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应该从根本出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说明了中职学校学生的语文基础和中职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以此为出发点给中职学校学生的人生发展前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给出了清晰的目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普通高中将有序推进走班教学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本文就《意见》的几个亮点内容进行简析。

走班教学: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意见》指出,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简析】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但这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当前,各地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较大,一些学校还存在校舍设施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教学组织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既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开展,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优化课程:统编教材,强化管理

《意见》提出,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各地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

【简析】2017年底,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随后展開新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各地各校将陆续使用新教材。为确保新教材顺利使用、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各地应该从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注重教师培训,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强化责任追究,着力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生涯规划:加强指导,健全机制

《意见》提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指导实效,重点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简析】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初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特殊阶段,在学习和考试方面面临更多选择,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此,各地各校应该根据《意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能力。

提升素质:完善体系,科学评价

《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是完善评价内容,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健全评价实施,充分考虑城乡学校实际,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强调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并强化实施监管和失信责任追究。三是制订评价使用办法,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简析】综合素质评价是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各地各校应该按照教育部2014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立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注重考查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个性特长,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监管。

(责编 欧金昌)

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若干思考

【摘 要】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应该从根本出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说明了中职学校学生的语文基础和中职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以此为出发点给中职学校学生的人生发展前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给出了清晰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考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而且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所以这对语文课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基于这种情况,作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出发,重点显出职业性和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加强教学管理,逐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学科属于国语课程。基础的教学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中职学生初中毕业,虽然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其语文知识水平远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按照国家中职学校课程要求,学生还要完成相对于普通高中难度的语文学习。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情况看,语文学科只是普遍开设的共同课,不受师生重视。但同时语文又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形成综合能力的基础工具学科,其作用和地位又不容忽视。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也是势所必然。

1.树立正确语文教学观念

语文学习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中职学校要重视语文教学,将其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形成较强职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保证语文课教学课时,严格按照大纲授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规划教学内容,设定课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保证语文学科的正常教学秩序。

2.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重视语文学习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同时应在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工具性质,学会利用语言工具储存、加工和传递各种专业信息。近年来,我校在加强语文学习环境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深化教学改革,体现中职教学特点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体现中职学生特点,形成中职的教学特色。

1.因地制宜确定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要服务于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立语文教学整体方案。学生入校后,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语文能力素养。这样,便于遵照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启发得当。同时,还要利用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寓教于乐,切实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2.兼顾基础性和工具性特点

语文学科是学生文化积累的基础性课程,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基础性的特点,认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语文知识和学习资源,培养基本的语文素质。同时,它又是中职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工具课程,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工具性特点的内容,让学生形成职业所需的语文能力。要达成此目标,就需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形成良性循环。

3.活化教学内容与形式

中职的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活用现行教材,多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结合所学专业特点引进新教材,或者组织教师在专家的引导下创编校本教材,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吸引力。要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还要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三、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中职学校的声誉和地位。为此,应重视语文应用实践课教学及活动。

1.加强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际的主要工具。对中职学生而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就业竞争的必备能力。笔者对我校近年来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发现,口语能力强的学生在就业洽谈中占有较多的优势,就业率也比较高。所以,必须加强口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在口语交际中建立自信心,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课堂的精神集中度,解决学生不肯主动回答问题的现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重视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写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实践证明,写作能力强的人有着明显的就优势。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商业企业文案写作等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文章的写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许多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回忆成长历程时,都谈到过得益于较强的写作能力这一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公文写作对学生成长的必要性。

3.开发综合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应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为此,应该组织教师开发语文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平台。如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开发口语综合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业竞争。通过这些富有职业特色的语文综合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以打牢将来从业的基础。

四、加强专业迁移,激发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摆正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中职学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既要完成相应的基础文化课教学,又要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中职学生入学后,为了更快地进入专业学习,往往对文化课认识不足,但专业课又比较高深和枯燥,文化课学习相对较为容易。所以,要摆正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通过文化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文化课的学习兴趣、能力迁移到专业课之中。语文课程应该成为达此目标的先行者,教师在学生入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摆正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挖掘语文课和专业课间的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语文应用意识

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是丰富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之中,运用到职场的竞争之中,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笔者多次参与过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在企业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专业能力和素质并不是现场能体现出来的,特别是操作性强的专业更是如此。往往是个人简历设计优美、对应聘企业现状及发展有全面了解、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应聘过程中语言得体、思维流畅、文明礼貌的毕业生更容易得到招聘方的认可,进而取得理想职位。至于高超的专业技术、熟练的操作技巧,需要上岗之后才能够逐渐表现出来。可见,引导学生学会将语文知识运用到职场应聘中,是非常重要的。

3.让语文学习为学生成长奠基

中职阶段的语文学习,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有着良好语文素养的人,不论进入哪个行业都会在职场中发挥强大的优势。工作中,他们往往成为核心,即使不是管理者,也会成为许多人工作的中心和管理者的助手。生活中,他们会以广博的知识、较强的交际能力打破陌生的局面,使周围的人感受到快乐。从这点看,让学生感悟到语文学习作为工具,打造未来生活、学习、工作,获取人生幸福,正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最大目标。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应该着重发展语文教学,确立语文学科教学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的正确理念,科学规划教学目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语文成为学生的学习就业的增长点,有力支撑着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向萍.新形势下中职语文课程评价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2期

[2]贺文娟.浅谈新形势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5期

作者:罗玉娇

语文新教材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新教材带给我们怎样的文学期待

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一个轮回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在各种声音中,我们且行且思——在新形势下,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组织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学生在新教材的引领下最终收获如何,我想这些问题在一线老师的脑海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过。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心中纠结着:新教材对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三年后能否达到我们期望的高度,能否具备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能力。

针对新教材的《语文课程标准》一如既往地强调着“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当然,对文学教育,更是在教材内容上有实质性的变化。我觉得最主要的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首先,是必修教材在保留传统的经典的文学作品基础上增加了“名著导读”这一版块,而且这一版块都引起了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老师们都不同程度地引导学生进行了学习。我想,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对于这样的大部头的经典,学生只有了解了,有了兴趣,他们才有全面阅读、深入体会的可能,应该说这一版块是一个尝试性的先导性的文学教育的铺垫,而这对于需要参加高考而无暇阅读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增加了《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这三本选修教材。用三本书的形式将这三个版块的内容系统地呈现,应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对学生来说,为他们的阅读提供了大量的现成的文学作品;对老师来说,“诗歌鉴赏”“散文鉴赏”“小说鉴赏”有了现成的系统的训练材料,平时的教学可以对高三高考复习中的相关内容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我想,只要学生拿起这些书,只要老师们带领他们走进书中的作品,学生必定受到一定的文学熏染,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最后,就是在《外国小说欣赏》中增加了“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这八个文学理论方面的内容。有的老师认为这太深了,这是大学里学习的东西,学生接受不了,而且高考的时候不一定涉及;有的老师认为,书都看不完,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东西……其实老师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很实际,但是我觉得对高中生的文学教育应该有从阅读实践到理论学习这样一个系统的呈现模式,学生、学校、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可以结合具体的作品深入探讨,反之,可以粗浅地让学生了解。只要你让学生去接触它们,学生就会有感觉、有印象,就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变化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于“夹缝中生存”(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超于语文,理科的学习时间多于语文)的现状中感到了一丝温暖,让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同时我们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最主要的是面对分量十足的《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教学后又忐忑不安。

对于这三个版块的文学内容的鉴赏,我想我们老师不止一次地讨论过“究竟让学生学习哪些内容”“研究到什么程度”等这些问题,但是我们依然得不出相对统一的结论,原因除了不知道高考究竟考不考外,我想更多的是我们老师面对如此分量的文学作品内心的一种责任。

没有现成的东西来引领我们期待下的文学作品的教学,我们只有用更多的长远的思考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且行且思,多一点文学期待,少一点功利。在和同行们交流中,我们对有些问题都有着基本相同的观点,例如三本选修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去读,但是老师不一定带领学生深入鉴赏每一篇文章;那八个文学理论方面的常识需要让学生去接触、了解,不能完全舍弃;选修教材处理的顺序需要科学、合理处理——高一的学生不能接触程度太深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最好是先让学生先接触《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

我们在不断思考探索着,上述问题也引起了上级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湖北黄石二中举行了“湖北省首届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研讨会”,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共鸣,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都能为己所用。

文学的太空是灿烂无边的,面对新教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它带给我们文学的期待,我们唯有保持作品那样唯美纯洁的心灵,不急不躁,方可让我们的学生在那方永恒的天空中自由、快乐地翱翔。

毛儒仙,教师,现居湖北远安。

作者:毛儒仙

上一篇:价值工程与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