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水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27

[摘要]当前,先进文化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先进文化建设有着新的要求和路径选择。探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先进文化建设的作用、要求和路径,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都是相得益彰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发展观水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发展观水文化建设论文 篇1: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点是以人为本,切入点是是塑造安徽企业良好形象、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关键点是构建良性的公众关系,着力点是充实具有安徽特色的企业和谐精神,落脚点是促进安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安徽;企业文化;和谐文化;企业和谐文化

自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科学发展观就逐步成为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文化建设战略、意识形态构建方略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预示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社会整合发展方式的提升,同时也预示着国人思想意识、观念形态、文化心理的积极变革,这将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产生更为深远影响。倘若从文化发展层面来把握科学发展观,就更能深入理解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建设是提升社会主义社会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性途径。和谐文化建设必须既要从宏观入手,也要从微观着手方能有更大的成效。从宏观入手要体现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归旨。从微观着手即从具体区域,如省、市的和谐文化文化建设,或具体领域,如企业、社区、校园的和谐文化建设。由于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企业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能否成功构建,企业文化和谐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能否成功构建。

纵观本世纪初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越来越显示出了“中国特色”。学术界试图从邓小平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思想角度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企业和谐文化,从而使中国企业文化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了西方企业管理学视域下的企业文化构建的某些理念、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使其与社会主义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政工工作融会在一起,创建了中国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我们认为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方法,在现阶段更主要体现为企业坚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如何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来研究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成功构建做出贡献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安徽目前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工业强省、文化强省是安徽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工业强省、文化强省重要途径,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安徽企业与员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增强企业凝聚力,也是落实中央和安徽省委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从而服务于安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服务于安徽“中部崛起”,服务于提升安徽企业以及整个安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探讨。

一、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把和谐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重要内容、重要目标和根本保证之一,从而凸显了和谐文化的重要地位,把中国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不仅使和谐发展成为统摄社会思想和行为的文化精神,也把和谐文化建设纳入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社会进程中,把和谐文化的独特地位具体化、现实化了,从而使和谐文化在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中扮演了培育时代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角色。

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企业一般遵循的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观。这种发展理念是工业文明模式及其支配下的发展道路在人们观念上的体现,其理论核心是将社会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并以此作为衡量发展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在国家层面上体现为GDP增长,在企业层面上表现为产量增加、规模的扩张。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增长不仅不必然等于发展,甚至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负发展的增长”的局面。因此,单纯的经济总量的增加,是无法实现企业之和谐的。企业要和谐发展必须要有和谐文化作为精神支撑。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文化构建上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汲取工业文明的优点,同时体现了人类生态文明模式及其要求,强调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把发展的核心和目的归结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突出发展的全面性、价值性、人文性、共享性,并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强调发展是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因素在内的和谐发展,这就从根本上科学地规定了发展的正确方向,保证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未来。

二、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点是以人为本

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本性需求出发来做好管理工作。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和谐文化,要求企业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职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职工。使企业、企业家、员工、社会等获得“多赢”。

具体到安徽,首先作为经济较为的落后省份,职工平均工资和福利水平不高,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切实提高普通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尤其在目前经济尚不景气的情况下,绝不可以擅自以“出现经济危机”为借口,恶意降低普通员工的待遇,损害他们的利益。其次通过安徽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要形成有利于安徽企业家群体成长的环境,锻炼出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安徽企业家队伍。因此,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还需要特别强调营造有利于“安徽企业家的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是塑造安徽企业良好形象,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

企业的社会形象,既包括它的知名度、可信度、美誉度,也包括它的亲和力、公信力、感召力,这些“力”都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事实证明,越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它的知名度、可信度、美誉度就越高,亲和力、公信力、感召力就越强。企业性质是多重化的、角色是多样化的,但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言,富国强民、工业报国是其存在的重要使命。

安徽企业在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和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进程中,要不断地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展示安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形象、新风采,展现“新徽商”蓬勃进取的精神面貌。如奇瑞集团鼓励创新文化,不仅展现了安徽企业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向国人、世人展示我们安徽人的良好的精神面貌,这在本质上也就是在提升了安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

(三)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点是构建良性的公众关系

安徽作为中部内陆省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平等、公正、诚信、法治等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区域、行业、企业的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企业精神、创新管理制度,打造企业内部公众如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企业外部公众如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媒体、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的关系。这里的政府、媒体等外部公众不仅是指省内单位,也包括省外甚至国外机构,只有在国际、国内构建了良性的公众关系,安徽企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充实具有安徽特色的企业和谐精神

徽商精神是创立安徽特色企业和谐精神的酵母。首先徽商精神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又是和谐精神的重要体现。企业要在管理实践上充分挖掘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积极利用向上、向善、向美的一切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优秀文化资源,再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总结提炼出具有鲜明特色、得到职工普遍认可、引起广泛共鸣的企业和谐精神,并通过大力宣传,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观。其次徽商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契合性,它也是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企业和谐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因此,安徽企业可以在传承和创新徽商精神的过程中,把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与徽商精神重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积聚企业和谐力量。目前,徽商集团、徽商银行等皖企已经着手举办各类活动努力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企业和谐精神,这是非常值得深入调查与研究的。

(五)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促进安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010年,生产总值(GDP)1226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391.1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4143.3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9∶48.7∶36.4变化为14.1∶52.1∶33.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2005年,安徽省工业企业5.14万户,全省大型工业企业达到61户,中型工业企业达到564户,有8户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0户企业进入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占中部6省的1/5。由此可见,安徽企业是整个安徽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它的和谐与否,关系到安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安徽企业和谐是安徽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加强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重要途径。

除了上面所论及的几个方面外,目前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需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的问题:第一,选取一些典型企业和代表性行业如江淮、奇瑞、美菱、荣事达、徽商、海螺、铜陵有色、华泰以及部分在皖的三资企业等进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建设等相关问题的调研活动。第二,用科学发展观铸造安徽企业家精神、培育安徽企业核心价值观。第三,用科学发展观打造安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伦理观、生态观。第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安徽企业员工思想动态问题以及在皖“三资”的企业跨文化问题。第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成果积极有效地转化为安徽的文化软实力。

*本文系2010年度安徽省社科联课题“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安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项目批准号:A201001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李明,安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赵淑芳,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管理系,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其中,李明为通讯作者)

作者:李明 赵淑芳

科学发展观水文化建设论文 篇2: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先进文化

[摘要]当前,先进文化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先进文化建设有着新的要求和路径选择。探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先进文化建设的作用、要求和路径,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都是相得益彰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先进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贾英,湘南学院总务处政工师,湖南郴州423000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加突出了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先进文化建设的作用

1.先进文化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保证。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种思潮层出不穷,不同文化相互激荡,思想文化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尤为复杂。科学发展观适时提出新的发展观念,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对协调发展条件下的文化宣传思路不宽、兴趣不大、办法不多,有的把协调发展宣传简单理解为经济、政治、文化宣传在数量上的增强。这些不适应新形势的现象,归根溯源,主要是由于先进文化建设如何在指导思想上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识不够,服务中心工作的新观念落实不够。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从思想上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先进文化建设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力于文化自身的事业发展与产业壮大,通过发展自身来更好地服务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2.先进文化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智力支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很多,根本性的就是人的素质问题,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低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全局观念,关键是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如果培养不好人才,使用不好人才,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了人才,我们的事业就很难向前发展。先进文化能满足各种层次人们不同的需求;更加完美地实现人们多方面的愿望;更加完善、全面地塑造人格;更加和谐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人类提供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先进文化建设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我国的人力和智力资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智力支持。

3.先进文化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精神动力。人是有精神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力量,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更加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推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起到使一个民族凝聚和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建设强大国家的巨大作用。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程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曾多次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也难以搞好。先进文化建设能够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二、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先进文化建设,其根本的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各国文化建设的要求不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是:

1.群众性。先进文化建设的群众性,表现在它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代表人民群众意愿,是为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的。先进文化,无论是先进的思想道德,还是先进的科学文化,从根本上说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科学性。任何先进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科学成果,都是正确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科学文化体系,都有其严格的科学精神、科学内涵和科学方法,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为基础,深刻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不仅要发展丰富多彩的哲学社会科学和各种文学艺术,而且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供理想依据,因而科学性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我们党的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一样,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是来自于实践并对实践中的经验所作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具有科学的品格和科学的精神。

3.时代性。任何一种先进文化都渊源于时代,反映时代,注入时代的内容、时代的活力、时代的精神、时代的价值意蕴,并直接反映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等优秀成果。离开了一定的时代沃土,先进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天我们所讲的中国先进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建设比较滞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城乡文化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地区文化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文化需求关系等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从统筹社会发展的角度,在强调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社会发展包括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赋予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特性。

4.创新性。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本质来说,先进文化也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文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观念的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正是对传统的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先进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先进性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只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发展,才

能始终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也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先进文化建设的路径

科学发展观不但对先进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也指明了先进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具体来说,就是要更加自觉地关注如何使先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文化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建设为群众服务、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正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发掘人的潜能来推动和促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强调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要依靠人民。其三,文化发展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要求先进文化建设要统筹兼顾,就是要始终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群众的文化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特别是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我国有80%人口在农村,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与城市相比要落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主要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国区域文化总体发展是很不协调的,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发展更快,区域经济水平的差异,深层原因还是文化差异。要保持比较发达地区先进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扶持落后地区文化发展,就必须协调区域文化发展。解决好东、中、西部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当前,要根据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坚持文化发展主旋律的前提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面效应,去消解、抵制其他文化形态的负面影响,形成多样文化的和谐发展。

3.坚持“协调统一”。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协调,是要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相宜和效益质量兼顾的社会发展形态。先进文化建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四个协调统一:一是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一基本前提下,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二是坚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协调统一。大力扶持教育、科技和各类公益文化事业,同时建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三是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唱响文化的主旋律就是一句空话,没有文化的主旋律,文化的多样性就是盲目的,就会分辨不清前进方向,甚至丰富多彩的文化也会黯然失色。四是坚持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协调统一。必须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大力弘扬文化创新的精神,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去借鉴和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成果,创建并发展融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协调的先进文化。

4.坚持“可持续发展”。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汇聚成和谐文化的时代潮流。先进文化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文化的有序发展。在考虑当前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文化基本需要的同时,考虑未来文化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在保护现有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成果而向前发展。二是必须通过做好文化输出工作来弥补西方现代化带来的弊病,应对西方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三是必须调整自身结构和布局,合理开发、使用和保护文化资源。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中,从健康有益的外来文化中,从与时俱进的最新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增强先进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责任编辑:周志华]

作者:贾 英

科学发展观水文化建设论文 篇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统计文化建设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企业统计文化建设,提高统计服务质量,是企业统计领导和统计人员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企业统计价值观,推动企业统计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统计价值观是以“统计人”为主体的价值取向,是为绝大多数统计人员所共有的。是关于统计工作及其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企业统计价值观是企业统计文化建设的基石,只有树立正确的企业统计价值观,才能推动企业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发展。首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价值理念。统计数据是监测企業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化验单”,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统计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可靠,其结果对于决策和管理不仅毫无意义和使用价值,而且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搞准搞实统计数据,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始终是企业统计人员的根本职责,也是维护统计工作生命线的根本所在。其次,推动崇尚科技的发展思路。20世纪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统计实践中的使用,使统计产品和统计服务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企业统计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要不断提高统计人员文化科技水平,增强驾驭现代化统计工具的能力。再次,弘扬艰苦奋斗的价值标准。艰苦奋斗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要在企业统计人员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一要提倡奉献拼搏,鼓励统计人员知难而进、勇于拼搏、勤奋工作。二要注重科学,避免盲目和蛮干,形成良好的统计工作作风。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企业统计职业道德,夯实企业统计文化建设

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理念要求打造和谐统计氛围,形成良好的企业统计职业道德。企业统计职业道德是企业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统计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构筑企业统计职业道德,夯实企业统计文化建设,要求企业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应做到:在对待统计工作上,热爱统计事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在统计信息采集上,客观公正,注重调查研究,尊重隐私,力求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在统计信息服务上,实事求是,说真话,报实数,如实提高统计资料,做到数出有门,论出有理,统计数据的编制和发布符合科学原理、专业操作和国家标准;在统计行为上,自觉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统计职责,依法统计,认真执行国家统计制度,严格遵守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发布和使用的有关规定,敢于抵制和排除对统计的各种干扰,维护统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坚持发展观念,保持企业统计文化的先进性,创新企业统计文化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统计有所作为的不竭动力。企业统计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创新”的观念,彻底破除“因循守旧”的消极保守思想,使企业统计文化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企业统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企业统计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先进的企业统计文化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推动企业统计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要保持企业统计文化的先进性,必须积极创新企业统计文化建设。

1 统计自身发展要求企业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企业统计文化具有历史性、阶段性、具体性,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统计文化建设具有不同的特点。从描述统计到现代推断统计、从简单的项目统计到现代的综合统计等统计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都充分体现了包括统计思想、统计理念、统计知识、统计制度等内容的企业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

2 统计信息化要求企业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创新。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大力推进,企业统计正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融合,企业统计部门正向信息中心转变,出现了以电子报表,统计数据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形式。日益明显的统计信息化趋势,要求企业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创新。

3 知识经济要求企业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企业统计如何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知识型统计指标体系;如何组织企业统计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使用;怎样把企业统计信息转化为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价值,更有效地支持知识创新等,都是知识经济对企业统计文化建设创新提出的新课题。

4 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企业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企业统计面临着许多需要与国际统计标准、统计规则接轨的新课题,如何完善企业统计范围、统计标准、统计制度、统计服务,以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是企业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也是企业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创新的要求。

总之,企业在面对经济全球化、金融风暴席卷世界、国际政治日趋复杂的形势下,要把握历史机遇,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查找和摒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行为,着力提高企业统计文化建设,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统计文化建设这篇文章做深做透,打造优秀的企业统计文化,再创企业统计文化建设的辉煌。

作者:王雅丽

上一篇: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医疗纠纷法律保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