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是许多工科专业的必修课,对于数学知识的微课制作,要秉承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利用简短,精炼的视频内容,将高等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浓缩其精华,制作出适合电大学生的微课程,以完善电大远程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 篇1:

微课程在开放教育模式下的应用

摘 要:微课程是一种由PPT(幻灯片)转化而成的教学视频文件,由文字、画面和音乐共同组成,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微课程的内容比较单一,但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微课程会采用“知识内容+讲解配音”的方式表达,在有些微课中还会有相关视频、动画、教师入镜等形式。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欣赏课往往是以媒体播放+教师讲解的形式进行。

关键词:微课程 远程 开放教育 g小调

从2012年起,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和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级各阶段教育。在几年的时光里,这种兴起并不是一种流行,它们势必会成为当今社会主流的教育资源,其出现使人们对教育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但是像微课程、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和被教授中应该如何使用,如何能赶上传统的课堂教育,甚至超越课堂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远程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清楚新兴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和弊端,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它的价值。

1 对微课程的认识

1.1 关于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是一种由PPT(幻灯片)转化而成的教学视频文件,由文字、画面和音乐共同组成,时间长度一般为几分钟,甚至可短至1 min左右。微课程在开发初期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后来,面向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微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被开发出来。微课程的内容直接指向具体的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层层剖析而主题突出,基本上一集微课程只针对一个问题。学习者可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同时思考问题,获取知识。

1.2 微课程与远程开放教育

结合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特点改变微课程的传播途径。可以使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学模式下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大有前景,对远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微课程时间短,内容精辟,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是成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很难像职业学生那样,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在课堂、图书馆、阅读室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远程开放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产品灵活的学习。减轻了传统教学给成人带来的时间上的不便,微课程时间设定的很短,一般只有几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清楚地解决一个问题,这一特点有利于微课在远程开放教学中广泛使用。

(2)微课程的内容比较单一,但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这非常符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特性,学生可以在工作中闲暇的时间里,通过5 min左右的时间去学习一个知识点,这样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获取知识内容,相对于体量庞大的网络课程或专题讲座,学生不需要去努力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样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体验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是非常合适的。

(3)微课程大多是由视频的形式构成的,从表现形式上看,会更加生动,和以往的网络课件相比,微课程会采用“知识内容+讲解配音”的方式表达,在有些微课中还会有相关视频、动画、教师入镜等形式,这样微课程在播放的过程中会更加生动,教学内容可以更有层次的体现,这样的效果就更接近教师的教学课堂,如果微课程的内容、表现形式、画面等质量很高,甚至会产生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

2 微课程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远程教育工作者,制作教学课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因为这几年微课程的兴起,笔者对微课的制作和微课的应用进行了调研。(见图1)

以《肖邦g小调叙事曲》(十四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为例,这个课件应用于相关专业的艺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欣赏课往往是以媒体播放+教师讲解的形式体现,教师在音乐的播放中很难准确地介入需要讲解的片断,这种形式对于碎片化的学习有很大的障碍;微课程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更加直观,《肖邦g小调叙事曲》把原本10 min的时长,压缩到5 min,这样做虽然丢失了音乐作品时间的完整性,但是从结构上看,并没有缺少,反而会更加突出每个组成部分的主题,因为当学生不熟悉一首音乐作品时,从头到尾将它听完,很难在大的篇幅中找出它的层次段落,而微课中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是经过后期加工完成的, 这样讲解和音乐的展示会精确到毫厘之间,学生可以非常明确地读懂,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作品旋律的印象。

在远程开放教育的道路上,微课程这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所以,在微课程的研发中,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许在未来,微课程将会改变当今社会教育体系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赵兴龙.现代远程教育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2] (俄)K.H.伊贡诺夫.苏联钢琴学派的大师们[M].布达佩斯:匈牙利布达佩斯科尔文诺出版社,1954.

[3] (波)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作者:何辉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 篇2: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高等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是许多工科专业的必修课,对于数学知识的微课制作,要秉承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利用简短,精炼的视频内容,将高等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浓缩其精华,制作出适合电大学生的微课程,以完善电大远程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高等数学 微课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加快捷,从2006年的微博的问世,瞬时间掀起了“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微话等一系列交流手段,让短小,精炼的概念深入人心,正因为如此,在教育教学上,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微”变化,微课的到来,让四十几分钟的传统课堂,变成了十几分钟的精彩视频,这的确是吸引了很多学习者的青睐。

1 远程教育中高等数学的特点

对于广播电视大学来说,主要就是以远程教育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助教学相结合,那么对于数学课程,一般都是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而高等数学则是水利水电与道路桥梁等专科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内容上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应用、不定积分和定积分及其应用。

2 高等数学微课程的设计构思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

我国目前微课程主要应用在教育领域,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微学习已经开始飞速的蔓延,而微课程以其简短精悍,随时随地能汲取知识的特点,也在逐步成为教育者和学习者追捧的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方法。

因此,高等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枯燥,难懂的课程,更需要这样的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像,动画,语音,音乐等较为生动活泼的媒介,将知识资源整合和分类,在传递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并且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目的。

微课的三种主要类型,第一种是PPT式微课,这一类型比较简单,通过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形式;第二种是讲课式微课,由主讲教师按照知识点的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然后再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第三种就是情景剧式微课,这种类型要求拍摄技术水平比较高,而且画面更加唯美,生动,其中可能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策划,撰写脚本,有演员和场地进行拍摄,后期再对视频剪辑制作成微课。那么这三类微课用时都在5-15分钟左右。

那么对于高等数学的知识内容来看,不同的知识模块需要应用不同的类型来制作适合远程教育中的学生们,例如理论性较强的定义,定理等内容,则可以用讲课式的微课进行表达,这样的内容论证严密,逻辑性很强,一般不容易理解,可能会需要有教师板书或肢体语言来讲解,才会记忆深刻。而如公式,方法等计算性的知识,则可以通过PPT,或者更为生动的技术软件,制作成动画形式来表现,不但可以充分掌握计算的过程,也可以在计算中摸索技巧,增加趣味性。当然这其中针对一些比较性,争议性,讨论性等问题,也可以设定特有的故事情节,来引人入胜,从而达到在矛盾中找出真知的目的,也让学生们更有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那么了解了高等数学中的各部分知识应该应用哪些微课形式来表达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去制作一些,适合学生们学习的微课,在并不放弃传统的授课形式的同时,在网络的教学平台中加入微课这一新型元素,来提高远程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逐步探索出在新技术时代下,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前进的道路。

3 高等数学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

对于电大的远程教育中,学生要提高对高等数学的重视程度,同时作为教育者,也要制定出完善的教育体系,提供操作简单,易学,易懂,易用的学习平台,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反应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了解知识的本质,然后再将知识扩展,再运用到实际中去,让高等数学的知识立体化,生活化,而不是孤立的,这样就能更吸引学生认真的学习,也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目的。

例如我们可以拿导数的定义这一知识点,来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们掌握什么是导数。

因为导数来源于许多实际问题的变化率,它描述了非均匀变化现象的变化快慢程度,所以首先可以通过两个实例来引出导数的概念。

3.1 速率问题。例: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作直线运动,已知路程s与时间t有s=s(t)的函数关系,试确定t0时刻汽车的瞬时速率 v(t0)。

解:汽车从时刻t0再行驶一个较短时间Δt,那么t0→t0+Δt,相应地,汽车在这段时间经过的路程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汽车作变速运动,平均速率近似地等于t■时刻的瞬时速率,令Δt→0时,对平均速率■取极限因此有:■=■■=■■,即:这个极限就是汽车在t0时刻的瞬时速率v(t0)。

3.2 切线问题。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条曲线L:y=f(x),M是曲线上的一个定点,在曲线上另取一动点N(连接两点),作割线MN,MN绕点M旋转而趋向极限位置MT,直线MT就称为曲线在点M处的切线。(如下图)

解:设M(x0,y0),N(x0+Δx,y0+Δy),MN与x轴的正向夹角为φ,MT与x轴的正向夹角为α,割线MN的斜率为tanφ=■=■

当N■M,Δx→0,φ→α切线MT的斜率为

tanα=■tanφ=■■=■■

以上两个例子的实际背景虽然不同,但从抽象的数量关系来看,它们都归结为,求同一种形式的极限■■=■■。

3.3 引出导数的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点x0处取得改变量Δx(≠0)时,函数y取得相应的改变量Δy=fx■+Δx-fx■当 Δx→0时,两个改变量之比■的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此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

实际上我们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分析中凡涉及到变化率的问题,都可归结为函数导数的问题,它概括了各种各样的变化率,虽得出的是抽象概念,但它撇开了变量所代表的特殊意义而纯粹从数量方面刻画变化率的本质。

这个微课中,前两个实际问题中可以利用动画制作来表现,速率问题可以是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而后面的切线问题,可以让割线运动到切线位置,更直观的说明运动轨迹。讲解中语言要精炼,问题突出,主题鲜明,最后得到的概念要清晰准确,结论分明。

所以说也并不是所有的定义定理都必须用讲课的方式来传达知识,也可以像这样,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出概念,从而也让学生们在掌握概念的同时,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哪些问题可以应用导数的理论来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课的制作和应用给我们远程开放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不但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新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出更利于他们学习的授课形式和内容,将有限的知识碎片,制作出简短,精炼的视频形式,便于学习,利于理解,但在这些微小的视频课,又不是孤立,单一的,知识点之间还要有相应的衔接,尤其是对于高等数学的内容,通过某个局部知识的理解,来掌握整体知识体系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潘超.数学微型课及其教学设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

25(2):80-83.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

20.

作者:曾翔宇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 篇3:

微课的开放式教育在民办高校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设计表现技法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实践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艺术设计成果图形转化的相关知识,也是能有效地将思维概念“物化”转变的关键,因此,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态,将该课程微课化,不仅能详细地展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还可以展现知识的重难点。本文以设计表现技法为例,探讨微课技术在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中的应用,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微课;设计表现技法;开放式教育

G642;TP3-4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倡导转变“师本位”的教学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以设计表现技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微课程的开放式教育在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运用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与创新为研究重点,从理论和实际意义上分析微课程在该课堂应用中所产生的成果。

一、微课产生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资源开始大规模通过网络便捷分享,体现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就是“微”,“微课程”、“微学习”、“微讲座”等无处不在。微课程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微课程是指在 10 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有效利用视频资源与网络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领域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资源,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之外,构建创新性的在线学习系统平台,推动微课程与课堂教育的优势互补,从而服务于学生、教师和社会的需要,将技术与教育融合,让微课程在艺术课程应用中更加“出彩”,进而让其“正能量”在教育变革中尽情发挥。

二、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设计表现技法是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各种设计表现技法,通过学习徒手彩色绘画和计算机操作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将自己的创意进行“物化”转变。九十年代以前,设计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把握和掌控,对知识的传授来说系统性比较强,并且能够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比较大的。其一,从教学目标而言,出现了知识目标凸显的单一性;对存在差异的教学对象实施同一教学目标,漠视学生个体需求的划一性;严格限定课堂教学目标,钳制了课堂教学丰富的动态生成性的规约性。其二,对学生而言,教师完全掌控课堂,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主体作用,甚至意识不到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同时也形成一种盲目相信书本和“老师说”的思想,这种思想观念日益渐深,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敢于冲破传统、展现自我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产生的后果是培养了一批知识性人才,而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三、微课在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的补充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信息技术迅速渗入到个人的生活当中,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渗透和冲击,而这个过程的急先锋就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as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其核心是:以视频为基础,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教学。也即是微课的理念,微课的利用对设计表现技法课程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其一,对教师而言,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微课时间短,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项目时,主体突出,目标明确,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同时,微课可与多人分享,相互反馈,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借这种交流、互动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其二,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学生的学。利用微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在预习新课程时产生诸多困难,束手无策。利用微课,他们可以从网络平台上下载预习视频,灵活方便地在PC、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自主学习,甚至可以自己选择其中某项内容,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自主学习空间,比传统的课堂大很多。微课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能满足各种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

四、我校采用微课形式教学后的效果

我校2016年成立了微课制作室,确保了微课技术的顺利应用。微课是一个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就设计表现技法教学而言,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交流教学思想,改进自身的不足,在不断突破教学瓶颈的同时,提升了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教师成长发展中心不定期的举办微课交流学习观摩课,大大提高了教师微课制作的积极性和制作水平。

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我以视觉12级学生为实验对象,该年级共两个班,一个班为采用微课教学的实验班,一个班为传统教学的正常班,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上,以老师命题为考核方式,以一种表现技法为主,两种技法为辅绘制出一幅符合要求的作品,最终要求学生上交一件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实践中单个练习的作品结合最后上交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定。两个班级的最终成绩分数段比例如下表所示(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90分以上的比正常班高出25个百分点,80-90分数段的比正常班高出4.7个百分点,70-80分数段的比正常班低25.5个百分点,60-70分数段的比正常班低4.2个百分点。通过微课教学的试行,在实践动手上,测试的结果无一不证实了一个事实:实验班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完成作品的质量,提高了教學效果。

学生认同程度上,实验结束后,在实验班中进行了是否喜欢微课的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份,回收问卷20份,回收率90.9%,有效率100%,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表2):

从上图可知,微课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有90%的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在与学生交流中,明显感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增强,每次下课后,学生都积极的问老师问题。

五、小结

综上所述,微课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资源,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随着技术的进步,高校的数字化硬件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为微课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它推动着“教”和“学”的改变,作为当代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作为当代高校学生,亦要充分利用微课,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更快更好地掌握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提高适应市场要求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

[2]苑雪.微课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J].电子世界,2014(9):178-179。

[3]邵丹.基于移动终端学习的微课的设计和应用—以《Photoshop》为例[J].雪莲,2015(29)。

[4]曹丽琴,李治江.微课程教学研究与运用探析[J].大学教育,2015,( 2) 。

作者:许楠

上一篇:语文新教材管理论文下一篇:新课程标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