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论文

2022-04-22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干部教育工作;加强干部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调整完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总结这些经验,把握干部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于干部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党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论文 篇1:

新时期党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摘 要:党校是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增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党校教学作为党校的工作重点,始终处于党校工作的核心地位,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的培训效果与质量。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实对党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党校教学需要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思想修养,适应新时期党校教学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党校;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学习基地,对其党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渠道。在党员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校教学作为党校工作的重点,在党校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党校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方法,只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实施,它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须要进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的方法合适,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想教学的高效化,教学方法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与时代步伐相统一,满足当下党校教学的发展形势。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进入到了历史关键时期,党校教学也与之前存在很大不同,现如今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有了很大改变。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全国上下都在积极进行深化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向着小康社会大力挺近,与此同时对党的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打造一支党性基础强,作风优良,工作水平精干,政治觉悟较高的党员干部队伍显得越发重要起来。这就需要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作为指引。目前党校的教学目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党校教学,只是看中工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将其设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党的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执政能力上,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使其满足当下党校教学的发展需要。同时当前党校在教学内容上也不同于过去。如此情况下,再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则明显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在党校教学中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通过先进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员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党校教学的不断发展。

2新时期党校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校要想适应现代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党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党校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意义重大。随着全国上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党校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为此教学改革成为一种必然,研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党教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该教学方式是基于党性理论基础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学员进行实践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方式与当前干部学员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很好的契合点,在互动中进行交流,沟通更加便捷,有益于教学相长与学学相长。为此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广泛推广。同时,应当根据班次的不同以及内容的不同要求,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引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1案例教学法

该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新意的教学手段,流行于国际教育界,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形式,为学员提供一个适宜的教学情景,并将学员引入其中,使其更好地参与,在教学活动中使学员受到教育,增加其知识储备,提升实际工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实际工作关系紧密,能够快速的提升学员的能力和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党校教学,应当将此方法进行积极引入,从而使教学者以及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都被激发出来,提升其学习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进行学习,促使其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可见这种教学方式在党校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何等重要。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施之前必须要充分地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2.2研讨式教学

该教学方式,具有非常灵活性的特点,具有非常多的形式,目前已经应用于很多党校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也可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进行,可以利用专题形式进行研讨,也可采用学术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总之形式非常多样。在教学中也非常容易开展。当前结构化研讨教学也在很多党校中被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更多体现的是学员这个主体地位,老师则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引领。上述这些教学方式,对党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2.3菜单式教学

党校使学员受教育的重要渠道,不仅要满足组织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个性化的需求。前者是党和国家要求党校学员必须要达到的一种素质,也可以将此作为胜任工作的重要职责。这是党校教育必须要实现的目标。然而由于学员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单从个体而论其需求又存在多样化的特点,为此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予以满足。

2.4体验式教学

该教学方式,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创设,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其中,接受教育而完成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员获得亲身体验,更利于其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增添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其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更多的体现学员这个主体作用,学员普遍参与性很高,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2.5情景模拟式教学

该教学方式的实现,是借助情景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使学员如身临其境一般,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对学员的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升速度最快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通过情景模拟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对学员潜能进行激发,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依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展。

3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党校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党校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当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不能沿袭过去老旧的教学方式,应当依照党校教学实际,努力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引领学员积极的进行参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满足现代党校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高,何涛.对县级党校培训班的调查与思考[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6(01).

[2]袁建伟.新形势下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五个维度[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03).

作者:胡健

党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论文 篇2: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历史经验简论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干部教育工作;加强干部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调整完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总结这些经验,把握干部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于干部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历史经验

一、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干部教育工作

重视干部教育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而好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系统正规的教育培训。党9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一部教育干部、培养干部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党和国家始终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并紧密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来组织实施。尤其是每当形势、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党总是把干部教育作为先导性措施,大力教育培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这对推进党的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培训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继往开来、保证党的路线连续性的迫切要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建设时期,党都下很大的力气来抓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根据党的中心任务的需要,培养教育干部,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各条战线输送、补充新的骨干力量。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干部,联系工作实际和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学习教育,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思想保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干部队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干部的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轮训,以改善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水平。着眼于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由于我们党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地狠抓干部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优秀人才的不断成长,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推动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各项任务的完成。

近年来,党中央多次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先后印发了《干部教育条例》和《“十一五”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面对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意见》),《决定》要求:“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对做好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干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从战略的高度,自觉把干部教育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去考虑和定位,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干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围绕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大局,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干部教育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干部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近几年,各级领导班子相继换届后,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亟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因此,按照中央的要求,大规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围绕提高各级干部执政能力这一核心,谋划和实施干部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在教育培训指导思想上,要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的头脑。增强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就要求干部教育培训的各方面都必须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和引导干部深刻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立足干部的实际,把政治理论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全面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围绕构建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干部培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落到实处。坚持选人用人育人并重,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党校和有关部门具体实施,各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制、考核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党政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中对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法规制度,全面落实《干部教育条例》的各项要求,坚持和完善学习考核制度、教育培训档案制度和学习考勤制度,定期对干部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推行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和培训结果运用制度。

二、加强干部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也是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总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在党的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中央都号召全党加强学习,以肩负起新的任务,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胡锦涛明确提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着力引导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党对学习的高度重视,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对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正是由于有坚持学习的优良传统,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推进全党的学习,不断丰富干部教育的内容,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成功地领导人民不断进行新的创业,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

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并把这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干部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干部加强学习,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干部加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党执政兴国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本领。加强学习,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这样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学习要坚持学以致用,着力改进学风。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最佳途径,增强干部在工作方面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力,使学习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推动力。

干部加强学习,要紧密联系干部的思想实际,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教育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走群众路线,注意调查研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当前,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干部加强学习,要把学习和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习不但是适应性的学习,而且是创造性地学习,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新。通过学习提升战斗力,提升干部的“创新”能力,把精神动力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生产效率,从而也是提高组织生存力。与流于形式的学习相比,学习的根本在于学以致用,在于不断创新。因此,这就要求在教育培训当中必须提供创新的氛围,要鼓励干部敢于解放思想,善于研究、思考和解决现实中问题,使干部打破传统习惯和常规,避免追求四平八稳,不断挖潜创新、做到与时俱进。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在考核方式上必须要灵活,多样,重实效,学以致用原则。必要时,可以在教育培训期间成立专门性的课题攻关小组,以促进广大干部加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不断调整完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提高干部培训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它作为一个体系整体加以推进。干部教育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干部教育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大理论武装工作力度,加紧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和专门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深化干部教育改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干部教育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庞大而系统的体系,但仍与迅速的社会变迁不相适应,与党的要求、干部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保持和增强干部教育体系的适应能力,是干部教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当代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要从多个方面来把握。

分类培训,构建多元培训渠道体系。这是大规模培训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而从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历史中,我们既可以看到狠抓重点、力求创新、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也可以看到与时俱进、不断正规化的发展趋势。培训机构建设是推进干部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种类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干部教育走向正规化、成熟化的标志。要在充分发挥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增强教育培训的开放性,可以选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考察培训基地。选择革命历史遗址、监狱劳教场所作为干部党性党风教育的场所,使干部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中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自主培训,构建多元培训模式体系。自主培训模式是当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旋律,它有利于优化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改革。这种模式体系要求,在教育培训中,要打开思路,大胆创新,努力探讨学员主体参与的培训模式,把参加学习的干部作为主体,发挥他们的参与作用,重视他们的主体需要和自身潜能,调动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在培训中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网络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着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促进干部自身的学习、发展和完善。采取“菜单式”培训模式,综合干部的不同需求,根据干部工作实际,有选择性的开设网络培训课程,使干部能够利用空闲时间上网学习。

按需培训,构建多元培训机制体系。各级各类干部教育主管部门是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实体,享有干部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权、监督权和奖惩权。这种机制体系的结构特点就是强调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实行权责统一,有利于管理、培训、使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活力、效率和积极性的发挥。引入竞争机制,改变目前自上而下制定具体培训规划,整齐划一的组织调训状况,逐步做到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学。在建立严格的教育培训评估制度基础上,强调干部的培训与考核、使用、提拔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在干部教育工作者之间、培训单位之间提倡和引入竞争,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造成一种优胜劣汰的局面。组织部门加强对于部培训教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各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并将干部学习培训实绩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6]宋燕燕,我党干部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J],济南:理论学习,2000(6).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N],北京:人民日报,1998-7-1.

[5]胡锦涛,第二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N],北京:人民日报,2006-8-14.

[7]徐迪祥、李群山,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审视[J],南昌:求实,2008,(12).

责任编辑:李秀华

作者:李波 申雅文

党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与路径选择

摘    要: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思政课教学团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建设需要精心组织,推进团队内涵建设,科学设计建设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建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团队    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高职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保证。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价值

“团队(Team)”作为一种工作组织形式,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究其内涵而言,并不是有多个人工作在一起就可以称为团队。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它强调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团队成员相互能够顺畅地进行交流,与组织中其他成员的沟通也富有成效,他们在一起工作远比单独行动更为高效[1]。针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它是由若干名具有丰富教科研能力、熟练的职业技能、勇于创新精神的教师个体组成,是目标一致,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和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新思想,组织实施先进教学模式的教师群体。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党〔2015〕31号),就思政课教师工作队伍建设,配备思政课专任教师等工作,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统筹队伍发展规划,统筹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知识培训,统筹队伍发展保障体系建设,分层分类推进队伍科学发展”。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職院思政课教师仅凭个人的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通过团队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更新,促进教师不断成长。通过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可以强化团队成员教学质量意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规范思政课教学管理;可以有效整合全社会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突破制约思政课的实效性瓶颈;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统领团队成员的行动,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要素

鉴于思政课教学团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建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1.整体素质较高

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业务素质。在团队的建立和建设过程中,应逐步培养政治过硬、积极进取、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拼搏、善于创新的团队精神。同时,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领军人物,是团队的核心,是团队精神铸造的推动者,在团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团队成员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团队带头人应具有更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领导能力,德高望重,造诣深厚,凝聚力强,且长期坚持在思政课教学一线引领示范,愿意致力于团队建设,注重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2.团队结构优化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应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形成。团队建设目标明确,团队成员相对稳定,合作氛围浓厚,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老教师或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突出,中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同时,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既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建立特聘、联聘教授制度,聘任一些国内重点高校专家学者或党校教授、学校所在地方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等,参与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也成为思政课教学团队结构优化的必然要求。

3.教学业绩显著

注重教学业绩的提升已成为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把握上,应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及时跟踪产业行业发展与学生专业发展,促进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还应坚持开放、动态发展的理念,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团队成员间的互动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手段,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4.教学成果丰富

丰富的教学成果是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应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教学、科研成果奖,高度重视思政类统编或规划教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踊跃申报省级、国家级思政课课程、教材和课题项目,并通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教学、科研成果奖,不断深化思政课实效性教学改革。通过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深入探索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出现新问题的方法,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及时地将教学成果应用与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紧密结合,与实际育人工作紧密结合。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注重实际,突出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路径选择。

1.重视对团队的组织领导

加强对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的组织领导,关键是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证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这是搞好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党委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把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看做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来落实,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大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评优表彰、科研立项、职务评聘等方面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另一方面,必须使对思政课教学的高度重视上升到制度化的高度,深入推进直属于学校领导的独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建设,加强二级机构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应是中共党员,且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其研究、咨询、评价、指导和服务作用[3]。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不因领导变化和领导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使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有充分可靠的组织保障。

2.狠抓团队教学成果建设

建设成效显著的思政课教学团队,需要有丰富的教学成果支撑。在教学成果建设上,思政课教学团队要紧紧围绕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切实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深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与新要求,以理论指导实践,将教学成果应用与团队内涵建设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应紧紧抓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打造反映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思政课教学高水平的新成果。通过深化教学研究与理论研究,建立教学热点难点定期搜集解答制度,为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推进教学系列用书编写使用,承担思政课方面的教改课题,申报思政课教学成果奖,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践创新活动等,不断提升团队建设的内涵品质;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3.推进团队成员继续教育

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与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变化,与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如有些教师本身的专业与思政课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有些则只能是照本宣科,这一结果反过来影响了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认真做好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团队成员继续教育,要本着全面规划、规范管理、普遍提高、重点培养、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的原则,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根据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当前重点是优化专业结构。专业结构是指思政课教师所学专业的构成情况。优化专业结构的目的,是要有效地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学生专业教学的结合,提高思政课教学科学化水平[4]。通过开展团队成员知识更新的进修工作、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出国学习与合作科研以及相关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等,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群体的业务水平、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尤其要尽快把优秀的青年教师推上重要岗位,应加大培养力度,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思政课教学生力军的作用。

4.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机制

在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评价导向,优化评价机制。要改革教学和科研评价方式,将课堂教学质量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鼓励思政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上;要探索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課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为促进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在年度或学期初应提出团队工作任务,以责任状的形式不断增强团队的责任意识。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建立对思政课教师定期考核、科学评估的管理机制,要采取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绩效考核方式,将岗位绩效与津贴挂钩。积极选树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先进典型,推选年度影响力人物、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优秀团队。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荣誉教师制度,宣传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线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激励团队成员发挥智慧和潜能,在团队中多作贡献,打造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5]。同时,任何一个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通过优秀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作用,可以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稳妥地做好团队成员的沟通,调解内部冲突,为团队营造责任明确、和谐愉快、齐心协力的工作氛围,最终推动团队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

5.提升团队创新发展能力

创新是指创造性地取得、传播和运用知识,以获取新的经济、社会收益和提高人类认识水平的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学科间不断交叉、集成和相互融合,一些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不断产生。这些新的学科领域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需要团体合作攻关才能完成[6]。教育创新活动已从个体行为发展到强调集体行为,且呈现出团队创新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一批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学团队,迫切需要富有创新精神。一个教学团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践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思政课教学团队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新的发展。先进的管理机制是催生创新团队,提升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创新水平,高职院校应实施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将思政课教学科研骨干培养与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支持教学科研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到相关部门挂职或实践锻炼。积极探索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思政课课程交叉融合,推进教师走团队创新之路。学院应帮助思政课教学团队克服现有院系管理组织的弊端,打破人才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行政壁垒,实现由“部门管理”向“团队管理”转变,由“外延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

参考文献:

[1][英]尼基·海斯,著.杨蓓,译.成功的团队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1.

[3]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2015,7.

[4]姚中国.关于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43.

[5]仲耀黎.关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0:49.

[6]周光召.学习、创造和创新[J].中国基础科学,2006,(3):5-6.

作者:胡晓娟

上一篇: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技术思想品德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