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设计论文

2022-04-28

摘要:探讨了高职高专《电子CAD》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从教学改革思路、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过程实施和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设计论文 篇1: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布线系统”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综合布线系统”课程教学设计为例,根据工作过程来构建4个学习情境,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任务中,融“教、学、做”于一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综合布线系统;项目驱动;产学结合

Research on Curriculum Reform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XIE Xi-fe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Hydraulic and Electric Polytechnic, Nanning 530023, China)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 working process; generic cabling system projects driven;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study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建筑的不断发展,作为智能建筑基础的综合布线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对综合布线人才急增,很多院校都纷纷开设了“综合布线系统”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能设计、能造价、能施工、能监理、能验收”的技能,但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门工程型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采用“知识本位”模式,即“上课-复习上次课内容-引入新概念-知识-规律-应用-案例-作业-下课”,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问答、习题和练习是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手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其以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为导向,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任务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职院校“综合布线系统”课程教学中,高职高专综合布线系统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开设“综合布线系统”的专业主要有两大专业: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其课程定位偏电气控制技术;二是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业,其课程定位偏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作为介于电气自动化与计算机网络的智能楼宇专业,应该明确定位,合理化改革和精细化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能设计、能造价、能施工、能监理、能验收”的技能,从而达到学习综合布线技术的目的。

2)缺少实践锻炼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技术型课程,对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动手操作训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高专缺少适合的“综合布线系统”教学相应的实验设备,难以与实际工程应用密切结合,教学上主要还是通过理论的讲解来教授“综合布线系统”课程知识,这种缺乏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使得高职高专培养的“综合布线系统”人才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3)缺少适合的教材

“综合布线系统”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形式等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加上“综合布线系统”技术往往和行业背景、人才知识结构、系统知识框架等紧密结合,而这些新技术日新月异,很难找到一套适用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与教师的系列教材,这给“综合布线系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4)缺少高技能的教学师资力量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的综合工程应用技术,涉及到多个学科,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应用,而且发展迅速,当前很多高职高专的综合布线系统工作者都是从相关专业转型而来,都缺乏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实践经验,在短期培训难以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技能,难以跟上新技术变革,因此出现教学内容陈旧,而且广度有限,深度不够的现象。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2.1课程建设思路

首先进行企业调研和多次专家论证会论证,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状况,确定课程就业工作岗位,并完成相关工作“岗位分析”,从而确定岗位所需的具体工作技能,然后对归纳整理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引出对应的“行动领域”,结合由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探讨归纳,并形成“学习领域”,最后,再根据“学习领域”设计出通俗易懂的“学习情境”,确定课程标准和学习单元设计,从而完成“学习工作任务”。课程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课程建设思路

2.2课程设计理念

在课程设计上,摒弃了传统课程以知识学习为目标的理念,确立了以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员岗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以“综合布线系统”工作过程为指导,以“理论实践一体化”为实现途径,借鉴德国课程改革模式,利用校企合作进行学习领域开发,教学内容以岗位需求为起点,真实项目为教学载体,按照综合布线现场的实际工作过程,并结合行业专家的意见,根据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构建了4个学习情境。在课程设计中,教学实施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工程现场为教学场景,教学组织以工程项目为主体,项目管理为组织模式,实践条件以工程需要为基础,生产设备为实训器材,教学评价以职业能力为标准,过程考核为评价方式;课程以学生熟悉的普通应用场所:办公室、办公楼、校园及智能小区为对象,设计了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办公楼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校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4个学习情境。

2.3教学学内容的处理

现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教材大多来自普通高校或培训机构,针对高职学校的课本比较少,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高校及培训机构都不同,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应“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即可,培训机构则重实用性,但却忽视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而本科侧重于理论研究,实用性不强,这2种教学内容都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因此,必须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处理,对整合内容取舍上,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工程应用的综合布线主流技术,力求简单实用。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流程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试→系统验收,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参见图2。

图2教学内容的组织

2.4教学过程设计

把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教学多采用现场教学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展开教学,学生以下达的工作任务为目标边学边做,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融入不同学习项目中,做到实践部分有理论支撑,理论部分在实践过程中消化和理解,每一个学习项目均以下达任务的方法完成,教学组织按照下面流程进行:下达任务(教师进行项目描述及分析,说明完成任务所设计到的知识点,列出参考资料)→确定方案(学生将设计的方案上交给教师,共同方案进行讨论)→制定计划(学生进行方案制定出相关计划)→任务实施(根据计划进行任务实施)→任务检查(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问题进行解答)→任务评价(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在学习态度、协作精神、职业素养等作出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施如图3所示。

图3教学过程设计

3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摒弃了传统课程以知识学习为目标的理念,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精选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项目,使学生过程的完整性与学生职业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关系联系更紧密,培养学生具有认真细致、严谨规范、统筹兼顾、思路开阔、诚实守信、严守秘密、经济合理等素质。因此,在高职“综合布线系统“改革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对提高智能楼宇专业及建筑电气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冬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计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

[2]戴曰梅.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

[3]殷蔚.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与实施[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李付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水电站继电保护应用与设计”课程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

[5]徐飞跃.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作者:谢锡锋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设计论文 篇2: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探讨了高职高专《电子CAD》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从教学改革思路、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过程实施和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电子CAD;工作过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电子CAD》是高职高专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主要是利用电子CAD软件设计电子、电气产品的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板图。该课程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PCB工程师为目标,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电子CAD软件的使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过于依赖教师讲解,缺乏对工作过程与工作情境的体验,学生很难从中系统地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十分不利,加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最终往往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不愿意学的尴尬结果。因此,如何实现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是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CAD》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思路、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过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本课程正是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念,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构建课程模式。针对典型工作岗位——PCB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岗位技能,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制定能力培养目标,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分解、归纳并转化到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以单片机开发板电路设计为载体,采用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紧密围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来展开。同时,将职业技能鉴定、电子设计大赛的内容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来,以考促学、以赛促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分析常用、典型电路的能力,熟练应用电子CAD软件绘制各类电路原理图的能力,根据需要设计印制板图的能力,并能够协助研发工程师完成其他相关任务,从而实现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教学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立足于“能力本位”,面向PCB工程师岗位技能需求,制定了总体的课程目标(见表1)。

针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适应我院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程选取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潘晓宁博士自主研制的“MCU 51单片机教学开发板”作为项目教学学习情境的载体。MCU 51单片机教学开发板功能强大,既能开发出单片机基础教学项目,又有很强的可拓展性,一方面,教学紧紧围绕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另一方面,本课程可与后续课程《电子系统与产品制作》有机地衔接在一起,为后续课程提供载体。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和电路板的功能分区,笔者将整个电路板设计工作划分为10个子情境(见表2)。

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安排方式,从而通过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训,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训练(见表3)。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将整个课程任务划分为10个子任务模块,每个子任务的形式和深度均有所不同,但所有子任务都基于相同的真实工作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在为期一周的校内课程实训中,课程组教师又为学生精心选取了6个在生产实际中非常常见、实用的电路模块,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通过将学生分组的方式使大家分工合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起努力解决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职业技能,也锻炼了学生分工合作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生产性实训中,课程组教师与学生一起深入企业,向企业中的兼职辅导教师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岗位需求,学习新型实用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普遍反映,通过一系列的实训项目,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程资源建设

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我院对本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资源建设。

网络课程建设 基于先进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全部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电子题库、视频教程、相关技术网站以及项目案例等材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虚拟课堂、在线论坛等版块随时进行交流。网络教学手段形式多样、新颖、个性化,符合当代学生讲究新鲜、追求个性的特点,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 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建设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多媒体教案、课件、技能训练录像、岗位训练教材、智能题库、精品课程网站等配套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实际岗位需求。

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

本课程的考核设置常规考核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两部分。常规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项目的过程性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各部分职业能力的养成情况,以10个子项目的完成情况为基准,根据每个子项目定出考评标准及所占比例,完成全部项目后,再将成绩进行累计。考评方式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另外,网络课程的在线测试成绩,以及日常学习中的出勤、课堂表现、团队合作表现等情况也会反映在过程性考核成绩中。

我院还根据各专业教学设计制定的能力培养目标增加第三方考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事部门的专业技术证书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技术等级培训证书等,将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当中,突出考证的主体培训环节,提高考证通过率。

教学效果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通信类多个专业的《电子CAD》课程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常规教学项目及较大型集中项目的实践,使PCB应用工程师(中、高级)证书获取率达到90%以上。

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 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院三个参赛队分获广东赛区高职高专组一、二、三等奖,其中省一等奖参赛队获得国家二等奖;2012年上半年,我院学生获国家级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选拔赛一等奖3项,市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

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就业前景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大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热情,实际动手能力显著增强。由于加大了职业证书内容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学生在获得技能证书的同时,基本可实现相关岗位群的“零培训”上岗。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容.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教育,2005(8).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5]劳文薇,刘俊.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子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11(3).

[6]王卫兵,张政,李萌.高职《电子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7]陈永清.基于工学结合的证书课程实训项目设计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邢云凤(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工学硕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系统设计、调试及测试及教学。

作者:邢云凤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设计论文 篇3:

EWB虚拟技术在《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真实过程的一项实用技术,虚拟技术的发展使电子线路的分析设计过程得以在计算机上轻松、准确、快捷地完成。其优点是方便的更改电路和元件参数,更快更好的了解电子电路的各种性质,缩短设计电路的时间。利用计算机的电子设计自动化,促进《模拟电子线路》教学的现代化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工具,更是电子类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EWB虚拟技术在《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基于Multisim进行电子线路设计仿真,让抽象的理论及时得到检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作为教学的补充。

关键词:EWB;电子技术;仿真; Multisim

EWB Virtual Technology in the "Analog Electronic Circuits" the Teaching of

QU Li-rong

(Sanjia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2,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WB virtual technology in the "mock electronic circuit" of teaching and how to realize the simulation of electronic circuits design based on Multisim software. In this paper abstract theories to be tested in practice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of theories could be promoted, that is the complementary for teaching.

Key words: EWB; electronic technology; simulation; multisim

1 引言

模拟电子线路课是电子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它既有抽象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的实践应用,在教学中很难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找到切入点。解决该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数据平台、仿真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演示完成,也可由学生在课外参照有关习题完成。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能使每个人都能亲自动手接触电路,进行元件接线,参数设定,边连线,边测试,边修改,边分析,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照。通过EWB软件可随时调整和修改元器件参数,分析各元件参数对电路的作用与影响。调试和测量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2 Multisim运用与教学的优势

Multisim是知名的虚拟仿真软件之一,内含数万种元器件和13种常用的虚拟仪器仪表.用它可以方便地搭接各种模拟电子线路,准确地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而且可以保证设计质量。用Multisim软件设计《模拟电子线路》,如同在实验室面包板上搭接电路,且不受元器件种类、数量和测试仪器的限制。Multisim高品质的性能、强大的分析能力使设计者轻松愉快、卓有成效地完成设计任务。

Multisim不但提供了各种丰富的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等元器件,还提供了各种丰富的调试测量工具:各种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指示器、分析仪等。是一个全开放性的仿真实验和课件制作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验器具完备的综合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可以在任意组合的实验环境中,搭建实验。可用常规的调试方法如测量各点电压、电流,波形等来调试和测量电路。对《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中的绝大部分电路都能应用,不仅能用于对单个电路特性和原理进行验证,也能用于多级的组合电路。

对于较大规模的电路,可分级接线和调试。通过元件复制或单级电路的复制来完成整个电路的组装。因此也适用于较大型的设计性实验。

3 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内容几乎涉及到电子线路的各个领域,虽然其内容要求不深,但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去讲授,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学时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位一线教师面前的重大难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模拟电子线路”理论课程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大胆引入EWB仿真实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理论教学与仿真验证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将这一方法用于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知道用实物设计制作复杂一点的电路,单是搭建时准备零件、制作电路板、焊接就要花费不少功夫;接好电路后,为了使电路处于满意的工作状态,不断地更换零件、调整参数也是十分费时费工的。学生要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设计制作新颖的电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现在,用Multisim仿真做虚拟实验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展现他们的才华,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计算机上即可完成和实现电路的电气连接,检测电路的电性能。例如,显示检测点的电压电流波形及对电路进行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等多种分析,及时获得仿真结果。

3)评估元器件参数变化(包括故障)对电路造成的影响。分析一些较难测量的电路特性,如进行噪声(Noise)、频谱(Fourier)、器件灵敏度(Sensitivity)、温度特性(Temperature)分析等。

4)可以在短暂的实验时间里快速完成较复杂的电路连接、测试工作。

5)与传统实验一样,Multisim仿真软件在设置实验时,首先明确该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就要求教学人员不仅要对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做系统深入的研究,认识该学科的特点,划分知识点,尤其是重点、难点,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实验内容。

4 仿真实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

根据所学电路的原理图,用EWB模拟连接电路,确定电路中的各元器件参数,使用EWB虚拟仪器进行在线测量。对照电路设计要求更改相关元件参数,观察所得的变化。最后与理论计算进行对照比较,用EWB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实验过程非常接近实际操作的效果。各元器件选择范围广,参数修改方便,不会象实际操作那样多次地把元件焊下而损坏器件和印刷电路板,使电路调试变得快捷方便。对电路进行仿真运行,通过对运行结果的分析,判断设计是否正确合理,是Multisim的一项主要功能。以下是两个实际的例子:

4.1 单级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图1 单级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图2 模拟双踪示波器波形图

在上图所示电路中,基极和集电极反向180度。再通过模拟双踪示波器可观察放大器的输入与输出波形,其中红色线条为输入波形,蓝色线条为输出波形,二者有一相位差π。

由于电路参数不同,在信号源电压为正弦波时,测得输出波形为下图所示,试说明电路分别产生了什麽失真,如何消除?

图3 饱和失真 图4 截止失真

电路中工作正常时,R1=10K,R3=3.9K波形如图2所示:

1) 减小基极电阻R1=5K,增大集电极电阻R3=15K其他元件参数不动,波形如图3所示,分析出现了饱和失真。解决的方法增大Rb,减小Rc。

2) 增大基极电阻R1=30K,波形如图4所示,分析出现了截止失真。解决办法减小Rb。

3) 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波形如图5所示,解决办法应增大Vcc、减小Rc。

4.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负反馈在电子线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采用负反馈是以降低放大倍数为代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放大电路的工作性能,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和输出电阻、减少非线性失真、扩展通频带等,所以在实用放大器中几乎都引入负反馈。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即使教师对负反馈的概念、反馈的类型等都做了全面的分析,但学生掌握得不够好。现在使用Multisim作为教学和实验的一种辅助手段,由最初的创建电路图到现在的仿真实验及电路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可以看出,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降低了,但稳定度提高了,非线性失真减少。将Multisim软件应用于电路分析的教学当中,可以使得理论课更加生动活泼,课堂的实验演示更加灵活方便,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十分有益的革新与补充。

5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对两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个班在《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中,穿插使用EWB进行电子线路设计仿真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只要具备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虚拟技术进行仿真,并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EWB(电子学工作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用工具,使我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提供实验、演示和电路分析。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深入浅出地分析各种电路的特性,讲解各种参数改变对电路的影响。学生可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接近于实际电路的调试分析,有利于加深理论理解。通过这样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把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电子电路实际制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模拟电子线路》课堂教学将明显提高电子线路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卓勤. Multisim 2001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曲丽荣

上一篇:现代企业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下一篇: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