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车险营销模式分析论文

2022-04-26

摘要:随着环境、资源问题的逐渐产生,电动汽车迈上历史舞台,但其销售状况极为不佳,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分析被调查者对电动汽车的特征需求等问题,为企业销售电动汽车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相关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车险营销模式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车险营销模式分析论文 篇1:

广西政策性农房保险推广研究

【摘要】政策性保险的价值在于对保险市场失灵的校正,政策性保险提供的产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其社会总收益大于社会总成本,这是商业保险公司所不愿或不能提供的。作为政府保险形式之一的农房保险,分为商业性和政策性两种类型。基于广西经济发展现状和从农村实际的发展需要考量,适时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广西 政策性 农房保险 政府工具制度

一、政府工具制度与政策性保险

在新制度主义视角中,政府工具的实质就是提供物品和服务的制度安排,这是政府工具的制度内涵与制度属性。政府保险是一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常用外部工具。它是指政府同意对个体、家庭或者公司因某一特定事件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政府保险有许多具体应用形式,而农房保险就是其中之一。农房保险,是指以农民生活住房及农业生产用房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在我国,由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为缓慢,以及各地受到的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受损程度不同,其住房或生产性用房作为保险标的所承载的风险较大,商业保险公司在以逐利为目的的运营思想指导之下,很难积极主动地开发相关保险产品,这就需要国家政府作为承担者,担负起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风险补偿者,减轻农民生活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性保险正是针对于此而产生并发挥效用的。

政策性保险是指为了执行国家政策而要求保险公司承办的业务,包括国家计划下达的指令性专项业务、国家批准的财政补贴业务、国家规定的低于基准费率开办的风险损失大和事故频率高的业务。大致分为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等。政策性保险承担的风险往往是与行业性、区域性相关联的巨大风险,需要由国家扶持才能承受。

二、中国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发展

1、理论研究

中国的农房保险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但由于赔付率较高,农房保险存在的时间很短,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便终止了。对此,有学者提出以区或乡统保、开办农房综合险、加强现场勘查等措施来降低农房保险赔付率,并呼吁建立国家巨灾保险基金,由国家有关方面从每年的财政中提取专门款项建立防范诸如地震、洪水等巨灾的保险基金,初步提出对受自然灾害的住房应如何开展保险工作。在2006年6月,国家出台政策明确要求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同时将农业保险支农方式的创新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为各省市的农村住房保险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针对农村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的研究。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保险的需求、风险描述以及开展模式上。而单独针对农房保险问题的研究还较少见,研究也仅是集中于需求上,在风险划分和产品开发、运营模式上都没有统一而成熟的看法。因此,对农村住房保险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农村保险开展提供理论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对保险业在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2、开展状况

2006年之后,福建、浙江、甘肃、四川、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相继开展了农房保险。福建省率先启动了农村住房试点工作,其中农村住房保险在全国率先实行全省统保,费用由政府承担,全省660多万户农民获得了保障。之后,浙江省启动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较之福建省的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浙江省的方案相对福建省保障农户更多、标准较高、保险责任更广。之后,全国其他多个省份纷纷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居民房屋建造特点、自然灾害情况等,采取了不同的承保方式和保费缴纳机制。

2008年以来,中国人保在部分省区开展的政策性农房保险已承保近2500万户,承担风险责任达到3300亿元。在2008年冰冻灾害中,农房报案15387件,赔付和预付赔款1091万元。截至2009年11月底,湖北省农村两属两户农房承保120.4万户已全部覆盖13个州、91个县市区、2.6万余个行政村。福建省全省663万户农村住户全部参保,每户保险金额5000元,保费统一由政府买单,并统一保险方案,统一由人保财险公司承保,全省600多万农户的农房保费将全部由省级财政统一支付。广西政府2008年出资20亿元为“两属两户”投保农房险,全自治区累计65万户困难群众和优扶对象被纳入此次财政支农保险项目,所需保费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2009年继续为全区83万“两属两户”农村住房提供保险保障。

从实行的情况来看,在农民自身承担巨灾风险能力孱弱和政府救助有限的状况下,农村住房保险可以为灾后恢复重建筹集更多资金,增强农村群众抵御灾害能力,保障农户房屋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能及时得到经济补偿,缓解政府救灾压力,提高政府救助水平。

三、广西政策性农房保险开展现状

1、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截至2008年末,广西全区农村人口已达3040万,占总人口的73.76%。2009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80元,增速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51元,增速为9.2%,农民收入只有城镇人口的25.76%,仅有1/4。2009年广西各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增速较快(见表1)。增长的因素主要有:本地劳动收入增加拉动农民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出售收入增加拉动农业收入稳步增长;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二三产业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转移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经济持续增长较快的势头下,农民生活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居住条件明显得以改善,高档家电、家俱、家庭设备在逐年增加。但不容忽视的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比如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另外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受之影响较大。

2、保险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广西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步入了发展快车道,然而,2009年的金融危机将广西保险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暴露无遗。

(1)保险业发展动力不足,自我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步履迟缓。2009年广西保险行业规模保费全国占比仅为1.33%,而同期GDP比重为2.3%;保险密度,广西290元,仅为全国的33.72%;保险深度,广西为1.93%,全国达到3.32%。当然,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是保险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保险业自身改革创新不足是其内在的硬伤(历史数据可参见表2—4)。

(2)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险种开发缓慢,对农村保险发展不积极,缺乏战略规划。保险机构没有从广西区情出发,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导致保险产品种类少,同质化严重。并且存在服务方式和品种都过于单一,机构管理松散,管控力度不够的问题。

(3)增长方式单一。主要是体现在业务增长点单一,财险公司主要集中在车险,例如,太平洋财险公司中的车险近占70%;寿险公司增长乏力,缺乏长远发展动力。另外,业务推动方式单一,经营水平、服务能力没有实质提升。

3、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开展状况

(1)基本情况。2008年冰冻自然灾害后,广西政府3月中旬出资20亿元为“两属两户”投保农房险,全自治区累计65万户困难群众和优扶对象被纳入此次财政支农保险项目,每户农房保险金额为3000元,全自治区总保险金额近20亿元,所需保费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自治区、地级市、县(市、区)三级财政分别按50%、20%和30%比例进行分摊,这有力地缓解了农民灾害承受压力,增加了保障。

2009年7月底,广西自治区财政厅、民政厅、保监局和中国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共同参与广西农村“两属两户”住房统一保险项目,与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达成协议,继续为全区83万“两属两户”农村住房提供保险保障。这对于自治区受灾的“两属两户”恢复重建和生活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持。这种政府搭台、政策保驾护航、企业参与经营的服务“三农”模式,改变了以往大灾后政府为灾民提供救济补偿的方式,有力推进自治区农民保障体系的构建。

(2)制约因素。对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开展形成制约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保险经营主体具有政府背景,对农村保险市场潜力认识不足,经营思路没有完全理顺,竞争激励程度不够,动力不足。保险经营主体针对农村保险展业不积极,偏爱于展业集中、单笔保费收入较高、效益好的城市业务。二是保险产品开发不合理,缺乏针对农村市场的产品,未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所设计的差别保险费率、保障金额并不适合农村之需要。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大,居民收水平偏低,增速缓慢,农民保险意识不强。四是政府长期的政策偏向,导致农村被轻视,农村保险市场严重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同时,政府相关机构多头管理,干预保险经营主体的展业,影响了其业务的正常开展。

4、基于经济发展需求的分析

(1)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损失严重。根据以往灾害统计数据显示,广西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尤其是巨灾较多,其中以洪水灾害最为频繁,常常给农村居民带来严重损失,尤其是住房损失占比较高(见表5)。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缓慢,且各地很不均衡,农民承受灾害的能力孱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农村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由于我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比较短,至今,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不完善。尤其是地处西南的广西,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城镇化速度缓慢,农民收入有限,至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是基本保障体系覆盖面较小。目前,由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中,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主要存在于城区,农村基本是空白。在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也很小,财政补贴不够。据统计,2009年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3.71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76.9万人;全区共有4.6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16.03万人。然而,全区在2008年农村人口就高达3040万,占总人口的73.76%。

二是农村城镇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就业形式多样化等给社保带了诸多挑战。如今,进城农民和失地农民等社保问题突出,青壮年进城造成的留守老弱病残等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形式严峻。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的以“单位”为本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大量的新进城的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游离在基本保障体系之外。

(3)经济发展需要。从全国以及国际的GDP、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历史数据分析,不论从保险深度和还是保险密度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都将直接促进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大幅提升。保险业的快速成长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直接增强了国民生活保障和经济发展安全,完善国家保障体系。因此,大力发展保险业,尤其是针对灾害频繁损失严重、人口占比较大、人均收入偏低、承担灾害能力孱弱的农村地区意义更为重大。

四、政策建议

1、开展模式

国内现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农房保险推广模式:一是以福建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协议统保模式;二是以浙江为代表的政府补助推动、农户自愿参保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前者可大力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户分散、承保效率低的问题,灾后反应速度快,救灾及时,可持续性强;后者发展模式费率的确定更加科学,可大幅提高农民参保意识,但是承保范围较小。从广西区情出发,结合不同地级市、县财政和居民收入情况,可分区选取不同的模式。根据现阶段广西经济发展的形势,可采取全区统保模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时,可采取浙江模式。

2、风险区域划分

对上述两种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浙江模式在费率的确定上更科学,体现了保费负担与风险一致性的原则,同时,要求被保农民个人缴纳少量保费也更有利于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但是其展业成本和赔付率高,在共担损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环境中比一般保险的管理更加困难。因此,短期内其模式运作不比福建模式更好,但从长期角度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浙江模式更符合发展要求。因此,从长期规划的角度出发,应将广西各区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灾害频率、损失程度、人均收入等因素划分风险区域,为各区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奠定基础。

3、保险费率厘定与保费分担

从短期来看,广西农房保险推广模式采取统保模式更为实际;从长远来看,“政府补助+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模式更加科学和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从这两种运作模式分析,在费率厘定和保费分担二者有所不同。开展农房保险之前,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险种和条款,包括保险对象和标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金额、保险费用、赔付标准和期限、开展区域等。其次,根据不同模式制定不同的费率。根据风险一致性原则,农房保险费率应根据投保房屋的不同建筑结构分别厘定。建筑结构风险越大,保险费率就越高,反之,保险费率就低。统保模式可覆盖的范围较广,因此根据覆盖范围确定费率,一般来说范围越大,费率应该越低;农民参保模式下,可根据保险标的的风险设计费率,房屋质量越好费率越低,反之则较高;集体用房或是农民生产性用房损坏风险大,因此费率制定要高一些。

4、政策支持

(1)保险企业应该逐步转变现行的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混合运作的方式,将政策性保险经营单独立账、单独核算,减少政策性保险运营对商业性保险运营的阻碍。同时应该出台优扶政策,在政策性保险运营时机成熟之时,建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公司,经营此类业务,彻底实行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分离的政策。

(2)国家对于农房保险这种政策性强、赢利水平低、风险较大、展业成本高的险种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全面规划政策性、商业性、强制性保险的体现结构,协调相互关系,扩大承保范围,惠及更多人群。

(3)我国保险业发展壮大的时间不长,保险公司实力不强,偿付能力不足,因此,国家需要给予保险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使其能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偿付能力不足和资金短缺的问题。

(4)政府应引导居民在风险较小、地势安全地区,按照一定的质量设计要求建造房屋。可仿照新疆地震多发区的模式,由政府指导农民建房,并给予相应补贴的方法,提高房屋质量,降低损失。

(5)制定全局性的巨灾保险发展战略,明确定位其政策性地位,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逐步将国家救灾制度由政府为主导向市场为主导的逐步演进,获得巨大社会效益之时,更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谢耀南:政府保险的制度主义分析——以福建龙岩市“农房统保”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3).

[2] 仝春建:浙江启动政策性农房保险制度[N].中国保险报,2006-11-20.

[3] 王金铎:中国区域保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冯占军:中国保险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唐石泉)

作者:何 伟 王 夏

我国车险营销模式分析论文 篇2:

基于市场细分的电动汽车销售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环境、资源问题的逐渐产生,电动汽车迈上历史舞台,但其销售状况极为不佳,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分析被调查者对电动汽车的特征需求等问题,为企业销售电动汽车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动汽车;问卷调查;市场细分;销售策略

近些年,我国环境、资源都处于恶化的状态之下, 2015年河北省一年内近80%的时间皆处于雾霾天气,环境危机日益严峻;且石油供给远小于需求,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资源问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汽车持有量近些年不断增长,消耗石油量不断上升,其排放物加重了空气污染。因此,新能源电动车取代传统汽车是大势所趋。但是,电动汽车的市场销售并不理想,201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6万辆,相较于2013年汽车总销售量5967.8万辆,其所占比例很小。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产销两旺,销量突破7.48万辆,同比增长425%;但相较于2014年汽车总销量6402.4万辆,电动汽车占比依旧极小,2015年亦处于同等状况。理论上电动汽车的需求大涨而实际销售状况却如此尴尬,实在令人费解。为此,我们针对电动汽车销售情况进行了市场调查,试图找出原因。

一、 调查介绍

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石家庄的消费者通过分层比例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进行了市场调查。通过市场细分理论,并根据目标市场具有可测量性、可接近性、重要性、可辨别性、可操作性五个方面的标准对各个子市场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以20-39岁的消费者市场最为目标市场,进行了市场调查。

二、电动汽车市场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消费者特征需求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购车价格集中在20-30万之间。被调查者中,20-39岁的消费者中购车预算在20-30万的占比49.7%,20万以下的占比10%,30万以上的占比40.3%。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车型、颜色等偏好都极为明显,其偏好较高的车型是基本型乘用车、SUV,喜好的颜色为银色系、黑色系和白色系。调查发现,在车型方面,基本型乘用车、SUV占比皆在40%以上。对于颜色,占比较高的为银色系、黑色系、白色系,20-39岁的消费者多处于创业期或工作稳定期,多偏好稳重型汽车。消费者期望获得的优惠形式为打折优惠和一年期的免费定期保养服务,而对于一年免费车险、赠送汽车零件等,消费者反应度不高。电动汽车价格、电池因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政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子。想要对汽车销售状况提出有用建议,就要了解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经过调查,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是更多考虑的是电动汽车价格、电池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对于汽车性能、维修费用等却不太在意。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1、了解途径。消费者了解电动汽车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媒体、网络和经销店面的宣传。尤为明显的是网络,消费者通过网络了解电动汽车的占比69%,在如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商品已经成为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首要选择。

2、企业宣传手段影响度。消费者普遍偏好广告营销方式与活动营销方式。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广告营销方式和活动营销方式反应比较敏感,而对于虚拟营销、观念营销等反应不大。对于20-39岁的消费者,他们更倾向于观感较强,可直接参与的销售活动,对虚幻的、理论性强的销售方式接受度不高。

三、 销售对策与建议

(一)产品策略

企业在推出电动汽车时应综合消费者的喜好和自身实际生产能力。初期企业应重点推出基本型乘用车,而对于SUV来说,初期的电动汽车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同类型燃油汽车所能提供的较高配置与合理价格。在成长期,待技术水平成熟时,再重点推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SUV车型;在汽车颜色方面,以银色系、黑色系和白色系作为主打颜色;在促销活动方面应以一年期打折优惠和一年期免费定期保养服务作为重点优惠形式,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价格策略

在电动汽车产业的生命周期内,不同时期应选择不同的价格策略。1.导入期,电动汽车属于新兴产品,消费者了解不多,价格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将价格在20万-30万之间的电动汽车作为主打品牌销售,以满足消费者的价格需求。2.成长期,消费者的关注点除了电动汽车性能,还有品牌、价格等方面因素,由于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此时企业应采取成本领先的策略,快速有效的占据市场份额。3.成熟期,当企业占据霸主地位增加了其他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成本的同时,企业对电动汽车的价格可调范围也较小,可以通过优质服务来进一步提高竞争地位。4.衰退期,此时电动汽车即使降价也不能刺激足够的需求。企业应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退出市场。

(三)渠道策略

企业对电动汽车的宣传应以网络宣传为主,多种宣传方式并存。在20-39岁的消费者中,通过网络了解电动汽车信息的市民占69%,这部分人群对网络依赖性较高。在此基础上,对于电动汽车的网上宣传企业应该做到:(1)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相关网络平台发布有关电动汽车的信息,同时搜寻公司的潜在客户,帮助其了解电动汽车,使其产生购买意愿,产生购买行为;(2)完善公司网站,方便顾客访问。企业可以在自己网站上提供如下信息:①企业的简介、企业电动汽车产品及其服务流程等。②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收集、公布电动汽车行业的相关信息,引起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针对目前市场的热点营销模式,企业可以采取“自建店+加盟店”的方式,低成本迅速扩张销售。对经销商店面要有统一的装潢、店内广告、销售服务,从而宣传企业品牌形象。

(四)促销策略

在营销方面,注重广告销售和活动销售。在广告方面,企业应做到:(1)利用明星效应,挑选在青年中有影响力且符合电动汽车时尚、环保特点的明星作为代言人。并将广告做到电视媒体,让消费者直观体会电动汽车运动的特性。(2)广告内容具有针对性,打造出反应不同人生目标或近期诉求的广告意境以吸引消费者。

在活动营销方面,企业可以举办电动汽车挑战赛。参赛者能在比赛的过程中,体验电动汽车的性能,并吸引沿途的观赛者,增加购买对电动汽车的宣传力度。除此之外,企业可以举办展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刊登展会信息,展会现场进行实物体验及图片信息介绍,并邀请报社、电台记者对展览会进行跟踪报道。以多种形式增加企业的影响力。

四、结束语

如今,环境和资源压力日益加大,电动汽车的兴起是必然的,增加电动汽车销售量,既可以缓解环境、资源压力,又能更好的建设建设和谐、环保社会。

参考文献:

[1] 汪玮.江汽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现状及营销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4(14).

[2] 张小联.基于赣州市场的汽车销售渠道模式探讨[J].商业现代化,2015(9).

[3] 陈建坤.我国汽车营销创新网络模式分析[J].产业经济,2015(9).

[4] 王媛媛.新能源公共汽车销售策略研究[J].品牌营销,2015(5).

[5] 司小军.中国汽车销售流通体制研究[D].北京:对外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 佘金凤,李美霞,刘建香.消费者纯电动汽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2).

[7] 周敏洁.电动汽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上海汽车,2013(4).

作者:郭威 胡佳华 郭怡星 钱维茹

我国车险营销模式分析论文 篇3: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第三方支付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开始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始全面监管。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行业现状及监管对其发展的影响,认为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全面介入,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切实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全面监管;商业银行;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规模飞速扩大,从2005年196亿增长到2009年5012亿。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9月正式实施。《办法》要求:“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同时对申请支付牌照的企业设定了门槛限制,如从业年限、盈利水平以及沉淀资金的安置等相关权责作出明确规定。由此,网络支付特别是第三方支付进入全面监管时代。

本文结合我国网络支付发展趋势,分析监管时代网络支付变化,认为争夺网络支付,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是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盈利空间的重要手段,但在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应顺应形势,调整思路,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现状分析

目前,对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概念较为混乱。有的认为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有的则认为是等通关系。根据《办法》规定,本文采取网络支付这一说法,摒弃网上支付的说法,下面对网络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概念做一下简单的界定和辨析。

1.第三方支付相关概念

网络支付,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第三方支付,特指这种支付服务行为,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服务行为。相应地,这种服务模式的网络平台称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平台的运营机构称为第三方支付企业。

因此,第三方支付实际上是网络支付的一种实现形式,从内容上讲,第三方支付隶属于网络支付。

目前,国内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有两类机构组织,即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我国的网上银行都是传统商业银行依托自身的实体在互联网上开展银行业务交易处理服务以及个人银行、企业银行等服务的发展模式,迄今已有10多年,业务和功能都有长足的进步。我国网上银行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网络支付业务是网上银行重要的业务之一。第三方支付是具有信誉保障,采用与相应各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和通道服务,能实现资金转移和网上支付结算服务的机构。作为双方交易的支付结算服务中间商,它具有提供服务通道,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交易和资金转移结算安排的功能。第三方支付在我国于2000年左右兴起,如支付宝、财付通、首信易、云网支付、贝宝等数十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除此之外,目前,正逐渐兴起手机支付等有别于传统第三方支付的模式。

2.网络支付发展规模和结构分析

从规模上看,我国网络支付的使用率为30.5%,用户达12810万,半年增长36.2%,仍然是用户增速最快的网络应用。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规模飞速增长,创造从2005年的196亿增长到2009年的5012亿的奇迹,增长迅速,前景乐观。(图1)

网络支付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网络购物增长迅速,拉动网上支付快速增长。网络购物规模半年内增加3396万人,而网络购物用户中网上支付用户比例高达72.8%。二是网上支付的支持范围更加广泛。在种类上,已有越来越多的支付企业开通网上支付水电煤等费用的服务;在地域上,不仅一线城市,大量二三线城市也在拓展网上支付方式。三是企业间网上支付应用更加广泛。企业信息化程度更加深入、软硬件设施升级等都加速了企业信息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间资金流通趋向于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进行。

内部结构上,2010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占据49.61%的市场份额,继续维持其市场垄断地位,财付通、汇付天下分别以20.01%及6.53%的市场份额位居二、三位。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构成,仍然表现出很多传统惯性。支付宝继续发挥其依托淘宝网站的优势,积极拓展新业务。腾讯凭借QQ核心业务不断扩展市场,份额升速较快。

三、监管政策对第三方支付影响分析

《办法》的出台将使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重新洗牌,目前,这种影响在微观层面上还不是十分明朗,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根据规定,还是能够大致把握其宏观方向。

1.第三方支付企业将优胜劣汰,业务并向差异化、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

《办法》规定:“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实缴货币资本。”

其意义首先在于提高支付企业门槛,优胜劣汰,使没有足够资源提高安全及风控的支付企业退出市场,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一批缺乏实力的支付企业将会退出市场,目前市场上市场排名居前的第三方支付获得牌照的机会很大,毕竟银行也需要第三方支付企业帮助其拓展长尾的支付领域和商户。这样,在全国层面上,将呈现寡头垄断的特征,即出现数家业务全面、覆盖广、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高的第三方企业支付平台。目前的支付宝和财付通等企业将很可能成为第一批寡头。

对于一些实力较弱,但技术先进、有传统市场,特别是有政府背景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实行差异化和专业化战略。尽管服务范围可能是全国的,但只对一个和几个专业领域提供专业化和高端化的支付服务。最近多家财险公司本月内将开通“理赔通”服务。所谓“理赔通”,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针对《新保险法》时效性规定而开发的一个快速赔付平台,通过介入车险理赔环节,承接支付业务。汇付天下获取基金支付资格事件可以看出,国家有意逐步将第三方支付引入类似基金等交易金额大,对安全、风控等要求很高的领域。

此外,根据《办法》规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在全国各省份中,会出现一批服务于地方、特色鲜明、服务灵活、个性化并可能有一定地方背景区域地方第三发支付机构。

2.第三方支付将受到严密监管,其运营成本将会增加

如果有人认为,其准入门槛并不高,但等在后面的严密监管和运营成本的增加,则势将改变第三方支付的现状。

近日,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钱”公司为赌博网站提供支付服务,从中获利1700余万,遭公安部通报。实际上,这只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涉及非法和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这迫使央行将全面加强监管第三方支付,围剿其业内的不合法法行为。这一行为无疑会促进第三方支付的健康发展,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今后,对第三方企业监管将更加严格,将淘汰一大批企业。企业必须提高其自律性,并不断改进技术,建立资金监督审核机制,防范自己在无意中卷入灰色产业链中。

第三方支付目前的支付方法是在不同商业银行各开一个或多个备付金账户,这样可以方便地接受或向不同银行的客户账户转入/转出资金,由于不经过人民银行的跨行支付清算系统,这种支付既快捷又方便,还节约了成本。而《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且在该商业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这无疑将封堵支付服务机构的上述便利之路。此外,《办法》明确: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但《办法》没有明确利息收入应归谁所有,业内人士预计,随后央行还将出台后续细则。

3.第三方支付企业性质或将改变

尽管央行人士否认了网络支付行业中“国家队”和“民间队”的说话,将不插足于第三方支付行业,但是其所属的“超级网银”系统,仍然被业界认为是其影响第三方支付的重要筹码。

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互联网型的支付企业,经营策略偏互联网化,例如更注重营销推广等;一类为金融型的支付企业,经营策略偏金融化,例如更注重交易安全和风控等。而《办法》的出台促使目前互联网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向金融型转型。

分析显示,第三方支付企业其产权结构很可能发生变化。一方面经营成本的增加,使其更加迫切需要与银行合作;另一方面鉴于监管加强和业务拓展的需要,或许将吸收国有资本的注入。

四、监管时代的商业银行策略

对于商业银行介入第三方支付领域,业内人士和学者已做过研究。经济专家张细松提出:商业银行全面介入第三方支付是其获取利润尤其是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全面介入第三方支付是其拓展业务范围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法;商业银行全面介入第三方支付是其挖掘潜在客户资源、形成持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商业银行全面介入第三方支付是其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客观需要。并提出了商业银行介入具有信息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效率优势。

第三方支付行业利润丰厚、前景乐观,有望成为未来主要支付手段之一,而《办法》的出台促使其重新洗牌,也为商业银行的介入提供了契机。

1.密切观察,相机而动

目前,《办法》还有很多未明确之处,有待细则的出台;另一方面,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大户未做出全面的对策方案,其它企业正关注其行动。因此,目前商业银行应建立观察研究与行动联动机制,密切观察央行、支付企业和银行同行的动作,不轻易出手,也不能错失机遇。

鉴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特征,应从两个层,即从全国层面上关注、应对全国性的支付平台;和区域层面关注区域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其任务主要承担者应为商业银行总部和各省级银行分行及较大城市的支行。

2.利用自身优势,建立银行自身信用评估体系

在全民信用体系建成之前,可根据现有资源建设自身的信用评估体系。第三方支付之所以能做大其原因就是它能较好地解决网银支付所不具备的信用评估和担保服务,通过自身对商户的打分来提供信用评估,通过“备付”增加其交易的安全性,并提供担保服务。商业银行可根据情况。在某些行业和区域首先建立信用和担保体系,继而全面推广,也为全民公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铺垫。

3.探索商业银行全面介入模式

商业银行从事非传统银行业务是突破金融业经营限制迈向混业经营的一种表现。从国内外的实践看,控股公司尤其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金融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一种形式。金融控股公司按照经营模式可以划分为纯粹金融控股公司和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而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又可以分为全能银行模式和母子公司模式。只在一个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公司即使采用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也只能以单一业务命名,如称为银行控股公司或保险控股公司等,它并不是金融综合经营的组织形式,最多是向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转变的过渡形态。在中国,金融控股公司一般定义为:以控股公司形式存在,其主要资产显著分布在银行、保险、证券等两个以上金融领域的企业集团。

在介入初期,可以参股的形式或纯粹性控股公司的形式介入第三方支付企业,保持第三方企业经营的稳定,并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将其逐渐过渡为经营性控股公司,使其成为商业银行集团下的一个子公司,充分整合集团优势资源扩展相关业务,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从非金融机构向金融机构过渡。

参考文献:

[1]童卓超. C2C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模式研究[D]. 福建: 厦门大学, 2009.

[2]郭俊华. 第三方支付发展与网上银行关系的分析研究[D]. 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3]张细松. 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模式选择——商业银行全面介入的视角[J]. 西安财经学 院学报, 2009,22(2):45-49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0.7

[5]赵颖. 第三方支付的模式分析及问题探索[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岳阳市中心支行)

作者:王晓毛 邓宁昊

上一篇:复杂产品系统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高校新生班级学风建设论文