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21

摘要:目前,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下的转变工作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追求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语文课堂,直接冲击了传统课堂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且,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语文教学观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发生一些转变。所以,结合教学经验对如何做好课改下的转变工作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转变

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知识宝库,而且对学生能力水平的锻炼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做好转变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美姑县是彝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8%,由于大多是彝族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偏弱。因此,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改掉以往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水平也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所以,对于我们县的小学教师来说,要认真学习,并有效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进而在确保语文学科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转变

教学目标是指课堂预期要实现的效果。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目标非常单一,就是知识传授、应对考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课改的深入实施,这种简单的目标传授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也不利于我们农村学生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学目标,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价值,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健全的发展。而且,课程改革下,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要从单一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将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所以,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转变教学目标,要确保学生在教师构建的高效语文课堂中得到健全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以及素质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传统课堂下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弊端,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接着,就是要认真学习课改理念,有效地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当中,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关键性的工作。本文以“小组讨论学习”模式为例,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概述。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思考几个问题:(1)思考: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2)漓江的水都有哪些特点?(3)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4)文本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桂林的山水,让文字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山水画。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意识较差,也为了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我还查找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展示中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进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熏陶,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除上述三点的转变之外,我们还要做好课堂评价方面和反思方面的转变,以确保语文课堂能够在教师积极地转变,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的过程中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宁文皂.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2(27).

?誗编辑 马燕萍

作者:吴建华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 篇2:

浅议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摘要:目前,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改 问题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等等,并且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当前值得反思的是,由“教师为中心”滑向“对学生放任自流”。关键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的质量。教师加强指导,一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二要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那些重要的、学生忽略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指出来,去引导学生把握理解。

二、课本仍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它课程资源的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把课本奉为经典,教师只需照本宣科。教材内容不能增删,教材顺序不能调整。以“课本为中心”,必然导致课程内容的封闭、狹窄甚至过时。新的教材观主张,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与教学内容不合的课文可以调整,还可以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的课文,如:有关“奥运”的、新农村建设的等等。但是,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语文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当前值得反思的是,出现了甩开教科书,过多、过早补充其它教学内容的倾向。如,字还没有好好认、好好写,课文还没有读通、读顺,就大量引进其它文字或音像资料。与此相关的,如学生还没有读懂课文,还没有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教师就鼓励学生离开课文发表意见。引导发散思维要适时,引进课程资源要适当。比较好的做法是老师在教学前适当引进作者、背景等资料,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文字、声像资料,教学后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三、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正确处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四、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像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像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像作文的练习。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反思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元固乡中心校)

作者:杜艳芬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 篇3:

论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方向

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潮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必须把握三个方向:树立大语文观,紧随时代变化,准确把握语文的内涵和外延,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转换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法,从“教书匠”到“教学匠”,实现语文教师的美丽转身;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凸显教师魅力。

一、树立大语文观

实行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现状。在语文课程中建立跨领域的学习平台。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育的实施者,也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学校不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也应成为教师再学习的地方,特别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农村小学生,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少之又少,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让孩子们融入社会这个大的语文课堂,让孩子通过语文实践明白,语文是如何应用于社会的。

二、从“教书匠”到“教学匠”

叶圣陶先生也告诉过我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桥梁。其中,语文老师给孩子们放上三块桥板——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当学生真正静下心来走入语文,他们定会获得浓厚的兴趣,会有自己的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让语文教师退出自己做主演的舞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能真正从语文课上获得快乐和兴趣,培养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凸显教师的个人魅力

那么,如何让我们成为一名有魅力的农村语文教师呢?

1.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教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语文课堂需要语文教师或激情昂扬地演说,或娓娓动听地道来。有的语文教普通话不标准,语气平淡无味,这样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更应该有这种观念,否则就将被淘汰出局。只有转变观念,不断地学习和提高,紧紧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我们的农村语文教学工作才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刘丽君

上一篇:农村学困生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账务审核与财务会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