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2022-04-28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成分,以达到现代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义利并重等优秀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现代企业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现代企业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1:

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基本思路探究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剖析了现代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提出了构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现代企业文化构建 时代意义 基本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业文化理论已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企业如何利用思想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制定和实施企业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新战略,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和永葆青春活力的战略选择。

一、加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时代意义

中国加入WTO,大批企业已参与全球竞争,塑造和构建企业文化,培育现代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创建优良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对内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对外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永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1.建设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现代企业既要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业务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培训,更要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重新审视整合和创新企业文化,以保证和促进先进生产力有序、健康、持续发展,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经久不衰的现代企业形象,以先进文化铸就独特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比如我国的一些企业将敬业报国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中,海尔提倡“产业报国,追求卓越”,联想提出“世界的联想”,TCL要做“世界级的企业”,这种爱国强国的思想,体现着企业回报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2.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塑造现代企业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精神,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依托企业文化为载体。现代企业从领导决策到员工素质,从产品制造到顾客服务,从市场营销策略到企业经营管理,无不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元素,体现了企业的形象。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如丰田公司社训第1条是:“上下同心协力,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松下电器公司把“产业报国”放在第一位。

3.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企业的发展原动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在没有文化素养的企业,生命力是有限的。企业文化决定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知识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和战略目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因而当代日本学者村田昭治认为:“‘顾客至上’、‘员工幸福’和‘为社会服务’这3种价值观将成为企业经营的标志。”“过去那种市场占有率至上和销售额第一的观点将站不住脚,对人和社会作多大贡献将成为一个评价企业的标准。”

4.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创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一切行动的指南。企业文化从总体上、制度上和管理上对企业员工的服务经营活动进行了规范和约束,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的经营哲学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企业精神是“一团火精神”;云南玉溪卷烟厂的企业精神是“天下有玉烟,天外还有天”;IBM公司的经营哲学是“IBM就是服务”。

二、构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1.以人为本,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理念,更新观念,努力构建现代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营造一个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发展环境,将“以人为本”贯穿于企业求才、用才、激才、育才的系统工程。贯彻人性化原则,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本质和个性发展,其内涵是:注重员工的存在,鼓励员工的参与,尊重员工的情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员工的价值实现。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创建学习型组织,切实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从过去注重物质基础建设,向注重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转变;人力资源的目标设计从满足传统工业化需求,向满足新型工业化的需求转变;学习制度从教育者为主向学习者为主转变;实现终身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这方面的优秀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上,像东芝、松下和丰田公司,都秉持“把公司办成学校”的观念,松下视“松下人”为松下的公司产品;丰田更是提出“丰田既造车,也造人”。

2.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将现代企业文化具体化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没有制度文化,就没有严谨的秩序、有效的管理;没有精神文化,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信念;没有物质文化,就没有生存的保障、发展的后劲。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生机勃勃,永葆企业生命力。建构现代企业文化,关键是构建制度文化,使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有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作为制度文化,不能单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必须从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求方面来构思、设计和建立。企业制度文化构建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追求民主、平等、崇尚知识、诚信服务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从1988年开始,海尔集团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并不是把几个企业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向被兼并方输入海尔文化,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海尔兼并了亏损总额5.5亿元的十五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资产。

3.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吸引一流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构建企业文化同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将企业文化构建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相结合,形成有利于选拔素质高、懂管理、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浓厚创业氛围;二是企业文化构建与组织企业经营相结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壮大现代企业品牌形象,探索企业管理制度变革,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企业文化构建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相结合,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企业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员工的潜能。例如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4.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是培养、弘扬和塑造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一个企业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现代企业的整体面貌、发展水平、文化特色、凝聚力、感召力、创造力、生命力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离不开文化传统,更离不开文化创新。只有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塑造富有生命力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一旦形成,便能在企业员工中起到鼓舞、驱动、凝聚、熏陶、评价和规范的功效,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扬的士气、进取的精神,实现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现代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组织市场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目标。例如IBM的三大基本信念:①尊重个人;②顾客至上;③追求卓越;商业道德规范:①IBM的推销人员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批评竞争对手的产品;②如对手已接获顾客的订单,切勿游说顾客改变主意;③推销人员绝对不可为了获得订单而进行贿赂。

参考文献:

[1]李文舒.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

[2]方光罗.企业文化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5.

[3]徐汉文,霍谰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第二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

[4]程杰,刁立平,孙江超.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

[5]刘晓欢.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作者:李文舒

现代企业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2:

中华传统文化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

【摘 要】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成分,以达到现代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义利并重等优秀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传统文化 竞争力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推动力,是生产进一步发展,使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保证。实践证明,文化力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我国企业应尽最大努力改造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环境,完善企业管理,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利用文化的作用力和推动力,将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整合功能及规范功能,使之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服务。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伦理为正统,“仁者爱人”、“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除儒家文化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道家和佛教文化等。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和磨合,儒、道、释“三教归一”,互相补充,彼此渗透,构建了中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民为邦本,民本德政。在德治、法治、礼治中,德治始终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二是和谐统一,礼义教化。三是中庸适度,贵和持中。四是义先于利,以德制欲。五是自强不息,求是务实。六是共济均平,取财有道。

2.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员工共同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他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企业价值观为实质,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精神现象、规章制度的物质现象为载体的经济文化。企业文化包含企业整体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四个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其历史渊源久远。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才在日美两国企业管理比较研究中提出了将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主题上升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他们认为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长期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它又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与其他文化相似,同样具有继承性、个异性、相对稳定性以及民族性。每一种科学理论都具有继承性,作为管理历史的延续和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累积起来的,它不仅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吸纳了外国文化的积极成分。因此,企业文化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还是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3. 中华传统文化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将企业打造成为百年老店,还要对企业文化加以创新和发展,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造就企业特有的、不可替代的性格、性趣和特长。在思想上表现为精、气、神;在形象上表现为休养、气质和风度;在行为上表现为原则、操守和风格;在气质上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竞争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诸多思想对构建现代企業文化给予我们以重要的智慧及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整体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华夏族群长期的生存体验形成了我们对宇宙世界的独特的觉识、“观法”及特殊的信仰与信念,即坚信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

打破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内心的隔阂,肯定彼此的对话、包涵、相依、相成、相济。中华文化的整体性的学说,充分显示了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它以和谐为最高的价值诉求,强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只有解决好共生问题,实现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才可能构筑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这正是我们构建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企业制度是一种约束力,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牵引力,他能够使员工找到一种归属感,从而在思想意识上把要我干自觉地变成我要干,最终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3.2中华传统文化讲究中性智慧。中性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丰富的资源,也可说是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和处事态度。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把“中”与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成为“中道”、“中庸”、“中和”。中性智慧的精义在于克服两极对立,达到天与人和谐、人与人感应、人与物协调。所谓“和为贵”、“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思想重视建立融通的人际关系、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倡人与人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和”的思想精髓对于企业构筑和谐的内外部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就企业内部而言,“和”的心态对于加强企业员工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就企业外部来说,“和”的理念对加强企业间、企业和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实现“1+1>2”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3中华传统文化在维持人的身心平衡、注重精神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如儒家大力提倡求真、行善、崇美,使人类摆脱纯物欲的低级趣味。儒家的“身心和谐”、“义利兼顾”、

实现“内在的超越”的思想,在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重视人的精神价值等方面,或许是一剂良药。技术与精神平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个体层面就是身心平衡问题。从儒家思想可以看出,人的本质是精神的,道德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同时,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所谓身心平衡的人生观,就是物质与精神生活相结合的人生观,在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时重视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4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对未来人类生态文明重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文明是当今和未来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天(自然)人关系是其核心主题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处理天人关系时,力求探寻两者的内在联系,并把天人关系视为同源的和谐关系。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企业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对于企业而言,要统筹考虑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期利益为代价,换取现在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理念对于引导企业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保持环境与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引导和促进作用。

总之,现代企业能否持续生存与发展,决定因素在于能否构建有强大凝聚力的和谐、共进、融洽的内外部关系,建立能够不断自我完善、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易于与环境相融合、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只有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整合西方先进文化元素,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才能创造出全面、和谐、科学、发展的企业文化,从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6,(9).

[2]陈义堂.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U].长春大学学报,2006(1).

[3]孙玉霞,张雅丽.中国传统“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贵州社会科学,2005(6).

作者简介:刘继雷,男,1983年7月出生,2006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2006年7月至今任职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刘继雷

现代企业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高指导思想。文章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的分析,论述了我国企业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的文化建设,并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彭四平,广东白云学院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广东广州,510450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它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等方面的成效,已为实践所证实,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接受和认同。同时,它还被视为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企业经营者成熟的标志,而赢得各界人士的青睐。进入21世纪,建设成功的企业文化,还必须注重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随着网络发展和信息的畅通化,企业间相互模仿和借鉴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在产品层和制度层上具有的战略优势很难保持长久,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难交易性、难模仿性使得企业文化成为有效地提高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是,大多数企业由于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缺乏科学思想的指导,致使企业付出多、收获少,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企业文化成了空洞口号的代名词,企业价值理念被虚化;企业文化建设追求时尚,文化资源缺乏系统整合;企业伦理道德意识淡薄,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尚未树立起来; 企业中“以人为本”的观念消极被动,“以物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始终难以突破; 企业文化难以实现由“理念层面”向“行为层面”的转化;推崇和夸大个人英雄主义,背离企业整体价值取向。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困惑和不信任,从而也降低了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思想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而科学发展观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体现了党中央对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把企业文化管理的“以人为本”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将从根本上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展开创造条件。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它既把人当作发展的手段,更把人当作发展的目的。全面理解这一思想,大致可从三个方面着眼:首先,人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其次,人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最后,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这是我们党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反思,尤其是通过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所付出代价的反思, 在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上,对于人本精神的回归。 从企业的角度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要以创设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为导向,以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求为主线,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体现人的价值为核心,在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中,追求和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在企业文化管理中,我们也强调“以人为本”,但往往只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当作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的方法和手段。而科学发展观则把“以人为本”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就是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对“以人为本”真正认识到位,而且必须从世界观的高度,对实践中盛行的 以“GDP为本”、“以物为本”“甚至 以官为本”的做法实现根本性转变。毫无疑问, 这一根本性转变,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企业作为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双重属性和职能, 有利于促进企业在重视利润目标的同时,又超越利润目标,确立终极价值追求。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以盈利为其基本目标,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近年来,一些企业受“利益最大化”思想的影响,把盈利当作唯一目标和唯一的价值尺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效益,致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表现出目标短期化倾向和对自身现状的简单满足,而对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长远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则缺乏战略性思考,这是非常危险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赋予了企业作为生产经营者和社会责任承担者的双重属性, 要求企业肩负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职能。这就要求企业在重视利润目标的同时,又超越利润目标,注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建设,把企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终极价值追求。而这些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实现。

3.建立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可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对于企业,如果说企业文化回答的是“我是谁”,企业发展战略则回答的是“我要做什么”。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二者应相互匹配、 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必须支持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则反过来改造企业文化。

四、落实发展观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么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们党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作出高度的概括。科学发展观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体现了党中央对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重在创新,企业文化体系,更是要靠不断的创造、积累、提炼和升华。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不仅要注重形式,更要突出内涵和特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避免一蹴而就、昙花一现、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建设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首先,具有高度的战略性。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反映企业的特点,又要体现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

其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思想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当明显,以知识、技术为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创造出崇尚知识、尊重人才、推崇文明的价值观体系和企业文化体系。

再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不是追求时尚、赶时髦的“装饰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找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以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以企业文化管理带动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具有价值的统一性。企业文化建设是在领导者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下形成的,应体现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一致。通过培养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产生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使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五、结语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主要是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企业只有在充分领悟和掌握科学发展观,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国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4-05(1).

[3]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2-22.

[4]陈春花.高成长企业的组织与文化创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4.

[5]王驰.当代企业文化导论[M] .长沙:湖南出版社 ,2000.

作者:彭四平

上一篇: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研究论文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