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企业文化科学发展

2023-03-01

第一篇:试谈企业文化科学发展

文章标题:试谈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试谈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企业,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我们必须从战略防腐的高度,充分认识企业加强以诚信为本的廉洁文化建设的重大

意义,以廉洁文化建设为纽带,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建设以诚信为本的廉洁文化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廉洁文化是廉政文化在国有企业的延伸,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要求。

1、体现了国有企业的性质特征。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赢利不是它的唯一特征,而且必须体现出它在我们党执政中的政治特征。廉洁文化建设体现了这两种特征的统一,反映了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2、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竞争需要。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矛盾,面对社会上腐败消极文化的影响,加强以诚信为本的廉洁文化建设,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可以凝心聚力干事业,净化企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又是一项管理工程,可以通过苦练内功,以德铸魂,规范行为,提高效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打造出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企业管理文化,将市场的竞争压力,变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懈动力,最终形成企业不断成长的竞争力。

3、体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能否廉洁从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践证明,一个清正廉洁的领导人可以把一个困难企业搞活,一个不廉洁的领导人,也可以把一个好的企业搞垮。保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必要条件。

4、体现了文化的独特功能。廉洁文化集文化的魅力和廉洁的要求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功能。首先,就其内容而言,可以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广大员工逐步确立廉洁从业的价值取向,培育廉洁从业的理念追求,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其次,就其作用范围而言,它在突出党员干部这个教育重点的基础上,将廉洁从业的要求延伸到了基层、岗位、社区、家庭,可以在更大范围提高廉洁从业的认知水平,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第三,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可以用具体、生动、活泼的方式表现反腐倡廉的内涵,以文学艺术等多种方式进行廉洁从业的观念渗透,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扩大影响范围,使廉洁从业教育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渗透力。

二、建设以诚信为本的廉洁文化要突出的内容与功能

廉洁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提升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水平,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从廉洁从业理念、制度、阵地等六个方面推进。

1、培育廉洁从业理念,增强渗透力。廉洁理念是廉洁文化的核心,积极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创业发展相配套、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洁从业理念,能够有效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崇廉意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某矿集团围绕“百年诚信,以德铸魂”的企业道德建设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淡泊名利,忠实履职”的自律理念、“真诚接受监督,参与阳光工程”的他律理念、“严明纪律,刚性约束”的律他理念,使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自律是宝,他律是爱,律他是责”,“廉洁是业绩也出生产力”、“廉洁是进取之本、作风是个人名片”,“腐败就是自毁,监督是最大关爱”,通过理念导入,使党员干部充分意识到“廉洁教育是党员干部的最大福利,是对党员干部家庭的最大关爱,也是对国有资产的最好保护”,切实处理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在创业实践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实绩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完善廉洁从业制度,增强执行力。国有企业建设廉洁文化,就要针对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社会陋习、“潜规则”等对企业的消极影响,把廉洁从业的要求融入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之中,一方面要加快企业产品销售、物资采购、投资管理、工程招投标、外出创业、人事管理等管理制度的完善、改进与配套。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企业领导人员执行各项廉洁自律和廉洁从业制度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3、建设廉洁文化阵地,增强视觉冲击力。宣传文化阵地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要主动适应职工心理需求,发挥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的优势,发挥各种传统宣教阵地的作用,有效形成廉洁文化建设的阵地网络。

4、开发廉洁文化产品,增强创新力。廉洁文化产品是廉洁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廉洁文化建设的不懈动力和活力,要坚持将

第二篇:企业文化助力安徽高速科学发展

成功的企业孕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成就卓越的企业。无论是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还是默默无闻的百年老店,这些成功的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以此为傲,基业长青。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建立清晰的文化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文化管理的地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也是这个时代的呼声。

1951年,日本商人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面对强大的美国公司,松下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他对属下说:从前是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如今要以一个世界人的眼光作出判断。作为一个经济的世界,必须利用本民族文化的优点才能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松下幸之助此言的深意,直到日本公司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发现,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益的新来源,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这是来源于《公司的力量》第七章“各领风骚”的前言中的一段话,他以一个真实的时代案例,娓娓道出了文化对于一个公司存在的意义和力量所在。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需要利用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点,博采众长,独领风骚;在一个行业的发展竞争中,需要利用企业的优秀文化精神元素,纵横驰骋,继往开来;在一个公司的发展中,我们无法逃脱从发展到成长到成熟直至衰退的必然周期,但是我们能够决定这个周期的长度,是短命王朝还是基业长青,靠的是什么?《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周国立国虽然很多年了,但由于文王能日新其德,所以他能接受上天赋予的更新天下的使命,使姬周显得年轻而充满活力。公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周期性不断渐进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组织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浪潮不断冲刷变换组织中的人员、技术、战略、业务、市场等等,然而另外一些东西,却能慢慢的沉淀下去,耐得住岁月的洗礼,闪烁出灼灼光芒,那就是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可口可乐公司的创办人阿萨?G?坎德勒曾说,即使我们的企业一夜之间烧光,只要我的牌子还在,我就马上能恢复生产。我们北京的同仁堂药业,每一间店面都会有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虽然,我们并不是都喜欢喝可口可乐、都用过同仁堂的医药,然后他们的这些理念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历经数年依旧焕发勃勃生机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被我们认同的核心价值,即文化。

以1986年安徽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为起点,安徽高速至今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我们经过了艰辛起步,一朝闻名的初创期,经历了平稳发展、累积经验的成长期,经历了融资上市、企业改制的快速突破期,每一个时期都在我们安徽高速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也沉淀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今,我们的发展已经迈上了规模化的台阶,从多元化的探索到逐步稳定了以路为主,四轮驱动,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领域的增多,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形势,迫使历经艰苦创业和快速发展的安徽高速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任务更重,发展难度更大,服务需求更多,社会期待更高。同时,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上也逐渐显露出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面对这样的一种新形势,安徽高速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引领企业更好、更快、更科学的发展,如何协调并化解当前诸多的经营困难和管理矛盾,实现我们建设现代化、多元化、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管理应运而生,呼之欲出。

我们的文化来源于三个方面:安徽高速多年的发展成长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解决现阶段企业主要问题的思想引导、满足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既传承了过去又孕育了现在,同时启迪着将来,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

一、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制度与执行的统一,知与行、德与才的统一,既有普遍的社会哲理,又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

我们的使命:“高速先行,引领安徽崛起;微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既是对于安徽高速根本任务的定位也是对于安徽高速存在意义的深刻诠释,指明了我们发展的方向和存在的价值。体现了安徽高速的光荣使命和荣誉,体现了我们的高尚的社会责任和光荣的企业责任,我们的发展是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益提高的需求而努力,是在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服务民生、服务社会而努力。安徽高速不是一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而是一个负责任为了社会和谐而努力的企业。过去我们是这么做的,现在我们也在这样做,将来我们也要一直走下去,这是我们企业存在的初衷也将是我们最终的归属。

愿景是企业愿意为之不懈努力的追求,这个愿望可能很远很远,当下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够实现,可是我们愿意为这种期许而不断努力,它确立了企业发展的目标,有目标就不怕路远。毛毛虫的理想是希望破茧成蝶,然而这一过程,则充满着艰辛和危险,它不仅要面对来自外界的随时可能导致其丧失机会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实现内在的自我蜕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蝴蝶的梦想鞭策着毛毛虫的努力,而最终那一刻展翅飞翔是绚烂的,无与伦比的。我们的愿景也将是一个漫长的实现过程,可能需要我们几代安徽高速人的不懈努力,而这一过程,不仅是时间的等待,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内在的不断优化完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当下,愿景更多的是为我们提出了要求,不断超越今天的要求,不断成长砥砺的要求,励精图治,精进至善。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准则。从哲学角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重道笃行、通达致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结合了公司的特色,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道,就是重科学、重规律、重制度、重道义、重规范、重道路。重道既与我们根本任务吻合,又突出强调了我们一切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规律、承担道义、重视制度、讲求规范。“笃行”强调学要有所得,同时要努力践行、履行所学,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重道笃行指导我们既要正确地做事追求高的效率,又要做正确的事追求好的效果。“通达”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企业对经营管理的要求,是个人对企业的要求,“致远”寓意无论是社会、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只有重道、笃行、通达,才能够走得更远,能够健康、长久、可持续地发展。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一种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战略胸怀,体现了企业的眼光、远见和胸襟。

安徽高速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如同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画卷,我们每一个安徽高速人都是这副画卷的执笔人,而如何去书写,需要我们不懈的去探寻。在企业文化里我们找到了思路、找到了构想、明确了下笔的规则,如同茫茫的黑夜里一盏点亮的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行,照亮了企业的发展之路。■

第三篇:论文打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和谐的发展

打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长期的经营生产实践而逐步发育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和工作作风的总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制约与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理念就相当于一个宗教没有信仰,一个组织没有宗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所以人们认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不管我们抓不抓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企业之中。人的行为习惯受思维习惯的作用,如果不努力认真地抓,就会形成不良文化。企业文化在未来会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先,哪一个企业就能建立起竞争优势。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很大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

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要产生实际效果,必须对员工产生切实作用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这三方面加强。

一、选择确定企业文化的基本类型,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进行设计和规划。

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员工不认同企业领导的价值观念,管理层简单地通过指令进行管理,员工阳奉阴违,或者有官僚主义严重等因素存在,也是企业文化确定的基本规划存在着问题。搞清楚现阶段企业战略决策与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要建立共同的目标,并在团队管理中求同存异,提倡“宽容”的力量,要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点、不同偏好的人能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就像唐僧师徒四人,单个看,性格缺陷都很大,但就是这样四个有着严重性格缺陷的人历尽千辛万苦取回了真经,是因为对取经的共同目标使他们取得了胜利。

二、提供物质保障,促进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来。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塑造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新颖精美的包

装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出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良好生产环境,使广大员工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愉快,并以员工形象为载体,展示企业特有的优秀文化氛围,加大企业文化设施的物质投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出鲜明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产生实际效果,必须对员工产生切实作用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

假如企业文化只顾唱高调、只顾单方面的宣传和贯彻,对员工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状态漠不关心,并且随着竞争加剧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很多员工缺乏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养,导致心情烦躁、身心疲惫、精神压抑、自信心下降、意志力薄弱、缺乏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等现象。员工的这些不良情状又反作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之中,形成恶性循环。企业文化想要对员工产生良好的文化导向作用,必须从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执行有效性的统一性关系中加以引导。这些内容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构成了运作上的一体化关系。

好的企业文化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理念和一大批优秀文化成果,在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提高公司

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在国际国内的社会影响力,建设国际一流知名企业,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深化改革和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企业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保证

培育和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具有中国特色先进的、催人向上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发展力和竞争力是国有企业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目标。忽视或偏离这一重要目标,必然使企业文化建设失去正确的方向。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特别是国有企业,不仅要谋求利润的创造,更要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国有企业的员工不仅把企业看成求职谋生的场所,更把企业看成自己实现人生抱负、追求和社会责任的舞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先进、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目标、生产方式以及员工的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落实企业文化建设任务的指南

目前,国有企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能否深度开发、充分利用好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把全体员工的精神和意志凝聚到深化改革、跨越发展上来,关系到国企改革发展目标的胜利实现,关系到企业每一名员工的全面发展。为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力度,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当前,建设独具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应重点围绕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凝练并强力渗透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企业运作的原动力和实施基础,属于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行为准则、座右铭、经营方针等内容,对企业具有导向、激励、凝聚、辐射、稳定等诸多功能。企业理念一经确定并为广大员工普遍认同,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导向的方式融合员工的目标、理想、信念、情操和作风,造就和激发员工的群体意识。同时会渗透、辐射到企业整体运行的全过程,使企业行为系统和形象表征系统不断优化,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向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辐射,变成巨大的社会财富。

二是要确定并推广、应用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视觉识别是理念识别的具体化和视觉化,它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表达传递企业信息。其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名称、品牌标志、旗帜、标准字和标准色等;应用于办公场所、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等处。视觉识别的传播与感染力最具体、最直观、最强烈,透过视觉识别,企业能够充分表现其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个性特征,使社会公众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企业传达的信息,从而实现达成识别企业、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三是要推行科学管理,规范员工行为。理念可以树立确定,视觉符号可以设计,而人的行为却难以理想化地进行统一。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作为保证。首先要在组织和制度上进行创新,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方方面面的制度责任体系。其次,要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型企业建塑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引导员工争做学习型员工,提高整体素质。再次要特别注重管理人员的开发和培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经营管理者队伍,保证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管理革新的有效实现。

四是要加大环境建设力度。环境是最直接的企业形象,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清洁优美、格调高雅的自然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企业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中的制胜者必将是那些建立在文化创新基础上的企业。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国有企业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种时代能够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拥有中国“鞋王”之称的森达集团,把“视今天为落后”的哲学理念升华为其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由此可见,未来的企业文化将是综合的文化,是吸收了最开放、最前卫、最高质的现代文化而形成的文化。

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从与时俱进的最新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使企业文化始终成为员工精神和意志的凝聚力量,始终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始终成为为改革发展服务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有企业既不能被暂时遇到的困难所阻吓,更不可沉湎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必须不断忘掉过去,展望未来,超越自我,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唯有坚持创新,改造自我,追求卓越才是企业文化力的不竭源泉。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CEO韦尔奇所说,“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不少国有企业正在把“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实践表明,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同时,创新企业文化,还要特别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先进企业文化上具备独有的优势。从根本上看,两者任务一致,都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从内容上看,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精神为核心,致力塑造广大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灵魂,尊重和发展员工的创造精神,营造协调一致、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企业氛围,在市场竞争中共谋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责任是对员工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企业规章制度等教育。

因此,企业文化完全可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的实现形式。借助先进的企业文化,把党和国家关于企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的管理理念,使广大员工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既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又能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为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可靠保证。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外显于企业风貌、内隐于员工心灵、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沟通功能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调节着企业的运行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所形成的智力、凝聚力、创造力是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一种生产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

业文化建设是决定企业未来兴衰的大问题,也是诸多企业普遍关注的一个大课题。

一、用科学发展观强化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用科学发展观强化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认真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奋斗目标作牵引,给企业文化注入生命力。二是用科学发展观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给企业文化注入活力。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1、结合时代特点,突出“五个特性”。开放性。开放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随着企业地域、所有制等界限的打破,企业文化建设也要开放;个性。企业文化给予特定历史、特定市场、特定文化,不使其他企业复制和模仿,应当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人性。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比较追求个体作用的彰显,企业文化人性化特征日益明显;创新性。企业注重在观念、管理、产品、科技、机制上的创新和发展,企业文化也应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上不断细化,推陈出新;融合性。随着重组兼并频繁发生,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经营理念等相互交融,企业文化也应不断趋于细致和完美。

2、结合企业实际,抓好“六个环节”。制定整体推进思路,建立统

一、规范的形象识别系统,提出适合时代特点和企业实际的核心理念;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鉴别力、战略决策力、统筹协调力和组织执行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肯定员工的价值和重要性,创造和谐向上的氛围;树立“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自觉为客户服务,建立互惠互利、平等协商、真诚相待、共处多赢的战略协作关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为企业发展和员工生活尽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信息交流,努力扩大企业在政府职能部门及舆论媒体中的影响。

3、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文化内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企业文化管理。在企业内部努力培育积极向上、改革进取的企业精神,建设健康和谐、互利相通的企业道德,形成信誉至上、质量至上、效益至上的企业价值。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努力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管理创新

推进企业文化管理职业化是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它取决于三方面的需要:(1)企业资源配置的需要。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没有理念上的成功就没有企业发展战略的成功。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配置是企业理念和文化资源的配置,而搞好企业理念和文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企业文化职业化制度及其运作机制。(2)健全治理机制的需要。企业文化机制是整个治理机制的“统帅”。国外一些著名企业提倡共同参与,一些学者提出共同治理,实际上都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机制作为主线来实施和实现,在一定意义上说,其他方面的治理机制似一个个节点,而作为核心能力灵魂的企业文化机制则是一条最根本的生命线,能把这些节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企业治理网络。(3)企业文化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行中和同客户互动中产生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识别哪些内容对企业有推动作用,并加以概括、提升和推广,这个发现、识别并给予界定和推广的过程需要专门的人员来承担。随着开放、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广泛和深入,企业文化更需要挖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还需要把别人先进的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完成这样的任务,没有专业、专职人员是不行的。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创新,推进企业文化管理职业化是企业文化建设迈向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举措。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兴旺在管理,管理有效在文化。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很难自立于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以人为本。本文就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澄清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企业的有机延伸。先进文化为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必要条件。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五个执政能力建设之一,可见先进文化是多么的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曾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科学论断,准确地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特殊而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把培育企业全体人员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主导性措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因素对于制度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企 业 文 化 建 设 是 以 人 为 管 理 主 体 , 以 企业 精 神 为 核 心 , 以员 工 群 众 为 基 础 , 以 追 求 理 想 的 经 济 目 标 为 目 的 的 企 业 管 理理 论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象无形的制度制约着人们,发挥着的对人的凝聚、导向、激励、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团队意识代表着企业全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它促使人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达到自觉关心企业,承担企业的责任和目标;二是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企业文化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企业的领导都十分注重通过企业文化的途径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三是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也是对员工从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培训和提高的过程;四是企业文化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实现的,通过企业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五是能够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的作用。所谓激励,就是指导企业的领导或管理者科学地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员工内在的正确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生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企业文化管理的整合性特点,在激励手段上,它强调的是一种综合的、非理性的方法,这样它的激励效果就更加显著。

企业文化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先进的企业应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龙头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企业文化也应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应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列宁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永远不能打胜仗的。企业同样是如此。总的说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凝心、铸魂、育人”作用,我们常说“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育人、以文兴企”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剖析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作的新概括,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我们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调控经济运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笔者认为,要理解人本管理,就是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掌握人性的实质。企业的“企”字无“人”则“止”:企业是人至上的事业,有人才有企业,没有人就没有企业。这种拆解既形象生动而又深刻丰富地说明了企业是人的事业,以及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企业管理要重视物的管理,更要重视人的管理。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当然,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权,创造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对企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极大的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建设企业渴求人才,人才渴求企业的人文环境,就是要把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作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的需求当作发展的动力,把人的变化当作发展的标志,以人为中心开展经济与管理活动。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调动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思想与模式,而不是游离在经营管理活动之外的一种文化现象。

当前,正掀起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热潮,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21世纪的人,不应仅仅是泰罗和法约尔看成的“经济人”、梅奥看成的“社会人”、马斯洛看成的“自我实现的人”、麦格雷戈提出的X—Y理论及此后的超Y理论看成的“复杂的人”,也不仅是70年代戴维斯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中强调的“组织中的人”、80年代公司文化兴起后把企业看作为“文化人”,而应是能系统思考的、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的、积极参与组织学习的、能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的,不仅把学习看作人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泉源的“学习型的人”。

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扎扎实实、持续不断的努力,使企业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具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能够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自由的人”,努力营造成一个“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文化氛围。

三、建立人为本的新型文化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市场经济是人才经济。实践证明,谁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决定性优势。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员工群众,不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文化塑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把人做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研究员工的各种需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求得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协调。

1、关心爱护人,打造良好的物质文化。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是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员工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证,是员工主体地位是否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作为企业要把维护员工利益,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浅层或表层文化,它是企业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企业创造的企业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等,这些都有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人们首先是通过物质文化来了解企业的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因为其表层属性而忽视企业物质文化。

抓物质文化建设,要努力实现员工与环境良性互动、和谐共进,实现企业面貌整洁有序、优美和谐。建立一个净化、绿化、美化、香化为一体的花园式企业。培育员工“以厂为家”的归属感和献身企业的责任感,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努力为员工构建一个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积极创造条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标志及厂歌、厂旗等。

要充分重视技术、设备和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注意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注意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电算化的运用,注意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的运用。

2、教育塑造人,构筑宽松的精神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构筑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成功的企业精神或口号,能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而正是这种联想,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当我们一说“铁人精神”,就会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跳在油池里,代替搅拌机在搅动原油;一说“雷锋精神”,就会立刻想到一个解放军战士,抱着孩子,扶着大娘,打着伞走在泥泞的路上„„正是这些包含着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口语,有着典型形象的精神才会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要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使之入脑入心,决非几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坚持源于实践反复提炼升华,反过来回到员工的实践中渗透灌输,形成一种环境的熏陶,逐步地规范养成,把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植根于员工的身心和实践之中,才能疑心育人,融汇企业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

要使员工深刻体会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人才发展的成就感、渴望成才、成功、不断进步、不断开发自我,超越自我,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展示才华,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 要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一个让人充满信心的岗位、一个体恤员工的领导,对员工来说比拥有财富还重要。

3、管理激励人,建立严格的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只有制度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条件,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都是通过人的作用来体现的。而人的品质、意识、观念及诸多要素从各个层面上影响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只有把严格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要努力做到法治透明,令行禁止。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依法治企,以德治企,法德双治。要不断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据可查,制度建设应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删繁就简、实用管用、有限责任、有人负责、有效制衡、管理有效长效的目的。

要搞好制度文化,就是不断改进对人的管理,变“行为控制”为“自我管理”:变“训导、训服”为“启发、自觉”;实行“无情管理、有情操作”,通过人文关注,人情关爱、人性理解、人道关怀、人格尊重,达到人和共事、同心同德,培育员工的归属感,由衷地爱岗敬业,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主动关注和积极解决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员工有关的问题,建立符合人性的管理理念,创造适应人性的工作环境,培植满足人性的发展土壤,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力。

4、尊重信任人,营造和谐的人格文化。企业文化做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其核心内容是重视员工的自我价值和主人翁意识。无论是建设企业的制度文化,还是建设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体现这些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最根本的还是建设人格文化。所谓人格文化,就是体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道德品质的文化。建设企业人格文化,目的是让员工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相统一,从事生产经营劳动的主人翁态度与在社会生活中自尊自爱、发挥积极作用相统一,自主意识与自律意识相统一。在现代企业中,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人人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在企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即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惟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具有深度的可再开发性,具有可转化为其他社会财富的“增殖力”和“扩散力”。

要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与企业同心同德、尽职尽责,最重要的在于员工能否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企业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人是追求快乐的,如果工作不能给人带来快乐,这种工作对员工来讲就失去了意义,再轻松的工作也会成为一种苦役。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富,必须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成效,永远是个不断探索、不断认知、不断积累的过程。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深化改革和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科学发展观是企业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保证

培育和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具有中国特色先进的、催人向上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发展力和竞争力是国有企业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目标,忽视或偏离这一重要目标,必然使企业文化建设失去正确的方向。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先进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目标、生产方式以及员工的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始终贯彻落实发展观,培育员工健康良好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

二、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企业文化建设任务的指南

当前,建设独具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应重点围绕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凝练并强力渗透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企业运作的原动力和实施基础,一经确定并为广大员工普遍认同,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会渗透、辐射到企业整体运行的全过程,使企业行为系统和形象表征系统不断优化,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向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辐射,变成巨大的社会财富。

二是要确定并推广、应用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视觉识别是理念识别的具体化和视觉化,其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名称、品牌标志、旗帜、标准字和标准色等;应用企业视觉识别能够充分表现其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个性特征,使社会公众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企业传达的信息,从而实现达成识别企业、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三是要推行科学管理,规范员工行为。首先要在组织和制度上进行创新,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方方面面的制度责任体系。其次,要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型企业建塑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再次要特别注重管理人员的开发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经营管理者队伍。

四是要加大环境建设力度。环境是最直接的企业形象,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清洁优美、格调高雅的自然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学发展观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中的制胜者必将是那些建立在文化创新基础上的企业。

国有企业要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使企业文化始终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始终成为为改革发展服务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有企业既不能被暂时遇到的困难所阻吓,更不可沉湎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必须不断忘掉过去或现有的成功,必须不断忘掉过去,展望未来,超越自我,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不少国有企业正在把“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实践表明,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同时,创新企业文化,还要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先进企业文化上具备独有的优势。从根本上看,两者任务一致,都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从内容上看,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精神为核心,致力塑造广大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灵魂,尊重和发展员工的创造精神,营造协调一致、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企业氛围。

因此,企业文化完全可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的实现形式。借助先进的企业文化,把党和国家关于企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的管理理念,使广大员工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既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又能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为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可靠保证。

第五篇:中建五局企业文化建设助推科学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 走文化强企之路——中建五局企业文化建设助推科学发展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五局)曾是一个多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从2003年开始建设“信•和”主流文化以来,企业实现了凤凰涅槃、科学发展的精彩蜕变。九年来,合同额增长36倍,营业额增长16倍,利润总额增长613倍,名列湖南企业前八强,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快速增长、科学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文化先行,培育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发展力量

作为具有近50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中建五局曾一度陷入“信心丢失、信用缺失、人和迷失”(“三失”现象)的危机。为破解“国企能不能搞好、老国企能不能搞好、困难的老国企能不能搞好、完全竞争性领域的老国企能不能搞好”等“四道难题”,该局坚持“战略主导、文化先行”,先后开展了四次思想文化建设活动:

2003-2005年,实施“信心、信用、人和”三项工程建设,在破解“三失”现象的实践中,吸取中华文化、湖湘文化和中建文化的精髓,培育成型了“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信•和”主流文化,推动了企业扭亏脱困。2006-2008年,践行“立德、立人、立业”企业“三立”使命,通过教育激励干部职工“以信心作为立业之源”、“以信用作为立业之本”、“以人和作为立业之魂”,使“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定”下来、“型”式化,推动企业做强做大。2009-2011年,开展正确处理“四组关系”(公与私、是与非、苦与乐、言与行)大讨论活动,不断加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实践观建设,着力改变内部思想价值观,内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提升,推动了科学发展。从2012年开始,开展“学超英、强内功、谋发展”系列活动,全局推进“大姐书记”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大力弘扬“矢志不渝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情操、是非分明的品格、以苦为乐的境界、言行一致的作风、关爱群众的美德”的“超英精神”,着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国有企业的内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推动企业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

这些思想文化建设活动,以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不断教育激励干部职工树“信心”、讲“信用”、“求人和”,使“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引领全局员工提升精神境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建五局及时总结思想文化建设成果,推出的“大姐书记”陈超英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贺国强、王兆国、张德江、王勇等中央和国资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并成为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学习典型。

二、文化创新,传播核心价值体系,打造职业能力

中建五局坚持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在九年的生动实践中形成了“三创三化”的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模式(用管理的理念创新党群工作、用文化的理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用经营的理念创新宣传工作,工作目标数字化、工作内容抓手化、党政运作一体化),通过文化建设强化价值观与思想政治工作唱响主旋律相结合,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中建五局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着力从载体、机制上打造“书香五局”,广泛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认识和岗位工作能力。2003年以来,坚持“每年一期领导干部学习班”、“每年一期中层干部培训班”、“每年一次新员工培训班”、“每年一次青苗人才座谈会” 和“每年推荐学习一本书”的“三班一会一书”,并辅以各种职业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等,使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引导深入到各个层面、各个岗位。2010年以来,自培中青年领导干部700多人次,中层干部400多人次,近两年培训新员工3700多人,价值理念的洗礼使广大员工根正苗红,创先争优。

中建五局在全国建筑行业率先成立三层内培学校——中建“信•和”学堂(中高层领导干部)、“信•和”学堂分部(二级单位机关干部和管理人员)、“信•和”夜校/农民工夜校(各项目部自有员工和农民工),实现了从“一本书”到“一个夜校”、“一个学堂”的深刻嬗变,“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宣贯,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从机关到项目都得到了全面覆盖。特别是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建立培训战略合作,实施“千人研究生计划”,实现了文化建设和技能技术培训的机制化、长效化,使员工的精神思想和职业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造就了推动国企发展的“主力军”。

三、文化提升,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管理升级

九年来,中建五局按照“树信心、定战略、用干部、抓落实、育文化”路线图,围绕“一年一个主题”实施“信•和”文化建设“五个一”活动的“主题推进”,持续打造“名品、名人、名企”,先后培育了“营盘精神”、“铁路精神”、“中梁山精神”和“超英精神”等,使“主题推进、文化提升”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2010年,围绕“优化创新”主题,以“创新增效”为主线,通过“学习一本企业文化手册、规范一类管理行为、打造一批标准化工地、宣传一批项目履约典型、补齐一块工作短板”提高文化建设质量,促进了企业管理、项目施工和工作绩效的提升。

2011年,围绕“转型升级”主题,以“管理升级”为主线,通过“编写一本企业文化教材、组织一次„信•和‟知识大赛、开展一系列大业主履约服务、建设一批„信•和‟之家、打造一批党群文化成果”,使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月”活动、“信和之星”评比、“信•和”文化宣讲、项目文化节等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经营热情。

2012年,围绕“标化管理”主题,以“学超英、练内功、谋发展”为主线,通过“组织一次标准化管理知识大赛、举办一场超英精神在五局演讲比赛、召开一次项目文化建设推进会、联办一场文化强企成果发布会、推出一批信和文化产品”,组织学雷锋、学超英“五个一”活动,实施以“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节能降耗、科技创新、技能比武、保障房建设、金点子”等为主要内容的“信和杯”劳动竞赛,注重培育领军人物,挖掘推广技能绝活,使文化建设切入生产经营的关键过程和主要环节。尤其是通过广泛开展“学超英、谋发展,推进文化强企”系列活动,有力地建设了文化高地,加快了文化强企步伐。

中建五局的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助推了科学发展。2007年以来,“信•和”主流文化获评“全国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成果一等奖”,企业获评“中国企业文化竞争力十强”、“国际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十强”等称号。2011年,中建五局完成合同额806亿元、营业额439亿元、利润总额16.1亿元,三项指标连续9年年均增幅达49%、36%、128%,连续两年名列湖南企业八强。

九年来,文化建设打造了“名品、名人、名企”,累计获省部级及以上“名品”类奖项700多项(其中国家级工程奖项10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名人”类荣誉3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个人荣誉100多人次),其中10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除成功推出“大姐书记”陈超英成为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先进典型外,还打造了“中国黑人”魏乐荣、“陈超英式的好领导”易志忠、先进青年集体“梁山好汉”等一大批先进人物。2005年至今,三获“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省部级及以上“名企”类奖项200多项(其中国家级企业奖项近百项),并荣获“湖南省央企对接合作重大项目奖”。

2012年,中建五局“百日三进北京人民大会堂”—— 4月,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表彰大会上,成为获奖最多的企业在人民大会堂介绍经验。5月,组成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事迹报告,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等领导同志的亲切会见,全国县级以上党政机关、118家中央企业18万余人同步收看了视频报告。7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就业先进单位”表彰,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以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中央企业争光添彩,在国有企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到了前列。

上一篇:生物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