内的数学教育专家了解不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兵团数学教师对于目前国内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知之甚少.在“您有接受教育研究专业培训的意愿吗?”的问题中,有90%的教师希望接受教育研究的培训和训练,说明教师对于教育研究有较高的热情.在问及“想得到哪些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时,教师的回答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研究方法”、“论文写作”、“资料搜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一线教师首先想掌握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才是选题、制作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乃至写作等方面的需求.在问及“想得到哪些类型的论文写作指导?”时,按选项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案例教学”、“解题研究”、“教育理论”、“数学文化”.这比较符合一线教师的实际,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之路也理应从此起步.

在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方面,有44%的教师知道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的一般过程,有38%的教师表示知道但说不出,不知道的比例占18%.这反映出教师对于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了解.在期刊阅读方面,大部分学校都有订阅中学数学类期刊,但数目较少,这其中还包括兵团自办刊物,如《兵团教育》.有83%的教师表示自己写过教育论文,但教师公开发表的教育论文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兵团自办刊物,只有极少数教师在内地的《数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在问及“您写论文、发表论文的目的?”时,有64%的教师回答是为了职称晋升,有30%的教师是为了获奖,仅有6%的教师把论文写作当做是一种兴趣爱好.这表明,大部分教师是为了晋升职称或获奖才写论文.在问及“您有教学反思的习惯吗?”时,84%的教师表示会在课后思考一节课的成败,以及对某个细节的处理是否得当等问题.遗憾的是教师并没有将一些好的想法写下来,这使得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论文写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问及“您参加教育研究的动机是什么?”时,30%的教师回答是因为学校安排;63%的教师是因为职称晋升的需要;仅有7%的教师认为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这说明,被试教师在对待教育研究的观念上要有大的转变,要彻底改变那种“写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的错误认识,要逐渐地把教育研究作为和教学同步的一种兴趣爱好.

调查表明,目前兵团中学的教育研究缺乏氛围,也缺少教育研究带头人,而且工作压力过大,职业倦怠感强.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任务重.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75%)的周课时在15节以上,此外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工作.在问及“在业余时间您进行学习、科研,干扰或阻力大吗?”时,28%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经访谈得知,教师压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多.二是由于现在学校实行绩效工资,所以部分教师还要应付绩效考核指标内的一系列事情;三是家庭的影响.还有部分教师自感水平、经验都有限,所以缺乏进行教育研究的动力.在问及“上级部门或学校组织教师听过专家做报告吗?”时,69%的教师回答“有”.在问及“您参加过地区或国家级的数学教育学术会议吗?”时,大部分教师表示没参加过,一是没时间,二是没经费.在问及“学校有没有科研奖励或鼓励措施?”时,教师的回答表明,所有学校都有相关奖励政策.有的学校是直接进行物质奖励,视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不同,给予奖金奖励;有的学校是将其计入年终考核、评优中,给予加分;有的学校是在绩效工资里体现.由此可见,各所学校对于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奖励措施不是很吸引教师的眼球,在教师看来,教育研究可有可无.在问及“学校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科研吗?”时,68%的教师表示学校会优先考虑.结合访谈得知,虽然学校会优先考虑教育研究,但由于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是空白,所以其激励作用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激励,教师也感觉不到学校领导对他们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

3几点建议

3.1摆正态度,正确认识教育研究与教学的关系

调查表明,大多数中学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很平常,教育研究工作很神圣.教学研究工作很难上升到教育研究的范畴,认为教育研究工作是教育研究机构的事情,是教育科研人员的事情,中学教师没有能力搞研究,把教育研究看得太难,产生畏难情绪.其实,教学和教育研究的关系应该是密切相关的,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1]教学是传授已知事物的规律和知识,教育研究则是探索未知事物的究竟.教学要求知识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公认性,教育研究则要求有独创性,能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好学就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完成教学任务只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能,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还要具备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的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这种能力就需要通过教育研究来达到,通过教育研究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将解决的方案融入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教育研究能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学与教育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学一线教师应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3.2加强教育理论著作及数学教育期刊的阅读,倡导行动研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充实理论、掌握方法,不断地创新和超越自我,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研究者[2].教育理论是开展教育研究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才能开展教育研究活动.除了参加培训之外,阅读教育理论专著是丰富教师自身教育理论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要拿出一定的时间阅读现代教育新理念著作,深入思考,以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此基础上,倡导教师在经常性地反思课堂教学及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以进行反思性探索和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从工作过程中来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发中学教师教育研究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赋予教育教学工作以理性的思辨,才能脚踏实地地从事教研活动,进而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赢.

此外,还应经常阅读中学数学期刊.对于中学数学期刊的阅读与使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了解期刊的基本信息,诸如刊号、出刊周期、投稿地址、投稿邮箱、栏目设置等.为以后的投稿做准备.此外,阅读数学期刊的主要意义是积累材料,提升认识,而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列目录和做文摘.对于每一本期刊,每篇浏览下来,兴趣不大的过目即忘,对于那些有新意的,感兴趣的论文,为了避免以后查阅的麻烦,可以将论文的篇名、作者、发表期刊及刊期等信息记录下来,作成一张目录.有些好论文,值得借鉴的只是其中的某些观点或论述,可以将这些文章摘录保存.摘录的方法可以是抄写在卡片上,或者输入电脑,以Word形式保存,或者将重要段落复印下来,或者作为每天的学习记录,放到自己的微博或qq空间里.除了积累资料,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研究的准备.在阅读期刊论文的同时,结合对日常教学的思考,往往能发现或想到值得研究的素材.当然实现这一点也需要一定的前期积累以及必备的数学教育理论修养.

3.3在提高教育理论修养的基础上,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当阅读教育理论著作以及期刊论文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研究和写作的冲动.对于初学写作的教师而言,模仿期刊中论文是写作入门的捷径.期刊论文中有关选材的技巧和结构布局都是值得借鉴的.当然,论文的写作不能一直停留在模仿写作阶段,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这都是仅仅靠模仿所无法获得的.[3]此外,还应针对期刊所载论文进行所谓的文献分析,即将一系列研究同一专题、同一问题的论文进行整理,寻找其中的写作规律,进而发现当前研究热点、期刊的选稿倾向等.针对期刊论文的文献研究能引导如下两个方面的论文创作.一是对原论文的方法进行完善.包括,操作层面上的,简化原方法的过程;思路根源上,返璞归真,追求朴实自然;科学性上,纠正原方法的错误;理论层面上,对原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提升.二是对原论文的结构进行研究.对原论文的结论,纵向深入可以获得推广和加强;横向联想可以获得类比结果;逆向思考可以获得命题或者发现错误.最后,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找一个自己兴趣所在,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精力去钻研,假以时日,必然会出成果.

3.4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实现互赢

中学的教育研究要能健康长久地持续下去,需要与高师院校进行长期的深度合作.实际上,中学的学术研究是能够与高师院校进行合作的.首先,中学的教育研究主要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中学教师是亲身的经历者和体验者,但由于中学教师缺乏相应的研究素养,他们从事的研究多数是在做重复前人的劳动,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高师院校的教师精通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能很好地把握科研发展前沿信息,但由于他们的研究较多注重理论深度,有些远离中学的教育实践.如果大学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理念资源,中学提供教育实践基地,再加以适当的政策支持,就可以确保高师院校与中学在教育研究方面的合作.其次,中学与高师院校合作既能促进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促进高师院校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教师通过合作,可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地运用教育研究方法,最终实现从一个“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4].高师院校的教师通过与中学教师的科研协作,不仅能够有机会深入接触到真实的教育实践问题,丰富和深化他们对中学教育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将自己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能改变大学教师过去对中学教育问题只能做空洞的理论阐述的现状.如此一来,各得所需,最终实现两者的互赢.

3.5学校应建立健全科研制度,对教育研究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当前,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最大的“痛”不是方法不当、经费不够,而是动力不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使中学教师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尽快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树立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新理念,制定明确的教育研究指导思想,真正将教育研究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健全教育研究激励制度.学校应加重教育研究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使更多的中学教师参与到教育研究当中.其次,应认可中学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呈现形式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学校应鼓励教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育研究而非局限于撰写、发表论文.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研究氛围.学校中浓厚的研究氛围,有一种无形力量鞭笞着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教育行政部門和学校领导要定期开展各种教育研究交流会与知识讲座,并在校内进行研究成果展示,让教师认识到学校领导是鼓励和支持他们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坚强后盾.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为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一是根据中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实施“因人而异”的标准,促其循序渐进地发展;二是为中学教师提供多渠道学习的机会,如邀请专家讲座与指导、派教师外出进修与学习、与当地高师院校教师加强联系与合作等.三是要加大图书馆(室)、校园网的建设以及科研经费的投入.

3.6兵团应创建立足兵团、面向全国的中学数学杂志

纵观内地各省,基本上都是一个省有一份中学数学杂志,大都是由省教育厅、省数学学会主管,各省有影响力的师范高校主办.如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数学杂志》.兵团乃至新疆自治区,目前还没有一份公开发行的面向基础教育的中学数学类期刊.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中学教师的教育研究热情.反观内地,每个省份公开发行的中学杂志都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即反映本省数学教师教师的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又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较大比例地选取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研究成果,以推动本省教师教育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兵团应尽快创建一份中学数学类杂志,可以以兵团教育学院为依托,由其主办发行.办刊伊始,可以考虑免费赠阅给兵团各中小学.建立规范、严格的审稿制度,选取新疆、兵团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稿件刊登发表,借以激发兵团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写作的热情,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科研修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兵团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宋乃庆,张奠宙.小学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著.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刘超 代瑞香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 篇2:

创新观念下教学措施研究

摘 要:在创新观念教育背景下,诸多教师对中学数学课程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新的认识,他们更加注重中学生的学习理念与创新观念的培育,对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意识、数学学习观念的关注度更高了。面对中学数学课程教育要求,如何延伸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空间,如何探索更加创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教育方法,是值得研究人员加强研讨的地方,而创新教育教学策略为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文围绕中学数学课程教育,以新时代为背景,深入探索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措施,以此不断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学數学;教育教学;措施;创新观念

随着社会对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关注度增强,如何创新中学数学课程教育方法,成了诸多教师的关注点之一。然而,在实际的中学数学课程教育中,很多教师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不够创新,缺乏有效的教学思路与教育思维,为此,不断完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有助于强化中学数学教育的新空间。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质量,数学教师需要围绕新时代发展背景,探索更加有效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强化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数学创新观念。

一、创新观念下中学数学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观念的培育力度不足,难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创新观念提升,这也暴露了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不利于创新观念下中学数学课程教育价值的体现,不利于推动创新观念下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教学模式简单,教师指导匮乏

目前,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缺乏直接有效的指导活动,不能够有效促进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观念与学习能力的不断培育,难以促进中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升。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化,没有运用具有创新力的教育模式,还是遵循灌输型教育模式,这不但抑制了中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也降低了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实际质量,不利于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实践发展,难以增强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与数学学习质量。在教学中,数学教师通常运用灌输型教育方式,学生的听课兴趣不高,在学习中,无法与教师、其他学生开展面对面实地的互动交流活动,无法及时获知有效的指导与解答,致使中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往往不够深入,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探索意识不够健全。很多数学教师不积极学习最新的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对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线上教学方式了解不多,难以把握数学创新教育模式的发展思路,难以呈现出优质的数学教学效果,这都不利于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创新发展,难以展现创新观念下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发展优势。除此之外,因为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难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梳理数学课程知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也难以做到细致、严谨,这都致使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实效性有所欠缺,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培育。

(二)学生兴趣不足,探索力度薄弱

很多中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一直不高,在数学知识的学习环节中经常忽视探索活动与思考活动,甚至部分学生对中学数学课程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很抵触数学探索活动,不会主动针对数学课程学习相应的知识点,更没有日常开展数学思考、数学探索的习惯,也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很多学生没有积极融入数学课程的学习与探索中,对创新数学知识的理解、挖掘不够全面,不能从自我学习的角度,增强自身对中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难以提升中学数学课程的学习质量。归根到底,这是因为数学教师所运用的教育方式比较局限,没有全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课程、数学知识、数学理论缺乏一定的探索兴趣,难以参与到中学数学学习实践中,难以提升自身的中学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不能很好地提升中学数学学习成果。与此同时,应试教育环境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激情,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激情不高,部分教师的强制性教学方式与教育态度,还促使学生对数学课程存在畏惧、抵触心理,直接制约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学习活动,不利于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发展。在这种强硬的教学态度与教育理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学习兴趣难以激发,数学学习质量难以提升,数学探索力度比较薄弱,不利于中学数学教育课程的持续推进。

(三)认知水平较低,钻研意识不强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不管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层面,他们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探究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够成熟,还比较单一,所以,他们的思维理解力不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难以对数学实践知识、数学理论开展深入的、细致的思考。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通常比较肤浅,停留在表面,与生活的联系度不高,缺少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与此同时,学生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钻研精神,没有将深入探索、创新发展的理念融入学习实践中,没有不断增强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与理解,这都促使学生的数学创新观念与综合能力难以增强,促使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很难有所突破。

二、创新观念下中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发展策略

面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要求,全面完善中学数学课程教育,不断探索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是值得数学教师深入探索的研究话题。教师应该基于创新观念,不断探索中学数学教育课程的发展措施,推动中学数学教育的不断进步,激活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一)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强化学生创新观念

只有完善中学数学的教育教学策略,才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发展,促使学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意识与学习思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首先,数学教师要督促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理论开展细致的观察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过程,以引导、督促的方式,培育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从数学思考、数学探索出发,深入感悟数学知识,挖掘数学学习思维,培育学生的创新化学习意识。其次,数学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思考学习课程”,以特定主题的数学思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关注数学创新观念,促进中学生对某些数学学习问题的深刻理解与全面认识,以此不断培育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最后,在中学数学课程教育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教育模式,从视频教学、图片教学、想象教学等多种方式入手,丰富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策略,高效引导学生融入中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去,促使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二)营造数学问题情境,提升数学学习力度

数学教师要围绕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观念与学习问题,立足于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数学学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到数学课程学习问题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对中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中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促使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数学探索能力逐步增强。首先,数学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问题以及学习薄弱点,充分剖析中学生在数学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薄弱点,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从中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的不足之处入手,设置有效的数学学习问题情境,引导中学生对数学核心学习内容的深入感知与充分理解。其次,数学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固化教学思维,塑造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数学课程学习的内容信息,正确把握数学学习的运用路径,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学习观念不断提升。最后,数学教师要围绕信息教育方式,拓展数学课程的学习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中学数学知识学习方式的正确解读,创造出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新方向、新方式,将生动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等,运用到中学数学课程学习活动中,将信息教育方式、问题情境教学的优势展现出来,强化中学数学课程学习策略的发展质量,合理优化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路径。

(三)挖掘数学学习根源,开拓数学学习思路

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不断探寻数学学习根源,从数学思考、数学实践入手,充分挖掘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路与流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學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力,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创新观念。首先,中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立足于生活实践,开展数学课程学习活动,交流自己的探索思路与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学习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其次,中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出发,不断挖掘数学课程学习内涵,确定数学课程的学习主题,延伸到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广泛积累大量的学习素材,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创新观念不断增强;最后,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拓学习思路,挖掘学习问题,不断提升自我发展意识,投入中学数学学习实践中,以此督促学生的数学学习,增强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质量,强化中学数学的发展成果。

(四)立足课程开展交流,优化师生互动模式

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与研讨活动,将中学数学课程教育、创新观念培育活动,打造成生动有趣的双向学习活动。首先,数学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问题开展讨论与研究,设置互动交流环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数学学习困惑以及问题,在层层递进的交流中,帮助学生梳理数学学习流程,畅通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增强,契合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发展要求;其次,数学教师要积极开辟有效的互动渠道,以微信、QQ等创新交流媒介为基础,优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与互动方式,确保学生可以随时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指导,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论的认识,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有所提升,强化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成果。

结束语

在创新观念背景下,不断完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有助于强化中学数学教育的新空间。当前,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观念的培育力度不足,难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创新观念提升,这也暴露了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缺乏直接有效的指导活动;其次,很多中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不高,忽视探索活动与思考活动;最后,学生认知薄弱,缺少钻研精神,思维理解力不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

为了提升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的质量,探索更加有效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首先要深入数学学习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观念。其次,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数学学习的内容信息。再次,探寻数学学习根源,构建数学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立足于生活实践,交流自己的探索思路与实践经验。最后,围绕课程开展交流,强化师生互动环节,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爱华.中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J].新教育(海南),2018(29).

[2]吕凤春.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学数学高效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2).

[3]王川.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6(5).

[4]沈佳.新高考背景下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7(52).

[5]王晓辉.新高考背景下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

[6]贺慧,张燕,林敏.项目式学习:培育创新观念的重要途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9(06):7-10.

[7]周光发.基于中学生创新观念培育的数学项目式学习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7(24):7-10.

[8]庄中文,郭杰.教学反思在农村学校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

[9]华荣.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

[10]何星钢.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数学新课改的现状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8).

[11]齐维开.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中学数学教育[J].新西部,2018(14).

[12]赵取花,汤服成.农村学校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4).

作者:魏洪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研究论文 篇3:

漫谈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还可以扩展中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推动数学教学高效发展。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握学科特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中学生提供成长所需的学习资源,讓整个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文章通过对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分析,对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36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逐渐显现出弊端。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强调: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影响,使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的实质,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中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学情,把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时机,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调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一、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中师生互动偏少

新课程改革为中学数学教学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广大数学教师都在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活跃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到位,难以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剥夺了学生质疑、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难以提高。还有些数学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在看课件、画重点上,并没有与教师进行深度的沟通,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低

和小学数学相比,中学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更强,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也更多,给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感到很吃力,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下降。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活动指导,致使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得不到应用,找不到学习数学的动力。还有一些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数学作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信心也会下降。

(三)所学知识内化不充分

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围绕教师来进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学生都变成了同一条“流水线”上的产物,思维的大门无法被打开,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导致知识得不到完全的消化和吸收。另外,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较多,课时较为紧张,数学教师的教学节奏较快,无法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教与学相脱节,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的作用

(一)扩展学生数学视野

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要想让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就必须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设计的,将学生封闭在枯燥、单调的课堂之内,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无法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而将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优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展示出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让学生获得更多课外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各种数学软件、教学工具得到广泛应用,扩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开发了数学思维,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前中学生学习数学主要靠教师灌输知识和大量做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方式也较为枯燥,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相融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教,学生看”的被动局面,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实践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后,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延伸和补充,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还可以将教学课件上传到共享平台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选择地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感受到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三、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

(一)立足实际,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中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中学数学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要顺势而动,在仔细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创造轻松、开放的数学课堂,使中学数学教学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带给中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中学数学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现有条件出发,学习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打造信息化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开展学科整合实践,落实信息素养。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关键在于要结合教学实际,使信息技术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丰富数学教学资源,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与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将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中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开展学科整合实践,将数学与语文、美术、计算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数学教师还要多与其他学科教师保持沟通,切磋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达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目的。中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从网络中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数学学习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借助网络,增大数学课堂容量

1.运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情境。传统的数学课堂带给学生的感觉总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数学知识,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手段,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激发创新精神和能动精神。在教学中,中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充满情趣的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动力。数学教师还可以從网络中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内容,让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产生历史,学习古人的科学探索方法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坚定数学学习信念,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2.发挥网络作用,拓宽学习资源。网络中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推荐优质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可以体会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丰富数学学习体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中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将数学思维导图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预习,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明确听课的重点,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变教师“包办”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数学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和数学领域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浏览,以保持思想的先进性,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的数学理论成果,为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动力。数学教师还可以参考、借鉴网络中的优秀课件,通过加工和再创造使其成为适合实际学情的教学资源,提供高质量的课件,实现多感官并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引入微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借助微课提高学习效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它以短小精悍的视频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在“问题时空”里探索,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课前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录制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视频,并在视频中巧设问题,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录制成视频并播放给学生,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在听课时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更加高效地进行系统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微课视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历微课视频的挖掘、设计、制作过程,清晰地掌握数学知识脉络,通过微课视频回顾数学知识,夯实数学基础,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2.运用微课提高解题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解题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对于学生而言,解题并不是目的,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将一类题型整理到一个微课中,通过视频分析和动态演示的方式讲解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中学数学教师可以从数学知识点入手,利用微课展示数学知识点的不同考查方向,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不同情境中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增强解题的灵活性,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中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的共享平台上,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反复观看,直至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四)优化课件,突出数学重点难点

1.合理设计课件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有时候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课件的设计和使用存在不合理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华而不实的教学内容上,使学生走了很多弯路,只会依赖数学教材和数学课堂学习。为此,中学数学教师要合理设计课件内容,切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整合思路,多角度地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课件内容要紧扣教材内容,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深入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层次,明确数学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内容,满足学生数学探究的欲望,从而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其次,课件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启发性、直观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合理设计课件的难度,追求课件的“精”,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人性化教育。再次,中学数学教师还要精心选择课件呈现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在课件中穿插一些动画、视频、图片等,也可以加入一些特效,但一定要把握好度,要运用得恰到好处,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起来,焕发学生的活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抓住教学中心,使课堂教学更加专业化。

2.演示与点拨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数学教学的转型。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中学数学教师要摆正对课件的认识,在使用课件教学时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课件演示与教师点拨深度融合,不再机械地使用课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应尽量使用无声课件,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和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准确把握数学的内涵。中学数学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不断优化课件的设计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便于教师做出合理的课堂评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中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扩大了中学生的知识面,使教与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满足中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师还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度,合理地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突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以便掌握更多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唐孝强.浅谈中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

[2] 于大欣.基于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J].高考,2019(27).

[3] 吴孙丽.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J].中外交流,2018(33).

[4] 赵文娟.浅析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J].未来英才,2015(12).

[责任编辑 郭丽杰]

作者:杨光卿

上一篇: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论文下一篇:学生问题意识初中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