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导入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艺术作品虚实相生,让人们能够在这种意境之中去充分发挥想象,领悟艺术作品所要传达出的深沉意韵。因此,从本质上来看,留白是为了激发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特点与新课改的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新课导入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新课导入教学管理论文 篇1:

谈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这是一轮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它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理解,让我们教师去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教师要明白在新课改中要做什么。

我们教师教学的阵地是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创新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是一个常论不衰的话题,我们每天都在课堂教学有新的思想和方法,即使是经常教语文有经验的老教师,也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是同一年级,也有不同的学习态度,文学基础的学生,而用不同的方法教学,这就是创新的原动力。因此用同一方法去教学,是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搞得很好的,我们呼吁,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意识。

一、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求实性。求实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端正教与学的态度,不能在教学中摆花架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落到实处,我们的部分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认识不够,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原来的教学法也好,新课改也罢,都是要学生学习知识,都是一种大语文观,是语文与生活的积累和运用,语文的应用来自于生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所在,语文的教学就是一种求实,一种学生对知识用于生活的积累的过程。学了语文,就是要在生活中运用,而生活的积累反过来又影响语文的学习。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要以严谨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去教学中教与学。我们所认为的求实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穿插于素质教育的新课堂教学。

一堂好课,不一定非得有很完整的结构,只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善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就是成功的课,我们在看一堂好课,总是用欣赏和批评的眼光去看,去评,去要求,但每个教师的每堂好课,并不一定是经得住推敲的,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重在落实。是达到锻炼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注重知识掌握的深度的广度。新课改下的学生,在注重知识的汲取面,书本上的东西是不能让其满足的,要多方面让学生去得到知识的来路,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法中注意学生的朗读,在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课堂上写作文,也要在生活中去习作,要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情感,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

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1.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胆识。

胆识,是语文教师创新的前提。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受了很多的约束,诸如教本内容的约束,教学时间的约束,教学管理的约束,教学思路的约束,使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敢创新,千篇一律的机械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或是这个教师传统教学课文的定式。以前上课,什么都是现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进度等。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忠实地传达出来,特别是老上语文的语文教师,在其课文的教学上是惊人的相似。笔者曾经历过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不同的年代教同一篇課文,上课的各方面惊人相似,相似到乃至于板书、作业、导入课程的语言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备课的一种模式而也,这不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考,当然,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能在教学上有突破的,十几年的课堂教学方法没变,而十几年的学生却是变了,十几年的社会生活变了,十几年的人的思维也变了,不只是变了,而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又为何不变?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有一种心理上的约束,这可以用另一种话说,是过多的忧心。有自己创新。生怕学校常规管理的约束的忧心,有学生是否学到的忧心,有过多的忧心,而导致于教师在教学的忧心。关于这些,实是教师的一种多虑。这要语文教师的一种胆识。

2.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就是创新的土壤。

课程的可变性的东西太多了,课堂教学不是公式,它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学风格、教学切入点。同一课文的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而这才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这新的活力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当然也就有创新的要求。

教师教学时的再创造实是学生心灵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只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究,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只仅仅是点拨一下,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再创造。同一个问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去进行不同的解读。在教学内容上,师生根据不同的处境进行不同的提升、拓展、丰富,不必担心学生是否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感受再创造的成功感,这就会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一旦喜欢探究,那将是他们终身的能力的体现,其教育意义是重大的。

3.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多样,新教法、新课堂都是创新的范畴。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指导于教学时的一种习惯,何为创新,就是不拘一格,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健康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

关于课堂结构,很多表演课做到了不拘一格,那么,试问,在平常教学中,教师教学是否不拘一格吗?很多公开课是一种纯表演,是让人说喜不说忧的课,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诸如地域性、人文性都各有新异,这不拘一格就是一种创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想,不能为表演才想起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师生互动等,师道尊严,不是在思维定势上的一种尊重,这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再创造的灵活性,并不局限到某一点、某一课,是很多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创新的天地。

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由于地域的不同,其学科创新的内涵不同,这是我国地方教育的特殊性,这是一种限制,但也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4.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的重头戏是作文的改革,作文的题材以及写作技法都是创新的大天地。比如,三农问题,在城市的学生觉得题材的陌生,可村镇的学生表现这样的题材,就是很切近,小天地写大时代,这是农村学生的优势,可写到城市的发展和改革,那就不能互相比较了。同是西部大开发的题材,城镇学生熟悉网络、多媒体,而乡村学生则熟悉退耕还林,税费改革,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上,是有很广泛的天地,创新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不是从公开课上去照搬,而是熟悉地用到教学中,是一种随心娴熟的课程改革,没有定法可循。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不仅是在语言的积累和阅读上,而且运用在写作上,都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无章可循。

作者:张玲

语文新课导入教学管理论文 篇2:

让中职语文插上翅膀

[摘           要]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艺术作品虚实相生,让人们能够在这种意境之中去充分发挥想象,领悟艺术作品所要传达出的深沉意韵。因此,从本质上来看,留白是为了激发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特点与新课改的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留白的具体内涵和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的基本途径,希望能够和其他中职语文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职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    键   词]  留白;中职语文;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学生的发展个性,让学生不但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自学,同时还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去发现和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并形成与时俱进的情感意志。留白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让艺术作品充满想象的空间,并让欣赏者能够在无限的想象之中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再创造。语文课上教师通过妙用留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采用留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对语文学科的探寻积极性,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反思,最终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留白的具体内涵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在一幅画的某一个部位,依照画面的比例、画面的章法,作者有意留下一部分相对应的空白。比如:在常见的中国山水画中,绘画者常常会将高远的天空、流向远方的河流等作留白处理等。从实际作用来看,这些留白总是能够给欣赏者留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韵味,让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得到进一步的彰显。由此观之,在理解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留白时,如果我们将整个中职语文教学过程比作作画,那么教师预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思考时间等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留白。

二、留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虽然,将留白这一艺术概念引入中职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留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留白所起到的作用如下:(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中职语文中的留白能够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语文奥秘。(2)能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留白和艺术作品中的留白具有同等作用,比如,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利用自身的想象思维去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提升。(3)有利于学生构建语文思維。语文思维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但是这种思维的形成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去夯实基础,掌握语文技能,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促使其语文思维和情感逐渐形成。

三、留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留白激兴趣

在平时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引入方法最常见的有这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式,另一种便是设置悬念式。从两者的基本内容来看,设置悬念式无疑是课堂留白的重要表现。具体来说,教师在导入课堂时,采用设置悬念这种方法总是能够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急不可待地想要去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这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下去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林黛玉的画像插图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通过对画像的解读,来感受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干预,但是需要提出一定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林黛玉脸上有淡淡的愁容,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是否尊贵等,你觉得贾府究竟是怎样的人家等来进行解读。这些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将课文的内容进行留白,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留白部分的思考。而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等待着解决问题的牵引,学生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在接下来的整堂课中都显得非常认真,学习兴趣也明显高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这样的留白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在这种兴趣的刺激下将注意力集中到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过程留白寻奥秘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讲得非常卖力,学生却很难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甚至于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讲得累,学生也学得吃力,花费了时间和功夫却并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让教学过程多一些留白,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与探究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雷雨》进行详细地阅读和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必参与过多,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对其中周朴园、鲁侍萍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在梳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雷雨》这篇课文中所形成的奥秘进行探究。这里的过程留白就能够让学生把静态的画面想象成动态的画面,还原画面中包含的精彩内容,以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经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巧妙的留白,必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去发现语文世界中的各种奥秘。

(三)延迟评价,反思留白知优劣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反思,能够让学生在对结果的互相讨论之中明白自己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延迟评价的方式,制造一定的评价留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后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思。

例如,在学习《登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围绕课文的技能目标来进行思考。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

(1)什么是登高?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

(3)读了登高以后的感想是什么?

在我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登高》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之中,于是大家开始跃跃欲试,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聆听了几位学生的发言之后,大家都比较兴奋,此时,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并不对其立刻作出评价,而应该采用评价留白的方式,让教师评价延迟进行,先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和评价,然后在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过程的反思。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初步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疑问。

由此可见,延迟评价是教学反思留白的主要表现,只有教师延迟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够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反思,才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印象,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灵活地运用留白,通过课前留白、过程留白、反思留白等主要方法来促进中职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探究,共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戴美福.巧用留白教学艺术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2):111-112.

[2]张雨.留白,让中职语文课堂“张弛有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20):89-90.

[3]万明忠.多“留白” 巧渗透:例谈中职语文思维方法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7(77):78.

◎编辑 原琳娜

作者:王韵芳

语文新课导入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中职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尝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微课”,结合新课导入、情境创设、重难点突破、课外拓展和经典熏陶等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如何在职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增强数字化时代适应能力,为其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 ; “微课”

语文是全国中职学校每一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及终身学习发展都具有关键作用。但随着职校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如火如荼,职业教育“重技能”理念日渐强化,语文课程逐渐被“边缘化”,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笔者意图通过找到中职语文教学与“微课”应用两者有机融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中职语文课程“边缘化”的倾向。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实践分析,我们认识到结合“微课”能在语文教育课程中发挥强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满意度、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果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如何恰如其分地在职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值得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探讨和实践。下面,笔者针对语文“微课”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微课”导入新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得好,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击中学生的“心湖”,激起朵朵涟漪,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凡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十分注意教学课堂的导入艺术。[1]

“微课”由于图文声并茂,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导入中具有一定优势。如在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前选配一曲《大江东去》,在讲授《我爱这土地》前播放一段爱国影片的剪辑视频,如此一来,就渲染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取得了较好的导入效果,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下基础。

二、“微课”创设情境,不尽之意于言外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的翅膀,积极的情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微课”以图片、音乐、视频为核心,在创设情境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讲授《琵琶行》时,用一曲哀怨的琵琶独奏,勾勒出“枫叶”、“斜月”、“孤帆”、“秋瑟”的画面,瞬间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了凄冷、抑郁的氛围中。不尽之意于言外,这样就为理解“天涯沦落”的意境奠定了很好情感基调。

三、“微课”聚焦重难点,不畏浮云遮望眼

“微课”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对单个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将微课巧妙地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针对某个方面,目标明确,反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强化理解效果,完成知识内化。[2]

笔者在《鸿门宴》的拓展课上,运用了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这两种方法制作“微课”。首先提出了“ 假如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刘邦,又将是怎样的结局?”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自由设想,老师和同学们都不针对答案作出评价。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此时,“微课”也出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学生看到自己的设想跟视频人物吻合时,自信心油然而生。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看完“微课”,还可以考虑给学生布置续写作业:每小组围绕中心话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记录思维过程。

四、“微课”课外拓展,细雨润物湿无声

语文课外拓展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能离开教材这一依托。“微课”以其直观独特的呈现方式、丰富精彩的呈现内容,是让学生爱读语文、读好语文的有效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

在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时,可以多借用微课形式。如《隐形的翅膀》课文塑造了自强不息的青年形象,他不屈于挫折,满怀希望,携着梦想,不断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课呈现电影《隐形的翅膀》有关的精彩内容,阐述身残志坚的坚持和感动,激发学生课外去观看的浓厚兴趣。讲授《士兵突击》时,把学生带进《士兵突击》,体味“不抛弃、不放弃”的动人故事;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把学生带进《红楼梦》;讲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把学生带向《水浒传》,这就让中职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对加深教材的理解,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非常关键,无形中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五、“微课”熏陶情操,桃李不言下成蹊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培育了无数伟大的仁人志士。其中有数不尽的优秀文献,如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孔子、老子、莊子等。诵读古典美文有“娱目、动情、激思、励志”(于漪)之功效。胡锦涛主席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育法》也提到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3]

短篇诗词,可以运用“微课”方式让学生课外学习、领悟。对于中职生来说,朗诵、音乐、图片方式把抽象的诗词形象化,更易于理解。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耳濡目染,富有哲理的语句在脑海中萦绕,使之成为修身养性、终身受益的法宝。

在循序渐进的诵读熏陶中,强化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潜移默化地汲取经典精华,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褪去身上的陋习,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彦.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纵横,2015(4)

[2]康昊艳.微课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2014(9)下

[3]程钰铭.从《侍坐章》论中职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http://wenku.baidu.com/link?url=P1n6RAS3xs4FTXq4IkM6hV1

rfqXxt64ZRsIZYBqoxKscL0pKldQxYWH2yb8cDzyiSAm0HipJh

pUPyZVwRcM2IJwYfxIdTe9yFIFAIf6ywYe

作者:林燕霞

上一篇:实践基地模式化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品德教育视角下幼儿园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