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2022-09-10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导渠道是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导向的作用。我们德育教师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德育课”。我认为空洞的说教, 脱离实际的空谈, 是造成德育教学“疲软”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局面, 最根本的是改变德育教学方法。那么, 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

1 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点, 在德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

现今学生的学习基础差,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缺乏劳动锻炼, 吃苦意识差, 花钱大手大脚, 相互攀比, 一遇困难和问题就退缩。但他们都对未来充满期待, 都渴望成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德育教学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因势利导。

1.1 用感人的故事和事迹来感染学生

讲一些光荣传统的故事, 讲一些老革命家的事迹, 讲一些电视上说的一些关于勤俭节约的事, 让他们从故事中懂得一些道理, 如:举办讲故事比赛, 同学们认真准备, 搜集资料, 在比赛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思想感情, 养成文明礼貌, 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1.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如升旗、主题班会、演讲会、观看影视作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寓教于乐, 要让学生感受到时代在变化, 让学生去关心社会, 关注祖国的发展, 比如建国60周年, 中国申奥成功, 改革开放三十年等等, 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探讨,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将课外事情引进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平时的作业是让同学摘抄新闻, 把一些好的新闻播报给同学听, 让同学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效果非常好。

1.3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找差距”

对于“问题学生”要“因材施教”, 要坚信每个学生都会成材, 用积极期盼的情感和态度感染学生, 使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让他们意识到前途是光明的。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爱和期盼, 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表扬, 这样使他们信心百倍, 不断努力。因此, 对任何学生, 即使成绩不理想, 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 使他们感到搞好学习并非高不可攀, 只要努力, 一定能够成功。

2 改革德育课教学方法, 让活动带“活”课堂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 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张嘴, 老师从头讲到尾”, 教师就是播音员, 学生是听众, 教材就是真理读本。这种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 脱离学生心理特点的理论内容, 缺乏新意, 对学生很难引起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增强, 德育课堂活跃起来了, 学习兴趣提高了。

2.1 把握知识结合点, 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 可相互转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抓住这些结合点, 就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讲《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中“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这一节时, 结合书上的案例, 让学生以班为单位创设“模拟招聘现场”, 在课堂上演,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 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如何在竞争中取胜的知识, 提高德育课的效果。

2.2 在课堂上通过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 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 使他们积极思考。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当他们能提出问题, 说明他们动脑了, 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 教师给予解惑, 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当讲到“诚实守信”这一节时, 问学生你们认为社会上哪些现象不诚实守信?问题一提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 都议论纷纷, 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都列举出来,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不诚实守信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并举例说明”, 这一问一答, 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 引起兴趣, 明白了道理, 提高了思想觉悟, 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2.3 以故事、幽默、名人名言激发兴趣

每次教学时间两节课, 而学生注意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 若教学平淡索味, 只能加速脑疲劳。当注意力不集中时, 我就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同学们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了, 讲完故事以后问学生与今天讲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他们都能结合知识点进行阐述,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名人名言往往能激励学生上进, 让学生在写作业时, 搜集一些名人名言, 并且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座右铭说出来, 这样的做法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些名言警句潜移默化的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让他们懂得只有自信才能成功。

总之, 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的同时, 注意备学生、备方法, 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 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3 在德育课教学中, 注重情感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3.1 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1.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教师的作用就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 让学生自觉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 自然而然地实现自我教育, 通过激发情感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行为动机, 逐步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使学生的能力和觉悟在德育课堂中得到提高, 将德育课堂真正发挥作用。用美好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 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 教师注重“从小事做起”, “从自我做起”, 让教师每一细小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上课不迟到, 老师一定不要迟到,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 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3.1.2 学生需要情感教学

为了使教师教的不累, 学生学的不苦, 我们需要情感教学。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在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时, 讲到职业的特点我就问学生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子的?”大部分同学提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经常与我们交流的老师。的确, 师生关系应是“鱼水”关系, 而非“猫鼠”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潜移默化地将德育课的点点滴滴“浇灌”到学生的“心田”, 让他们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突出德育课的实践性, 注重行为养成教育

由于平时教师讲道理多, 学生学道理多, 对行为规范的掌握停留在口头上, 书面上, 学与用, 知与行相分离, 道德观念只有在参与中形成。但是课堂教学的空间毕竟狭窄, 教师应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丰富感情, 磨炼意志,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德育课贯穿一个“情”字, 渗透情感教育, 课堂变的丰富多彩, 让学生在亲切温馨的教学中感受德育课的可学性。

作为德育教师, 要认清自己肩上的重任, 善于在教学中创新, 在创新中教学, 在德育课中渗透德育, 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 发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作用, 以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为己任, 时时, 事事, 处处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 , 以更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迎接新世纪德育工作的春天。

摘要: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导渠道, 是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导向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方法

上一篇:浅谈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