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教材管理论文

2022-04-20

2001年进行的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先后五次课改中力度最大的、范围最广的一次,其理念如: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课程向日常生活的回归等,可以说与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一致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新教材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新教材管理论文 篇1:

部编版小学语文“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中,非常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实施“1+X”式的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需要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合理设置阅读议题,科学整合阅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提高“1+X”模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模式

“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在编写中非常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根据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读书、不读书”的弊病,力图构建由“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种课型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提倡实施“1+X”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即教学一篇课文时,要附加“X”篇略读或课外阅读文本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教材提倡的“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 “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价值分析

运用“1+X”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无论是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还是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是能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1+X”教学模式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通过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能够带动课内外多篇文章的阅读,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合理设置阅读议题,对本单元内外的文本进行整合,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二是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思维。思维能力既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能力,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在“1+X”阅读教学模式中,通过为学生设置探究议题,引导学生以议题为中心开展阅读,通过深入的思考、分析,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就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

三是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整合多个文本,运用“1+X”教学模式开展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更多的文本,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该模式的运用是教师在对“1”篇文本精讲的基础,强调学生对“X”篇文本的自主或合作阅读,就能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四是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开展“1+X”模式阅读教学,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对单篇课文进行精讲,还需要教师提高文本整合能力、议题设置能力、阅读引导能力等,从而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二、 “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紧贴核心素养设置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提倡实施“1+X”单元整合模式开展阅读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扩大学生阅读量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1+X”阅读教学模式下,要提高多篇文本阅读效益,需要来设置共同的议题来把几篇文本有机“串联”起来进行阅读,因此运用“1+X”模式开展阅读教学,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设置阅读议题。

一是紧贴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置议题。在“1+X”教学模式下,议题的设置要紧贴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重点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新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来设置议题,这样既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议题要有针对性。就是议题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设置模棱两可、目标不明确的议题,目标越明确阅读学习效果就越明显。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咏柳》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为学生设置“春意盎然说春天”这样的议题,通过整合本单元几篇关于描写春天的课文,再从单元外选择杜甫的《绝句》和《江畔独步寻花》、韩愈的《晚春》等同类古诗,就能让学生针对春天的意象有深入理解。

三是议题要多元丰富具有贯通性。议题的种类要有多样性,内容要丰富,既可根据作者、文体、表达方式设计议题,还可根据同一对象、同一个主题、同个观点等来设计议题。议题的设置还要具有贯通性,就是把议题当成几篇文章共同的阅读线索,贯穿在几篇文章的整个阅读过程中,才能较好地起到“一篇带多篇”的阅读作用。

(二)关联选择文本,多种模式拓展教学内容

实施“1+X”模式下的阅读教学,对课文单元内外文本的选择是关键环节,选文的质量对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文本时要坚持科学、关联的原则,运用多种模式对文本阅读内容进行整合與拓展。

一是科学关联选择阅读文本。首先对“1”这个文本进行选择。虽然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堪称经典,但并非每篇课文都可作为“1+X”模式阅读教学中的“1”,另外从整个学期教学课时安排也不可能每课都进行“1+X”模式阅读教学,因此需要精心选择“1”这篇课文。在选择时要坚持经典性、代表性、丰富性的原则,课文必须是精讲精读的经典课文,其语言、内容等要能经得起反复推敲,要在同类作品中具有代表性,课文内容要有丰富的内涵可挖掘;其次是对“X”文本进行选择。在选择“X”文本时,要做到难度适中,要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文本的篇幅要适量,要与议题有较好的切合点。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这一课文,堪称小学语文教材经典,是小学语文鲁迅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课文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可挖掘,能作为“1+X”中的“1”比较合适。而《阿长与〈山海经〉》《白光》《童年记忆》《无情的童话》《故乡》等课文都能与《少年闰土》相关联,可作为阅读教学中的“X”文本来使用。

二是多种模式拓展阅读内容。实施“1+X”模式下的阅读教学,具有多种模式可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应用。首先是运用“求同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就是根据文本“1”的内容设置议题,然后从文本“X”中寻找与文本“1”相同的内容进行讨论或对比;其次是运用“求异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就是把完全不同的文本整合在一起开展阅读学习,从中寻找写作方法的差异、主题思想的差异、情感表达的差异等内容,来体会不同风格的文本特点。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可把本诗作为“1”,把《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诗进行求异对比学习;再次是运用“整篇模式”拓展教学内容。由于许多优秀的作品受篇幅限制不能全部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但这些作品对拓展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拓展教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拓展教学,还能让学生掌握略读、跳读的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文,可对整本书进行拓展阅读,把《故乡》这部鲁迅的短篇小说作为“X”,让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少年闰土》是选自《故乡》中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进行整本书的拓展阅读,既能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全面了解鲁迅作品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注重方法传授,运用多种策略开展阅读

“1+X”阅读教学模式是“部编版”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也是构建“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1+X”模式下的单元整合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才能使教材的编写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

一是注重阅读方法传授。开展“1+X”模式的阅读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向学生传授阅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特别是要结合对课文“1”的精心讲解,让学生学会“自读”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读得懂、读得深”,才能有效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低年级培养“悦读”兴趣。低年级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阅读,而且识字量也不大,在这个阶段开展“1+X”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使学生能够做到“悦读”,才能为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可让学生边读边玩、在玩中读、在读中玩,充分发挥“部编版”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作用,教师、父母或其他长辈都要积极陪伴孩子进行阅读,让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三是中年级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在中年级开展“1+X”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做到静心阅读、深入思考与体会、学会评价与欣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批注习惯、摘抄与写阅读笔记的习惯,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中年级学生有了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的意愿和能力,但由于图书市场鱼龙混杂,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可充分利用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的书目开展阅读。

四是高年级培养“月读”质量。到了高年级,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制定“月读”计划,包括每月的阅读量、阅读的书目、每日的阅读时间安排、读书笔记或随笔的写作篇数等,并加强对学生阅读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可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或“读书交流会”,通过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促进“1+X”阅读教學质量的提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1+X”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扩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紧贴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来设置阅读议题,科学地选择与整合相关阅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策略开展阅读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1+X”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涛.小学语文“1+X”文本拓展模式及教学内容选择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2]梅素静.“1+X”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1):19.

[3]于东.语文核心素养下“1+X”群文阅读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1):55-57.

[4]蒋国碧.小学语文1+X阅读整合型教学理念浅议[J].教育现代化,2017(14):95.

作者简介:管彬彬,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四中心小学。

作者:管彬彬

语文新教材管理论文 篇2:

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刍议

2001年进行的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先后五次课改中力度最大的、范围最广的一次,其理念如: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课程向日常生活的回归等,可以说与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一致的。它不但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提高,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注重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而且强调了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强调了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同年秋面世的语文新教材以其优美的文章,精巧的设计,富有时代性、趣味性的内容广受师生的欢迎,同时也十分忠实地体现了课改的理念。

不过,再好的教材,如果不会使用,也难以保证其作用的发挥。为了使语文新教材能达到它预期的效果,使目标教学在新课程下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角色真正转换。

教师历来以传道、授业、解惑自居,千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甚至奉为圭臬。但时代不同,学生不同,老师的职责也有所不同。现在的教师,既应是传道的经师,也应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人师。不是只浇水灌溉的园丁,更不是只知燃烧自己的蜡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可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以前的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一桶水,现在的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活水不断注人。不接受新观念,不学习新知识,再多的水也有枯干的時候。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许多老师,仍未能真正转变观念,上课拿着新教材,但仍沿袭着旧有的模式。什么研究式,什么探究式,他只管他的讲授式。对于“三维”目标的体现,他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练习、训练,再练习、再训练就是其制胜法宝。这样的作法,对于回答标准答案的考题应是有效的,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到底怎样呢?现在新课标,新教材正在许多方面力求避免标准答案,那么,我想,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就算要考出好成绩恐都不那么容易,更不用说提高能力了。

教师教授学生,一定要重视其过程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说过: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再看看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学生在知识训练方面可能不如中国的学生,在中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拿的奖牌更不如中国的多,但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有近半是美国人!我想,这与他们从小就注重训练学生重视过程,重视方法,重视创新不无关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兼容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前的教材、教师都习惯于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实际上,后者的作用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估计。一堂好的语文课不只是让学生获得一些知识,更应该让他们明白人生的道理,生命的意义,生活的质量。让其身心在美的熏陶下愉悦地,健康地发展。因此,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也是语文老师应特别重视的问题。

二、学生的转变。

1、增大阅读量。

靠吃透一本教材就能得高分的现象正在减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材已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惟一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与生活相联系的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这样就要求学生能走进教科书,更要能跳出教科书。尤其对语文来说,要广泛涉猎,增大阅读量。一个孤陋寡闻的人是肯定学不好语文的。而我们的调查却得出令人担忧的结果,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学生仍习惯于去精读那一本教科书,对于课外读物,只把它视为是消遣,甚至浪费时间。当然,这里也有老师的引导问题。我们看了一些老师推荐给学生的读物,似乎除了四大名著就没有了,对国外的名著,对近年来我国涌现的一批优秀作品均视而不见。学生有时要读也不知从何处下手。就是注意了这些问题的一些推荐书目对学生阶段的喜好也不大顾及,认为成人喜欢的儿童当然应该喜欢。殊不知他们的年龄经历的限制,有许多名著并不是都适合他们的,就像《尤利西斯》不是每个人都看得懂一样。还有不少家长对学生读课外书籍根本就是持反对态度的,以为那会影响学习。看来,这个问题还要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努力解决。

2、创造性的学习。

以前常常把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视为好学生。而以前的考试,从出题到答案,也多是学者先生们的意思,学生只须识记便可,无须自己体味。虽然,我们早已走出为圣贤诠释经文的年代,但其阴影并未完全散去,课改精神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尤其鼓励创新,如果一个学生只知像海绵一样吸收,他的知识可能丰富起来,但他的能力不一定有多大提高。读死书,死读书,变成书的奴隶。时间一久,知识淡忘,可能什么也没有了。

因此,创造性地学习必须引起重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希望产生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为此专门作了一个全国性的学术报告:“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教育创新”。可见,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各位有识之士,都非常重视创新。如果我们的学生反徜徉在过去的思维模式里,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三、考试机制亟待完善。

新教材有很好的理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说是竭尽全力,但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学生仍以考试为主要选拔手段的时期,不重视考试成绩就可能意味着被淘汰。因此,考试在任何时候都充当着指挥棒的角色。我们的教材更新了,我们的老师观念转变了,我们的学生也能创造性的学习了,但如果我们的考试评价机制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可能我们前面的努力就将付之东流,又会回到以前的轨道上去了。

如何全面而真实的评价学生,这可能比新教材本身还要重要。我们现在的考试,虽然有很大的变化,很多题都是灵活性较强的题,但标准答案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随意拔高,不考虑学生实际的现象仍是不少:出题者出题时就已经把答案固定在他们的思维里,改卷者就按照他们的思维去阅卷,学生的创造性在很多时候被扼杀了。就是一些主观性很强的题也由于阅卷老师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稍有另类的答案就可能被视为异端而给予棒杀。

另外,一份试卷制得再好也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情况,对于知识以外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更是难以反映。如何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情况又便于操作,恐怕需要有关部门周密的策划了。

四、与新教材配套的资源应跟上。

1、有与语文教科书相配套的阅读材料。

语文教材编得虽好,但毕竟文章太少。一本书,不过30来课,即使每篇文章都读得很熟,对于一个初中学生半年的时间来说,仍嫌太少。如果不能在课本里安排更多的课文,应考虑给学生编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全部由学生自己去找,毕竟精力有限,况且可能良莠不分。如能有专门的机构,把大量的精品佳作介绍给学生,应是不下于编教科书的贡献。

2、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条件查阅资料。

每个学校都应有图书室。不过,许多学校的图书室已成“文物”,形同虚设。寥寥无几的书架上摆的书又多是“古朴沧桑”,老掉牙的了。学校应使图书馆能真正利用起来,方便学生查阅资料或借阅书籍。有条件的学校应开放微机室,并允许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如能允许学生自己上网,能查阅大量资料,就用不着万事靠老师翻阅《教参》了。

作者:普布曲珍

语文新教材管理论文 篇3:

中职语文新教材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中职语文新教材跟之前的教材相比,增加了“语文教学活动”这一全新的内容,还有很多创新的地方。这对使用这套教材的老师和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考验,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中职语文新教材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职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教学必须摆脱普教模式的束缚,正确定位好教学方法、教学关系、考核评价,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发挥语文在职教中的作用。

为此,我们通过座谈、书面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学生、老师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有了一些新认识。

一、对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本次调查研究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主要以讲述、讲解、讲评、复述、讲读、说书法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2.“对话法”主要以问答、谈话、讨论、辩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3.“实践法”主要以调查、访谈、游戏、练习、作业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4.“电教法”主要以录音机、广播、电视、语音实验室、电脑、网络、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方法;

5.“研究法”主要以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6.“阅读法”主要以朗读、默读、背诵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调查统计结果为:

1.讲授法喜欢程度:48%

2.对话法喜欢程度:79%

3.实践法喜欢程度:79%

4.电教法喜欢程度:94%

5.研究法喜欢程度:40%

6.阅读法喜欢程度:8%

(二)调查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乐意接受“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喜欢的教学方法是阅读法、讲授法、研究法。

(三)调查结论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乐意接受“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其中的原因,因为这些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现在的中职学生,从十五岁到十八岁,特别好动,因此,在完成一定的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亲身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技能,由此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新的提高;

2.学生不喜欢的教学方法是阅读法、讲授法、研究法。我们也可以分析得出其中的原因,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着单调、枯燥、呆板的问题,不太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

3.这次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喜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希望在一种游戏般的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4.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课堂上尽量少理论说教,多让学生参与教学,往往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5.语文课堂上可以多搞一些活动,比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小组辩论赛、模拟会议主持、嘉宾介绍等训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我们在实践中还注意到,多用激励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7.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8.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了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9.合作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恰当的使用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对语文教学中教学关系的研究

这里讲的教学关系,是指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同自己的学生保持何种关系。

(一)调查内容:通过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调查,我们发现存在着这样几种教学关系:

1.教与学的脱钩关系,即老师只管教,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可以不管学生的学与不学,学生只管学,学得好与不好,是自己的事,与老师无关。

2.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即教师应该是一个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学生应该服从老师的管理。

3.平等关系,即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与他们与老师之间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分享学习的乐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伙伴关系,即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教学的伙伴关系。

(二)调查分析

分析以上四种关系的存在,都有其产生的背景:

1.教与学的脱钩关系(较少)。持这种观念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没完全从普高和过去老中专的语文教学关系中摆脱出来。首先,应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现在所教的中职生与过去的中专生之间的存在着巨大差距。另一方面,现在的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语文的教学也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的,也是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服务的,这一点与现在普高的语文教学以及过去老中专的语文教学截然不同。由于学习对象的变化,服务方向的变化,这种教学关系显然不适合中职语文教学。

2.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持这种观念的人比较普遍。我们认为这种教学关系还是比较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只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不能绝对化的。

3.平等关系和伙伴关系。持这种观念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学生。我们分析其原因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引用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官员的话:“教师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是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种教学关系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落实。

(三)调查结论

我们提倡教育教学不分家,我们认为教师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一个示范者、引导者、参与者、谋划者与评议者。这不是否定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与存在,而是认同教师是教的主体,只是,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在角色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的成分从很大程度上让位于学,教师也因此成为了学生的助学者,即在学习中,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具有特殊身份的“同伴”。当作为学习者的同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偏差时,作为同伴的教师便发挥教的作用,帮助学生排除困难、进行行为矫正,进而让学生走上正确的探究之路,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处理教学关系时,教师还要学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力求师生之间“零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中职语文教学的乐趣。

三、考试与质量分析的调查研究

随着教学对象与服务方向的变化,我们除了要换一个方法教学生,还要做到换一个机制去考学生、评价学生。为此,需要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考试与评价体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共同发展。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认为,象语文这样的公共课要做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专业服务,就不应该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应该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相结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要太看重结果。应该由学生本人、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的测评。在这里,我们还是将学生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60%,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平时考勤、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来自家庭的意见)、社会评价(来自社会的意见)、书写水平和普通话水平;期末考试成绩占40%。

我们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上升到60%,把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下降到40%,主要是因为我们更加看重学生的平时学习的过程。如果学生在某方面表现突出,不管是为学校,还是家庭和社会争得了荣誉,我们都要加以承认和肯定,并反映到他的成绩中。

总之,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文化课,如果教师不了解培养对象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不能及时地改善教学方法,没法同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考试与评价观念,那么,语文的教学将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而丧失中职语文的特色性,丧失其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毓林.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J].才智,2013(03).

[2]刘雪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作者单位: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肖彪

上一篇:欠发达农村教育论文下一篇: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